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51500000032

第32章 争天下上(1)

刘福通相信,再有一次机会,可以重新再来,干出辉煌业绩,一定不会再败。然而命运从来都这样对人说:失去的就永远不会再来,除非你当初珍惜机遇,使之避免失败。

107、

四川的明玉珍,原是随县玉沙村的一个屯长,看到元朝腐败,举国上下,风烟四起。一三五六年,他散尽家财,招兵买马,得了一支几千人的部队,趁隙击杀元军。开始,还屡屡得手,部队迅速发展。不久便遭到元军主力的围剿,吃了几个大败仗,自知势单力薄,难成大事,于是率领部队,投靠徐寿辉。由于作战勇猛,在徐寿辉手下,不断迁升,做到了统军元帅的职位。一次在沔阳湖与元军作战中被流矢射瞎一只眼,人们又称他“明瞎子”。

“明瞎子”对陈友谅弑君夺位的做法非常反感,但又惧陈友谅势力太大,担心惹恼他挥军西进灭了自己,因此一直不敢有所动作,现如今见陈友谅跟朱元璋真得大打起来,不久又传来陈友谅进攻南京遭到惨败、险些被俘、战船几乎尽失,已被朱元璋逼回安庆的消息,不由得大笑起来,说:

“我做统军大元帅时,他还只是倪文俊手下的参将,他杀害了倪文俊,又窃取了他的兵权。现在,他能做皇帝,我早就可以做了。”

于是,明玉珍派莫仁寿领兵攻打夔州,与陈友谅断绝来往,一面在重庆自称陇蜀王,让人立徐寿辉庙宇在重庆城南,以示敬重与纪念。

明玉珍趁着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时,自己做了皇帝,不再轻易出兵,过自己的安乐生活,元朝的大将则趁着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时,大举进攻京都周围城池,招降了红巾军丞相田丰,平定山东,重振了军威。

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虽是被刘福通从砀山夹河接到毫州,称帝,号“小明王”,但军政大权还是完全由刘福通掌握。小明王为义军最醒目的领袖,自然遭受元军合力的围剿。刘福通为减轻中央义军的压力,派出三支义军出师北伐,刘福通自己率部两次进攻北宋的首都汴梁,后一次获胜,刘福通便将汴梁定为宋政权的都城,将韩林儿从毫州迁来,这是北方义军短暂的鼎盛时期。

刘福通虽然勇敢果断,善于冲锋陷阵,却不能在军事上作一个全局性的谋略;攻占的土地,也不去做有效的管理;他的部下,都与他称兄道弟,严令之下,也有人敢置之不理。这样的才能,这样的管理方式,当然难以夺取天下。他派出的三路北伐军,开始时也打了些胜仗,但由于孤军深入,各自为战,不能相互策应,最后一一被元军击溃。

由于三路大军失利,形式即刻逆转,元军又集中兵力对宋政权发动攻击。元朝对刘福通深恶痛绝,一心只想置义军于死地,以重新巩固自己的统治,这时便倾其精锐,派出最凶狠的两支军队,分别由扩廓帖木儿和勃罗贴木儿率领,对宋政权的包围一步步缩紧。扩廓帖木儿移军洛阳,加紧对汴梁的进攻;勃罗贴木儿则竭力切断汴梁与山东的联系,拼命攻打曹州。不久,曹州陷落,红中军首领阵亡。勃罗贴木儿继续挥师北上代县、陶卜齐、士默特左旗北,驻进大同,切断汴梁与中路大军的联系。同时,扩廓帖木儿则移军虎牢,分兵南进陷归、毫、陈、察,北出汴东,置战船于黄河内,派兵据守黄凌渡。而且又请发陕西、山西各路元军,把汴梁包围得水泄不通,想趁朱元璋、陈友谅大战之际,将这位义军领袖一举歼灭,把多年来被义军攻打的仇恨发泄出来。

在元军强大的攻势下,刘福通抵抗不住,只好带着韩林儿冲出重围,逃往安丰,可怜城内数万义军战士及宋政权官吏、家属尽落元军之手,惨遭杀戮暴虐。

108、

此时的张士诚,因被徐达一路击败,对朱元璋军队,已是心存害怕。因此,当陈友谅来邀他共击朱元璋时,他借故生病回避,后来得知陈友谅进攻南京城惨败退兵,朱元璋穷追不舍时,便是万分的高兴,而又胆战心惊。

