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50000000010

第10章 自己究竟要什么--80后迷茫的根源(1)

很多80后迷茫的根源在于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不知道去追求什么;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什么也得不到,到头来只能是依然迷茫,这种状态是很可怕的。30岁之前的迷茫,会造成10年后的恐慌、20年后的挣扎,甚至一辈子的平庸。我们应趁着年轻尽快冲出迷茫、走出迷雾、找到出路,才不会辜负了时代寄予我们的期望。

越早认清自己,才越不容易迷茫

美国著名牧师内德·兰赛姆,在94岁临终时留下这样一句遗言:“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上将有一半的人成为伟人。”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他的思想认识和人生态度,如果可以重新活一次,他以成熟的、经历了社会检验的阅历重新选择人生,必然会少走不少弯路。这说明自我认知对于人生道路的重要性。

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社会遭遇中,如何认识自我,在心里如何描绘自我形象,也就是你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成功或是失败的人,勇敢或是懦弱的人,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己的命运。每个人对自己认识得越早、越清晰,行动就越容易有针对性,人生才越趋向于圆满。但认清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开始就逐步认知自己和外在的社会。但是中国的应试教育,将中国学生禁锢在了繁重的学习上,认为学习好了,一切都好了,这种狭隘的认识导致他们走向社会后处处碰壁,危机感和挫败感无时无刻不刺痛着他们的神经,受过高等教育的80后在30岁这个重要的人生关卡上混得不如意。

我们应该怎样认知不同的人生阶段,据此对自己做出合理的安排呢?职业规划专家指出人生的运行轨迹就像一条抛物线,以人的生命存续时间作为一条水平衡量直线,以发展状态作为基于时间直线而显示的上下运动曲线,人们在这个平面坐标里描绘出大概的人生抛物线式的轨迹。

这条抛物线具体可以划分为成长期(0~14岁)、探索期(15~24岁)、建立期(25~44岁)、维持期(45~64岁)与下降期(65岁以后)。一切从零开始,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向上延伸,一般来讲,人们会在40~50岁达到抛物线的顶点。巅峰过后,随着年龄这个横坐标的延伸,纵坐标刻度开始向下慢慢滑落,当到一定程度时,纵坐标归零,生命结束。大体相同的生命轨迹,但是,做功不同,人生将会绘出不同高度的抛物线。

人生所能达到的高度除了与一个人的出身、性格、智商、能力、学识、机遇等有关之外,还与其在成长期与探索期,即24岁之前所做的努力和尝试有很大关系。如果前两个阶段能够很好地认知自己和认知社会,那么24岁之前的运行曲线就会高于一般人,在以后的人生发展中,达到的人生顶点、取得的成就也就远远高于一般人。

当然,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现实中的人生轨迹发展曲线也不可能像几何抛物线那样中规中矩。有的人聪明绝顶,却英年早逝,像才能卓越的莫扎特、肖邦、周瑜、钟子期、霍去病等人就属于这一类型,在很年轻时就把自己燃烧完毕;有的人韬光养晦,到了晚年才焕发出光彩,像姜子牙;也有的人一生一波三折,像巨人史玉柱。但是人生发展的总趋势是接近抛物线形的,也就是说24岁之前对自己认知得越充分,对社会现实了解得越深入,接触体验社会的机会越多,人生抛物线的顶点就越高,越容易成就伟业。其中的道理很容易明白,因为在相同的生命阶段,你用同样的时间有了更多的社会体验。

具体到我们80后这一代人,24岁之前的积累工作做得并不理想。童年时我们大多是在蜜罐里长大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不愁吃、不愁穿,不用吃苦受累,物质上应有尽有,无忧无虑。大多数缺乏认识自我的意识,大人也很少有意识地让他们接触社会,所以形成的社会经验几乎为零。而在15~24岁的探索期,社会认知能力虽然增强,但是却被繁重的学业和升学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更是无暇思索社会、体验社会,也没有时间认知自己;进入大学,业余时间多了,但有的在校园里放纵自己,没有危机感,认为就业还早,接触社会的意识淡薄,还没等缓过神来,四年已经过去,等到被驱逐出校园后才被迫不得不认知社会。使得应该在24岁之前探索期就应该完成的事情,不得不推迟到30岁之前来进行,使得毕业后到三十而立的这一阶段显得尤为紧迫,手忙脚乱,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期望和实际状况的距离认识不清,工作经验缺乏、经济条件不足都是一道坎。所以,有些人一方面要挣钱养活自己,另一方面在认知和体验社会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真正了解融入一个行业的职业圈子,所以成家立业被大大延迟。

