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81300000005

第5章 担负家庭的重担

经过艰苦的跋涉,徐悲鸿和父亲回到了离别3年的故乡屺亭桥镇。家乡的山,依然是那么绿;家乡的水,依然是那么清。

在流浪的日子里,徐悲鸿曾见过多少高楼大厦、楼台亭阁,但在悲鸿眼中,它们远没有屺亭桥畔的那所小屋可爱。

现在,他远远地就望见那所小屋了,屋顶上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他知道这是辛勤的母亲在做晚饭了。他将立刻见到母亲,见到这个经常萦绕在他梦中的家。他有多少话要对母亲说啊!

当徐悲鸿搀扶着全身浮肿、步履艰难的父亲走进家门时,母亲骇异地从厨房里奔出来。她朝着丈夫,睁大眼睛,似乎在看一个陌生的人,眼泪从她那苍白的面颊上滚滚流下。她一句话也没有说,便双手捂着脸,失声痛哭起来。

父亲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衰弱,已没有能力外出画画维持生计了。生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苦之中,母亲整天以泪洗面。从此,17岁的悲鸿,独自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

宜兴县城离屺亭桥镇10多公里,县里的初级女子师范、思齐小学、彭城中学,都仰慕徐悲鸿的绘画、书法,相继发出聘书,邀请他去担任图画课教师。为了多挣一些钱,徐悲鸿同时接受了3个学校的聘请,开始了教师生涯。

这三所学校并不在同一个地方。东一所,西一所,三校之间的距离有20多公里。

在舟楫如梭的江南水乡,坐船既方便,也便宜,但是为了节省钱替父亲医病,徐悲鸿全靠步行。他常常午夜起床赶路,看着银色的月亮落下去,迎来冉冉上升的红日。

当他那壮健的脚步迅速地穿越洒满露水的田间小径时,他的心却由于挂念父亲的病而异常沉重。这些朦胧的月色和他童年牧牛生活的回忆,后来都带着真挚的感情,反复出现在他的画卷里。

教授图画课,既增加了徐悲鸿的绘画知识,也提高了他的创作水平,与学生在一起的快乐,更使他暂时忘记了生活的困苦。为了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悲鸿领着他们到外面去写生。

学生们欢快地走在乡间小路上,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陶冶了情操,体验了生活,绘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师生感情也在教与学中产生、发展。

然而,父亲的病总也不见好转。徐达章一天比一天衰弱了。为了摆脱家庭的贫困,他吃力地移动脚步,沉重地喘着气,执拗地伸出瑟瑟发颤的手,想重新拿起画笔来。但是,他的努力是徒然的,他犹如即将燃尽的油灯,纵然还能发出微弱的光芒,但生命的火焰已行将熄灭了。

为了尽快医好父亲的病,为了多给父亲买两服好药,母亲卖掉了家里一切可以变卖的东西。

徐悲鸿和家人已经几年没有穿过新衣服了,虽然他到学校上课,挣了一点钱,可他从不乱花一分,从不为自己买点什么。他知道父亲的病痛,母亲的艰苦,他知道家里的生活全指望他一个人了。他努力工作着,为了这个家,他忍受了一切难以忍受的艰辛。

但是,有一天,当悲鸿应邀去参加一位乡亲的婚礼时,母亲却拿出一个纸包。

“打开看看。”母亲慈祥地望着他。

徐悲鸿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件未曾漂染过的绸衫。他不由得愣住了。

母亲像披露一个重大的秘密似的,低声对徐悲鸿说:“我没有出嫁的时候就养蚕,我自己没有穿过绸衣,我们家里也没有人穿过绸衣。但我有一个心愿:要给我的头生子缝件绸衫,这个心愿在你们没有回来以前就实现了。”

母亲一面轻声说着,一面双手抖开那件未曾漂染过的绸衫。这是她亲手缝制的。她那苍白的面容因兴奋而泛红,温顺的眼睛里浮现出一丝胆怯的微笑。悲鸿惊愕地望着母亲,他从未见到母亲有过如此美丽而幸福的光彩。

