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89400000024

第24章 应酬之道在于游刃有余(5)

有一次,在商业谈判过程中,双方的意见“撞车”了,僵持不下,难以下台。这时,一方竟满脸含笑,讲起一个“撞车”的幽默故事:有一天起了大雾,雾浓得对面都难看见东西,公路上的汽车只好一辆咬着一辆的尾巴行驶。突然,前面的一辆刹车停了下来,后面的那辆撞上了前面的那辆车尾。后面的那辆驾驶员跳下来吼:“喂,不想活了吗?这么大的雾,怎么可以这样急刹车?”,前面一辆车的驾驶员不紧不慢地回道:

“喂,老弟,还是让我问你一下,你的车跟着我开进我的车库里来,难道还不想倒车呀!”双方哈哈大笑,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不少。最后,双方经过一番冷静的商讨之后,取得了各自满意的成果。

应酬的忌讳心不在焉

不知是受电视或电影的影响,也不知是故意做作,有些人偏爱在与人交往时嚼口香糖而且边嚼边说话,实在是有些不雅。与人交往应专注,细心听取对方的建议和要求,手脚不要乱动,更不宜当众嚼口香糖。因为嚼口香糖时面部肌肉频频运动会给对方造成视觉上的紊乱,既干扰了对方思路,又让对方觉得不被重视。试想一下,假如你正面对公司经理谈话,而经理与你的谈话又决定你是否升职或加薪,你还边嚼口香糖边和经理谈话吗?

现在新加坡政府就立下了一条法规:不允许在公共场所嚼口香糖。这既是保护环境的一项措施,又是保障文明行为的一项法规。

打哈欠是疲惫或松弛时才会有的现象。与人交往时打哈欠,会给对方造成“对我不感兴趣”或“此事已就此结束”的感觉,对进一步交往极为不利。因此,与人交往时不宜打哈欠。在交际场合你能控制住不打哈欠吗?

完全可以。只要你对谈论的事情高度重视,只要你尊重对方,一般是不会当众打哈欠的。确实因为疲乏忍不住需要打哈欠,最好是离开现场到无人的地方或到洗手间洗一下脸,消除倦意后再继续交谈。即使是最要好的朋友或同学在一起聚会,忍不住当众打个哈欠,也必须马上用手盖住自己的嘴,然后说声“对不起”,这才是合适的举动。

不拘小节的人有时会做出令人难以想像的事情。

与人交往时当众搔头皮就是一种不良习惯,而且当事人很少注意到这是一种失礼的举动,尤其是与熟人交往时更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这样做。这是人际交往中的大忌。

从医学道理上分析,头皮屑是新陈代谢过程中死亡的头皮细胞脱落的结果。头皮屑过多或经常头痒的人,大多有真菌或细菌感染。当众搔头皮,头皮屑四处飞扬,会让在场每一个人大为不快,特别是在会议室或其他一些庄重的场合,这样做更难得到大家谅解。

假如头屑太多,应该经常洗头以去除头屑。为防止在人际交往时头痒而忍不住搔头皮,最好在交往前洗洗头以免影响形象。掏耳朵、挖鼻孔这些动作竟也出现于社交的场合,实在是有些不雅。还有一些人,不知是特别偏爱指甲,或是专门用指甲掏耳朵、挖鼻孔,总之指甲留得特别长,在社交场合不时用长指甲掏耳朵或挖鼻孔。还有一些人,无论是在餐厅还是在会议室,也无论在场有无领导或客人,看见牙签、发夹、钥匙或其他什么可以用的东西,信手拿来就挖鼻孔或掏耳朵。这是有伤大雅的行为,也是对在场所有人的不尊重。假如确实需要掏耳朵或挖鼻孔,建议离开交际现场,到没人的地方去做。因为,这毕竟属于私事,不必当众“演示”。

有些人在人际交往时会有意无意地双腿抖个不停,尤其是坐着谈话时,双腿乱抖更常见。还有一些人是让跷起的一只脚像钟摆一样来回晃动,而且自我感觉良好,全然不在乎交际现场的气氛。这是非常没教养的行为,应该努力加以克服。

还有一些人在与人交往时明显感到双手不知所措,要么在口袋里乱翻东西,要么翻来覆去揉搓双手,要么手里拿个小东西东摆西放,全然忽视对方的存在,也不注意对方在讲什么。容易让对方感到:原来他对我不感兴趣,现在已有些不耐烦了。

