登陆注册
8812000000004

第4章 元宵节节俗(1)

(一)赏明月

月亮一直以来是元宵节的关键词之一。在城市灯光还远远无法淡化天光魅力的古代,月亮最让人向往的是满月之际的光洁、明亮、美好和圆满。而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两个最完满的月圆之日,尤其具有特殊的心理暗示甚至图腾崇拜的意义。

古人对月亮有着不可言喻的崇拜,而在对星空虔诚且直观的观察中,人们还发现了月亮圆缺的规律以及月亮盈亏变化对自然物候与人的生命节律的影响。因此,在古代人们以月亮的变化作为计时的历法依据,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太阴历历法体系,而每个月圆之日都被称为望日。到了汉武帝时期,颁行的太初历则采用了阴阳合历,将正月定为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份,正月十五晚上升起的自然也就是新年的第一轮圆月。处于这样一个特别的时间节点上,正月十五的月圆之夜便渐渐凸现出不一般的民俗地位。

正因如此,元宵节又称元夜、元夕。元是开始,在汉字寓意中,元也是善,元还通圆,预示着圆满的生命、圆满的欢欣、圆满的日子。

因此,自古以来人们都会在正月十五的夜晚相聚共赏一年之中的第一轮圆月,并在明亮的月光下许下对新一年美好的祝愿。文人墨客在皎洁的月光里,伴着嫦娥、玉兔、吴刚、玉桂树交织的美丽传说中,也创作出一个又一个深入人心的佳作。而共赏明月也成了元宵节不可缺少的重要节日习俗。

(二)闹花灯

1.元宵灯俗的起源

(1)西域乐舞百戏——元宵灯俗形成的前提

从《岁时记》与《玉烛宝典》所记看,隋朝以前的正月十五己经是一个节日,但节俗与灯无关,隋前其他文献也未见有关正月十五灯俗的记载,可见,灯俗并不是前朝流传下来的传统,而是隋唐之际新兴的习俗。

隋朝以前,元宵灯俗尚未形成,最早为灯俗形成提供了可能的,要追溯到汉代时西域传入的乐舞百戏。

汉代张骞通西域后,伴随着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喜歌善舞的西域人到了中原,或经商,或从政,或传教,也带来与他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乐舞活动。翦伯赞在《秦汉史》中写道:“汉武时代,是汉代音乐与歌舞的转捩点,正因为这一时代是汉代政治经济的转捩点,自此以后,迄于东汉之末,西域之道畅通,西域的乐曲,不断传入中原,于是在中原地区的音乐中,注入新的乐律,从而又改变了中国古典歌舞的场面。”两汉时,西域的乐器、乐曲和舞蹈、杂技同时流入内地,既大大丰富了中国的乐器、乐曲和舞蹈,也使得汉武帝时传统的角抵戏发展成了节目繁多的百戏。

《隋书》卷二六《柳彧传》有载:“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这种大戏又称百戏,内容包括角抵、杂耍、幻术、寻撞、乐舞、徘优、斗兽、马术等表演,其中包含了许多西域艺术。

张衡的《西京赋》和东汉李尤《平乐观赋》都详细描写了汉代百戏演出的盛况。西域乐舞百戏与中原角抵融会贯通,兴盛于南北朝,尤因北朝统治者多胡戎之主,地接西域,故百戏规模日趋隆盛。

这些在宫中不定时演出的乐舞百戏,后来被老百姓定在了正月十五,之所以后来集中于正月十五,除了与正月节庆活动有关,大概也与十五日月明星稀,便于夜游有关。也正因为在晚上,所以要照明。但这时的灯也单单只是照明的工具,后来为隋炀帝所用,成为他礼佛的工具,从而灯也从幕后走向了台前,成为正月十五夜的主角。

(2)燃灯礼佛——元宵灯俗形成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将灯作为正月十五主角的是隋炀帝的《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

