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65800000043

第43章 杂文(15)

人是万物之灵长,自然不愿意输给百兽之王。但也许是天意,与老虎比,人的额头上少了一个王子。一对一的单挑,人不是老虎的对手,这让称王称霸习惯了的人类心生妒忌。在中国民间,人们给男孩枕老虎枕、戴虎头帽,自谦时却把儿子叫犬子,夸奖别人的儿子时,就称赞为虎子,这里边的文化因素十分复杂。一方面,人们盼望孩子茁壮成长,虎虎生风,有王者霸气,另一方面,人们都从心里头盼望老虎也能成为一只家养的宠物猫,让人任意调教戏耍。人们毫不掩饰地表达着对虎的敬畏,从剪纸刺绣到书法绘画,从"属相文化"到"育子文化"等等,不一而足,人虎缘的民间故事更是不胜枚举。人们发泄对老虎的不满时,往往暴露出父系社会的劣根意识。拿女人比老虎,衍生出了"女人是老虎""母老虎"等幽默风趣但让女性不满的比喻。

十二属相里没有猫。猫其实很有个性,比如猫帮着人类收拾了不少贼眉鼠眼的家伙。猫追求爱情时毫不掩饰,叫春的声音非常夸张。我的朋友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在家养动物中,猫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可是没有人能够牵着猫散步。尽管如此,要拿猫咪与老虎比,猫咪显然缺少骨气、勇气、霸气和帅气,缺乏桀骜不驯的傲气。

和谐其实就是相克相生,中国的虎文化蕴涵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屈原在《九歌·山鬼》里,描绘了一个"乘赤豹兮从文狸"的美丽山鬼,从而引发了中国绘画中以美女与猛虎为主题的人文画狂潮。原作《九歌》描写的是山鬼"乘赤豹",但在人文画里,虽然也有山鬼驾驭狮豹的画作,但更多的却是美女驾驭老虎。究其原委,其一,豹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远不及百兽之王的虎;其次,中国画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虎势的身架气韵,虎皮的斑斓纹理,更适合毛笔和水墨的皴擦点染。而就美学意义而言,身披鲜花香草的柔美女子与斑斓猛虎形成强烈的对比,能构成震慑人心的视觉冲击。如此梦幻组合,堪称美轮美奂。另外,我们推测,屈原在《楚辞·九歌》中描写山鬼的时候,民间其实已经有了"狐假虎威"的说法,美丽的山鬼"乘赤豹"而"从文狸","从文狸"就是后面跟随着皮毛漂亮的狐狸,这正是《战国策·楚策一》中狐假虎威的情形,只是为文者的出发点不同,狐狸跟在大虫后边的目的,也就大相径庭了。

从文化追求的意义讲,人类与老虎和谐是一种强烈的愿望。但是,在历史进程中,人类与老虎的关系一直不是铁哥儿们的关系。孝女杨香扼虎救父,李逵、武松打虎都传递的是人类与老虎不共戴天的理念。现在,我们已经无法摆脱一个与虎有关的悲惨事实,那就是作为呼啸山林、威风八面的百兽之王,在进化了几百万年以后,时运不佳,已然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狩猎手段的提高,原始森林的丧失,老虎很有可能退出自然历史舞台,将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仅存在于文献与传说之中。

人类不得不反思,被称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与被许慎称为"山兽之君"的老虎,在你死我活的殊死斗争中,究竟有没有赢家?人类和老虎有我没你是不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从自然历史发展的角度讲,效仿武松肆意猎杀老虎是不是真英雄?

