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65800000046

第46章 评论(1)

锤炼后淬火

杂文家牛撇捺调到一个新单位,去之前,没见过他的人猜测:杂文犀利,又是个官,一定是紧蹙双眉、一脸沉重、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但他们见到的却是清俊秀逸、干练幽默、乐观豁达的牛先生。

人们就想,当官也可以不拿份儿吗?当官是应该有些"架子"的啊,没有哪个部门发过文件,可那好像是不成文的规定。但接触过牛撇捺的人,尤其是宁夏文艺界的人都觉得,牛撇捺善良宽怀,容易沟通,平易近人。石舒清发感叹说,老牛没有霸气,没有官气,难能可贵。牛撇捺长期致力于推动宁夏文艺事业的发展,他帮助过的作家、艺术家很多,他分管文联工作的时候,正是宁夏文学艺术事业长足发展的时候,他和老少作家艺术家都是铁哥儿们。牛撇捺明白,作家艺术家个性鲜明,给他们摆谱,白搭!他把自己看成普通的作者或读者,以文友的身份融入那个群体,体味文友的酸甜苦辣,作家艺术家常从他那里感受雪中送炭的温暖。当初有人窃想,牛撇捺是不是在做样子?可几十年世事沧桑,无论岁月的风雨如何剥蚀他和作家艺术家的感情,他不改初衷。现在人们深信,他是真诚的。不光是作家和艺术家,和牛撇捺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他的性格是典型的文人性格,向来不摆"官架子"。一两年没"架子"好办,几十年没"架子"很难。没"架子"不等于没原则,原则不能写在脸上,而是体现在办事的过程中。牛撇捺办事稳健大气,干脆利落。

回到大家常谈论的问题上来。有的人有了一官半职就不知道姓啥,生怕人家不知道他官居何职,找机会故意撩拨别人的敬畏感;有的人写了一些杂文,成天磨刀霍霍,好像这个世界一片黑暗,全是坏人,为了写出文章,常找风车打仗。牛撇捺从政,知道"架子"要么是自己摆出来的,要么是别人撑起来的,他把生命看成过程,料定再大的"架子"最终会垮,不是自己被"架子"压倒,就是别人把"架子"给拆了。在他那里,自然、真诚比"架子"重要得多。牛撇捺写杂文,在理性的基础上展示个性,虽然常怀恨铁不成钢的激愤,但看到问题后能深思熟虑,多有感而发,不无病呻吟,其心也诚,其情也真。

做人随和,从政勤勉,为文严谨,杂文自然流畅老辣。

20余年来,牛撇捺的杂文一直吸引着读者的眼球,他是一个多产的杂文家。牛撇捺写杂文,向来不在电脑前摆好要大写一番的姿势才开始运作。茶几当书桌,信封当稿纸,只要有了想法,随时记录,稍加整理,就是文章,他的心理流程和文字表述水平惊人的一致。当牛撇捺肩上行政工作的担子越来越重时,有人担心,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因为需要避讳,他的杂文的穿透力必将减弱。可作为编发过他文章的编辑,我不担心读者和朋友们关心的事会成为一个问题。我注意到两点:其一,毫无疑问,近年来牛撇捺发表的杂文始终保持着挥洒自如、辛辣犀利的风格。这几年他同时还发表了许多精美的随笔、散文和游记,甚至出版了过去写的诗。这些体裁的作品约占他近期文章的50%,在他的后几本文集中,随笔、诗歌收进去不少,随笔算不算杂文,学者们正在讨论,我们不能扯远。但用阅读杂文的审美期待去阅读这类文章,自然感受不到匕首的锋利。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阅读体验,刚开始读他的随笔、散文时,完全用读杂文的标准衡量,觉得他的文章变化很大。但读多了,换一种期望,渐渐进入,觉得牛撇捺的散文质朴淳厚,耐人寻味,别有洞天。想一想,让一个人一辈子操作一种文体,实在是苛求。鲁迅先生的杂文令人感动,但如果大家期待他老人家全写杂文,那我们就看不到《阿Q正传》《野草》《中国小说史略》这样的风景了。其二,拓宽路子绝不是坏事,但要看作者是否因为各种因素干扰,有意规避杂文而另辟蹊径。如果有意收敛锋芒,那他的杂文的含金量就值得怀疑;如果在不断拓展创作领域的同时,注意保持杂文的老辣,说明他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有意韬光养晦,更没有偃旗息鼓。牛撇捺早就自勉要多一些钙质和血性,说明他自己对这个问题非常警觉。在解决如何摆脱世俗的观念和保持清洁的精神这个问题时,他一直在冷峻地突破羁绊,在"尽一份知识分子的责任",在"负一份"食米禄者"的责任",我们一如既往地被铮铮的铁骨和善意地劝谏所感动。还有,牛撇捺近年多用"米涂""劳尔铸"等笔名发表杂文,读者并不知道老米、老劳就是老牛。他们只是纳闷,老米、老劳的文章和老牛的文章怎就写得一样好?