法轮天下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凝流水,春风含夜梅。幡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站在楼上,俯视灯夜,不但感受到了旋转不息的法轮,也听到了空中缥缈的梵音,显然,隋炀帝燃灯是为了礼佛。

佛教于东汉时从印度传入中原,南北朝时已经深入人心。隋炀帝礼佛有着极其浓厚的家庭背景。其父隋文帝杨坚就出生于佛教寺庙,并由寺庙里的尼姑养大成人,佛名那罗延,他每日临朝,于御床前,置列高坐二所,一置经师,领转大乘,二置大德三人,通三藏者。其母文帝皇后独孤氏小名伽罗,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曾把八十高龄的禅师昙崇迎入皇宫供养,尊以为父,自称师女。她为父亲独孤信特地建了一座赵景公寺。隋炀帝佛名阿麼,受父母的濡染,他亦大力发展佛教,唐僧道世总结他在佛教方面的功德为:“于长安造二禅定,并二木塔,并立别寺十所,官供十年。修故经六百一十二藏、二万九千一百七十二部,治故经十万零一千区,造新像三千八百五十区,度僧六千二百人。”

灯在佛教中有特殊的意义。佛典中“无明”居于“十二因缘”的首位,是造业的根源,三界轮回的种种苦恼都因此而起。人受无明的束缚,犹如处于黑暗之中,精神受到雍蔽,而佛法就如明灯一样,破除无明,驱走黑暗,消除雍蔽,使人眼前豁然开朗。平时的佛教寺庙中,佛前都要供灯。佛陀对燃灯供养的重视,还可以从古佛的名称中窥见一斑,佛寺大殿上供奉的三尊佛像,被称为三世佛,如果是“竖三世佛”,那就是过去世的燃灯佛、现在世的释迦牟尼佛、未来世的弥勒佛,而燃灯佛被认为是释迦牟尼佛的师父。

正是因为灯在佛教中如此特殊的意义,以灯礼佛,隋炀帝选择了一个标志性的物象来表达他对佛的敬意。隋炀帝利用权力将个人行为的燃灯礼佛强制化为大众性的活动,但灯俗后来成为全民性的盛大节日,除了与隋炀帝和后来的帝王提倡佛教有关,还与其固有的文化意义密切相连,灯亦具有驱邪禳灾和求子的功能。这两种功能与正月十五其他习俗的意义一样,迎合了其时民众的心理,从而使之衍变成了盛大的狂欢节日。

可见,灯原是正月十五举行角抵大戏歌舞百戏时的照明工具,因为灯在佛教中的特殊意义,隋炀帝燃灯礼佛,灯从而从幕后走向了前台,成为正月十五夜娱乐的主角,又因为灯的特有的文化意义迎合了大众的驱邪禳灾和求子的心理,从而灯俗盛行开来。

2.元宵灯俗的发展

元宵节又称“灯夕”,灯,旧时特指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张挂的灯彩。最初的“燃灯表佛”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元宵张灯习俗,并在民间流传开来。隋代起,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无论街头巷尾,家家户户都挂出大小各异、形式不一的花灯。花灯上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上面描绘人物的如《三国》、《水浒》、《西游记》、《封神》等;描绘花卉的如梅、兰、竹、菊、桂花、牡丹、芍药等;描绘动物的如龙、凤、虎、马、牛、猫、犬、虫、鱼、虾等。各种彩灯颜色鲜艳、形态逼真、品种丰富。从正月十三“上灯”开始,市面上就开始有多种不同形式的走马灯,《燕京岁时记》记载:“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映之,则车驰马,团团不休,灯灭则倾止矣。”从这天起,小孩们成群结队,提着灯笼四处游耍,家家户户无不欢天喜地。此外,隋朝时每逢正月十五都会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隋炀帝为了粉饰太平、显示国力,还于元宵节前后在京城洛阳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热闹非常。

