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51500000058

第58章 开杀戒(6)

为席生之事,杨宪栽得太利害,他要报复,要将汪广洋彻底打下去,可又找不出什么好办法来。正在苦恼,朱元璋来旨唤他去。杨宪接了圣旨不知何事,心里惴惴不安的,随了杨公公来到朱元璋的御书房。朱元璋正靠在龙椅上闭了眼睛养神,见杨宪进来,睁开眼看了他一会,说:

“朕处理了席生之后,你认为贪污偷税之事是不是有所缓解?”

杨宪听了,放下心来,说:“在席生偷税案处理之后,我们按照陛下的旨意,接着又严处了几宗贪污偷税的案子,只是贪污偷税之事仍然不减,今天还刚又收到一起贪污案。”

杨宪所说的事,朱元璋都清楚,正因为清楚,他才找杨宪来问,想找个办法来解决此事。自从北方的战争基本结束以后,朱元璋把精力放在朝中的政务上,他立刻发现贪污腐败之事越来越猖獗,似乎日有发生,对朝政的不良影响太大。处理了席生的案子以后,朱元璋一直在认真考虑的事情。听到杨宪的回答,朱元璋又问:“你说说,这贪枞之事,为什么这么多?难道是朕的处罚不够重?”

杨宪想了想,回答说:“以臣看来,贪污六百钱杀头,处罚应该算是重的了?”

“难道他们都不怕杀头?”

“谁都怕杀头,何况只为那点钱。只是……”

“只是什么?”朱元璋睁大眼睛,目光罩着杨宪,催问说。

“许多人都抱了一颗侥幸的心,认为自己所为的贪枞之事,不会被人发觉。”

朱元璋听了,眼前一亮。如今,最让朱元璋伤脑筋的就是,许多贪枞之徒,曾经都是他的亲信,甚至亲属。这些人如今都大权在握,不尽心为朝廷办事,反而互相包庇隐瞒,贪赃枉法,谋取私利,使朱元璋连一句真话也难得听到。这使朱元璋感到又是脑火,又是孤独。这会儿听了杨宪的回答,一时感受颇深,长叹一声,说:

“认为不会被发觉。说得好!依朕看来,现如今确实是存在许多不被发觉的贪枞之事,你认为呢?”

“皇上英明!如今贪枞之事甚多,抓到治罪的,恐怕是还不足十分之一!”

“这,真是太可怕了!难道就没有办法把所有的贪枞之事,都查得明明白白?”朱元璋盯着杨宪说。

杨宪听了,不敢正视朱元璋的目光,垂下头去。朱元璋见了,摇了摇头。如今这些臣子,遇上事情总是没有一点办法,如果这事放在以往,朕又怎么能打得天下。朱元璋这么想着,不由得又怀念起冯国胜、李善长、刘伯温等一干老臣来。只是现在遇到的这些事情,就算让他们来处理,也没有什么办法。突然,朱元璋想起了老百姓:这些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他们不可能与当官的拉邦结派,更不可能替当官的包庇隐瞒,对于当官所作所为,他们又看得最清。朱元璋想起自己小时候,从在豆腐房里开始,就不断地听到老百姓谈起当官人的事情。某某是清官,某某是贪官;某某当官的让老百姓恨得咬牙切齿,某某当官的被老百姓捧若神明。想到这里,朱元璋有了一种豁然开朗地感觉,心中大喜。对!当官的靠不住,我就依靠老百姓!让老百姓来帮助朕,揪出地方恶贪的官员!

朱元璋看了看还是垂着头的杨宪,压抑不住高兴地说:“朕有一个办法,可以将官员的贪枞之事,都查得清楚明白。”

杨宪听了,抬起头来,有些吃惊地看着他的皇帝。

“纸笔侍候!”朱元璋吩咐一声,对杨宪说:“朕想好了一篇《大诰》,朕念你写”朱元璋说完,开始缓缓地念道:

“自今以后,若欲尽除民间祸患,无若乡里年高、有德等,或百人,或五六十人,或三五百人,或千余人,岁终赴京面奏:本境为民患者几人,造民福者几人。朕必凭其奏,善者旌之,恶者移之,甚者罪之。所在城市乡村耆民智人等,肯依朕言,必举此行,即岁天下太平矣。民间若不亲发露其奸顽,明彰有德,朕一时难知,所以嘱民助我为此也。”

