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00000000033

第33章 解脱的智慧:在道家的心态中逍遥(4)

南怀瑾语录:现在庄子这一句“圣人无言”,正是对老子思想的说明,圣人无名,更无所谓圣人不圣人。换句话说,最伟大的人是在最平凡里头,能够做到真正的平凡,就是无己、无我、无功。就算已经功盖天下,自己也觉得很平凡;就算道德到达圣人境界,自己仍觉得很平常。平常就是道,最平凡的时候是最高的,真正的真理是在最平凡之间。

南老师在老家上学时,这一年正是他祖母的六十大寿,家里办得非常热闹。不幸的是,吸引了海盗的注意。这天夜里,一伙海盗洗劫了南老师的家。南老师的父亲开了一爿商店,卖米、卖布、卖杂货,像当时镇上的一般商店一样,前店后屋。海盗把店里能抢走的东西席卷一空。

这是南老师记忆中家庭经历的一件大事。南老师从这个偶然事件上,引出了一个人生的哲理,他说:如果不大事操办祖母的六十大寿,可能不会招来海盗;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轻言做寿;拿佛学的道理来讲,一个人在“福报”很好的情况下,不要把“福报”都用完了。南老师的意思是:一个人,在有钱、有权、有势的情况下,不要张扬,不要忘乎所以,不要得意忘形。南老师一辈子的为人,都是遵循着这个原则,哪怕在他声名鼎盛的时候,自己都是保持平常心,那么冷静,那么低姿态。

从前,有一个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道:“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我想在您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可为什么我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块盐,交给学僧说:“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会开悟了!”

学僧遵照指示去做,没多久,跑回来说道:“我把盐块装进葫芦,可它老不化;葫芦口太小了,伸进筷子也搅不动。我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过葫芦倒掉了一些水,然后只摇晃几下,盐块就溶化了。禅师慈祥地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

学僧不解地门:“难道不用功可以开悟吗?”

禅师仍耐心地解释说:“修行如弹琴,弦太紧会崩断,弦太松不出声音。时刻保持着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学僧终于领悟了其中的道理。

我们常常觉得太累、太苦、太烦躁,都是因为丢失一颗平常心,孩童们的快乐,则正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成人无法再次享有的平常心。所谓“此起彼伏”,所谓“战场无常胜将军”,南怀瑾先生因此感叹道,世人如果拥有一颗平常上进之心,不但不会有烦恼,还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果实。

“功盖天下,自己也觉得很平凡”,南怀瑾大师的本意就是告诫人们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

天使为什么会飞,是因为她把自己看得看轻。当一个北大的毕业生一天走进78家餐馆,只为推销一种啤酒时,遭到了一次次的拒绝和无礼,但是他没有气馁和放弃,他告诫自己,某些方面,某个领域,北大毕业的学生知识也只等于零。你所要做的,就是看轻自己,和那些没怎么受过教育平时你看起来根本不如你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就是这样的起点,使他最终成为三家跨国公司的CEO。

国外有个著名的学府,它的大门旁边有个侧门,每个进去的人都要弯腰才能通过,这个每个新生都要必经的旁门,给他们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课,无论任何领域,在你入门之前,你都要看轻自己,学会谦虚。

不但在事业上,就是在生活中我们也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下面这个女人就是因为婚姻生活中把自己看的太重,亲手断送了婚姻。

小刘和小张是单位里唯一的双职工,因为一点琐事两口子吵架了,为了杀杀丈夫的锐气,妻子决定以离婚相要挟。于是,一向霸道的她自拟离婚协议书,所有的一切财产归丈夫,孩子归丈夫,自己每年支付孩子五百元生活费,以示离婚的决心。不依不饶的她本以为丈夫不会同意,那曾想到丈夫很爽快地同意了,从吵架到离婚手续办好也就两三天的事。一周之后,妻子主动找丈夫要求复婚,被丈夫拒绝了,此时她才感到风吹到脸上是那样地冷,心在不停地颤抖,她凝望着丈夫冷漠的面庞和那双冷冰冰地眸子,茫茫的眼神中有的只是对复婚的绝望,她不甘,不甘于自己的失败,她要奋起争渡,但除了惊起一滩鸥鹭外,什么都没有改变。最后她对他说:“给你半年时间,如果你还不同意复婚,那我就嫁人了!”还是有点高高在上的样子,她太高估了自己,以为丈夫会非她不娶呢!期待着眼前已经变得有点陌生的丈夫听到最后通牒能有所触动。“我早就受够你了,随你的便!”丈夫脱口而出,脸上毫无表情,看得出来,她很痛苦,的确,面对与年仅五岁的骨肉分离,做为母亲,她的心能不滴血吗?可这苦果是她自己造成的啊。

这个故事真实而简单,但却让我们对大师的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要学会认识自己,千万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也不要轻视自己。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很重要,但是离了谁地球都照样地转。所以,一个人可以自信,但不要自大;可以狂放,但决不能狂妄;可以健康长寿,但不可能万寿无疆;能够力挽狂澜,但决不可能再造乾坤。那么,不论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还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不论是游子回归,还是飞鸟离巢;不论是投身江湖,还是金盆洗手;来就大大方方地来,走就痛痛快快地走;来时不妨踌躇满志,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也”!走时也尽可能地洒脱自如,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以一颗最平常的心去对待世间万物,遇事要懂得换位思考,退一步海阔天空,那样你的心才会变得安逸,“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会成为你的心灵写照。

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它的危害在哪里呢?

