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69600000025

第25章 逸事(10)

这个佛印是宋朝高僧,学识超然,佛法高深,传说苏轼、黄庭坚均是其要好的方外之交,他和苏轼也有很多趣闻。苏轼好佛法而看不起和尚,他贬谪瓜洲时听闻金山寺的佛印很有名,心下不以为然,便前往试探。佛印欣然接待了名满天下的苏学士。交谈间,苏轼言语间多带刺,讥讽佛印一干僧众不过是欺世盗名、骗人钱财之辈,佛印非但不与其计较,反过来对他多加赞赏。苏轼见佛印谈吐见识的确高人一等,又有如此涵养,甚为折服,于是这一僧一俗成了方外至交。佛印虽修为很深,轻易不作贬损指摘之词,但他亦是博学之人,机锋很健,平时心高气傲、处处不甘人下的苏轼,也会被他弄得狼狈不堪。

苏轼和佛印私交日笃,常在一起印证佛法。某日苏轼心有所悟,颇为得意,赋诗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注:“八风”是佛家用语,指常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际遇,能使人之情绪受到影响,故形容为风。)

苏轼所在的瓜洲与佛印的金山寺有一江之隔,苏轼便遣一书童送与佛印观看。佛印看罢,微笑着写下两个字,命书童送回苏轼。没几天苏轼怒气冲冲地来找佛印,见面便说:“好你个佛印,我当你知音才把诗给你看,你不欣赏、不赞同也就罢了,为何辱骂于我?亏你还是个出家人。”原来佛印写的两个字竟是“放屁”。苏轼不依不饶,佛印却若无其事一般,待他说完便哈哈大笑:“苏学士你不是‘八风不动’吗?怎么一个屁就打过江来了?”向以急才著称的苏轼竟然无言以对,惭愧不已,深悔定力不足中了佛印的圈套。

其后某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题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大声说道:“水流东坡诗(尸)!”苏轼愣了一下,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在啃骨头的狗,回道:“狗啃河上(和尚)骨!”这也算报了上次之仇。

苏轼的识人之才苏轼为人倜傥不群,却也独具识人之才,看人往往通透。一次,苏轼与当时私交不错的谢景温一起在郊外散步,忽然从树上掉落一只受伤的小鸟,谢景温抬脚就把它踢到一旁。苏轼看了这个漫不经心的动作,心中一动,他想:这人轻贱生命,必能做出损人利己之事,不可深交。谢景温的妹妹是王安石的弟媳,所以他受到王安石的重用,被提拔为侍御史知杂事。后来因变法之故苏轼与王安石不和,谢景温为讨好王安石便诬陷苏轼运售私盐,企图将苏轼治罪,完全不念旧交。

另有个叫章惇的人早年与苏轼为友,过从甚密。二人曾于相邻处为官,某日相约游山,到仙游潭时发现前面是悬崖峭壁,只有一座独木桥相通,桥下乃万丈深渊。章惇提出让苏轼过桥,在绝壁上留下墨迹,苏轼不敢。章惇神色平静地走过独木桥,把绳子系在树上,玩杂技般在陡峭的石壁上写了“苏轼章惇某来此”几个字。苏轼不由抚着他的背长叹道:“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章惇大笑。苏轼认为,人如果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他也不会珍惜别人的生命。哲宗亲政时启用章惇为宰相,他一朝大权在握,整治政敌心狠手辣,甚至提出掘开“旧党”已故领袖司马光的坟墓,暴骨鞭尸,又因与苏轼政见不同,对苏轼也施以辣手,把他贬到偏远的惠州。苏轼在惠州以苦为乐,写诗曰:“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传到京城,章惇坐卧不安,他嫉妒苏轼在逆境中也能这么逍遥,就再将他贬到更偏远的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由此可见章惇之狠辣,丝毫不念故人之情。

苏轼与朝云古时的才子身边常有佳人陪衬,而中国文人几乎集体做着“红袖添香”的温柔梦,司马相如与卓文君,钱谦益与柳如是,白居易与樊素、小蛮……这些良人美眷的故事一代代传颂着。然而为红颜知己者,既有才情又具忠贞,实在难上加难。能歌善舞的樊素与小蛮并没有相伴白居易一生,相较之下,与白居易有很多共同之处的苏轼要幸运得多,他与侍妾朝云的确做到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史载苏轼曾有两任妻子,先后是王弗和王闰之,这两人是堂姐妹关系。她俩虽都温柔贤惠,可惜一样享寿不久,很早就故去。其后,身为侍妾的朝云一直相伴苏轼左右,不离不弃,直至34岁时香消玉殒。朝云姓王,钱塘人,虽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却独具一种高雅出尘的气质。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东坡被贬为杭州通判,某次宴饮时看到了轻歌曼舞的王朝云,一见倾心,遂纳之为妾,宠爱有加,此时的苏东坡已经40岁了。其后,本就聪慧的朝云在苏轼调教下愈加才思敏捷、解语可人。苏轼一生因耿直豪逸,屡遭贬谪。某次退朝回家,他指着自己的肚子问侍妾:“你们谁知道这里装有些什么?”一人答:“文章。”苏轼不以为然。又一人说:“见识。”苏东坡仍旧不置可否。一旁的朝云笑道:“您这一肚子都是不合时宜啊。”苏轼大笑,深引朝云为知己。

