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65800000035

第35章 杂文(7)

另外,网友还告诉我,芙蓉姐姐的贡献远不止这些。

她让所有的女人都产生自豪感,因为女人们觉得她们谁都比芙蓉姐姐漂亮一百倍。

她让连秧歌都不会扭的舞盲都觉得自信,因为大家随便走两步,都比芙蓉姐姐的舞蹈好看。

她让寂寞无聊的人的生活变得生动鲜活,因为人们茶余饭后终于有了取之不尽的话题和笑料。

她让无奈又自哀的男人的情绪得到宣泄,因为网络词人已经创作了朗朗上口的《芙蓉姐夫》。

芙蓉姐姐就像《白鹿原》里的一个女人,白天挨骂,为塑造有些人的正人君子形象作贡献;晚上受宠,为满足有些人的个人欲望作贡献。

2007.12.27

谁能享受国葬

有一位朴素的老人,经营着一个风险极高的精神园地。他为事业呕心沥血、历尽艰辛,像呵护生命一样把《杂文选刊》培育得枝繁叶茂,但是我敢肯定,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名字叫刘成信。

前一段时间,刘老给《杂文选刊》所有的编辑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就意大利为帕瓦罗蒂举行国葬的事情写一篇文章。最近没有请教刘老,不知道编辑们的文章写得是否让他满意。

不管结果如何,他出这个题目的动机值得思考。

帕瓦罗蒂是个影响很大的世界名人,他一唱歌地球也要颤抖,他把男高音操作到了极致,他的人品和贡献该当享受国葬!

那么,刘老为什么要用这件事做文章呢?他想让编辑和我们思考什么问题呢?

在中国,解放几十年来,有资格享受国葬的无疑是有杰出贡献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给在腥风血雨中临危不惧,在紧急关头挽救革命,在关键时刻指挥若定,在建设时期果断决策的元老举行国葬,是民心所向,相信刘老一定对此毫无异议。

我推测,刘老是不是想表达一些更深层次的意愿。

中国受几千年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国葬礼制要改进,享受国葬的人的范围要扩大,这大概是刘老的愿望。比如,他可能觉得巴金该有国葬待遇。

和平年代,没有惊心动魄的大事,设想要为除了国家领导人以外的其他有影响、有贡献的人举行国葬,不无道理。但是,标准是什么?规格怎么定?《为人民服务》里早就说过,我们的同志为人民而死,我们就要为他开追悼会寄托哀思。追悼、纪念不一定铺张,但总得有个象征来表示规格,如同帕瓦罗蒂的葬礼由政府出面,最高领导人出席,还降半旗,那就一定是个国葬的规格。也许我的猜测不是刘老的本意,但如果我猜对了几分,那接下来的问题就会是刘老和大家都感到头疼的问题。

哪些人能够享受国葬?

我孤陋寡闻,只能以文艺界为例。帕瓦罗蒂是个文艺人才,也许是外国人把文艺界乱七八糟的事情不当一回事,也许是帕瓦罗蒂真的德艺双馨,没听说老帕偷税漏税,没听说老帕在圈子里搞潜规则,没听说老帕耍大牌。中国的文艺圈子是个能把地球挤爆了的大圈子,可是,要找老帕那样的人,要让联合国秘书长致唁电过来,要让百姓同意降半旗,还真是个天大的难事!即便是中国最顶尖的文艺人才也还要好好向刘翔学习,穿起跑鞋,奋起直追。就是这样,也不一定能赶上老帕。

绝对没有盼着文艺圈子里的谁立马倒下荣享国葬待遇。我只是幼稚地期望,出名了,有钱了,多回头看看老百姓,多为他们想想;多些善良,多些感恩;少些霸气,少些痞子气。

像老帕一样,把艺术和老百姓当成生命,不愁没人溢美,不愁没人抬举。

那时候,刘老可能是最愁的人了,因为文艺界清净些,杂文圃子里的菜就不多了,刘老可能就失业歇菜了。

2007.12.22

被屏蔽的评论

20世纪80年代的某一天,舅舅把我搂到怀里说:"听说你作文写得很好,长大要干啥工作?"我说:"要当批改作文的评论家。"舅舅在我的脸上亲了几口,说:"有出息!"今年,舅舅把我的儿子搂到怀里说:"听说你作文写得很好,长大要干啥工作?"我儿子说:"要当批改作文的评论家。"舅舅推开我儿子说:"没出息。"

