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30200000048

第48章 本土化:人类学发展的大趋势(1)

一、人类学本土化的概念

人类学源于西方国家,其最初的研究对象是西方文明之外的原始部落和初民社会。但是,二次大战之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西方人类学在其原有异文化的研究园地里逐渐失去活力,人类学的发展也陷入了低谷。面对这样的困境,西方人类学家把目光转移到本土本国,用人类学的方法和理论研究复杂的社会问题、建立和发展新兴的分支学科、加强和突出人类学的应用性。当然,他们把过去建立在异文化研究基础上的理论和方法转换过来研究自身社会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就有一个人类学本土化的问题。

另一方面,人类学本土化也可以视作为第三世界国家对西方人类学的反抗。正如陈志明指出的:产生于西方的人类学,其理论和方法很可能有不适应第三世界的地方,因此第三世界应该有它自己的理论和方法,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综上所述,人类学本土化在外延上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西方人类学自身本土化的问题;二是发展中国家对西方人类学的反抗。

关于本土化研究的具体内容、方法、途径,李亦园先生曾经这样论述:

据我自己的了解,一个学科研究的本土化或本国化,不但应该包括研究的内容要是本地的、本国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也要在研究的方法上、概念上与理论上表现出本国文化的特征,而不是一味追随西方的模型。譬如在研究的方法上,西方所用的各种问卷、测验量表等,在人类学的研究上虽然较不常用到,但有时也会因特殊的需求而用到它们,但是为西方人而设计的问卷或量表有许多地方或方式都不适于用在我们中国人身上,不是不适合回答,就是经常导致答非所问,造成信度与效度上都有很大的偏差。即使是人类学家所常用的所谓“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等方法,也有它的困境,特别是在中国这样大的国家里,如何从参与小村落的田野工作,扩展到了解全国的问题,也是一项在研究方法与研究策略上需要有我们自己发展出一套适合于国情的方式,在这里也许我们可以说费孝通先生的研究从村庄到市镇,然后从市镇到大区域的策略,确是一个在研究方法上做到本土化、中国化的好例子。[1]

二、人类学本土化在中国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一些学者提出建设中国人类学以及民族学体系或民族学中国化的主张。概括来说有三种设想:一是综合的想法,以孙本文为代表,强调利用西方民族学方法,根据西方研究得出的学理,整理中国固有的资料,依据调查得到的中国实际状况,综合而成有系统有组织的中国化的民族学;[2]二是经过比较后以功能学派理论为张本,以试用假设始,以实地验证终,获得理论与事实的新综合,以经训练的独立的科学人才,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实现民族学中国化,吴文藻是这种主张的主要倡导人;[3]三是强调中国与西方的不同国情,吸收国外民族学理论的合理之处,建立本质上与西方不同的独立的民族学,岑家梧、[4]马长寿[5]等人表述了这种看法。

20世纪80年代,港台地区也进行过一轮“本土化”的讨论。归纳起来,主要涉及两大问题:

一是“本土化”与中国资料问题。其中以何秀煌、周颜玲为代表的一派学者强调中国资料对西方理论的补正性,他们认为“中国化”的含义就在于尽可能地挖掘中国的社会事实,收集中国的社会资料,以便用来检证由西方移植而来的学说和理论。另一派以高承恕、林南为代表则强调不应限于中国资料的补正作用,他们认为,“中国化”的根本问题必须要透过新的诠释和沟通、更基本的批判及反省才能得到适当的出路。我们不但要意识到西方社会科学所做的诠释是从何种历史及文化的观点或某种意识形态出发,更要进一步对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传承也作一批判,即双重的诠释与批判,从而最终迈向一种更佳的自我了解和不同社会文化间的相互了解。

