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51900000004

第4章 办公室生存(3)

十多年和老外们交道打下来,总结起来,不管人种、职业或国籍,在中国居住的老外,无外乎有两种,我称为“很老外的老外”和“中国人的老外”。

“很老外的老外”指的是身在中国,但无时无刻不在中国寻找自己家乡感觉的老外。被派驻中国的大部分老外高层都属于这一群,在中国三四年的派驻对他们来说只是过眼云烟,他们时刻准备着回国的一天。他们对中国的文化有好奇心,但还没有大到将他们拉出他们所熟悉的文化环境,改变自身生活方式的地步。

而“中国人的老外”则是那些被中国文化所吸引主动来到中国的老外,他们能更多地欣赏和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住在上海的老外,以“很老外的老外”为多,北京则恰恰相反。这大约跟上海一个世纪来的西化有关--每个国家的人,特别是欧洲人,非常容易在上海找到他们的故乡感觉,那些法国、英国或其他欧洲文化留下的影子和气息;而北京,从历史传承到人群,毫无疑问的,是一个更中国的城市。

两种老外泾渭分明,总是扎堆出入,而和后者扎堆的,更多的是中国人。基本上从以下四个方面,你可以轻易地辨别他们:

1.衣着。这是分辨两种老外的最主要的外部特征。“中国人的老外”总是乐此不疲地在自己身上加一些中国元素,一度人手一双的北京剪刀口黑色布鞋;写着“为人民服务”的草绿色书包;或者是小立领的唐装;甚至是被称为带挎斗的三轮摩托车,一切都与他们来之前的中国想象靠拢。而我的明显属于“很老外的老外”的意大利同事却正好相反,他在服装的“Made in Italy”上和他们“Giorgio Armani”的同行一样一丝不苟。在香港生活的他,每次回意大利都记得买一批Made in Italy的上等毛料,将其不远万里带到香港,叫中环的一家名为“意大利人”的西装店上门度身制作,并坚持拎着上书“意大利人”品牌的西装袋出差。

2.口音。“很老外的老外”往往只会从“你好”到“再见”的几句中文,无论他们在中国住了多久。而“中国人的老外”,顾名思义的,不放过所有学习和练习中文的机会。我的前美国老板,每每卷着舌头说出“说曹操,曹操就到”或“喝得酩酊大醉”等地道的中国话时,还要看着别人脸上瞠目结舌的表情偷着乐。

3.活动范围。“中国人的老外”总是抓紧一切机会四处漫游,特别是对那些像丽江、西藏那样带着远东神秘光环的地方情有独钟;而“很老外的老外”即便是好不容易来到中国,也只是蜻蜓点水般地到不得不去的长城、故宫和兵马俑逛一逛,随即回到公司和酒店公寓的狭小但西化的环境里。有一次在香港中环和美国同事吃午饭,饭毕,这个在湾仔住了五年的家伙居然不认得回会展中心的路!

4.胃。正如“拴住男人的胃就拴住他们的心”一样,看看老外的胃就知道他们有没有一颗中国心。“很老外的老外”们,对中国菜总是浅尝则止,除了偶尔尝尝鲜外,大部分时间还是只吃本国菜,就算这些菜在中国通常做得不地道,也聊胜于无。我的另一个意大利同事,除了回家吃饭(当然是意大利老婆做的意大利饭)外,三四年如一日,只去一家在五星酒店里的意大利餐厅。如有朋友在场,他会把意大利主厨叫出来,和他用家乡话聊一阵,再让他介绍几道新菜,那个熟悉和开心的劲儿,让你感觉时空变换,他俨然是坐在热那亚街角的餐厅尽他的地主之谊!

行文至此不觉哑然失笑。其实,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又何尝不是一样!那不也同样可以分为几十年都融不进当地生活的“假洋鬼子”和有着一张中国脸的如假包换的“真正的洋鬼子”。

口香糖和过劳死

如果待嫁闺中的老处女最想听到的一句话是“Marry me!”(嫁给我吧!)的话,朝九晚五的白领最想说出???一句话大概就是“I quit!”这句话翻译成中文,最恰当的北方话是“老子不干了!”或者是广东话说的“我唔捞了!”。

