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42900000005

第5章 慢慢站在孩子的立场上(1)

很多父母为孩子提供能力所及甚至是力所难及的物质条件,可是在精神上却经常忽略孩子的需求,使孩子的情感和人格缺乏应有的尊重。

有一个这样的母亲,她的女儿在考试中虽然两门功课共得了197分的高分,可是她依然难过得直流泪。站在一边的女儿看着妈妈痛苦,感到十分困惑,不能理解妈妈为什么如此。其实这位母亲就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因为她一心一意地希望孩子达到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满分”,孩子没有达到她的需求,她就感到伤心。

其实她应该换个角度看看孩子:她努力了,得了197分,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可是这位母亲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幼小的心里就会产生疑问:“妈妈这就是爱我吗?”

只有能够真正的换位思考,才能成为一个智能型的父母,你的投入才能有成果。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西方人对待孩子在生活上只要求吃得有营养,穿得舒服就可以了,他们更重视的是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对孩子人格的尊重。

在很多人的意识中,认为西方的父母对孩子非常放纵,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其实不然,西方的许多父母都是极为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从生活到学习上都有严格的要求,但在对孩子的期望值方面从不强加于孩子。而中国父母关心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美国父母则关注孩子适合做什么。

在中国许多家庭教育中却存在许多与此截然不同的东西,在物质方面应有尽有,而精神方面不去认真地为孩子设身处地的思考,更谈下上尊重孩子的人格、自尊以及爱好了,而以自己的好恶去代替孩子的追求,简直可以说是“以父母之心,度孩子之腹”了。这就是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比如对待孩子考试分数的问题上,许多父母出于本能的爱,希望孩子第一,可是由于要求太高,让孩子觉得不堪重负。甚至在孩子已经取得了好成绩的情况下,也不是去鼓励孩子,而是提出更高更苛刻的要求。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极端宠爱孩子,为孩子提供能力所及甚至是力所难及的物质条件,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应有尽有。可是在精神上却经常忽略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情感和人格缺乏应有的尊重,更谈下上去鼓励他们。

因此我们认为,要明白鼓励的重要性,关键是学会是如何看待孩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孩子当孩子看待。孩子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还不完善,不成熟,然而孩子具有潜能,具有潜在发展的可能性,更需要关心、关注和爱护。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出现问题是难免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成长,孩子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且有时问题虽然出在孩子身上,关键却在父母或学校。

父母不要用自己的高标准去要求孩子,而要用孩子的心态去关心孩子,因为孩子毕竟还是孩子。

如果你能够把孩子当成一个在人格上平等的人,教育中的许多问题就好解决了。

我们先来看美国的专家曾经进行过的一个调查:

这个调查的目的是希望发现一个简单的答案:孩子喜欢父母做哪些事,孩子不喜欢父母哪些事。

调查的对像是150名儿童,年龄在4—11岁之间,他们的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他们大多数是正常儿童,能够适应环境,没有心理问题,生活习惯正常,他们爱他们的父母,知道他们的父母都是很关心他们的。

可是,使专家们惊讶的是,在谈到他们怎样看待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时,这些孩子在谈话中竟然流露出了愤怒情绪。而且,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谈到他们自己的暴力行为:“把东西弄坏”、“把我的弟弟狠揍一顿”、“把厨房的器具砸碎”……

一个5岁的孩子居然这样说:“我愤怒的时候,我就到浴室里去,拼命尖叫。”

把孩子当成人格上与你平等的人,这是鼓励教育的第一步。而要做到这一步,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你真的了解孩子的需要吗?

他们都不是所谓的“问题少年”,但是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

虽然人们很容易从外部影响上寻找原因,比如说媒体中播放的暴力行为,大众文化中的暴力成份等等。但是我们相信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家里,还是在他们父母的身上。

从这些孩子的言谈调查中发现,孩子最想要的东西是:

1、“我要你们理我!”

