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30200000038

第38章 文化濡化与人格(3)

最佳作用是将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放在社会上掂量的过程,所以它与自我有关,而不仅仅是超我的事情。最佳作用是健康人格的表现,要经历一个“自我升华”的过程;从面对现实开始,发展到受欲望支配的自我,也即满足本我享受的自我,继而发展到热爱生活的自我,也即关注生活和生活要求的自我,最后发展到同情的自我,它使一个人热爱自己和别人,达到一种促进个体成长、提高社会效率、增进人际幸福的境界。

其实,最佳作用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发生,或者说,每个人都可能经历最佳作用。这里,关键是一个人必须保持与他最深刻的体验相接触。这些深刻的体验可以在人的意识里被正确地象征,也可能被歪曲。当一个人确切地意识到正确的深刻体验时,最佳作用便形成了。一个人若想真正意识到深刻的体验,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条件关注。当一个人得到真诚的无条件关注时,包括爱、承诺和理解,最佳作用便有可能发生。无条件关注是一种对人的尊重,随着这种尊重的发生,可以促使最佳作用发生。反之,一个人若得不到关注,反而被遭劫难,不仅失去最佳作用的环境条件,还会使心灵扭曲。

(3)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是人格整合的本质。因为人类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人类的生长和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他们的动机是内在的;他们的轨道是高度不规则的;他们的相互作用是相当复杂的;他们的思维和活动是有意识的,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不仅为生存而生存,还想生活得更好。这种不断谋求改善的过程就是“自我实现”。

有了“实现”的倾向,不一定就能实现。“实现”是需要条件的,那就是个体经验和自我经验达到一致。

一个人的自我实现取决于他能否将自己与其他物体区分开来。生活要求孩子去关注两类反应:一类是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一类是自己对别人行为的反应。把这两类反应进行比较,自我经验便产生了。最典型的是:孩子了解到有许多事情是他们可以做的,而且做了之后还会得到爱抚、同情、认可、关怀等;相反,有许多事情是他们不可以做的,要是做了,就会失去爱抚、同情、认可、关怀等。于是,在孩子的头脑里出现了界限,这种界限称作“价值条件”。也就是说,孩子明白爱抚、同情、认可、关怀等是有条件的,不是随心所欲就可以得到的。所以,当孩子评价自己时,他的标准就不再是他的个体经验,而是包含了“别人怎么看”的自我经验。

人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积累两种经验,一种是个体经验,另一种是自我经验。个体经验是指个体在自我实现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经验,而自我经验则是指个体为寻求别人认可而照别人评价去行事的经验。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一方面取决于他的个体经验,另一方面取决于他的自我经验。如果个体经验与自我经验相一致,他就会产生积极的体验。如果个体经验与自我经验不一致,他就会产生消极的体验。这就是说,当一个人为自己规定一个“实现”的目标,同时他在具体实施这个目标时又受到别人的认可,他的人格就会健康发展。反之,当他在具体实施这个目标时得不到认可,就会产生焦虑,导致要么固执己见,要么委曲求全的行为问题。

六、文化与民族性格

1.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人格的综合体

民族性格(NationalCharacter)又称民族性或国民性,是用来表示渗透在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文化中的精神或意义,它是某种在民族内部“一以贯之”的文化精神,它具体地表现为民族心理和由民族心理构成的特有民族性格、民族风采、民族风貌。

民族性格是就民族全体而言,是一个民族多数成员共有的反复出现的心理特质和性格特点的总和,是人格的综合体。这里,心理特质和性格特点是互有联系又相互有别的。从联系上看,心理特质和性格特点都属于心理过程,但是,心理特质包括心理特点和心理素质,不仅表示心理过程,而且表示心理活动水平。性格特点是心理过程的总体,同时又表现为一定的生活方式特点,因此,心理特质和性格特点又有区别。

民族性格是代表民族特点的,所以,它又是一个民族大多数成员共有的、反复出现的心态和活动方式。这里的“大多数”,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基本完成社会化的成年人,二是指以广大民众为主体的全体成年人。在成年人中间有一种自然趋同的心理,这种心理过程外现为某种行为方式,被保留下来,呈永续状态。而保存民族性并使之永续的承担者是广大民众,由他们的各种活动在客观上体现出来的民族性或民族精神(语言、民德、民谣、民习、民风、民间工艺、音乐、美术、文学及田园技术等)更具传统性。

