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1600000040

第40章 势在必争(6)

富有作战经验的刘备此时已经看出形势开始向不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而与陆逊主力速战是扭转被动局面的惟一措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刘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想方设法使陆逊出来决战。

首先,刘备派侍中马良到武陵,“以金锦赐五溪诸蛮夷,授以官爵”。结果,“五溪蛮夷咸相率响应”。刘备企图以威胁荆州湘水以西地区的手段来逼迫陆逊出来决战。但由于孙吴早有准备,平戎将军步骘已率交州义士万人驻扎益阳(治今湖南益阳),所以并未对江陵、夷陵的吴军构成威胁。

一计不成,又施一计。刘备命令水军将领吴班弃船上岸,在平地上扎营,向吴军进行挑战。同时,又秘密地将八千人马埋伏在山谷中,伺吴军出来好进行夹击。自两军开战以来,吴军不是退却就是防守,众将都感到窝囊,纷纷要求出战。陆逊便对众人说:

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疲于木石之间,徐制其弊耳。

陆逊的战略意图很清楚,就是坚守不战,让蜀军待在山区谷地之间,不得展其势,等它成为疲军之后,再行攻击。

但是,仍有人主张乘蜀军立营未稳时,给予突然袭击,这样可以煞煞蜀军的锐气。况且,前些时候,宋谦出兵击蜀军,一下子破其五屯,斩杀其将,不也得胜而归吗?陆逊对他们说:“现在情况不同于宋谦出兵之时。刘备派吴班挑战,此中必有诡诈,我们且看看再说。”果然,刘备见陆逊坚守不出,“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陆逊对众将说:“我之所以不让诸军出击吴班,就是因为我揣测蜀军必有花招啊!”

刘备见陆逊不上当,又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他命人把陆逊的别军孙桓围困在夷道,企图引诱陆逊军出来救援。孙桓也向陆逊发出救援的请求,不料陆逊毫不犹豫地给拒绝了。这下惹得众将们怒了,他们认为陆逊太胆小了,说:“孙将军是主公的亲族,被围陷入困境,为什么不去救呢?”陆逊说:“孙将军得士众之心,城坚粮足,不必担心。我自有破敌之计,等到我的计谋得到施展时,不用去救,其围自解。”众将哪里肯信,他们吵吵嚷嚷,非要出兵不可。

陆逊见状,把脸一沉,手按宝剑,严肃地对众人说:“刘备是天下知名的人物,连曹操都对他畏惧三分。现如今,他带兵犯我疆土,必欲取我荆州。这是一个强劲的对手。诸位深受国恩,应当和睦团结,共同对付刘备,以报答主公恩典。而现在大家却不是这样,不服从主帅的指挥,这样怎能御敌保国!我虽是一介书生,却是受命于主上担当指挥之任。主公之所以委屈诸位,让你们接受我的指挥,是因为我还有那么一点儿可取的才能,能够忍辱负重。大家要各自承担自己的责任,否则,军有恒规,军法无情!”

众人见陆逊搬出了军法,一个个都不言语了。其实,陆逊心里非常清楚,手下这些人,或是孙策时旧将,或为公室贵戚,总之,“皆是国家所当与共克定大事者”,怎能轻易用军法制裁?他们不再吵也就算了,所以没有把他们违背节度的行为报告给孙权。

刘备几个战术意图都落了空。在这种情况下,他本应该水陆并进,疾攻夷陵。这是刘备在万不得已时所应采取的积极方法。因为这样做,虽然会给蜀军带来较大的伤亡,但也会给吴军以重创,只有在千变万化的战斗中才能创造进占夷陵的机会。一句话,蜀军需要速战速决,因为此时蜀军兵尚未疲,气尚未衰,速战速决比旷日持久有利。但是,此时刘备又犯了一个错误:他见陆逊坚守不出,求战不得,便作了与吴军持久战的打算。他认为,吴军习于水战,为避敌之长处,刘备下令“舍船就步”,全部军队一齐上岸,在崎岖狭窄的山道上傍岩依树立四十余屯,连营七百多里。这种结营之法,恰恰犯了兵家之大忌,远在北方的曹丕听说刘备树栅连营七百余里时,都预见到了刘备的败局。他对群臣说:“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

