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68700000007

第7章 逸闻旧事篇(2)

刘道原,天津人称其为“花子头儿”,也就是现今人们所说的“乞丐王”。旧时天津乞丐,有所谓叫街花子,也有挨门乞讨花子,有沿街追逐相熟识的亲朋乞讨的花子,有在马路旁写“告地状”希求过往路人予以怜恤的花子,有跪在路旁哭哭泣泣叫苦连天的花子,有站在电车站口向坐车人伸手哀求钱的花子,有专在年节敲打“呱哒呱”骨头板的花子,其骨头板系着绳穗、铃铛,挨着门地敲,嘴里念着合辙押韵的顺口溜:“新年新月过新春,花红对子贴满门,前门进的摇钱树,后门进的聚宝盆,聚宝盆插金花,富贵荣华头一家。”如此等等,完全出自穷途歌者的创编。而刘道原则属于“文乞丐”,他的招术比上述各种花样都要高出一筹。

刘本是前清的一位秀才,此人博览群书,精通经史,文笔流畅,长于诗词,尤能写得一笔喜人的唐隶。民国年间刊行一本《沽水旧闻》,书中说他“举凡商店新张,新官到任,人家喜寿等事,均赠联一副,视格局如何,而索馈遗。”当年天津各大宅门有喜寿事,或大买卖商店新开市的日子,刘道原必要带着他亲自书写的庆贺对联,作为礼物,到场祝贺,并参加筵席,临告辞时,事主必照例回赠刘道原一些钱,表示敬意。天津居民习俗,都要在旧历新年——春节前贴春联。刘道原每逢进入腊月,要到估衣街文美斋南纸局,买些大红纸,都裁成一尺见方大小,写唐隶体的“福”字若干,派人分送各大买卖商店。各大商店都乐于接受,还回敬一些钱。刘道原就利用这些机会向富商巨贾们敛钱。

刘道原得到的钱不是肥己,装入自己腰包,而是全部用于周济穷人,他把这一招儿叫“讹富济贫”。他常把所得到的银元或整两的银子,换成制钱或铜元,分散给“要饭花子”们。“要饭花子”全认识他,每逢发现这位“刘大爷”出门应酬,就尾随在他的后边,看到他走进某个大宅门或某个大买卖家,便候在门外,等他出来,簇拥在他周围,他必照例逐一分散一些钱。有时他出门坐“胶皮”,手里拿些零钱,看到有“要饭花子”,便扔给几枚铜元也习以为常。往日天津乡里中人,都知道刘道原有这样的好心肠,当他平日给人送喜寿对联或过年送“福”,谁也不好意思少给。

清宣统年间,天津发生了一件震撼人心的事。直隶省南皮县有个叫张绍庭的穷苦人,因生活所迫来天津拉“胶皮”谋生。两年多省吃俭用,略有节余,便接其妻携立姑、春姑两个女儿来天津共谋生计,不幸被一个叫戴富有的地痞无赖用骗婚的手段,将两个姑娘强行卖入妓院。张绍庭上告到直隶高等审判厅。世道黑暗,主审的推事(法官)受贿,有意错断了此案。立姑、春姑性格刚毅,以死抗暴,双双服毒身亡。

此事传到刘道原的耳朵里,刘道原义愤填膺,拍案而起,当即撰写一副挽联,上联是“高等审判厅,伤天害理”,下联是“张氏双烈女,杀身成仁”。在天津人为“双女”出殡时,亲自将挽联举出来表示抗议。因此事引发了天津人民对当局的不满情绪,警署唯恐事态扩大,又得知被害者与清末重臣张之洞同族,对上不好交代,便将二女葬于西门外的烈女墓中,并立碑一座,立碑那天又召开了隆重的纪念大会。从此事中也可看出这位“花子头儿”同情弱者的一片善心。

