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1100000035

第35章 猜疑的弱点 (1)

如果人与人之间缺少了信任感,那么人类绝对不会存在于一个有组织的社会里,尤其是在像中国——一个组织得如此严密、如此复杂的社会之中。这种说法是不容置疑的。如果说这是一条公理,那么我们对一些现象的关注也是毫不过分的,即使有些现象会与我们的理论相冲突。但是,对于那些熟悉并了解中国的人来说,这却是千真万确的。

在我们看来,中国人互相猜疑的情况颇多,对于中国人自己来说也并不少见。当然这也是他们与其他东方人所共有的特点。本章所讨论的内容与前面讨论过的中国人需要相互信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一个人碰巧知道一些与他本人毫无关系的事情,那么他将陷入一种危险之中,而这种危险就是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人类各民族的猜疑。

在猜疑盛行的中国,最能见证这种人与人之间猜疑的事物,便是那引人注意、高耸于这个国家各地的城墙。在汉语里,“城”这个词的意思是用墙围起来的城市。它就像拉丁文里的“军队”一词——意味着训练或操练——一样,具有深长的含义。这个国家有一项律法,要求每个城市都要按照规定把自己所管辖的城区围起来。同其他法律一样,这项律法并没有形诸文字,因为在许多城市里,人们并不会给城墙做一些保护措施,只是任凭其坍塌损毁。据了解,太平天国军队曾在好几个月里包围并占领了一座城市,虽然这个城市的城墙没有完全遭到摧毁,但是在之后的十多年里,这座残破的城墙再也没有修起来过。还有一些城市的城墙只是薄薄的一层泥墙,即使是老百姓的狗都能够随便地爬上爬下。从种种情形来看,事情的发展形势总是从完美的开始趋向于衰败的结局,而这只能表明这个国家的贫弱。如果这个国家遭到不幸,那么他们所施行的第一项措施就是修城墙。但在实施维修城墙的同时,政府所关注的仅仅是从官员们或其他暴发户那争收罚款。

中国修建城墙的做法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的不信任。在中国的理论上,皇帝被看作是其臣民的父亲,他的下属又被称作“父母官”。可是任何地方的百姓都十分清楚,这些词语纯粹属于专业术语,就像数学中的“加”和“减”一样。实际上,人民与其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孩子和继父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的历史记录中,关于农民的起义可谓是层出不穷,但是其中大部分的起义,只要政府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行动,就可以避免。也许政府也有为难之处,而没有及时采取挽救的行动;也许政府根本就不想挽救。于是老百姓慢慢地组织起来发动起义。就像政府所了解的那样,当起义爆发时,官员们只会迅速地躲到事先准备好的防御区里,像乌龟一样把头缩到壳里,或像刺猬一样躲在刺球里,然后把外面混乱的场面留给那些军队去慢慢收拾。

与其他东方人的城镇一样,中国人喜欢将自己的房屋用高高的围墙围上,这也是猜疑的最好证明。当外国人和中国人谈到类似伦敦或纽约等地方的时候,他们就要故意将这些地方说成是“有围墙的城市”。如果这种说法令外国人感到十分困窘的话,那么,那些对西方有兴趣的中国人也会感到困惑不解:这些国家的人是怎么生活在毫无围墙遮拦的地方的呢?虽然中国人对这些国家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但是他们会做出这样的判定:这样的国家一定没有坏人。

中国的大部分乡村都是人口密集的乡村,其实它们就是一个微型的城市。这一点,又一次证明了中国是一个存在相互猜疑的国家。这个国家所防范的并不是外族的入侵,倒是他们自己人的侵犯。据我们所知,中国的山区是唯一一处不聚居着人的地方,因为那里的土地非常贫瘠,只能养活一两户人家,而且那里的人十分贫穷,甚至穷得不怕有小偷来偷。例如贝德禄先生在提到四川省时说:“农民和雇工,都住在田边的茅草棚里,他们往往是相互分隔的,而不是挤作一堆。”就像李希霍芬男爵所说的,这里之所以与其它地方不同,是因为生活在这个偏僻的省份里的人要比其他省份的人更希望和平与安宁。这也就证明了贝德禄先生的评论,这种希望是建立在许多的痛苦和失望之上的,尤其是——尽管在此之前,人们过上了一段和平的日子——太平天国起义的那些岁月。

