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8300000027

第27章 《朱子语类》比较句研究(4)

李思明指出:“‘似’作比拟动词,它常受‘相’修饰而组成词组‘相似’,进而又逐步发展成复合动词‘相似’。动词‘相似’中的词素‘相’,多数保留‘相互’的实义,但也有一部分实义淡化,只起衬字作用。比拟助词‘相似’即由‘相’义淡化的动词‘相似’虚化而来。其核心词素为‘似’,次要词素为‘相’。”

李吉华考察指出,唐五代时,“相似”在功能上发生变化,即不单纯表比较,还可用来表比拟或比喻,此时“相似”前多用“如”、“恰似”、“犹如”等词。他示例如:

2)师便喝云:“你也眠去摩?每日在长连床上,恰似漆村里土地相似!他时后日,魔魅人家男女去在!”(《祖堂集》卷七)

3)心如木石,口无所辩,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犹如云开日出相似。(《祖堂集》卷十四)

(9)“X譬如Y一般/相似”式:

1)仁,譬如一盆油一般,无些子夹杂,方唤做油。(《朱》卷二十八)

2)尝说道,看易底不去理会道理,却只去理会这般底,譬如读诗者不去理会那四字句押韵底,却去理会十五国风次序相似。(《朱》卷七十四)

3)凡学须要先明得一个心,然后方可学。譬如烧火相似,必先吹发了火,然后加薪,则火明矣。(《朱》卷十二)

此式近代汉语始见用例:

4)到不如放孩儿早去,也省得爹妈费心,譬如当初不曾养下孩儿一般。(《醒世恒言》卷九)

(二)否定式

1.“X不如/似Y”式

(1)“X不如Y”式:

直接用“不”的形式来表示否定比较意义。

1)读诗,只是将意思想象去看,不如他书字字要捉缚教定。诗意只是迭迭推上去,因一事上有一事,一事上又有一事。(《朱》卷八十一)

2)据他说底,先贤意思全不如此。(《朱》卷二十七)

(2)“X不似Y”式:

1)这般处也说得不分晓。大抵后十篇不似前十篇。如“子路问成人”处,说得也粗。(《朱》卷四十四)

2)周程只是“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太极本无极”,只是体用动静,互换无极。康节便只要说循环,便须指消息动静之间,便有方了,不似二先生。(《朱》卷七十一)

3)“射隼于高墉”,圣人说《易》,大概是如此,不似今人说底。(《朱》卷七十二)

还有出现“样”加在比较后项后构成句式“X不似Y样”的情况,如:

4)其书全不似疏样,不曾解出名物制度,只绕缠赵岐之说耳。(《朱》卷十九)

贝罗贝举出较早用例:

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卷十四)

“不如”“不似”的语义偏向趋异,强调的是比较项有程度上的差别,即对比较项求异。

在汉代以前的“不似”意思基本类似于现代汉语的“不像”,比拟性比较强,尤其经常用于反问句中。如:

6)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孟子》卷一)

7)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庄子》卷六下)

该类句子的比较后项往往是宽泛性概念,而并非具体的人或物。

李吉华认为:“上例的句义应理解为‘之(他)不像个人君’,不宜理解为‘之(他)与人君不同’。从逻辑角度出发,‘不像’就肯定‘不同’,这就为该类句子具有比拟和比较的双重属性提供了可能。不过,先秦的‘不似’句突出的是比拟性,所以还不宜看作严格意义上的比较句。汉代,该类句子涉及的后项已经可以是比较具体的人或物了。后项的具体化使得该类句子的比较倾向大大增加,比较性质也更加明显,这实际上意味着‘不似’平比句的问世。”例如:

8)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战国策》卷十八)

9)是故颜渊庶几,不似孔子;有若恒庸,反类圣人。(《论衡》卷十六)

冯春田指出:“‘如’‘似’字句原本侧重于比况,而不专在比较,所以它与表示等比的‘比’字句以及用介词‘与’‘和’等的等比句不是可完全替代的关系。因此,‘如’‘似’字句可以兼有等比的功能,但又不是其他等比句所能完全替代的,这也正是‘如(似)’(后来又有‘像’等)字句仍获得独立发展或存在的原因。”

(3)“X非如Y”式

1)或问“求放心”。曰:“此心非如鸡犬出外,又着去捉他;但存之,只在此,不用去捉他。”(《朱》卷五十九)

2)又曰:“诸子之仁虽如此,料得缜密工夫,纯粹体段,未如颜子之仁是从实地上做来。”(《朱》卷十九)