杨宪书毕,将《大诰》递给朱元璋,连声说:“好文章,好文章!‘发露其奸顽,明彰其有德’,皇上真是睿智盖世,想到了让普通的老百姓来揭露贪官。有了老百姓的帮助,贪枞之人一定都会被揭发出来。这样一来,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对于肃清贪枞之事,朕也是通过一番思考,才想到了普通的老百姓。朕相信,真话在老百姓中间。从今日起,朕决定发动老百姓来告官。杨宪,朕令你将刚才朕亲自所作的《大诰》,即刻传达下去,诏诰各郡县。”

“臣谨遵皇命,立即就去办理。”杨宪说。

“还有,百姓发动起来后,你要通知各地关津、隘口的把守者,对于赴京面奏的老百姓,即使没有通行证明,也要立刻放行,不许阻挡。对于阻挡赴京面奏的老百姓的人,要以扣押弥封奏章治罪。”

“是!”杨宪回答,心中万分高兴。他一直在与汪广洋斗,此时他也突然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打击汪广洋。

杨宪非常清楚,朱元璋是个讲究实际的人,在治国方面更是如此,只要对他的天下巩固有好处,无论是道、儒、法家的观点,他都一概拿来为我所用。儒家的“孝道”,对于巩固政权是非常有帮助的,更何况朱元璋又是几十个儿子的父亲,对这一点自然是很坚持,对违背者的处罚,非常严厉。杨宪是个聪明透顶的人,他将朱元璋希望的群众告官与“孝道”的坚持联系起来一考虑,立刻有了整倒汪广洋的绝招。杨宪决定发动群众,让老百姓去状告汪广洋的不孝。

“老百姓”的面太广了,其中有许多忠厚勤劳之人,当然也有不少顽劣的泼皮无赖,是个人人都可以利用的群体。杨宪要找的“老百姓”当然是属于后者,这些顽劣的泼皮无赖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创导者和执行人。杨宪给了钱,而且是给了很多的钱,于是他们便努力地“推磨”,组织了近百人,“赴京面奏”。最先“发现”他们的,自然是杨宪。他热情地接待了这些穷得就剩下一条命的“老百姓”,鼓励他们大胆揭发汪广洋的罪名。“老百姓”拿了钱,又有这么大官的支持,汪广洋显然是死定了。因为对于汪广洋虐待母亲的事,这些“老百姓”说得有鼻子有眼,人人都是亲眼所见,而这些“老百姓”恰恰又都是高邮人,是汪广洋的老乡。

坚持以孝道治国的朱元璋生气了,说:“我平生最恨不孝的人,连自己父母都不孝,又怎么会忠君,又怎么能爱民?这样的人,是不配在朝中做官的。”于是汪广洋被免职,象刘伯温那样回到自己的故乡。

杨宪深知除恶务尽,遗患无穷的道理,并不肯就此罢休,而且这时汪广洋罢官在家,对杨宪来说,不过是砧板上的一块肉,只能任他随意宰割。于是,他再次发动群众,在汪广洋回乡不到三十天时,金陵又来了状告汪广洋的“百姓”,只是这次来的人比上次多了三倍,足有近三百人。

这回告的是:汪广洋挟私报复,派人打伤一个告状的百姓。真是孰不可忍,朱元璋一怒之下,差点杀了汪广洋,只因念及他往日的忠勇,还有他对自己的天下并未造成丝毫的伤害,这才从轻发落,将汪广洋流放到穷僻的海南。

这时,杨宪才长长地吐了口恶气,只是他做梦也没想到,接下来的倒霉蛋,就该是他自己了。结果不但自己丢了性命,还连带丢了自己胞弟杨希圣罢了官又劓去了鼻子。

186、

李善长既已被撤官,对天下没了什么威胁,朱元璋由不得又渐渐挂念他来。毕竟是相处了二十多年的故人,更何况李善长是那么善解人意,总是顺着朱元璋的意思去说话,相比之下,以后的丞相可就差多了。朱元璋已是年过半百的人,要交一个能闲聊的,越来越难了。

于是,朱元璋在想起李善长时,也会诏他进宫说说话,还让他理过御史台的事,遇上军国大事,也让他参与议论,听取他的看法。一次俩人谈话投机,扯到了儿女的亲事。俩个老人,无论是今日的皇上还是昔日的丞相,都在为自己的儿女操心,谈着谈着,他们谈到一块,竟谈成了一桩婚事。朱元璋决定将自己的长女临安公主,下嫁给了李善长的次子李祺。