“妈妈,把它卖掉给父亲医病吧!”徐悲鸿看着这件新的绸衫,低声对母亲说道。

母亲的脸色在一瞬间变得暗淡无光了,摇着头坚定地说道:“卖掉?决不!我总是想着,总是想着,有一天,看见你穿上它……”

徐悲鸿不再坚持了,他终于顺从地穿上了绸衫,去参加乡亲的婚礼。

绸衫裁剪得十分合身,显然是母亲精心制作的。人们也看到眉目清秀的徐悲鸿比任何时候都显得英俊。母亲笑得合不拢嘴,围着悲鸿转了好几圈。

然而,生活总是会异常残酷地戏弄善良的人。

徐悲鸿在婚宴上,在别人的幸福和欢乐中,由于深深地系念父亲的重病而痛苦地陷入沉思时,邻座一位老人的烟火掉在他的绸衫上。然而,他丝毫没有发觉,直至绸衫冒出了烟,一种烧焦了的丝绸气味扑鼻而来,他才恍如从梦境中惊醒一般,慌忙伸手扑灭,但崭新的绸衫已被烧破了一个洞。

徐悲鸿极其懊丧地回到家里,感到愧对母亲!这件事情在他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疤痕,以至于他从此以后,发誓不穿绸衣,不吸香烟。虽然,他成为名画家以后,常有学生和朋友送给他绸衣,但他从未穿过。即使在南方酷热的夏季,他也只穿夏布衫。

徐悲鸿的父亲久病不愈,人瘦得枯柴一般。

父亲在病榻上躺了两年,终于耗尽了生命。弥留之际,他哆哆嗦嗦地用瘦骨嶙峋的手拉着徐悲鸿的手说:“我们是两代画家了,后来居上,你应当赶上和超过我,超过我们的先辈……要记住,业精于勤。生活再苦,也要发愤图强,也不能对权贵折腰……”

父亲的话淹没在一片喘息中,眼睛一直望着徐悲鸿,直至渐渐地停止了呼吸。

徐悲鸿跪下来,面颊贴着床沿,号啕痛哭。母亲和弟妹们也哀声啼哭,整个小屋沉陷在一片凄惨的悲痛之中。

辛劳了一生的父亲,带着疲惫,带着对旧社会的愤恨离去了。徐悲鸿忍着悲痛,为父亲擦洗了身子,换上了一套新衣服。父亲安详地躺在灵床上,好像是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

悲鸿凝视着父亲,许多往事像潮水般向他涌来。

父亲教他读《诗经》、《左传》,给他讲其中的道理;父亲第一次教他作画时,父亲手把手地教他怎样拿笔、调色;流浪的日子里,父亲总是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些钱来周济乞讨的穷人;吃饭时,父子两人总是互相推让着,父亲抢着把那分量不多的菜都倒在悲鸿的饭碗里;他也记起,有一次,他将房子画歪了,父亲很认真地说:“这样的房子是不能住人的啊!”躺在病榻上,父亲还念念不忘嘱托他勤奋作画。

所有的这一幕又一幕的往事,像放电影一样在徐悲鸿的脑海中一一闪过。在泪水朦胧中,徐悲鸿好像看见父亲在向他微笑。

父亲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不仅给了他生命、知识、绘画技能,而且以他那宽厚、谦让、勤俭、正直的品格深深地影响他。

父亲不但关心、爱护他,教他知识、绘画技能,还教他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有了缺点,父亲会毫不留情地严厉批评他;有了进步,父亲会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不断地鼓励他。他多么希望能再听到父亲的谆谆教诲啊!然而,父亲却在人生的盛年,抛下妻子儿女,永远地走了。

为了埋葬父亲,徐悲鸿不得不写信向一位长者、在邻县保阳经营药材的小商陶留芬先生告贷。他含泪在信中写道:

