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99300000007

第7章 卷三(2)

正常的恐惧和病态的恐惧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弗洛伊德给出了一个绝妙的解说:一个人置身于非洲丛林,看见蛇会感到恐惧,这是很正常的事,这种恐惧感有利于保护自己。但如果一个人居住在房间里也感到恐惧,以为在他的房间里有一条蛇正藏在地毯下面。那么,我们可以说这种恐惧就是病态的、不正常的。让我们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对自身状况的许多焦虑,它们就像弗洛伊德所说的地毯下的蛇一样,是人为幻想出来的。

有时候我们会担心自己的健康,怀疑自己患上了什么重病,为此深感焦虑和不安。我们担心自己的心脏、血压、肺部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如果有一点轻微的症状,我们就开始摸自己的脉搏,力图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生了什么大病。

我们不是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焦虑,就是为自己的性格担心。我们缺乏自信,犹豫不决,因为失败而唉声叹气。我们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认为别人的见解永远比自己高明,自己只不过是他们嘲笑的对象罢了。这样的话,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黑暗,没有光明,没有温暖。

我们感觉不到别人对我们的赏识,感觉不到友情和爱情的美丽,感觉不到家庭生活的欢乐。我们对自身感到不安,为自己可能的失败和潜在的危险而焦虑,这种不安和焦虑常常会改头换面,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

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如孩子、爱人、兄弟、姐妹,他们是我们生命的一种延续。为最亲近的人忧虑,是一种对自身忧虑的替代和转移,替代了我们对自身的忧虑。很多母亲会为女儿的道德操守而担心,这只不过是一种假象。实际上,这位母亲潜意识里对自身的道德深感疑虑,烦恼不已,不过想寻找某种替换而已。很多人过着忧郁不安的生活,有时候独自一人会感到非常恐惧;而有时候却又远远地避开人群,害怕进入他们的圈子;有时候一想到失去别人的爱和尊重,就会战栗不已,害怕遭到别人的轻视和抛弃。

如果女人害怕爱,感情就会枯萎,她就会变得像一尊冷漠的大理石像一样;男人害怕成功——实际上,我们许多人是害怕成功的,便会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会耗费自己的青春。

卡尔·蒙尼格在他的著作《反对自己的人》中写道:“现代人陷入一种群体性的恐惧,仿佛害怕自己变得成熟,害怕自己取得成就。灵魂承受着恐惧和负罪感的折磨,就是为了让自己失败!”有时候,恐惧感会引起肉体上的痛苦,我们便会用肉体上的痛苦来掩藏内心的恐惧。这一点,常人难以察觉。研究身心关系的医学表明,全部疾病,从普通的感冒到关节炎,通常是由人们深层的恐惧心理造成的。

事实上,艺术家和小说家早就看出了这一点。托马斯·曼在他的巨著《魔山》里描写了很多这样的例子。他们过于敏感,非常恐惧,借着与肺结核病做斗争来逃避现实中的奋斗。当然,与现实生活中需要勇气的战斗、抗争和挣扎相比,生病自然要容易得多。我们现在明白了,有些慢性病患者实际上是害怕现实中的抗争和奋斗,潜意识中想让自己生病,在疾病中可以寻求到安慰和舒适。疾病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个巧妙的借口罢了。所以,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让莫名其妙的恐惧给你的人生笼罩上一层阴影,只有那些积极向上、不自己吓唬自己的人,才会真正的幸福。

时髦的东西并不是最好的

什么是时髦?人活着到底该不该追求时髦?一些人认为,时髦如同艳丽的昙花,它新鲜而昂贵,却亦浮华多变,甚至是见不得阳光的。所以,对时髦应该清醒地审视,而不能盲目地认可和追随。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时髦是一种求新求变求美的意识,它代表着人们的渴望、思索与追求、是社会进步不可缺的一个因素,所以我们有理由赶时髦。

也有的人从另一个角度看此问题,认为时髦其实是“时髦理论家”们鼓吹出来的,甚至在一种时髦尚未兴起的时候,大量的“时髦理论”就已经粉墨登场了。

“时髦”一词,古已有之,古意大概是讲英俊之士在某一时开风气之先,引得众人共鸣,从而纷纷效仿学习,以期达到英俊之士的水平。英俊之士各有专长,所开风气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时髦。

今天的时髦也是五花八门,而古今词义的变化颇耐人寻味,从形式上看有相似之处。首先是少数人提倡或实践,其次是在一段时间内为大多数人认同和追求。

时髦是朵易谢的花,大众像顽皮的孩子,刚摘下一朵来,眼睛又瞅向下一个目标了。一首歌,一件衣服,一本书,甚至一句俏皮话,都可能在某个季节里走红,时髦的东西新颖而又富于变化。在当今的消费生活中,人们被搞得晕头转向,不知如何是好。穿裙子,一会儿短到腿根,一会儿长到脚根。头发呢,这地方兴卷发,那地方兴直发,男人长发飘飘,女人却成了小平头。流行歌曲既昙花一现又落英缤纷,流行服装既灿若朝霞又逝若行云。这一切,追求者心知肚明,却仍然乐此不疲。