此式近代汉语多见用例:

3)古者匹马丘牛,居则以耕,出则以战,非如猪羊类也。(《晋书》卷二六)

(4)“X无P如Y”式

汉唐时犹有此意,如今直是无人如前者。(《朱》卷八十四)

(5)“X未必不如Y”式

用否定之否定表示肯定意义,形式为“X未必不如Y”,如:

1)今人多说传闻不如亲见。看得如此时,又却传闻未必不如亲见。(《朱》卷十八)

按,此句式仅见近代用例:

2)丈人试遣总无,未必不如总有。(《太平广记》卷四六九)

3)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红楼梦》第十五回)

(三)关于“X如Y相似”产生原因的探讨

魏培泉指出:上古汉语既然已经有了比拟式“X如Y然”,为何中古汉语又新兴了“X如Y相似”式呢?他在比较这两个时段比拟式之异同时,发现最主要的差异是上古汉语比拟式中的“然”是代词而且是单音节词,而中古汉语中新的比拟式对应“然”的词语并非代词而且都在两个音节以上。他指出:“这是词语复音节化的要求。中古汉语时期是双音节急遽扩张的时代,句子长度比起上古汉语扩充了许多。为了配合句子节奏的调整,有些常用句式中的单音词就改用双音节词了。应这种新形势,比拟式中的‘然’也需要有复音节词来替换,可是中古汉语在这个位置上并无适当的双音指代词可以用来替代,而‘与’字式的语义和比拟式之间具有相似性,于是就取其格式中的部分而构造出新的比拟式。”

据他推定,中古汉语的比拟式一方面是来自复句的紧缩,另一方面也是仿效表等同或类同的“与”字式而产生的。至于新句式之所以会取代上古汉语的旧形式,则是因为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词汇复音节化的大趋势。上古汉语的“然”因为没有适当的双音节代词可以取代,于是自表等同或类同的“与”字式移借了“无异”“相似(类)”“一种(等)”等而构造出新句式。

比较两事物有相似关系者,可以用分类动词:“如”“若”“似”“像”将此二比较项联系起来,现代汉语的动词主要用的是“像”。如果只是泛泛指称两项的相似,可以直接采用“X+像+Y”的句式;有时也可以在其后附加助词而成为“X+像+Y+似的”的句式。江蓝生将这两类句式称作比拟式。魏培泉认为:“比拟式只是指出两比较项是相似的,至于两项间在哪方面相似则留给听者相当大的想象空间,便于文学譬喻使用。”

四、“比”字句

(一)肯定式

(1)表肯定意义的句式

“X比Y”式:

1)王俭平日自比谢安。(《朱》卷一百三十六)

整个比动句的语法意义表示质比。

《汉语大词典》释“比”为“齐同,等同”义。《荀子·不苟》:“山渊平,天地比。”杨倞注:“比,谓齐等也。”

该式始见于中古:

2)君祖比刘尹,故为得逮。(刘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第九》)

“X比并Y”式:

1)见圣人作六经,我也学他作六经。只是将前人腔子,自做言语填放他腔中,便说我这个可以比并圣人。(《朱》卷一百三十七)

《汉语大词典》释“比并”为“比肩,并列。”此义见于近代汉语:

2)若论万国来朝日,比并涂山更较多。(唐·和凝《宫词百首》)

3)可与萧曹比并,伊傅齐肩。(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

“X比于Y”式:

“比于”义为比照。

1)太宗诛建成,比于周公诛管蔡,只消以公私断之。(《朱》卷一百三十六)

以上三式从语义上看,“比”不仅表示“相比较”这一语义功能,同时表示比较的结果是X和Y“相等同”或“相并列”,整个句式的语法意义表平比。

据邓静怡考察,表比较意义的“比”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等比比动句“比X于Y”和“(X)比于Y”中。战国末期,等比比动句的上述格式仍然存在,同时,在这一时期,等比比动句又出现了“(X)比Y”格式。两汉时期,等比比动句的序列格式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三种序列格式同时存在。她示例如:

2)既生既予,比予于毒。(《诗经·邶风·谷风》)

3)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礼记·聘义》)

4)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道德经》卷下)

5)惠子闻之,曰:“不然。……何事比我于新妇乎?”(《吕氏春秋》卷十八)

6)其诚可比于金石,其声可内于宗庙。(《荀子》卷十九)

7)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庄子》卷三下)

8)夫玉者,君子比德焉。(《荀子》卷二十)