在社会生活中,中国人,或者说是东方人,在对待妇女的态度上的心口不一是他们相互猜疑的最好表现。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了,就是用整整一章的篇幅也不一定能谈得很清楚。当女孩子到了青春期,那么她们就成为了众所周知的一种“危如私盐”的商品。一旦她们订了婚,那么她们外出走动的时间就变得比从前少很多。只有一点点的风吹草动,就会引起其他人恶毒的闲言碎语。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寡妇门前是非多。”尽管与土耳其或印度妇女相比,中国的妇女要比她们自由得多,但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男人对妇女的尊重还是远远不够的。一般情况下,妇女是不能接受教育的,而且她们长期处于从属地位。中国有一种一夫多妻的制度和纳妾制度——所有这些做法都是对妇女的不尊重。但是在西方,尊重妇女已经成为了一种文明的标志。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并引用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说法,来说明中国人是如何看待妇女的。这些说法也可以看作是人们长期的经验积累。妇女被说成是“生性见识短”的人,而且她们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因为她们是嫉妒的化身。俗话说:“妇人善妒。”这里所说的“妒”,不禁使人想到,或者故意让人联想到另一个类似读音的词:“毒”。

中国有一首古诗,就充分地表达了这个理论:

青竹蛇儿口,

黄蜂尾上针。

两般尤为可,

最毒妇人心。

中国的语言表意具有一定的公正性,而这种公正性中体现着人们对妇女的不尊重。我曾就中国的汉字请教过一位在汉语方面颇具实力的中国学者。为了回答我的疑问,这位学者仔细研究了一百三十五个、部首为“女”的常用字,结果发现其中只有十四个字是表示褒义的,例如“好”、“妙”等,而其余的字中有三十五个字具有贬义的意思,八十六个字含有中性意义。虽然表示贬义的字只有三十五个,但是其中却包含了所有语言中最为可耻的含义。这些字中,以“女”字作偏旁与一些声旁结合后就表示欺诈、诡诈、卑鄙、不忠、自私等含义;三个“女”字加在一起,则表示“私通、通奸、诱奸、阴谋”的意思。

据说,中国人之所以会相互不信任,其实是有原因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相互间并不了解;而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太了解对方了。在中国人看来,任何一个原因都足以使他们引发对对方的不信任,从而他们也就相应地见机行事了。虽然中国人的天性中有一种联合他人的力量,这种联合常常令人想起化学元素中原子的结合,然而我们只要在适当的时候,通过适当的途径,就能清楚地知道,其实中国人的内心并不想相信对方,即使表面上的信任都不愿意做。在一个家庭中,各个成员都时常成为互相猜疑的牺牲品。例如为了分得共同劳动的收益,儿媳们会掀起一场猜疑的风波;妯娌们则常常使她们的丈夫彼此嫉妒。

关于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在此我就不多作描述了,因为这个话题会占去整整一章的篇幅。现在我们要关注另一种普遍现象,就是与家庭生活没有一点关系的人与人之间的情况。对于家里的一群仆人来说,如果他们不是由同一个负责的人介绍来的话,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警戒中立”。如果家中一个品行不端的仆人所做的坏事被人泄漏出来了,他问的第一个问题,不是“主人是怎么发现的”,而是“是谁把我的事情告诉给主人听的”。这个仆人明明知道自己已经不能再掩饰自己的罪行了,但是他只关心那个告密者是谁,并且坚信自己一定是被其他的仆人怀恨于心。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当一位中国妇女听到院子里有人在大声说话时,她立刻变了脸色,怒气冲冲地冲出房门对院子里说话的人破口大骂。因为她怀疑那些人一定是在谈论与她有关的事情,可事实上,那些人只是在谈论购买稻草的事情,说卖主的要价太高了。

如果一个仆人突然被主人解雇,那么他的猜疑一定会引发一场战争。因为除了他自己,他会怀疑所有人。他认为一定是有人说了他的坏话,而使主人将他解雇的。被解雇的这个仆人只是一门心思地坚持要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被解雇的,但实际上,他明明知道解雇他的理由是十分充分的,单凭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解雇他。可是他一定要为自己争回面子,而且猜疑的本性一定要发挥作用。这就是中国人重视的猜疑。

这种事情还时常发生在中国的家庭里,甚至是有中国仆人的外国人家庭,只是猜疑的程度不同而已。因为中国仆人能够恰到好处地掌握、利用外国人的脾气,也就是说外国主人是很好摆弄的,但是中国主人就不一样了。一些在中国家庭中早就该解雇的仆人,在外国主人那儿却不会被轻易解雇。因为外国人不敢解雇他们,只要他们一提到解雇,就如同捅了马蜂窝一样。将那位受到指责、“不光彩”的仆人惹恼了可是件麻烦的事情。所以外国人没有勇气实行解雇中国仆人的行动,他们害怕解雇仆人之后的情况会更糟糕。