对刘备之举感到欢欣鼓舞的是陆逊。他最害怕蜀军水路俱进,疾攻夷陵。如今,他所担心的事不但没有发生,反而是刘备依山傍岩树栅结营,正中了自己“以逸待劳”的圈套。他感到自己已经是稳操胜券了。他高兴地给孙权写信说:“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才,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

陆逊坚壁不出,刘备求战不得,双方对峙于夷陵,转眼之间,就到了六月份。经过半年多的相持,由于吴军指挥得当,蜀军指挥失当,形势逐渐发生了变化,变得越来越有利于吴军而不利于蜀军了。

深入吴境的蜀军,欲进不能,欲退不甘,数万人的军需物资要靠长达七八百里的运输线来补给,这必然会造成重重困难。半年多的时间,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士兵们早已磨灭了往日的锐气,蜀军陷入了师老兵疲、进退维谷的境地。夏季酷热,为避酷暑,蜀军“以树栅连营”,这就给吴军造成了火攻的好机会。

吴军方面由劣势转向优势,由防御转为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

身在其中的当事人对这个变化应当是敏感的,不论是吴方还是蜀方,都能迟早感到这个变化。谁能最早察觉到这个变化,谁就能捕到战机,从而掌握这场战争的主动权。最早感觉到这个变化的还是吴国军队统帅陆逊。当他感到形势已利于吴军时,莫说蜀国刘备,就是许多吴军将领也不相信这是真的。

陆:逊提出要对蜀军进行反攻时,许多将领都认为:“对蜀军反攻的:最好时机应当是在战争开始时。如今,让蜀军深入五六百里,双方相持七八个月,许多要害地方已被蜀军占领、固守,攻击他们必不能取胜。”而陆逊却说:“刘备是狡猾的敌人,经历的事情多,经验丰富。他的军队刚刚进入吴境,其思虑正在精密专注之时,当时是不能去打击他的。现在,他在此地停留已久,且一直没占到我们的便宜,士兵疲劳,意志沮丧,他也计穷谋尽了,今天正是进击这个大敌的好时机!”

当陆逊对蜀军一个营进行试探性的攻击而遭到失败时,诸将更是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他们埋怨说:“无益的进攻,白白死了许多人。”而陆逊却从这次试探性的进攻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高兴地说:“我已经找到击破敌人的办法了!”

决战开始了。

陆逊命令士兵除必备的兵器外,每人各执一把茅草,在接近蜀营时!一起点火。刹时间,熊熊火起,呼啸的火舌卷着了营帐,营帐的火又燃着了树木,很快便形成了一片火海。一俟火势形成,陆逊便下令全线反攻。朱然接到命令,率五千兵马攻破蜀军前锋,接着向刘备侧后迂回,准备切断蜀军归路。

刘备急忙下令退军,吴将韩当等率兵紧追。蜀军败退中,大将张南、冯习、胡王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无路可走,被迫投降。刘备收集残兵北上马鞍山,在指挥所四周陈兵自卫,准备组织力量反攻。陆逊丝毫不给刘备喘息的机会,督促诸军四面围攻。蜀军土崩瓦解,又损失了几万人马。刘备利用夜色突围逃出,继续沿三峡向后撤。陆逊命令孙桓及原巫县、秭归守将李异、刘阿追击。蜀军将士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负责断后拒战的傅肜,一直战斗到部下全都死光,只剩下他一个人。吴军劝他投降,傅肜骂道:“吴狗!哪有汉将军投降的!”遂战死。从事祭酒程畿,随大军败退,溯江而还。眼看追兵越来越近,手下人劝他:“后追已至,解船轻去,乃可以免。”程畿回答:“我在军中,从来没有因敌人进攻而逃跑,更何况现在是随从天子而遇到危险呢?”在吴军船只追上来时,程畿亲自执戟作战,有的敌船被他打翻。这时,吴军的船只大批涌到,一起向程畿进攻,程畿当场战死。