朝云曾为苏轼产下一子,但过早夭折,自己不久之后也过世了。苏轼从此再未婚娶,可见对其感情之深。据说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只是歌咏西湖,更是为朝云而赋的。

链接三:乌台诗案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几起几落,其中最惊险的一次几乎命丧囹圄,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时御史台官署外种植很多柏树,常有乌鸦过来栖息,所以御史台又称为“乌台”,同时御史们负责监察文武百官,有着奏议、弹劾的大权,颇受一般大臣“乌鸦嘴”的责称。

宋神宗亲政后,熙宁年间(1068—1077年)重用王安石变法,初行的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年)从事改制。元丰二年(1079年),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文,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有讥刺时政内容,但只限于对变法失误以致造成民间怨声载道的同情与不满。此事后在某些心怀不轨之人的兴风作浪下演变为文字狱,成为对立派别间的政治迫害。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因此称之“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湖州,他作《湖州谢上表》,其实只是例行公事,略叙自己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委以重任,但他在其中夹杂了几句牢骚话: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新进”指的就是当时推行变法的一派,苏轼不赞同变法早为人知,此表落入监察御史这些敏感的“新进”眼中,出于当时文人本能的臆测推断,竟认为苏轼说自己“老不生事”是反语,意在讥讽“新进”人物“生事”。按当时的惯例,朝廷公报是固定日期出版的,相当于现在的官方报纸,苏轼的文字照例惹人注意,这次谢恩表使那些“新进”成了读者心目中的笑柄。而他们恼羞成怒,必然对苏轼进行报复,同时也是借新法谋私利、打击异己的一个步骤,于是将《湖州谢上表》作为苏轼攻击变法的口实,更给他扣了顶“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的帽子。

苏轼当时是文坛魁首,声望极著,任由他的诗词在社会流传对新政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四个月,每天被逼迫交代以前诗作中“可疑”之处的由来,以及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苏轼不知道自己会判何罪,是否将牵连家人好友,在被押送京师途经扬州江面和太湖时,一度想跳河自尽。可他深思后觉得自己死了反倒成了畏罪,不但事态难以平息,亲友一样难逃干系,尤其对在朝从政的弟弟苏辙更加不利,于是作罢。如果当时苏轼真的自溺,后世将无法看到《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这些旷世文章了。

七月二十八日,苏轼被逮捕,八月十八日送进御史台的监狱,二十日被正式提讯。狱中的苏轼毫无尊严可言,审讯者常对他通宵辱骂。苏轼的《狱中寄子由》说“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可知其境况无比凄惨。一次苏轼之子苏迈要离开京城去别处借钱,把送饭的事交给朋友,但是忘了告诉朋友他们父子之间有约定——平日只送蔬菜和肉食,若听到坏消息才送鱼去。巧的是这位朋友恰恰送去熏鱼,苏轼见到大惊,在巨大精神压力下,给弟弟苏辙写下两首诀别诗,其中有“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的语句,其时心境可见一斑。

在多番寻字逐句、牵强附会苏轼的罪名后,李定、舒亶等人一心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屡次向宋神宗施加压力。但有宋一朝,太祖赵匡胤立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大臣,宋神宗并非昏庸之辈,对此举棋不定。同时,部分正直人士也仗义相救。宰相吴充、已罢相退居金陵的王安石均上书替苏轼求情,连身患重病的曹太后也出面干预为苏轼开脱,这是苏轼面对新派疯狂攻击而未判重罪的原因。十一月二十九日,圣谕下发,苏轼被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但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团练使在宋朝是没有职权的虚职,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科级干部,这实际上是将苏轼软禁监视起来。苏轼经此大难,对仕途变得心灰意懒,便于公事闲暇带领家人开垦城东一块坡地,种田以补微薄的薪俸,“东坡居士”之号也因此得来。