每当被客户骑在头上拉屎,碰一鼻子灰的时候;被老板差来差去,辛苦了若干星期后老板突然改主意的时候;或是项目失败后,被同事栽赃做替罪羊的时候,这句铿锵而掷地有声的话都会在喉咙里转来转去。但脱口而出之前,往往有一些理由让你悬崖勒马,比如说正在供的房子,嗷嗷待哺的孩子,或者是失业丢不起的面子。说不出来固然是心中郁闷,但只要想象有一天可以昂然走进老板办公室,毅然把一封辞职信放到他的桌上,施施然地说出这句话,想象老板脸上的错愕和惊慌,怒气可能会稍稍平息,觉得这一天的到来还是值得些许等待和忍耐。

所以一直以为在职场,除了辞职并无大事,不管面临多大的压力,总是可以“难言之隐,一走了之”。直到一次关于员工因压力过大而猝死或自杀的讨论沸沸扬扬,才让我骤然想到,白领上个班,也已经严重到“除死无大事”了。

讨论的导火线,是华为有一员工自杀身亡的新闻,据媒体报道这已经是华为一年来发生的至少第五起内部非正常死亡事件,之前25岁的胡新宇的病毒性脑炎,26岁张瑞的自缢等等,让媒体把目光都聚焦到华为鼓励在公司长期加班的“床垫文化”上。相信华为白领并不是个案,据调查,京沪粤超过8%的白领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连一直以追求“口气清新,充满信心”的白领为主要目标受众的绿箭口香糖,也开始在各大写字楼开设“嚼吧”,把小小的口香糖的功能推到了“舒缓职场压力”的层面。据说有人甚至将老板的名字写在口香糖上,“以便更充分地、有目的地减压”,俨然上司成了压力的最大来源。无独有偶,沪上热播的电视节目“上班那点事”也常常把上司放在对立面,内容充满了火药味。但不知有没有人意识到,上司也有他的上司。压力真的来自上司,来自公司,还是来自我们内心?

每每有老外问起何以中国人愿意抛家弃子,夜以继日地加班,应酬,跑生意,我以前总是以一句“生存压力大”作为回答。但我看到越来越多忙于炒房子、炒股票的有产阶级始终忧心忡忡时,才意识到,其实对大多数白领来讲,生存压力并不大,大的是致富的压力,是无法满足自己不断膨胀欲望的压力。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都开始批评小富即安是不求上进,广告也开始鼓吹“成为少数人是多数人的梦想”。但就算多数人成功变成了少数人,这少数人岂不是还是要继续不断努力成为更少的少数人?

有一次陪我们公司的CEO和上海某集团主席共进午餐。席间闲聊,说起全世界的厨师们跳槽时总是带着一众副手或兄弟时,他突然不无酸楚地说道:“厨师是有兄弟的,主席或CEO却没有兄弟,不单要比别人更辛勤地苦干,而且要自己做最困难的决定,自己面对最严峻的挑战。难怪有人说,将军总是孤独终老的。”

诚哉斯言,世界上所有的金钱、职位和名望都是用时间、健康和精力换来的。当你一心想爬上金字塔顶端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你真的很想要吗?你准备好了吗?你撑得住吗?

泡沫头衔

经济有起伏,关于中国经济有否泡沫的讨论也一直此起彼伏。我不是经济学家,无从置喙,但工作伙伴来来去去,我分明感受到,中国职场的头衔泡沫无疑是存在的,而且有吹得越来越大的趋势。

我的意大利老板告诉我,他在意大利五年发出去的名片,还没有他来中国五个月发出去的多。他迷惑地问我:“我理解在商业场合他们向我要名片,但任何场合,私人朋友聚会,出去玩,甚至去餐厅吃饭怎么也要我‘惠赐名片’?我不明白。”不明白的不止他一个,想起我刚从广州来上海的经历。应朋友约去打网球,刚热了身喝水的当儿,就有三个同来的但不认识的人过来打招呼,他们变戏法似的纷纷从运动装本该放网球的口袋里掏出万宝龙名片夹,交换名片,没带名片的我顿时被撂在一边,直接被当做透明。第二次打网球时,预先备上名片,接过名片的人认真研究一番,其仔细程度堪比考古学家对着文物古迹。他问的第一句话是:“我们是做船运的,你们有什么东西可以交给我们运吗?”我解释我不负责这一块儿,于是第二个问题接踵而至:“你能介绍你们公司负责运输的人给我认识吗?”当再次得到一个否定回答后,他迅速抛离我去向第二个人发出名片。不管带不带名片都被边缘化的我只好跟教练打了半年球,直到发现不发名片的球友为止。所以,我总是和刚刚下飞机,习惯了先交往后给名片,或是交往了也无需名片的老外们语重心长地说,在中国,名片很重要,如果你没有名片,你就等于没有名字,人们会根本无视你的存在或不记得你。