父亲不幸病故,家里负债累累。因此,我想向您先筹借20元,以渡难关。我是不会忘记您的恩德的,以后会永远报答您的。

陶先生不但将借款送来,而且亲自帮忙安排丧事和参加葬礼。

父亲离去了,徐悲鸿心烦意乱,忧伤之极。他感到迷茫,不知自己究竟该怎么办。经过长久的思索,他决定离开家门,到上海去寻找半工半读的机会。

徐悲鸿写信给在上海中国公学担任教授的同乡徐子明先生,并将自己的作品寄去,恳求他的帮助。热心的徐子明先生将徐悲鸿的作品送给上海复旦大学李校长看,受到李校长的赞赏,并得到可以安排工作的许诺。于是,徐子明先生来信催促徐悲鸿立即去上海。

徐悲鸿立即整备行装,并辞去了3个学校的教职。临行时,一位国文教师、宜兴初级女子师范的张祖芬殷勤地送别,并勉励他说:“你正当英年,且才华无量,到外面去闯闯吧,一定会大有前途的。我希望你记住两句话: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送你,就送你这两句嘉言吧!”

这位老师的话,使徐悲鸿激动不已。他望着比他年长许多的老朋友,心底涌起了一股热流。徐悲鸿把张先生的话牢牢地记在心中。

从那时起,他终生铭记着这两句临别赠言,并将它作为座右铭。

直至晚年,他在《悲鸿自述》中深情地写道:“在我的一生中,张祖芬先生可以称得上是我的第一位知己!”

就这样,徐悲鸿辞别了母亲和弟妹,辞别了同事和朋友,开始了他的上海之行。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向警予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向警予

    向警予是我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为革命牺牲了,我们不要忘记她。向警予曾经说过:“人生价值的大小是以人们对于社会贡献的大小而判定的。”她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给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表彰先烈,激励后人,在纪念向警予烈士英勇就义五十周年的日子里,邓小平在《纪念向警予同志英勇就义五十周年》的纪念文章里,亲笔写了“向警予同志英勇就义五十周年”的题词。如今,向警予烈士的纪念墓碑,高高矗立在长江汉水汇合处的龟山之顶。烈士的忠魂安息在英雄的江城。这里,青松翠柏,碧水蓝天,山花竞放,江水长流,烈士的英名和业绩,将千秋万代,彪炳史册
  • 向胡雪岩借智慧

    向胡雪岩借智慧

    本书融故事和论述于一体,生动讲述了一代奇商胡雪岩的创业史,从经商智慧、处世手腕等方面,集中解读了他独特的人生阅历与高瞻远瞩的商业眼光,展示了大商人所特有的人格魅力。《向胡雪岩借智慧》内容丰富,论述细致,颇具启发意义,有助于读者对自己人生中各种人际关系、各种选择与得失作出新的审视和判断。
  • 一花盛开一世界一生相思为一人

    一花盛开一世界一生相思为一人

    她们有着倾国倾城的容颜,如陈圆圆,令大丈夫冲冠一怒为红颜;她们有着举世惊叹的文学华彩,如严蕊,令无数伟岸男子自愧弗如;她们亦有着侠骨柔肠,如红拂,巾帼不让须眉,可伴壮士戎马江湖……最最让人称道的是她们那浓得化不开的爱,是明知不可饮,不能饮,也要拼却一醉。
  • 执子之手

    执子之手

    本书回忆了汤翠芳同志与其丈夫宁夏大学老校长吴家麟先生相携相伴的一生,包括“师生情缘”、“祸从天降”、“塞上琐记”、“在劫难逃”、“否极泰来”、“叶落归根”等部分。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
热门推荐
  • 西蒙的当铺