流行事物是受经济文化水平制约的,时髦的东西并不是最好的,它反映了当时民众的审美心理和某种欲求。一方面它点缀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它是新事物,发展不完善,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弊端,只不过人们被熏昏了头脑。

时髦事物只有经过时间的洗涤才清新自然,其中的糟粕随水冲走,精华沉淀。杨贵妃得宠,唐朝女子都以胖为美;赵飞燕受宠,天下女子多瘦肩。时髦常常像美女,人们狂热地围着她欢呼。此时,头脑冷静的人只是远远的观望,最终人散后,才上前仔细打量。当时髦的华服褪去,素面朝天,没有一丝矫揉造作,所有的贵贱、美丑恶一览无余,这时她表现出来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持久的美。

对于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有些用了一阵子之后就马上丢掉了,而有些则是要长时间保存下来的,还有些是人们永远不能丢掉的。

欧洲人设计了无数的时髦时装,但西服没有丢掉,上百年照穿不误;近现代史上出现无数思想家、哲学家,但孔子、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著作年年再版;还有人类勤劳、节俭、仁爱、追求真理和维护正义的美德,虽然早已不时髦了,但没人敢把它们全部丢掉……

我们有必要再考察“时髦”的古意,这是最初始的心理动因。追求时髦就是加入领先风气之中,有一种身居时代前列、引领时代前进的豪情。而如今,由于商家的参与和有意引导,追求时髦更加成为一种消费狂潮的包装。要求人的标准化,享有一样的娱乐。所以说,时髦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不是在流行中趋向平庸,而是在追求中拒绝“标准化”,在潮流中吸取灵感,振奋斗志,另辟蹊径,使个性更具鲜明性。

如此说来,时髦可选择也可放弃,追与不追,全由得你了。人生需要一点“逃避主义”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约会,而在这个约会的空闲,就是赶快搭公共汽车到自己的家里安静一番。你开始感到紧张时,或觉得很苦恼时,就回到你安静房间里面休息片刻。

每天在匆忙之间抽取几分钟的时间,对自己说:“我要在自己安静的房间休息一下。”接着自己上楼梯,步入你的房间,对自己说:“现在我上楼梯,现在我打开门,现在我到里面来了。”用你的想象力注意一切安静、平和的细节,看着自己坐在喜爱的椅子上,完全轻轻松松地与世无争。你的房间是安全的,也没有什么东西会烦你,因为你将忧虑置于楼梯口了;在这里,你不必做什么决定,不必匆忙,不受干扰。

是的,也许这叫做“逃避主义”。睡眠是“逃避主义”,雨中撑伞也是“逃避主义”,建造房子躲到里面避避不良气候也叫“逃避主义”,甚至连度假也叫“逃避主义”。我们的神经需要许多的“逃避主义”,需要自由与保护,以防止外来刺激的疲劳轰炸。

总之,受扰或安静,恐惧或泰然,其关键不在外来的任何刺激,而在你自己的反应和行动。切记,使你感到恐惧、焦虑、不安的原因是你自己的反应。如果你根本不做反应,而“让电话机继续响下去”,你是不可能受到困扰的,不管身边发生什么事都一样。人不是—位“被动者”,而是一位“主动者”。不管愿不愿意,我们并不是只对环境里出现的因素进行反应而已,像一只船遇到什么风,就朝什么方向走。作为追求目标的人,我们先要行动。我们定下目标,决定路线,然后去追求目标。

向目标奋进的过程中,我们内心的稳定就是必须加以维护的重要目标,如果我们不小心离开了航线,需要更正,我们的船也必须保持稳定,绝对不要被海浪或严重的暴风抛起、震动或击沉。不管环境的变幻,我们必须维持同样的态度。

其实,我们“让电话响”的态度,就是一种维护自己稳定力的心理态度,它使我们不被环境里的涟漪或大浪抛起,甚至被“摇碎”。

能接受最坏的情况,在心理上,就能让你发挥出新的能力。一个人为什么会精神失常?据医学专家和心理学家的观察,大多数情况很可能是由于恐惧或忧虑造成的。那些焦虑和烦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适应现实的世界,而跟周围的环境脱离了所有的关系,退缩到自己的梦想世界,并以此来解脱自己心中的忧虑。那么,你是否想得到一个快而有效的消除忧虑的办法?它其实并不难,那就是竭力放松自己,不去想心烦的事。这样,当我们接受了最坏的情况之后,我们就不会再损失什么,而这也就是说,一切都可以重新再来。

