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00000000019

第19章 包容的智慧:包者为大,容者为仁(1)

只有学问,没有门派

南怀瑾语录:耶稣的道,佛的道,穆罕默德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哪个才是道?哪个道大一点,哪个道小一点呀?学佛的人不应该问这个问题,因为没有定法可说,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含一切,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认为这一点才是对的,其他是错的,其实是他错了。

南怀瑾大师贯通佛、道、儒三学,又有所偏重、有所取舍。从思想基础来看,南大师似乎偏于儒学,倾向于以积极的态度融入世界、融入社会生活,并有所贡献,有所影响。虽以80高龄,仍四处奔波,启导后学。这可能跟他早年熟读儒家经典而形成的价值观有关。从学术基础来看,南大师似乎偏于佛学,他对其他学说的体悟和解说多以佛家思想为载体。这可能跟他多年对佛学的侵淫有关。从为人处世的态度来看,他又偏重于道学,随和,恬淡,顺其自然。这可能跟他的先天秉赋及成长经历有关。

对一般人来说,学问仅仅是一种工具而已,有用则贵,无用则弃。对南怀瑾大师来说,学问是一种素养,得之于心、用之于身、随之于意,到了这种境界,称得上真学问了!

南大师最令人敬佩的是治学精神。他对佛、道、儒三家学说,以及其他各种学说,既不偏爱也不轻视,能够自由出入诸家学说之门,在取舍之间又能保持理性。他说:“我国自唐、宋以后,以儒、释(佛)、道三家的哲学,作为文化的主流。在这三家中,佛家是偏重于出世的,虽然佛家的大乘道,也主张入世,普救众生,但出家学道、修道的人,本身还是偏重于出世。而且佛家的学问,从心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道;儒家的学问,又以孔孟之学为其归趋,则是偏重于入世的,像《大学》、《中庸》。亦有一部分儒家思想,从伦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道,但是到底是偏重入世;道家的学问,老庄之道就更妙了,可以出世,亦可以入世,或出或入,都任其所欲。像一个人,跨了门槛站在那里,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让人去猜他将入或将出,而别人也永远没有办法去猜,所以道家的学问,是出世的,亦是入世的,可出可入,能出能入。在个人的养生之道上,亦有如此之妙。”

南大师对佛、道、儒三学的概述应该不是定评,但可以看出,他能够非常客观地看待这三家学说,并且保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事实上,一个人能持有这种态度,就已经很不简单了。这种无偏无执的治学精神正是我们很多年轻学者所欠缺的。

南怀瑾先生说,耶稣的道,佛的道,穆罕默德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哪个才是道?哪个道大一点,哪个道小一点呀?真理只有一个,不过呢,佛经有个比方,如众盲摸象,各执一端。瞎子来摸象,摸到了那个象耳朵,认为象就是圆圆的;摸到尾巴的时候,象就是长长的。所以一般讲众盲摸象,各执一端,都是个人主观的认识,以为这个是道,那个不是道。

那么什么才是道?你心中秉持的是哪条道?

有一位僧人向从谂禅师询问真道是什么。

从谂禅师答道:“院墙外面的道路就是。”

僧人说:“我不是问这个。”

禅师反问:“你问的是哪个?”

僧人说:“大道。”

从谂禅师回答说:“大道通长安。”

西谚有云:条条大路通罗马。真理就是这座神圣之城罗马,道路有四面八方,各不相同,但最终还是共同通向一个中心。这就叫真理合一,殊途同归。

所以,南怀瑾先生告诫门外汉们说,学佛的人不应该犯这个错误,因为没有定法可说,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含一切,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不过他认识真理的一点,认为这一点才是对的,其他是错的,其实是他错了。

盲人摸象时,心中都在暗想一个问题:大象是什么象?只是,每人各执一点,都以为自己摸到了“大象”。真正到达了佛境界是包容万象,也否定了万象,也建立了万象,这是佛境界。