早点认知自己和社会,早点开始自己的计划,时间赋予的优势将是未来任何付出都无法比拟的,比如比尔·盖茨,很早就懂得自己要得到什么,并且以此来制定人生轨迹的起点、过程与载体,必然地达到了成功的终点,缩短了成功的途径,延长了内在的生命。如果80后错过了认知自己、体验社会的最佳时期,就不得不在30岁到来之前补上这一课,这是走出迷思、摆脱迷茫和困惑不可逾越的。

你是谁?你想要什么?

进行自我认知,首要的问题就是,你是谁?你想要什么?读书时,只要努力、勤奋,有点小聪明就能考取好的成绩,可是,出来社会工作就很不同了,你发现很多事情都是事与愿违,都是自己不能控制的,所以会感到很茫然、很失落、很无助,甚至对于自己达不到所要的巅峰而愤怒,对于别人的自私心、别人的现实感到愤怒和嫉妒。

是的,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对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不甚满足,都有生存上的压力,有生存压力就会有很多焦虑,有焦虑就容易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须在压力下做出选择,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很重要。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职场上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情况多如牛毛,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要什么,几个转转下来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即便世界不抛弃你,自己也会沉沦。

关于“你是谁”,这是一个充满思辨的永恒话题。早在古希腊时期,在古希腊德尔斐的一个古神庙前,竖着一块石碑,石碑上镌刻着一句象征着最高智能的“阿波罗神谕”:“认识你自己”。这句简单得仅有五个字的名言却表达了无比深邃、无比丰富的内涵。千百年来人类仍不断地在询问自己是谁,可见,这是追求人生价值的人们所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

对于现今社会的80后来说,生活不断向我们施加压力,要求我们取得成功,所以,在这之前有必要搞清楚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这对我们的未来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没有做到这一点,别人就会为我们规定,我们将变得很被动。

也许有人觉得这个问题很幼稚,“我是谁”我还不清楚吗?我就是张三,我就是李四,我就是我!我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话虽说得不错,但其实,这儿要问的不是你姓甚名谁,而是对自我的分析。每个人觉得对自己很了解,但要真正认清自己却是最难的。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那么多人觉得自己不被人理解?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明白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如果我们不能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即将而立之年还未构建起自己完整的信念和价值体系,不知自己喜欢干什么、会干什么、做什么才能做到最好,那么,无论我们今后做什么工作、赚多少钱,我们也会生活在一种不确定的感觉中,充满彷徨和惶惑不安。

潘石屹在他的BLOG上曾讲过这样一段话:“市场有没有泡沫,最关键的是要看人有没有泡沫,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未来,就一定会制造出泡沫,在市场上就会出现泡沫。”

可见,对自我认知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高度。对于第一个问题你是谁,就是要分析自己的专长、认清自己的短处,以做到扬长避短。

对于第二个问题,也许大多数年轻人都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今天我们的社会中会有那么多的问题,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家都有生存压力,有生存压力就会有很多焦虑,大家每天忙忙碌碌,一点不晓得生命中真正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也许大家唯一的想法只是--想要一份工作,想要一份不错的薪水,于是,为了得到薪水尝试饮鸩止渴,越是饥不择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败,经历越来越差,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有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过于模糊,知道想做金融方面的工作,金融又分很多领域,不知是做银行、证券还是风险投资呢?有人想做职业经理人,究竟想做哪个领域的职业经理人呢?市场的、销售的、财务的还是人力资源方面的?一点都不清楚。

所以,静下心来认清自己想要什么很重要,稳定?Money?经验?权力?然后再进一步进行详细分解,这个问题能够帮助我们确定职业动机的优先顺序,建立一个平衡。例如你可以从物质报酬、权力、稳定性、自主、专精、多样性、创意休闲、奉献、冒险等要素中,按照内在需求,依照重要程度排出次序,找出对于未来从事的职业最看重的核心,确定职业能否带来的物质和精神回报,由此决定取舍。很难取舍的时候,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即使眼前利益受损,时间也将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明智正确的。

