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92200000016

第16章 中编:滇缅抗战(1)

没有完整的个人故事,没有连贯的细节讲述,没有多少戏剧化的个人经历。对于那场将腾冲化为焦土的惨烈战役,所有老兵们的记忆都大同小异。鲜血洗涤之后,残留下来的,只有一个“惨”字。

在1944年秋的腾冲,究竟是什么使得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兵们的记忆,几乎同时发生了混乱?又是什么给所有参加过这场焦土之战的老人们,留下了如此惨烈的印象?

远征

亲历者

闫廷春——时为中国远征军第六十六军士兵

李镇春——时为中国远征军第五军战士

杨鸿恩——时为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后勤总监部运输处第一分处少校主任

这是我接受“滇缅系列”后最早入手的一集片子,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这也是我在“抗战”之后,又一次“远征”的开始。几乎没有多想,我就确定了它的内容——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

理想跟现实往往是有差别的,这一点我从未怀疑。但当我真正开始走近那场发生在69年前的异国之战时,遇到的困境与尴尬,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69年的时间,磨灭了太多的资料与故事,留下来的,只有几张模糊的照片和老兵们残缺的近乎混乱的记忆。

阎廷春的故事是从一次莫名其妙的爆炸开始的。虽然已经记不清自己连队的番号,但对于那块金光闪闪的“金子”,老人至今仍难以忘怀。在询问了军事专家之后,有关那块“金子”的故事最终成为了这集片子的序幕。在老人的记忆中,69年前的那次远征,是从一系列意外开始的:爆炸的“金子”,车祸中丧生的孩子……种种一切仿佛都在预示着什么。但战士们还是去了,唱着歌,迈着有力的步子。哪怕前方的战场是如此的陌生,哪怕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将客死异乡。

讲到远征军,戴安澜无疑是必须提起的人物。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位38岁的年轻师长似乎成了中国远征军战史中,最引人注目的将领之一。照片上的戴安澜总是微笑着,清秀的脸庞透着一丝儒将风采。戴师长的战功毋庸置疑,同古城中的12个昼夜足以证明一切。在家人的回忆里,出征前,将军离家的那一天是如此的平常:出门、上车、挥手、离去。惟一不平常的,是汽车启动后,将军对孩子们那深情而无言的一瞥——那是他与自己珍爱的家人最后一次分别。如今,曾经年幼的孩子已入暮年,将军的骨灰在青冢之下默然无语。墓前的戴安澜雕像仍在微笑,仿佛刚刚从远方凯旋,唱着歌,迈着有力的步子。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编导刘元

1942年3月,滇缅公路畹町桥路段上,中国远征军的车辆排成长队。第六十六军战士闫廷春和战友们在路边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东西,它很沉,而且发亮。大家讨论起来,有人说这可能是金子。从来没有见过金子的闫廷春有点激动,把这东西拿过来,想要好好研究一下。他把这东西放在石阶上,用枪托砸它,要看看它是否有金子的硬度。

闫廷春是贵州贵定人,1936年应征入伍,1942年3月随第六十六军编入中国远征军。这一年,他23岁,满身活力,单纯得像个孩子。

“金子”在闫廷春的枪托下猛然发出一声巨响,炸开了,震落好些屋顶的瓦片。原来,这是一颗地雷。幸好它没伤到人。

“闯祸之后,连长很生气,他要把我调到团部当勤务兵。”闫廷春回忆说。他不愿去团部。在他看来,在团部伺候长官远没有上前线有意思。他跟连长表决心:“我要打仗。”连长也就依了他。

在这支滚滚向前的队伍中,像闫廷春这样急于求战的军人还有很多。就在远方,一个陌生的战场正等待着他们。他们没有想到,这将成为一场终其一生的远征。

出发:老百姓送来口粮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几个月之内,日军横扫东南亚各国。

1942年1月中旬,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第九战区炮兵第一旅占据岳麓山阵地,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炮弹告罄。第九战区长官部电告重庆,军政部回答:“炮弹尚在仰光(缅甸首都、海港)待运。”

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惊呼:“倘若日寇进犯缅甸,断我赖以生存之滇缅路,我后方军民则无异困守孤城,坐以待毙。”[张欢:《龙行滇缅——中国远征军作战简史》,《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第10期。]

此时的中国,抗战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大半国土已经沦陷,全部出海口都被日本占领,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外来物资输送渠道。缅甸,历史上中国的附属国、英国的殖民地,此时成了抗战大局中的战略要地。