在这个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人,为愤怒而毁了他们的生活。因为他们拒绝接受最坏的情况,不肯由此以求改进,不愿意在灾难中尽可能地救出点东西来。他们不但不重新构筑他们的财富,却参与了“和经验所作的一次冷酷而激烈的斗”,终于变成我们称之为忧郁症的那种颓丧的情绪的牺牲者。

所以,学会做一个快乐的人,应先做一个无忧无虑的人。你可以制造一把自己的心理雨伞,它将遮挡刺激的扰乱,还给你心理的安静,并且使你的事情做得更好。

同类推荐
  •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通过充分的说理、实际的案例、科学的方法,以传统孝道为切入点,结合职场员工工作态度、同事关系、工作能力等方面,深刻剖析“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内涵。《职场》(孝道)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是现代职场人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读之书。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 道家智慧一点通

    道家智慧一点通

    道在低处,不在高处,平常心即是道。立足于百姓平民,将高深莫测的道家智慧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述出来,而又不离大道,这是本书最为独特的地方。全书不讲“道可道、名可名”之类的东西,直接点击生活的方方面面,将看似一团乱麻的生活烦恼用道家的智慧梳理得清清楚楚,因为生活就是道,道就是生活,人生之外,别无大道,大道之外也别无人生。
  • 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

    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

    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三个人都被卷进了一个毁灭性的激情旋涡中,过早地终结于可怕的精神错乱、致命的感官迷醉以及疯狂或自杀中。他们与时代毫无联系,不被同时代人所理解,如流星般闪耀着短短的光芒迅疾地冲迸了他们的使命的暗夜。他们生命中的跌宕起伏几乎从不接触现实世界。某种超乎人性的东西作用于他们内心,这种力量超越了他们自身的力量。他们感觉到自己完全陷入了它的控制中:他们不是听命于自己的意志,而是变成了依附奴隶,成为一种更高之力——魔鬼之力下的中魔之人。
  • 阿德勒谈灵魂与情感

    阿德勒谈灵魂与情感

    人类对其环境所做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做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热门推荐
  • 末日终临录

    末日终临录

    时光荏苒,世界万物皆会走到终点。轮回是永无无休止的。经历过世界轮回的伍清风,手持未日终临录,看着时代之子们的一场场自救。(本书又名:百味红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为所欲为无敌系统

    为所欲为无敌系统

    异界大陆?穿越?系统?为所欲为?好家伙,干就完了!
  • 金牌宠妻

    金牌宠妻

    他是财阀富二代,潜伏在她手底下做小跟班,又霸道,又深情,吓她骗她欺负她,忍她让她宠爱她。他一步步紧逼,她一步步后退。“离远点儿行吗?姐的孩子有爹了,姐也名花有主了。”“正好,哥最喜欢抢来的。”
  • 月色血蔷薇

    月色血蔷薇

    “吾以皇之命,开启时空之门”“孩子,你一定要平安长大,重建我吸血皇族。。。”流落人间的吸血鬼公主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冷暖,到底该何去何从。。。
  • 山茶花开

    山茶花开

    青山绿水的山间无一不美,飘渺的云在山间漂浮,花儿遍地的的山脚下流传着花医的故事,而她每天为花儿们浇水,水袖轻挽,只见容颜清丽,山下救了一名失忆却俊美的男子,陪着她度过孤独的日子,原以为他会一直这样陪着她直到老去,她以习惯他的存在,直到他开口要离开时,她不折手段去留住他,宁可自己受伤,也护他周全,却只换来一句,‘我不爱你’当他意识到心里最真实的那句话时,她已不在。。。。
  • 爱有天意

    爱有天意

    [花雨授权]他是她一开始就锁定的人选,做他的新娘是她的终极目标。谁知人算不如天算,两人不得不分离,此后是山水迢迢归期难料。就此“放生”让他逍遥吗?她一定会想出好点子把他的心攥得紧紧的!
  • 也曾宠冠天下

    也曾宠冠天下

    苏青婉上辈子是宠冠天下的梁贵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天下谁人不知她梁贵妃。直到死的那天她才知道,背负的荣光都是笑话!那个人只是在利用她罢了,目的达成,她就成了弃子,被他们夺取灵脉,剖心而死。再睁开眼,她成了刚入宫的苏美人她想要复仇,也想要安稳的日子,却不再奢望帝王恩宠
  • 列子的智慧

    列子的智慧

    《列子》一书,《汉书·艺文志》道家类录《列子》八篇,班固曰:列子“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到唐天宝元年,唐玄宗下旨设“玄学博士”,把《列子》等四部道家著作列为经典。之后,道家一直奉《列子》为圭臬,认为它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成为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