释迦牟尼佛到了晚年的时候,达到了极高的修为境界,其面容娴雅而平静,好像是皇家的象牙雕像。他的眼睛深邃、湛蓝,显露出他言行举止所恪守的信条。他的智慧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他是一个王子,却没有任何一个王子能和他相比。因为在他左边行走的是般若,右边是爱,周围是一片阳光。他的言辞睿智、犀利,即使那些原来抱有讥讽之意的人见面后也会为之倾倒。没有一个见到佛陀的人不是这样,而且,在他的面前人人都会沉溺于爱的大海里。

有一次佛陀托着大钵,来到一块正犁着的田边,远远地站着等候施舍。犁地的是个富人,一见到佛陀乞食的样子,就说“我又耕地,又播种,然后才得食。你也应该耕地播种,闲者不应得食”。

“婆罗门,我也耕地,也播种。”佛陀这样答道。

“但我们怎么看不见尊敬的乔答摩的犁呀!”那个人轻蔑地说道。

世尊回答说:“我播下的种子是信仰,犁是理解,鞭子是温柔,果实则是不生不死。这样,种地的人绝不再受痛苦的折磨。”

那个人倒了一碗奶糊(米粉和牛奶的混合物),递给佛陀,说:“请怫陀吃了这碗奶糊,因为您是一位伟大的播种者。”不管是耶稣的道、佛陀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它们揭示的都是宇宙间的大智慧,他们都是伟大的播种者,像蒲公英一样,秋风一起,就四处飘落。

一日一心得

无论哪派学者,都可能犯这种毛病:注重形式而远离精神。真正善于学习的人,必有包容之心,而不会囿于门户之见。所有的学问,在他们眼里都只是学问,是为得心应手的应用服务的。没有什么区别。

心佛众生无差别

南怀瑾语录:释迦成道后,极力宣扬一切众生性相平等的观念,不但认为人类是平等的人类,而且认为凡有血肉与具有灵知之性的生物,乃至天人之际,一律称为众生,大家在本性的道体上,本来都应该是平等的。

南怀瑾眼里众生平等,所有人去拜访他一律以礼相待,谈笑风生。面对政坛人物,他也是老脾气,从不特殊对待。1990年9月8日,南怀瑾应邀去台北,面见台湾的前“总统”李登辉。他说古道今,纵论天下,滔滔不绝地讲了2个多小时,对李登辉晓以“和平统一”的民族大义。会谈结束后,李登辉亲自送南先生出门。到了门口,客气地问南先生“还有什么吩咐”,南先生说:“我希望你不要做历史的罪人!”李登辉尴尬不已。尽管南先生的苦口良言对李登辉这种坚持“台独”立场的人未必有用,但他这种视众生平等,敢说真话的精神,还是令人钦佩的。

佛祖的眼里,每个人的算式最后一定得出一个数字:0。就像那句佛家谒语所云:“常者皆尽,高者必堕,合者有离,生者皆死。”无论贫者富者、高者低者、合者离者、生者死者,不都等于零吗?

0跟0,越看越像“众生平等”。

人生的算式虽然答案相同,但有长有短,数字的变化无穷,没有谁是一样的。有的人一如既往地1+1+1……这是平稳的人生,有的人却是(100-99)*1000……这是大起大落的人生。

我们不要看见这个0就心灰意冷,认为什么都是白忙。虽然结果都是0,人生的滋味还是各不相同的。另外,0难道不是一个很美的数字吗?它是一切数的原点。就像各种颜色合而为白色一样,0也是一切数合成,它圆满无缺,包罗万象,是永恒,是永生。

另外,佛祖眼里的算式,也不是看此一生。他是从“轮回”的角度来看待因果报应的。这个道理就玄了,一般人难以理解,就想出下辈子的变化来解释。乡下有一种说法:一世为官,九世为牛。当官的人贪污受贿,干尽坏事,享尽富贵,所以要变九世牛来还债。这样的理解层次甚浅,但也未尝不可这样理解。

说人与人平等,有些人还能接受,说人跟鬼、跟畜生平等,可能就有人反对了。鬼大概是没有的,不必比较,无论如何,人都不喜欢跟猪狗同列。如果说“你是一头猪”,这是骂人的话,要打架的。

人与动物的“平等”,其实也是从算式上得出来的。人的算式结果为0,畜生的的算式结果也为0,还不是一样吗?