民族性无疑是通过一个个民族成员的人格特点得到表现,却不是各个人格的相加,它已经是以作为民族这种群体全体的面貌出现的,通达历史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我国学者庄泽宣在《民族性与教育》(1938年)一书中认为,“民族性系一个民族中各个人相互影响所产生之通有的思想、感情和意志,对个人深具压迫敦促的势力”。这是说,民族性格是存在于一个民族内部的心理过程,因而能成为一种心理力量,它敦促各个人产生与他人相互沟通、相互共有的心理,这样才能维持和发展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

总之,民族性格是一种精神现象,存在于民族群体之中。梁漱溟在讲中国文化问题时,说过一个看法,他认为,中国文化不只是地理上某空间,历史上某时期,那一大堆东西,并且尚有某一种意义或精神可指。[8]这个看法有他的道理。包含在文化中的那种精神或意义,文化的价值,是维系民族成为统一而不破灭的群体所必需的内在纽带,是体现民族特点的东西。

一个民族的性格是多侧面的,多重的,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因此,分析民族性格必须注意它的各个方面,是谓面面观。例如,汉民族的性格可以基本概括为:坚韧、勤俭、刚健、诚实、内向、温顺、爱面子、平均主义和保守主义等等。[9]

2.文化积淀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文化累积又被称为文化积淀。所谓文化积淀,是指文化在历史上累积和传播出去的总量。

第一,文化积淀是质和量相统一的概念,在量上,它是被客观地保留下来的那些部分的总量。保留下来的总量多,表明文化积淀层深,积淀层深,就有文化优势。文化积淀在质上的表现,是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优劣,其中包括它内容上的丰富多彩程度和形式上的结构严密程度。

文化有内容和形式之分,就其内容而言,文化是许多元素构成的,这些元素是构成文化的单元,例如,旗袍、北京四合院、北方马车等,都是一些文化单元。旗袍、马褂等的结合,构成中国式服装,是一种文化丛。文化丛有简有繁,简文化丛相互结合又形成复文化丛,复文化丛相互结合而成特定的文化体。文化丛的相互结合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则有系统的整体,形成一定的模式。这就是说,就文化的形式而言,文化是文化丛相互结合而成的一定的模式。这种模式,使文化在横向上联结为一个整体,统一而不分离,同时,又使文化在纵向上绵延成体,完整而不七零八落。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A.L.Kroeber)曾把文化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绵延数千年,在历史上起主导作用的主模式,另一种是不甚稳定、容易变移的次模式。

我们这里讲的文化积淀,是指主模式和它所包容的文化丛的绵延过程。能够绵延的文化模式,表明它有质的优势,才为多数人喜爱和接受,中国妇女的旗袍至今兴而不衰,就意味着它质的美。当然,为众人喜爱的文化现象,未必都是美的,都是素质好的。文化在质与量的关系上,两者既是统一的,又是不统一的。

第二,文化积淀是由累积和传播两个侧面构成的过程,是由累积和传播共同形成的总量。一般地说,文化累积多,积淀层深,它的传播能力也就强。文化传播有自然传播和社会传播两大类。自然传播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礼尚往来自然形成的。社会传播又包括静态传播和动态传播。静态传播是通过物、产品记载下的文化模式,然后再传播开来;动态传播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将现实的文化现象复制下来,再由报纸、杂志、小说、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媒体传播开来。文化累积是文化传播的前提,而文化传播是对文化累积的扩散,没有传播,文化就会遗失。从文化的本性看,文化总是传播的。因此,文化遗失总是少于文化累积。

文化积淀是由两种因素造成的:旧文化的保存和新文化的增加。从文化累积过程中新文化增加的方面看,文化累积标志着民族文化的根底(基础)雄厚与否。文化根底深、基础好,会使民族文化受到长期熏陶。孙本文在讲文化累积时说,“一个社会在某个时期所有文化累积的总量谓之文化基础。凡文化基础成熟的时候,发明有着不得不产生的趋势”。[10]

那么,文化累积和传播、文化积淀,对民族性格有什么影响作用,又是怎样实现它的影响作用的呢?