过去集邮的人总爱说,方寸之间有世界,现在的方寸之间被珍藏被抛弃的东西,不再是邮票,而是或粗糙或精美、或黑白或彩色的千奇百怪的名片。名片的方寸之间也不止是世界,而是充满了商机,有面子,有里子,有现在,有未来。市场决定生产,在名片领域里,看的人的态度决定印的人的态度。

这小小方寸间的乾坤越来越大,计有以下表现方式:

1.尽可能将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名片上加以展示的。有做副经理的加括号注明“暂无经理”;有将MBA、博士头衔甚至毕业学校(如果是名校的话)也印上的;更有印获奖名称的;最夸张的,用一整页来标注多达十几个的头衔!

2.将产品目录和营业范围加以显示的。在百事时,每每新包装推出,就会将名片印成新包装的易拉罐型,柯达还将员工照片印在相纸上以推广产品。但有时看到一个人名和帽子、雨伞或机器们放在一起,感觉还是有些怪异。还看到过红极一时的电子宠物TAMAKOCHI的企业主竟然管自己叫Chief Tamakochi Officer,还正式标在电视采访的屏幕上,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显示一个人的私人生活的,有房子、票子、车子和女子,这些都是可以带出去展示的。显示一个人的权利和能量的,是位子和帽子,这方面可以随身携带的就只剩名片了。大部分打工者宁可降低工资要求来换一个好头衔,公司方也乐得惠而不费地做个人情,于是泡沫头衔现象无可避免地出现了。每个人都是经理,总监专员满天飞。有一日见过一位在百年国际企业工作的年轻人,名片上的头衔竟然是“创始人”!细问之下,原来他是该两人小部门的创始人……

上月,前下属来电称开了一家小型礼品公司,希望可以合作,遂请他将产品目录寄至公司。翌日,忽听秘书在外面爆笑,出去一看,夹在目录上的名片上赫然写着“礼品公司首席执行官”!

谁是谁的垃圾猫

就像处理感情的方式大不一样,男人和女人,处理职场压力的方法也不一样,男人用的多是“跳出来”的方法,打高尔夫,喝酒,唱歌,用与工作毫无关联性的渠道减压;女人则相反,执著于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不放,用的是“钻进去”的方法,再加上充分的发泄和倾诉来实施减压。

中世纪的时候,年轻女人们面对感情、家庭问题时,往往有闺中密友或随身女侍作为倾诉对象,到年老时也会养一只猫,天天抱在怀里,把郁闷、委屈,还有家长里短的垃圾信息统统灌输给这个女友或这只猫。这种倾诉的对象,在西方戏剧里,被称为“垃圾猫”。今天的职场女性,跟中世纪穿鲸骨裙撑的女人们相比,服装变了,角色变了,做派变了,百年来没变的,是每每遇到问题时,还是需要一只随时接受倾诉的垃圾猫。

有科学家说,女人之所以比男人长寿,也更少抑郁症,原因是女人有很多的方式发泄不满或不快,这些方式,包括哭泣和倾诉,化学分析表明眼泪里有体内排出的毒素,而同理可证,把心里的不满和郁闷一股脑儿倒给垃圾猫,无疑会对自己的情绪和健康有莫大的帮助。现代职场女性的垃圾猫,有老公,有同僚,也可能是下属。而职场的垃圾,就像现在大小城市所提倡的垃圾分类方法一样,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生活垃圾。职场里的一次性的生活垃圾,无非是一些办公室里的鸡毛蒜皮,飞短流长,像职员间的争宠吃醋,中层间的权利博弈等。倾倒的地点,往往是茶水间或是午饭桌上。倾倒的时间,则是被某人狐假虎威地威了一把以后,或是在电邮骂战中败下阵来的时候。是是非非在吃吃喝喝里马马虎虎地交换,由于这类垃圾的价值不高,说出来就好,所以这样的对话通常是各说各的。也有少量的随声附和,但话语总是擦肩而过,并没有实质的交流,大家互为垃圾猫。