苏轼在“乌台诗案”中经历了非人的待遇以及九死一生的磨难,身心受到巨大冲击,又因其后生活环境之变故,不可能不对他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深刻影响,目前学界多认为这成为苏轼人生中最重大的转折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文风格之转变,诗案之前苏轼是“豪放派”之代表人物,诗词曲赋无不气势磅礴、才气奔放,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等句便是此中代表,同时其着眼的题材也多与时政民生相关,体现了他豪情万丈、欲以天下兴亡为担当的入世情怀;反观苏轼后期作品则返璞归真,风格多轻灵隽永、洗尽铅华,选取的题材再难见到对时政的褒贬,而多发体味自然、事理感悟之慨,进入了一层更加高远而出世的人生领域。二是在为学上,苏轼初期尊崇“学而优则仕”“经世济民”等儒家文化,强调儒家所倡导的所谓“士人”的社会责任,关心民间疾苦,其政论文章中也多有对儒家典籍《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阐释;诗案之后,苏轼看透了浮世宦海的世态炎凉,一变而趋于黄老道学、释门佛教等出世哲学。其实这也难怪,苏轼早期对国家政事投入了太多的精力与思考,对人生作为有着明确而执著的目标,一旦这些因不公正的待遇化作乌有,任谁也难免生出幻灭之感。不过苏轼自幼接受儒家教育,其思想早已深植根底,在他于风雨中穿梭密林之时,吟诵着“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多少也透露出孔门知识分子所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信念吧。

同类推荐
  • 大明影侯

    大明影侯

    知天命,逆天难。平逆贼,荡天下。帝国荣耀,自今日起。 951328264,作者粉丝交流群,欢迎。
  • 大汉定远侯

    大汉定远侯

    定远侯威行西域,其智勇已然是历史名人中的顶尖水平了,率三十六人平三十六国,更是开挂般的战绩。若是再为之随便开点儿外挂,那会变成怎样的情景呢?
  • 古籍名著

    古籍名著

    北宋末年奸臣当道,各阶层人士被逼上梁山起义的故事,塑造了一大批经典人物形象,如林冲、鲁智深、李逵、武松、宋江等,是中国英雄传奇小说的经典之作。
  • 家国英豪

    家国英豪

    不学武功,这个世道真难混。可是,杀人何须要动武?与其挖空心思,不如肥鸡美酒作伴,放手去逍遥......
  • 传闻中的长安城

    传闻中的长安城

    话说,长安城来了两个大怪人,一位叫语昕,一位叫冰淇。一个贼有鼠眼,一个狼肺狗心,二人皆不闹得长安城满是风雨。
热门推荐
  • 我在古代养娃娃

    我在古代养娃娃

    杨蕴华穿越了,莫名其妙的。这年头穿越都是不需要筛选的吗?再看着自己身边的几个小萝卜头。唉,算了,是安心过日子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日求生者

    末日求生者

    这只是一本末日丧尸危机下,一位求生者的经历。无关人性,无关正义与邪恶,无关秩序与混乱。我只是想,活下去!!!
  • 菜鸟经纪人

    菜鸟经纪人

    意外一觉醒来发现已是异国,什么这个小不点叫C罗,好啊,我来做你的经纪人,看看一个菜鸟如何在满是鳄鱼的水池里活着!
  • 傲笑修真

    傲笑修真

    万千世界,谁与争锋。不管是在凡人界,还是修真界,只要还活着,一切的困难就让我凌枫用微笑嘲笑它的无能。天大地大,谁主臣服?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子,他将怎样踏上修真之路。肝胆相照,他又将如何问鼎修真界,俯视群雄。爱恨离别,又将如何面对情劫,赢得美人归。
  • 文明狂飙

    文明狂飙

    原来,外星人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原来,想要离开地球进入宇宙,得到人类联盟认同,是件无比艰难的事;原来,生存的空间,从来都需要自己来争取;原来,弱肉强食、落后淘汰的竞争法则,在宇宙中更为直观与赤裸。新嫩、落后的地球文明,新嫩、原始的地球人,想要踏足宇宙文明提升之路,想要获得发展的空间,成为真正的宇宙中一员,只有去争抢,只有去狂飙,只有发挥出自己唯一的优势——极为出色的潜力,来获取自己应该拥有的一切。地球文明,现在到了狂飙进化的时候了。
  • 重生之一路进化

    重生之一路进化

    一个在靠当网管为生的普通人意外的带着游戏主角的能力穿越到了逆站这个游戏世界。看他如何在这个游戏世界中称王称霸。
  • 万道天逆

    万道天逆

    车祸穿越,重生的李炎风,父亲被扣下乱臣之名,母亲为护年幼的李炎风而陨落,“乱臣之名莫须有!亡亲之仇吾必报!”掌杀剑练道法,脱乱臣之名报血海深仇!修通灵布阵域,阴阳之力转乾坤,踏上天界至高点,渡轮回万劫吾成神!……这一切的恩怨,由我手中的剑来解决吧。
  • 如果爱不会累

    如果爱不会累

    她承认感情戏她输的一塌糊涂,心机她输的一点不剩,她写的是戏中戏,演的却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天真豆豆,她是林迟尉的豆豆也是卓凉最依赖的人,面对两边的情感攻略,她是会依心里的感情还是最初的情感,一个她爱的想让她身败名裂,一个爱她的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全她。人生风景上总有那么两个人,一个输着你,输到最后只能一个人说着两个人的约定,一个赢着你,赢到最后所有人都离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