(1)文化积淀对民族性格起社会环境作用。人们都熟悉,社会环境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物质环境是人们经过生产活动改造了的物质世界,即马克思称谓的感性世界。这个感性世界着实地记录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中国的色泽艳丽的大花布,记录着中华民族长期同自然界直接接触热爱自然花草的性格;鲤鱼跳龙门的脸盆,记录着我国人民重视“福禄寿”的心态,这个感性地摆在人们面前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们的性格。精神环境分为心理环境和由大众传播形成的拟态环境,或叫复制环境或拷贝(copy)环境。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的环境化和环境的信息化,拟态环境又被称为信息环境。这种精神环境是对现实环境的复制(拷贝),通过大众传播媒体把现实环境再现出来。我们每天看电视,看球赛节目,看到的并非现实生活本身,而是经过编辑制作之后的复制品。然而,这种环境对人们心理和人格的影响作用却是巨大的,它比起现实环境要柔软得多,有弹性得多,充满了感情色彩和引人入胜的心理诱惑力。总之,除了心理环境之外,其余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都是文化环境。文化模式凝聚在社会环境中,成为社会环境背后的一种深层力量,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性格特点。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大众传播神通广大,传统文化的约束力越来越被现代反传统的文化模式冲击和削弱,因此,民族性格的变化和改造也就比较快。

(2)文化积淀对民族性格起社会尺度作用。民族性格的改造是有标准的。倘若有随心所欲的改造试图,就一定会受到社会舆论的非难和抵制。民族性格改造的社会尺度是规范,就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特定的文化模式通过规范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规范的约束作用又必须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才能实现。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规范内化为心理世界的内在尺度,成为人们赖以进行活动的心理准则。例如,中国妇女穿旗袍、日本女人穿和服,如果让中国妇女去穿和服,会因为穿和服必须迈特殊的小步伐而不爱穿,在日本女子说来,穿和服、迈小步,是一种美;同样,中国妇女的旗袍,对中国妇女而言,穿起来会觉得挺拔、潇洒、优美,让日本女子穿,则会感到不自然。一旦有一种新的行为闯入社会生活领域,并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将其内化为内部美的尺度,也就会支配人的某些行为,逐渐改变过去的一些行为方式,改变某些传统习惯,从而使民族性格得到某种改造。

总之,文化积淀对民族性格的深刻影响作用是一种深层力量。但是,文化又是变迁的,因此,民族性格也在逐渐改造。文化积淀对民族性格改造的影响,是通过文化环境化和文化人格化两个重要环节实现的,文化遗传的机理埋在这两个环节之中。民族是有遗传的,民族遗传包括生物遗传和文化遗传。生物遗传通过生物基因组合实现,是保证一个民族是这样的人种而不是那样的人种,是这个民族而不是那个民族的重要依据。在现代,虽然产生了生物基因组合技术,可以用人工方法使生物基因重新组合,从而使人的生物过程带上某种文化痕迹,但是,直接规定一个民族特点的是文化因素。文化遗传显然不同于生物遗传,但文化遗传也有一个文化的“编码”和“译码”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文化单元的连续累积和不断传播。可见,民族性格的形成及改造的机理,隐藏于文化积淀的整个历史过程中。

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文化积淀虽然是民族性格改造的重要因素,却不是惟一的和决定的因素,因为文化并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文化发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制度的发展以及思想体系的指导作用。民族性格的改造,归根结底取决于决定文化发展的那些东西。

名词解释:

文化濡化教育世界观价值观人格

思考题:

1.简述草根世界观与都会世界观的区别。

2.简述文化在塑造人格中所起的作用。

3.对于人格整合人类学家有什么看法。

注释:

[1]吴泽霖总纂:《人类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230页。

[2](美)博厄斯:“序言”,载(美)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中译本),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3](美)M.J.Herskovits,Manandhisworks,载王云五、芮逸夫等主编:《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人类学》,台北,商务印书馆,2000年,297页。

[4](德)O.F.Bollnow着,李其龙等译:《教育人类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6页。

[5]wallace,AnthonyF.C.1970.CultureandPersonalityNewyork:RandonHouse.P142-143.转引自Michalec.Howard:《文化人类学》,李茂兴等译,台北,弘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375页。

[6]“人格”与“文化”一样,定义繁多,没有统一的定义。可参阅钟庚、张燕云编着的《人格心理学》所列出的各种人格定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

[7](美)许烺光:《美国人与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的比较》(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9年,182-183页。

[8]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路明书店,1946年,4页。

[9]徐杰舜:《汉民族发展史》,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446-458页。

[10]孙本文:《社会的文化基础》,上海,世界书局,1929年,118页。

同类推荐
  • 林徽因:不慌不忙的坚强

    林徽因:不慌不忙的坚强

    林徽因,一个绝代完美的女性典范。她是清高的,她是世俗的,她是感性的,她是理智的,她也是浪漫的,她是民国才女中最不肯屈服于命运、最会选择命运的女子。这都是她,不是很纯粹,但值得细细品味。
  • 人生如春·夏·秋·冬