到了唐代,元宵张灯的习俗更是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都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百姓生活富足。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也是越来越豪华。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也!”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长安城的灯市规模很大,花灯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皇帝李隆基还命人制作高150尺、广达20间的巨型灯楼,灯楼悬挂金银、珠玉一类的穗坠,金光璀璨,风吹金玉,叮叮有声,极为壮观。

而宋代时的元宵灯会无论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宋代时的元宵彩灯制作工艺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巧手的工匠们将灯制作成各种动物形状,还在灯上绘出山水花卉,用灯组成亭台楼阁、屋宇牌坊等,彩灯的造型丰富多样、美轮美奂。而朝廷对于元宵灯会也是愈加重视,不仅鼓励百姓走上街头观灯,而且灯会的时间也有所延长,由唐代的“上元前后各一日”,延长为“十六之后又两日”。

明清时代,每逢元宵节,除了京城,其他地区如江南苏杭等地也张灯设市,悬卖各式花灯,而猜灯谜这种增添节日热闹气氛的活动更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举办灯会,但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而元宵张灯这种节日庆祝习俗也一直延续到今天。

3.丰富的元宵节灯俗活动

(1)闹花灯

在旧时传统社会的氛围中,节日是一项态度严肃、规则鲜明的社会游戏,相对于春节的长夜守静和某些时段的低调欢庆,元宵节却被人们习惯称为“闹元宵”、“闹花灯”,可见元宵节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时,都会呈现出“一国之人皆若狂”的热烈场景。人们多能在这时,突破一般意义上的社会规范,释放被漫长的封建统治压抑已久的自然天性、艺术才能,家家户户共享节日的喜庆气氛,热闹团圆。豪放词人辛弃疾曾以一阕千古传诵的词作称颂元宵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而闹花灯自古以来就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节日活动。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时至今日闹花灯仍是元宵节里的重要庆祝活动。

从最初宫廷、寺庙里的祭祀庆典到后来的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举国欢庆;从原始的彩灯到后来做工精巧、造型各异的元宵花灯;从起初的挂彩灯、放鞭炮到后来伴随着奇术杂耍、歌舞奏乐的民间灯会……元宵节里闹花灯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闹花灯的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正月十五月圆之夜,家家户户挂起彩灯,街头巷尾元宵花灯争奇斗艳。人们在这样美好的夜里走上街头,买灯、张灯、赏灯、赛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欣赏、感受节日里的文化和喜庆氛围。抑或是伴着花灯焰火载歌载舞,看舞灯、赏明月,将自己融入到节日的幸福气氛中去。闹花灯,“闹”的就是这份喜庆和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现如今,元宵节灯会更是在祖国各地百花齐放,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常于元宵节或举办大型灯展,展出全国各地特色彩灯,供人们观赏。而哈尔滨等北方城市更是在元宵节期间举行冰灯展览,用冰雪制作成的彩灯造型生动、形态各异,别具风格。

(2)话灯联

元宵节张灯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相传最早的灯联产生在北宋时期,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有个叫贾似道的官员家中有一门客摘唐诗中的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作门灯联,这种独创的形式被往来人们纷纷称赞,一时间轰动了京城。此后历朝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这一做法,每逢正月十五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上镶挂壁灯联、门灯联。灯联的出现,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自古以来,灯联都为文人墨客、饱学之士所钟爱。在万家灯火、团圆喜庆的元宵之夜,文人雅士往往触景生情,创作出数不清的灯联佳对。而文人和灯联之间也有很多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趣事。

在众多轶事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当属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相传王安石在20岁时进京赶考,赶考途中路过一地时正逢元宵佳节,当时大街小巷、各家各户都挂起了彩灯。王安石边赶路边赏灯,行至一处见一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原来这是当地的一大户人家出灯联为家中小姐招亲。王安石见了,思索良久,却一时对答不出,于是他便将这灯联的上联默记心中。到了京城,考试中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对联一出便难倒了众人,思考了片刻后,王安石忽然想到来时路上看到的招亲灯联,于是便用此联作答,主考官大为赞赏,王安石遂被取为进士。更巧的是,高中进士后归乡途中路过那户人家,王安石闻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考试时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就这样,一副巧合灯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人生中的两大喜事。