刘道原无子女,夫人逝后也没再娶。他曾自刻一方“生平不二”四字的图章,钤在晚年所写的书件上,以示忠于老婆,不再续弦。晚年过着孤栖生活的刘道原,为了亲眼看看自己最后的收场,他趁着个人还活着的时候,出了一次“活殡”。因为他有人缘,出赁红白货的赁货铺,全都支持他,对他出“活殡”所用的各项仪仗,应有尽有,概不收费。特别是受过他施舍周济的乞丐们,争先恐后地参加他的“殡仪”。在他出“活殡”那天,刘道原聚精会神地端坐在一乘八人抬的绿呢官轿里,排在“殡仪”的最后,随着各项仪仗前进。刘道原对这个不寻常的场面顾而乐之,且语人曰:“吾愿足矣”。他的这场“活殡”,招摇过市,轰动一时。不久后刘道原即因年老,无疾而终。

刘道原独出心裁,举办这场“活殡”,在旧时的天津真可谓是一出独一无二的闹剧,至今天津人仍流传着“刘道原活人出大殡”这句老俗话。而谈起刘的趣事,老人们多是哈哈大笑,以至有人将他的故事写成了小说。

三不管的把式,光说不练

北京有“天桥”,天津有“三不管”,都是中下层劳动大众娱乐的去处,也是流氓横行、纨绔子弟游闲的乐园。北京有“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之说,天津则有“三不管的把式,光说不练”之说,两者意思相同。天津人管只说不练的叫“嘴把式”,管只练不说的叫“傻把式”,用“三不管”把式说事确有来头。

天津的“三不管”位于和平区,今南市食品街一带,现已踪影皆无。提起“三不管”名称,有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听老人说,早年间这里还是一片洼地,人称“城南洼”。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行在天津划定日本租界。1900年日本租界扩张,把这个地方列为日本的预备扩充租界。作为交换条件,中国把毗连日租界的芦庄子、闸口一带划归日租界,而日本则把这个地方归还给中国。但是当时昏庸腐败的天津当局,仍然对这一日本曾染指过的地区的归属说不清楚,不敢贸然进驻。询问邻近的法租界当局,法国也表示不属它的管界。于是这一地区成了中国不管、日本不管、法国不管的真空地带,长期无人过问,无人管理。久而久之,“三不管”成了这一地区的代称。直到1912年天津警察厅在确信日法当局不过问这一地区以后,才派人进驻,实行管理,不久便将这一地区正式命名为“南市”。但“三不管”的名称早已深入人心,成了南市的代名词。

“三不管”实为一处简陋低俗的露天游乐场,场内聚集着各地的江湖艺人,以从事所谓“金”(相面卜卦)、“评”(说书演唱)、“彩”(变戏法)、“卦”(打把式卖艺)谋生。于是,“撂地”卖艺者,卖大力丸和假药者,拉洋片、耍猴、卖“折箩”、卖小吃、摆茶摊的,以及剃头、算卦的三教九流都聚集在这里。武林名师李文贞一家、练武场上的“霸州李”、砸石头的穆祥凤、专吃生羊肉以打弹弓见长的孙玉洋、摔跤场大力丸高大愣等各色人等,纷纷在“三不管”亮相。这里消费水平低,以平头百姓为主要服务对象。天津还有一句俗话:“有逛客,登高楼,听戏下馆真风流。”这在南市恐怕是更高一级人物的去处了。

“三不管”的娱乐业全天候进行,早场游客多来自近郊乡间,他们清早进城谋生,余暇便到“三不管”游逛;午后光顾者多为无事闲游的市民;入夜来此游乐的是忙碌了一天的工匠和小商小贩。而那些“撂档子”卖艺的江湖艺人无一不是为了养家糊口。他们不可能从早到晚一个劲儿地连续表演,也不可能一古脑地把自己的看家本领和真玩艺儿全部抖搂出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大都用嘴白活儿,说得多练得少,净让观众干等着。久而久之,常来“三不管”的老少爷们都知道了他们那一套,于是便口头流传一句话:“三不管的把式,光说不练。”