一是恶化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对臆想有瘾,而且我们坚信自己的臆想千正万确。有一个弟弟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弟弟穷、哥哥富,于是自卑的弟弟总是在做梦,在做假设,他以为哥哥知道他的难处,他以为是兄弟就应知道他的感觉和想法。他总是在埋怨他哥哥,于是与哥哥之间的关系日渐恶化起来了。

二是使我们远离真相。在一个单位,我是这么想的,我便以为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在餐桌上我想吃某几个菜,我们便以为别人也会喜欢吃相同的菜。我们总认为世界都以我为中心;我怎么想,别人怎么想;我怎么行,别人便怎么行,从而过份地拔高自己的主观意识。这只会使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远。

那么,我们究竟怎样从自以为是中解脱出来呢?

处方:无我执,无法执。

所谓“无我执”就是不要太瞧得起自己,不要太认可自己,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那只会伤害别人,只会让自己疏离群体和他人。

所谓“无法执”,就是别太相信头脑里已有的一切真理,知识,原理等,因为真理也是动态的,发展的,万物皆流动,你大脑中先入为主的意识一旦启动,那么,你就很难再认清现实了,你就从具体问题中抽身出来了,就不可能正确的解决问题。

“无我执,无法执”的前提是放弃沾满灰尘的头脑。做到“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只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

平常心是道。就是说,为人要踏踏实实,舍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平静地去做每一件事,这就是道。古有明相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今有李嘉诚先生的“好景时,决不过分乐观,不好景时,也不过分悲观”,这些都是平常心的真实写照。

平常心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它作为生活之哲理,并不提倡如庸人那样虚度年华,碌碌无为,听天由命的思想。齐白石大器晚成,是建立在他长期努力和进取基础上的顿悟。其实这正是白石老人有一颗可贵的平常心的结果!贾岛的“十年磨一剑”之喻,不也正包含着诗人的进取和对这种充满智慧之光平常心的理解吗?因此,无论你是哪个阶层的人士,从事哪种工作,都不要怨天尤人。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即使不能轰轰烈烈,你的内心也会感到充实,因为毕竟你已尽心尽责。

一日一心得

平常心是一种境界。人之一生能平静地面对一切,做到浮沉不乱,荣辱不惊,坦然接受社会对自己的评价,这是一种极高的生活境界。平和的心态能消除偏狭和狂傲之气,舍去浮躁和虚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忘我无我的大彻大悟

南怀瑾语录:人,悟到了真正的无我,修行到了真正的无我,就是侈了。这个佛,无我,自然无众生,无寿者,这就是佛的境界。所以做至了无我就是佛境界,一切凡夫都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切观念的执著,都是因为有我而来,那么真正无我就是佛的境界。

南怀瑾大师认为,一个人要真正摆脱物理世界的困扰,解脱一切烦恼而到达真正的逍遥,唯有“丧我”。没有达到“丧我”,就不能了解到万物在不齐的表象后面,本质上是完全“齐一”的。

学会忘我就是快乐,就是学会把别人眼里看到的美丽当做自己眼里看到的美丽,别人感受的幸福当做自己感受到的幸福,别人的微笑当做自己的微笑,如庄子所说,忘记自身的存在就是生存的最高境界。一个人认真地去做一件事情时,就会忘记自身的存在,这样的人一定会成功。

印度的三藏法师自诩神通,他来到慧忠禅师面前,与他验证。

慧忠谦和地问道:“久闻您能够了人心迹,不知是否属实?

三藏法师答道:“只是些小伎俩而已!”

慧忠于是心中想了一件事,问道:“请看老僧现在心在何处?

三藏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

慧忠微笑着点头,将心念一转,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

三藏又做了一番考察,笑着说:“禅师怎么去和山中猴子玩耍了?

“果然了得!”慧忠面露嘉许之色,称赞过后,随即将风行雨散的心念悉数收起,反观内照,进入禅定的境界,无我相、无人相、无世界相、无动静相,这才笑吟吟地问:“请看老僧如今在什么地方?