左凌姣根据《世说新语》句中动词“比”所表语义的不同,将比动句所表平比语义类型分为以下两类:

表示比拟的:

9)当世王公以卿比裴叔道,云何·(《世说新语·品藻第九》)

10)人以汝家比武侯,复何所言·(《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

表示等同的:

11)君祖比刘尹,故为得逮。(《世说新语·品藻第九》)

“X比Y相似”句式:

(1)庄子比康节亦仿佛相似。然庄子见较高,气较豪。(《朱》卷一百)

冯春田认为:“这类例子始见于宋代,大约清代中后期,‘比’字句表示等比已经绝迹。可以说‘比’字句表示等比是在它兴起及发展的较早阶段的特有现象。”

此类比较句中,在“比”之前出现了修饰词“恰”,如:

(2)伯恭动劝人看《左传》《迁史》,令子约诸人抬得司马迁不知大小,恰比孔子相似!(《朱》卷一百二十二)

(2)表示否定意义的句式

“X比Y敻别”式:

1)荀卿着书立言,何尝教人焚书坑儒?只是观它无所顾藉,敢为异论,则其末流便有坑焚之理。然王通比荀扬又夐别。(《朱》卷一百三十七)

按,《汉语大词典》释“敻别”为“大不相同”。

历代文献里此句式较少出现,宋又见“比似”和“夐别”构成的句式:

2)算今年比似常年夐别。(宋·姚勉《雪坡集》卷四十四)

“X比Y大争”句式:

当时也须大段去做工夫来,只打叠不能得尽。冉求比子路大争。(《朱》卷十三)

(二)、否定式

(1)“X比Y不同”式:

1)遗书有一段云:“‘致知在格物’,物来则知起。物各付物,不役其知,则意自诚。”比其他说不同,却不曾下格物工夫。(《朱》卷九十七)

在“不同”之前出现了修饰性成分“自是”“自”“便”“大”等,如:

2)圣人比善人自是不同。(《朱》卷四十三)

3)若能得圣人之心,则虽言语各别,不害其为同。如曾子说话,比之孔子又自不同。子思传曾子之学,比之曾子,其言语亦自不同。孟子比之子思又自不同。(《朱》卷九十三)

4)庄子比老子便不同。(《朱》卷一百二十五)

5)叔孙通为绵之仪,其效至于群臣震恐,无敢喧哗失礼者。比之三代燕享群臣气象,便大不同,盖只是秦人尊君卑臣之法。(《朱》卷一百三十五)

李吉华认为:“宋时,‘不同’与‘比’彼此结合,共同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平比否定句——‘X比Y(P)不同’式。该式的语用功能与原式并无质的差别,元明时一度较为强势,清时逐步衰落,用例渐少。据统计,《全元曲》中该式有23例,《西游记》中该式为37例,《红楼梦》中该式为13例。”

冯春田认为:“这种句子大约始于宋代,明末至清代的某些文献里较为常见。但是,‘比’字差比句在历史上表示‘相异’的一类,事实上同表示比较的‘与(和、跟、同)’字句形成了重叠,而在后者具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这类‘比’字句就成了赘余,因此清代以来它便被淘汰了。”他示清代用例如:

6)且他这个才女,又比寻常的才女不同。(《儒林外史》第十一回)

7)陈木南道:“尊府虽比外面不同,怎么如此太暖·”(《儒林外史》第五回)

据吴锡根的研究,“《金瓶梅词话》126个‘比’字句中,属于该式的有16个,约占总数的12.7%。”他示例如:

8)原来春梅比秋菊不同,性聪慧,喜谑浪,善应对。(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

9)这个媳妇儿比别人的媳妇儿不同,从公公身上拉下来的媳妇儿,这一家大小谁如他?(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六)

(2)“X不比Y”式:

1)此书前后相因,互相发明,读之可见,不比他书。(《朱》卷十四)

2)圣人之言,皆是人所通行得底,不比他人说时,只就一人面上说得,其余人皆做不得。(《朱》卷二十三)

“不比”句在现代汉语为歧义句,有两种含义:差比和平比。古汉语中的“不比”句功能单一,只表否定式的平比,其表差比的功能应是后来发展的结果。

“不比”的语义偏向趋同。

“不比”句表示平比大约始于汉代,唐五代元明清依然应用,例如:

3)应钟生蕤宾,不比正音,故为缪。(《淮南子》卷三)

4)其父王与夫人言说:“我此太子,且与世间不比,具有毫相双光,常持苦行,心无退转。”(《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三)