据说,属于猫科类动物的老虎是起源于中国的物种,中国是世界上14个产虎国中虎种最多的国家。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违背自然规律,打虎除害的错误认识,使数以千计的老虎一命归西。仅闽西龙岩市上杭县通贤乡的黄在球一人,就曾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猎杀过30只虎豹,而被政府授予"打虎英雄"的称号。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骄奢淫逸、为富不仁的畸形消费,一再导致利欲熏心的商业性盗猎、杀戮,使老虎的命运雪上加霜,到了灭绝的边缘。2003年以来,在我国西藏、云南查获的一系列野生动物走私大案,引起国际社会轩然大波,国际上不得不认定,中国是大型猫科动物皮骨的主要消费国。

这是一个让人痛心疾首的现实,也让我这个属虎的人心情有些沉重,真正的老虎即将从人类的视野中消失。如果那一天来临,我们的子孙后代没有老虎做模特,想要画一张老虎的图画,只能"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了。假如我孙子的孙子要问我孙子,老虎究竟是个什么动物,我孙子可能就要费九牛二虎之力,猛查字典词典,才能回答这个问题,甚至回答不清。

其实,岂止是老虎命运多舛,科学家发现,地球上的生物正在以每4小时一种的速度灭绝,人类活动造成的物种灭绝比自然灭绝的速度高1000倍。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发表的全球物种调查显示,有超过15000种地球物种濒临灭绝,灭绝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自然》杂志称,50年后100多万种陆地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这将是一个灾难性后果,生物链被严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空间不复存在,成为光杆司令的人类,注定不会走远。

老虎与人类的关系若即若离,人们说虎写虎画虎,但当真正面临虎视眈眈时,都会望虎生畏,表现出叶公好龙的失态。这种爱恨情仇的积淀,演绎了有关老虎纷繁复杂的话题。对人类怕虎、恨虎、爱虎、怜虎的神秘心理历程探析,逼迫我们深入思考人类社会与自然历史之间的内在关联,不像牛、羊、狗、猫一样,不屈服可能是老虎走向绝境的主要原因。我们不得不通过老虎的命运反思人类的命运,逆我者亡,自己也会没有退路。

是该猛惊醒疾回首的时候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老虎还存在,人类和老虎之间的文化关联就不会断开。

2009.12.27

有些名人已经不知道自己姓啥了

"余秋雨大师工作室"开张一年了,不知道哪些大师到那个让普通人望而却步的地方交流过。

"余秋雨大师工作室"开张的时候,余先生热情致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余先生申明:"我成立的是"余秋雨的大师工作室",而并非"余秋雨大师的工作室"。"在谈及工作室成立的初衷时,余秋雨再三强调,"工作室的成立是希望能加强大师们的交流,提供更多合作的可能"。余秋雨进一步解释:"就像"邵逸夫奥运冠军体育场"的概念是邵逸夫发起的奥运冠军体育场,"余秋雨大师工作室"是我成立的一个提供给大师们创作交流的工作室。"

秋雨先生是个绝顶聪明的人,拿"余秋雨大师工作室"与"邵逸夫奥运冠军体育场"这两个句式完全一样的句子比较着说事,巧妙极了,非常容易让人相信,余先生是给别的大师,而不是给自己这个大师建立工作室的。

但是,汉语非常复杂,语境因素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理解,因此会产生歧义。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我们才能看出许多不同,才能揣度余秋雨的真正用意。

首先,邵逸夫先生本人并不是奥运冠军,也没有人把他当冠军。但余秋雨是不是大师,却不能肯定。他本人与大师头衔有许多瓜葛,余先生本人一再出面解释,表面上看来,就是怕有人说他自己把自己当成了大师,至于他心里怎么想,我们很难揣测。但有人把他也称为大师,确也是事实,这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就表述而言,汉语语词搭配的习惯也会影响理解。比如,习惯上人们一般不说"郭晶晶冠军""李宁冠军"这样的话,但常常有"王国维大师""侯宝林大师"这样的称谓,使用"余秋雨大师"这样的词语搭配,难免被人误解。我相信,中国的老百姓再愚钝,也不会因为有"邵逸夫奥运冠军体育场"这样的命名,而理解成邵逸夫专为自己整了一座体育场。中国的老百姓再怎么崇拜名人,也不会轻易抛弃老祖先留下的语言习惯而轻信无休止的解释。

