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15100000025

第25章 朝拜缪斯的长征——师友交游(4)

这么说来,十年后的现代诗是否就算胜利了呢?曰又未必。现代诗固然一直屹立到现在,而且很有一派尊严,可是那屹立的样子,总有一点像比萨斜塔。仅看十位到十五位顶尖诗人的代表作,现代诗的成就实在已经不可轻侮,可是放眼纵览一般现代诗,则又不能令人免于杞忧。现代诗本身的种种病态,十年来我在诗友不悦的面色中曾数作逆耳之言,因而丧失了许多昂贵的友情。后来这种逆耳之言竟出于很有地位的现代小说家之口。等到在三月号的“幼狮文艺”上读到洛夫的(一九七零诗选序),述及语言的僵化,文字的夹缠,到了“已使纸张裱黄在无望的婚媾之中”的地步,我益加相信,现代诗的病情,十年来并无减轻的征象。当日论战初启,乐观的夏菁曾对我说:“远景还是乐观的。说不定长此论战下去,现代诗人反而看清传统是怎么一回事,而保守人士也看懂了现代诗。”夏菁的预言只兑现了一半。保守的人士习惯多已僵化,到现在仍然看不出现代诗凭什么迷人,可是有不少在当时是非常激烈的现代诗人,今日已经大大修正了对中国古典传统的评价,并在自己的近作中表现出这样的转变。

在那次论战的开始,蓝星诗人并不是遭受攻击的主要对象,可是奋起守卫第一线的,大半是蓝星诗人,因为那时,蓝星作者能发表文章的刊物很多,也确实举得起几支能言善辩的笔。从论战后的劫灰中,蓝星作者努力扩充现代诗的领土,在惨淡经营下逐渐赢取了读者的同情。其中的一例,便是倡导现代诗的朗诵会,把现代诗从滞销的诗刊上推展到大众之间,也就是说,把消极的读者变成积极的听众。到我一九六四年秋天来美讲学为止,蓝星诗社在台北先后举办了三次这样的朗诵会,听众一次多于一次。最后的一次,名义上是和“现代文学”季刊联合举行。那是一九六四年三月三十日的晚上,耕莘文教院的大礼堂上,连坐带站的听众,约有五百五十人。这数目在现代诗的朗诵已经流行的今天,恐怕也不算小吧。当时颇有一些现代诗人,表示现代诗是一种微妙高深的艺术,只合在个人的世界里慢慢体会,岂可去大庭广众之间朗诵?事实上,哪有一种诗的艺术是不能接受听觉的考验的呢?像狄伦·托马斯那么晦涩的诗,尚可用朗诵来赢得听众,台湾的现代诗何独不能?事实已经证明,这是可以成功的,不但可以成功,还可以对现代诗创作的本身,起一种健康的反作用。在朗诵会上,听众的反应是一个冷酷的现实。如果诗人给听众的,是别扭的句法,生涩的文字,加上支离破碎的节奏,则听众给诗人的,不是冷漠,便是讥讽。现代诗固然不屑于做到“老妪都解”,但是总不甘于接受“大学生也茫然”的现象吧?目前不少现代诗人在语言上渐渐趋于开朗,恐怕现代诗的朗诵是导因之一。

子豪死前不久,胡品清从法国归来,不但蓝星多了一位女诗人和翻译家,子豪的生活上也起了一些波澜。品清是一个内倾的人,她回国后和蓝星同人很少见面,子豪一死,联系就更淡了。同时我和子豪之间,渐生误会,竟至不相往来。这实在是蓝星的不幸。我必须坦白承认,从组社开始,我对子豪的外文和诗学,一直缺乏由衷的敬佩。子豪欢喜独揽,也不免倚老,是事实,不过他对夏菁和我,倒是一向很热情,也够礼貌。我们虽然有时候在私下取笑他的虚张声势(事实上,夏菁,望尧,黄用和我之间,谁又能免于背后的相互嘲弄呢?),还不致于对他无礼,相反地,我们认为他是一个朋友,并欣赏他对诗的专一和赤忱。在他那一面,到了后期,对我究竟为何不满,我不愿多加陈述或推测。不过那时我在文学上的活动,已经发展到散文和艺术评论,而且对于诗的看法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可能处处再和他同进共退。加以纪弦的现代派已经解散于无形,而于我及子豪私交皆笃的望尧又远去越南。用马基亚维利的口吻来说,去了一个共同的“敌人”,又走了一个共同的知己,这样的情形,有了什么误会,就不容易冰释了。在子豪死后近八年的今天,我仍然认为当初和他的结合是有意义的事情,和他的交往不无愉快可忆的日子,且认为,他对现代诗毕竟功多于过,不失为早期现代诗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相信夏菁也有近似的感想。