5)始知神龙别有种,不比俗马空多肉。(唐·杜甫《李鄠县丈人胡马行》)

6)直到烛灰眼下才无泪,蚕老心中罢却丝。我不比游荡轻薄子,轻夫妇的琴瑟,拆鸾凤的雄雌。(《西厢记·张君瑞庆团圆杂剧》第二折)

7)八戒道:“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师兄撒泼。”(《西游记》第五十六回)

8)贾宝玉听了,心想:“这个人果然同我的心一样的。但是你我都是男人,不比那女孩儿们清洁,怎么他拿我当作女孩儿看待起来?”(《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五回)

(三)关于“比”字句形成问题的讨论

古汉语中的一种泛比句为“X比(于)YR”,古汉语中还有一种平比句式为“X比(于)Y”,此又称为比动句。“比字句与比动句的差别,并不在于句中的‘比’是否为动词,而在于句中有没有表示比较结果的独立的结构项R。”

在“比”字句起源问题上,有“结构扩展”说与“词汇替代”说两种不同观点。“结构扩展”说的代表是黄晓惠先生和史佩信先生。黄晓惠先生认为“比”字句的源头是比动句,曾设想它是由比动句“X比(于)Y”扩展而来,史佩信赞同这一观点,并对这两种句式作了具体的分析,认为从比动句发展为“比”字句,不仅结构上扩展了,句中成分的语义功能也发生了转移,同时整个句式语法意义也由表平比发展为表泛比。“词汇替代说”的代表主要是张国光先生。张国光认为“比”字句的源头是“与”字比较句。部分“比”字句通过比较词的更替(用“比”字替换“与”或“之与”)而形成的。

因为史佩信先生没有对比动句发展为比字句这一演变过程的每一环节作出具体详细的描写,所以张国光先生批评“结构扩展”论是“一减一加并一变的巨大变化”,是一种“剧烈的嬗变”。史佩信先生不赞成“词汇替代说”。他认为先秦的“与”字比较句、“为”字比较句或“于”字比较句跟比字句起源问题无关。但是比字句在功能扩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过这些比较句式的影响。同时他考察了“比”字句形成的详细过程,说明了从比动句扩展为“比”字句的演变过程可以细分为更小的变化阶段,遵循了渐进性原则,“结构扩展”论与渐进性原则并不矛盾。下面对他的考察过程作简要的介绍:

首先是比动句后有一个分句S2(R)补充说明比较的具体结果,例如:

(1)子贡曰:“君子见大川必观,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与之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所不及者死,似仁;其流行庳下,倨句皆循其理,似义;其赴百仞之溪不疑,似勇;浅者流行,深渊不测,似智;弱约危通,似察;受恶不让,似贞;包裹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必出,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厉;折必以东西,似意,是以见大川必观焉。”(汉·戴德《大戴礼记·劝学》)

这样,出现了原先由“比”字单独承担的表示比较结果的功能后来由两个成分(“比”与R)分担的局面,从而引起语义功能的转移(表示比较结果的功能由“比”转移到R上),结果又导致结构的扩展(R成分加入整个比较结构),最后通过R的语义功能扩展,例如:

(2)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牺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庄子》卷五上)

同类推荐
  • 回到唐朝当首富

    回到唐朝当首富

    别人穿越都是条件倍好,而我却倒霉地穿到一个穷人身上。不过还好,我还有技术在手,这科技兴邦不算是件坏事吧。于是在全国上下的与时俱进风潮中,我如愿以偿地成了有钱人,而且是大唐福不死排行榜上雄踞榜首多年的第一名,连皇帝老儿都要问我借钱花。我的大唐中央银行,拥有着四十七个大大小小国家的诸多债券,于是我也拥有着说不清的爵位头衔。我的名言就是:只做最富的,不做暴富的!
  • 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下

    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下

    本书收入文章40余篇:《论周秦“治道”及历史影响》、《从秦始皇陵园的建制看秦代社会矛盾》、《秦早期经济考略》等。
  • 没有孔明的三国

    没有孔明的三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可若是这段历史不再有那个隐居隆中高歌梁父吟的男人,还会再有魏蜀吴三分的故事吗?
  • 谍道魔术斗千术