二是“本土化”与认识论问题。台湾学者叶启政指出“中国化”应该具有两个深层的含义,即一方面中国社会学知识体系之传统的建立,另一方面是对外来西方社会学知识体系的反省与批判。“本土化”可以是一种研究上的认知态度,不以研究对象、主题、方法策略或概念架构是否为本地为唯一的判准。它应当看成是一种认识论的课题。它又是一具有自我反省性之象征性转化活动,为社会研究者提供了多面的研究策略与论述立场,具有改善社会学科的知识建构,以宽广处理不同社会“实在”的能力。[6]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和《中国书评》两刊也发起“本土化”讨论并与“规范化”的讨论密切扣连。梁治平指出,“本土化”除了其反对西方文化霸权、谋求学术地位的独立性等一面外,更重要的是其知识论方面。“本土化”的本意应当是关注己身经验,把一套关于社会的知识牢牢建立在此一经验的基础上。“本土化”并不是要造就出一种与现有社会科学截然不同的知识体系,而是通过对社会科学“普遍性真理”的质疑,对其“地方性”特征的辨识以及对其隐含前提的暴露和批判性反思,从而使其融会于本己经验。“本土化”的意义不只是向内处理自身的经验,同时也是向外去创建社会科学的共同传统。讲“本土化”要促成的是一种知识上的自觉,即任何人类知识都是“地方性”的,“本土化”就是要了解我们知识的“地方性”、局限性同时注重自己的经验,使这种经验成为创生知识的渊源。[7]邓正来先生也认为“本土化”的意图在于追求中国社会科学的自主性和自身品格。他指出,“本土化”根本上涉及的是如何依据中国的本土经验与真实历史文化建构具有中国品质的社会科学。[8]

这次大讨论给一度沉寂的中国人类学界带来蓬勃生机。与此同时,乔健先生的《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困境与前景》一文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上发表,[9]在中国人类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引发了另一场高层次、多角度人类学本土化的讨论。

乔健先生在文中指出:“中国文化是非西方文化中的主支,中国人类学者应该充分利用人类学特别擅长的比较方法与结构分析方法深入中国文化资源,把其中的认知方式、世界观与价值提炼出来以充实甚至更新现代人类学。……中国悠久丰富的历史文献便成了人类学的新的宝藏,发掘文献的成果不只会让我们对中国文化更对整个人类文化变迁的历程有一个更清楚更准确的认识……(我们)可以质疑甚至否定某些论题,更可以发掘许多新的论题出来……”文章发表后,中央民族大学便举行了由庄孑L韶主持,一大批中青年人类学学者参加的生动活泼的座谈会,对乔先生的文章发表了评论。借此契机,《广西民族学院学报》以满腔的热情,开辟了“人类学研究”专栏,从而使人类学本土化成了1995年的热点话题。

1998年5月,由荣仕星、徐杰舜主编的《人类学本土化在中国》论文汇编出版,对当今中国人类学界有关人类学本土化或中国化问题的各种见解和做法做了一个基本的总结和回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999年9月份由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和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联合举办的“人类学本土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类学本土化的探讨上又迈进一步。

概括来讲,在中国实现人类学的本土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中国历史文献进行人类学的解读和分析

中国历史悠久,其相关历史文献丰富举世无双。这些历史文献无疑是人类学一座古老而丰富的学术宝库。在推进人类学本土化的今天,我们提倡运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重新审视、重新整合,作出新的解读和分析,从中概括出新的论题,升华出新的理论,使人类学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接受一次洗礼。

2.对中国社会进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一向是人类学家们看重的研究方法,在中国人类学发展的今天,由于人类学本土化的需要,田野调查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人类学家只有深入中国社会基层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才能突破他过去所坚持的理论及个人的意识形态立场所构成的认识框架,让人类学理论在具体的田野调查中受到一次洗礼,从而使人类学的理论上升到一个新高度,甚或从中升华出新的理论来。

3.把对中国历史文献的人类学解读与对中国现实社会进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结合起来

同类推荐
  • 随缘偶记

    随缘偶记

    《随缘偶记》内容丰富,意境宽广,信手拈来,无拘无束。有工作上的深度思考,寄托着对民族工业振兴的诚挚期盼;有对田园风光的深情回忆,流露着对乡土生活的无限眷恋;有郊游中的观感与遐思,抒发着热爱生活的丝丝情怀;有宾朋相聚时的即兴而作,透射着情同手足的拳拳之心;有对异邦求学之子的谆谆教诲,蕴含着殷殷的乱犊之情;有月下独酌时的心灵独白,散发着惬意而真实的独特馨香……整个诗稿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浓浓的民情、乡情、亲情、友情和爱情,表现了对祖国、对事业、对故乡、对亲朋、对生活真诚而炽热的爱。它既是生活的感悟,更是生活的记录。
  • 月夜孤舟——庐隐作品精选