在确定这个问题时,宜将眼光放远一点,不要将薪水放在第一位。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上没有什么太大负担,精力比较旺盛,即使工资不高,应酬基本生活也是绰绰有余。但一到了中年,各种生活压力就会扑面而来,小孩方面需要不小的一笔花销,父母一旦生病也是不小的负担,那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显得重要。所以,起初的薪水没有必要太在乎,别人挣得多也没有必要眼红,关键是应从整个人生的长度来考虑。即使我们的努力在短期内没有得到回报,也没有必要沮丧;职业发展的目的不只是现在,而是更长远的未来。短期内收入低一些不可怕,问题的关键是几年后我们能够有多高的收入,如果眼光只盯着温饱,得到的永远只有温饱。

尽快明晰你的价值观

明确自己想要什么的过程就是明晰自己价值观的过程。有什么样的决定,就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有什么样的行动,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也就是说,是我们所做的决定造就了我们的人生,而主宰我们做出不同决定的关键因素就是个人的价值观。

生活中的迷茫,大多是因为自己没有清晰的价值观,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全部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叫工作价值观,是价值观在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上的体现,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者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

职业价值观决定了人们的职业期望,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的选择,决定着人们就业后的工作态度和劳动绩效水平,从而决定了人们的职业发展情况。哪个职业好?哪个岗位适合自己?什么对自己最重要,什么不重要,什么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什么是无聊和乏味的,从事某一项具体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自己想过什么生活,想做什么,想做到什么程度,都要以价值观为准绳及早地立好站牌、画好线路图,以免走错路再回头,赔上时间成本,落在同时起跑的人后面。这就像穿衣服系纽扣,如果第一个扣子系错了,所有的都乱套了。只有当一个人的工作与其职业价值观相吻合时,工作起来才会觉得很开心、很享受。

有这样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一个渔夫悠闲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这时,一个到海边度假的富翁走过来,问他:“你怎么这么早就收网休息了?”

渔夫说:“我今天已经打了一网鱼,够我一家子生活了。”

富翁问:“你为什么不多打一网呢?”

渔夫反问:“我为什么要多打一网?”

富翁说:“你可以把多打一网的钱积攒起来,积攒多了,可以再买一条船,到时候你就有钱去买条大一点的船,再买更多渔船。然后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然后你可以自己开一家罐头工厂。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个生产、加工处理和行销,可以像我一样成为富翁。”

渔夫问:“成为富翁有什么好处?”

富翁说:“你可以像我一样在海边度假,悠闲地享受海风和阳光。”

渔夫嘲弄说:“难道我不是在悠闲地享受海风和阳光吗?”

……

职业价值观表明了一个人通过工作所要追求的理想是什么。富翁和渔夫都认为自己是幸福的,是因为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在富翁看来,工作的目的就是来源于对收入和财富的追求,以此提高生活品味,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而渔夫的价值观在于追求自由,可以充分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行动,追求身心的愉悦,他们的工作都能满足他们的价值观,所以他们都是快乐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职业追求,有的习惯于追求证书、成绩、学生干部等荣誉上的东西,如果现实工作不能满足他们的追求,即便他们能拿到不错的薪水,也会感到落寞、挫败甚至自我否定。有的追求权力地位,有较高的权力欲望,希望能够影响或控制他人,使他人照着自己的意思去行动,认为有较高的权力地位会受到他人尊重,从中可以得到较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而薪水、福利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不管具体侧重于哪个方面,一旦有了清晰的职业价值观,在处理工作中的事务时就不会变得茫然了。当几件事情同时扑来时,也会恰当决定它们的优先级。例如,一件事情是解决公司所有人没有办法搞定的技术难题,一件是主持一个新项目的管理工作。如果你的价值观在于不断创新、不断取得成就、不断得到领导与同事的赞扬,或不断实现自己想要做的事,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反之亦然。

同类推荐
  • 阳光缕缕的思绪

    阳光缕缕的思绪

    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芝麻开花节节高

    芝麻开花节节高

    站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开始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为什么起点相同,结局却迥然不同?秘诀就在于学习。学习能够点石成金、削璞为玉。提高学习能力,会让你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踏上人生闪光大道,奔赴心中远大前程。
  • 改变你一生的学习计划

