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8400000012

第12章 探索与创新时期之克林顿经济学“新美国”模式的首次探索

美国早年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二战”及“冷战”格局,而这些能量耗尽后,美国必须谋求新的发展模式,这些探索其实从克林顿时期就开始了。

里根和小布什都是保守主义者,克林顿可以说是美国在保守年代的小进步,他平衡了赤字,经济发展得非常好。讲克林顿就离不开信息革命,而讲信息革命就得从硅谷讲起。

第一节 信息革命如何兴起。

美国传统的工业重地是在东海岸,因为东海岸靠近欧洲,美国人从欧洲一来就在东海岸落脚。但是硅谷却在西海岸,西海岸靠近亚洲,为什么硅谷得到了发展?这得从“二战”说起。“二战”期间,美国有两个战场,在欧洲战场主要靠陆军,而在亚洲战场主要靠海军,因此战争结束后,美国的海军就顺势驻扎在了西海岸。这直接促进了硅谷的崛起,硅谷就是靠帮助美国海军研发电子元器件发展起来的。

硅谷,硅谷,必须有硅有谷。硅是制造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的核心材料,如果没有硅的话,制造计算机则无从谈起。硅本身并不稀缺,是地球上储藏最丰富的材料之一,但难是提纯,也就是制造单晶硅。早期制造电子器件主要用锗,提纯单晶硅的技术成熟后,硅才代替锗成为主要材料。硅材料具有耐高温、抗辐射性的特点,特别适宜制作大功率器件,于是便成为应用最多的一种半导体材料,目前的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大多数是用硅材料制造的。

硅的用途不仅是制造电子器件,还可以用于制造太阳能,美国1957年左右研制出了首块硅单晶,我国1958年也研制出了首块硅单晶;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首次发现光伏效应,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制成第一个单晶硅太阳能电池,1983年美国在加州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厂。人类从来未曾停止过追逐太阳的步伐,而现在太阳能也变成了一个极大的产业,并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硅谷地处美国加州北部旧金山湾以南,“硅谷”这个词最早是1971年的1月11日被用于《每周商业》报纸电子新闻的一系列文章的题目。“硅”是制造的半导体的材料,而“谷”则是圣塔克拉拉谷,硅谷是指旧金山湾南端沿着101公路,从门罗公园、帕拉托经山景城、桑尼维尔到硅谷的中心圣克拉拉,再经坎贝尔直达圣何塞的这条狭长地带。

硅谷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其特点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思科、英特尔、惠普、苹果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

1956年,晶体管的发明人创建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1957年,决定停止硅晶体管研究。当时公司的八位工程师出走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称为“八叛逆”。“八叛逆”里的两人后来创办了英特尔公司。在仙童工作过的人中,斯波克后来成为国民半导体公司的CEO,另一位桑德斯则创办了AMD公司。

1972年第一家风险资本落户,风险资本极大促进了硅谷的成长。1980年苹果公司的上市吸引了更多风险资本来到硅谷。

硅谷拥有大大小小电子工业公司达10,000家以上,他们所生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约占全美的三分之一和六分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生物、空间、海洋、通信、能源材料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机构在该地区纷纷出现,硅谷客观上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现在硅谷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聚集区的代名词。

斯坦福大学专业齐全,基本相当于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集合。美国人评论“哈佛的人能写不能算,麻省的人能算不能写”,而斯坦福则文理兼修。它的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长期以来并列美国第一,它的法学院仅次于耶鲁大学排在第二,它的工学院仅次于麻省理工也是第二名,斯坦福医学院也在美国前十名。和斯坦福相比,哈佛和耶鲁的工科很弱,普林斯顿和麻省理工没有医学院和法学院。这样一来,斯坦福大学为硅谷的发展提供了全面的人才。