李善长很快做了国丈,讲起话来就更加有些份量。不久,他的弟弟李存义升为太仆寺丞,侄儿李伸、李佑也先后进了朝庭为官。在这种情况下,他当然忘不了向他的宿敌发起攻击。刘伯温已经去了乡下,情况比他差得多,李善长便把杨宪作为主攻对象。他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象杨宪打击汪广洋那样,利用“老百姓”来状告杨宪。

那年,清远知县高斗南因对上司不恭之罪被杨宪重罚,不仅丢了官,还押在京城准备秋后问斩。李善长了解了有关高斗南方方面面的情况后,决定在这上面大做文章,打击杨宪。李善长首先派人到清远,花钱买通了上百的“百姓”,让他们结队到京城来反映情况,找到杨宪,反映了一大堆高斗南勤政爱民的善事政绩。杨宪自然是火冒三丈,将这些人关了起来。这正是李善长所需要的,第二天,这事就给朱元璋知道了,立刻传来杨宪问话。

杨宪做梦也想不到,这些普通“老百姓”也能通天,见皇上问起此事,就说:“高斗南对上司不恭,而今又指示‘刁民’来京城聚众闹事,我只好把他们都扣起来了。”

朱元璋听了,不动声色地问道:“高斗南是不是一直押在京城?”

杨宪回答:“是!”

朱元璋再也按捺不住,龙颜大怒。单是错关高斗南还可原谅,至于关押告状的“百姓”,就是直接与朱元璋唱对台戏,已是罪不可赦了,再加上欺君!杨宪当然是罪不容诛了。李善长不愧是猜人、整人的高手,杨宪这一回输得很彻底,直接就做了刀下鬼,被斩头于午门。

李善长是个深知斩草不除根,当春又发生的人,斩了杨宪以后,又告杨宪的同胞弟弟杨希圣弄权不法。象朱元璋这样的人,凡事总能从大处考虑,已经杀了杨宪,留下他弟弟本身就是个祸害,于是只要有人来告,想都不要想就可以处置了。只是杨希圣罪名还不至死,于是罢了官劓去鼻子,使之成了终身残疾了事。

现如今杨宪死了,李善长一心想推胡惟庸上来。因为胡惟庸是李善长一手提起来的,他信得过。老年的李善长,做事考虑得更加周全,他在向朱元璋再次推荐胡惟庸之前,首先讲了自己对汪广洋的看法。他对朱元璋说:

“自从皇上大开百姓告官的风气以来,已有许多百姓告官,但告的都是贪官、欺民之官,偏是清县的百姓竟告汪广洋不孝,这事很有些蹊跷。”

朱元璋听了,底头想了想,感到李善长的话有些道理,便说:

“到时候,我再派人去查一查。”

李善长说:“我正好有个亲戚在高邮,昨天刚随我来到京城,我详细问了,汪广洋其实是个非常孝顺的儿子,尽管做了丞相,还给母亲捶背。”

朱元璋听了,心中很不是味,发狠地说:“这个杨宪,真恨不得再杀他一回。”

“逆臣杨宪伏诛,皇上不要去为他生气,只是人才难得,汪广洋其实是做丞相的好材料。”

朱元璋点点头,想了想说:“汪广洋可以马上召回来,做个左丞相,只是还是要再来一个人做右丞相。善长,你看什么人更为适合?”

这正是李善长期盼了许久地问话,但他还是不忙立即回答,似乎是思考了很久才缓缓地说:

“我看还是只有胡惟庸。”

朱元璋的目光完全罩着李善长,使得本来从容不迫的他有些慌乱,动了动嘴皮,象是想解释什么,朱元璋哈哈地笑起来。

“我们都是亲家了,而且你又……我还信不过你。就这样罢,汪广洋回来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相。”

李善长要办的事终于办成了,他轻轻地舒了口气。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正是他推荐的,或者说朱元璋任用的这两个丞相,最后使他走上不能善终之路。