其次,可以肯定,邵逸夫为建设体育场出了钱,余秋雨也为建设工作室出了钱。但就出发点而言,其实没有可比性。余秋雨是为精英锦上添花,邵逸夫是为百姓雪中送炭。邵逸夫知道,中国的体育场馆少,与中国的人口不成比例,他投入了钱,是在做公益事业,以奥运冠军命名,是对冠军们表示敬意,绝对不可能只让自己或者奥运冠军们进去交流。这个体育场进去的大多数人肯定都是平头百姓。邵逸夫在大陆投资了那么多的图书馆、学校,主要服务对象全是普通百姓就可以证明。余秋雨投入了钱,表面也是在做公益事业,但实际上不是。大师工作室的定位是提供给大师们创作交流,就已经把普通百姓推远了。大师们已经很了不起了,他们还经常要聚在一起进行交流,余先生一定是想整出几个超级大师。

另外,虽然"奥运冠军"和"大师"都是群体称谓,但奥运冠军的产生是有具体衡量指数的,跳多高、跑多快、举多重都有数字作标准。确定大师就不容易了,因为没有人为大师确定具体衡量标准,不能简单用出了多少次镜,说了多少句话来衡量。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就写诗而言,他还是没有被人称为大师。唐后主李煜被后人确定只写了三十八首词,曹操也只留下十几首诗,他们却被人称为大师。我们猜想一下,能进余先生工作室交流的应该是哪些人呢?季羡林应该是大师吧?但季羡林生前一再说,他自己不是大师。被公认的大师不承认是大师,当然不会去那个工作室搞什么交流。被舆论旋涡和自己的膨胀整翻了的假大师,更不敢堂而皇之地走进"余秋雨大师工作室",即便进去,能不贩卖假货?试问当下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有几个人能够理直气壮地走进余秋雨弄出来的工作室进行创作交流。如果没有人敢去,再怎么解释,实际情况只能是余先生一个人在"余秋雨大师工作室"忙碌,这个工作室岂不真真正正成了"余秋雨大师的工作室"。

还有,把汉语当橡皮泥,玩文字游戏,起一个容易造成歧义的名字,自己费尽口舌作再三解释,何苦来着?难道就真的没有其他用意吗?与其费劲解释,为什么当初不叫"余秋雨的大师工作室"?费九牛二虎之力解释了,其实也不高明。对于名人的各种炒作,老百姓已经习以为常,当成耳边风了。为衣食担忧的老百姓才没有时间去管闲事,大师不大师的事情,与不是大师的人没有什么干系。越描越黑的自作多情,在老百姓看来,好像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绕来绕去,口干舌燥,让人费思量吐口水,还不如简单一点,直接叫"余秋雨工作室",以余秋雨如雷贯耳的名声,还怕没有人知道他是大师?!

最近于丹在榆林搞了一个讲座,题为《构建和谐心灵》。这个命题很夸张,和谐一词被滥用了,被庸俗化了。"心灵"指人的精神、思想或内心世界。"塑造美好心灵"是常用语,"构建心灵"的说法大约是于丹首创,要"构建和谐心灵"可能只有于丹才能做到,因为"和谐"是指协调、配合适当。就个体而言,一个人只能有一个心灵,无所谓协调配合;就群体而言,要让人的关系和谐,可能做到,也应该提倡,但心灵有美好和卑鄙之分,要把美好的心灵和卑鄙的灵魂整到一起构建,很难和谐。再者,中国有13亿人,即便是心灵都一样美好,但每个人境遇不同,精神、思想或内心世界很难一致。就像于丹,靠卖书就能挣成千上万,而每月收入一两千元的普通人,买一套房子,即便是不吃不喝,也要辛苦一辈子。要把于丹和穷人们的心灵世界构建和谐,恐怕是在纸上谈兵。

顺便带一句,最近王立群在博客上写了一篇《亲访安阳曹操墓》的文章,也让人感到啼笑皆非。

"亲访"是别人对德高望重、影响力巨大的人物约定俗成的敬重用词,自称"亲访"实在是把自己抬得太高。作为研究和教授历史的能人,到被称是曹操墓的考古发掘现场去,本是一件平常的小事,而且从严谨的学术态度出发,也是非常正常与必要的。随便转悠了一圈,自以为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生怕别人不知道,隆重地用"亲访"来形容,要给人留下在感情上是曹操的铁哥儿们、在成就上可以和曹操平起平坐了的印象。这样的自以为是,就像我告诉您,"我亲自吃饭了"一样滑稽可笑。

看来,大众盲目热捧制造了远离百姓的神,被大众热捧的有些名人已经不知道自己姓啥了!