刘备退至秭归,收集散兵,准备利用这里的防御工事立定脚跟,但吴军的穷追不舍根本不容刘备有立足的机会。在秭归,蜀军再次遭到吴军的重创。秭归之败,蜀军再无还手之力,刘备离开秭归继续西退,为了阻挠追兵,刘备让人在路上焚烧铙铠。这时候,又传来吴安东将军孙桓斩树伐木、直奔夔道的消息。刘备知道,如果孙桓抢先占据夔道,自己的退路将被堵住,急忙翻山越岭,抢先夺路,才幸免于难。想起自己的狼狈之态,刘备不由叹道:“想当初我第一次到京城时,孙桓还是个小孩子,不料今天被他逼到这个地步。”

就在这时,赵云率兵到达白帝,巴西太守阎芝派马忠率五千人马也随后到达。在他们的接应下,刘备方才脱险,进入白帝城。

刘备回来了,不过不是凯旋。

蜀军败了,败得很惨!数百里山道,烟灰翻滚。数百里江面,尸骸漂流。

刘备又惭又恨,说:“我竟为陆逊所败辱,这不是天意么?”刘备发自内心的这句平淡的感叹,包含着他复杂的心态。

这是刘备挥军入蜀后指挥许多战争的第一次失败,也是他登上皇帝宝座后不久的一次失败,深感有失天子威严。当然,他隐痛的心灵中会明白,这次战败失掉的比尊严更宝贵的还有无数军资器械,还有七八万蜀国的主力军队,还有梦寐以求的两路夹攻中原的宏图远志。

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是对失利持豁达态度的人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兵家对战争瞬息万变难于驾驭的一种心态反映。

然而,要说战争失败是“常事”,这就要看是什么样的失败。

如果是小的、无关全局的、不伤元气的失败,有那么几次确实不足为怪,因为世界上没有没打过败仗的将军。但如果像夷陵之战那样的失败,不要说常有,就是一次,已使战败者元气大伤,如果再有一二次,蜀国恐怕就无法在三国中立足了。

夷陵之战不是小战役,不是无关全局的战役,它是三国时期至关重要的三大战役之一:

官渡之战是决定北方统一的战役;

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战役;

夷陵之战是完成天下三分形势的战役。

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夷陵之战的胜负不能以“常事”视之。

夷陵之战中,刘备错误的战略战术,我们已在《兵败夷陵》一节中分析了。夷陵之战前,对蜀国种种不利的形势,我们已在《优势的天平倾向谁》一节中总结了。

明明形势对蜀汉不利,蜀汉为什么要发动夷陵之战?

一般人认为,刘备兴兵东征,是为了给关羽报仇。我们则认为,这只是表面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蜀汉要夺回荆州,要恢复两路夹击中原的战略态势,要扫清贯彻“隆中对”战略方针的障碍。

也许有人要问:你们这样说,是要把夷陵之战失败归咎于“隆中对”,归咎于诸葛亮吗?当然不能这么说。

夷陵之战的失败,刘备作为蜀军统帅、战略战术的决策者、战争的指挥者,当然要负主要责任。但夷陵之战在不利的形势下发动,确与“隆中对”的政略方针有必然的联系。

看来,我们有必要对“隆中对”作一个全面的、深入的再认识。

对于诸葛亮及“隆中对”,人们历来有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诸葛亮是先知先觉者,“隆中对”是充满天才的构想,只是刘备不听诸葛亮的话,才导致诸葛亮后来“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