在张士诚看来,朱元璋虽有勇兵悍将,陈友谅更是虎狼之师,两相拼斗,必是了无日期,到时双方元气耗尽,他张士诚岂不乐得坐收渔人之利?这么想着,他又想到不久前被朱元璋夺去的大片领地。何不趁此时,都夺了回来,以雪失地之耻?于是,张士诚大胆派出史文炳、李伯升、吕珍三人,率领精锐人马,北上收复被徐达夺去的城池。

很庄重地送走几位大将,张士诚便深藏宫中,再不出门,也不去理政事,只把时间花在与一批地主、文人、官僚,高谈阔论、舞文弄墨上,有些精神时,便去花天酒地、拥妾抱妓。

史文炳、李伯升、吕珍三大将不负张士诚所托,拥军十万,浩浩荡荡,一路北上,并不费多少血气,便一连夺回江阴、常熟、常州等地。正在张士诚的三员大将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的时候,元朝的军队正将刘福通、小明王的都城汴梁团团围住。此时的刘福通,已经是势单力薄,缺粮少兵,哪里经得起元朝的全部精锐围剿,苦苦地支撑了一月有余,终为元军所破。刘福通护着小明王及其他的妻妾妃子仓皇地逃到安丰。这时候,刘福通的身边,军士不过万人。史文炳、李伯升、吕珍等听了,万分地高兴,立刻派人速向张士诚禀报。张士诚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兴奋异常。

小明王原本是众义军的领袖,张士诚也曾将他们看着一面旗子,也曾是跟着他们后面起义。可是,后来随着自己越做越大,便一日比一日更看不起这个义军的领袖,这一面义军的旗子。甚至,常有取而代之的意思。如今自己已经投降元军,更是以小明王为敌。张士诚心想,如能捉住这义军的领袖,岂不是立下了这世上的头等功劳?于是,张士诚立即下令:

“全力以赴,包围安丰,活捉明王,建功立业。”

得到了张士诚的命令,吕珍便高兴地带了八万大军,来围安丰。安丰虽说城池坚固,但毕竟是个小城,城内又缺乏粮食。刘福通率败军进城,刚安顿下来,就听说吕珍带兵来犯。久经沙场的刘福通,立即知道安丰难保。对小明王说:“我们必须离开此地。”

小明王带着他的妻妾妃子,万般辛苦地从汴梁一路逃到安丰,困乏已极,听刘福通说又要离开辛苦去逃命,一时面有难色,看着爱妃,一时不忍离去。刘福通在一旁看了,长长地叹了口气,正待要劝说几句,忽有军士来报:“吕珍已将安丰团团围住。”

刘福通听了,与小明王作别,匆匆赶到城上。只见那吕珍的军队,团团转转地将安丰围了个水泄不通,刘福通看了大吃一惊。我死了倒不足惜,只是要搭上小明王的命,断了我好友韩山童的香火,还毁了我大宋王朝的根基,这样一来我刘福通岂不成了天下的罪人!

罢罢罢!纵然是拼死一搏,也要杀出一条血路,也要让小明王突围出去。想到这里,刘福通披甲上马,亲自率军突围。奈何势孤力单,吕珍的部队又过于强大。一连三次冲出城去,刘福通都被吕珍无情的逼杀回城。最后一次,刘福通的臂上挨了一箭,若再偏些,恐怕连命也没了,刘福通只好下令:

“紧闭城门,坚守不出!”

刘福通与韩童山是元末起义的领袖,后来的一路路义军,虽说都举这红巾军之旗,却是各为其利,各怀鬼胎,人人都想做这天下的主子,就是没有人愿意遵这义军的发难人。刘福通清楚这一点,眼看要完蛋的时刻,思来想去也想不出个好办法来。正悲观失望时,他想到了朱元璋。因为一直以来,就这位朱元璋对他们宋政权保持着尊重,还在高高地打着他宋政权的旗号。刘福通眼里露出些希望。他记得朱元璋打下南京时自己派出的特使曾回来告诉他:朱元璋让他禀告小明王:西系红巾军早已反叛,我们东巾系红巾军将誓死忠于小明王。如有什么难处,可随时通知我朱元璋,到时一定拼命效忠。

