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38200000003

第3章 藏地文化(2)

当时在民间广为流传着一个“东方神话”:在东方有一块宝地,那是多洁帕姆女神的化身,那里有糌粑树、牛奶泉,连江河流淌的也是奶汁;那里不种青稞有糌粑,不养牦牛有酥油,不修房子有住房,而且,那里不做劳役,没有税收。总之,那里是一块可以任意想象的乐园。事实上,门巴东迁的历史从一开始就是门巴族集体逃亡的历史。传说,最早东迁寻找自由和生存的门巴人一共有6户人家。他们逃跑时,抗击过追兵,历尽艰险,经过德阳山口来到了下珞瑜的更帮拉山,又溯雅鲁藏布江而上,到了班戈的格波希日,受到当地珞巴族的阻拦。

6户门巴人将自己的珠子送给了珞巴族,才顺利通过格波希日。到达吉多村时,那里的珞巴族又不让通过。6户门巴人向珞巴族显示了自己的武功,冬德儿表演了“利刀砍石”,开玛表演了“拐棍入地”,珞巴族人大骇,不再阻拦。他们来到墨脱村,对珞巴族人说明来历,赠送礼物,并向珞巴人借得耕猎的土地和山林,才建立起居民点。

6户门巴人没有找到东方极乐世界,但他们获得了自由和自己的村寨。后来又有以贾班达哥为首领的100多户门巴族人逃离东迁。他们在白马岗定居以后,沿用着原籍的村名和地名,如地东、德尔功等。在百余年间,门巴人形成了一股民族大迁徙的潮流,最早迁入的距今已有十代了,最晚迁入的距今也有六七代。

门巴族陆续东迁,人口聚集日众。据史料记载,当时门巴族约有1.8万人,他们带来了比当地珞巴人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宗教文明。这些差异终于导致了后来的门珞之争。最早东迁的门巴人得到善良好客的珞巴族的同情和支持,但随着门巴族在白马岗居民点的扩大,他们逐渐形成了后来居上之势。门、珞两族为了生存空间的经济利益和不同的宗教信仰,发生了激烈的冲突。门、珞之间曾连续发生6次大规模的械斗,给两族带来惨重的灾难。最后,退到白马岗南部的珞巴族按照习惯派了一位老年妇女摇着树枝,前来讲和。门珞械斗双方在地东村歃血为盟,发誓两族以后视同兄弟,永远友好相处。双方以仰桑河为界,北为门巴,南为珞巴。

从门巴族东迁到与珞巴族的利益之争,从流离失所到为了生存空间而发生6次大规模的械斗,再加上这片土地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是什么让门巴族两百年依旧耕耘在这片土地,而且创造出独特的门巴文化?是酒。黄酒赋予了门巴族浓烈的情感,赋予门巴族独特的民族性格,他们热情、大方、豪放,崇尚集体主义,他们喜欢聚集起来,开怀畅饮。这一点,也体现了门巴族人团结的一面,当受到侵略时,他们总是团结起来英勇地保卫自己的家园。在艰苦的岁月里,正是黄酒支撑着门巴人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

门巴族的人很温和,如黄酒,没有白酒的浓烈,却更多了几分世故人情的温暖。这是一个苦难的民族。长期的封闭,这里的人不与外界联络,人与人的交集,更为密切。苦难的历史,给门巴族人注入团结、和谐的传统道德理念。而黄酒,贯穿门巴族人所有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在每一个细节,黄酒都是被放置参与的重要角色。过去,门巴人喝黄酒,也许是为了悲伤,或者是为了喜悦,但现在,是为了享受生活。黄酒提供了一种真正的私人空间,一个可以在幻想的自由中得到放松、忘却烦恼、纵情欢爱的地方。

来墨脱之前,听说了不少门巴族酒中下毒的传言。下毒者很多出于迷信——夺福:把别人的福气、运气转到自己身上来。他们下毒的对象往往是那些有权势、有地位、有钱财或长得漂亮的人。于是,现在主人一般都会在敬酒前,先试喝一口,以证明酒里无毒。

