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54400000040

第40章 文人风骨PK大师才情(3)

链接二:“十年生死两茫茫”之妻妾

苏轼的结发妻子叫王弗,是他的同乡四川眉州人,不仅貌美如花,而且知书达礼,可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之才。她16岁嫁给苏轼,是苏轼的得力助手。相传苏轼虽然为人旷达,但在待人接物上不拘小节,大大咧咧,常有不合适的举止。为了防止苏轼失礼而遭人笑话,或者被人利用和欺骗,王弗就“幕后听言”,就是躲在屏风后面听苏轼与客人的交谈,事后告诉他这个人可不可以交朋友,应该如何与他交往,等等。王弗对家里的老人也特别孝顺,对苏轼更是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王弗与苏轼生活了11年后病逝,这对苏轼是万分沉重的打击。苏轼依父亲苏洵的意思,“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3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10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名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有情人。这首词问世900多年来一直被广为传诵。

王弗逝世3年后,她的堂妹王闰之嫁给了苏轼。王闰之比苏轼小11岁,从小就对苏轼十分崇拜。她生性温柔,大方得体,处处依着苏轼。在苏轼宦海沉浮的20多年时间,是王闰之陪他一起熬过的。乌台诗案、黄州贬谪,被贬之路自然是异常坎坷的,但王闰之一直与他同甘共苦。最困难时,还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苏轼解闷。在王闰之生日之际,苏轼放生鱼为她资福,还为她作了《蝶恋花》一首。25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妻子死后百日,苏轼还请他的朋友、知名画家李龙眠画了10张罗汉像,献给妻子的亡灵,并请和尚为她超度,足见苏轼对她的情谊之深。

除了这两任重情重义的妻子以外,苏轼还有几位侍妾,但是大多数都在他遭贬困顿的时候离他而去,只有一位叫王朝云的留了下来。她比苏轼小26岁,一直陪伴着困顿中的苏轼。她经常为苏轼唱《蝶恋花》词,而且唱到情深时总忍不住悲伤流泪,经常唱到“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句就唱不下去了。不幸的是,王朝云也先于苏轼逝世了,此后,苏轼“终生不复听此词”,一直鳏居。王朝云的墓是苏轼按她的遗愿建在惠州的,在今天广东省惠州市惠州西湖景区孤山之上,如今已成为名胜之一。

链接三:只惧司马光

苏轼做了翰林学士,也算是知识分子中最高层次的权威人物了,免不得“藐视”别人,对其他公卿也不高看,但唯独对司马光从不敢有所褒贬。有一天,他跟司马光讨论政事,意见出现了分歧。苏轼没敢当面反驳他,等回到家里,脱帽解带之后,才发作出来,连声高喊:“司马牛!司马牛!”

为什么桀骜不驯的苏轼能单单对司马光心存畏惧?这实际上是他对司马光人品学养的敬畏。司马光是他的长辈,政见也相近,都是保守派,而且司马光的人品也为大家所称道。

司马光从小机敏过人,砸缸救小伙伴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除了从小聪明机敏,司马光还是淳朴仁厚之人。司马光的夫人是龙图阁学士张存的女儿,通情达理,很是贤惠。但是他们结婚多年也没有儿子,司马光已经30多岁了,与他们要好的朋友都很替他们着急,张罗着为司马光纳妾。当朋友跟司马光的夫人说知此事时,她也欣然同意。果然,不久就有了合适的人选。但是,司马光从未瞧过她一眼。朋友得知后,以为是因为司马光夫人在跟前,他不好意思,有意避嫌,于是他们就找一天故意约了司马光夫人出去赏花,让司马光留在家里。这位女子在家精心打扮,准备好饭菜并送到司马光的书房,还为他端茶倒水。司马光看她搔首弄姿的样子非常生气,斥责道:“这个下人,今天夫人不在家,你出来做什么?”因此有人说,司马光像司马相如爱卓文君一样,一夫一妻,终身相守。这在那个社会是十分难得的,即使是苏轼当时也有侍妾,所以,他敬重司马光也是有理由的。