罗门和蓉子合编的《一九六四蓝星诗选》,无论在编排和内容上,都是一本上乘的刊物。可惜在我二度来美以后,他们就没有继续下去。我在美国两年期间(一九六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夏菁恰恰也有一年在美国。在这段日子里,蓝星同人虽然以个别而言各有表现,但集体的活动则几乎停顿。从一九六六年回国到一九六九年三度来美,其间三年,我先后主编过《近代文学译丛》,“蓝星丛书”和“现代文学”双月刊,余下来的精力,都分布在自己的诗,翻译,批评和散文上,同时还在师大,台大和淡江三校开课;加以罗门,蓉子,张健三个人都因事忙而不愿套上编辑的巨磨,梦蝶孤云野鹤,复虹人比蒲柳,亦不忍遽以重担相加,夏菁又早我一年出国,去牙买加任农业顾问,所以始终没有再办什么诗刊。蓝星早期曾出版“蓝星诗丛”二十四种,规模之大,超过同一时期任何诗丛。后期的“蓝星丛书”也已经出版了十种,内容的评价见仁见智,在此免去主观的自诩,可是说到编排,印刷和校对,尤其是英文的校对,可以说是对读者交待得过去的。我实在不能预言,蓝星的未来会有什么样子的发展。我只能说,如果它要再出发远征,则后期的这几位主将,军容犹壮,可堪一驰,如果它不幸就此降下半旗,则它也已经扪心无愧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不过这是社友们共同的抉择,非我一人所敢决定。蓝星的结合,完全基于各社友自由的意志与个人的尊严。也许正因如此,我们始终没有以集体的名义亮出什么主义或口号,说非如此如此就不算现代诗。这样的“地方分权制”,缺点是以文学运动而言不够狂热和号召力,不容易形成所谓潮流,优点是解除了理论甚至教条的桎梏,社友的创作比较容易作个别而自由的发展,风格较富多般性。除此之外,蓝星似乎还有一个传统,就是社友之间,较少相互标榜的倾向。当然,相互之间要截然禁绝美言佳评,是不可能也是不近人情的事,不过溢美之辞尚少泛滥成洪至于荒谬的程度。这种低姿态的作风,对于喜欢高帽子的青年作者,当然缺乏鼓舞性。

去国二年,忽焉又是知更鸟和蒲公英的季节。“青春结伴好还乡”,是吗?久矣我已经习于无伴可结无乡可还也不再那么青春的独客之情。登高临风,我遥念国内的蓝星诗友,念他们在杜鹃花后端午节前有什么新作,也遥念墨西哥湾对岸的夏菁,念他在静静的林间是否已浑然忘却缪斯。我更遥念地下的子豪和遗弃了缪斯的望尧,黄用,阮囊。她的这一个孝子和三个浪子,本身已足形成一个阵容充实的诗社,把他们从一个诗社里减去,该是多么重大的损失!

对于犹健的同伴,我只有下面一番话相慰:所谓主义,所谓派,所谓社,只能视为一种触媒,它的作用只在于催化,至于充分的完成,恐怕还要个人自己去努力。次要的艺术家往往就止于一个派别,唯有大艺术家才能超越派别的生命而长存:叶芝,庞德,莫奈,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前例太多了。至于屈原和陶潜,那是什么诗社也没有参加过的。则又何须怅怅?