有人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是“没有任何条件可以支助实现的”“主观愿望”,诸葛亮“在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之后”,仍“照旧执行他二十多年前的战略设想,实在是不度时宜强而为之,可以说是聪明人干了糊涂事”,“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我们不同意上述两种说法。

诸葛亮不是神,他是一个品德出众、智谋过人、治国有方、治军有才的人。正因为如此,“隆中对”作为刘备集团的指导性的政略和战略方针,既体现了政治家的深谋远虑,以及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发展的部分正确预见,但同时又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缺陷。

“隆中对”是着名的古代策论文章,它飞扬的文采、完美的形式与其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论述一样着名。让我们完整地领略一下它的风采: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篇长三百多字的策论文章有以下四个内容。

第一,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预见到天下三分的未来。诸葛亮在隆中向刘备讲这番话时,三分的局势并不十分明显。江东地区有孙权,黄河流域有曹操,关中地区有马腾、韩遂,汉中地区有张鲁,益州有刘璋,荆州有刘表。而刘备呢?当时只是一个仅有几千人马的荆州客居者而已。诸葛亮提到孙权、曹操,肯定了他们是当时天下的两极。他也提到了刘璋、刘表,但指出他们少志暗弱,必不能自守其地,荆、益二州必易其主。对于张鲁,诸葛亮只是轻描淡写一提而已,对马腾、韩遂则未提及,显然,在诸葛亮眼里,他们不但够不上天下的第三极,甚至比起刘璋、刘表来也算等而下之了。诸葛亮眼中的第三极在哪呢?从他对刘备的态度,从他为刘备建立霸业出谋划策的“隆中对”来看,显然是认准了刘备是堪与曹操、孙权鼎足而立的第三极。

第二,指出了实现三分的途径,用四个字概括就是“避实就虚”。具体地说就是不与曹操争锋,不图谋取孙权。这个策略,是建立在对曹、孙两家力量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是把曹、孙两家作为天下两极看待而作出的合乎逻辑的选择。与谁争锋,图谋谁呢?图谋荆州刘表,并与益州刘璋争锋。只要据有荆州,刘备就有了发展政治、军事、经济力量的基础,就有了谋取益州的根据地;只要跨有荆州、益州,天下三分的局面就形成了。避开曹、孙,谋取荆、益,这是适应当时形势的选择,是符合客观规律的选择,是明智的选择,是当时惟一有望成功的选择,也是“隆中对”最核心的要点。

同类推荐
  •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公关策略术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公关策略术

    20几岁,初涉世事,没背景,没经验,没银子,没平台……如何成功?本书是一部求生、求胜的公关必备心法,是为你迎接辉煌30岁而准备的人际战略。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

    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它既包含客观的现实生活,也包含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因此,文学作品通过相应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承载性,这就是作品的具体内容。
  • 曾国藩家族

    曾国藩家族

    本书从曾国藩兄弟的一家、曾国藩兄弟的儿女亲家、曾国藩兄弟的家族、曾国藩兄弟的后裔等章节着手,详细地介绍了曾国藩整个家族主要成员的功过是非,为后世研究曾国藩家族起到非常好的参考作用。
  • 美国国父——华盛顿

    美国国父——华盛顿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皇权背后的女人

    皇权背后的女人

    她们的地位高高在上,她们的命运充满悲情,她们美丽倾国,红颜绝色。但皇权宠爱,总不能集于一身,于是,争权夺位,攻伐杀戮,贪欲享乐,淫乱宫闱……这些上苑桃花,帘后主宰,让自己的名字,与帝国的风云记入了青史。本书选取了中圈封建史上最为突出的十四名后妃人物,让她们重新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让大家重温那一段段历史、一桩桩往事……
热门推荐
  • 西游之娱乐时代