关于元宵灯联还有另一则趣事,相传明成祖朱棣元宵节微服出游,途中遇到一位秀才,交谈十分投机。朱棣得知此人为饶有学识的秀才后,便想试试他的才情,正好见街边到处是灯联,便也出一灯联想一试秀才。朱棣出上联,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秀才稍加思索立即对出下联:“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联中“永乐”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于是朱棣大喜,赐这位秀才为状元。

古往今来,众多文人雅士创作了数不清的灯联佳作,不仅增添了节日气氛,也为元宵节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3)赏灯诗

“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正如明代著名才子唐寅所写,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街头巷尾彩灯高悬,处处火树银花。举杯邀月,此情此景,文人墨客怎能不诗性大发。

因此,自古以来,便有数不清的描写元宵节热闹景象的诗赋佳作。其中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不仅在当时为人们赏灯增添了情趣,如今读来也仍是趣味无穷。

对于元宵节夜晚灯市热闹繁荣的景象,诗人们向来不吝以美好的诗句加以描绘。无论是唐代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中“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李商隐“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还是宋代苏东坡所写“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辛弃疾所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都生动地将元宵佳节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描写得淋漓尽致。而清代诗人姚元之的《咏元宵节》中“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的描写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同类推荐
  • 跨越太平洋的雨虹:美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跨越太平洋的雨虹:美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跨文化研究院合作项目“十五”国家重点图书:本书沿着美国文学发展的历史线索,总结了各个时期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汇通两国的文学关系史,对美国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
  • 遗失的古国

    遗失的古国

    中国虽然是个有史学传统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尚书》、《春秋》、《左传》等著作,尤其是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中原王朝就开始流行史书传世。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了解了祖先的生活和历朝历代每位国王、每位大臣的生平事迹,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原王朝高高在上和古代交流的有限性,使得封建王朝历代史书编纂者,对于边陲小国记载甚少。也许是因为史官们不了解,也许是因为史官不屑了解,总之,历代史书中对于这些古国的记述都是非常粗略而又不全面的。正因如此,使得很多古国完全消失而不为人所知。
  • 书与艺术

    书与艺术

    本书为“书文化”系列读本之一,是围绕“书与艺术”展开的读书随笔。从艺术欣赏的角度,通过诸多艺术大家对音乐、绘画、舞蹈等的亲身讲述以及作者对身边艺术的感悟,将读者带入艺术类书籍所独具的浓厚的艺术氛围,体验至美的艺术境界,领略伟大的艺术精神、艺术情操和艺术精髓。
  • 学洒脱斋夜话

    学洒脱斋夜话

    最近要出个新册子《学洒脱斋夜话》,依例总得有个序,他序也好,自序也罢,别一开卷就秃头把脑的歇着个大顶,好像咱内分泌多旺盛似的。忽一日,在网上闲溜达,见一网友趣解“洒脱”一词,说何为洒脱?就是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不禁莞尔。随即一想,坏了,居然让这小子一语道破“洒脱”真谛,拔了个头筹。你想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人活一世,明白到这个份上,还不叫洒脱吗?有首歌扯起嗓子叫唤“潇洒走一回”,可到头来你不会、不敢、不能“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走人,潇洒就算潇洒,那离洒脱还远得很。
  •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人的一生,充满了种种变数,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我们可能很努力,但收获寥寥;我们可能很执著,但前途茫茫;我们可能很用情,但总被情伤;我们可能很真诚,但总被雨打风吹去。世界很精彩,世界很无奈。有人因此颓唐,有人因此慌张。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心态问题。改变内心的纠结,关键在于改变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因此,本书汇集了胡适、冯友兰、梁漱溟、季羡林、南怀瑾、林语堂等数十位国学大师的慧心妙语,用他们的人生经验为我们当下的人提鉴对生命的认识、对自我的肯定、对欲望的清洗、对幸福的珍惜。将人生感悟、生活经历、智慧心得与读者共同分享,在喧嚣的社会中,为自己找寻一个人生的方向。
热门推荐
  • 将与君心