对于门巴族的酒中下毒,我更相信只是过去的历史,或者是谣言。曾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将在门巴族经历的一次下毒事件发表至网上,引起一片人心惶惶。我相信身在现场的真实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身在现场,就掌控着所有的意识霸权。正如马丽华在《灵魂像风》一书自序中所说:“我们本能地相信在场者的权威,这种权威来自于他们的身体。但在场者同样会一叶障目,会分拣和歪曲事实,他们容易利用在场的权威行骗,会背弃自己的身体,关闭自己的眼睛,皮肤,和直觉。让成见滔滔不竭地向外流泻。”

或许,我过分地相信自己的直觉,于是从来没有担忧过杯中的酒是否有毒。对于一个嗜酒的民族而言,不通过酒,是不能进入它的隐秘、幽深的内部的。黄酒,可以打开通往门巴族历史的时间隧道。在一杯黄酒中,我看到一个苦难的民族将所有的悲喜哀愁、颠沛流离,和生离死别,都浓缩在一杯酒里,怎能不让人为此一干而尽。

我开始可怜那些游客,他们信奉旅游攻略书的指示,如同皇帝至高无上的命令,以至他们的双脚始终被控制在线路之中。为了摄取几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为了证明身体战胜自然,徒步进入全国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莲花圣地。可是,他们的悲哀,正是在满足自己虚荣的同时,使真实的墨脱离他远去。除了照片,他们对墨脱一无所知。除了照片,他们什么也没有得到。除了完成一次身体考验,他们的灵魂不会与墨脱有任何的关联。他们匆匆而来,匆匆而过,连喝一杯黄酒的时间,都没有。

一种错误的流言,一旦传开,是那么可怕。而一场没有自我的旅行,争分夺秒的暴走,双脚比思想走得更快,却把灵魂都遗忘在路上。

看不见的老茶馆

回想起来,我与光明茶馆的邂逅纯属偶然。八月的某一天,拉萨的阳光刺得我睁不开眼。我独自行走在八廓街的街巷。每一条巷子,都是一场故事的引申。道路从来不按人类的意志出牌,它保持复杂、婉转的叙事结构,让人在空间的物理位移中,接收道路带来的所有情绪:悲伤,惊喜,梦幻,诧异。

穿过巷子,在一栋斑驳古老的藏式房子前,我已经忘记当初是怎么走进去的,我的脚步潜伏着巨大的好奇心,走在意识之前。入内,只见座无虚席,人声鼎沸。穿着白色大褂的阿佳,提着水壶穿行在人流之中。人们忙着打牌、聊天、嗑瓜子、晒太阳,不亦说乎。我以为,这里是一个社区活动中心。我的到来,似乎成为空气中的异质分子,被很多奇异的目光重重包围。于是,我戚戚然地抽身离开。

这像是一场梦。在此之前,我对这间百年老茶馆一无所知。而今,我仿佛走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的梦境,梦见自己进入一个陌生的地带,一些场景,人物,气息,语言,就这样在脑海中形成模糊的概念。醒来,似乎发生在眼前一样。现实与梦境的界限,人的意识有时候并不能清晰判断。但我知道,那个午后不是梦,这次的偶然邂逅,平淡无奇,亦没有结局,却在不经意中,埋下了故事的伏笔。

我按照地图的指示,寻找老光明茶馆,那是相隔三个月后的事情,拉萨十一月的阳光还是一样刺眼。此时,我对老光明茶馆,已有些许了解。穿过一条窄小的巷子,一栋藏式老房子出现在我面前。抬眼望去,招牌写着“光明商店餐厅”。记忆开始苏醒,发生过的事情,逐一呈现。现实与梦境重叠,这似乎是诡异多端的道路早有预谋的一次安排。

