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92100000018

第18章 恐龙未解之谜(5)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学术界普遍认为,蜥脚类在现实动物中最好的类比对象是长颈鹿——长长的颈可以扬起来,伸向高处,去啮食高大乔木的细枝嫩叶。这一观点通过各种恐龙的复原图画广为流传。不少博物馆受其影响也纷纷改换姿态,把长颈恐龙的颈部竖得很长,马门溪龙、峨嵋龙等具有细长颈肋的恐龙标本在装架时往往被设计为“昂首阔步”。

在对马门溪龙的头骨进行CT分析后,其头骨反映出的骨骼特征清晰地表明,马门溪龙长长的颈肋像石膏夹板一样将几节颈椎“捆”在了一起。一旦把长颈扬起来,并呈“S”状弯曲,那么在弯曲幅度较大的地方,尤其是在颈的后部,颈部肋骨就会刺穿颈部皮肤等软组织,对身体造成重度伤害。因此,科学家们认为,马门溪龙的长颈不可能举得很高,比较可能是以低缓角度斜伸出去,头在空中的适宜高度不会超过其肩高两米。

在对恐龙齿腔做CT扫描时还发现,马门溪龙的牙齿替换具有连续性,新牙的生长与老牙的齿根吸收是同时进行的:齿根吸收越多的老齿,其齿冠的磨蚀痕迹也越明显。其牙齿的磨蚀痕迹还显示,这种植食性恐龙的食料可能较为粗糙。

CT技术即为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技术,最早用于医学对人体病变的检测分析,近20年来被运用到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上,但将这一技术运用于蜥脚类恐龙化石的头骨分析在中国国内尚属首次。

保存最完整的蜥脚类恐龙化石——马门溪龙是恐龙中最引人注目的类群,以其体躯庞大、头小、颈长、尾长、四足行走为识别特征。马门溪龙是目前出土的蜥脚类恐龙化石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标本,主要生活在中侏罗纪至晚侏罗纪,在晚侏罗纪尤其繁盛,进入白垩纪则走向衰亡。因长期缺乏可靠的头骨及全面的描述,学术界对马门溪龙的分类位置一直众说纷纭。

从马门溪龙头骨的内部构造看,其脑腔非常小,经测量仅有78毫升,如此小的脑子与其庞大的体躯相比,差异极其悬殊,智力不可能发达。马门溪龙的眼眶内具有巩膜环,可以调节光线,估计视力良好,可以了解大范围内的食物和敌害等情况,从而提高了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对其生存是有利的。在恐龙中,马门溪龙是颈椎数目最多的一类,以头骨轻巧、头骨孔发达、鼻孔侧位、牙齿勺状、下颌瘦长为主要特征。中国的马门溪龙化石相当丰富,广泛分布于四川,云南、甘肃和新疆等地,在四川盆地至少有30个市、县发现过这类化石。

20、 鱼龙之谜

在中生代的三叠纪,地球的生命史上有两件大事——第一件是恐龙的诞生,第二件就是有些原本陆生的爬行动物又回到了海洋,成为海洋中的“龙”。这些爬行动物要重返广阔而深邃的大海,就必须解决如何用四肢在大海里游泳、怎样使肺在水中发挥正常作用以及如何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繁殖后代等问题。人们发现,凡是回到海洋中的几类水生爬行动物都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三个问题,其中一类形态和生活习性都非常像鱼的鱼形爬行动物最为成功,那就是鱼龙。

科学史上一再证明:当人类发现一些过去从未见过的动物时,往往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人们对鱼龙的了解也是这样。

早在1708年,就有一位自然科学家在一本著作中描述过他在瑞士苏黎世发现的两个黑色的脊椎骨,实际上这是鱼龙的,但却被误认为是人的脊椎骨。与此同时,一位自然史研究者在同一地点附近找到了相同的脊椎骨,但他又误认为是鱼类的。1814年,英国有一位年仅12岁的小女孩儿叫做玛丽·安宁,她第一次发现了完整的鱼龙化石。安宁家境贫寒,从小就跟随父亲以拣拾海滨的贝壳或从岩石里冲刷出来的化石为生,这使她成为一位采集化石的能手。1828年英国发现的第一具翼龙标本就是她找到的。她后来成为首次发现禽龙的曼特尔的妻子,也可以说,1822年曼特尔首次发现恐龙时,她起了很大作用。