    西游之娱乐时代

    西牛贺州,灵山境内。如来佛祖听着手机中播放的问佛,气的直撞墙。火云洞里,人皇轩辕看着遮天郁闷不已“我怎么不记得自己有个虚空大帝的外号?”无量混沌天外天中,女娲圣人看着长生界沉默不语。大唐境内,无数百姓为了雪见和紫萱大打出手。“雪见女神最漂亮”“胡说明明是身为女娲圣母后人的紫萱女神最漂亮”
  • 愁心石

    愁心石

    “院长爷爷,你说我以后会是盖世英雄吗?“
  • 我的手机会预言

    我的手机会预言

    降职调查。女友分手。网购被骗。倒霉的事情接连而至。楚凡生无可恋,还有谁比老子更倒霉?叮!手机发来信息。“傲天集团董事长,龙傲天生命垂危,即将来医院就医,请做好准备!”“上级领导乔装视察,请注意查收!”“……”一部二手翻新山寨果机,为楚凡打开预言之路。从此逆袭,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叮!恭喜宿主喜提神级逼王称号!”
  • 宇宙修仙笔录

    宇宙修仙笔录

    在这片宇宙的边缘处是无尽的黑暗,黑暗的尽头是另一片宇宙。原来南天门只是在太阳系旁边,庚子年,灾疫四起,人类团结一致抵抗天灾,三月后灾无.万物复苏地球地球末法时代提前结束,修真时代来临。
  • 梦断春天

    梦断春天

    性格文静的妍妍怀抱着理想来到了南京某财经大学,认识了假小子茶茶,白富美裙裙,和爱漂亮的蓝蓝,原本平静的宿舍生活,因为错综复杂的误会,故事因此而展开。。。
  • 冷王宠:狂傲医妃

    冷王宠:狂傲医妃

    血樱,二十一世纪的金牌杀手,前世被队友背叛,遭组织围剿陨落;再次睁眼,她是青昭国被血洗的将军府嫡出大小姐,爷爷父亲遭奸人设计战死沙场;将军府被无故惨灭;母亲重伤昏迷十年;身负血海深仇!她云淡风轻,只护她所在乎的人;她生杀予夺,一步步揭开灭府之谜;她翻云覆海,纤纤素手执掌乾坤!而他,云凌国战神王爷,擎天大陆神秘暗阁阁主。他清冷无情,却唯独宠她入骨;他杀伐果断,却唯独对她柔情似水;他绝世强者,却甘愿为她低头乞求!他步步为营诱取她心,她步步沦陷坠入情网。当风轻云淡的女子遇上邪魅腹黑的王爷,谱写如何的一场旷世情缘!
  • 妹子都是我的

    妹子都是我的

    时空管理局?有福利吗?没福利不去。有没有假期?有编制吗?工作有保障吗?啥!短期工!还好有工资。工资没有!还强制工作。信不信我告你们。什么!有妹子泡,可以可以,老板好。
  • 夜少的甜宠小蛮妻

    夜少的甜宠小蛮妻

    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却被小三破坏。全能天才女主该如何复仇呢?是军衔吗?还是职场经济呢?这样的强人不是一般人能降住的。那男主一定非同凡响,两人强强联手如何复仇呢?
  • 一个铜钱的两面

    一个铜钱的两面

    就像是一个铜钱的两面,成功与失败从来都是相生相伴的。失败确实常常让人沮丧苦恼,但如果能从失败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也算是因祸得福。本书精选了众多享誉全球的大师们对于成败这一话题的感悟,深入阐述了成败的真实含义,让青少年读者在阅读中分享大师们的人生智慧,品读他们有关成败的智慧心语。
  • 快穿系统女神被追记

    快穿系统女神被追记

    万年宅女凤芷被好友骗去小世界,刚刚准备大展身手,结果小白花女主:姐姐好帅,我好喜欢姐姐;真千金:妹妹,想要什么,姐姐都给你……于是,某男人吃醋了,凤芷揉了揉自己的酸痛的腰,看着面前的男人,觉得打开方式不对,说好的度假,怎么把自己搭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