传说司马光家还曾经有一个珍贵的琉璃盏,被一位官奴不小心打碎了。洛阳尹大怒,下令逮捕官奴,听候司马光发落。不料,司马光的判词是这样的:“玉爵弗挥,典礼虽闻于往记;彩云易散,过差宜恕于斯人。”不予追究。司马光闲居长安的时候,因为缺钱,让一个老兵把自己平时骑的马牵到市场上去卖,他嘱咐老兵:“这马夏季有肺病,出售时要先告诉买马的人。”司马光就是这样一个耿直刚正之人,与其说苏轼对他惧怕,倒不如说是对他的敬重。

忠烈英杰——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年),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人,文学家,南宋爱国名臣。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代表作以《过零丁洋》、《正气歌》最为著名,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以忠烈之名流芳千古。被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以严刑逼降,他不为所动,宁死不屈,从容赴义。其实,他的英名除了无比坚定的气节以外,还有他带兵抗敌的威勇和韬略。后人雕塑了许多文天祥的像,修建了不少祠堂、亭台,以纪念这位忠烈之士。南宋末年与他一起作战抗敌的还有陆秀夫、张世杰,他们并称为“宋末三杰”。

有其父必有其子

宋端平三年五月初二(1236年6月6日),文天祥出生在江西吉州庐陵县(今江西青原)的一个小乡镇里。小镇不远处就是远近闻名的文山,这里丘壑林立,间有清泉,风景秀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人们大多有良好的道德操守。文天祥的祖辈都心慈行善,在乡间名望很高,虽是庶民,从未做官,也被乡里视为“君子长者”。这样的人文环境、家庭环境对文天祥的品行影响是十分深刻的。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文天祥的父亲文仪虽然不曾做官,但一生爱书,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呆子。他嗜书如命,只要书本在手,就废寝忘食,经常一盏孤灯,通宵苦读;天色微明,又站在屋檐下细认蝇头小字。他的学问十分渊博,对经史诸子百家无不精研,甚至天文、地理、中医、占卜之书也广泛涉猎。他还有买书的嗜好,有时没有钱,即使把身上的衣服典当,也要把书买下。文仪对劳苦的乡里充满了同情,有读书补世的志向,著有《宝藏》三十卷,《随意录》二十卷。文天祥文辞出众,父亲文仪的教育实在居功至伟。

在父亲的影响下,文天祥也从小爱看书,尤其爱读忠臣传。有一天,他来到吉州的学宫瞻仰先贤遗像。他看到吉州的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遗像肃穆地陈列其中,令他十分钦佩和敬慕。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乡本土的人,文天祥暗下决心要以他们为楷模,向他们学习。他暗暗地立下誓言:我一定要以英雄为榜样,如果我死后不能和他们一样受人尊敬,被人祭祀,就枉为大丈夫!

被挤出来的状元

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20岁的文天祥已经学识渊博,小有名气。这一年,他到京师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科举考试。会试放榜,通过了初选。殿试时,文天祥生了病,但仍勉强带病赴考。科举考试的人太多,考场十分拥挤,文天祥在进门时,被卡在门沿处,好不容易才进了考场。不料,进门时挤的这一身汗倒让文天祥感觉病痛减轻不少,身体舒服多了。考卷发下来之后,更是感觉思路清晰,头脑清醒,稍加思索,一挥而就。最后,文天祥考了科甲第一,中了状元!

虽说文天祥的才学过人,但如果真在重病之下考试,恐怕也无能为力,要不是进门这一挤给治了病,可能他还真不一定能完成考试。也许,这个状元真是挤出来的。

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考官封闭姓名批完考卷时,文天祥的成绩排名第七。宋理宗亲临集英殿阅读考生的卷子,当阅到一份文辞隽永、言语忠贞的考卷时,理宗皇帝甚是喜欢,有意将这份卷子提为第一名。当时参与复审的著名学者王应麟在旁称赞道:“这份卷子,议论卓绝,合乎古圣先贤之大道。文中表现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我为陛下得到这样的人才致贺!”拆开密封的卷子一看,这份答卷就是文天祥的。宋理宗还觉得“文天祥”这名字很吉利,高兴地说:“天祥,天祥,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瑞气的预兆。”他认为自己提这个第一名的决定没有错!此后,人们就以“宋瑞”为天祥的字。就这样,文天祥从科举时代没什么用的第七名,一跃成为第一名——状元。这个状元的取得是十分不易的,生病、被挤、复审、解名,众多的偶然叠加在一起。当然,这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文天祥打小过硬的才学,只是这些偶然,让这位忠臣的成才之路更加传奇。

