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3100000030

第30章 孔融为什么成为后人典范

有关孔融的著名故事是发生在他四岁那年。有一天,父亲买了几个梨回家,叫孔融选一个来吃。他选了一个小的,父亲便问他为什么不选大的?孔融回答说:哥哥比我大(传说孔融家有七兄弟,他排行第6),应该留大的给哥哥吃。这个故事恐怕没有人不知道,故事中的孔融也因此成了中华民族两千年来教育孩子时的典范榜样。那么,历史上真的有孔融这样一个人吗?他到底都作过一些什么事呢?

实际上,孔融在历史上是确实存在的,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后代,生于公元153年。他曾出任北海(现时的山东省)太守,所以又被人称作孔北海。

他博学多才,广受尊敬,是建安七子之一。孔融虽然以礼让闻名,但却有话直说,就算得罪人也在所不惜。有一个故事,就足以说明他的机智与礼让。

当时河南尹李膺政绩显赫,名望极高。许多人慕名前来,可是李膺“以简重自居”,告诫他的门人不要随便接待宾客,除当世的英雄贤哲和世代交往的“通家”之外,一律不予接待。于是,许多人只能望门兴叹。京都一带的人甚至把受到他的接待称为“登龙门”。

孔融到洛阳以后,总是听人提起李膺的名字,就决定亲自登门拜望,亲眼见见这位名噪一时的大人物。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

父亲说:“你有这种想法当然不错,但是,他不会见你这么个小孩子的。”

孔融不服气,有一天趁着父亲不留神,他就悄悄地溜出了家门,朝李膺家走去。李家守门的仆人果然不让他进去。孔融生气地告诉守门人说:“我是这李府主人的亲戚。”守门人还是不太相信,但是听他说得这么认真,又不敢怠慢,只好进去禀告主人。

李膺当时正与几位名士谈话,听说有个通家子弟求见,便说让他进来吧。

当他发现进来的小孩儿他并不认识时,就把脸沉了下来。“你是谁,怎么能谎称是通家子弟呢?”

孔融给李膺施了一个礼:“大人息怒,我并不是扯谎。我叫孔融,是孔子的后人;而大人姓李,是老子(李耳)的后人。我的先祖孔子曾经说过,‘我听说老聃博古商达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他就是我的老师。这就是说,在五六百年以前,我们孔李两家就已经开始礼尚往来了。您的祖先和我的祖先同德比义,互为师发。这样看来,我称自己为您的通家子弟,难道不对吗?”

李膺是不是老子李耳的后人,其实无据可查。孔融本人也并不去管是真是假。他之所以这样说,无非是为自己和李膺是“通家”找到根据,达到自己的目的。

听完孔融的这一席话后,在座的名士都对他的机敏感到惊奇,为他的才辩而折服。李膺的脸也由阴转晴,笑着说:“孔先生,您请入座。”

李膺虽然接纳了孔融,但是他对这个小孩子并未放在眼里。天近中午,李膺不问其他名士,单单问孔融:“想吃饭吗?”

“想吃。”

李膺就说:“太不懂礼节了,我教你做客的礼节吧,当主人问你想不想吃饭的时候,你要推让,不要对主人说自己想吃。”

孔融立刻反唇相讥:“那么,让我教您做主人的礼节吧,客人来的时候,你应该准备饭食,不应该问客人吃不吃。”

李膺这才为孔融的机智折服了,还说:“可惜呀,我快要死了,来不及看到你将来的富贵了。”

孔融煞有介事地说:“您一点儿也不像要死的样子。”

“为什么?”

“曾子说过:‘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您刚才说的话却一点儿也不善呀!”

一下子说得李膺哭笑不得,极其尴尬。

正在这时,太中大夫陈炜走进门来,他问李膺,刚才的哄堂大笑是怎么回事。李膺就把刚才的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又用手指着孔融:“这个孩儿真乃神童啊!”

陈炜不以为然:“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也不一定怎么样。”

小孔融闻声说道:“陈大人小时候一定十分聪明吧?”言外之意是:你现在长大了,果然十分不聪明。

此言一出,陈炜顿时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上来了。在座的人们都哄堂大笑起来说:“这个孩子长大了,一定会成为大人物的。”

果然,经过不断的努力,孔融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建安时期,文坛上出现了孔融、王粲、陈琳、徐干、刘桢等七位著名的文学家,被魏文帝曹丕称为“建安七子”。孔融被排在第一位。他曾经担任北海相,后又被曹操召至麾下,任少府、太中大夫等职。

但是,他这种敢言的脾气以及对汉朝皇帝的效忠,最后却使他丢了性命。曹操虽然很景仰他的学问才干,但是孔融的名气和耿直,却使诡计多端,野心勃勃图谋推翻皇帝的曹操感到担忧。由于担心孔融会破坏他的计划,曹操就在公元208年把他杀了。

同类推荐
  • 一入再入之红:日本文学行走随笔

    一入再入之红:日本文学行走随笔

    这是一本关于日本文学之旅的随笔集。多次往返日本,你知道京都、金泽、镰仓何以成为日本三大文艺胜地?如三岛、太宰、岛崎、紫式部等作家与清水寺、三鹰、马笼宿、箱根有何渊源?夏虫色、琉璃色、踯躅色是什么颜色?谷崎润一郎的墓地,为何分立着刻有“空”与“寂”的两块墓碑?作为“文豪之家”,日本几乎每处都与为人熟知的作家作品们紧密相连,从东京、镰仓,到伊豆、京都,跟随洁尘的脚步,我们一步步走在日本的土地上,也走在文学的城堡里。作者以个人的旅游行迹为线索,对日本文学进行了重新梳理,遂成此书。
  • 鲁迅读过的书