人们曾经非常崇敬评论家,许多人也曾经做过当评论家的梦。我小的时候一直想,作家把文章写出来,评论家的眼睛像显微镜一样仔细地找到优点,挑出毛病,进行分析和评说,那应该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干的事情。我常常在心里问,毛主席与评论家比,不知道哪个更伟大?1984年,我在一张小报上发表了一篇400字的诗歌短评,激动得几夜没睡着,觉得别人看我的眼神都带着景仰。此后,一直因为想当评论家而感到幸福和陶醉。

到现在,我也仅仅是个文学爱好者,没有能进入评论家的行列。但我仍像小青年喜欢周杰伦一样,崇拜评论家。这些年来,因为热心,参与了不少文学圈子里的活动,也见过很多评论家。在和这些人的接触中,我常常被告知,他们才是圈子中的正宗和中坚,是权威。我还常常听到,他们到国外的大学和文学机构去演讲。我常常在报刊网络上看到,某某又在报纸上批评"陕军"了表扬"晋军"了,盘点某某年度的文学了。对于这些,我同样感到幸福和陶醉,就像我自己取得了成就一样风光。评论家能这样有锐气地引领文学的发展,喜欢文学的我能不激动吗?

写作之后,荣耀和名声是值得让全世界知道的,能被人看成是某一领域的"老大"或者"老二"是十分了不起的。但也许我是若即若离的旁观者,我觉得被他人和自己戴到脑袋上的一些头衔,并没有达到真正写好评论那么重要。往清楚说,评论界有些乱,评论家有些浮,好像是为了占根据地、赚吆喝才写评论文章的。

评论家不能像美国,为了说不出来的理由到处以权威的身份当国际警察。文学已经不像20世纪80年代那样火热,文学家像雨后春笋成批地生产,但文学的地盘确实变小了。假如就像黑恶势力占地盘一样盘踞一块地方,只知道有自己的山头,不知道山外有山,读者不喜欢,作家不认可,这山头占得有啥意义?

我实在弄不明白,精英派评论与其他人的评论有什么区别。标榜精英派评论有什么必要,难道他们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学理?我知道任何评论的基础是作家的作品,但有些人的评论却是空对空。只阐发理论,游离于作品之外,云里雾里,天上地下,神秘诡异,连被评的作家也不知道评论家说的是啥。而且,你越看不懂,他越乐此不疲,洋洋得意。

我见过一些大师级的评论家,他推介的作品,老百姓不爱看,连文学圈子里的人也不喜欢看。但你不敢说他不对,你不得不忍气吞声,甚至巴结他,因为他很有可能是某文学奖项的评委,只要你有意无意说了他的坏话,你的作品再怎么精彩,他就是不投票。他圈子里的人马上盯住收拾你,嗤笑和攻击你,会把你收拾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因此,许多好作家在看评论家的眼色写作。

常看到对一篇作品的完全不同的看法,有争议并不是坏事。我听说,在有些大地方,有的评论家与作者是铁哥们儿,评论家自己告诉人,他哥儿几个想把作家炒红,就故意搞争论。

文学作品肯定是有评价标准的,但评论家们圈定的精华选本和年度选本有时互不沾边。无非是我圈我的哥儿们,你拢你的小兄弟。

文学被边缘化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原因太复杂。不能否认,一些作家在坚持用生命写作,一些作家却操作得很轻松,但不管怎样,他们并不受边缘化影响,为我们提供了太多的优秀作品。评论家能从事实出发,客观评价作品和作家,是作家的福气,是文学的福气。画地为牢,舍我其谁,随意臧否,会对作家造成伤害,会让文学的生态环境恶化。