回溯罢蓝星的发展史,再略谈整个现代诗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让我分成下列的几个问题来逐一讨论:

(一)从晦涩到透明:自从超现实主义的一些观念输入我们的诗坛以来,诗人的活动空间似乎忽然变成无穷大,而表现的技巧也相对地倍增了起来。诗思的变质使诗的语言忽然有了一个巨变,经验的绝缘化便产生了晦涩的问题。前一个时期的一些新古典倾向,例如纪弦理论上的主知主义和方思创作上的主知精神,到了这个时候,便在新起的反理性浪潮中淹没了。放逐理性,切断联想,扼杀文法的结果,使诗境成为梦境,诗的语言成为呓语甚或魇呼,而意象的滥用无度,到了汩没意境阻碍节奏的严重程度。我不否认,超现实主义确曾拓展了诗的视域,并丰富了诗的手法,可是我要指出,实际上它的魔术只加速了少数能放能收能入能出的高手的成熟过程,对于大多数的冒险家而言,不幸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终陷于走火入魔的危境。

晦涩,恐怕是缪斯身上最后的一个秘密了。这是晦涩迷人的地方。如何亲近她而又在紧要关头保全她这个秘密,也许是诗人最难把握的一个天机。多少作者缺乏了这么一点“巧力”,结果往往是抓住了秘密,却逃走了缪斯。用中国批评的术语来说,那便是一种“隔”。对于现代诗晦涩之病,十年来我曾直谏再三。事实上,像“我实实不能相信四枚眼核不能成为好看的麦田和父母的美名”一类的句子,其晦涩之病不在皮肤,而在骨髓。以文字而言,这一句不但文法清楚,而且节奏明快,毛病在于透明的文字背后,只看见一只盲人的眼睛,也就是说,文字的意义未能蜕化为诗的意境。从这个例子看来,晦涩的病征虽见于文字,晦涩的病源却出于思想。胸中如果不能豁然,笔下怎能做到恍然?如果一个作者仍迷信他有将经验绝缘化的权利,则跟在他背后为他收拾文字的垃圾,恐怕没有什么用处吧?

近三四年来,这种晦涩之风已经激起了普遍的反动。这个反动表现于两种相近甚或相叠的倾向,其一是反晦涩而趋透明,其二是反文言而趋口语。白蔌,戴成义,刘延湘三位,是最显著的例子。“笠”一向以口语化为口号,而一些年轻的新人之间,口语化的倾向也很是普遍。此外如周梦蝶,温健骝,郑愁予,商禽,洛夫,大荒,叶维廉几位,也或多或少表现出上述的两种倾向。我自己最近的诗也企图做到口语上的透明,同时,摇滚乐的歌词也正开始对我若有所示。

不过,所谓透明,应该是指艺术效果的简洁化和直接化,不是指艺术效果的冲淡。如果我们作深入的分析,则所谓晦涩,通常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文字的篇幅或组织不能负担过重的意义,其二是文字成了意义的障碍。另一方面,明朗的陷阱并不少于晦涩的陷阱,因为明朗的极端是淡白无聊,穷扯。一个诗人如果失败于晦涩,并不意味着他会成功于明朗。诗的语言需要维持一定的紧张感。透明的诗需要深入浅出,淡中见浓,似松实紧,这对于拔山扛鼎出手重惯了的现代诗人,实在是一项新的挑战。过去,走深奥路子的诗人之中,牺牲的远多于成功的;可以预言,平易的路子也不会见到很多人凯旋。在反晦涩倾向成为时尚之前,我愿意提出这样的警告。

(二)从否定到肯定:我还没有想通,晦涩的形式与否定的精神之间,是否一定有表里的关系,所以我不能预言,说反晦涩的倾向后面,隐约可以窥见反否定的倾向。这里我要声明,所谓否定,是指虚无或悲观,并不包括讽刺,因为讽刺的文学实际上在否定中见肯定,往往非常明快有力。我不否认,现代诗的否定气氛有其时代和地理的背景。我更不否认,否定的文学似乎更有深度,也确曾产生了不少杰作。可是,十七年后,我很不愿意想象,现代诗的未来,仍将委屈在否定的阴霾之中。