同类推荐
  • 一个平民的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个平民的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本书,是讲一个平民的事,白手起家,做生意被骗,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特别的关爱,结婚后也曾一度无房,最后独家代理了某胶卷的专有权,事业开始起步,凭借自己的勤劳、善良,终于成就了一份事业。有成就后不忘报恩,赢得了亲友的尊重,全书具有一定的励志意义,展现了我们这代人的影子和人生痕迹。
  • 林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林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图说世界名人:林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讲述了,亚伯拉罕·林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第16任美国总统,首位美国共和党员总统,也是历史上首名遇刺身亡的总统。其与乔治·华盛顿、富兰克林·罗斯福被公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英国《泰晤士报》组织了一个由8位英国和国际顶尖的政治评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43位美国总统分别以不同的标准进行了排名,在最伟大的总统排名中,林肯名列第一。
  •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记忆的童年,都有属于自己价值体系的少年和青年的时代。这是年华方富的时光,它充满细想与追求,它赋予浪漫与神奇。不管它是美好的还是苦楚的,也不管它是多彩的还是平淡的,它是自己生命年轮最重要、最可珍贵的部分,它是人生旅程的起点。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2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2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华为教父任正非

    华为教父任正非

    难以相信一个白手起家的穷小子,踏进了“世界巨人俱乐部”;难以置信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头”,满脸的沧桑和忧郁,竟会成为令跨国巨头寝食难安的噩梦;难以想象一个有着德意志式的中国偏执狂,竟会成为中外权威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
热门推荐
  • 等候约定

    等候约定

    我所爱的少年河流的少年头发变成树枝双臂变成了枝干你既不能成为我的夫君你一定要成为我的皇冠。————致我最爱的少年
  • 蔷薇三生花

    蔷薇三生花

    她天生性格冰冷、招人唾弃,上天垂怜,终于在她上高中那年遇见了两个朋友,三人因蔷薇花结缘,就在蔷薇园结为异姓姐妹三人同甘共苦,一起考上了最好的高中......三人的善良和辛苦,最终感动了上天,送了三个少年给她们......
  • 喜欢你很骄傲

    喜欢你很骄傲

    爸爸说”做想做的事,爱想爱的人“,方一月一直都是这么做的,被孤立,被威胁,被同情,她都不在乎。她只是在想,这样他们应该会高兴的。
  • 长河致圣

    长河致圣

    天道昭昭,岁月无情,天道?争渡?我为至圣,封魔杀天;为敌天下,保兄弟,守家人,护爱人,三片逆鳞,即使大道触之,亦斩尽杀绝!
  • 子危界

    子危界

    你有不破的子危代表着对与错,既然事实代表不了正义,那我就战出一条正义的结果!
  • 氪金剑仙李太白

    氪金剑仙李太白

    书友群:809946803“嘀…恭喜宿主抽中道具“九转金丹”“嘀…恭喜宿主抽中技能书“易筋经。”“嘀…恭喜宿主抽中技能书“独孤九剑。”抱歉,以上都是主角在做梦,就算魂穿诗仙李白,非酋还是非酋,脱非入欧?不存在的!
  • 重生武帝太嚣张

    重生武帝太嚣张

    狂傲嚣张无极限,战上九霄吾为天。一代绝世强者,狂傲不羁的修罗武帝辰傲天被天界诸方势力联合绞杀,历经震动整个天界的圣宫血战后,意外重生在一名十六岁的孱弱少年身上。他发誓,一定要再度杀回天界,拿回属于他的东西。一路踩人打脸嚣张到底!“老子就是这么吊!不服你来咬我啊!”
  • 第十三号档案局

    第十三号档案局

    追寻的真相可能只是别人让你看到的真想,到底何为公正,道法自然,公正自在人心。本文是一篇侦探破案文,欢迎订阅。
  • 时光划过指尖

    时光划过指尖

    温柠是一个从小就自卑的女孩,但司沉,她心中的那个天使,却一直守护她
  • 诡异百家事

    诡异百家事

    我,苏宁,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生,18岁,在一个还算正常的环境中长大。唯一不同的是,我家是做死人生意的,纸扎,祭品,骨灰盒,定制棺材,超度亡灵,说白了,就是吃死人饭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人选择火葬,也因为政府的原因,许多官政人员不得不选择火葬,所以,相对于传统的下葬,火葬似乎利益更大。所以,我的父亲,在距离城区不远的郊外买下了一个门面,开起了火葬场,但是,吃死人饭的我们,始终,不会,太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