2010.1.2

于局长欠周洋一个道歉

周洋的父母都身有残疾,也没有固定工作,母亲靠打毛衣挣零花钱。他们还腾出自家本来就不大的房子出售彩票,卖冰棍冰激凌挣生活费,家庭经济状况很差。周洋买一双800元的冰鞋,要花去父母两个月的收入。在夺冠之前,周洋每月只有500元的工资。滑完1500米,在非常激动的情况下,周洋上气不接下气地流露了感谢父母,要改善父母生活,让父母的日子过得好一点儿的肺腑之言。脱口而出的真情表达,感动了亿万电视观众。说得实,说得好,说得真。奋力拼搏,是为国家尽忠;惦记老人,想为父母尽孝。从传统观念和精神文明的角度看,周洋忠孝两全,单纯可爱。虽然大家知道,在举国操持竞技体育的体制下,周洋的感谢并不全面,但谁都觉得周洋的表现彰显个性,自然真诚。

岂料,体育总局副局长于再清不高兴了,说运动员夺冠应该首先感谢国家,然后再感谢父母,被逼无奈,周洋重新感谢了一遍,说了些体育总局官员想听的话。体育总局的官员们高兴了,周洋的心情糟糕了,周洋她妈气哭了,为冠军而奋斗的运动员沉重了,听过真话又听套话的亿万百姓的情绪晴转多云了。

相信,周洋从此会吃一堑长一智,以后要是再得冠军,绝不会简单地敞开心扉,实话实说了。估计她会在夺冠之前,背会一长段"感谢国家、感谢体育总局、感谢滑冰队领导、感谢教练、感谢队医、感谢家乡、感谢队友、感谢CCTV、感谢吉林TV"之类的假话;等到拿了冠军,一定会冷静面对媒体,站在镜头前,连珠炮一样地大珠小珠落玉盘。那时候的周洋,给我们的感觉,肯定不是父母生养,而是像孙悟空一样,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纯洁无瑕的周洋会被迫变成老奸巨猾的周洋。其他冠军得主,也会从周洋那里汲取教训,为了不再"被感谢",准备一套花言巧语,让体育总局的官员们高兴。以后,可怜的中国百姓在各种体育赛事上,就只能听到表面上铿锵有力,但实际上像空气一样轻飘的假话。

同类推荐
  • 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黄斌诗选

    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黄斌诗选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
  •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

    长久以来,《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已经成为传播“雷锋精神”最鲜活的载体,“雷锋精神”也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而阅读《雷锋日记》则是我们了解雷锋生前工作与生活的最直接的方式,汲取榜样力量最丰富的源泉。《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和成长。经过编辑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广泛搜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除了收录雷锋同志的日记,还汇集了雷锋22年人生历程中所写下的文字,包括诗歌、小说、讲话、书信、散文等,使广大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雷锋同志的光荣事迹,更加完整地展现雷锋同志的光辉形象。
  • 时代之血和它的冷漠骑手

    时代之血和它的冷漠骑手

    本书内容包括:极地之歌、复活、一个愤怒夜晚的上升。这套诗系,或许能让人们从更多的侧面了解70后诗人是如何出牌的。而本书系之一的《70后印象诗系·时代之血和它的冷漠骑手的》作者是陶春,他的诗具有史质气息。
  • 一本书读完最美古诗词(全集)

    一本书读完最美古诗词(全集)

    诗词的美丽是永恒的,正像亿万年动听如初的雨声。它是梧桐上的细雨,是暗香醉人的花荫,是小楼微凉的东风,是月光下闪过的鹊影,是稻花香里的蛙鸣,是云涛与晓雾的相连,是落红与芳草的呓语……
  • 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本书选取短小精练、琅琅上口的作品,除原文外,还包括“作者简介”、“题解”、“译文”、“赏读”、“历史掌故咀英”、“经典故事温读”等部分,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作品进行解析。
热门推荐
  • 原味奶茶HL