1942年1月,席卷中南半岛的日军将矛头指向缅甸,出兵4个师团,企图彻底切断中国的输血管,同时以缅甸为跳板进军印度,实现和纳粹德国会师中东的计划。英国不想失去印度这块最大的殖民地,中国要竭力保护最后的国际运输线,双方最终达成了中国出兵缅甸的共识。

其实,早在1940年,因为日军侵入越南,加紧了对东南亚侵略的步伐,中英就开始酝酿结盟,但其间经历不少波折。据郭汝瑰、黄玉章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记载:

1941年12月10日,英国驻华武官丹尼斯请求中国远征军入缅布防。军事委员会于11日向第五军、第六军先下达了动员令。16日,第五军将防务交给第七十一军后开赴祥云、大理、保山地区集结;第六军向保山、芒市(潞西)集结,编组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卫立煌任司令长官,杜聿明任副长官(由于卫立煌并未到职,由杜聿明代理),准备入缅援英。

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召开联合军事会议。中方由蒋介石主持会议,英国印缅军总司令韦维尔、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及陆军航空队队长勃兰特参加。中方向韦维尔表示:“中英两国不可有一国失败,因此如果贵国需要,我国可派遣8万人入缅作战。”但韦维尔以运输不便为借口予以拒绝。中国军事委员会遂下达了暂时不入缅的命令,正准备进入缅境的远征军停留在滇缅路附近。

1942年1月31日,日军击退英、印军第十六步兵旅,占领了毛淡棉。英方于2月3日向中国求援,请求中国军队入缅。[郭汝瑰、黄玉章主编:《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14~1115页。]

1942年2月16日,蒋介石下达命令:“优先运送第五军入缅,所有野炮、战防炮均应随同出发。”第五军于当日开始用汽车运送,先到畹町集中,再由英方派车接运入缅。[李菁:《燃烧的仰光》,《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30期。]

这注定是一场前路坎坷的远征。在闫廷春的记忆中,从那颗差点让他送命的地雷开始,死亡的阴影似乎就一直如影相随。

闫廷春记得,部队在保山歇了一夜,由保山开到龙陵,又从龙陵到了芒市。在路上,第五军拉伤兵的车,把一个小孩轧死了。第二天到畹町的时候已经入夜,一辆军车撞到了一个土堆上,一人受伤,一匹马被撞死。

1942年3月8日,日军攻陷仰光,从美国运抵此处的几十万吨援华物资落入敌手。就在同一天,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的先头部队第二〇〇师到达仰光以北260公里的同古,第一次入缅作战正式拉开帷幕。

在第五军军部,一位名叫穆旦的年轻随军翻译,写下了一首题为《出发》的诗。出发之后,投笔从戎的他从远方飘来的硝烟中,也嗅到了死亡的气息:

告诉我们和平又必须杀戮,

而那可厌的我们先得去欢喜。

知道了“人”不够,我们再学习

蹂躏他的方法,排成机械的阵势,

智力体力蠕动着像一群野兽,

告诉我们这是新的美。因为

我们吻过的已经失去了自由;

好的日子去了,可是接近未来,

给我们希望和失望,给我们死,

因为那死的制造必须摧毁。

……

同古:戴师长手提轻机枪激战通宵

1942年3月18日上午,同古。第二〇〇师师长戴安澜在昏暗的前线指挥所里,仔细查看刚刚缴获的日军文件。就在几个小时前,负责警戒的前哨部队伏击了一支日军侦察队,击毙日军30余人。戴安澜从日军文件中分析,日军第五十五师团主力正在向同古开进。

同古是缅甸中部公路、铁路和水路的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仰光失守后,同古成为日军的主攻目标。原在此驻守的是英缅军第一师,掩护他们撤退并防守同古的重任,由刚刚抵达同古的第二〇〇师承担。

第二〇〇师是当时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拥有两个战车团和两个摩托化步兵团,装备有坦克、装甲车、摩托车和大口径火炮,步炮比例为3∶1。1939年11月,第二〇〇师在广西昆仑关与日军精锐部队第五师团鏖战一个月,反复争夺阵地,击毙日方指挥官中村正雄少将,取得昆仑关大捷。这一战役充分显示了第二〇〇师的战斗力和装备优势,全师受国民政府集体嘉奖一次。戴安澜因指挥有方且重伤不下火线,荣获四级青天白日宝鼎勋章一枚,当时被誉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老兵杨鸿恩印象中的戴安澜矮墩墩的,一身普通棉服,一双胶鞋,系着皮带,打着裹腿。