由操练一种文体到扩展表现领域,由一味抨击时弊到当褒则褒、当贬则贬,这是杂文家走向丰富的重要过程,"激浊"和"扬清"都是杂文家的责任。如果把牛撇捺的文章比做手术刀,那么,前五本杂文集是在激情的烈火中锻造之后多了一道程序,又在感情的清水中淬了火。《拟谏官文化》更集中体现了牛撇捺杂文的行文流畅、说理透彻、一石二鸟、结构巧妙、语言诙谐的风格和特点。智慧产生于忧患,读《拟谏官文化》,我们会在杂文家强烈的忧患意识冲击下,感悟杂文家的灵性和智慧。说白了,我们能好好过一过杂文瘾。

《拟谏官文化》中收录的杂文是从牛撇捺700多篇杂文随笔中精选出来的。《拟谏官文化》的装帧设计者看来是了解牛撇捺和他的杂文的。这本厚重的杂文选集的封面别具匠心,"谏官"两个字的一部分被切去,用"出血"的手法处理,不惜流血去劝谏,那是牛撇捺写杂文的勇气和胆识。另外,古色古香的几案上,呈现的是"牛撇捺杂文选集",一看就明白,这是一桌精神盛宴。

2001.12.24

我的滑铁卢

孙惠芬看过我的一篇文章,意味深长地盯着我说:"和我的文章一样,太凝滞。"有一段时间,我想尽力提着自己的头发拔高,期望我的文章空灵、轻盈、自然得像风筝飘在风和日丽的天空。

毕飞宇指着须弥山上的一棵歪脖子榆树随便丢了一句:"既实在又有特点,这才是好文章!"有一段时间,我很想把根扎下去,盘根错节于西海固的土地,疯长出文章的斜劲来。长不出特点怎么办?恨不得在好好的树上划几刀,写几句骂人的话,或者在直直的树上拴一头驴,让它用力将树拉成奇形怪状。

石舒清是只会写不想说的那一类厉害人。他已经站在小说的象牙塔上迎风远眺,能饱览山水之外的风景,倾听来自天上的声音,但他,有从南华山来到凤凰城又逃遁了的尴尬。现在,成就,已经将他套牢在一个很难融入的环境,可他依然偷偷将头上带着无数光环的石舒清留在城里应酬,把一个自然的石舒清藏在海原的四合院里用刀子一样的笔书写清纯如水的生活。我恨我不能像石舒清一样,保留属于自己的生活状态。像候鸟一样,我按时返回旧巢,但我的文章依然不能像鸟叫一样诱人。

我在一所大学里听文学家们侃文学,叶延滨说了一段话:

小树也要唱歌,这是小树的权利。只是如果在大树的阴影下歌唱,那么,大树是大树,小树还只是灌木。

正常而有益的创作心态应该是这样的,他知道有这样写的,他就不再这样写了;他在大树和大树之间寻找一块还没有树荫的地方,那里有阳光和天空。

如果他写成了,他就是大树,他的歌唱就不再是灌木的歌唱,而是大树的叶子们发出的涛声。当然,这在相当长的时候是寂寞的。

后来,这段话收在他的一本书里。

他的话没有一丝错误。但是,到哪里去找没有树荫却只有阳光和天空的地方去扎根呢?首先,我怀疑灌木的种子到那种美好的地方就能变成乔木的可能性;其次,我的周围原本就有很多大树和已经涛声阵阵的森林。

没有能耐长成大树,当灌木又嫌低矮,还挣扎着胡乱生长个什么劲儿?

