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47000000021

第21章 快乐真言(1)

与富者的患得患失抑或百无聊赖相比,人的贫穷也许并不是一件最痛苦的事情。因为一些穷人有理想地生存总好过一些富者对自己生存的厌倦。从这个角度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往往源于美好心灵的自足。

自得其乐才是真幸福

【原文】

【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第六》)

【7.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第七》)

【译文】

孔子感慨地说:“颜回这个人,很贤良啊!日常生活就那么一点饭和一瓢水,居住在十分简陋的贫巷里。换做是别人的话,早就为此忧虑不堪了,可颜回却是守志善道,不以为苦,自得其乐。这个颜回实在是很贤良啊!”

孔子说:“我每天吃点饭菜,弄点水喝,困累的话就枕着胳膊睡一觉,真是乐在其中啊。尽管我也想富贵,可如果需要我做不道义的事才能获得的话,那这样的富贵对于我来说犹如天上的浮云,毫不相干。”

上面这两段就是世人传颂的孔颜乐处。有人景仰,有人讥讽,有人疑虑。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其意境高远,超凡脱俗,非常人所能随意企及,非常理所能随意度之,故而引来诸多揣测。

孔颜乐处之所以令常人难以企及,就在于它完全超越了常人难以跨越的对生理欲望和名利富贵的过度追求,摆脱了物欲的羁绊。这在喜好吃喝玩乐、声色犬马、追逐功名利禄、富贵荣华的一些世人眼里看来,是难以想象的,自然显得有些怪诞。

我们可以从上面的两段话中看到孔子和颜回对日常生活的物质欲望的基本态度,即每天一点饭菜外带一点水就可以了,这实在是清贫之极。不过这倒不是说孔子和颜回两个人并不在意物质生活,甘愿贫困,或按照现代话讲不懂得生活情趣,再或者无力发财致富(事实上孔子是一个很讲究生活情趣的人),而是因为他们自我修养已经走过了本能的贪图物质享受的阶段,转而进入了人类高尚的精神世界。在他们看来,道德上的不懈修养进步远比物质享受更加美好、更加真实、更加永恒、更加自由、更加快乐。

一个人所能感受的物质需求总是有限的。食物再精美,一个人每天的食量也有限;玩乐再诱人,个人时间和精力也有限。也没有人能够永远保证拥有权力、地位和富贵。随着岁月推移,这一切都在默默地变化着。相反,如果一个人整天为这些身外之物所迷恋的话,那就会变得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有时即便是锦衣玉食也难以下咽啊,哪里还有好日子过。

当年清王朝大搞文字狱,流放了很多大家贵族到边远地区做奴隶。抛开是非不论,其中许多人家是世代荣华,声名显赫的。结果一朝落马,好梦不在。许多人就此想不开功名脸面,抑或受不了物质待遇的恶化,便一命呜呼了。

一些现代官僚半生大权在握,名利双收,一旦退下来,他们的精神便迅速垮掉了。这些都说明一个人如果不能摆脱物欲功名的牵累的话,必然伤身害命。即便侥幸苟活下来,也难有快乐自由而言。

所以说,乐道者,修养心性,教化仁德,体察天命,顺天合德,成就理想人格。这才是人之为人所能自觉做到、无须外求的事情,也是一个人教养成人的必然经历。孔颜之乐便是在成就仁爱之德、与他人万物相融通、和谐共处,进而实现与天道相契合的天人合一的自由境界中所感受到的极大的心灵畅通、身心自在的愉悦感。这是通过一个人的自身努力完全能够做到的。做一分,进一步,不假外求,也不存在患得患失的弊病。比较而言,物质追求显然就差了许多。因此说孔颜乐处不把物质享受看做人生目的而一心追求与天地相和谐,充满人间关爱的自由境界。唯有如此,人自身才能够在思想的贯通中体味到无忧无虑的快乐所在,诚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

真诚快乐比矫揉造作更可贵

【原文】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学而第一》)

【译文】

子贡对孔子说:“一个人虽然贫穷,却并不因此自卑而谄媚他人,也不会因为富贵而自负,乃至对他人骄横。您看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说:“还可以吧。不过他不如那些虽然贫穷却安贫乐道,虽然富贵却喜好遵礼而行、言行有度的人。”

孔子谈人论事最看重的乃是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自愿。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做事如果不是出自心甘情愿、快乐向往,而是在那里故做姿态或者委曲求全的话,那么即使他做的对,也算不了什么。因为他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也没有自觉自愿地承担这份责任,而只是迫于外在压力不得不接受这一做法而已。正因为他的内心意向和道义并不一致,他现在所做的一切便都只是表面化的东西,既不真实也不稳定。一旦外在约束减弱或者消失,再或者又出现了什么新的诱惑的话,那么必然导致他实际行为的转变。因此孔子认为强迫、欺骗和做作的结果并不具有真实可靠的价值。