第二节 美国如何助力信息革命。

硅谷的发展迅速被政客们发现。1991年,后来成为美国副总统的戈尔首先在一份名为“高性能计算法案”的建议上,提出了全国性的数据高速公路的概念,稍后参议员莫勒也于1993年提出了同一动议。其基本要点是将美国各地的超级计算中心连接到一个高速网络上,并使其他部门的工作也进入高性能计算领域。通过建立一条信息高速公路来刺激美国经济的主张成为民主党的竞选纲领之一,后来亦成为美国民主党政府的经济改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议案以“信息高速公路”命名,这是因为20世纪50年代美国修建了纵横全国的州际高速公路干线,给美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持续的繁荣。以“信息高速公路”命名一方面是因为信息通道跟高速公路类似,另一方面,美国的政客们也希望信息革命能像高速公路建设那样将美国带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代,这样的愿望最终实现了。

所谓“信息高速公路”其实是一个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网。其速度之快,比当时网络的传输速度高一万倍;其容量之大,一条信道就能传输大约500个电视频道或50万路电话。此外,信息来源、内容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网络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声音、数据、图像或影像等多媒体方式相互传递信息。

不仅是政客的建议,商人们也在游说。1993年初,美国13家主要计算机公司的执行总裁联合起来进行游说,鼓吹美国现有的国家研究与教育网络应当超越政府部门和大学的界限,遍及全国的办公室和家庭。作为计算机系统政策设计委员会的成员,这些“老总”提议建设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即一个宽带数字网络。他们同时建议政府为NII开发一项公共信息计划,使政府的数据能够对公众更加开放。

在上述背景下,美国副总统戈尔和商业部长荣·;布朗于1993年9月正式宣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计划,人们将其通俗地称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从此,发展信息高速公路成为美国联邦政府的一项国策。

克林顿政府将信息高速公路视为未来美国新型社会资本的核心,把研究和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作为美国科技战略的关键部分和国家最优先的任务,就如同当年的政府把19世纪下半叶跨越北美的铁路建设和20世纪50年代高速公路网建设,作为抑制萧条、刺激经济增长的战略举措一样,作为增强美国经济竞争实力的重大战略部署。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目标是:建成一个连接到各社会机构、团体和每个家庭的宽带高速网络,全面满足人们在生产、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信息需求。电子购物、电子货币将实现从制造到流通的网络信息一体化。

信息高速公路为亿万普通人展示了一幅诱人的画卷,现在人们的许多幻想已变为现实。它对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必将超过铁路与高速公路。

第三节 “新经济”如何形成。

信息革命的兴起、国家的扶持、新经济模式的形成,都是一环扣一环的,新经济的提出不仅是信息革命的贡献,也包含对克林顿经济政策的褒奖。

其实“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罕见的高速度增长。1991年4月以后,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也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目前这种“新经济”,其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克林顿“新经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济持续增长。

美国经济从1991年4月开始复苏,已持续增长了10多年,远远超出战后美国经济平均连续增长50个月的期限,成为战后美国第三个最长的经济增长期。美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甚至超过日本、德国等主要竞争对手,从而扭转了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落后于日本、德国的局面,使美国的全球经济地位相对有所回升。

二、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率稳步下降。

美国失业率在1991年上升到6。7%,1992年就业形势仍继续恶化,全年失业率高达7。4%,失业人数达900多万人。从1993年开始,美国就业状况开始改善,失业率稳步下降,1998年12月降到了4。3%,这是美国30年来的最低水平。

三、物价增幅保持在较低水平,政府过去长期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得以消除。

消费物价指数从1992年降至3%后,至今未见反弹,1998年仅为1%。国内生产总值的紧缩价格指数从1990年的4。3%逐步降至1993年以来的2%。1997年第4季度该指数仅增长了1。5%,全年则为1。8%,是1965年以来的最低点。