三藏神通过处,只见晴空无云、水潭无月、人间无踪、明镜无影。

三藏使出了浑身解数,天上地下彻照,全不见慧忠心迹,一时茫然不知所措。

慧忠缓缓出定,含笑对三藏说:“阁下有通心之神力,能知他人一切去处,极好!极好!可是却不能探察我的心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三藏满脸疑惑。慧忠禅师笑着说:“因为我没有心迹,既然没有,你如何探察?”

无论你的心迹藏得有多深,只要存在,别人就可以探察到。只有无心无我,心外无物,了无痕迹,才能让人无所察觉,这才是禅的境界。

从前,有一个老禅僧住在庵内,在门上写“心”字,在窗上也写“心”字,在墙上还是写上“心”字。文益禅师对此事评论说:“门上应该写‘门’字,窗上应该写‘窗’字,墙上应该写‘墙’字。”

那个老僧显然还没有通达禅的境界,因为他的心中还有“心”这个概念。只有化有心为无心,让一切都显现为一切的本来面目,才是真的修为境界。

齐安国师门下有个和尚,到山里去采木头做拄杖,迷了路,来到大梅的茅庵,问:“和尚在这里住了多久了?”大梅说:“只见四周的山青了又黄,黄了又青。”那和尚又问:“出山的路往哪儿走?”大梅说:“随流去。”和尚回去后告诉齐安。齐安国师说:“我在江西马祖那里也见过一个僧人,后来没有下落,是不是他呢?”就派和尚去找大梅。大梅却写了首偈作为回答:

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

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

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

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于是,他迁到山的更深处去修习。有一天,他对门徒说:“来莫可抑,往莫可追。”说完就示灭了。

南怀瑾先生讲《金刚经》时还曾提到:

明代禅宗憨山大师就讲:“荆棘丛中下脚易,月明帘下转身难。”一个人学佛处处都是障碍,等于满地荆棘,都是剌人的。普通人的看法,荆棘丛中下脚非常困难,但是一个决心修道的人,并不觉得太困难,充其量满身被刺破而已!最难的是什么呢?月明帘下转身难。到了完全忘我、忘身,证得了空的一面,清清净净的时候,叫你不要入定,不要入清净的境界,而要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进入这个苦海茫茫中来救世救人,那可是最难的,做不到的。

无我之后还要拯救苍生实在是难上加难,芸芸众生能做到心外无物、一无所求就很了不起了。

宋朝雪窦禅师在淮水旁遇到学士曾会先生。曾会问道:“禅师,您要到哪里去?”

雪窦很有礼貌地回答道:“不一定,也许往钱塘,也许往天台方面去看看。”

曾会就建议道:“灵隐寺的住持珊禅师跟我很好,我写封介绍信给您带去,他定会好好地待你。”

可是雪窦禅师到了灵隐寺时,并没有把介绍信拿出来求见住持,一直在大众中过了三年。曾会于三年后奉令出使浙江时,便到灵隐寺去找雪窦禅师,但寺僧却没有人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曾会不信,便自己去云水所住的僧房内,在一千多位僧众中找来找去,才找到雪窦,便问道:

“为什么你不去见住持而隐藏在这里?是不是我为你写的介绍信丢了?

雪窦:“不敢,不敢,因我是一个雪水僧,一无所求,所以不做你的邮差呀!”

随即从袖里拿出原封不动的介绍信交还给曾会,双方哈哈大笑。曾会将雪窦引见给住持珊禅师,珊禅师甚惜其才,后苏州翠峰寺缺住持时,就推荐雪窦任住持。

所以南怀瑾先生说,小乘的大阿罗汉果证得了,清净境界证得了,争土的境界到达了,在大乘戒律上是犯戒的,那是耽著禅定,功德不能圜满。

憨山大师那句话就是警告,到那个时候再想回转来就很难了,也许一堕落就是八万四千大劫。而做到忘我无我,才能真正幸福。

一日一心得

人生在世,最大的敌人不是外来的东西,而是自我!我们难以把握机会,因为忧郁、拖延的毛病;我们容易满足现状,因为没有更高的理想;我们不敢面对未来,因为缺乏信心;我们未能突破,因为不想去突破;我们无法发挥潜能,因为不能忘却自我,超越自己!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而只有那些在这个过程中忘却自我、不断自我挑战的人,才是真正的胜者。

同类推荐
  • 办公室社交兵法

    办公室社交兵法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办公室更是如此。做人办事根本不能由着个人的性子来,而是要在人际关系中炼出一身真功夫。一则把自己变成精明人,二则把自己变成实战者,这样才能把自己训练成为“猎豹”和“活鱼”,做别人难以做成的事。此为人生最息息相关的做人兵法。做人是聪明人的学问,办事是精明人的强项,两者都离不开社交兵法的运用。总有一些人自以为在社交战场上聪明伶俐,但是实际上常常漏洞百出;有些人大智若愚,伸缩自如,这才是真正的“攻击手”。
  • 从优秀到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