    鲁迅读过的书

    从鲁迅的阅读来梳理其思想精神的渊源,本书是第一次,有筚路褴褛之功。本书收入鲁迅寓目、阅读过的各类图书凡四千余种,分作“国学”、“现代”、“西学”、“综合”四编,其卷帙浩繁可以概见鲁迅思想的博大精深。作者不是简单地将鲁迅读过的书进行编纂,而是祛除遮蔽深度解读,厘清了作为鲁迅思想之源的阅读史,从中发现了鲁迅的“光荣与漏洞”,确立了阐释鲁迅的新维度。
  • 永不消逝的第一眼

    永不消逝的第一眼

    本书用生动的语言,灵动的画面,鲜活的人物,带你进入故事现场,进入人物的内心体悟中美文化,并让人豁然了悟:真情可以跨越国界,真情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 寂寞深处的风景

    寂寞深处的风景

    西海固永远是一块出产优秀诗人的沃野,这其中的奥秘大概与地气、方言、接受力等诸多现象有关。特别是文化的冲突更容易在一个诗人的笔下产生灵性,更容易在灵魂的层面上叩问自我。
  • 你若执手不离,我便生死相依

    你若执手不离,我便生死相依

    本书精选徐志摩、林徽因、沈从文、卞之琳、戴望舒、闻一多、石评梅等人的经典爱情诗篇,结合每个人的缠绵情事加以演绎和解读,以情诗会名人,以名人读爱情,以爱情悟人生。诗醉人,情更醉人。
热门推荐
  • 邹家媳妇养成记

    邹家媳妇养成记

    和男神同居而且双方父母一起去环游世界了,可素男神一毕业就接任了父亲的公司,开玩笑,我是谁!招秘书是吧!这个位置非我莫属,我男神岂是你们这些凡人能喜欢的!晚上回到家“邹阳哥哥,如果我没有人要了肿么办?”某女说,“那我不介意把这个提前给你看看”某男从抽屉里翻出两个红本本“既然你提早知道了,那是不是应该履行一下你的指责呢?
  • 墨剑诀

    墨剑诀

    卷一:身怀传世玉佩,却连遭家族横祸,从孤儿到大败倭人的流浪者,从家族显威的武士到为国为家的英雄。卷二:最有钱的大小姐和最穷的小乞丐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飘渺梨花入梦云

    飘渺梨花入梦云

    冥冥中遇见你,便已注定纠缠不休…名动三界的战神…一念之间点化的小小梨花…机缘巧合下温养于元神的魔界至尊…命运像无形的线将三人捆绑…纠葛几世,花开花落,终盼得与君一曲相思忆朝朝暮暮,韶华倾负…
  • 外交家成长故事

    外交家成长故事

    面对形形色色的难题和困境,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往往就能找出答案,想出对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精选了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思想家、艺术家、谋略家、外交家、发明家、科学家等重要人物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纵横古今,包罗中外,蕴含着文化的力量,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愿孩子们在轻松的阅读旅程中,收获快乐,接受启迪,让健康的心智得到充分的滋养。
  • 花千骨之轮回重生

    花千骨之轮回重生

    看了大家的文,觉得都写的还不错,所以我也想再写一篇啦。此乃有爱的现代文,其中有甜有虐,不过大结局当然是花好月圆。大家多多指教。认为写的不好可以提建议,我会虚心接受的。
  • 乡村妖孽在都市

    乡村妖孽在都市

    像做梦一样,陈棠浑浑噩噩地闭上眼睛,又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他不知道这一觉睡了多久,但醒来以后,世界变得不一样!他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孩,机缘巧合之下获得神秘武学秘籍,从此他将威名天下,还是光宗耀祖?且看乡村妖孽陈棠,走进大城市以后,如何叱咤风云!
  • 穿越时空之相公是我爹

    穿越时空之相公是我爹

    她.前世杀手第一,可后来唯一亲人的离去让她带着痛苦死去。发誓来生不再做孤儿,再次醒来的却变成人人想要得到的药灵,这一次她该如何选择?
  • 星宇阁崛起

    星宇阁崛起

    一个系统,给了易星辰最基本的帮助,但是当易星辰明白,只有走出自己的路,才能成为强者。于是他拒绝了系统更多的帮助,确把世界当做游戏一样经营了起来。“不管世界真不真实,我就要玩的开心,我建城,爆兵,招小弟,刷怪爆晶核,我发展高科技,研究魔法与异能,我造这造那,我造造造………”看主角如何逍遥末世,如何祸害别的世界…………
  • 都市之魔王养成

    都市之魔王养成

    叮,恭喜宿主获得魔王养成系统。什么!竟然是系统我大魔王莫凡的金手指终于来了!什么?竟然有敢欺负我的人,走去干他丫的!什么,校花居然要非我不嫁!这样怎么好呢!看来我只好勉为其难的接受了!哎,果然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啊!莫凡甩了甩头发说道!屌丝莫凡偶得系统以后在都市建设势力,捕获绝色美女校花,狂收小弟!走上了人生巅峰!……咳咳,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没有系统的你还想白日做梦?赶紧洗洗睡吧!……纯属玩笑,不必当真!
  • 让每个孩子都养成好习惯

    让每个孩子都养成好习惯

    本书以生动的事例体现了现今初等教育的发展,揭示了目前中小学教师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对中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现状,指出了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对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作用,该书对于广大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