    西蒙的当铺

    那一刻,Simon感到了强烈的震撼。那是他14年的人生里第一次因为感受到爱意而震撼,而这爱意是另类的,是莫名的,是充满了模糊的危险的。他良久都回不过神来,尽管他身为一个黑道王子,从小就被教授处变不惊的本事。他天生不是一个好学生,可是此刻却那样渴望能有人来教他。Michael点了根雪茄,笑道:“只有童话中的美人鱼才是人间尤物,而你我都知道,谁要是相信了童话,童话立刻就能摇身变为一部血淋淋的恐怖片。”
  • 与官员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与官员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战略问题,战术解决。战略是务虚,战术是务实。战略是踱方步,战术是踏实地。中国一首古诗中说:“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赋先擒王。”这里不但讲了战略思维,而且讲了战术要领。战略思维是关于战略全局的指导思想,是制定战略方针原则的理论依据。战略思维的质量反映概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所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在向广度与深度延伸过程中需要娴熟的战术清扫前进中的障碍。
  • 火爆兵王

    火爆兵王

    海豹特战队兵王时隔六年重回家乡,本想安心在家孝敬父母,却不想一场接一场的乱杀阴谋将他卷入其中!龙有逆鳞狼有暗刺,海豹兵王从来都是王者,他决定为正义而战!一双铮铮铁拳为保家乡,救兄弟,扩势力,招美女而无限努力着!无意间,单纯市长千金,温柔靓美护士,冷酷火辣警花,果敢销魂女总裁全都围绕在张锐身边,绵绵不绝,赶都赶不走!好吧,既然不能反抗,就尽情的享受吧!在黑白两道之巅演绎着蛟龙出海的嚣张节奏,所有来犯叫嚣者全部闻风丧胆,丢盔慌逃。
  • 古代淑姐的现代生活

    古代淑姐的现代生活

    淑婷看似文静的一个女生,却又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一次因为不小心而误入了时空隧道。遇见了一个女孩开始了她在现代的生活,这个女孩以前别人喜欢欺负她这次她并没有让步。她在以前那个时空里别人都不敢欺负她,现在她也不允许!!借助一个好闺蜜家的势力,她,想重新开始…………
  • 腹黑灵宠的绝色丹药师

    腹黑灵宠的绝色丹药师

    穿越了,明明是集家所长的变态鬼才,隐门门主,精毒医,善暗杀!,可为什么醒来是个在襁褓里才满三个月的婴儿!这样也好,小小年纪我就可以一方称霸!圣门?不好意思,我的产业!魅医?不好意思,我就是!上古国家,不好意思,我是继承人!且看她红衣红扇出名整个大陆,风云瞬起,群雄争霸!我魅医名惊四海走天下!传闻,沐国皇帝是个爱好美色的女皇帝,男女通吃。传闻沐国皇帝的最宠的面首在宴会上说要皇位,沐国皇帝当场答应。传闻沐国皇帝是个女子。传闻还说沐国皇帝纵然男宠无数,一位神秘男子仍然死心塌地,非她不娶。轩辕沐蓝大骂道“我什么男女通吃!男宠是我手下!那个面首是劳资哥哥!呸,传闻是谁,给劳资出来!”
  • 七绝界

    七绝界

    天地融合,万族林立,封印万载的少年从冰块中走出。看少年睁眼看天,剑扫千界。踏天路,争天命。
  • 末日生存体验

    末日生存体验

    是否厌倦了平淡无常的生活?是否想要寻找刺激?生存从末日开始。
  • 俗世人生

    俗世人生

    学霸男主,高中孽缘,受伤折翼后的起伏人生
  • 顾准文集

    顾准文集

    顾准吴敬琏强力推荐王元化、李慎之、李锐、吴敬琏、朱学勤等人极力推崇的中国当代最伟大、最深刻的思想家20世纪后半期最具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最有创见的学者顾准著作精选集
  • 凰图之悍妃天下

    凰图之悍妃天下

    他,容若,是在战场上是所向披靡的彪悍。他,容若,是在皇帝面前冷言冷语的彪悍。他,容若,是在言语间令人无力还击的彪悍。他,容若,是十几年来为被人发现是女儿身的彪悍。他们之间纠纠缠缠,缠缠绵绵,绵绵甜甜。误会,小三,苦衷,分开,重逢,各种狗血各种雷人各种囧。看她如何让将军之魂退散,成为一代悍妃。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