甘愿寂寞,不再折腾。想安然地躺在凝滞里不再萌动。

可欲望,像慢镜头拍摄又快速放映的生长着的豆芽,时时挑逗我。

一位能和木头说话的朋友看透了我的迷惑,他悄悄传授经验,说,没有树荫却有阳光和天空的地方很好找,那块神秘的地方其实就在你的心里。只要你真心想绿化那块地方,大树和灌木都无所谓,依偎地面的绿和在高处飘扬的绿都是绿。

捆绑着我的困惑被哲理松开。

是的,没有灌木和小草的景色显然也不精彩。写作就是首先绿化自己,然后慢慢去改善生态环境。

我开始动笔,不再揪头发拔苗助长,而是一瓢一瓢地舀生活的水,来浇灌心绿。

但我还是缺乏自信,与大树的率直和灌木的葱茏比,我的那一簇绿是不是会被风鄙夷、被雨蹂躏?

一位能把杂文写得入木三分的朋友委婉中肯地提醒,高和大不完全是标尺。高和大是世界所需要的,矮和小也是世界所需要的,有意义才是标尺。

我没有完全听明白他的话。

他一针见血:是草,就抚摸大地;是树,就举起绿旗。

多少有些出乎意料。说白了,过去,我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我的凝滞,来源于我对大树的敬畏,来源于我对小草的藐视,来源于我想做大树的虚妄。

虚荣,曾经是我的滑铁卢。

心里充满阳光的时候,觉得大树摇曳多姿,灌木也绿得可爱,小草更充满生机。

写作心态与生活心态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2004.10.10

多元整合的审美态势

新世纪伊始,宁夏的文学以立体作战、集团冲锋的趋向,引起文坛的广泛注意。银川市的文学以创作队伍整齐、体裁平衡发展的显著特点成为宁夏文学军团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并愈来愈显示出强劲的实力:一是老中青三代都有骨干作家扛鼎,创作队伍迅速壮大。银川文学丛书四卷共收入120位作家的280多篇(首)作品,仅有70万人口的银川市,作协现有会员160多名,这是一支壮观的创作队伍;二是1990年银川文学丛书《小说集》《诗歌集》《报告文学集》出版后,银川市文学创作集成颇丰,粗略统计已经出版各种个人文学作品集30余部。尤其是近日银川文学丛书《散文集》的出版,是对银川市散文创作的回顾检阅,显示了散文创作的雄厚实力,展现出了与中国散文创作趋势相吻合的走向。即《散文集》从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着自然、社会、人生,呈现着多元整合的审美态势。

编辑一部能反映某一地区创作水平的散文集和办刊物有许多不同。散文大胆地介入"时尚化"一直是办刊人关注的问题,将刊物办成"圈子里"或"孤芳自赏"肯定会丧失部分市场。编一部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集成,可以稍稍规避"时尚化"的干扰。也许因为这个原因,丛书《散文集》的编者的精品意识才得以保全。被强化了的精品意识体现在编辑的选编态度和审美倾向中。

我不知道丛书《散文集》为什么没有和其他文学体裁的辑录同时出版,但我想这与散文自身的发展不无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前,小说作品一出,言传纷纷、万人争读是不争的事实。可散文呢?"只能充当"搭配""凑数"一类的角色"。那时,要编一部厚重的散文集就太难为有责任心的编者了。可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情况大变,文学关注的热点逐步让位于散文,学者、教授、诗人及各色人等都纷纷介入散文创作行列,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强大阵容,出现了回归散文本义的有思想、有个性、有情操的好文章。发表散文的园地也不断拓展,散文繁荣起来了。有了作品,编书就水到渠成。正如高耀山在《散文集》"跋"中所言"我们能够在较短时间,没费很大力气就选辑了63名作者发表过的104篇散文"。宁缺毋滥、等待时机是编者的良苦用心,可见编著编辑《散文集》的态度是积极审慎的。

有作品,但不开杂货铺、不卖假货是编者的原则;"格高、境阔、意新、文雅"是编者的审美旗帜。编者给"写手多,高手少""误解散文是自由文体""信口说出、顺手拈来、轻而易举、敷衍成篇""散而不文、媚俗小气、无病呻吟、虚情假意的准散文"亮了红灯。如果阅读文本,我们会发现这种要求是编者对丛书《散文集》质的要求,而非对形式的限制。