武穆兴师恨,文山报国勋

1274年,宋恭帝即位。同年,20万蒙古铁骑由丞相伯颜统领,分两路进攻南宋。各地将官要么不战而逃,要么不战而降,剩下的纷纷叛变,兵败如山倒。短短两三月,鄂州、黄州、蕲州(今湖北蕲春南)、江州(今江西九江)、德安(今湖北安陆)、六安等地相继失陷。京师震动,无奈刚即位的宋恭帝年幼,年迈的太后(理宗的妻子谢道清)下了一道《哀痛诏》,号召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在大敌面前,响应之人寥寥无几,仅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从此,文天祥放下笔杆子,投身沙场,文臣变武将。

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文天祥接到小朝廷专旨,命他“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行在,指皇帝离京寄居之处)”。文天祥捧读诏书,痛哭流涕,立即发布榜文,征募义勇之士,同时筹集粮饷。他捐出全部家财做军费,把母亲和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以示毁家纾难。文天祥此举起到了一应影从的效果,一支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为辅的爱国义军在极短时间内组成,人数达三万人以上。起兵勤王在文天祥的生活中揭开了新的一页。

然而,他的义军在已经腐朽不堪的南宋末年并不被人看好,有人问他:“现在元军三路进兵,你以乌合之众迎敌,无异驱群羊斗猛虎。” 文天祥回答:“我也知道如此。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应召,我万分悲痛。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难,希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众人力量,也许能保存社稷。”可以看出,文天祥明知道自己是在鸡蛋碰石头,还坚决从戎,是为了起到楷模作用,即便不成也不惜以身殉国。

文天祥起兵后,积极要求奔赴前线阻击元军, 希望能扭转战局。但朝廷中主降派权臣万般阻挠,还诬告文天祥军队抢劫。文天祥愤而上书抗辩,社会舆论普遍支持他,连太学生也上书抨击主降派。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朝廷终于颁旨召文天祥领兵入京。德祐元年(1275年)八月,部队到达临安,一路秋毫无犯,文天祥声望大增。

十月,常州(今江苏常州)告急,朝廷命文天祥率军保卫平江,又派张全率2000人增援常州。文天祥从大局出发,派义军重要将领尹玉、朱华、麻士龙率3000人归张全节制,增援常州的兵力。但张全卑鄙自私,当3位将领与蒙元苦战时,隔岸观火,坐视不救,在战斗中又乘夜逃跑,陷义军于孤立无援之地,遂使战斗失利。文天祥向朝廷请求处斩张全,却遭到丞相陈宜中反对。文天祥对朝中赏罚不明感到十分愤慨,对国家的安危十分担忧。此时,蒙古铁骑已攻破常州、平江,临安危急,朝内主和、主战两派还在争吵。文天祥、张世杰主战,两人联名奏请朝廷背城一战,危中求安。丞相陈宜中却加紧策划议降,太皇太后也准备“奉表称臣”、“乞存境土”、“封为小国”。张世杰对朝廷绝望,转到南方招兵,以图东山再起。文天祥无奈奉命出使元军大营谈判,不料被元军扣留。

当代诗人阿袁写过一首感叹张学良将军遭遇的诗,但其间的两句说到文天祥,“武穆兴师恨,文山报国勋”(文天祥号文山)。寄寓了今人对文天祥的无限感念之意和崇敬之情,是令人不由得不肃然起敬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被元军拘禁后,历经千辛万苦,从镇江逃脱。好不容易到了真州(今江苏扬州西南部),受到了军民的热情欢迎。真州的守将苗再成认为,以文天祥的丞相、枢密使身份作号召,江淮合力,不难挽回大局。不料淮东制置使李庭芝中了敌人的反间计,以为文天祥已投降元军。于是,李庭芝带兵到真州来攻城,要苗再成杀掉他。苗再成不忍,偷偷放走了文天祥。