为了不至于给对方造成错觉,也为了确保人际交往的效果,请不要手脚乱动。除非自己确实有事需要马上结束与他人的交谈或交往,否则,不宜频频看表。因为,频频看表直接向对方发出的信是:我很忙,不需要再继续目前的交谈了。

如果真的因为时间紧迫或有其他重要事情,不妨直接告诉对方,或诚恳地征求对方意见,以后再谈。

同时,也一定要向对方表示一下歉意。这种务实和坦诚的做法会比看表拒客效果更好,并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

很多人可能是不习惯,也可能是不好意思,经常在与人谈话时左顾右盼,不直接注视对方的眼睛。这也是不礼貌和不真诚的表现。在国外,与人交往时必须看着对方的眼睛,不停地眨眼和移动眼神会导致谈判或交谈立即中断,被视为人际交往之大忌。在国内,不少大学或中学的礼仪课中也曾讲到注视对方眼睛并认真聆听对方讲话的礼节,这是尊重对方的重要体现。交流中的注视,绝不是把瞳孔的焦距收束,紧紧盯住对方的眼睛,而是在交谈中或交往中自然地、温情地注视对方的目光。有时,为了表达高兴或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可以用丰富的眼神与对方眼神进行互换,这就是眉目传情的妙处。当然,男女有别,越自然越好。

骄傲自大,自以为是

有的人爱讲话“玩深沉”,这是骄傲自大的一种表现。说话应讲究理性和简洁,条理清晰,以唤起对方的共鸣。话题丰富能立即获得对方的好感。但有些人在说话时喜欢玩深沉,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玩深沉”的表现很多,譬如说话时讲一句留半句,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个事就这么定了,原因嘛,这里不说了”。“至于将来怎么办,回来再说”。

像这类话,还是少说为好。另外就是省略许多词语,以显示自己的“深沉”。如“多谢你的支持”只说“谢了”,“请你帮个忙”只说“请”。这种语言用于社交场合是不太合适的。再就是别人与自己说话时,面无表情,半天不说一句话,这也是“玩深沉”的一种表现,应该尽量避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人际交往的过程实际是取长补短的过程。而争强好胜是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于情于理都不正确,因而应该避免。比如你已经是处长了,事业上有了不少成就,在调工资时即使完全有条件和别人竞争,也要回避退让。因为你的成功已成了许多人嫉妒的目标,没必要再去争强好胜“惹火烧身”,应当让出这次机会给那些处于弱势的人。这样会受到大家的尊重和好评,免去许多议论和纷争。

如果你已经非常有钱了,在别人面前最好不要再谈自己如何阔绰。你可以讲讲自己身体如何不好,讲讲如何处理不好与爱人的关系,也可以讲讲挣钱过程中的辛酸经历,要给别人在心理上留下一种“成功不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印象。这样会消除许多不必要的误会,解除别人对你的戒心,使你在不知不觉中占据上风。

而争强好胜的结果恰恰与此相反,不仅不能让别人佩服你的才干和成功,反而让别人产生反感,这又何必呢?

所以,与人相处没有谁不认为自己是个聪明人。但反问一句:现在有几个人是傻瓜和笨蛋呢?答案显而易见,现在没有谁是傻瓜。换句话说,你聪明,别人也不是笨蛋。所以,聪明者不宜处处自作聪明。

“大智若愚”,真正聪明的人往往有些傻气。他们的表现要么顺从,要么憨厚,要么大度。而自作聪明的人往往被人认为奸诈,他们的表现大多锋芒毕露,过于机灵,处事太过圆滑。正是由于以上比较,人们愿意与忠厚的人同甘苦,而不愿与自作聪明的人共患难。有位哲人说过: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让别人知道。苏格拉底也一再告诫他的学生:“我惟一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什么。”这些都是处事的警世名言,愿我们共勉。

人际关系是要靠彼此的接触和交往而日益加深的。

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仅仅有好的想法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人际的行动。当别人邀请自己参加某项活动时,只要没有重大事情,只要自己身体允许,就应该积极答应对方。因为这是难得的与别人加深友谊的良机。