其次,人跟畜生一样,也是由一些化学元素组成。有的化学元素好,有的化学元素坏,只是人的观点。人跟动物的基因也会不同,这种基因好,那种基因不好,也只是人的观点。这个道理,好比某些人自视甚高,硬是觉得自己了不起,瞧不起别人。实际上,他未必有什么了不起,别人也不见得比他差,他要这样想,也没有办法。

再次,人跟畜生的快乐指数在本质上也没有什么不同。人的核心追求是快乐,动物也是如此。而且两者构成快乐的基础也差不多:物质享受和情感体验。按人的观点,假设物质享乐丰富是正数,挨饿受冻是负数,而心灵愉悦是正数,心情痛苦是负数,那么,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的算式也是由一连串正数和负数组成的。

在人的眼里,动物的物质享受好像都是负数,因为它们吃得太差;而它们的情感体验都是0,因为它们没有思想。这恐怕只是人的偏见。好比猪吃草,如果它觉得好吃,就是享受。好比狗吃屎,它觉得好吃就是美食。狗到处找屎吃,不跟小孩到处找零食一样吗?这个道理,如同上海人说川菜难吃,四川人说沪菜难吃。其实好不好吃,别人说了不算,关键看自己的感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猪吃草、狗吃屎,跟上海人吃沪菜,四川人吃川菜有什么差别?

说到动物没有思想,这只是一个假设。几千年前人类很无知的时候,就假设动物没有思想,后来的观念也延续了这个假设。现代科学反倒越来越证明动物也可能有思想。既然有思想,就有快乐和痛苦。那么动物的快乐和痛苦到底是什么呢?这就不是人能体会的了。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说:“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本来快乐只是自己的体验,不是别人能了解的。人不能知他人之乐,自然也不能体会动物的快乐。

总的来讲,佛说“众生平等”,还是很合乎逻辑的。既然平等,无论人还是人类,都用不着有惟我独尊的想法。大家共存共荣,达成自然和谐,不是更快乐吗?

一日一心得

在这个世界上,佛与众生没有任何差别,每个人都是佛。只是很多人沉沦于俗世,不能自拔,所以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误认为佛和人不同。每个佛也都是最平凡的人,一个人只要体悟到般若的智慧,就和佛了无差别了。

规过劝善不强求

南怀瑾语录:从表面上看起来,孔子教学生的交朋友之道,好像蛮滑头的样子,适可而止,不要过分。实际上,加上我们自己的经验,就知道孔子的话并不滑头。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尤其是共事业的朋友,更要注意。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很多,知道实不可为,只好拂袖而去,走了以后,还保持朋友的感情。

有人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话的确不假。但是,谁爱吃苦药呢?小孩常把吃苦药当成虐待,大人常把逆耳忠言视为人身攻击。所以,进“忠言”的结果有时是“好心没好报”,对方非但不感激,反而心生怨意。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南怀瑾大师讲了一个故事:湖南才子王湘绮是曾国藩的幕友,当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在前方和洪秀全作战,开始露败象的时候,王湘绮想请假回家。有一天晚上,曾国藩因事去找他。看见他正坐在房里专心看书,就站在后面不打扰他。差不多半个时辰,王湘绮还不知道,曾国藩又悄悄地退回去了。第二天早上,曾国藩就送了很多钱,诚恳地安慰一番,让王湘绮立刻回家。有人问曾国藩,为什么突然决定让王湘绮回去?曾国藩说,王先生去志已坚,无法挽留了,何必勉强呢?再问曾国藩何以知道王湘绮去志已坚?曾国藩说,那天晚上去王湘绮那里,他正在看书,可是半个时辰没有翻过书。可见他不在看书,在想心思,也就是想回去,所以还是让他回去的好。

南怀瑾大师还说:“对上位者如有不对的地方,做干部的,为了尽忠心,有劝告的责任。但劝告多次以后,他都不听,再勉强去说,自己就招来侮辱了。对朋友也是这样,过分的要求或劝告,次数多了,交情就疏远了。这里,孔子告诉子贡,交朋友之道,在‘忠告而善道之’。尽我们的忠心,劝勉他,好好诱导他,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不可则止’,就不再勉强。假如过分了,那就不行;‘毋自辱焉’,朋友的交情就没有了,变成冤家了。”