而在戴安澜之子戴澄东心目中,父亲爱兵如子,做事用心,他可以叫出师里每个排长的名字。“这个部队的战斗力是比较强的。”

1942年3月1日,蒋介石飞赴缅甸腊戍,布置第五军入缅后的部署和作战指导要领。他对戴安澜格外看重,3月3日一天之内三次召见戴安澜,面授机宜:第二〇〇师要保存实力,在同古坚守,而不是主动出击——蒋介石不愿意让自己的王牌部队替英国人当炮灰。

此时的缅甸战场,多了一个特殊人物——美国人史迪威,盟军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3月3日,腊戍,蒋介石与史迪威见面。第二天,蒋介石告诉杜聿明:“你归史迪威将军指挥。”并叮嘱杜聿明,对史迪威要绝对服从。杜聿明反问:“如果史迪威的命令不符合你的决策时,应如何办?”蒋介石回答:“你打电报向我请示再说。”[李菁:《同古:夭折的会战》,《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30期。]

3月19日,兵力是第二〇〇师两倍的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开始猛攻同古。老兵李镇春回忆说,敌人不仅兵力多,武器装备也更优越,“但是师长戴安澜,他死守同古”。

戴安澜带头立下了“誓与同古共存亡”的遗书:“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同古。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孙春龙:《异域1945》,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37页。]

中国官兵凭借简陋的工事,抵抗源源不断涌来的日军。每天都有肉搏战发生,每天都有官兵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况惨烈。

3月22日,杜聿明致蒋介石密电:

同古敌约千余,山野炮六七门。连日以来,增加至二千余,并野、迫炮数门,飞机多架协助,继续向我第二〇〇师前进阵地鄂克春(OKTSIN)东西之线猛烈攻击。自拂晓至午,炮火之烈为数日以来所未有。敌我冲锋肉搏数次,双方伤亡均重。

3月24日,杜聿明致蒋介石密电:

同古正面之敌,于本辰展开大战,以炮空联合向我阵地猛攻,另以一部约五六百人,附小炮数门,于本日午前九时由铁道以西向同古以北地区,拟包围我戴师,企图作战在飞机场。迄午后五时止,正面仍在鄂克春东西之红线,侧后方仍在飞机场附近激战中。

3月28日,杜聿明致蒋介石密电:

围攻同古之敌,自本晨来激增无已。10时后,敌飞机多架更番轰炸,掩护战车,纵横进出,炮兵则使用毒气弹,依其炽盛火力向戴师阵地之正面及左翼不断强行攻击。战况之烈,战斗前所未有。我全体将士,仰遵钧座意旨,视死如归,虽伤亡惨重,仍坚守不退,迄现在犹在原阵地与敌激战中。[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中册,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1435~1439页。]

3月28日深夜,日军派出小股部队突袭第二〇〇师司令部。戴安澜手提一挺轻机枪,率部与日军激战通宵。司令部全体人员不分官衔全部上阵,子弹打光了,刺刀拼弯了,危在旦夕之际,一营援兵赶到,师部才化险为夷。这一战被戴安澜写进日记里:“二十八日一战,是我经历过的恶仗中最激烈、最难打、最险恶的一仗,我还是用百米决斗、刺刀手榴弹解决问题的打法,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3月29日,英军在没有通知中国友军的情况下仓皇撤退,把同古的侧翼暴露给敌人。日军第五十六师团借机迅速渡过西当河,开始包抄第二〇〇师后方。

敌人援军的到来,使得第二〇〇师腹背受敌,形势更趋严峻。

戴安澜给在昆明的夫人王荷馨写了一封遗书:“亲爱的荷馨:余在此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

腊戍:日本人的冷枪,缅甸人的冷眼

1942年3月23日深夜,缅甸腊戍,第六十六军行军途中,闫廷春和战友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来到缅甸已经好几天了,虽然还没有碰见敌人,但大家都绷紧了弦。

同类推荐
  • 稳步发展的社会经济(上)

    稳步发展的社会经济(上)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 北朝求生实录

    北朝求生实录

    惶惶南北朝,铁血后三国。离杨坚建立大隋还差二十多年,大唐更是看不到影子。穿越为北齐高官之子的高伯逸,猛然间发现自己既不能醉卧美人膝,亦不能醒掌天下权,甚至连混吃等死都做不到。摆在他面前的事情有很多,比如说:先活过今年再说?书友群:852402944,真爱粉丝群:625933662
  • 五味楼