2.可回收垃圾。与同僚的矛盾,或是为抢夺资源、功劳或职位时争取战略联盟所做的倾诉属于可回收垃圾,内容往往包括对共同敌人的抨击,和对共同利益的阐述和强调。这类垃圾因为可以再次利用而显得更有价值,倒垃圾者随时可能反过来充当对方的垃圾猫。与此同时,某些垃圾里的信息被篡改、节选、断章取义的可能性也大大地存在。切记,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利益的争夺。一旦情况发生变化,盟友可以变成敌人。而这个时候,几个月前对当时的盟友垃圾猫所倾倒的垃圾--对某人的攻击或自己的某件秘密,可以很容易地被再利用,变为此刻的敌方手中的把柄,所以情绪化的粉领们在选择自己的垃圾猫或垃圾时需要格外谨慎。莱温斯基对女友的电话倾诉最终变成这一世纪丑闻的导火线便是前车之鉴。

3.危险垃圾。像废旧电池接触火就会爆炸一样,某些倾诉,会在某一时刻爆发出巨大的杀伤力,而现代科技和信息的无孔不入,更是为这些爆炸创造了无限可能性。新闻爆出前世界银行的某高层与女下属有染而被迫辞职,据说证据就来源于该女下属所发的一封私人邮件。那邮件被妒忌的老婆所掌握,并写信告发给了总统!

李安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断背山。在职场压力巨大的今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垃圾猫,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垃圾猫。跨国公司总是给有潜力的年轻管理者设立“Mentor”(导师),名义上是对年轻管理者“传道、授业、解惑”,实际上就是一位专职垃圾猫,接受并解决他们日常的职场垃圾。

而我,作为职场女性,除了适时地倾诉以外,写点儿东西也是我的减压方法,所以此刻,正在读这篇小文的诸位,对不起,你们也无意间充当了我十分钟的临时垃圾猫……

蒙老外

某次在北京CBD的一个餐厅吃宵夜,隔壁是几个中国人和一大群老外。席间某画廊和餐厅联合,开始在餐厅中央推销起他们的所谓中国艺术品,只见几个穿旗袍的姑娘熟练地张开桌面大小的扇面,上面绘有红梅、牡丹等中国元素,在手持麦克风的介绍者发音不准但熟极而流利的英文撺掇下,片刻间就有两个扇面成交,看着两个老外如获至宝地将“艺术品”珍而重之地包好,同桌的北京朋友评价道:“蒙老外的玩意儿。”

同类推荐
  • 有钱人的秘密

    有钱人的秘密

    谁都想成为最富有的人,大家也都在苦苦思索如何才能得到财富,这本《有钱人的秘密》就道出了通向成功、迈进财富殿堂的真理,可以给你一些启迪如何告别负资产,远离那些可恶的债务?如何白手起家,赚到第一桶金?如何理财,创造更多财富?如何避免财产贬值,巩固你的财富?如何让钱生钱,缔造财富神活?本书部可以帮助你找到答案。
  • 家业长青:将富二代打造成少帅

    家业长青:将富二代打造成少帅

    本书是家族企业管理咨询知名专家郑敬普先生的力作,是其近20年实践经验与心得的总结。书中内容讲求实效,直指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的关键。在书中,作者总结自己辅导10余家企业制定接班人规划的实战经验,剖析大量真实案例,分享众多家族企业掌门人心得,提出了独特高效的少帅培养计划,帮助家族企业轻松破解家业长青的难点要点:“创一代”如何帮助“富二代”向少帅转变?如何制定符合自身状况、切实可行的接班人规划?如何把握最佳的交接班时机?少帅接班的关键是什么?少帅接班后,“创一代”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创一代”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余热?
  • 人生的法则:你的心决定你的世界

    人生的法则:你的心决定你的世界

    本书通过对圣经的解读,揭示了通往美好生活的心灵法则,你的心决定你的世界,它告诉我们如何摆脱消极思维模式,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拥有只看到真善美一面的“独眼”,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善,这样的人生便会无敌!相信这本书一定会使你的心态、生活发生重大改变。
  • 说好做好

    说好做好

    我们的心胸有多宽广,就能包容多少事物,所以身体固然是我的,国土、众生、地球也都是我的。在大自然的世界里,树木因为承受风吹雨打,所以浓荫密布,众鸟栖息;海水因为不辞百川,所以宽广深邃,水族群集。人,也唯有秉持“不比较,不计较”的胸怀,才能涵容万物,罗致十方。在佛教里,禅门所谓的“不思善,不思恶”,正是要我们不在表相上分别比较;《心经》所说的“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也是要我们不在外境上执著计较。唯有超越对待,我们才能随缘自在,任性逍遥。
  • 能成大事的男人必知的57个细节