假如对方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人,我们必须让他接受正确意见,又该怎么办呢?对此,我们首先要把握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多说顺耳忠言,不要贬低对方。

进“忠言”之前,先以甘言肯定对方的优点,冲淡对方的敌对情绪,然后再说规劝的话,人家就容易接受了。

《菜根谭》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顾及对方的自尊心,不能因为自己的意见是对的,就理直气壮地坦率陈言。比如父母对孩子说:“你看隔壁的小明,又勤快成绩又好,你咋不学学人家呢?”又比如妻子对丈夫说:“你瞧人家大刘,有房子、有车子、有票子,你有什么?”像这样的所谓忠言,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是听不进去的,说了不如不说。

第二个原则是:让对方明白你的好意。

你说忠言,到底是为了贬低他抬高自己,还是为他好,他也许并不明白。所以,你要设法让他感到你的好意。在此之前,忠言不必出口。此外,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否则对方就会以为你在教训他;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他会认为你惺惺作态。

第三个原则是:选择适当的场合。

原则上讲,最好避开第三者,以一对一方式进行,以免让对方产生当众出丑的感觉。

一日一心得

当你好心提供意见,而对方露出厌烦或不屑的神态,最好赶紧闭上嘴巴,而不是强求对方的忍耐力。包容是洗去怨恨的圣水,是吹去痛苦的春风,是通向快乐的路标,是沁人心扉的温度,它能使我更好的去爱自己,爱别人,给予别人理解,也让自己幸福,理性生活,享受生命。

最难的是“劳而不怨”

南怀瑾语录:最难的是“劳而不怨”。大家常说,做事要任怨,经验告诉我们任劳易,任怨难,多做点事累一点没有关系,做了事还挨骂,这就吃不消了。但做一件事,一做上就要准备挨骂,“劳而不怨”,我觉得难在任怨。

南怀瑾老师认为,许许多多的人只能“任劳”,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做到“任怨”。因为“任怨”更需要长远的目光和大局观念,更需要极强的责任心和坚韧的承受力,更需要博大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思维:付出了,就应该有回报;任劳者,就应该获得鲜花和掌声。如此想,是应该的,也是正常的。但是,社会是很复杂的,任劳者不被理解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毛主席说过,“凡工作者,就一定有缺点和错误,不工作的,肯定就没有缺点和错误,但是,不工作本身就是最大的错误。”

同类推荐
  • 享受简单和谐的人生

    享受简单和谐的人生

    不看电视、不上网、不住大房子、不大规模购物、不驾车等等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经济压力,甚至跑到没人的山野,除了吃饭、睡觉、享受自然风光外,什么也不做……这种复杂之后的简约、华贵之后的淡雅,却比华贵更华贵,它已变成了一种时尚而幸福的游戏。为什么还在为工作的千头万绪和复杂的办公室关系而不堪其累?记住,只要你愿意,就能开始享受“简单工作”:为自己设计一个工作区域图,在这个区域里,确定最优先应该完成的工作,以第一速度将它做好,而其他工作就先放一放吧,你需要歇口气了。学会拒绝同事的无理要求,坦然地回绝自己不愿意参加的应酬。不要把精力放在如何处理办公室友谊上,专心做你自己要做的事就行了。
  • 总经理掌控人脉的88个细节

    总经理掌控人脉的88个细节

    本书通过大量的经典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站在职场生存、寻求合作的高度上,结合决定人脉成败的各个因素,对社交中的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客户关系的处理技巧作了详细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脉就是财富”的观点,因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 人生与命运(漫漫求知路)

    人生与命运(漫漫求知路)

    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入。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
  • 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智慧(经典版)

    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智慧(经典版)

    2008年9月14日,雷曼兄弟轰然倒下,仅仅一个月,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尽数沉没。纽约,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正面临崩溃。谁将取代华尔街?有人乐观预测,伦敦有可能成为全球新的金融中心。但一个月之后,金融危机就蔓延到欧洲,英国最大的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不得不靠政府的200亿英镑艰难度日。
  • 大众创新座右铭