    谍道魔术斗千术

    学生娃玩得一手魔术,却奈何被土匪盯上,被绑去山寨强逼入伙,但幸好魔术神威挺能忽悠人,这才得以逃之夭夭,不料又被日特盯上,被迫祭出妙手空空,智斗千门!时逢战乱,枪杆子通吃大小,一穷屌丝学生仅凭魔术,能战胜武装到牙齿,阴毒比蛇蝎的谍道精英吗?请翻开第一页,本书将为您揭晓!
  • 大国的疤痕

    大国的疤痕

    国土问题永远是一个国家最敏感的神经。19世纪中叶,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讹诈、抢掠、赔款、割地纷至沓来,放眼望去,大好河山满目疮痍。蜿蜒曲折的国界犹如华夏民族的血脉,雄奇壮美的山川撑起炎黄子孙的脊梁。《大国的疤痕》是耻辱的巨柱,铭刻历史惨痛的一页;《大国的疤痕》是世纪的警钟,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热门推荐
  • 我从无限世界归来

    我从无限世界归来

    我曾去三国,跟随童渊学过百鸟朝凰枪法,在百万军中来去如风;我曾去过火影,成为日向家的天才,柔拳击败多位影级,直至成为火影。时间往前推,我也曾和俞伯牙撩拨古琴,和福尔摩斯共同办理案件......时间往后推,我也曾上过九天揽月,也曾和上古魔神打碎洪荒大地.....我,许夏阳,主神空间中人送外号阳神的大能力者,选择放弃一切,重回初时,经历那丢失的一世。
  • 代罗敷诮使君

    代罗敷诮使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做人左右逢源办事游刃有余

    做人左右逢源办事游刃有余

    做人左右逢源,我们要学会用不一样的心态、不一样的方法去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办事游刃有余,要求我们学会巧办事、办巧事。办事游刃有余首先还是要做人左右逢源,先学会做人,后才能学会做事,有了人脉,才能做好事、做大事。
  • 火之物语

    火之物语

    东方尤,“神鸣”里数一数二的强者,被外界唤作“火王”。但是,却在是十五岁生日那天遇到了亲生父母,随即告之同伴们休假几天,接着就玩起了失踪。那么昔日的战友们,或者那一大群仇人会让他去享受有妈疼有爸爱的安逸生活吗。答案肯定是不会,另一方面,尤渐渐的发现自己的家庭也不是那么普通的。战斗,邂逅,搞笑尽在火之物语.....
  • 鬼器录

    鬼器录

    我一度怀疑我身边的这些人究竟是什么人,所有人的嘴中都仿佛在说谎,他们带我经历的一个又一个神秘的古代国度,把我丢弃在一处又一处的无名的灵异地域,将我推向黄泉,却只为收集一些被涂上了诡异色彩的器皿——鬼器。有人说这些鬼器的背后蕴含了一个巨大的阴谋,当我看到了那些诡谲的器皿的真正面目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
  • 我的手机连未来

    我的手机连未来

    新作家,绝对不要看着看着就停下来,要慢慢看下去,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在后面越写越好的,不要放弃收藏,谢谢各位读者啦,一次偶然,林韵在回宿舍的门口捡到一个超科技感的黑色盒子,捡起打开一看,竟然是来自未来的孙女给我要来给我泡仔的?欢迎加群183688339,来群里一起聊。
  • 我在美漫当好人

    我在美漫当好人

    我,首冲,是个好人PS:此外书名又叫《我在多灾多难的美漫宇宙苟且偷生混吃混喝过日子,只想做个好好活着的人》简介无力。
  • 轻狂大小姐:王爷,我错了

    轻狂大小姐:王爷,我错了

    当她与他因琴声相遇,他恨她,而她却在不经意间爱上了他,是劫难还是缘分?夜凌寒:你有选择闯入我的世界,但你没有选择离开。易纤若:我爱过,但我累了,不想再继续了。夜凌寒:我丢了心,所以你别走了!易纤若:我封了心,所以后会无期!当他发现自己的心时,她早已远去,他要追回她。她是否能释前嫌?欢迎入坑,男女主身心健康!本文前面比较虐,后文甜得可以上天。
  • 光之钥匙

    光之钥匙

    在世代和平的彩虹世界,突然遭到黑暗统治者的侵略,彩虹世界彻底混乱了。光王和光后叫丽娜带着年幼的王子和公主们逃往人类世界,寻找分散在人类世界的七把光之钥匙,启动光源,拯救彩虹世界……
  • 武者就得称帝

    武者就得称帝

    一个家族的废材少爷,意外获得传承,重新走向武者之路。踏向武道巅峰,傲视群雄“五十年河东五十年河西,欺负我的人准备永远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