    本书就是要帮助每一位想有所成就的职场人士成为一名“对的员工”。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了一名“对的员工”所应该做的“对的事情”,内容涵盖了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与人和谐合作等六个方面,帮助职场人士树立以“责任感”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引导读者思考“如何贡献一己之力”和“如何改变现状”等成就卓越的关键问题。
  • 向下扎根,向上结果

    向下扎根,向上结果

    人生是一本书,用心去读,用心去品,才能明白道理,才能品出滋味。人生是一条路,方向正确,脚步扎实,才不至于绕弯子、摔跟头。人生是一面镜,认清自我,端正自我,才能成功地塑造形象,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这本书收集了当代作家林玉椿先生创作的哲理短文,形式不拘,取材多元,内涵丰富,道理深刻,浅显的小故事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感悟的火花,蕴涵着深邃的道理。一篇篇哲理短文,如同一盏盏明灯,教人认识自我和提高自我,教人看清社会万象和判断是非,教人做人处世和珍爱生活,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智慧为人的正能量。
  • 最“笨”的做事方法

    最“笨”的做事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笨人”的哲学、“笨人”的智慧、“笨人”的力量、“笨人”的品格、“笨人”的准则、“笨人”的方法、“笨人”的交友、“笨人”的尺度等。
  • 青年必读-个性的风采

    青年必读-个性的风采

    问世间“个性”为何物、峥嵘个性抱朴守拙、点击自我追寻个性、总结个性悦纳自我。
热门推荐
  • 送客东归

    送客东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银枪小将佟十一

    银枪小将佟十一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因为没钱取消原计划。自幼听单田芳老先生的评书,每个男孩小时候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执笔写江湖,白衣纵马风流年少,年少犹借银枪逞风流。
  • 也不过是三年

    也不过是三年

    我曾在草长莺飞中看到你的盈盈笑意你的眼神平静我在和煦的冬日中望见你悲悯冷漠的眼神似是孤傲又是孤独你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恣意大笑的阳光少年。
  • 辰艾之冬日谜案

    辰艾之冬日谜案

    原本是一场浪漫的告白,但是却阴差阳错的让她陷入危险之中,艾羽该怎么做?殷伊一,顾言溪,秦雨沫,叶辰,叶棋,究竟谁会是凶手?(亲们,前三章没有什么重点,如果想直接看起因,就从第四章开始看吧,第四章开始为重点哦,O(∩_∩)O谢谢)
  • 杰出青少年的9大能力

    杰出青少年的9大能力

    一个人如果没有力量上的积蓄,那么他一旦遭到失败,往往就没有振作再起的可能。有很多青年男女由于没有积蓄相当的能力,储蓄相当的体力、智力及处理事务的能力,以致不能应付目前的事务,更不用说应付非常时期的种种困难了,而终至在生命路途中遭到失败。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大好机会的降临,而一个人能否抓住机会、能否成功,全看他积蓄的力量是否充足。人的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能够贮藏着可供一生应用的充足力量。力量贮藏得愈多,愈能应付外来的事变。
  • 梦回之小静的佛系人生

    梦回之小静的佛系人生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宋代林景熙梦回童年,我愿尽一己之力,圆人生遗憾。
  • 掠夺你的城

    掠夺你的城

    “江城,你要记住,你是一个有男朋友的人,收起你的荷尔蒙,别招惹桃花。”某大佬看到自家男朋友又被围堵,连忙把人拉出来,按在墙上宣誓主权。(两人学习都很好!)
  • 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铅球·链球

    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铅球·链球

    田径运动是人类从走、跑、跳跃和投掷等自然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运动,主要作用在于健身和竞技,包括田径健身运动和田径竞技运动。田径运动是以发展人类的基本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为目的,主要以“更快、更高、更远”为目标,以当代科学技术和专业基础理论为基础,不断挑战人类运动能力的极限,是人类体育运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走、跑、跳跃和投掷等基础运动能力的升华和典型表现。我们青少年学习田径运动,不仅具有健身、竞技、基础、教育等功能,主要是通过田径运动教学、锻炼、训练和竞赛,能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并能培养竞争意识和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 我有飞剑

    我有飞剑

    平凡少年,历经磨难,问鼎苍穹!可歌可泣,可悲可叹,天地不仁,我有一剑灭苍天!
  • 20几岁学点心理学

    20几岁学点心理学

    《20几岁学点心理学》内容简介:年轻人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并灵活运用于生活之中,在处世方面将会受益良多,它能让你洞悉世事,看清事物的本质,了解他人的内心,最终教你懂得与人和谐相处,使得生活与事业之路畅通无阻。90%的人知道心理学,但没学过;9%的人学过了,但不懂运用;1%的人不仅学过还能灵活变通,所以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