    大众创新座右铭

    本书都是中外伟人、名人关于创新的论述。本书分为四篇。第一是创新基础篇。第二是创新思维篇。第三是创新方法篇。第四是创新实践篇。
热门推荐
  • 圣灵域之部落时代

    圣灵域之部落时代

    圣灵域,一个神奇的地方。冰武前世被人陷害,导致战死他乡,穿越到了这里。他会在这个世界上散发出怎样的光辉呢?
  • 独家告别

    独家告别

    不想惹麻烦的地球少女苏弈,却在无意中救下了被流放到地球的外星王子。为了找回联系人,他肆意闯进苏弈的生活,也因为外星势力的追杀给苏弈带来无尽的麻烦。苏弈为他取名苏难,意为自己的灾难,却没想到后来他真成了她心上的灾难。骄傲自负的苏难,温柔保护着她的苏难,她惊觉自己内心情感的同时也被迫知晓了外星势力的真正目的。是该背叛苏难留下来躲在昔日好友的保护下,还是面对自己的心意即使众叛亲离也要和苏难患难与共?……
  • 万千星光不如她

    万千星光不如她

    这是关于少女少男的青春故事(新手新手,用来练手的,写的和我自己构思的都不一样要哭si了,自我感觉是lan文)小时候,她是小霸王,在他被欺负的时候气势汹汹的过来把那些人打跑,在他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多年后,再相遇,他以为自己只是对他有好感;但是她分手了,在烧烤摊喝的醉醺醺的,脸上还带着泪水,他的心都在难受,感觉自己的心都被她的一举一动扯动着…
  • 勤勉好学

    勤勉好学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杀手绝色倾城妖孽不要跑

    杀手绝色倾城妖孽不要跑

    你们见过11岁就是博士学历的吗?我见过!你们见过11岁就是世界第一杀手特工吗?我见过!你们见过有异能的少女吗?我见过!你们见过年仅11岁就倾国倾城的少女吗?我见过!你们见过11岁就是世界首富的少女吗?我见过!好不容易重生一世,当上杀手,放假还有任务!什么?!让我去杀和我并排第一的杀手?简单一个异能干掉!什么?!既然也有异能?还是和我一样的全职属性!虽然我没有他的控制术……看过电影都可以冤家路窄的碰上!一次意外,夺初夜,初吻不翼而飞!你给我等着!我一定会让你生不如死!却不知她终究斗不过他,好不容易破镜重圆,什么?!什么世界主宰我不要!我就要他!刚开始男主虐女主后面女主加倍虐男主~
  • 记忆传承:灵瞳

    记忆传承:灵瞳

    一个平凡的高中生,在一次意外的探险中获得一个记忆传承,得到一双灵瞳,从此开始了不平凡的道路。一路走来,遇见无数美女,不论萝莉还是御姐,对他都是另眼相看。看屌丝男如何逆袭,创事业,泡美妞,玩转世间,走上人生巅峰。
  • 平凡的模样1无言神话

    平凡的模样1无言神话

    本小说为神话故事,多美轮美奂,请勿与现实比较。本小说原名《平凡的模样》,因书名太繁多相似,网页上搜索不到的原因而改名。
  • 覆手天下

    覆手天下

    天才少女为救好友自己被车撞飞,在欣慰救了好友却发现自己在一个历史上根本没有记载的国家,罗刹国,并且还俯身在罗刹国公主的身体里。当勉强接受已成的事实,欲终其一生就这么无聊地在罗刹国里到终老,却因为一个巨大的贪污案让天才少女来了玩乐兴趣。向罗刹国国王请缨并发誓一定抓出幕后黑手。从此开始了江湖欲朝廷间的龙争虎斗。江湖也好,朝廷也好。惟一的区别,就是江湖是明枪明斗,朝廷是暗箭难防。“如果一定要被出卖......我很高兴出卖我的是你们。”被身边的人出卖,跳下悬崖。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意外得到被囚禁在崖底百年有余的盖世高手真传。可是,再出神入化的武功,再神乎诡异的轻功,又有何用。身边已无你们的踪影。
  • 三国袁耀传

    三国袁耀传

    重生成了袁术之子袁耀,率先蹦出了两个问题。其一,老爹到底拿没拿到那块破石头?其二,吕布到底有没有把女儿嫁过来?新书上线,水浒之我不做包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