在这样的编审态势之下,丛书《散文集》自然是有水平有质量的,说丛书《散文集》是银川市散文创作的里程碑大约不会过分。

作家张守仁说:"我的散文观只有九个字,那就是:"要有我,写独特,独特写"。"《随笔》主编杜渐坤说,散文家要"敢于和善于在文章里表露自己的思想、学养、情感、禀赋和个性,要有独立思考和自由言说的精神"。追求散文个性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散文发展的多极中的一极,它实际上是冲着散文僵化而来的。这种追求是历史性的,是挽救散文不僵死于历史深渊的突破。《散文集》里就弥漫着作家独特个性的合理张扬。

高嵩的《"共荣圈"里》是表露个人独特感受和体验的佳作。作者在他童年被日寇铁蹄践踏下的一段奇特而刻骨铭心的经历里浸入了个人独特的感受和爱憎。我敢肯定,他对人性残忍、卑微、阴暗、高尚的揭示产生的震撼力,会使人永生难忘;我们叹服他的选材之精当,思想之深刻。李凡的《幽默大师》以电脑出错产生的幽默而评点时事、纵论现实,极具主观色彩但又合情合理。贾长厚的《鱼趣》则要表现人类和赖以生存的生物间的隔阂和依偎,且想用人类的关照去解决生物界的纷争而不能达到目的的无奈。杜怀新的《手》赋予"手"以人的情绪,表达作者对世界需要人们伸出友爱之手的企盼。吴善珍的《宁夏的味道》则入情入理地使宁夏散发出迷人的气味,表现了她对第二故乡的挚爱。马志恒的《故乡啊,我生命的河流》把故乡比做生命乳汁,展示作者和故乡的血肉关系。葛林的《银湖岸边那一头牛》对没有生命的雕塑牛展开想象,写尽人间沧桑和农耕文明与城市文明的反差。姜琳的《叶语清魂》则是通过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细致描述,倾诉了她对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的眷眷恋意。王玮光的《初冬印象》则赋予"风""霜""雾""雪"以哲学思辨。贾羽的《不梦江南》《梦雪的江南》更容易让我们把它们界定为散文诗,如雨的情丝和如雪的情绪清新透明。赵贫玉的《太阳花与马莲花》将两代人比做两种花。王景韩的《荒火过后》听到草芽萌动的声息。闵生裕的《小人物的活法》杂文般地直指坦诚为人的主题。唐珺的《美人无忌》则直抒胸臆,体现做美女的率真无邪。白景森的《今夜风柔》期望柔风吹散心窗前的迷雾。白军胜的《生命的叹息》和《怀念美丽》借平常事抒发对人生的哲理性深刻体味。

人格的自由舒展和独立的思考言说,使丛书《散文集》挥洒着作家的个性和创造精神。

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会点上,守望精神家园,张扬世间真情和亲情,追求美好人生是丛书《散文集》又一主题和价值所在,是它又一突出的精神内涵和极浓重的审美原色。这类散文更接近经典意味的散文形态与写法。散文家们用质朴本色的语言讲述那些曾深深地震动过自己灵魂与情感的世界,打捞生命中最深切的体验,延续着以情动人的传统散文的固有倾诉手段。

同类推荐
  • 正与邪

    正与邪

    《正与邪: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笑傲江湖〉》为《意向对话心理学丛书》之一,什么样的人造就了什么样的事,而什么样的心又注定量什么样的人,人与心,人与事,心与事——《正与邪: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笑傲江湖〉》用意向对话心理学方法来分析金庸小说的人物与故事,以其独特的又新鲜的视角帮你解读《笑傲江湖》中的恩恩怨怨。
  • 纳兰性德全集第四册:其它

    纳兰性德全集第四册:其它

    纳兰性德,清初著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全集共分为四册,第四册为赋、杂文和其他一些内容:杂文除包括《通志堂集》中的二十一篇外,另增加两篇,即《节录嵇中散<与山巨源绝交书>并书后》和《曹司空手植楝树记》。书简除包括《通志堂集》中的五件外,另增加三十六件。经解诸文除《通志堂集》中的六十五篇外,另增补二篇。
  • 香水王国

    香水王国

    本书是刘伟冬的第三本诗集。在这本诗集中,他自选了90首作品,其中大多数是近一两年中创作的。刘伟冬写的诗一般不留具体某年某月某日,而让时间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
  • 幺幺的地震