20世纪50年代,“三不管”大体保持原貌,仍然有江湖艺人“撂地”卖艺。我曾进去看摔跤,但见两个块头很大的人各穿着一件帆布背心,在场子上转来转去,像是被关在动物园的笼子里;另有一人在两人中间说说道道,似充当裁判角色。两个表演者转了一圈又一圈,就是不动真格的。等了很长时间,我小小年纪腿都站累了,两人才真的动起手来,最后终于看见一方将另一方撂倒在地,这个当口几乎是在刹那间,而精彩又全在这里,这就使人不得不想起了那句老俗话——“光学不练”真是说到家了。然而细细想来,“三不管的把式”还真不能一味地傻练,如果真是“苦干实干加蛮干”的话,那就活把人累死了,那钱也没法子赚了。

拾毛篮,捡煤茧儿,拉胶皮的满街跑

“拾毛篮”就是捡拾垃圾,天津人也有叫“拾破烂儿”的;“捡煤茧儿”就是捡煤核儿,“茧”或写作“碱”;“胶皮”即东洋车(简称洋车),上海人称做“黄包车”,天津人称人力车夫为“拉胶皮的”。在旧社会这些都是穷人的营生。

“拾毛篮的”大都集中在臭河边、坑塘旁、贫民区,住小破房,天津人叫“篱笆灯”。他们不像今天收废品的,或推小车,或蹬三轮,而是背着一个筐,提着一根棍,棍的一头连着一种带钩的针状物,一见到垃圾“宝物”用棍钩掇起,装入筐中。可能“拾毛篮”这个词儿就是这么来的。

“捡煤茧儿的”,有“业余”的,也有“专业”的。所谓“业余”即在工余时间捡点儿煤核以自用;所谓“专业”即以此为生卖煤核以糊口。“捡煤茧儿”一般都备有一只小篮子,用铁丝弯一个小叉子,用小叉子在炉灰堆里挖刨,将没有燃尽的煤核找出来放在小篮子里。旧时金家窑附近有一个叫“小铁道”的地方,实乃“电灯房”为清除火力发电产生的炉灰而铺设的两股长约一里的小铁道。工人们推着“轱辘马”在这两股小铁道上运炉灰,将炉灰倒在东河沿的北头(当时这儿还是北运河的废河,里面是有水的)。日子长了,附近的穷人便到这里捡煤茧儿。人们在小铁道旁搭起了临时棚房,形成一条胡同,叫做“小铁道胡同”。我幼时,那倾倒煤灰的地方还是座大坑,小铁道一直保留到上世纪50年代。

“拉胶皮的满街跑”,这种仿自日本的“东洋车”兴起于1900年以前。这是用人力拉的双轮车,初为铁轮,以后改用胶皮轮胎,故称“胶皮”。最初全市不过几十辆,1930年前后增至两万辆,以后仍不断增加。“拉胶皮的”标准打扮是短衣、洒裤、小帽,倚车而立,或者坐在踏板上小憩片刻,等着走上前来的主顾。他们的工作条件差,生活很苦,一年四季栉风沐雨,还受到警察的欺凌和重税的盘剥。遇有争吵,警察总是偏袒乘客,稍不遂意,就把车两旁的扶手板打坏,或把车垫拿走,最后还得车夫赔礼央求,做些“孝敬”了事。

天津有九国租界,因美租界始终未进行有效的管理,后来又并入英租界,故旧时习称天津有“八国租界”。据老辈人讲,当年八国租界分据一方,各自为政。洋车本来是流动的,走到哪国的“租界”,都要上捐,共计八道捐,全部上齐才能通行无阻。因此为上捐车夫必须花一大笔钱和很长时间(每上一道捐都得付出半天时间),是否赚得回来,还不得而知。

“拉胶皮的”大致分两种:一种是自己买车拉活儿,这种情况极少;另一种是到车场租车,这类车夫占大多数。向车场租车要有殷实铺保,保证:每天拉车,须交租车费,叫做“车份”,数目由车主规定;胶皮大修归场方,小修归自己,诸如轮胎放炮、轮条撞折等,都由车夫负责;车夫因事不能拉车,须提前声明,否则照交当天车份;出车、收车均有规定时间,超过时间回场要受罚。以上均载在“场规”,写入“保约”。我有一位小学同学,姓刘,外号“刘秃子”,他家就是开车场的,“刘秃子”家的院子比一般人家的院子要大,人们都管这里叫“刘家车场子”。