    月夜孤舟——庐隐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捧日集

    捧日集

    本书紧扣大同发展的时代主题,深入挖掘大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针对现实中的突出问题,从人文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包括《心印菩提万丈光》《不损胸前一片天》《美人如玉剑如虹》等文章。
  • 潮汐和风

    潮汐和风

    《潮汐和风》是中国当代印象派诗人柏明文的诗歌作品集,本作品集收入了作者的诗歌作品60余首。分五辑:在时间和白发的眠处,潮汐和风,内心的牧场,想念一片海,寓言打着手语。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朱自清作品集(1)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朱自清作品集(1)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热门推荐
  • 混沌化宇

    混沌化宇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位仙者,吸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为能长寿,强大己身。经岁月沉淀,人族先贤们也完善了人类的修炼体系,修仙,修神。道是什么?天道又是什么?且看少年叶轩如何逆天而上问道苍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盛唐无妖

    盛唐无妖

    穿过盛世大唐茶都还没喝一口被迫上了花轿遇上了口味比较重的山村女鬼...老师傅:姑娘,世上竟有你这般如此骨骼精奇、命格贵重、百邪不侵...顾曳:说人话老师傅:你命硬,可驱邪,上吧!PS:新书《我只想种田》,17.12.01日上线,现代种田顺便快穿文,说什么都是虚的,自己过去看看呗~~(官方群:满一千粉丝值进后援群(五九零六五三四八三),满一万进VIP群)
  • 优秀儿童的时间管理手册:21天培养孩子自我管理时间的能力

    优秀儿童的时间管理手册:21天培养孩子自我管理时间的能力

    鲁鹏程的这本《优秀儿童的时间管理手册(21天培养孩子自我管理时间的能力)》,是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书,可以让孩子有效地掌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让妈妈不再操心费力。这本书可以有效解决: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效率低;孩子依赖性强,事事靠父母;写作业慢;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早上“起床困难”;做事没条理。你是愿意花21天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时间,还是愿意每天花2、3个小时为他安排学习和生活?孩子自觉我省心!妈妈再也不用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操心费力了!
  • 机长嫁到

    机长嫁到

    什么叫乐极生悲,大概就是薄小禾这样子的。她还在为自己能够考上飞扬航空飞行学院而沾沾自喜,却不料已经陷入“魔鬼”的爪牙之下,开始了受苦受难的生活与无尽的绯闻纠缠。为了探明他的身份,薄小禾可谓是劳心伤神。第一次给他下药,等同于给自己下套,被他套牢的她被迫签下了不平等条约。第二次给他撒网,却误入他的情网,稀里糊涂被他夺去了一个吻。第三次给他设咒,小心又小心的,还是被他勾魂般的体质,勾引得差点失心又失……呜……陆机长,陆教员,陆大人……你到底想怎么样!!!
  • 吞噬仙门

    吞噬仙门

    扑街作者叶飞白,一非典型穿越者。十年不得金手指,平平无奇外门徒。一朝吞逆天大佬,缥缈之旅此开启。吞噬分解又衍化,金手指是强无敌。种田赚钱又撩妹,培养强者打天下。【书友群:1030291911】
  • 超级学霸修真

    超级学霸修真

    能战胜科学的,唯有科学!你们这些仙人...不行!站在牛顿、高斯、莱布尼兹、爱因斯坦、特斯拉等巨人的肩膀上,天才少年学霸向整个修真世界发起冲击。
  • 佛梦

    佛梦

    一个小庙之中的瞎少年。一个十岁修出禅焰的天才僧人。可是有一天他却意外睁开了眼。他看到了人世间的姹紫嫣红,千回百转。佛就该古井无波?佛就该四大皆空?佛魔一念间,踏五土,破天圆,七色眼开,天穹重现。曰:朝生夕死曰:夕死朝生,故掌缘生灭。且看一介少年一世动人的佛梦。
  • 圣祖帝尊

    圣祖帝尊

    他位帝尊,权六界。修大道,救万物。他舞四海,乱八荒。斩妖魔,屠恶人。这一次他行走人界,在人界掀起轩然大波,自此六界皆识圣祖帝尊帝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