    原味奶茶HL

    秋西永远也不知道,原来叶元卿喜欢她这么久了
  • 女神法则

    女神法则

    她只是有点路痴,有点脸盲,有点热心肠,有两三招防骗伎俩,可就这样让一个附带伪男属性的女生穿越成为异空间的守护女神真的好吗?而且还要寻找守护神器,和魔女后裔斗智斗勇,作为一个还要应付高考的高中生,景缘表示鸭梨山大啊~那啥,要不女神你帮我去高考好了?【华丽的魔法盛宴,异空间跨越生死的浪漫童话,体验一场充满梦幻的奇遇旅程】谢谢朵朵做的美封面,大爱~新书求支持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封印九界之寄宿师

    封印九界之寄宿师

    父亲不知为何人所害,从此踏上寻找凶手复仇之路的少年能否找到真凶报得杀父之仇。在拜入了蜓园门下十年无所做为的少年最后能绽放吗?突然出现的一对青年男女组合又是何人?宿命大陆难道就是整个世界了吗?说不定还有别的大陆的存在呢
  • 常用食物相克1000问

    常用食物相克1000问

    自古以来,人们就已认识到食物的相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常见食物的相克与最佳搭配经验,并代代传承下来。现代饮食科学已证明,一日三餐中确有许多学问和讲究。会吃的人,饮食搭配得当,既能满足身体的营养所需,又能强身健体;不注重吃的人,常常步入饮食误区,吃到一些相克的食物却不知其“情”,结果不但不能很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反而对自身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因此而中毒或引发某种病疾。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 傻后很调皮

    傻后很调皮

    她无胸、无脑、无财、无干爹、平凡的扔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到……她傻的可以,被人欺负她还笑着对人家说谢谢,被骗了还告诉人家下次有需要可以找她……不知是祸是福,一颗普通的小石块带她穿越到一个陌生的时空,遇到了他、他、他……他,令人闻风丧胆的暴君,却被傻傻的她气的爆血管。他,体弱多病柔弱似水,一次次被她气的暴跳如雷。他,千年不化的冰山,每每面对她却冰山变火山。绝对不是她的错,她只是有点笨、有点傻、有点大脑短路、有点气死人不偿命而。(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溺爱:强势相恋520天

    溺爱:强势相恋520天

    {二对一,大小姐vs两位总裁}虾米?!我,苏落清,北穆市令人畏惧的苏家大小姐,美少女一样的存在,竟然被爸比妈咪催婚了!!相亲对象竟然是一个30岁的老男人!!OMG,我才16岁,是个貌美如花的年纪,不去,死也不去!但她却没想到,那两位大叔,竟然是暮叶国的传奇…好不容易同意去相亲,来到房间一看:花美男啊!还是两个!老夫的少女心要泛滥啦!!当刁蛮大小姐碰上冷酷面瘫男,与笑面狐狸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擦亮眼睛,拭目以待吧!
  • 宿主是司命

    宿主是司命

    封:我老婆怎么还不找我?系统:“老大!男主要死了!别掉线了,求你了◎(╥﹏╥)◎”阿回:“别打扰本司命看电视”(ー_ー)!!系统:“帅气迷人,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司命老大……”阿回:“嗯——,本司命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不用谢!”
  • 仙人在都市

    仙人在都市

    倒霉的仙人刘世道,在飞升的最后紧要关头被人暗算,灵魂穿越附体到了一个现代少年的身体上。从此,这个农村出来的少年,变得不再平凡,权位、财富、美色,都随之而来......刘大仙人是蛮横的、霸道的,对于凡是敢打他女人主意的男人,统统都要轰杀至渣,哪怕你地位再高,权势再大!本书属于11文、爽文,卫道士请远离。收藏、推荐、点击,能给什么就给什么,我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