人际交往并不在于会马上给自己带来什么利益,但关键时候朋友帮你一把,可能会带给你事业的成功。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而经常参加朋友之间的聚会,不轻易拒绝别人的邀请,正是维持这种良好关系的办法之一。同时,赴约准时与否以及行动快慢都能反映出你交友的诚意与热情。所以对别人的邀请首先不宜轻易拒绝,其次还应准时参加。

随意打断别人讲话

有人喜欢在交流中打断别人的话,这也是讲话中的忌讳。语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各种思想、各种感情、各种看法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双方在交流过程中,要一边聆听对方的观点,一边通过面部表情或通过点头摇头等动作表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除非是争论某个问题,一般情况下不宜轻易打断别人发言。

善于听有时比善于说还困难。善于听不仅要辨别讲话者的真实意思,还要分析讲话者所要达到的某种目的。

善于听既不能带有偏见,也不能带什么情绪。轻易打断别人发言,是对对方的一种否定,最容易导致争论、误解,甚至伤害对方自尊心。对方观点与自己不一致时,应等对方讲完后及时交换意见,切忌过后纠缠,产生争执和矛盾,这也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

交流是双向的,而且也应该是平等的。与别人讲话时不应只顾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视对方的反应。否则不利于人际交往,也不利于沟通思想,有时甚至会使双方产生误会和争执。

与别人讲话时首先应注意自己的语调,既不能低得让人听不到,也不能声音高得刺耳,更不能语速太快,让人听不清也听不懂。这些情况对方都会有不同反应,讲话者应随时注意并适当进行调整。假如对方有打断自己的意思或表示,应立即询问“你怎么认为”或“你觉得怎么样”,以征求对方对问题的看法。那种连珠炮式的谈话,容不得对方发问,最容易让人厌烦和神经紧张。

因此,适时注意对方的表情、姿态、反应,能很好地了解对方对自己的谈话内容和方式是否认可,也更容易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不谈他人不高兴的事

一个有头脑的人,有生活常识的人,世故老成的人,他总是会把握一条处世原则:在交际场中,凡是人家不高兴谈起的事,不高兴去做的事,就不要强求人家去说,强求人家去做,而且自己也不去说,不去做。这种“以尊重他人意愿为己愿”的做法,不仅是聪明的,而且是科学的。

专家指出,在社交场合,不谈对方深以为憾的缺点和弱点;不谈上司、同事以及一些朋友们的坏话;不谈人家的秘密;不谈不景气、手头紧之类的话;不谈一些荒诞离奇、黄色淫秽的事情;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家庭财产等事情;不诉个人恩怨和牢骚;不述一些尚未明辨的隐衷是非;避开令人不愉快的疾病详情;忌夸自己的成就和得意之处。

假如你确实有能力,却又得不到青睐,怎么办?在目前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等待的代价似乎太大了,你很可能就在这种等待中失去了工作。此时,你不妨抽时间看看本书的讲解,丰富自己的智慧和技巧。

同类推荐
  • 卡耐基给青少年的12个忠告——杰出青少年长大的关键

    卡耐基给青少年的12个忠告——杰出青少年长大的关键

    本书是关于青少年励志、立志的成功学读本,对必须自信、确定目标、发挥长处等青少年在人生环节中必须注意的问题,依据卡耐基的言论进行阐释。
  • 精神伴侣(智慧之旅NO.2)

    精神伴侣(智慧之旅NO.2)

    本书分为五部分。盛开在瑰花瓣里;点燃心灵的灯盏;因为爱,这世界更美丽;生命中的又一课;穿过岁月的河流。
  • 培根哲理随笔(感悟与求知书坊)

    培根哲理随笔(感悟与求知书坊)

    本书稿辑录了培根的经典哲理随笔,结合鲜活的现实事例,启发读者思考、理解、感悟人生的真谛和意义,正确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积极进取,成就幸福人生。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生存法则(Mbook随身读)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生存法则(Mbook随身读)

    《Mobilebook随身读: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生存法则》结合大量世界500强员工的经典案例,逐条剖析职场生存法则的真义,为职场人士提供努力的目标、成功的方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方法。只要用这些闪耀着智慧光辉的法则指导自己,用这些标准来要求自己,就能成为优秀企业真正需要的优秀员工,就能在现代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 老板要给员工讲的365个故事