文学本来不应该沾染太多的世俗和铜臭味儿,但有些人早已经在搞文学腐败,而且已经表面化。不负责任的言说,污染了评论的空气,也降低了文学的人文精神价值。

老作家们过去从来没有听说过,给人写评论还要物质报酬。但是,以后这些事,就可能公开化了,就像有人在网上公开兜售情书一样。

想想,文学的边缘化就再正常不过了。

2008.5.6

余先生不把鲁先生称"先生"

余秋雨先生是地地道道的文化名人。

余秋雨先生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是著名的美学家、评论家。

他曾入载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国际著名学者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

前几年,大陆公布的全国最畅销书籍前十名中,余秋雨先生一人独占了4本。这些著作获得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奖、上海优秀文学作品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连续两届)、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台湾中国时报白金作家奖、马来西亚最受欢迎的华语作家奖、香港电台最受欢迎书籍奖等。

20世纪80年代后期,余先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辞职后亲身历险,考察国内外各大文明和遗存。余先生的著作《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开启一代文风,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籍畅销排行榜前列,被公认为全世界华人社区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

余秋雨先生的艺术理论著作,备受学术界重视。《戏剧理论史稿》是中国内地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获得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后又获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他还有两部理论著作分别获奖。

余先生主持了香港凤凰卫视对人类各大文明遗址的历史考察,成为世界上唯一贴地穿越数万公里危险地区的人文学科教授。

他相继被联合国确定为研讨《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和参加"2005年世界文明大会"的唯一中国文化学者。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总标题下,他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纽约亨特学院和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表演讲,场场爆满,引起强烈反响。在台湾各大城市的巡回演讲时,每场都拥挤了数千名听众,《倾听秋雨》一书记录了这"难以想象的余秋雨旋风"。

他还是"9·11"事件之前最早向世界报告恐怖主义控制区域实际状况的学者。

余秋雨先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单位选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和"中国文化传播坐标人物"。

他的《借我一生》又创立了"记忆文学"的新体裁,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年度"全亚十大最重要的华语书籍"之一。

很久以来,秋雨如春雨一般,值钱得像金龙鱼油,值钱得像价格飞飙着的石油。

余秋雨先生以凝练的文字、独特的视角解读中国和世界历史文化,引领大文化散文在中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有人赞扬他左手写散文,不落浅薄;右手著理论,也不留艰涩。

余秋雨先生以弘扬中华文化、研究中华戏剧为己任,在凤凰卫视、在鲁豫有约、在CCTV歌手大赛等等节目中侃侃而谈,有他出现的节目和专栏,立马成为收视和阅读的热点。

他风流倜傥,潇洒自如,博学多才。正如其夫人马兰所说,余秋雨先生的学问、智慧、幽默和人生态度、人格魅力能使人深深感动。

余秋雨的表现能使亿万人倾倒。

是玉石总会有些瑕疵。

《咬文嚼字》的资深编委金文明先生给秋雨先生挑错,还出书指责他的文章历史的硬伤太多,其中有一本书的名字很有意思,叫《石破天惊逗秋雨》。但是,任何一个名人和其作品,只要其价值取向是健康的,我们的社会总会客观评价。有人一针见血地为秋雨先生辩护,"不写就永远不会出错"!有的文化人热情支持他,开办了为他开脱的栏目,叫《热眼旁观晤秋雨》。

多年以后,就是最近,细心人突然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情况。秋雨先生在文章中只要提及现当代文化名人,如胡适、梁实秋等,都尊称为"先生",但只要提到鲁迅先生,余秋雨先生就偏偏不称"先生"。

这是个有意思的事情。

许多人莫名其妙,许多人开始多想。

难道余秋雨先生有难言之隐?是不是在余秋雨先生看来,鲁迅先生有不值得被称为"先生"的地方?是因为余杰的《余秋雨先生,你为什么不忏悔?》中举例说鲁迅先生也经常反省、忏悔,惹得余先生对鲁迅先生没好感?还是因为金庸先生曾将余秋雨先生和鲁迅先生相提并论,而让余先生有了更多的想法?