    能成大事的男人必知的57个细节

    作为一个男人,谁不想在社交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在事业上大显神通开创辉煌?又有谁不想魅力无限引人注目?谁不想活得潇洒,过得逍遥?可是,有那么多男人因为无视细节中的机会,而一生碌碌无为;也有那么多男人粗心大意,而与财富失之交臂;还有那么多男人因为不拘生活小节,而风度尽失,形象尽毁,前程也随之黯然失色,他们败在了细节!
热门推荐
  • 冷魅校草的高冷甜心

    冷魅校草的高冷甜心

    她是一个穷丫头!父亲逝世,母亲被她的外公叫去外国,与奶奶相依为命!在高二时,由于成绩出色,被一所贵族学院看好,并把她从普通高中录取了进来,不料。转校的第一天,就惹上了校园里的头号恶魔校草,也被恶魔校草的花痴们,害的不要不要的!但是,以她从小炼成的倔强脾气!怎么可能会临阵脱逃呢?!当然是迎面而上了!她可不是好欺负的!不过,她惹得这位恶魔校草,她倒是不敢了!有几次顶撞了这个恶魔,结果她都输了,所以,她自然就不敢惹这个恶魔了!但是,就是因为那次意外,也让他们在接下来的生活中,不知不觉的互相喜欢上了对方……他们的命运将如何呢?他们最后又能否在一起呢?!我也不知道!哈哈!!
  • 重生之回首来爱你

    重生之回首来爱你

    苏沫看着床上交缠在一起的一对男女,勾起一抹苦笑,果然,不爱就是不爱呢,即使自己纠缠了这么多年,还是在新婚第二天就甩了自己一个大巴掌,男人喘着粗气,抬头,看见床前的身影,呆愣住了,“不是,沫沫,你别误会……我……我”自己也不想听什么了,脑海中突然出现那个小心翼翼的身影:“沫沫,林凡不是好人。”倘若能再来一次,杜逸辰我一定听你的……(新人求支持,么么哒,宠文哦~~)
  • 与君相谋1:秋风不渡

    与君相谋1:秋风不渡

    当初她救他,就是为了让他恨,让他去报仇,想知道就去查证。陈年旧案当初究竟有何隐秘,都只能靠自己去探索,随着他们的点滴生活,二人的感情也纠葛不清,在这之中他想要的,得不到的,她都会为他得到。而他需要付出的也仅仅只是自己而已。
  • 贵妃她是个祸国妖女

    贵妃她是个祸国妖女

    她,一个宫女,但却有着倾城容貌。她一步步的成为了贵妃,因为他爱她。他,天之骄子,对她一见倾心,护她,爱她。陪她走过无数个春夏秋冬。
  • 今却阑珊

    今却阑珊

    一个姑娘从万丈光芒到坠入黑暗的过程。从哪里跳下去比较好?——从这里跳下去比较好。
  • 园的幸福

    园的幸福

    越简单就越幸福,幸福是什么?我们一直追逐的问题其实就在身边。
  • 妻难为:調教白莲花

    妻难为:調教白莲花

    一个被灭门的白莲花遵从父亲的遗愿忘记报仇,却被追杀被师妹自保而推下悬崖与一个落难的异姓王相遇,或许被讨厌软弱与太善良的性格,男主角决定調教这朵白莲花雪姬看着眼前睁着眼睛说瞎话的男人,真的没有复仇吗?在那个男人不信任自己的臣子,砍断自己的左膀右臂,究竟是谁让国家如此繁荣昌盛,让邻国偷窥着这肥肉,没有文臣叶西扬,也没有武将百里炼,那个皇帝拿什么保护繁荣昌盛的国家?
  • 天下怪异谈

    天下怪异谈

    一个生在粪坑里的少年和一个生在淤泥里的美女,两人携手演绎的一段惊世骇俗的传奇。再玩个穿越大串烧,有侏罗纪,伏羲黄帝期,宋朝···等等,超乎你的想想。怪异正发生中,期待你的同游。谢谢!上帝是独一真神
  • 夏时有风也有你

    夏时有风也有你

    盛夏的风吹响屋檐下的风铃,我骑着骑单车穿过海街云巷,奔向你
  • 快穿之温暖病娇男神

    快穿之温暖病娇男神

    我本是一位女皇,却因为被所爱的男人背叛而害死,却意外绑定一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