入内,光明茶馆尽现眼底:一个露天,两个室内。露天的强烈光线,并没有给室内增添光亮度。相反,室内显得潮湿阴暗,橘黄的灯光打在茶客的脸上,轮廓分明。茶馆最显眼的就是那一张张长方形桌椅。装修简陋,与装修精致、格调高雅的玛吉阿米、冈拉梅朵相比,它显得破旧,不修边幅。人在其中,时光回到过去。岁月,成了这间茶馆最浓厚的乡音,一张拉萨人百年来的记忆名片。

来光明茶馆的人,以当地人居多,且大多都是男性。茶客据称有两类人:一是“有闲阶级”,二是“有忙阶级”。按一般理解,“有闲阶级”是那些地方文人、退休官员、有钱寓公和其他社会上层。“有忙阶级”则分为若干种:一是借茶馆为工作场所,如商人、算命先生、郎中以及手工工人;二是以茶馆为市场,如小商小贩和待雇的苦力等。不过,应当意识到,“有闲阶级”和“有忙阶级”的概念十分模糊,并非严格的阶级划分。虽然我们常用“有闲阶级”形容那些没有正经工作和享受生活的人,但他们并不是一个独立阶级而且可以有不同的经济背景。不过,“有忙”和“有闲”这两个词的确囊括了茶馆的各种人。无论是上层精英还是下层民众、富人还是穷人、闲人还是忙人,都在茶馆这个公共空间里活动。

光明茶馆以藏面和甜茶出名。藏面实质是青稞面,入口爽滑且有韧劲。身处高海拔地带的藏民,喜欢吃牦牛。藏面里亦加了碎粒牛肉。汤底经过一番调配,香气浓郁。往往那碗藏面还没上桌,就已先闻其味,让人不禁垂涎三尺。一碗藏面三元五角,虽分量不多,但绝对是让人念念不忘。但藏面只是辅助之食,来光明茶馆,最重要的事,还是喝甜茶。

在这里喝甜茶的人,都是自取茶杯,茶杯是小型玻璃杯。找到位置坐下后,茶客们便把零钱和空杯子放在桌面上,这个动作无声胜有声。年轻聪明的阿佳便会提着暖瓶走来,给你的空杯子添满热气腾腾的甜茶。临走,阿佳会在你的一堆零钱中,抽取六毛钱的甜茶费。这一连串的动作,茶客的参与性可以为零,语言功能失去它的作用。一百多年的老茶馆,已经在广大的茶客中形成一套潜移默化的运作程序。有些茶客兴致勃勃在打牌,桌上随意放着手机和钱。围观的人很多,阿佳总是那么匆忙,在取钱和找钱的过程中,又是那么的光明正大。在茶馆里,尽管人流鱼龙混杂,但失窃的事情几乎为零。我在想,无形中一定有一种看不见的道德力量在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使彼此之间无需言传,心有灵犀。或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原则。

藏族嗜茶如命,《明史·食货志四》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藏族食茶如中国人奶这于五谷,不可一日无都不得”。甜茶在西藏茶史上,不同于酥油茶、青稞酒,它是一种舶来品,甜茶的历史没有酥油茶历史那么久远。关于甜茶是怎样传入西藏的,有各种说法。有人说英国人入侵西藏时,将喝甜茶的习惯留在了西藏;也有的说这是受印度和尼泊尔的影响,因为那两个国家是甜茶的故乡。印度和尼泊尔喝甜茶很普遍,家里来了客人,要用甜茶款待,街上也有卖甜茶的茶馆。但西藏的甜茶和国外的甜茶味道不一样,浓淡也有很大区别。然而做甜茶的茶叶都是一样的,甜茶必须用红茶来做,不能以其他茶叶代替。西藏不产红茶,红茶在过去随着贸易交往和商贾来往,慢慢走进了西藏高原。与印度毗邻的亚东和江孜的甜茶,做法和口味,就比较接近印度和尼泊尔的习惯。