是不是余先生在暗示人们:余先生超过了鲁先生?

前文列举的余先生的成就,是不是已经超过了大家已知的鲁迅先生的成就?

马兰说得妙,余先生是个"智慧、幽默"的人。

嘿嘿!我说,余先生是个给后人留下了评价空间的有趣名人。

2008.1.8

环境和见识是孪生兄弟

站在自己的角度衡量别人,习惯用自己的经历、见识来推测和苛责别人,即便是出于善意,也是非常错误的。

晋惠帝执政,发生饥荒,百姓只有吃草根,食观音土,许多人被活活饿死。晋惠帝听完了大臣的灾情报告后,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百姓做事,经过冥思苦想,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稀饭肉糊糊呢?这样的问题使臣僚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晋惠帝因此而贻笑天下。

晋惠帝一生下来就天天享用山珍海味,何曾亲身感受缺少米面的痛苦,他哪里有过饿肚子的感觉?

民间流传着两个关于"翡翠珍珠白玉汤"的版本,一个是我们老朱家先人朱元璋的版本,一个是慈禧太后的版本。关于朱氏版本,有个相声大家都听过,所以只谈"老佛爷"版本。

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被迫西逃。途经怀来县,由于疲于奔波饥渴难耐,拐进路旁一平民家休息。平民夫妻见来客中年岁最大的老太太神色惶惶、灰头土脸,顿生恻隐之心,忙热情招待。

妻子准备饭菜的时候,遇到了难题:兵荒马乱,百姓生活艰难,菜已经做好,是菠菜、豆腐,饭却成了难题。有小米,可是太少;有白面,也只够做一锅糊糊。这饭怎么做?去买?没有银子,有银子也没处买。

只好把小米煮成八成熟捞出来,拌上白面,小米变成了面颗粒,然后倒入调好味的菠菜、豆腐汤内,几分钟后,一大锅香味扑鼻的面疙瘩汤就做好了。

慈禧太后问,这个汤味道不错,叫什么名呀?丈夫胡诌,这是本地一绝,叫"珍珠翡翠白玉汤"。慈禧太后高兴,拉着长声说了一个字,赏!

后来慈禧太后回宫,经常是一顿饭上百个菜,但想起"珍珠翡翠白玉汤"就流口水。派御厨专学做此汤,再次吃上时,却味道索然,品不出在荒郊村野平民家里那个味道了。慈禧难道不想,饥肠辘辘时与饕餮大餐后对"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感觉能一样吗?

千万不要以为今人比古人聪明,讥笑晋惠帝和慈禧太后,这样的问题,我们会经常遇到。

有一年,受宋庆龄基金会的邀请,我带山区45名回族女学生到北京去长见识。

在和宣武区师范的学生座谈时,来自极度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的孩子们谈到了水,在他们给首都的学生描述了西海固地区严重缺水的情况后,宣武区师范的许多孩子一脸茫然。有一位很大方的女孩子问山里来的孩子说,你们为什么不到水龙头那儿接水喝?山里的孩子们不知道怎样回答,个个脸上表情凝重,她们无话可说,无法回答。

同类推荐
  • 郁达夫的女性情感世界

    郁达夫的女性情感世界

    在郁达夫的女性世界中,王映霞无疑是最重要、最有份量的一个,她带给他的幸福与欢乐最多,她给他造成的烦恼与痛苦亦最甚。王映霞离开新加坡回国后不久,由王正廷介绍,和三北轮船公司重庆分公司的经理钟道贤结了婚。
  • 七弦诗集

    七弦诗集

    人心中有七根情弦,这是多么丰富的情感世界。拨动心中的情弦,能演奏出多么丰富美妙的诗篇。《七弦诗集》里的诗作以美妙的情思,真实的情感,饱满的热情,将你带入诗情画意之境。带你感悟生命,感悟人生,感受真实的人性,产生共鸣,获得美的享受。诗集共有九十多首诗作。内容丰富多彩,或言志、或抒怀。诗歌形式多样,有古体诗,现代诗。古体诗以格律诗为主。现代诗有组诗,散文诗,连作等。表现手法多变,语言凝炼,有时代感。诗作是作者几十年文学积淀的智慧结晶。是最真实,最宝贵的内心世界呈现,愿你喜欢。
  • 学生精品美文:心如大海