离开真州,文天祥决定去寻找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继续为南宋效力。一路上,李庭芝仍在追杀他,元军也在找他,行进异常艰难。文天祥一行人颠沛流离,饥寒交迫,最后逃的逃、死的死,12人只剩下6个。经过多次九死一生的磨炼,文天祥等终于有惊无险地到达了通州(今江苏南通)。文天祥听说益王、广王在永嘉(今浙江温州)建立了元帅府,号召各地义兵勇士继续抗元,就马上前往投奔二王。

德祐二年(1276年)五月初一,益王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为端宗。广王晋封为卫王。文天祥担任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七月,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督府,福建、广东、江西的许多文臣武将、地方名士和文天祥的勤王军旧部纷纷前来投效,文天祥又派人到各地招兵筹饷,很快组成了一支督府军,规模、声势都比当年的江西勤王军大得多。但是,朝中大臣不能同心同德对付敌人,各自为政,很快福安府陷落,南宋从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海上的流亡政府。

文天祥退却至广东梅州(今广东梅州),整顿后又向江西进发。在文天祥的统一部署下,各方义军配合督府军挥师席卷赣南,收复了大片土地。景炎二年(1277年)八月,蒙古铁骑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督府军由于缺乏作战经验,在铁骑猛烈的冲击下,节节败退,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但他没有动摇抗元意志,带兵入粤,在潮州、惠州一带继续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不幸在五坡岭被元军俘获。一直到至元十九年(1283年),文天祥被囚禁了足足三年多。这段时间,元人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他宋臣,甚至连忽必烈大汗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文天祥意志之坚定由此可见!

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今天是对文天祥行刑的日子,只见文天祥神态自若,举止安详,在问明了方向,向着南方拜了几拜后,从容就义,终年47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终,他这一句话成就了他的万古英名。

链接一:文状元当过道观主管

文天祥从文臣走向武将的选择不是他的喜好,而是南宋腐朽的必然。在做文臣时,文状元就已经看清朝廷、社会的黑暗腐朽。

同类推荐
  •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在两千四百年的时光里漫游是件蛋疼的事,特别是被裹挟在历史洪流中,自以为是煽动翅膀的蝴蝶,窥探到的却是一个持续了两千多年的秘密....
  • 隋末之天下

    隋末之天下

    一曲隋唐风月,一场金戈铁马,一次争霸天下。谁不想在那隋末风云中写下属于自己的丰功伟绩。书友群:943656882
  • 扬尘记

    扬尘记

    感谢房破轮!感谢华茂顿!伟大的双子星成就了这个故事。圣人出,天下安。总有一人要来收拾烂摊子,不是圣人又是谁呢?主角?跑跑龙套,见证别人胜利的成果。历史的大道上,飞扬起了迷蒙的尘土,且看两代人如何扬尘,还天地一派清明朗正。
  • 北宋大公子

    北宋大公子

    燕云之地是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地方。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灵魂来到这个时代,带着收服燕云十六州的愿望从燕云之地的幽州,来到大宋。一展抱负,帮助大宋变强。可是却因为他是来自燕云之地的人,把它当做异族叫做燕云汉儿。我不是什么汉儿,我是大宋子民的汉人!
  • 驯漠少年

    驯漠少年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驯漠少年大战河西。西汉帅才霍去病,沉睡了二千多年,却突然苏醒……
热门推荐
  • 腹黑幻师:邪魅四小姐

    腹黑幻师:邪魅四小姐

    爽文【女强+男强】她是22世纪的黑道女王,手下掌管着世界最强情报阁,却被自己最信任的部下背叛迫害致死……她穿越到了华胥大陆右相之女。草包?废材?丑女?谁说的,五系全修是废材?看我不闪瞎你们的眼。待她强势回归,必将谈笑间取人性命。他,大陆第一战神,传言他有洁癖还是断袖。可是却对她上下其手……她怒,丫的谁说他有洁癖的,给我出来我绝对不打死他……希望大家喜欢(*?︶?*)欢迎进群,云巅之上。云晞读者群421691804.验证消息要写你们是在哪个网站看书和书中的任意一个人的名字。
  • 卿生君已老