据说最早喝甜茶的是一些社会上层人士,在19世纪初,就有关于贵族喝甜茶的讽刺歌谣:“坐在茶馆里喝甜菜,表明你无处栖身,头戴金花礼帽,表明你没钱作头饰……”(《喇嘛王国的灭亡》)据一些人推测,甜茶馆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过去,甜茶馆是一个信息集中地。西藏的嘎厦政府下达政令时,先要在甜茶馆中张贴,这样,政令才会很快地传播出去。在西藏民主解放前,拉萨很多茶馆只允许贵族官员等上层人士与喇嘛进入,女性及下层人士严禁入内。旧俗认为进茶馆的女人都是风骚之妇。当时一些烟花女子到这里来找顾客,一个很有名的美娼叫奴增萨珍。当时茶馆里飞出这么一首流行歌曲:“甜茶馆穆江夏里,有俏丽奴增萨珍,请你莫要伤心哟,马上就到你的身边来。”直到民主改革后,政府为了更好地提供休息场所,开办了著名的拉萨四大甜茶馆:光明甜茶馆、雪消费社甜茶馆、革命甜茶馆、德吉甜茶馆。改革开放后,拉萨的甜茶馆如雨后春笋般林立,据不完全统计,拉萨市的茶馆大大小小,集体、私营的加起来不下200家,其中绝大多数是甜茶馆。

东城清真寺附近,有一家甜茶馆,被好事的拉萨人取名为“般古萨康”,意思是“毛驴茶馆”。因为东郊一些乡村,农民们仍在使用毛驴进行驮运,运来柴草、马料、牛粪,到居民区叫卖,然后来到这家甜茶馆,喝几杯甜茶,抽一阵鼻烟,也让毛驴吃一些草料,喘一口气。它之所以叫“般古萨康”,并不是与毛驴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只是茶馆旁边,有一个带围墙的院子,还有些木桩,是拴毛驴的理想之地。毛驴不致逃逸,赶驴老汉也可以安心喝茶休息。

有些甜茶馆是以其形象得名的。例如20世纪70年代后期,雪巴居委会率先在布达拉宫前面盖起了一个甜茶馆。这是一座两层藏式楼,门窗彩绘,鲜艳夺目,十分引人注意,到里面喝茶的人,一时非常之多。这也是“文革”结束后,拉萨第一座引起人们广泛注意和议论的茶馆。但是没过多久,茶客们便显著减少了,因为他们发现,甜茶的质量有问题:白糖放得少,牛奶也少,喝起来平淡无味。人们还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查西鲁朵”,意思是彩色鼻涕,茶馆的房子五颜六色,非常好看,可是供应的甜茶,清淡无味,跟清鼻涕似的。可喜的是,这家甜茶馆听到了市民的议论,很快做了改进。20世纪八九十年代,拉萨人转经朝佛似乎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模式,叫“晓孜果,广巴廓”。意思是早转布达拉,晚转八廓街。许多拉萨市民清早起来环绕布达拉宫转几回,已经是红日东升、早饭过后了,便成群结伴来到这家甜茶馆,喝几杯热乎乎的甜茶,吃一碗牛肉面或者咖喱饭,然后心满意足地转回家。人们不再叫它“查西鲁朵”,改叫它“勒果萨康”(朝佛饭店)了。

80年代前后,人们的思想大为解放,社会思潮非常活跃。时代风气很快在拉萨甜茶馆里反映出来,甜茶馆成为社会舆论的阵地。拉萨各个甜茶馆里,宣讲、探讨、辩论风行,一些学识丰富、能说会道的人士,自然而然地成了甜茶馆的主角,成了风光一时的焦点人物。

改革开放以后,鹿仓茶馆重振家风,老字号备受青睐,茶客纷至沓来,生意十分红火。这里地处城边,与八廓街闹市有一段距离,环境比较清静。文人学者和知识分子喜欢来这里扎堆,一边喝茶,一边探讨问题。据说有一段时间,茶室里的各个桌子,都有不成文的分工,都有茶客们公认的主讲人。有历史桌、宗教桌、文化桌,还有新闻桌,有点像文化沙龙。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拉萨生活久了,我才真正意识到茶对藏民的重要性。过去,藏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必是打水烧茶。第一杯茶,必是敬献给神佛。事实上,制作甜茶的工序很简单,家家户户都会做。尽管如此,拉萨的茶馆,还是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而且无论哪一家,自日出至日落,都是高朋满座,而且常无隙地。对此,我甚感不解。