于是,刘福通满怀希望,派出自己最勇猛的战将赵青云,带了小明王的亲笔信,趁夜突围出城,去请求朱元璋救援。

109、

送走赵青云,刘福通抱着一线希望,独自登上城墙的最高处。放眼眺望,只见吕珍的营帐,此起彼伏。成千上万的士兵,来来往往,喜戏搏击。刘福通见了,不由得慨然叹息。

他刘福通,从十五岁便加入白莲教,跟随在彭莹玉身后开展反元活动。为推翻元朝,他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彭莹玉死了,他与韩山童一道宣传,并推立韩山童为“明王”,韩山童在举义前就死了。重情重义的刘福通,却并没有趁机取而代之。他振臂高呼,高高地举起义旗,推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小明王”。从这以后,他率领义军,转战南北,攻城掠地,只是与元军为敌,对堂堂的大元帝国,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正是他刘福通,首创了元末的起义,宣告了大元帝国灭亡的开始。刘福通和他拥载的小皇帝,经过一番轰轰烈烈的胜利后,做梦也没有想到,在后起于他的义军一支支发展到相当势力的时候,他刘福通竟会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他的几十万部队,只剩下几万人;他的几个省的领地,只剩了这小小的安丰城。他眼睛瞪得大大地望着远方,怎么也弄不明白,他已经赢了,为什么竟输得这么惨?

城中已经没有一点粮食,不少老百姓举家潜逃出城,刘福通见了,也不令人追杀。“去就去吧,让他们去。”他挥挥手,只在心里说:“他们若不去,迟早也会饿死在城里,增添一些城里的臭气。”

然而,又过了几天,情况更惨了。城中的士卒,将领都饿得摇摇晃晃,为了能撑下去等到朱元璋的援军,刘福通准许战士们吃人肉。真是惨不忍睹,刚死的人很快被吃光,便只好将原本埋了的人挖出来吃。后来,胆大些的便邀了几个人趁夜出去,捉了元兵杀来吃……

小明王也开始挨饿,有人将战马的肉端来,他坚决不吃,经不住刘福通的再三劝说,他最后吃了。可如今马肉没有了,给他端上来的,是一盘人肉。小明王紧闭双眼,看也不去看,只是流泪。刘福通再劝他,他很坚决地说:

“别劝了,饿死,我也不会吃。”

刘福通无奈,只好摇着头走了。他卡着手指算着:按说,朱元璋的援兵应该到了。莫非,他竟然也不肯来?!刘福通仰天长叹,就在这时候,他接到探马的报告:

“吕珍明天要大举攻城。”

“好罢!要来就来罢。”刘福通说:“我生时纵然不能看到元朝亡国,我死后,元朝一定维持不了多久。我要让天下人都看一看,红巾军的领袖不是怕死的人。”

刘福通挣扎着走上城楼,一一查看布防情况。吃了人肉的士兵眼睛红的发亮,但因长时期的饥饿似乎个个都没有多大力气。

“生为义军,只能站着死!”刘福通说。

士兵们闻言并无多大反应,更不象往昔那样跟着齐喝三遍,只把红红的眼睛似看陌生人一般地看着他。

刘福通在城上巡视一阵后,走到明王府,他在去明王府的路上暗自祈祷,他渴望出现奇迹,朱元璋会在他们面临死亡的时候,将他们振救出来。他不是舍不得自己的命,而是不甘心,他明明已经赢了,为什么一下子就输了个精光,他相信,只要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会重新再来,再打出以前曾经有过的辉煌业绩,到那个时候,他一定不会再败下去。朱元璋,你在哪里?

刘福通如今唯一的希望,就是朱元璋的来临。他已经没有精力去考虑,朱元璋果真来了,他的生路又在哪里?

皇帝虽然拥有权力和尊荣,权力尊荣也拥有皇帝,一但权力尊荣失去,皇帝便不再是皇帝,等待他的,只能是新的权力尊荣者的随意安置。

110、

元军趁着朱元璋大战陈友谅时击败了刘福通的军队,又让投降的义军张士诚围得刘福通部下吃死人,而朱元璋则趁元军围歼刘福通之时大败陈友谅的军队,一举攻下池州、安庆、南昌,将陈友谅逼退到武昌。

这时,朱元璋已感到精疲力竭,身心憔悴。再过去,便是陈友谅长期经营的老巢,要打恐怕没那么容易。陈友谅毕竟是当今各路军中最强大的,要想一举全部击溃他,消灭他,根本不可能。朱元璋已经看到这一点,有了驻军整休的念头。