大多数的父母都强调他们的工作很忙,很少有空闲时间陪孩子,但是尽管如此,孩子还是希望父母亲和他们待在一起的时间多一些。他们不是要父母亲心不在焉地坐在那里,而是要父母亲和他们一块玩,给予他们全部的注意力。

一个4岁左右的女孩直截了当地说:“我要妈妈和我一块玩娃娃,但是她打电话打个不停。”而另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则抱怨说:“我的爸爸总是工作,不工作的时候也是想着工作,不来和我玩。”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抱怨父母要做的事情太多,因此对他们注意不够。

因此我们建议,父母要尽量安排好时间,设法和孩子专心玩上一段时间。

2、“我需要父母亲关心我”

孩子渴望父母的关心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很多孩子之所以愤怒与焦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父母没有好好地关心孩子。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得很多父母都忙于生活,而孩子们需要有形的方式来感受父母对他们的保护与爱护,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吃饱、穿好。

就寝前是孩子最脆弱的一刻,很多孩子反复地提到要父母来看看他们是否睡熟就是一个很好证据。在调查中,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希望,“母亲过来紧紧地抱我一下”、“父亲走过来坐在我身边”。一个上幼儿园的女孩说:“我喜欢我睡觉的时候父母亲走进我的房间轻轻地吻我一下。”这话说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声。这些不同年龄的孩子都说:“当妈妈从工作的地方打电话来时,感到很高兴。”

这些表示爱心的小动作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存在,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父母不在身边不等于他们不想你。”

3、“我喜欢全家在一起”

孩子们喜欢固定的家庭活动,当孩子们谈到家庭活动的时候,他们并不是指那种大把花钱的大场合,孩子们流露出他们是多么喜欢那些平常的,反复举行的活动。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意味着每星期全家的聚会:大家聚在一起租影片;大家一块吃送上门的披萨;爸爸每星期从一套冒险系列故事中读上一个给大家听……实际上人们经常发现,当孩子们讲述这些情景时,从他们的脸上读到快乐与放松。

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学方面的专家格林斯潘最近出版了《智力发展》一书,充份论述了父母的感情交流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他之所以强调父母要经常和子女沟通、语言交流和一起玩耍是增强儿童智力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4、“我不喜欢父母对我大声叫嚷”

在调查中,所有孩子都承认,当父母亲对他们叫嚷时,他们的感觉最糟糕不过了,虽然他们也认为有时候叫嚷是必须的。

有几个孩子说:“父母大声叫嚷的唯一目地就是让我们听话。但是频繁的叫嚷,特别是在父母亲失去控制以后的叫嚷更使自己很难受”。

对父母的叫嚷,不同的孩子有相同的意见。

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说:“我的爸爸妈妈叫嚷的时候我很怕。”

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说:“当看到父亲的脸涨得通红时,我很怕他会发心脏病。”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父母的这种怒气具有传染性。”

一个五年级的学生说:“当母亲尖叫的时候,我感到我也想对着她尖叫。”

因此专家提醒人们:发现孩子有什么不足的之处,父母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要坦然处之。必须明白的是,大喊大叫是没有什么作用的,要透过细心的教诲才能取得好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许多父母忘记了一点:在孩子有什么失误的时候,往往是最需要理解和鼓励的时候。

上面这些例子足以提醒人们:在这种情况下,与孩子进行有效交流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地鼓励孩子。

正确引导孩子的叛逆心理是使他们走向成功的重要方法。为了把握孩子的情绪,我们应该了解儿童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

在一次心理咨询时,一个孩子的妈妈说:“我的儿子欣欣,小时候很聪明,小学成绩好,也很听话。可是上了中学后,光喜欢听流行音乐,玩电动,学习成绩下降。我们大人讲讲他,他总是和你顶嘴,真让人生气!”

刚念初中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父母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你往东,他偏要往西。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叛逆心理”。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在这个时期,我们不难发现,父母不准他这样,他就会又哭又闹,没完没了。从前听话的孩子也会变得有些调皮、不听话了。虽然这些表现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存在着差异,但却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总之,他们有了自我选择与决定意愿,不再事事都征求大人的意见了,甚至有了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

因为采取的方法不同,就会收到不同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

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进步。他们认为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了。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

如果这时父母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他们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情绪。难怪此时,父母常常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孩子却说父母唠唠叨叨,真烦人!

