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75400000011

第11章 管理学第一公理:人性本质公理(7)

在《圣经》失乐园中的故事中,欲望被描绘成万恶之源,是欲望的引诱让人犯了永世难赎的原罪。但对欲望进行诅咒的远不只有圣经。《礼记·乐记》有曰:“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认为若不节制人欲而使人物化,便是灭绝天理。后世儒学大师朱熹强调,天理人欲不容并立,“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卷十三)进而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修身准则。古印度的耆那教、西方的昔尼克派、斯多葛派,走得更远,甚至主张忍受痛苦、断绝情欲、人欲,获得精神的或后世的快乐。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把人生的苦难与其欲望紧密相连,似乎人的所有苦难都来自于一刻也难去的欲望本身,幸福快乐只能从无欲和寡欲中寻。这是对人的心理本质的错误判断。无欲没有不满的痛苦,也没有获得满足的幸福快乐。人所寻求的幸福,不是荣华富贵本身,而是来自欲望满足的预期。当他感知获得的新信息与其原有的信息融和,形成自我价值需求满足提升的预期时,就会由衷地感到幸福快乐。这里让他感到幸福快乐的不是结果,而是其所企求的目标将要达成的心理预期。人生所感到的悲哀,也不是当下肌肤的疼痛,而是来自于自我价值毁灭的心理预期。即当形成自我价值需求满足降低的心理预期时,就形成一种无助的悲哀。这里让他感到悲哀不幸的也不是结果,而是他预期的其所寻求的价值需求满足希望的破灭。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所遇到的艰难险阻和困苦磨难是无以复加的,但好多战士仍有一种幸福感相伴,这种幸福感就完全是来自于最后成功的预期。只要理想达成的希望没有破灭,其预期使之感到达成的路越来越近,幸福也就在其中了。所以,对于欲望大可不必视为洪水猛兽,更没有必要诅咒讨伐。相反,它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应该歌颂它。如果我们明了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所有人都会得到这一结论。

所谓自我发展,也就是主体我的主体性得以提升,具体地说就是其能和善的价值需求得到不断满足。前面作过分析,能和善的价值需求没有绝对的满足,只有相比较的更加满足,其不断满足就是一个又一个的能和善的价值需求满足得以实现。尽管有的价值需求中吃、穿、住、行也只有比较级,没有最高级,但这四者无论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也都仅仅是肌肤感官的一种感觉的改变,其自身并没有任何改变,其所达成的自我保存仍然没有丝毫的增加。吃一顿鱼翅,就少病,穿一套真丝就长寿,是不可能的事。而能和善的价值需求的满足则不同。莫言1981年能把钢笔字变成铅字,在一个地方小杂志上发表《春夜雨霏霏》时,还只是让人多看几眼,后又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就让人刮目相看了。发表了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后才引起了文坛的注意。发表了中篇小说《红高粱》,才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据以改编电影《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随着创作的作品的不断出版和积累,他也走出了国门。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大家文学奖随”,长篇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他总共创作了十三部长篇小说,近30部中篇小说,近90篇短篇小说,还有三卷散文集一部,并最终摘得世界最高奖——诺贝尔文学奖。他每创作一部门作品,尤其是出版一个新的代表作,就是他自我发展的一种实现。

自我发展首先是自我超越,让其本事能耐在已有基础上实现新发展和新提升。这也就是能的价值需求不断满足。这就像莫言的文学生涯一样,创作的作品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其本事能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社会认同。但这仅仅是常人的价值存在,或者说是常人重点寻求的存在方式。常人看重社会他人对他的评价和态度,所以是用社会他人的希望来设计自我的发展,是沿着社会他人的希望实现发展。

自我发展的重点是自我实现,即不断获得其善的价值需求的满足。但这里所说的自我实现,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是不同的,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是自我的能耐和个性的彰显。这里所说的自我实现是主体我的价值判断被广泛地认同、顺从、实践,强调的是主体我的意识演化为众人的意识,众人以他的意识为意识。这是圣人的寻求,是圣人重点寻求的存在方式。他们不看重社会他人对他的评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而是强调维护自己的完整性,不随波逐流。这就是莫言的自我实现。他长于讲故事,所有的作品几乎都是以故事勾人心弦而取胜的。可讲故事在文学批评家眼里就是不会写小说。但他的坚持终于得到同行的认同,现在不再有人批评说讲故事不是写小说了,甚至越来越多的人模仿他讲故事的小说写作方式。