下面是一个关于奥地利的某座城市的故事:中世纪时,这座城市遭到了土耳其人的围攻。当这座城市即将被土耳其人攻占的时候,当地的一个姑娘突然想到自己的蜂箱,于是她立刻将蜂箱搬来倒在城墙上;就在这个时候,城墙外的土耳其人就要爬到墙顶了。结果,因为这位姑娘的蜜蜂,土耳其人无法攻入城里而迅速败退了。就这样,城市保住了。中国人的计谋经常同这位奥地利姑娘的做法相似,但是中国人的成功却常常只是一种标志。因为这种骚扰就像拉丁语教授所说的暴风雨一样,人们宁愿“相信别的什么”,也不愿“相信它本身”。“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于这个说法我们也就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了。如果中国人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一定会闭上眼睛,假装什么都没看见,可是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却是十分困难的。

在我们国家,我们时常会直接告诫自己的孩子,当他们独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对陌生人的话,最好不要过分地相信。但是在中国,从来没有人这样告诫过小孩子,因为即使在他们吃奶的时候就已经吮进了这种谨慎。中国有句俗话:“一人不进庙,两人不窥井。”对于这句话我们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一个人的时候不能走进庙里?”回答是,因为和尚可能会趁机谋财害命!而两个人不能同时往井里看的原因,是因为如果他们其中的一个人欠另一个人的债,或者他们有共同想要的东西,那么其中一个人就可能趁机把同伴推入井里!

还有一些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相互猜疑的例子。西方的社会制度是有自由而没有压制的,但是中国的制度却与之相反。对于我们来说,对症下药是处理事情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而且这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在中国,人们在救治之前要考虑许多因素。其实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的,凡是涉及到钱和粮食——构成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经纬的东西——的时候,这种感觉就变得非常明显。在我们的国家里,将一笔钱交给一个人,然后由他将这笔钱分发给大家,其中每个人都能够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因为这种分配方式是他们从未经历过的。他们所经历过的分配方式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分到手里的钱大多是被扣除一部分之后的钱。同理,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合理地分配别人的食物,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尽管我们一再追问,但是接受食物的人并不认为那个主管食物分配的人已经扣下了一部分食物,以供自己享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原本是不满的情绪却完全被压制住了。可是尽管从表面上看是很平静的,但没人敢保证他们在私下里不相互猜疑。的确,面对这种情况,只有外国人才会提出疑问,而中国人由于早就料到会是那样,也就不去追究了,就像他们认为凡是机器都有摩擦一样。

同类推荐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育探究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育探究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与行为主义学习论相对立的、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怎样增进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马斯洛认为人有受尊重的需求,学生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场出丑、难堪。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并给予其下台阶的机会。关怀就是给予学生温暖。同学生对话应给予其关怀,并时时想着要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赞美要是鉴赏式赞美而非评价式赞美,也就是不对人而对事。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潜力或优点要进行挖掘,多多进行强调。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
  • 休闲与生活质量

    休闲与生活质量

    休闲、休闲活动和休闲生活,从来就与人类本身的生存发展相生相依。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我们是为了闲暇而忙碌。”马克思指出休闲和劳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双重社会生活基础,将休闲看作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之一。休闲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在国外已有百年,在我国大约也就十年光景。时间虽短,从原来一般视“休闲”为游手好闲、享乐主义,到当下重视休闲、研究休闲,发展休闲业,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象征,是人向自身本来意义和价值的一种回归。
  •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本书主要围绕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论述,从国家政策、价值观、贫富差距、教育问题、文化现象、热门话题等方面揭示当下中国之现状。本书语言犀利而不激进,思想深刻而不哗众取宠,有高度的现实意义,是一本能真正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真实现状的良心之作。
  • 教师医疗预防手册

    教师医疗预防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分为《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手册》、《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教师快乐工作手册》、《教师工作减压手册》、《教师文化娱乐手册》、《教师饮食保健手册》、《教师身体健康手册》、《教师医疗预防手册》、《教师心理健康手册》10册。本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一品丫鬟:毒后来袭

    一品丫鬟:毒后来袭

    作为第一丫鬟,首要任务自然是帮助主人排除万难。打不过怎么办?不怕!姐毒死他。一个少不经事的少女意外闯祸死亡后,被一个满肚子轨迹的小毒女占据身体。从此,她的名字让所有人为之丧胆。她用了十年,名正言顺戴上凤冠,披上霞帔,坐上母仪天下的鸾凤金座。
  • 总是喜欢你呀

    总是喜欢你呀

    二十一岁的南浦好不容易考上了心仪大学的研究生,可惜她家和学校隔了小半张华国地图,原本她都做好独自一人欢乐的闯荡江湖的准备了。结果刚下动车她父母就一个电话把她打包送去了,亲戚朋友家。原本说的是房子主人常年不在家,南浦才觉得没什么顾虑,禀着成全亲戚她老人家一份心意,入住了。结果她入住的第三天,房子主人就回来了……羌昼妈妈:儿砸,刚来的小姑娘咋样呀?羌昼:挺好的。长的好看,听话,会做饭,嗯……身材也好,就是年纪小了些,可能要晚点结婚。羌昼妈妈:???羌昼妈妈:!!!!我只是问你人家在你那过的怎么样。
  • 替魔行道1:判官崛起