不知道我能否提出这么一个假定:《楚辞》的晦涩来自它的否定,《诗经》的开朗来自它的肯定。我们的现代诗,好像更接近《楚辞》一点。也许中国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而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也实在找不到多少快乐的原因,可是我实在不忍见到下一代继续我们的传统。喜悦和悲哀,同为生命的两大动力,可是前者在现代诗中几乎还是未开拓的处女地。正宗的现代诗,念念不忘于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孤绝感,不但疏远了自然,抑且隔离了社会,剩下来的一条路是向内去发掘一个无欢的自我。正宗的现代诗人,面对一朵花或是一位路人,在理论上说来,是不可以张臂伸手去拥抱的。哲学上说来,否定是分,肯定是合。庄周梦蝶,是喜悦,是肯定,是人与自然之合。“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是李白的喜悦,李白式的人合自然。杜甫的伟大,在于“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能在悲哀中与社会合一。我们的现代诗一自外于自然,再自外于社会,既不与天人交通,无需共鸣,当然要晦涩起来,而且题材日呈枯竭之象了。

不过,最令人厌烦的现象,是伪虚无的流行。现代诗第一代的某些作者,在他们的诗中,哭是真哭,怒是真怒,仰天而呼是真的痛楚和激昂。到了第二代的诗中,往往就成为人哭亦哭,人怒亦怒的“塑胶虚无”,面目相似,神气全失。效颦,已经很可笑,效蹙,就荒谬了。理论上说来,青年的可贵全在喜悦,肯定,与万物合一。杜甫诗中尽多“老病有孤舟”之句。但早年也不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喜悦。我们的许多青年诗人,虽然善用西方的术语来化装,事实上也不过是在叹“老病有孤舟”罢了。

如果说,这不过是国际诗潮的区域化而已,那就是真正不明国际诗潮了。例如美国年轻的一代,欲与自然合一的新思想,在当代美国诗和摇滚乐中已有很强的表现,而摇滚乐的社会性,更是非常显著的一股潮流。

同类推荐
  • 林汉达小传

    林汉达小传

    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民主运动还是从事教育问题、语言文字问题的研究,或是翻译工作、历史普及工作,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广大工农群众。不了解汉达先生这种光明磊落的人生观,就无法理解为什么他在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下能那样冒着掉头的危险奋不顾身地进行斗争,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对党交给他的任何行政工作都那样全力以赴,为什么在他被错误地划为“右派”以后依然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那样忠心耿耿,为什么对学生、对朋友总是那样热情爱护、关心备至,为什么他在身患严重心脏病的情况下仍能够那样夜以继日地完成周总理交给的翻译任务。今天我们纪念他,就要学习他的这样一颗纯净、单一的心和对自己信念的赤诚。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4)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话说中国-帝王

    话说中国-帝王

    本书主要内容为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晋武帝司马炎等。
  • 思想人:当代文化二十家

    思想人:当代文化二十家

    本书是文化记者李怀宇对多位著名学者的采访记录。访谈的内容大多涉及学术文化、历史人生,今集成此书,或可视作一位后学向前贤问道解惑的对话,从中探求一些知人论世的史料和真知灼见。
  • 伟大的人物

    伟大的人物

    《伟大的人物》“在所有成功励志书籍中,是最有力量的读本。”作品写到了爱因斯坦、甘地、丘吉尔、哥伦布、莎士比亚、迪士尼、海伦·凯勒等世界名人,永远塑造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经卡耐基的精彩描述,他们的奋斗精神十分耐人寻味。卡耐基在此教学期间,他对人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创了全新的成人教育领域,主要包括为人处世、人际关系、智力开发、口才演讲、成功推销等问题,并创立了自己的成人教育机构传授这些全新的知识。
热门推荐
  • 不一样的犹太人:揭秘犹太人的创富秘密