南京守卫战之后,这一路打下来,全是朱元璋自己指挥,刘伯温虽在身边,朱元璋也只是将自己怎么安排布置战事讲给他听,再不让刘伯温亲自发号施令。就刘伯温而言,在与陈友谅决战之前,他深有军国大事肩负一身之感,接下来几日未免有些无事一身轻的感觉。但见朱元璋对徐达、常遇春等武将却跟原来一样,刘伯温便想:

“对于象朱元璋这样的人,谋士可召来挥去,唯独武将,他们或驻军一方,或统兵征战,有权有势,不可与仅凭两片嘴唇的谋士同日而语。”

刘伯温看着朱元璋发号施令,不禁想起自己当年在江浙指挥那场大战之时,元帅石静宜对他甚是知己,恭敬谦和,言听计从。这个朱元璋不简单,确实是个文武全才,但在谋略上与我刘伯温比,还是有些逊色,在方针的制定,地方的管理上,更是有需要我刘伯温的地方。刘伯温这么想着,心里虽不是十分舒坦,倒也能静心闭目养神,朱元璋证问之事,也能据实去答。

南昌府内,朱元璋大摆宴席,请来刘伯温坐首席,徐达、冯国用、常遇春、李文忠一路排开。

酒席之间,朱元璋举酒而言:

“这次南京防御之战,打到这里怕是要告一段落。”说罢连喝三杯,哈哈大笑。酒毕,走到刘伯温面前,举酒又说:

“这次能获此大胜,军师应记特功,我敬军师一杯。”

刘伯温忙站起举酒说:

“能获此大胜,全是国公运筹帷幄,我只不过出出主意罢了。”

“军师太谦虚,军师的功劳,大家都看着,不由我一人说了算,诸位将军说是不是?”

“是!”众将军齐声答应,声震酒宴。

“来,大家一同敬军师一杯。”

众将军端酒起立,齐声说:

“军师神算,应记特功!”说罢,大家一干而尽。

“在此,我还想就此次战事的不当之处,请军师明言赐教。”朱元璋坐下来说。

“国公布置得当,指挥英明,皆得孙子兵法之精妙。若说有憾之事,便是水军势弱,不然,陈友谅恐怕难逃武昌。”

“军师之言,切中要害,早些年只在陆上作战,没有重视大力发展水军。”

“国公这次回到南京,应该迅速办好这件事,多造战舰,扩大水军。陈友谅这个人心高气盛,且底子还是很厚,一定不会甘心这次的失败,用不了多久,又会水陆两路来攻我南京。到时,一定要一举败之。”

“军师的话,我朱元璋一定铭记在心,一到南京,就按军师的话去做。”朱元璋说:“来,来,来,大家喝酒!”

101、

就在朱元璋大宴群臣时,外面来报:

“小明王使臣赵青云求见。”

听说是小明王使臣,刘伯温露出一脸不屑的神色。对这些地道的农民起义领袖,他一直都看不起,独对朱元璋另外,朱元璋并不去注意刘伯温的脸色,忙着招呼说:

“快传进来!”

几日的奔跑,赵青云已是疲惫不堪,见了朱元璋,还是强打起精神,拿出诏书,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安丰被围,情况紧急,着朱丞相即刻发兵相救……”

朱元璋率诸将帅都离席跪拜接诏,独有刘伯温站着不动。朱元璋见了,眯细的双眼微微一动,只当没有看见。他接了诏书,对赵青云说:

“明王有难,我等一定全力去救。将军远道而来,可速去休息,待我商议救援一事,即刻发兵。”

“感谢丞相深明大义,只是安丰事急,还请一切从速。”

“放心罢,将军。”朱元璋说。

赵青云走后,朱元璋望着刘伯温说:

“关于救援一事,不知军师有何指教?”