    替魔行道1:判官崛起

    高中男生潘平一直过着普通的生活,直到某天晚上,半路撞见了魔行社魔法术师围追魇魔人魔法术师,他的生活便开始发生了改变,他发现,自己其实是早已被选中的下任魔行社社长判官,更让他意外的是,他所认识的这个世界,其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起源。魇魔人一心想除掉魔行社,以扫清自己重启界门的障碍,而魔行社则为了保护现有世界之间的平衡,希望潘平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一方面是想与自己最重要的人过平凡的生活,所以极力反感魔法的事物,另一方面,又出于为了保护自己最重要的人,而不得不借用魔法的力量。随着事态的发展,潘平发现这一切,只是一个开始。背负命运的少年,不得对自己的理想生活重新考虑。
  • 万道圣帝

    万道圣帝

    以身为种,以拳镇乾坤,以剑斩星辰,炼万法,诛仙魔,就无上长生道途。
  • 婚之变

    婚之变

    我望着身边的新郎,他拥着另一条被子已沉沉睡去,不时发出均匀的鼾声,不知他有没有做梦,梦里有谁。我虽然不愿意有实质化的接触,可是也期待一个温暖的拥抱,等候一次温馨的牵手。可是什么都没有,只有挡在彼此间两条不同的被子。我望着自己身上绣着鸳鸯图案的大红喜被,止不住的伤感袭上心头。我推开被子下了床,拉开窗帘,整个小区灯火阑珊,那一盏盏不同的灯下,又都各自酝酿着怎样的伤心和怎样的幸福呢?我的脸贴在冰冷的窗户玻璃上,元旦的冷,是一种彻骨的感觉,泪水沿着脸颊沿着玻璃,无声地一滴滴滑落下来……这竟是我的新婚之夜!我竟然结婚了,就这样结婚了,这,竟是真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在山海经里找食材

    我在山海经里找食材

    这是一个武道中兴、异能觉醒、生化变异、黑科技爆炸的世界。只想过普通生活的李闲鱼,却触发了一个穿行两界的经营游戏系统,还要侵入山海经世界寻找食材。彼时外国列强虎视眈眈,华夏积弱,崛起之路充满荆棘,身为华夏男儿的李闲鱼该如何选择?是继续平淡的生活,还是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国争先!我李闲鱼想过平淡的生活,但在此之前,我要让华夏人人自强,人人如龙,不受外敌欺辱!!!
  • 木的彼岸

    木的彼岸

    姐,军训要命啊!”“你命这不还在吗?”“姐,军训苦啊!”“吃糖去。”“姐,你不累吗?”“累。”“那你为什么还打击我们?”“玉不琢不成器你不击不成利。”“你不也累吗?”“说话就是在浪费体力,换一种说法就是打击自己。”“姐你的口才真好。”“烦的。”“姐。我醉了。”“没看出来。”“姐。我饿了。”“肚子没叫。”“姐……~”“你姐没空。”
  • 爱到生命尽头

    爱到生命尽头

    13岁时的一场意外让她失忆,如今17岁的她遇到了他。那么他是谁?为什么出现?有什么目的?失忆的她会记起他吗?她会如何选择?又该如何选择?
  • 舔狗他又奶又甜

    舔狗他又奶又甜

    又名《我的炸毛小姐》江之舟在去追逃跑的林山宜的途中出了车祸......醒来却发现躺在自己的公主床上,她重生回到5岁那年,那个晚上,她又一次见证了林山宜成为了孤儿。上一世林山宜是她的小跟班,她从小到大都罩着他,才让他在那次事故中替她受了伤,再也看不见这个世界了。这一世她决定要甩掉这个“小尾巴”,不要让他爱上自己。那样他就不会为了她受伤,更不会为了躲避她而选择逃走了......【小剧场】他咚咚咚跑上楼,在舟舟的门外敲门:“舟舟,起床了。”无人应答。“舟舟!舟舟!起床了!”他扯开嗓子喊,并使劲敲门。“滚!”“舟舟,快起来陪我玩!”这时候门就会从里面打开,在他还没看清楚舟舟满头炸毛的模样的时候,遭受劈头盖脸一顿“毒打”。“知道了知道了知道了!让你滚让你滚滚滚滚!”遭受拳打脚踢之余,还要被狠狠骂一顿。林山宜总是做到“挨打要立正”,从不还手,但他会抬手护住脸,毕竟爸爸说他长了一张跟妈妈一样好看的脸。等舟舟的起床气发泄完之后,门又会“嘭”的一声关上,全程他都还没看清楚舟舟炸毛的样子。所以他经常怀疑打他的人到底是不是舟舟,会不会她的房间里住着一个爱睡觉的巫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