    人生如春·夏·秋·冬

    人生如春。人生的开始就像人们赞美迷人的春景那样开始了旅程。满怀着希望开始播洒幸福的种子,通过辛勤的耕耘来完成美好的心愿。本书撷取了必知的人生智慧,这些智慧蕴涵了成功者的经验教训,饱含了智者的睿智豁达。也有平凡人的深刻体验。是人们生活中的良好读本。
  • 灵魂的时刻:惠特曼散文选

    灵魂的时刻:惠特曼散文选

    日记往往最能剖析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想法,探索自己的“灵魂时刻”,而这本散文集不限于日记,汇集多种体裁,为你真实呈现惠特曼的一生。
  • 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

    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

    我叫阿波,男。三十岁,在一家杂货铺工作。我心情不太好,每天在店里和顾客相处都很不OK。生活也像跟我开了个巨大的玩笑,它说我大概会孤独终老……
  • 春天借我一双手

    春天借我一双手

    自己的诗歌就是自己的图腾,而自己的思想就是图腾的颜色。
热门推荐
  • 海贼与女巫

    海贼与女巫

    在天泪之城的武者的眼里,拥有屠龙力量的武侠们,才是大家最值得尊敬的神灵,尤其是能够驾驭神龙,游荡在天地间的武尊,更是所有年轻人,乃至皇世贵族们的梦想。巫师,这一个带着诡异,又有点儿呼风唤雨能力的弱者,他们穿着黑色,或者白的长袍--怎么抵挡得住武侠门黄金甲,还有猎龙长枪的侵袭--所以巫师的地位,一直是低下的,那些活在天泪之城的巫师,只能掌管皇族的祭祀,还有为高等的武侠占卜,服务,一直到王云的出现,这一切才改变---聊天群:387056883
  • Back Home

    Back Hom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曾任强说三国领导力

    曾任强说三国领导力

    三国时期,战乱频发,那是最坏的年代;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又是最好的年代。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形成几个各自独立又彼此竞争的割据势力。有组织的地方就会有领导,有领导的地方就得讲究领导力。三国之争归根结底是各方领导力的比拼。本书通过对《三国演义》的解读,透彻分析三国时期的领导智慧,总结出符合人性因而至今有效的领导方式,为今天的组织领导提供借鉴和帮助,从而领悟提高组织领导力的最优方式。
  • 灵魂切换

    灵魂切换

    阴阳的花瓣落了下来。我已经不在是我,灵魂的替换。死亡的召唤。修炼者的出现必定会使世界为之大乱。“对不起,你所拨打的号码是空号!”
  • 我只是个塑料

    我只是个塑料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跳坑与爬坑的奇妙之旅跳进去爬不出来,你就失败了!在最新一届福布斯财富交流会上,近乎一半的大佬迎接裴诚,请他入首座。一位海外留学生采访裴诚:“裴先生,您有没有想过失败?”“每时每刻都在想!”裴诚猛地点头,没有半点掩饰。“那您怎么解释现在的成功呢?”“这个····坑着坑着就成了呗。”
  • 独嘉记忆知栩多时

    独嘉记忆知栩多时

    追星女孩的幸运就是不经意间变得跟他很熟悉第一次游乐场相遇被抽中上台互动他只看了她一眼就对她产生兴趣抱着侥幸心理去要了微信没找到真的加了好友一切像是命运的安排他对她的特殊照顾让她有些慌她害怕一切都是梦他给了她承诺接下来让我来守护你吧!
  • 情定三国

    情定三国

    为什么我就这么倒霉,别人拍了那么多戏都没事,而我第一次拍戏就遭遇到十年难得一见的境况,为什么要等到我被吊在山崖边拍慢动作的时候那钢丝才给我断了!老天啊,为什么一定要是我啊!
  • 快穿:恶毒女配攻略

    快穿:恶毒女配攻略

    洛清歌含恨而死,死后觉醒亿万世的记忆,才知自己一直都逃脱不了恶毒女配的命运,她不甘心!本以为魂飞魄散,却不料绑定了系统,开始带着系统穿梭于各个世界,逆转女配命运的时空之旅。可是这个剧情中没有的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PS:女主不善良!作者玻璃心,不喜勿喷!
  • 天庭遗址

    天庭遗址

    少年在得到一块神秘的环形蛇状吊坠之后,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 血镧纪

    血镧纪

    圣灵一气荡乾坤,帝皇一念碎山河。正与邪,神与魔,光与暗,万千法则即在此刻缔灭。执起手中的锋刃,铸造不朽痕古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