    老板要给员工讲的365个故事

    本书搜集、选取了老板最应该讲给员工的365个故事,旨在启迪员工心智、增强企业战斗力,让员工和企业实现双赢发展。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反复琢磨故事中的道理,仔细思考:你能从中学到什么?你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或者能否避免同样的错误?最后,真诚地希望你能够从中受到启发,感悟故事中的道理,领略故事中的魅力,并将其运用于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在完善自身心智的同时,和企业一起扬帆远航!
热门推荐
  • 做个假神怎么样

    做个假神怎么样

    “好安静啊!吾又躺了多少年?”挂在崖壁孤枝上的神自语着。“喂!抓紧我的手啊!我拉你上来!”神奇怪的看着那只手的主人,一会儿才拉住对方,开始回应……吾……也要被救赎吗?
  • 经典武侠小说:七杀碑(套装共七册)

    经典武侠小说:七杀碑(套装共七册)

    四川城内有巴、雒、泸、岷,四大名川,故称四川。川内有许多豪杰,本小说主要写明末川南七豪杰华阳伯杨展、雪衣娘陈瑶霜、女飞卫虞锦雯、僧侠七宝和尚晞容、丐侠铁脚板陈登暤、贾侠余飞、赛伯温刘道贞联袂奋臂,纵横川南,抗击张献忠,保全至众。张献忠因为屡挫于川南七豪杰,所以立碑而誓,七杀碑就是誓杀七雄的碑文。
  • 炼金成虎

    炼金成虎

    当炼金术遇上仙术,一个是怪诞的西方科学,一个是缥缈的东方传说,竟然产生了名为真理的火花。更新量及更新时间看作品相关,作者目前大三,更新会根据学业情况略微有些差异,请大家谅解。
  • 紫瞳魔仙

    紫瞳魔仙

    风云动荡,群雄四起,紫瞳少年横空出世,转乾坤,逆阴阳,掌天下大势,入轮回,改天命,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是由一双紫色眼眸铸造的传奇,这是一个少年修炼成仙的故事。
  • 我的美女老板

    我的美女老板

    热播影片《我的美女老板》(何润东、景甜主演)原作小说,手机书城重磅推荐,精彩不容错过!\r相貌、出身、财富毫不出色的小程序员王宇偶遇“悍马”女孩何雅。长相文静,性格却颇野气的何雅,因为一点误会就给了王宇一拳。王宇找到新工作,吃惊地发现老板竟是何雅的双胞胎姐姐……
  • 炼金大魔导师

    炼金大魔导师

    传说大陆,自古便是以实力为尊,精灵,泰坦,巨龙,兽人,人类共同统治这这片大陆,人类凭借着无与伦比的学习能力才堪堪拥有一部分生存空间,光暗教廷明争暗斗,魔族趁虚而入,妄图夺取大陆的控制权。国家灭亡,亲人离世。曾经的温馨一去不复返,且看落魄皇子如何搅动大陆的风云。成就炼金大魔导师的神邸之位。
  • 绝天轮回

    绝天轮回

    一代世界强者,异界重生。逆人的经历,看主角在豪门里从婴儿变强者,走上一段惊天立地的故事。
  • 廉洁教育小学版

    廉洁教育小学版

    “廉洁”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称颂的高尚品质。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蜀国名相诸葛亮率先垂范,严于律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周总理,身居高位,但从不谋私,平时外出,吃饭、喝茶,都是自己付钱,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清正廉洁的美名。
  • 六道争锋

    六道争锋

    一万年前,造化门开山祖师造化大帝意外陨落于天外天。三千年前,早已没落的造化门遭受孽龙之劫,灰飞烟灭。于禁,本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因家庭变故走上修真之路。他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造化门遗迹,得到造化大帝传承。修真路上,他一路坎坷,一路高歌,只为揭开那最终的的谜团!
  • 不可思议的流行风尚(青少年探索发现丛书)

    不可思议的流行风尚(青少年探索发现丛书)

    本丛书是青少年探究历史,了解自身,探索大自然的一套不可多得的知识图典。本书精选人类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流行风尚,以独特的视角,趣味横生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某些历史时期,某些地区曾经流行百年甚至千年的怪异风尚,这些现象在当时别的地区的人们眼中简直就是奇闻怪谈,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更是不可思议、荒诞离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