所谓自我完善,则是有、能、善三类价值需求的平衡满足。尽管有的价值需求的满足,达成自我保护仅仅是庸人重点寻求的存在方式,但圣人也得先生存再有其价值判断的形成和被认同、顺从、实践。所以对人生欲望持否定态度的孔子也承认,“食色,性也。”

而社会整体发展,与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自我完善却是紧密正关联的,二者互为因果。社会成员的有的价值需求的满足——自我保护的实现、能的价值需求的满足——自我超越的实现、善的价值需求的满足——自我意识的实现,越广泛,也直接是社会发展的实现。反过来,社会发展的实现又直接体现为其成员个人的自我完善的实现。社会越是发展,也就越是提升社会成员的健康水平,社会成员的有的价值需求满足水平就越高,并且满足的人员也越广泛;社会越是发展,也就越是提升社会生产能力和关系和谐水平,社会的不公平就越少,社会成员的能的价值需求满足水平就越高,并且满足的人员也越广泛;社会越是发展,也就越是提升社会成员的民主参与水平,社会的对立就越少,社会成员的自我意识就实现得越充分,并且实现的人员也越广泛。而社会成员个人自我的发展却是以欲望的丰富发展为前提的,不想发展,何来发展可言。所以,如果明了这一点,对于欲望的所有诅咒也就成为多余的了。

十四、自我异化的生命享用定律

主体性是与能动性联系在一起的。能动性既是主体性的体现,也是主体性本身实现的过程。但人性中往往又包含有惰性,即不思积极进取,而贪图舒适安逸,不求改变发展,而贪图感官满足,以肌肤之利为目标。这似乎是一对矛盾。但这种矛盾却统一在主体性之中,因为当人已形成自我意识之后,这种懒惰的贪图舒适安逸及感官满足的肌肤之利,也是主体我的一种选择,只不过这种选择背离了主体性发展的目标,而直接是对主体性的否定。并且这种否定,还不是退化到动物本能阶段,动物本能行为是由物竞天择的竞争优选决定的,其行为符合没有目的的最合目的性。因为在动物这个层次,没有自我意识,所以,不存在目的性问题。而已经形成自我意识的人,其贪图舒适安逸和感官满足的懒惰行为却远离了最合目的性。

在动物世界里,生存资源匮乏,食物资源不仅稀缺,而且还面对多种动物相争的局面,不仅获得艰难,而且其储存也不容易。食物资源,大都为鲜货,这是无法长期保存的,即使是干货也面临霉变不再能食用的困难。所以,为达成食物资源的获得困难与动物机能的维持需要二者之间的平衡,它本能地选择减少机体运动节省体能消耗的舒适安逸行为。因为不舒适不安逸,就包含有肌体能量的损耗。所以,能静卧休息就静卧休息,能不动就不动,目的是减少肌体运动,以节省体内能量的消耗,把进入体内的食物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以保证维持生命和种属活动必须的能量不致浪费。这也就是动物的懒惰节耗本能。而正是这一本能成了具有这一本能的动物的物种竞争优势,所以它是没有目的的最合目的性的选择。这种动物本能,如果动物有自我意识的话,这也就是一种生存策略。

而动物作为一种生命,又要受到基因驱使,并成为基因的奴隶,让生命体本身仅仅成为基因传承的工具。生命中有基因,生命又本能地通过基因传承超越于生命。基因作为生命体的一个构成部分,可突破生命的限制而通过代际相传把生命延续下去。但在灵长类动物生命中,这种基因的代际相传,是通过异性交配的生育活动实现。而这种异性交配的生育活动又要受到异性的生理限制。一方面雌性动物有明确的生理周期,若非生育时间的发情期是无法交配的。加之雌性动物数量的有限性和生育期的有限性,就迫使雄性动物不得不为获得这种交配权而竞争。另一方面,一个生命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有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其父母往往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如果新的生命不能成长到具有生育能力的成年,其基因的传承就中断了,其基因传承目的就仍然无法达成。生命在这里为了通过基因延续生命而又不得不付出生命的代价以养育和保护后代。但这种代价还不仅仅是交配权竞争的残酷所致,而且包括交配过程,就像雄螳螂把自己的身体作为美餐奉献给雌螳螂一样,让生命的消亡与交配过程同步进行。同时,在养育后代的过程中,其父母也需要加倍冒险去觅食,把有限生命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精力花费在照顾后代上。但这种生命机能,也是符合最合目的性的理性要求的,如果它们有自我意识,用自我意识说明,是它让生命超越了现实生命,达成了永恒。所以这又可以说是一种达成永恒的策略。