“伯温认为,以国公如今之实力,天下已无人相匹,夺取天下,也就在一两年内。如此,国公应谋自立,无须假借他人名号。况乎,明王一个牧童之子……”

同类推荐
  • 出塞英雄——张骞

    出塞英雄——张骞

    2100多年前,在我国北方,有一个游牧民族,名叫匈奴。鼎盛时期,北起贝加尔湖,南至长城,东接辽河,西抵葱岭,天低野阔,一眼望不到边。可到了军臣单于继位后,事情却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一个年轻人从汉朝进入了匈奴的领地,他的名字就叫张骞。
  • 原子能之父爱因斯坦

    原子能之父爱因斯坦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本套作品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最具有代表性的名人,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探知他们的人生追求,感悟他们的思想力量,会使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的关键,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生命更有意义。
  • 历史上最有个性的女人

    历史上最有个性的女人

    本书语言清新,资料翔实,记叙生动。虽然是人物传记,但语言极富感染力,从而将人物描写得极具立体感。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了解她们,进而感悟人生,品味文化。
  • 那时花开别样红:民国十大名媛的传奇岁月

    那时花开别样红:民国十大名媛的传奇岁月

    本书为读者选取了民国时期知名度的十位名媛,讲述她们的美丽与哀。她们之中,有的是诗人、文学家,有的是影后、京剧之皇,有的是画家、交际花。个个才华出众、美丽绝伦。阅读她们的生传奇,悠游花间,一纸书香、一壶清茶,细咂品慢咂!
  • 一统中原:赵普

    一统中原:赵普

    本书对赵普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了北宋初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赵普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所了解。
热门推荐
  • 今生有幸不负少年

    今生有幸不负少年

    “这么好的天气,浅浅,你不打算出去走走吗?”白颜泽发来信息问候。洛浅盯着那条信息,如果说重生来有什么是超出她的意料,那就是白颜泽。这个人什么说呢,洛浅第一想到的就是,这人脸皮贼厚。“浅浅,你是不是在想念我?”白颜泽的信息又发了过来,“我都打喷嚏了。”“我今天不想出门。”洛浅翻着白眼,直接回了一个信息过去。“那浅浅,我到你家陪你。”白颜泽的信息刚发来,门外的门铃就响起了。洛浅无奈扶额,这人!“浅浅,来开门。”白颜泽直接在门外喊着。
  • 与你走过那匆匆岁月

    与你走过那匆匆岁月

    走过了人来人往,一次次失去又重来,与林夕走过那匆匆岁月的人,始终是路上的陌生人和夜空里最亮的那颗星,仰望星空,缅怀青春。小说以林夕和林一的故事为贯穿,叙述了大学最纯真的怀念的青春故事,懵懂的校园爱情是人生最主要的一堂课。
  • 虚龙道尊

    虚龙道尊

    一滴僵尸血,万载轮回劫。鸿蒙天地间,苍生魂尽灭。虚灵升龙变,扫尽世间邪。今生的坎坷命运究竟是巧合还是阴谋?究竟是僵尸的化身还是盘古的转世?灭世大劫即将来临,萧子非又是否能够力挽狂澜拯救世间苍生万物于水火之中?
  • 以后一定无畏风雨

    以后一定无畏风雨

    我们予取予夺、却也深陷其中此后无畏风雨,迎风布阵
  • 谜失国度

    谜失国度

    神话虚无缥缈,传说无迹可寻,华夏千、万年的漫长岁月,掩埋了多少神秘?由今看古,一步步踏进未知领域,或许,真相即将被揭露……围绕一个谜一样的古国展开的故事,轻微的玄幻元素,剧情比较轻松!
  • 瀋陽紀程

    瀋陽紀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腹黑王妃很冰冷:遇到王爷化成水

    腹黑王妃很冰冷:遇到王爷化成水

    她从现代穿越到古代,她跟古代的她的回忆是串在一起的,使她变成一个是冷酷无情,腹黑狡诈,诡计多端的领导者。他是古代最出名的帅气,有情有义,满腔热情,充满着幽默,充满着邪恶的王爷。“你是我的王妃,你想要逃也逃不掉。”“我才不是你的王妃呢!我会逃不掉,笑话。”她是虽然是冷酷无情,但在遇到他之后就变得不再冷酷,她变得软弱,她对别人很无情,她对王爷却是······
  • 创世医厨:裳心不悔

    创世医厨:裳心不悔

    小神厨被迫嫁给了冷酷王爷,跟着他在乱世中行医。可是身中奇毒的她身上却系着六国的惊天阴谋,在一步步揭开身世谜团之时,命运之手翻云覆雨,将危险笼罩在四周,那么她又该如何一一化解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圣名天下

    圣名天下

    柳胜邪在工作期间,被老板炒鱿鱼,所以给老班顶嘴,被老班开除。在狂风爆雨下励志要成功,可不小心被雷劈到,一瞬间,脑电波受损穿越了,最后误打误撞穿越都了蜀山,成了蜀山的新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