    幺幺的地震

    她就是汶川大地震中那位最有名的“总理让路女孩”。她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右腿,她是一个惹人怜爱的孩子。但是,在社会爱心的滋润下,她已经一步步地从灾难的恐惧中走了出来,她的脸上又有了笑容,她的梦里又开满了鲜花……作家巧妙地借用她的一双泪眼,生动再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汶川在地震……
  • 此情自可成追忆

    此情自可成追忆

    本书是宋词余韵与现代美文的一次经典合璧。古典的情思与意蕴在现代的场景下显现出别样的韵味。作者用新锐灵动的手法和唯美细腻的笔法,将我们心中的江南情结和古典情思,在古今交换的情场、情景中,进行了淋漓细致的勾画。他用诗词一样华丽唯美的语言,引导着你去作一次浪漫的旅行,引导着你去探寻梦中的江南,直抵内心最温暖的殿堂……
热门推荐
  • 大话西游之踏天

    大话西游之踏天

    他是小白龙,不堪婚变受辱含恨而终,却重生在了大话西游的世界,破而后立他获得了看破阴阳未卜先知的能力,不甘寂寞的他从此不再沉默,跟着自尊宝努力修炼打天下……
  • 奇遇旅行记

    奇遇旅行记

    经过地球扭曲整合后的人类世界,走进了公元3056年的某一天,在亚洲,原来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的原址上,早已形成了一座繁华的大都市!就在这天,节日的气氛空前高涨,两位须髯洁白的老人在一处空旷的广场上,不时的观望着天空中,那各种奇异光彩闪现,抬头望远,不同形状的轻盈飞艇、翻转扭动着矫健的羽翅,展示着各个星球的迥异亮点,怪异灵动的它们、整齐划一的落地呈现!他们欣然的笑了,因为今天的这一切,都起源原来的那个世界迷离失踪的源泉、、、从此,他们奇特、怪异、惊险的游历拉开了序幕,让他们自己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却意外的成就宇宙星际间跨时空的演变——
  • 公主下凡虐渣

    公主下凡虐渣

    投胎重生是祸乱天下呢还是拯救苍生?什么!月白国来犯?出征!青鸾学院复仇?打回去!他重伤昏迷,她悲痛欲绝,立誓灭他们全族,不死不休。打怪升级炼丹炼器,众人齐齐突破,踏入新位面与旧仇两败俱伤,众势力乘机群起而攻之,魔界也蠢蠢欲动,旧仇未报新仇悄然来临,她能挺住吗…
  • 我的日常是开挂

    我的日常是开挂

    在家里打游戏,本来以为一个人单刷副本,,打了一个boss,然后被闪电劈中就睡了一觉穿越了嗯,就是这么奇葩←_←来到这个数据化的神秘大城市,满怀热血的我,却被告知明天我的校园高中生活又要重新开始,唉,人生无常
  • 探寻世界的极限

    探寻世界的极限

    新的游戏的来临关闭了以前所有的游戏。游戏史上一重大创新,虚拟世界。抱着对未来的期待,探寻着这个世界的极限。
  • 夜冥鬼曲

    夜冥鬼曲

    繁花似锦的都市,总有说不尽的爱恨情仇,道不尽的是非恩怨;人心、人性,善恶似乎总在一念之间;夜幕之下,暗流汹涌,人有时不是人,鬼有时不是鬼;喧嚣的都市,妖魔鬼怪横行无忌;繁华的街市,魑魅魍魉全巢出动!鬼节祭祀,一场大战,学霸开启了非凡之路!血族、狼人、僵尸、妖怪以及那些散落人间的孤魂野鬼!一场惊天阴谋,一个持续几千年的布局……
  • 仙农大掌柜

    仙农大掌柜

    诚心修仙求道,别人都是神剑宝刀,而我却是一把铁锄头,修仙修到了菜园子里!师门不义休怪我亦不仁,且看凡人薛义如何以师门为起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步步成为仙界大商官,成就一条另类修仙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伴随小学生成长的十大艺术家(小学生爱读本)

    伴随小学生成长的十大艺术家(小学生爱读本)

    《伴随小学生成长的十大艺术家》选取了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十位著名艺术家,追寻并讲述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力求对你的心灵有所触动,助你早日确定自己的人生航向。打开《伴随小学生成长的十大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大艺术家们人生的神秘面纱将在你面前一层层褪去。你会发现,他们的伟大人生都有赖于艰苦不懈的努力。相信只要你努力,也一样可以达到这样的高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