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但又片面;喜欢怀疑别人,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因此,父母仅仅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父母必须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必须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

心理断乳期实质上是青少年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逐渐从依赖于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自己判断、解决自己所面临的新问题,这是一个人的社会进化过程,是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时期。因此,父母要看到孩子正在成长,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平等的朋友关系。

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要尽可能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父母应鼓励、安慰他们,帮助他们分析事物、明辨是非、正确处理。另一方面,父母又不能过于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的行为,以防孩子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比较严重的反抗行为,父母可以采取奖赏训练的方法,强化孩子的顺从行为。

在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有两个特殊的心理发育期,这也是孩子的叛逆心理最容易形成的时期,父母们必须高度重视,在教育的过程中正确的加以把握。

2—5岁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第一个特殊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们不难发现,孩子连勺子都会拿不好,却偏偏要自己吃饭。父母不准他这样,他就会又哭又闹,没完没了。从前听话的孩子也变得有些调皮、不听话了。虽然这些表现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存在差异,但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在这一时期,父母采取方法不同,就会收到不同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父母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逞“父母威风”,态度过于僵硬刻板,方法简单粗暴,常会导致孩子更强烈地反抗,从而成为孩子不良性格的基础,甚至直接导致他们退缩、孤僻等性格的形成。

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孩子这一特殊的心理发展时期,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在孩子不听话、固执己见时,暂时依着他,然后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使其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则不失为对他们的成长既有效也有益的做法。

12—15岁是儿童心理发展另一个特殊的时期,又称危险期。

这是孩子青春发育期,也是他们最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的时期。一直很听话的孩子也变得不太听话了;父母教育他,他不但不听,还常常对父母发牌气;做什么事都爱我行我素,情绪易冲动等等。可以说,这一时期,也是他们最不安定的时期。

这一时期如果教育方法不当,就有可能导致孩子各种心理障碍,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甚至出现我们做父母不愿意看到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因势利导外,还必须特别慎重。

父母应尽量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掌握他们的想法动态,融洽与孩子的感情,切忌采取简单的压制办法。

事实证明,简单的压制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这就是要求我们要恰当地把握好一个“标尺”。既不能让孩子感到害怕,又不能放任自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的成长。

总之,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孩子发育的两个特殊时期,才能使我们的家庭教育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为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

人们经常听到一些父母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是脾气越来越僵,总是不听话,跟你唱反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其实就是孩子产生了叛逆心理。

现在孩子由于社会环境的日益富裕与自由,他们自我意识很强烈,主观能动性很强。因此他们对父母的要求和安排不会一味服从,往往喜欢“独立”。父母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一味训斥、打骂,就会使他们产生两种不良后果:或遇事唯唯诺诺,胆小怯懦;或固执任性,胆大妄为。

同类推荐
  • 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本书从父母娇惯孩子这一社会现象入手,倡导不娇不惯的家教理念,给孩子多一点自由成长的空间、多一些经历挫折和磨难的机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去体验生活带给他的经验和教训,以达到提升孩子独立学习、生活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锻炼孩子意志力的目的。
  • 和女儿说的知心话

    和女儿说的知心话

    细心的妈妈或许早已发现女儿的变化,然而面对女儿的疏远,不少父母也慌了手脚;面对女儿的叛逆,不少父母也会觉得无所适从。妈妈有许多悄悄话儿想和女儿说一说,却难以启齿。因为女儿的疏离,慌张的父母更想紧紧地抓住女儿,却往往适得其反。
  • 父母平和孩子快乐

    父母平和孩子快乐

    本书分为“自我调整”、“培养亲情”、“引导而非控制”三大部分,这既是本书的三大特色和基本理念,也是让父母循序渐进的三大阶梯,即父母首先需要解决自身的问题,其次建立起理想的亲子关系,然后才可能采用高效的育儿技巧。这本革命性指南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针对学步期到中学阶段的儿童,通过合理的限制、换位思考和清晰的交流,书中提供实用高效实用的应答措辞和教子方案,培养具有自律品质的孩子。
  •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

    在多年的教子实践中,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很多家长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正确,以分数为导向,只把孩子当做学习机器,过多干预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结果却适得其反。通过借鉴书中高考状元们的学习方法,优秀父母的教子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最争气。
  • 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