    五味楼

    自古只知寒山寺,谁人又识五味楼,以美食为主线讲述了主人公重振五味楼的故事,
  • 龙江传

    龙江传

    这是一本关于兵法,关于战争的架空历史小说。什么是兵法?是融合了华夏一脉所有的智慧,是一个大将军的血脉!据传,华夏大地上,共有四部兵家圣典:《陆圣兵法》、《太白遗策》、《虎吟经》、《太公二十四篇》。但其中哪一部才算得上是至高无上的兵法?自古以来,华夏大地上就多有征伐。不知何年、何月、何日,天下又以“龙江”为界,一分为三。在那个残酷的战乱时代,一定会有名震天下的大将军降临。可将军是如何而来?不是从天而降,也不是穿越而至。是与生俱来的梦想,加上奋不顾身的追逐。
  • 布衣侯爷

    布衣侯爷

    群号:1149834712人生风流,不过百年,如今这大卫朝,江山如画,美人如酒,正是清享风流岁月时。无事调戏调戏小娘子,偶尔登上风雪楼。闲来夜扣辽关桥,醉梦阁中醉花酒,莫羡皇帝多逍遥,我是世间布衣侯!
热门推荐
  • 末世娇妻:法医太撩人!

    末世娇妻:法医太撩人!

    一场突如其来意外,一座空城只剩她和他。沈清让把顾景念压在床上“顾景念,你到底要不要和我在一块?”“沈清让!丧尸就在外面,你怎么还有心思想这些”!沈清让把顾景念宠上了天,顾景念在沈清让的保护下愈发嚣张!“顾景念!你要是再敢看别的男人,我让你三天下不了床”!
  • 极限强殖

    极限强殖

    未知的生物装甲唤醒了沉睡百万年的灵魂。灵族遗民?第八代狄拜亚?物态变迁为何独留一人?苏醒之人开始带着新的身体和残存的记忆去寻找淹没在时间中的过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被龙娘圈养了

    我被龙娘圈养了

    王玄风穿越到了仙侠世界,没想到却变成了龙娘的宠物。经过十几年的蛰伏,他终于摆脱了这条龙,还顺利拜入了天下闻名的仙道宗门乾清府修炼。在乾清府,他斩外道,诛邪魔,眼见着就要成为又一代传奇。没想到,这一天,她找回来了。本书又名《我叫玄风,但不是鹦鹉》《玄风这么可爱,怎么可以吃玄风?》《养人不栓绳,罚款五十文》
  • 超神学院之苍天翔龙

    超神学院之苍天翔龙

    神秘力量把陈子峰带到超神宇宙…他从地球开始崛起,掌控雄兵连,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踏上了未知的征途……本书双女主:雷鸣战神、神河狙击手催更群:1091754932
  • 中华史诗

    中华史诗

    古老的中华大地上现今被发掘的每一个族群,都是我们肃然起敬的祖辈。中华历史上的每一个帝王,都是我们应该铭记的伟人。他们的功与过,是与非。都将归结于历史对他们的评判。毫无疑问的是,他们无论怎么都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曾经闪烁,中华的历史也离不开他们。每个帝王,每个朝代,每个年号,以及每个帝王的在位时间和功过是非都集中体现于此。若想了解中华民族,必须品读《中华史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龙族之灭

    龙族之灭

    当龙族崛起时,将会有五位战神披荆斩棘勇斗龙王,直至龙族倾覆。
  • 神奇之我为大师

    神奇之我为大师

    弑神,屠魔,神奇宝贝威临异世,十万大军?暴鲤龙,让他们知道什么叫洪水滔天,雷霆主神,神罚灭世?呸,皮卡丘让他看看谁是电中真神!且看神奇宝贝技能如何横扫异界,扬威天下!
  • 迷幻花园

    迷幻花园

    著名女作家徐小斌的小说故事奇幻,文字魅惑,独具风情。作家出版社“徐小斌小说精荟”系列涵盖了她最具代表性的长篇、中篇翱短篇小说,具有很高的阅读、收藏翱研究价德。《迷幻花园》是“徐小斌小说精荟”系列中的中篇小说集之一。精选《迷幻花园》《双鱼星座》《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天籁》等七篇中篇小说。每篇故事都有出入意表之处,徐小斌像个巫女般为我们装扮了一个属于她自己和所有读者的“迷幻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