四、联邦财政赤字逐年减少。

由于克林顿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增税减支政策,美国联邦财政赤字由1992年的2892亿美元逐步减少到1996年的1168亿美元,联邦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4。93%下降到1996年的3%以下。1997年美国实际联邦财政赤字仅为226亿美元。1998年2月,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克林顿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平衡方案,力争到1999年消除联邦财政赤字,而实际上,美国联邦政府在1998年度就已实现了728亿美元的财政盈余。

不仅美国如此,西欧经济也呈现出类似的迹象。长期以来,增长停滞、劳动力使用受限,以及难以操纵的政府预算一直困扰着欧洲。令人欣喜的是,如今这里开始展现经济活力。多年的经济发展停滞之后,由11国组成的欧元区的增长率1999年超过3%。失业曾是困扰着欧洲大陆的一大社会问题,如今其失业率也降至10%以下。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其私营部门创造的就业机会也达到30年来的最佳水平。从赫尔辛基到里斯本,各地的公司都在新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大力投资。

有的学者认为,所谓“新经济”,实质上就是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以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这种新型经济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但事情并非如此,克林顿下台,小布什上台后的经济表现就更说明了这一点。美国当时形成了新经济的黄金时代不完全是科技的原因,而是跟克林顿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因此回头探讨克林顿经济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四节 何为“克林顿经济学”

克林顿及其“第三条道路”

克林顿经济学在美国历史上可以说“接近完美”,他既创造了高增长,又平衡了预算。而美国在战后只有两个黄金时代,一个是战后初期,另一个就是克林顿时代。

大萧条时,罗斯福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给美国留下29亿美元的财政缺口。“二战”后杜鲁门为应对朝鲜战争采取减税和加大财政支出政策,让赤字财政得以延续。之后的艾森豪威尔又靠减税刺激经济,结果赤字继续攀升。肯尼迪和约翰逊则继续在减税和增加军费开支的道路上驰行。20世纪70年代的尼克松、福特和卡特则在财政赤字与平衡预算之间经历着艰难选择。随后的里根靠大量削减税收造就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复苏,更是留下了高赤字的局面。老布什虽然有意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削减赤字,结果被随后的海湾战争拖累而不得不增加军费开支,因此留给继任的克林顿的是一个政府债务负担沉重的烂摊子。

克林顿采取的是减少军事开支与对富人加税并行的政策,同时对高科技产业实施税收优惠,选择性地积极扶持高科技产业。在财政支出方面,增加了对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最终实现了美国科技与经济的全面发展。克林顿卸任时,财政盈余创纪录地达到2369亿美元。尔后小布什的减税与增加军费开支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再次让美国陷入赤字困局。

克林顿代表着美国人追忆的“好时光”,他在位八年,美国财政盈余2369亿美元,新增2400万个就业岗位,失业率降至30年最低。在美国,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与莱温斯基的绯闻,而是经济增长。

克林顿的税收主张是把90%的增税压在收入最高的6。5%的纳税人的肩上,所得税率的提高只限于1。2%的高收入者。这样他就取得了大多数纳税人的支持,赢得了策略上的胜利。尽管如此,这项预算法案的通过仍然是艰难的,特别是在参议院,如果没有戈尔的最后一票几乎变成了僵局。

他把个人所得税的级差增加为四级:已婚夫妇应税年收入在14万美元及以上的、单身汉收入在ll。5万美元及以上者,最高税率从31%提高到36%;应税年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上的要缴纳10%的附加税;原来工资收入在13。5万美元以上的部分不再缴税,现在全部要缴税。从而使具有累退性质的工薪税变成了比例所得税。

对富人征收的社会保障税由原来的占社会保障收益的50%扩大到85%,改变了通常存在的富人阶层税负递减的状况。如1994年同1993年相比,占人口1。2%的富人收入增加了9%,而其个人所得税负担也增加了8。9%。此外还取消了企业高层领导所交俱乐部会费和宴请的税收扣除。

同时,政府在注重教育、积极采用新技术和强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思想,也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持久的动力。