动物的这两种本能行为之所以从自我意识的角度分析也都是最合目的性的,是因为生存资源和基因传承载体两种限制的存在。当灵长类动物已发展为人,以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存资源的匮乏程度逐渐降低而改变时,第一个限制不再存在了,但以节耗为目的的贪图舒适安逸的本能行为,动物本能的基因密码指令,演变成意识行为,舒适安逸本身成了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的目的。而舒适安逸的结果却是其体能和智能的退化和下降,以延续生命为目的的舒适安逸行为,演化为生命享用的生命消耗。这就是第一个层次的生命享用。这里享用的是构成生命的时间和生命机体的安逸。相对于第二个限制的突破,则是第二个层次的生命享用。女人不再像雌性动物那样有严格的生育发情期,以基因传承为目的的交配行为演化为单纯的感官满足,声色犬马。而在这种声色犬马的感官满足的过程中,动物本能基础上的生命活动,演化为与生命机能的基因传承没有关系而仅仅消耗生命精力的活动。这一层次的生命享用,直接是享用生命机体本身。两个层次的生命享用直接是自我异化的完成,生命活动异化为生命消耗活动。

而构成生命的时间是一个常量,表现为生命活动能量的精力也是一个常量。用于基于动物本能的舒适安逸和感官满足的投入多了,用于类生活——通过劳动创造而达成能和善的价值需求满足的投入必然减少。并且贪图舒适安逸和感官满足的惰性行为,还不等于有的价值需求满足,有的价值需求的满足是健康长寿目的的达成,而贪图舒适安逸和感官满足的惰性行为,不仅无助于健康长寿,而且消耗生命健康。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生命消耗本身,不是让人实现超越于生命的发展,达成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而是自我异化,使之以主体性为出发点的生命享用直接否定人的主体性本身,导致其人格丧失,越来越远离人所应该有的修养和品行。所以,由此可以得到自我异化的生命享用定律:自我异化的生命享用活动占用精力越多,主体我的主体性就越是萎缩,人性人格就丧失得越多。

十五、能动性与惰性的统一关系

同类推荐
  • 销售要读心理学

    销售要读心理学

    本书是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第二辑,是为从事营销、管理及谈判工作的读者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市场营销与商务谈判的相关知识,为读者提供心理学视野中的营销策略方法及谈判谋略技巧。
  • 任正非管理日志

    任正非管理日志

    作为中国最有思想,最有号召力、领导力和影响力的CEO之一,华为总裁任正非已经成为中国本土企业家竞相学习的标杆。任正非的经营管理思想已经为华为20年来的经营管理实践所证明。本书第一次以“管理日志”的形式,全面梳理、总结了任正非的经营管理思想,以国际视野对任正非的经营实践进行分析、评述,回顾了任正非在华为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所发表的观点及背景,探索了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并针对其他企业给出了具有实战意义的“行动指南”。
  • 做优势的管理者

    做优势的管理者

    本书针对管理的内涵、管理的认识、管理的核心、管理体对管理者的要求、管理者如何把握一些看似普通实则最关键的问题等进行了阐述。
  • 如何经营一家最赚钱的餐厅

    如何经营一家最赚钱的餐厅

    本书以实用为目的,从客户管理、员工管理、设施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品牌管理六大方面,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实战案例,为读者揭秘餐厅的经营之道,让读者更加清楚如何经营一家赚钱的餐厅,是一本真正速战速决的餐厅赚钱的秘籍,也是餐厅老板经营一家最赚钱餐厅的实战手册。
  • 打造总裁

    打造总裁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带领团队打硬仗,却不容易留住核心员工?面对巨大的决策压力和市场挑战,哪一类管理者更容易带领团队走向成功?在一个跨国企业中,什么样的人才更胜任跨文化管理的工作,带领企业完成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本书是一部告诉你如何成为卓越领导者的书,更是一本成功管理者的人生指南。
热门推荐
  • 留给青春最后的清甜