    将与君心

    难道皇上不应该是什么唯我独尊的吗,为什么到了他却要逃婚,开玩笑的吗?不想娶女的也没说要和男的那样吧,给朕解释解释你的理由!
  • 尘宿劫

    尘宿劫

    这一本没有玛丽苏情节,也不会开后宫,每个人都是主角,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使命,情感只是并不是最重要的,除此还有友情每个人为了应付周围而伪装自己,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性格。反过来想,那些伪装的自己,很多的时候,真的是伪装的吗?眼看着身边的人在我眼前死去,我拼了命的对抗命运,却还是无能为力。绝望笼罩在我的周围,当我决定认命的时候,另一个自己给了我一个新的世界………
  • 校园益智寓言

    校园益智寓言

    本书由冰子、李爱眉主编,大部分为孩子们写的寓言,小寓言里有大智慧。
  • 我的PUPU有点神

    我的PUPU有点神

    捡到PUPU(噗噗)前,身为24K纯屌丝的我,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可捡到PUPU(噗噗)后,我才发现,真正悲惨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 霸道总裁的柔情:拒收大叔

    霸道总裁的柔情:拒收大叔

    那年他皇甫焱诀十四岁,她皇甫鄢璃才四岁,他已是皇殇的总裁,她只是个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两人本来不该有什么关联,可是,就是那一晚……他参加完一场在他看来很无聊的宴会,准备回家,却突发奇想的想要步行回家,路过一个垃圾堆时却听见垃圾堆里传来阵阵抽泣声。他难得的感到好奇,走去一看,原来是一名大约三四岁的孩子坐在哪里,那孩子像是听见了他的脚步声停止了哭泣,抬头用她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看着他。而他就像是受到了蛊惑一样走过去温柔的抱起了她,他抱起她的那一刻他笑了,她也笑了。第一幕:皇甫焱诀:“乖!宝贝!来吃一点吧!”皇甫鄢璃奶声奶气:“哼!不要不要!睡觉不喝牛奶!哼!坏人!”皇甫焱诀:“好好好!宝贝,宝
  • 独占成瘾:二嫁亿万首席

    独占成瘾:二嫁亿万首席

    与极品渣男离婚后,我居然喜欢上了为我打离婚官司的律师,律师的女友是一个美丽的软妹子,我一度心里很受折磨,从而想离开伤心地重新生活。后来才知道,“律师”的另一个身份是集团首席,而她那位商业联姻的白莲花女友,确是狠毒如蝎……
  • 阳光多灿烂

    阳光多灿烂

    张时在高中时候剪了短发,发现自己喜欢同为女生的宋澄,她以为自己是异类,其实宋澄也喜欢她。青春年少的时候总以为喜欢就是一辈子的事,不顾世俗眼光,可随着成长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七年后各自又将以何为天涯?
  • 我的老板她姓白

    我的老板她姓白

    她,白陆,她的性格大部分都随了父亲。幽默,冷静,有头脑…她还有两个哥哥,一个是警察,一个是白氏集团(销售类)的董事长。她建立了自己的娱乐公司,成为白氏集团(娱乐类)的董事长,成功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头脑成为了娱乐圈的主宰者。
  • 商界第一夫人

    商界第一夫人

    曾经集万千宠爱的千金公主误信他人含恨而死,一朝重生,势必守护好所爱之人。弃我者我弃之,伤我者我十倍还之。
  • 九重宫阙(下)

    九重宫阙(下)

    意外入宫,深陷其中,步步为营,机关算尽,却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意爱上一个本不该爱的人。为人淡然,不喜争夺,却被逼步入高位,这宫中本就无真正的姐妹与敌人,但即使身处高位,却也高处不胜寒,奈何她却无回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