    学生精品美文:心如大海

    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心如大海,你的志向就会变得更加高远;心如大海,你就会变得更加愉悦;心如大海,你的人生会精彩异常。本书收录作者对生活的真情感悟,缤纷多彩,内容广泛。隽永的文字像博学多才的智者,可以时刻的向它寻求答案;它趣味盎然,可以让孩子的心智得到尽情的发挥它启发智慧,开拓视野,像开启知识之门的金钥匙,可以让孩子获得无尽的知识宝藏。
  • 花下喝茶为读书

    花下喝茶为读书

    读书就是读味儿。和我们趣味相投的文字,总能触动我们心灵的某个敏感而柔软的角落,作者很善于写出她阅读每本书后感觉到的味道。《花下喝茶为读书》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的读书笔记,作者读经典,读名人,读朋友,从书里到书外,从文字到生活,娓娓而谈。
  • 在云端:消失的光年

    在云端:消失的光年

    本书作者们通过那些生动而鲜活的文字,去寻味那些已经消失的、不再回头的岁月。
热门推荐
  • 星河超武

    星河超武

    阳光少年,信的只是汗水、拳头、与手中剑。多少汗水才能练出最大的拳头?多少热血才能铸出最强大的利剑?多大的拳头才能征服这星河?多强的利剑才能登上这巅峰?只有经历无数生死锤炼的人才能成为顶尖强者,狐狸永远成不了狮子。但当狮子有了狐狸的智慧,那将是怎样的狮子?
  • 总裁强宠失忆前妻

    总裁强宠失忆前妻

    “不要……我的孩子……把孩子还我!”申筱雨蓦地睁开眼从床上坐起身,呼吸急促,心跳不稳。她回忆起梦里那个被无数只手死死抓住,对着那个抱着婴儿的背影拼命请求,哭号得撕心裂肺的自己,明知道是梦境仍是心有余悸。“搞什么鬼,再这样下去我都要以为自己真的生过孩子了。”她抬手擦掉额头的汗水,自言自语着打开床头灯,晕黄温暖的灯光照亮那张清纯靓丽的娃娃脸,都已经二十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之再临永恒

    网游之再临永恒

    树杨威,一个生活的失败者,一个曾经的网游高手,再次进入“永恒”开启一段崭新的执剑生涯。
  • 我的虚无

    我的虚无

    我家里没有钱,父母都是农民,可我确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子
  • 我的整场青春都在等你

    我的整场青春都在等你

    我与林淮,开始了一段浪漫的邂逅,可长大后很久,很久才遇见他
  • 记忆储藏空间

    记忆储藏空间

    记忆储藏空间,想知道你前世的记忆吗?来记忆储藏间和我交换吧。
  • 网游之光环圣牧师

    网游之光环圣牧师

    超异能种子的觉醒,在“生命之母”的自爆下开启了逆天的时光倒流——于是,洛零重生回了神谕之示开启的那天。带着恐怖的游戏经验,带着无数的副本攻略,带着令人疯狂的任务秘籍,洛零发觉自己的目标很简单:坚持保护好她家的狸猫,坚持保护好她家的宠物,然后打造出一支超级小队把龙的财宝给偷了,把王者的陵墓给盗了,把上古的神殿给砸了,把海底的宝藏给抢了。这就是生活啊,一边调戏着怀里的美男,一边向牛A与牛C中间奋进!……嗯,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美男养成故事。………………还原你一个不一样的女主网游,还原你一个更为精彩的世界,通俗点讲,这是一个牧师一路走向巅峰的故事。
  • 机甲之异民

    机甲之异民

    地球轻度宅农民,在异界星际时代撒欢奔跑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