鱼龙最早出现在三叠纪,在以后的侏罗纪和白垩纪都有发现,但以侏罗纪最多。典型的鱼龙身体是流线型的,皮肤裸露,适合游泳。由于颌骨的伸长,它的头骨又长又大。在它的长嘴中,长有许多大而尖锐的牙齿,最多的可达200个。它的视力良好,眼睛很大,有用来保护眼睛的巩膜。在其他爬行动物中,管听觉的镫骨都很小,而鱼龙的镫骨却比较大,表明它有灵敏的听觉。所以有人夸张地说,鱼龙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海上霸王。它的鼻孔长在头顶后方,有利于在水面上呼吸,它的四肢已变成像船桨一样的鳍脚(又称桡足)。成年鱼龙的脊椎骨很多,可多达200多个,但是有2/3的脊椎骨是尾椎,越向尾部越小。它有一个像鲨鱼那样的尾鳍,近尾部的尾椎急剧向下歪,形成倒歪形尾。不同地质年代鱼龙的尾鳍有不同的形状,比如三叠纪中期鱼龙的尾鳍长而低矮,侏罗纪早期鱼龙的尾鳍则是半月形的,下部比上部大。鱼龙有一个较大的三角形的背鳍,是它游泳时保持身体平直的稳定器。有人认为背鳍里面有支撑物,有人认为没有,但它至少和鲸一样,具有弹性组织。鱼龙靠鳍脚和尾巴在水中游动,游动速度可能在每小时40公里以上。

最近在英国的一个侏罗纪早期的地层里,找到一条完整的鱼龙化石,它的牙齿纤细尖利。科学家分析这种鱼龙应与现生大型鲸类和一类滤食性鲨鱼相似,以捕食小型鱼类或一些虾类为生。大多数鱼龙都有长而尖锐的牙齿,其中,有的可能把嘴插入岸边的淤泥,以便寻找食物,有的则在游泳时左右摆动头部,以便捕捉身边的鱼类。有人检查了鱼龙的胃部,发现它的食谱有鱼、虾、贝类、鱿鱼等,偶尔也发现过翼龙。它的胃部有胃石,以帮助研磨硬的有壳食物。

粗看起来,鱼龙的样子都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它们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结构,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从大小来说,鱼龙一般有两米长,但有的却大得多。在美国内华达州发现的一种鱼龙有15米长,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鱼龙。而出现于三叠纪中期的混鱼龙是鱼龙家族中的“侏儒”,短的不到1米长,最大的也只有两米多。它头长脖子短,样子很像现代的海豚,四肢已变为善于游泳的鳍状肢,尾鳍长而低矮,有一个小的背鳍,前肢比后肢长,它嘴里的牙齿与典型的鱼龙不同,典型的鱼龙的牙齿成排地长在牙槽内,而混鱼龙的牙齿则单个地嵌在牙窝内。在三叠纪中期还生活在海洋里的短头鱼龙,有短而粗的头骨,与典型的鱼龙的长而细的头骨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它的下颌骨上有几排像钉子或纽扣一样的牙齿。它虽然头短,但四肢比同时代的任何鱼龙都要长。在北美经常发现的凹椎龙,身长可达10-14米。

鱼龙大家族中最常见的就是侏罗纪晚期的鱼龙,前面提到的典型的鱼龙基本上是以它为代表的。它的外形很像现代的海豚,无明显的颈部,躯体相对较长,个体有0.3米一直到9米多。它的鳍脚的长度和宽度显著地增加,尾鳍强烈地下弯,与混鱼龙恰好相反。与它亲缘关系较近的眼龙,以大眼睛而得名,侏罗纪晚期海洋中的鱼类很少能逃脱它的视线。有一类鱼龙叫细瘦狭鳍龙,身体又细又瘦,但个体很大,有的竟长达12米甚至更长。总之,形形色色的鱼龙给中生代的海洋增添了绚丽多彩的景观和无限的生命活力。

鱼龙化石主要发现在欧洲的英国、德国、瑞士、意大利以及北美等地,中国也发现了三叠纪的鱼龙,它们是龟山巢湖鱼龙、茅台混鱼龙、西藏喜马拉雅鱼龙。

龟山巢湖鱼龙是一种小型鱼龙,活着时也只有半米左右长。它的头是三角形的,有尖的嘴,有一对大而圆的眼睛;嘴内有许多异型牙齿,前面的牙齿小而尖,略微向后弯,后面的牙齿呈丘形,好像纽扣;脊椎骨的椎体较长,两端多少有些凹,已接近双平型;后肢小于前肢,前肢的指骨还保留着原始的四足类动物的指式,后肢趾都已变成鳍状的鳍脚。这是迄今中国发现时代最早的鱼龙类化石。此后,在巢县又发现过一个完整的鱼龙,被定名为巢县陈龙。