一个人只有对道义原则心悦诚服,才能够自觉自愿地、始终如一地依照它来做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才能感受到身心的快乐和愉悦,这才是生活的理想境界。因此说真诚快乐地遵行道义比一味矫揉造作更可贵。

在上面一段中,子贡问孔子,一个人虽穷却不谄媚别人,虽富却不待人骄横,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的评价是: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能做到这个地步,在他人眼里看来或许已经不错了。因为很多人往往功利心重,因此很容易嫌贫爱富,趋炎附势。所以历史上有很多人为了摆脱贫穷困境而极尽谄媚之能事,攀附权贵,奴颜婢膝。同样,富人往往也恃强凌弱,自命不凡,骄纵万端。所以说平常来讲,一个人能够虽穷却不谄媚别人,已经算是很有骨气了。可在孔子那里却还不算什么。

孔子认为这个人虽不谄媚,但是心中却始终放不开贫富这个对立的势利观念,心态不够平和,因而仍旧没有从世俗功利中超脱出来。孔子认为贫富贵贱乃是天命所致,人生在于遵守道义,培养善德,至于贫富不可强求之,顺应而已。所以通达之人虽贫,却安守道义,自得其乐。并不怀有什么贫富差别的敌对情绪。既不违背道义谄媚他人,也不一味敌对富者、拒绝交往,而是和乐于道义,自然待之。同样,一个人虽富而不骄横,可是这只是表面做出来的,其内心还是存有贫富的芥蒂,不算通达人情道义。因此孔子说,为富者当好礼仪教化、遵行道义。其人虽富有如此,只是天命而已。于人自身成就仁德无关。

事实上,在孔子眼里,为人之道便是自觉地修养仁德,体察天道,在成就理想人格的基础上与天地万物相契合,从而于天地间自由往来,无所挂碍。人生之乐莫过于此!与贫贱富贵又有什么关系呢?

专注可以忘忧

【原文】

【7.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述而第七》)

【译文】

叶公这个人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志向。子路一时觉得无从说起,便没有回答他。孔子知道这件事后,便教导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说,孔子这个人呀,一心向学,为此废寝忘食;体察道义,快乐无忧。他根本不觉得自己已经逐渐衰老了。”

这个世上总是有许多人感到不快乐,每天不是为这事就是为那事烦心伤脑筋。还有一些人想不开,或者想得太开了,便干脆自寻死路,来个一了百了。

一般说来,穷人有穷人的烦恼。一些穷人整日奔波劳累,抱怨自己命苦、朝不保夕;富人有富人的烦恼。一些富人天天提心吊胆,担心被绑架,又不得不出席各种应酬,结果身心憔悴。此外他们还操心财产分配、生活琐事之类。实在是不堪其扰。所以说,物质、经济问题不是消除烦恼,获得快乐的根本方式。同样,男人有男人的烦恼,女人有女人的抱怨。快乐也不是性别所能给予的。至于名誉地位的差异同样不是产生快乐的源泉。不要以为当官容易快乐,出了事情责任你要承担。也不要以为下属轻松自在,他们每日不得不俯首帖耳、加班加点,有时还要接受种种刁难和训斥。所以任何一个位置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快乐问题。至于爱情和婚姻,恐怕就更不要说了吧。那么快乐从哪里来呢?难道人生注定要与痛苦烦恼如影相随吗?难道就像佛家所说的,人生便是一场虚妄的梦境,执著如此便是烦恼无边吗?

孔子显然不这么认为。孔子很注重为人做事中的一个“诚”字。也就是说,在他看来一个人待人做事应当真诚,只有这样他才能做好人、办好事,也才可能体会到快乐所在。所谓“诚”,就人而言,便是一种自觉自愿的发自内心的情感。一个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工作、生活,他才可能与他所要做的事融为一体,化对立为统一,变被动为主动。在这一过程中即便出现问题,他也会积极化解它,并在化解过程中体会到一种豁然开朗的通畅快乐。如此一来,自然烦恼消尽。

孔子形容他自己一心向学,全神贯注的态度时,便用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这八个字。孔子能自觉学习,体会道义已经到了废寝忘食,乐在其中,不知忧愁烦恼为何物,甚至连自己的年龄都不在乎的地步。真是令人羡慕啊!

其实现实生活中,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些这样的人物。由于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十分感兴趣,因而做起事来往往很专注,一心沉浸其中,不为外物所动,乃至欣欣然自得其乐。世人往往愿意嘲笑这种人愚傻,殊不知大智若愚的道理就在于此。正所谓: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他人不识相。故而说,人生之乐莫过于一心向道行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啊!