    留给青春最后的清甜

    也许一切都是那么的凑巧,究竟是巧合还是缘分?茫茫的人海之中,手腕上的红线的另一头究竟是谁?青春,美好而疼痛,而一切的一切,都凝聚在青春留给我们最后的清甜里..、“嘿,曲玖甜,我不相信你不记得我了”,细碎的暖阳洒进教室,清风拂过左耳,“原来,你就是‘顾清忱’”,曲玖甜甜甜一笑,“‘好久不见’顾清忱”。
  • 白领仙踪

    白领仙踪

    因为不可思议的因缘际会,许默一夜之间得到了绝世宝藏,除去金钱,后来让他收获更多的是盖世奇绝的神功与超凡的智慧,而他最终也由一名都市白领,经过刻苦修练与顿悟终成仙道。而那些深爱他和他所深爱着的女人们,与他的感情纠葛,爱恨情仇,是都付之流水,还是成为永恒了呢?
  • 生活系神豪游戏

    生活系神豪游戏

    【霸道总裁之神豪游戏】,这样的一款桌面游戏,突然出现在现实中。 林曌作为它的唯一玩家,感觉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是一款连呼吸都要收费的神豪游戏,没钱连活着都是一种奢侈。此游戏自由度极高,简单来说就是天高任宿主飞,海阔凭宿主跃,所以...身为宿主的你,准备好了吗?嗯?要是没准备好,还可以回档重新再来一次,不过回档机会只有一次,回档时间为前72小时内。
  • 杯酒少年行

    杯酒少年行

    本作品主要想跟现在的年轻人讲讲70生人的校园生活、兄弟情谊、还有不用打胎的恋爱故事等等。主人公与楚儿、姚佳、小夜、萧祁、小克、薛挺等人的故事,现在的年轻人听来或许有些新鲜感,或许还能看出一些不会被年代改变的东西。
  • 月牙儿(老舍小说精选集)

    月牙儿(老舍小说精选集)

    本书选录了老舍最具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如《月牙儿》、《我这一辈子》、《断魂枪》、《不说谎的人》等。《月牙儿》描写了母女两代妓女悲惨的生活遭遇,深刻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城市贫民的生存状态,由小家庭、小人物的悲剧折射出一段历史的沧桑与悲怆。《我这一辈子》描写了一个旧时代普通巡警的坎坷一生,这也是老舍第一个创作黄金时期的压轴作品,格外具有挺拔于时代的进步气息。《断魂枪》通过一个老镖师的失意境遇折射出普通人在历史大变迁中的无奈和孤独,短小的篇幅里充满了苍凉和怅然的意味,让人回味不尽。
  • 反正我根本喜欢被你浪费

    反正我根本喜欢被你浪费

    当两个互相暗恋的人互诉衷肠是一种幸福,但当你苦苦爱着一个人却由于太多的错过而无法将那句憋了一整个青春的话讲出,又是怎样的一种痛苦。这是一个爱面子的女生努力去爱却又遍体鳞伤的故事。
  • 嫡女重生:丹灵小王妃

    嫡女重生:丹灵小王妃

    前世种种,已如昨日灯灭。明明有一手最好的牌,却被她打出了最烂的成绩。既然老天爷让她重新来过,那么且看今夕谁能赢。解百毒,成丹灵。看这个世上,谁还能让她低头。却意外被一个男子攻破了心房,这生这世,一双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拍即合

    一拍即合

    舒云展遇见了一个人见人羡的女人,符合他对女伴的所有要求,优雅迷人,知情识趣,风流冷情的他几乎已经开始计划和她保持长久的联系……只是,所有的一切都在那一日以后开始了所料未及的变化。
  • 特战兵团

    特战兵团

    这是一支神秘的部队,也是一支尖刀战神部队。这就是在军界被喻为“魔鬼突击大队”的反恐精英部队,这里的军人个个都是兵王与英雄,他们的口号就是“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 晚明之士子江山

    晚明之士子江山

    穿越崇祯十二年,大厦将倾,自己不过是一介书生,怎样挽狂澜于即倒?晚明的江南,歌舞升平,冯梦龙还在写着他的《三言》秦淮河畔,女子吟唱着“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殊不知,盛世浮华,转瞬即逝,这时候,少年骑着毛驴,一头撞进了这末世的烟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