茅台混鱼龙生存于三叠纪中期,是比较原始的鱼龙,在形态上还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与典型的鱼龙相比,它的头骨比较短,颞颥孔很小,脊椎骨椎体两端深凹,肱骨短而宽。可惜这具标本只保存了部分脊椎骨和肩带。

今日的喜马拉雅山在1.8亿年前是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的海洋,与欧洲的古地中海相通,名为古喜马拉雅海。在古喜马拉雅海中,生活着巨大的喜马拉雅鱼龙。这种鱼龙的外貌与今天的海豚和鲨鱼很相似。它体长十米多,嘴内有粗壮似扁锥的牙齿。整个头骨呈三角形,眼睛又大又圆。脊椎骨的椎体像一只碟子,两边微凹,整个脊椎骨就像拴在绳索上的一串碟子。它的四肢骨扁平,肩胛骨长,这都有利于游泳。纺锤状的躯体,桨状的四肢和强壮的尾巴,使它成为古喜马拉雅海中无可匹敌的快速游泳家。

绝大多数爬行动物是卵生的,把卵产在沙子里或窝内,但鱼龙不能到陆地上产卵,也不把卵产在水里,而是像鲸和海豚一样——卵在体内孵化,直接在水里产下小鱼龙。在德国的霍耳茨马登附近分布着黑色的沥青质页岩,在那里不仅发现了300多条鱼龙的骨骼,而且找到了可用于准确地再现鱼龙外貌的皮肤化石,更重要的是,从发现的雌鱼龙体腔内找到了小鱼龙的骨骼。这样的化石标本共有20具左右。有人认为这可能是鱼龙同类相残的结果,但更多的人认为它们是母子关系。经过长期的争论,现在普遍的看法是,所有在成年雌鱼体腔内找到的小鱼龙的骨骼,除去胃腔中的以外,都是尚未出世,或即将问世的小鱼龙。有一种叫做四裂狭鳍龙的鱼龙,被发现时体腔内就有4条小鱼龙,其中有3条小鱼龙仍在体内,第四条刚要出世,头部还留在母体内。大自然的石化作用就像照相机一样,惟妙惟肖地把鱼龙的生殖情况记录了下来。通过对这些标本的研究,人们相信:小鱼龙的尾巴首先渐渐地由母亲生殖腔内伸出,但整个身体并不马上出来,直到小鱼龙已经熟悉使用尾鳍和鳍脚为止。整个过程可能要持续好几个星期。快出生的小鱼龙个体是比较大的,一条3米长的雌鱼龙,它的子女在临近出世前长约0.5米。上述鱼龙“母子”化石和另外一些不同年龄的成年个体化石还告诉我们:鱼龙在生长过程中,头的大小变化要比身体的变化小。小鱼龙还在母体内时,头长平均为体长的1/2,初生时头长约为体长的1/3,成年个体头长为体长的1/4,老年个体的头长仅为体长的1/6。这个鱼龙“公墓”中的“母子”化石,为探讨鱼龙类的生殖情况提供了可靠的证据,证明鱼龙类是胎生的。

鱼龙类所有的成员也与恐龙一样,突然在白垩纪晚期从地球上消失了。

21、 恐人之谜

古生物学家在加拿大的艾伯塔省立恐龙公园附近,发现了一种大小似袋鼠的恐龙化石,这便是生活于1.3亿年前的用后肢行走的兽脚类恐龙,起名窄爪龙。

窄爪龙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发达的头骨,这说明它的脑子很大,从脑量与体重比率讲,比鳄的脑量大6倍,与早期的哺乳动物相等。脑量与体重的比率是科学家用来测定动物智力高低的标准。我们知道,哺乳类和恐龙类的智力水准相差悬殊,前者要比后者聪明得多。

同类推荐
  • 每月一份新乐谱

    每月一份新乐谱

    对于处在成长重要阶段青少年,怎样才能开启他们的智慧之窗,激发他们潜藏的巨大能量呢?精彩的哲理故事如一丝丝火苗,点亮心灵睿智之灯;如一把金钥匙,开启智慧宝库之门。
  • 世界名山(学无涯丛书)

    世界名山(学无涯丛书)