    不一样的犹太人:揭秘犹太人的创富秘密

    《不一样的犹太人》将犹太人的做人和创富智慧予以提炼和总结,使当今社会中任何人都可以学习和运用这些处世智慧和赚钱哲学。《不一样的犹太人》穿插了丰富有趣的实例、名言、警语和生动的比喻,说理浅显易懂,文笔轻松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刺客美娇娘

    我的刺客美娇娘

    茫茫武林,高手无数。有轮回刀王,四式刀法,裂石开山,斩断阴阳;有布衣剑侠,仗剑在手,天地惊,鬼神泣;有阎王枪,三枪定命,有霸王弓,箭落骄阳……江湖风雨,庙堂大势,快意纵马恩与仇;群雄争霸,铁骨柔情,英雄儿女情多长。这是一个侠客的故事,这是一段刺客的传奇。
  • 重生之都市女皇

    重生之都市女皇

    千殇因爆炸魂穿到一个爹不疼,没娘爱,妹妹欺负,女仆殴打的苏家二小姐身上。看千殇带替苏然报仇,夺回原本属于她的一切!
  • 想把妹妹给嫁出去

    想把妹妹给嫁出去

    借三尺明月,街两袖青龙,轻剑快马恣意,携侣江湖同游。
  • 星际吊尾车

    星际吊尾车

    原定无cp(看情况而定),大女主文,作为星际吊尾车的祈愿是什么?那就是——不成为吊尾车,轩辕少瑜,从小到大,都是那个及格线上的人,开始的时候,她只想吃吃喝喝,养肥当米虫。可是,去了检测中心,看到那一串数字,她就明白,这种愿望大概就不可能了。
  • 独家盛宠:腹黑影帝有点甜

    独家盛宠:腹黑影帝有点甜

    本文1v1双洁,宋音离是校友圈出了名的坏女人,人人都说她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抛弃相恋八年的草根初恋男友温良玉,并凭着姿色搭上了著名影帝路青川。作为一个资深坏女人,宋音离混迹娱乐圈三年,接的角色也全都是恶毒的女二号。……外界一直传言路影帝不近女色,是个十足的美男。但只有宋音离知道……这男人……。某日,影帝搂着娇妻出现在娱乐新闻头版头条。他眉目俊朗,姿容卓越,薄唇缓缓的勾起,一身西服勾勒出完美的身线。惊爆!影帝路青川隐婚两年……
  • 丹武至尊

    丹武至尊

    上古诸般大道没落,武道称尊。不屈少年偶得上古丹道传承,炼神丹,踏武道,丹武双修,走上一条不同寻常的至尊之路。管他什么妖孽天才,丹药统统砸倒。管他什么冰山圣女,丹药统统收服。
  • 大帝从爆肝开始

    大帝从爆肝开始

    这是一个发生在灵气复苏,诸天万界降临背景下的故事,主人公获得努力成就系统。跑一万公里,获得疾跑技能,神魔连影子都追不上。挥拳一万次,获得太阳神拳,一拳打爆山川。拔剑一万次,获得无上剑意,剑气纵横十万里。"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强,练着练着就无敌了。"已有万订精品作品:《神武战王》、《八荒武神》!!
  • 猎杀终结者之猎杀风暴

    猎杀终结者之猎杀风暴

    猎杀终结者是一部魔幻小说,小说描述了侦破一起欲做人类之王的惊天大案。小说并不单纯追究情节的曲折离奇,而是着眼于《猎杀游戏》、《猎杀风暴》、《猎杀陷阱》、《猎杀咒吻》和《猎杀终结》五个篇章中的五十多个暗藏着血腥、恐怖与可怕的陷阱。在终结过程男女主人公所经历的无数陷阱中,那种极度危险、极度痛苦的煎熬和历练所表现出的坚强、无畏与执著,以及凭着非凡的智慧和精湛的搏击技艺,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同时从对反面人物麦士博、麦天龙与圣地天尊的描述中,也映现出在极度贪婪者的头脑中生发出的唯利是图凶残狡诈的卑劣本质。在这风云变幻凶险莫测的终结中,在坎坷中逆风而行,好运一直会陪伴光明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