车夫中最体面的活儿莫过于拉“包月”。“包月”就是只拉固定的主顾,不再兜揽别的顾客。这种包月车,有的由雇主购买,有的由拉车人自备。有了固定的坐车人,就用不着在街上跑冤枉路了,收入也差不多固定了。大凡能拉包月的人心里都很知足,这毕竟比“拉散座”要强多了。坐包月就像今天的人有专车,外出时均由专用小卧车接送。能坐包月的多是有钱有势有头有脸的人。过去津门老百姓说某人地位高,神气,便说“某某出门坐包月,下馆子,你可别跟人家比”。有人拉包月美得屁颠屁颠,有人坐包月还嫌不足——人比人气死人啊!

打一套,又一套,陈家沟子娘娘庙,小船要五百,大船要一吊

这是天津老百姓形容鱼锅伙盘剥渔船的一句老俗话。当年,鱼锅伙不光盘踞在陈家沟子娘娘庙一带,闸口、龙王庙等鱼贩较为集中的地方也有,只是由于陈家沟子最具代表性,故而有此一说。

“日进千金的东西淀,日进万金的渤海湾”,这是旧时天津流传的一句民谣。天津水产丰富,而天津人爱吃鱼虾是出了名的。鱼虾类水产品,从捕捞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四五道环节,其中盘剥最严重的是由混混组织的鱼行,天津俗称之为鱼锅伙。鱼锅伙是聚众成伙同锅吃饭的意思。这是个牙行性质的生意,但他们比其他行业的牙行还厉害,本身既无资金又无设备,靠的是一张嘴两杆秤,多的也不过几个鱼篓,一个账桌,一本流水账(行话叫溜子),完全靠耍嘴皮子给买卖双方搭桥,从中吃“过水面”。双方各付佣金百分之十,而货款又往往不能立即交割,他们也无钱垫付,常常是赊购赊销,平地抠饼。

同类推荐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丁明秀编著的《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有关内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山水佳迹对联(上)

    山水佳迹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双剑峰瀑布(庐山)”、“普照寺筛月亭(泰山)”、“萍河(徐水)”、“秦淮河(南京)”等等。
  •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奇才,他的诗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全世界都享有很大声誉。李白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以及他诗歌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明晰李白的思想、个性特征和诗歌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对于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本书的编著,以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同时还参考了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在书稿的编写过程中,林晓燕、陈雷、赵少峰、骆扬提供了大量资料,靳诺、胡喜云、刘瑞龙、姜世东对书稿作了校正工作,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老北京的神话与传说

    老北京的神话与传说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热门推荐
  • 以我深情,与你白首

    以我深情,与你白首

    (男女主双C)在a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姜心恋疯狂的爱着南九寒,但南九寒不爱她,甚至将她肚子的‘野种’拿掉,还活生生的拧断了她的左手,姜心恋那时才觉悟,彻底放手,不爱了。她被夏允微逼疯,送进疯人院,惨遭毒打,死在一场火灾里。自姜心恋死后,南九寒一夜白头。多年后,当她浴血重生归来,她将手上的刀狠狠地扎进南九寒的心脏,笑着问:“疼吗?”
  • 末世之召唤之王

    末世之召唤之王

    被院长看好的秦宇因感情受创,坐飞机回家,没想到在飞机上竟然集体穿越了,穿越后获得神奇的召唤能力,原本以为这只是意外,谁知道原来这是……
  • 重生之二次元狂热

    重生之二次元狂热

    有一种宠物,叫做椎名真白;有一种性别叫做秀吉;有一种漫画助手叫做佐仓千代;有一种团长叫做凉宫春日;有一种小学生叫做柯南;有一种梦想叫做onepiece;有一种老司机叫做头文字D;有一种初恋叫做好想急死你;有一种花叫做那朵花;有一种人生叫做游戏人生;有一种催泪弹叫做key社三部曲;有一种渣男叫做诚哥;有一种……我不生产感动,我只是地球的搬运工!
  • 错向转生后的异世界日常