克林顿投资计划的第一方面是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这是所有奉行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政治家的统一特征,其目的在于提高美国劳动者队伍的素质,以应付国际上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在1994年提出“终身学习计划”,其中包括对弱智儿童的启蒙计划、提高美国教师和学生成绩的“2000年目标计划”、教育部和劳工部合作对高中学生进行职业训练的“由学校向工作过渡”计划、帮助学生进大学并使学生有机会为社会服务从而获得职业技巧的国家服务计划、降低贷款利息帮助更多美国青年上大学的贷款改革计划,以及对失业工人的再培训计划。

在这些计划中有新意的是国家服务计划。这项计划由国家为参加者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工资和每年高达4725美元的教育补助,这些人一边接受职业训练,一边接受大学或大专教育。这件事由政府花钱,参加者既能获得工资,又能得到多种职业培训,这种双重机会,是以前难以做到的。这项计划在1994年有2万人参加,以后每年10万人。

投资计划的第二方面是基础设施。克林顿政府制订了四年投资480亿美元的重建美国计划。克林顿认为长期以来美国对公共基础设施严重欠账。据交通部估计几乎有20%的高速公路处于极糟或勉强的状态,有20%的桥梁有结构性缺陷,许多机场过度拥挤,污水处理设施负担过重,因此必须进行投资以改变现状。克林顿政府认为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计划完善的投资将给国民经济带来可观的效益。在重建美国的计划中还包括四年80亿美元的对提高水质、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森林科研、住房和社区开发,以及农村发展的投资。

投资计划的第三方面是科技。克林顿政府认为资本不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因素,生产率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在美国,大量的科研与开发要靠私人企业去做,但支持性和基础性的研究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政府的法定职能,因为信息有外溢效应。意思是说一家公司通过科研获得的技能会很快传播给别的公司,使别的公司得到便宜,而创新者获得的回报却很有限。据估计科研与开发的资本收益率要高达50%~100%,而实际上创新的企业所获得的不足一半。因此,克林顿政府要求国会延长研究与实验的课税减免,同时增加同产业界合作研究的投入,增设几十个新的制造技术推广站,以加速新技术的发明和推广,等到技术成熟后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克林顿政府的政策光环,对后来美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克林顿本身就是新左派的一员,他奉行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其核心就是在保持福利不削减的情况下,加大对社会的投资,这里的社会投资主要是教育和科技。克林顿执政期间,取得了非凡的成果。首先,克林顿扩大了民主党的力量来源,中产阶级甚至富裕阶层中支持民主党的力量大幅增加。其次,克林顿立足于经济的长期发展,把政府干预放在促进投资和消减赤字上。第三,克林顿改变了民主党的传统弱点,通常而言,民主党作为倾向社会福利的党派,其执政时会出现增加福利、赤字大幅增加、不断加税的情况。而克林顿政府基本克服了这些弱点,克林顿注意到税收负担的公平分配问题,税负的重担大都落在了少数富人身上,而对于作为选民中坚力量的利益则很少触及。从而突破了里根供给学派反对增税、强调减税效应的理论禁区。

同类推荐
  • 社会主义所有制研究

    社会主义所有制研究

    《刘诗白选集》收录了刘诗白教授70多年来从事经济学研究的著述、论文、书法作品,包括未出版的哲学、经济学手稿,主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产权理论、所有制问题、经济改革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等问题的见解和研究。在社会主义产权理论、转型期经济运行机制,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改革的深化,起了有益的影响,也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本选集以刘诗白先生经济学的研究为主体,突出其杰出的学术贡献,展现一代学者在中国关键历史时刻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的创新性判断和前瞻性研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卓越贡献和一代学人的治学风范。
  • 公务员职业道德:服务人民(三)

    公务员职业道德:服务人民(三)

    本书内容包括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永做人民公仆;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深入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要求;提高为人民服务本领,善于做群众工作,努力提供均等、高效、廉价、优质公共服务,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 政道