    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

    林汶奎编著的《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是对巴菲特这位著名股神的描写,看他是如何成功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投资哲学从生活的点滴渗入到孩子的思想中。《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对巴菲特的生活细节,学习理念、学习方法、人生等进行描写,深入到巴菲特对于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认知与态度,从而告诉儿女如何进行正确的投资。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饕月记

    饕月记

    一次拾荒之旅,令市井少年被迫浪迹江湖,从而展开自己的求仙之路,一切的国仇家恨,恩怨纠缠,皆是从这一座偏远小城之内开始说起.................若无侠者思,何来仙之想?这是我心中的仙侠世界,既有仙人的超凡洒脱,又有侠者的快意恩仇。诸位看官,且听我细细道来。
  • 盲女皇后

    盲女皇后

    她的容貌绝美,但双目全盲。他是皇帝最为倚重的皇子,一面万般冷酷,一面千样柔情。她的父亲家财万贯,却囚禁她一十六载。他很爱她,却暗杀了她的父亲。她一直都很恨他,却在他命在旦夕之间之时,用一声呼唤,解救了他。他是她的天子,她是他的皇后。他叫茶昶。而她,叫泠旋眸。
  • 轮回之境

    轮回之境

    斩尽苍穹不语,执念挥斥天下。战,倾世为佳人,念,轮回再恋!为你独入轮回之境,盼你昔颜未改!
  • 超能控制

    超能控制

    何为超能?它是基因锁住的宝藏,亦是上帝封闭的禁区,世间所有生命欲涉其中。人体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宝藏,3%的基因构造了我们的生命,另外97%的基因,隐藏的又是什么秘密?这些都有待我们去发现,挖掘!(ps:本书为纯异能小说,带你走进异能的世界。)
  • 北代皇族缘

    北代皇族缘

    看一代皇族恩怨,原本表面坚定,可谁会料想,一个上官北代的出生,注定不平凡,儿时的那一掛,却隐藏了多少艰辛褪变过程,看一双红眸,是福亦是祸,看她猜不透的身世,自己亦是未知。。。
  • 修仙再忙不忘搅基

    修仙再忙不忘搅基

    全民搞基吧!师兄是我的,师傅是师弟的,长老是长老的……总而言之,我们就是喜欢男人,就是喜欢吃窝边草!你别管,就是这么无理取闹!就是那么任性,毕竟我是帅气的美男子……师弟被欺负了怎么办?找师傅啊。我被欺负了怎么办?我有师兄啊。师兄被欺负了怎么办?呵呵,我上!此生仅剩逆鳞季泽年。动谁都可以,但是,师兄不可以,没有师兄的世界,那么这个世界也没有必要存在。1v1逗比文。欢迎各位考官。看的爽了记得给个奖励哟~
  • 火影之转世做大哥

    火影之转世做大哥

    有人要动斑?不好意思,这疙瘩我罩的!有人想弄柱间?骚瑞,这小老弟也是我大腿挂件!还有人想搞日向一族?呵,这是我本家,当然加了罩。没睡醒做梦崩坏木叶?那也得问问我……啥?问我有几斤欧豆豆?你好,我叫向阳,我为忍界带罩,膨胀的那种!附上一串神秘符号数字:*********(只有聪明的人看得清(*/ω\*))
  • 无人知晓

    无人知晓

    林晰,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如果不是遇见了她,她也许会如愿考取了一所普普通通的大学,若非意外成为数百万的大学生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度过四年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活,然后普普通通的毕业,普普通通地工作,普普通通地结婚生子,度过自己普普通通的一生。直到她出现在了她的生命中,让百无聊赖的她窥见了这个世界毫不普通的一面,从此,她再也无法习惯这从出生就开始伴随她的普通生活,再也无法忍受普通的自己,她就像飞蛾扑火一般被她吸引……直到最后,她才明白,只因为,她走进了她的世界,成为了故事的主角,而她却成了自己的故事的配角……
  • 荒川记

    荒川记

    荒川大陆强者众多,一场人祸打破了一个少年原本平静的生活,被迫走向通往巅峰强者之路,在他通往强者世界的途中,却发现外面世界是多么精彩,奇异的种族,强大的九天雷龙,神秘的海底世界,在冒险的途中逐渐发现荒川大陆复杂的关系,被迫卷入一场阴谋纠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