    《世界名山(学无涯丛书)》一书主要是对世界上的名山的介绍,内容包括山名的由来,高度等。
  • 最受网络追捧的动物童话:阿花是只鼠

    最受网络追捧的动物童话:阿花是只鼠

    《阿花是只鼠》是一部童话故事书。书中阿花家一窝老鼠被黑猫黑玫瑰捕食殆尽,逃亡中仅剩下的几个子女中最小的阿灵也不见了。妈妈不断向阿豪、阿花和阿杰讲述仇恨往事,并决定牺牲儿子阿豪,用巫术把他变成毒鼠去报仇,可是女儿阿花却暗中替哥哥喝下了那碗仇恨之水……本书通过猫和鼠之间的仇恨往事,实际上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用爱去化解仇恨的道理,对教育青少年如何看待和处理仇恨是一个警示和帮助。本书可供青少年读者阅读使用,也可供一般读者阅读使用。
  • 让男孩成为小绅士的好故事100篇

    让男孩成为小绅士的好故事100篇

    让男孩成为小绅士的好故事100篇包括:真正的男子汉、比尔·盖茨行军、弯腰拾起的尊严、以人为镜、要做一只海鸥、纪昌学射、柳毅和小龙女、秀才赶考、最珍贵的掌声、海力布和语言宝石、怕痛的鲨鱼、张飞教马超礼仪、圣诞节的礼物等。
  • 100个奇妙的手影游戏

    100个奇妙的手影游戏

    《100个奇妙的手影游戏》讲述的是手影做的100个动物,有配图。
热门推荐
  • 群山深处的歌声

    群山深处的歌声

    故事集。该书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已发表的数百篇故事,每一篇故事通过细腻的文笔,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当代中小学生成长中的快乐与困惑。在作者精心的构思和刻画下,小主人公的个性鲜明,或机智勇敢,或勤奋好学,或自信坚强,这些饱满的形象为当代中学生树立了好榜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叁颜

    叁颜

    一个渣男,串起了三个女人的故事。可能是因情差点放弃自己工作,可能是因爱而失去自我,可能是因家庭而心生嫉妒……但她们原谅了彼此,同时也在互相治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纯属女人寻求独立的战争,无声地打响,无声地获胜。而这三个女人也该回到她们本身的人生轨迹上去了。
  • 跪安吧

    跪安吧

    晏清河:“总有一天我要将你从神坛上拉下来,踩碎你的这份高傲。”洛漓:“我这一生无所畏惧,独独害怕你的背叛。”一份爱恋,几度别离,究竟是谁的错?洛漓总是在想,如果那一天我对你伸出援助之手,那该多好。
  • 回到世界拥抱你

    回到世界拥抱你

    她,为这搅乱世局所生。他,为这安国平家而生。相遇时,是酸和碱,还是水和火。
  • 尘世阴阳录

    尘世阴阳录

    你们哪来的回哪里去,不要来烦我!我是你爷爷的传话人。三年已到!什么?三年到了!我都忘了!好,那就大干一场吧!
  • 豆丁历险记之新世界

    豆丁历险记之新世界

    从最初开始探险,他越陷越深,外星人、元素至尊皇、黑雀,有很多未知的谜题需要他揭开,还有很多未知的事情需要他经历。当他得知自己拥有天界皇族血统,便毅然决然地找寻着自己所谓的命运。
  • 当修真碰上文明科技

    当修真碰上文明科技

    修真VS科技。古宅VS都市。热武器VS传统修真武者的碰撞。科技文明与古风修真的碰撞。出身农村的李傲天,是个传统的修真武者,以武神为目标奋斗着,他要冲破这牢笼般的大陆,去更广阔的世界。他是龙之骄子,却没有金手指,没有系统,见到的对手一个个地比他强。他只有一个身份—龙族!季风,一粒都市尘埃,卖房为生,碰到李傲龙改变了命运。最终二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大幕缓缓拉开。。。
  • 陈情集

    陈情集

    夜深了一杯酒温暖你的身体一个故事装饰你的美梦
  •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是一部研究朝鲜战争的全面又精彩的综合性著作。美国政论家约瑟夫·古尔登充分利用1970年代末开始解密的有关朝战的官方档案,收集到美国政府重要决策所依赖的原始情报数据,此后四年间采访众多当事者和知情人,经过精准梳理和敏锐把握,完成了这部内幕之作。而这批“五角大楼朝战文件”资料已经被小布什政府重新加密,这使得本书所揭示的真相更为难得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