人生三乐:读书、交友、自我修养

【原文】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第一》)

同类推荐
  • 族群与族群文化

    族群与族群文化

    本书分“族群概念研究”、“族群理论研究”、“族群认同研究”、“族群关系研究”等六部分。收录了《族群与民族》、《论族群与族群认同理论》等40多篇文章。
  • 伊斯兰文化史略

    伊斯兰文化史略

    本书从文学、教育、科技、宗教哲学等方面简明而又系统地阐述了伊斯兰文化的内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各个时期穆斯林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 启蒙年代的秋千

    启蒙年代的秋千

    《启蒙年代的秋千》描述的是1980-1990年之间的中国内地文化。对1980年代文化时段里那些有代表性的切片,或善或恶,或喜或悲,都在“当代文化的演进”这一大前提下,给出的个人评价。人们习惯上,把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初始阶段的整个1980年代,称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启蒙年代’”。本书所记述的,就是那个年代的人与事。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国爱民(中)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国爱民(中)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学洒脱斋夜话

    学洒脱斋夜话

    最近要出个新册子《学洒脱斋夜话》,依例总得有个序,他序也好,自序也罢,别一开卷就秃头把脑的歇着个大顶,好像咱内分泌多旺盛似的。忽一日,在网上闲溜达,见一网友趣解“洒脱”一词,说何为洒脱?就是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不禁莞尔。随即一想,坏了,居然让这小子一语道破“洒脱”真谛,拔了个头筹。你想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人活一世,明白到这个份上,还不叫洒脱吗?有首歌扯起嗓子叫唤“潇洒走一回”,可到头来你不会、不敢、不能“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走人,潇洒就算潇洒,那离洒脱还远得很。
热门推荐
  • 逍遥在秦时

    逍遥在秦时

    没有系统,没有金手指,在这个动乱的年代里,我只能当一个扫地小道童……十年后,师父看我那帅气的脸,把我赶下了山,你还是凭才华去吃软饭吧……
  • 宫廷夜雨十年灯

    宫廷夜雨十年灯

    她是大兴公主,为了保护身边的人三次进宫,三次出宫。他是青云门主,为了保护她,三下青云,三入朝堂。她本应肆意张扬,却过得负重隐忍。他本应名扬江湖,却拘于俗事。为他,他挖眼换目,化身“丑奴”。她问他,“你后悔吗?”他说,“无悔,但愿人长久。”
  • 奇葩皇妃寻夫记

    奇葩皇妃寻夫记

    穿越?手到擒来,没问题。皇妃?躺赢人生,很好呀。被皇帝和摄政王同时看上,还有备胎,也不错。不过,‘白马王子’究竟是个什么鬼?要命了,茫茫人海,天高地阔,怎么找?麻子面龅牙哥:大概,小生就是姑娘心诚则灵踏破铁鞋所寻觅的白马王子吧!商羽:……——这是一个关于被一碗屎给灌醒了的皇妃的奇葩经历。
  • 璇意

    璇意

    时间一直推移,早是物是人非。她成了令所有人失望的样子,他却成了人人夸赞的典范,与她截然相反。长大后他第一次遇见她,说的是:“对不起。”
  • 回到过去的人生

    回到过去的人生

    如果能回到过去,什么时间点最合适?当然是高中!一切重来,掌握未来发展趋势的你可以分分钟成为富二代未来的爹地。周小树捡到一枚戒指,回到了高中时代,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然而,当他发现这个他记忆里熟悉的世界已经被随机改变之后……人生究竟走向何方?
  • 白云仙

    白云仙

    写一个我想看到,也想让跟我有一样想的人看到的世界。
  • 浅夏花开:半世暮城

    浅夏花开:半世暮城

    林荫树,小路旁,你我青春埋葬;花飘香,夏天到,你我重逢校园路
  • 快穿之男主都到碗里来

    快穿之男主都到碗里来

    记得要吃早餐中餐要吃饱晚餐吃清淡些厌食就多喝牛奶含话梅盖好被子少熬夜不管玩到几点都记得回家睡觉想哭就哭吧别死撑了没事别生闷气别不开心甩一电话给我再忙也抽出时间陪你唠不要大事小事想不开一醉方休我奉陪无论你什么时候记得身边有一个我
  • 特工妖女

    特工妖女

    现代王牌特工女唐宁莫名重生在蛟龙大陆上的一名落魄小姐身上,再睁眼,懦弱褪尽!当一切乾坤逆转之后,从前那些对她嗤之以鼻,出类拨萃的男人,不知怎么的,一个个都看上了她,纠缠不休!哼,现在可轮到本小姐来选小菜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我的密码锁

    我的密码锁

    【纪实短篇文】她,苏梨,活泼可爱,绝世第一美人。霸气侧漏、卖萌打滚绝对不输给任何人,谁敢不服?“怎么?20汉不是钱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赶紧把我的20汉还给我!”“我是小可爱,不服咋地!”【本文为纪实文,按照现实生活改编而成】00后的故事,花一般的年华,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世界。【练笔之作,不喜请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