    卿生君已老

    民国三十六年,沈阔不知所踪,后寻其尸骨,不得,仅余手书,手书如下:吾爱卿卿,国危矣,吾赴战场,再不能伴汝左右,此去不知归日,愿汝珍重,好生抚育念安,待其长大,万望告知,念安父为吾,吾深爱他,吾亦……深爱汝。汝切记:其一不可忧思,其二不可贪食,吾在天亦长念于汝,他日所手植桃花开否?卿卿吾爱,再三念汝长爱,久安。建国1973年,清明,一老妇提满篮海棠拜于枯冢,涕泪半日方归,其碑书曰:吾爱沈阔。
  • 娘娘今天又在坑太子殿下

    娘娘今天又在坑太子殿下

    为救自己的病人从高楼摔下,以为必死无疑谁知竟然穿越时空成了一农家少女。爹死了,奶奶婶婶恶毒压榨,更是背上荡妇的名声。什么,还有包子娘亲拉她跪地求饶?余歌小手一挥,金手指带她虐极品,医天下,走上人生繁华。发家致富路艰难,捡到皇子来种田,余歌这运气也是没谁了。陆祁楦宠溺一笑:“你这丫头的确好运,看吧,这太子妃的皇冠要是不要?”余歌似接非接,盯着陆祁楦的脸笑意盎然:“这金子貌似还挺纯,不如卖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河洗剑录

    星河洗剑录

    挟着仇恨与重技重返地球,却发现地球已是面目全非,邪恶横行,昔日的仇人已经外强中干,坠入魔道,地球面临大劫难。国仇家恨中,心中的爱神却力主大义,本无意大任,却是天有意,原来拯救宇宙之大任系于此身。功成名就,回过头来,发现此方为大道!
  • 拾梦穗的人

    拾梦穗的人

    其实有时星星也会追着月亮,它知道懂它的人永远不会改变,虚幻的梦境也是如此,但可都是零碎的回忆和过往。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正像是随风而散的烟云,又像是随隙流失而堆的石沙,最终像是命中注定一样谁也说不清。这个叫焦土坡村的穷老汉,他一遍遍的回忆着那时,感叹着人生的世事,偶尔让自己悲伤,庆幸的是他在随后遇到自己的人生贵人,虽是一介书生,可是两人真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相互分享自己难忘的过去。彼此的陪伴不再让人感到悲伤更是一种让人无法停止的过程,或许就是因为有了陪伴才淡化了内心的不安。这是一部回忆史,回忆真实的过往,真实的经历,描述着生活和发生的所有。
  • 若我成魔

    若我成魔

    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陈辰,一个从出生到现在十几年还一直保持着单身狗的屌丝,因为在学校翻围墙出去的时候,意外被雷劈中,却没想到正是这道雷改变了他的一生。
  • 海军之活久见

    海军之活久见

    穿越海贼世界,彼尔德·贝尔才发现自己穿越早了。凯多:“这老怪物怎么一百多岁还没死?!”钢骨空:“这老混蛋最好明天就嗝屁!”鹰眼:“他只是活的久一些而已,等我练到一百岁,一定能打败他。”彼尔德·贝尔:“既然抱不上大腿,那我就要成为所有人的爷爷。”
  • 春默

    春默

    在那个禁止恋爱的年纪,好感这种东西,就像是海风撩起的波纹,轻易不敢变作浪花,让人看见。高二那年夏末,凌默遇见了许长春和陆川,开始了一场懵懂而难忘的青春。
  • 小甜文集合

    小甜文集合

    专注不一样的爱情故事作者神坑,但是保证甜,咳咳,不一样的甜。戏子和军官√大概每个故事两章结束(有意外我也不能保证!)别嫌坑,纯属为爱发电。本人月更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