同类推荐
  • 爱国奉献(上)

    爱国奉献(上)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兰州历史文化:文学文献

    兰州历史文化:文学文献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论著从公共空间、电影、戏曲、杂志和图象等方面,对上海一百多年来的多种大众文化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考察并梳理。虽然这种考察和梳理远非全面和深入,但是我们已经从中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内容,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最引起我们的重视的是:看似散漫无边的、时生时灭的、此消彼长的大众文化有着它自身独立的发展逻辑:它们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现实的存在,更有发展的未来。它们与政治的、经济的乃至文化的发展有着或互相依存,互相排斥的联系,但是,它们依然是某种独立的存在。
  • 镇海楹联

    镇海楹联

    楹在屋前,联出心中。楹联,又称对联,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的联语。因其言简意赅、构思奇特、雅俗共赏而深受人们喜爱。
  • 庄子心通

    庄子心通

    本书包括:从之初;内圣而外王;自修与待人;三千弱水一瓢饮;大聪明与小聪明;有本才有末等内容。
热门推荐
  • 仙灵传纪

    仙灵传纪

    自盘古开天辟地,元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元气与浊气相结合形成了阿修罗道。阿修罗为代表力量的浊气繁衍所生,自出世以来便带有毁天灭地之势,上古诸神唯恐祸乱世间,一起合力封印了修罗道神力,时光荏苒,岁月如阴,转眼几千年流逝,只留下一句谣言:“修罗现,三界变!”
  • 山川有雾

    山川有雾

    几次穿梭时空都快要把见鹿搞懵了,为什么九百年后遇到的人在九百年前也能遇到?明明就只是一个普通的世界,为什么会有神仙,还有这只魅惑长得像个女人一样好看的狐狸是怎么回事?搞了半天,原来我已经死了,因为他所以我重生了?可他为什么不记得我呢?明明那么相爱的我们,宁愿冲破束缚,不管仙妖不可相恋的法规都要在一起的我们为什么会在九百年后再次相遇。明明我就是个一个普通的凡人,到头来奶奶的去世是假的,就连自己最好的朋友也是假的,还有一直帮助我的老师也是假的。所以这个世界到底什么不是假的。“我不是,我说过会保你一世平安,我说过就算倾尽一生至高的修为也要带你去过你想要的生活,我说过你像幻境一样美丽,而我是唯一可以抓住幻境的人。”“那为什么你才找到我呢?”“抱歉,我来晚了。”上空公主与一只天地灵气孕养的狐妖真的可以在一起吗?“就算过了几生几世,我都会抓住你。”
  • 骷髅法则

    骷髅法则

    灵魂、身体、财宝、神器哪个才是实力的立足之本?怯懦、虚伪、阴险、毒辣什么才是骷髅生存的法则?科洛没有答案,只清楚一件事:为了活下去,他甚至可以和一个女人敦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皮卡皮卡

    皮卡皮卡

    一本简简单单的小故事集,内容纯粹一些,简单一些,单纯一些。
  • 中国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云南

    中国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云南

    本书收录了业内人士精心遴选的40处云南最美的风景,介绍了25个原居少数民族的风情以及在云南应当去体验的最浪漫的20件事情,勾画出一个多彩并且多情的真实的云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住词

    无住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到女尊王朝做丞相

    穿到女尊王朝做丞相

    陆葵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到了之前看过的一本书里。这是一本古言女尊小说,整个世界都奇奇怪怪的,但陆葵却很喜欢这里,誓要闯出一片天,改变自己在原书中悲惨的命运。只是,莫名出现的小可爱让她有些猝不及防。“阿葵,小葵儿,我救了你,你要报恩对不对?”“嗯。”“那你就娶我进门叭,我要你以身相许!”“啊?那...那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