    政道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33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仁政、德政、法政、善政、廉政、简政、宽政、信政、勤政、和政等10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为政之道,对领导干部确立“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借鉴古人的治政模式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本书系统梳理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详细论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外交和国防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等内容。
  •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延续上一部书的叙述风格,以“大国之略”为线索,从地缘、经济、国家安全政策、外交等各个层面论述了中国的崛起、东亚地缘政治、中东乱局、币缘战争、金融危机等当前世界性热点话题。
热门推荐
  • 当保姆穿越后变身厨神

    当保姆穿越后变身厨神

    她莫名其妙穿越。心想我竟然穿越了那我就要做一个鼎鼎大名的厨神。在这里打下一片江山!然而她没有意识到的是她既然被一个男子盯上了!
  • 秀林

    秀林

    誉满金陵而又谤走天下的林大姑娘,一朝重生,仍旧是那崖岸之花,刺的仇人生疼、奸佞避之。人人都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那姑娘今生,便要遇风驭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灭武意

    不灭武意

    修炼一途,超脱天地,武极不灭!秘境,古迹,魔窟!这是一片广阔无边,辽远悠久的天地,充满神奇与精彩。这片天地以武为尊,武道,便是最为尊贵的存在,是唯一的主调。在这里,天才辈出,妖孽横生,有强者高高在上,享尽荣光,也有弱者卑躬屈膝,受尽屈辱。一个少年,从边远的城市走出,为那心中不变的执着,闯向那诸强共存的辉煌地域,从此开始一段热血沸腾的传奇之旅。
  • 无敌独尊

    无敌独尊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夜晦遭人暗算,先天生命本源残缺,本来注定一无所成,但却无意间得到逆天魔功,从此逆天改命,登临绝巅!
  • 霜年凤月

    霜年凤月

    时至今日,她还是怀着愧疚,面对着他。他是有错,错的就是,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等待再次获得新生的那一刻,再重来一遍吧。
  • 异世三国争霸

    异世三国争霸

    方木深深地看了嫣儿一眼,转身看向了院子中的贼匪,身上黑气弥漫,杀意浓郁,“接下来,我要让你们真正的堕入地狱,永世不得翻生……”
  • 哥白尼

    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Copemicus,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第一个提出日心说。他所著的《天体运行论》,是现代天文学的起步点。哥白尼于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西部托伦城圣阿娜港。他的父亲是富商,曾任过市政官吏。哥白尼10岁时,父亲去世,由舅父路加斯·瓦兹罗德抚养。瓦兹罗德博学多才,思想开放,提倡研究实际,这对少年时期的哥白尼有很深刻的影响。
  • 剑三,秀娘威武

    剑三,秀娘威武

    要装备?没问题!待我做个任务解锁缝纫技能!要武器?没问题!待我做个任务解锁铸造技能!要丹药?没问题!待我做个任务解锁炼药技能!……其余的,还要造我有什么咩?求我呀~作为唯一一只能起死回生的超级大奶妈,必须大腿粗壮!(PS:这是一个爱吐槽的妹子带着系统金手指穿越异界的故事,前期主角小心翼翼放不开,后期渐渐融入世界,放开。男主你们自己猜~)
  • 灾难来临我该cos谁

    灾难来临我该cos谁

    黄胶鞋,七分裤,近战法师刘海柱;黑铁叉,红兜肚,瓜地英雄小闰土。打球要穿背带裤,复活得找七龙珠;吟诗学李杜,遇鬼扮佛祖;黑衣大刀是一护,三刀索大不认路。在超真实游戏中体验毁灭性灾难,谁活得久谁就是赢家!记者:“吴先生你好,请问灾难降临前你是如何做准备工作的?”“我一般都会把我的音响充满电。”吴摸了摸他储存有各大动漫、武侠剧、电影BGM的小音箱。“在我的BGM里没人能打败我,天灾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