    错向转生后的异世界日常

    御宅漫画家“鸢尾”,因为身患绝症,最后在二十二岁时便不治身亡。然而他的人生却没有就此结束;一个自称“神灵”的存在选中了他,希望他能转生到一个叫“澜”的异世界,阻止那里将要到来的末世浩劫。一直向往着幻想世界的他自然选择同意。“神灵”告诉他,在那个世界,已经为他准备好了合适的躯体,说完便匆忙将他的灵魂传送而去。再度醒来的他,打量着全新的自己,恍然发现“神灵”为他准备的躯体,性别上似乎有些不对……
  • 科学伴你行-动物奇趣

    科学伴你行-动物奇趣

    本书介绍了有关动物的知识,内容丰富,把青少年带入一个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的创造力,有利于中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动物知识。
  • 最强狼王战兵

    最强狼王战兵

    【主编力荐】狼王归来,铁拳无双!对敌人,残忍至极!对爱人,温柔至寒冰融化!对兄弟,仗义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 呼唤

    呼唤

    本篇小说主要描写美丽端庄的主人公夏一雪与江涛在三十年前不期而遇的一段经历。当年,夏一雪的同事朱姐热心当介绍人,在一雪表示考虑一下的同时,朱姐的随军申请获批,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她把这件事托付给时任招待所副所长的秦建英,秦顿时产生了私念,表面上积极安排夏一雪与江涛见面,私下里却让自己的外甥黄卓来代替江涛与夏一雪见面。一雪因与江涛谋过面,但见面的却换成了黄卓,令夏很恼火,当面追问黄卓的来由。黄卓在搪塞不过的情况下说出了真相。一雪在追问中还得知当年自己父亲就是被黄卓的父亲黄家轩陷害致死,夏一雪赌气离去。一直等待结果的秦建英询问一雪对黄卓的印象时,一雪当即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秦尴尬至极,随之对一雪在工作上处处找茬,又把她的岗位进行了调换。不屈从于秦建英施加的种种压力的一雪赌气不辞而别。失去工作的一雪,生活陷入困境,情绪十分低落,这时,房东的儿子侯东走近了她,并给予她很多帮助,一雪和母亲深受感动,在没有征得一雪意见的同时,母亲当即将一雪的终身定下。一直等候消息的江涛,得知前去见面的人换成了同事黄卓,他非常不理解,便给夏一雪打去电话,不料接电话的人不是夏一雪,越发加重了他的疑惑与愤懑。黄卓前去与夏一雪见面的当晚,黄卓的父亲黄家轩前来给江涛当介绍人,他要把秦红介绍给他江涛,随后,时任黄窑公社书记的秦建国亲自找江涛谈话,拐弯抹角地谈到江涛与他的女儿谈恋爱之事,他显示一种宽宏的样子,实际上是给江涛施加压力。受制于秦建国管制下的黄窑中学难以逃脱他的掌控,在种种压力下,江涛不得不屈从他们的安排,和秦红最终结了婚。各自都已经成家的江涛和一雪虽然同在一个区域,但彼此不相往来,变成了十足的陌生人,他们对对方都产生着误解。三十年后的一天,已经退休在家的一夏无事去登山,偶遇江涛。江主动向她打招呼,躲闪不及的一雪只得应答,随后,两个人借助网络聊天的机会,把当年的情景各自进行了追忆,误会总算解除了,可他们已经进入了人生之秋……
  • 偶然传奇

    偶然传奇

    龙一笑寻找女同学秦音死亡真相,无意间邂逅海国女王姝皇。赶巧爱神慕西芳来请姝皇帮她寻找人间丢失的爱情种子,需要一个男生陪伴,姝皇深解,引龙一笑并辔风华,一路浪漫。怎奈日久生情,双双坠入爱河,随后上演一段段轰轰烈烈的偶然传奇……
  • 明日方舟的攻防

    明日方舟的攻防

    这是来自异世界的指挥官带着外挂去明日方舟活下去的生存攻略。
  • 大佬真不是我

    大佬真不是我

    神秘力量作祟,大佬难产中……无~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