    改变你一生的学习计划

    本书综合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的学习理念以及现代学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出了改变你一生的学习计划要具备的记忆能力、学习能力、阅读能力、课堂学习能力及时间管理能力等。
  • 那么成功为什么

    那么成功为什么

    这是一本有魔力的书,随便翻一篇就可以了,如果你读到100遍,奇迹将发生在你身上。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与它结缘,凡是选择它的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这本书可以教你:如何成为人生中的导演主宰人生命运;如何快速创造生命的财富;如何利用爱与宽恕,化解潜意识里的负面情绪;如何找到生命的真爱拥有幸福;如何利用成功法则,体验成功人生;如何发挥个人潜能打败挫折;如何让梦想跌进现实活出最完美最幸福的自己;如何原谅伤害你的人,祝福别人祝福自己,放下重担放下过去,拥有财富拥有幸福,走出迷茫走向成功。作者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描绘揭示出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字字珠玑,句句经典!
  • 斯宾塞约翰逊的生存哲学

    斯宾塞约翰逊的生存哲学

    本书共分为十四个单元,从理想追求到创新开拓,条分缕析地介绍了斯宾.塞约翰逊富有远见的人生奋斗方向;积极行动到抓住关键,分门别类地概括了斯宾塞.约翰逊积极向上的人生奋斗要则;从魅力塑造到心态健康,视角独特地总结了斯宾.塞约翰逊创造卓越人生的成功方法。在全书每个单元中,都摘选了斯宾塞.约翰逊博士最具代表性的哲理名方,以及大量中国青年读者需要了解和参照的案例,可称为是一部富有启迪意义的极富可读性的成功人生读本。
热门推荐
  • 末日之重临巅峰

    末日之重临巅峰

    末日?重生?这世界玄幻了吗?等等,你先告诉我那个古装男是怎么回事!哎呀呀,既然都末世了,那咱就享受啊~快活啊~
  • 重生豪门之冥王星迹

    重生豪门之冥王星迹

    权明萱,一介孤女,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受室友祸害惨死,意外重生在了十二岁的豪门明家大小姐明萱身上。明母在明萱三岁去世,八岁继母带着一个妹妹入门,十岁有了弟弟。明大小姐生活地并不如意。权明萱偶然发现明萱之死并非意外,于是,开始了斗继妹,斗继母,获取父亲的信任,创业皇图之旅。可是,谁能告诉我,那些个或俊美,或清秀,或多金的男人怎么破?管他们做什么!你是我的!沈大公子霸气宣言,低头吻上这个胡思乱想的女人,心里一阵满足,终于,我可以一辈子宠着你了。阳光洒洒,清风拂过,这是一个女主崛起、男主腹黑,温暖的故事~~~
  • 心情的颜色决定人生的颜色

    心情的颜色决定人生的颜色

    有时,仅仅是心态有所不同,往往演绎成截然不同的命运。因此,一个人的心情往往会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世界是五颜六色的,拥有什么样的心情,世界就会向你呈现什么样的颜色。一位心理专家说:“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到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他的某个具体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看待世界,世界向我们呈现什么样的颜色,决定权就在我们手中!
  • 重逢即是缘

    重逢即是缘

    三年前不辞而别,重遇时,季淞曦被迫的疯狂逃离,“你跑啊,再跑试试?”“不了不了,不跑了”薄槿衍将其逼至墙角,后期用两个红本将其栓在身边,生怕跑掉。婚后生活惨不忍睹,本文独宠1V1,欢迎入坑哦!(前期有那么一丢丢的虐哦,后期爆甜!)
  • 时光不识你和我

    时光不识你和我

    每个人都有一段心驰神往的青春记忆,而那个人,是你。“你还好吗?”“我很好,只是很想你。”遥程,有人说,年少时不能遇见太过惊艳的人,否则余生无法安稳度过……
  • 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教你学谚语(上)

    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教你学谚语(上)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3分钟成功小丛书:自控力

    3分钟成功小丛书:自控力

    《自控力》是一本告诉读者如何进行自我心灵控制,从而拥有强大意志力的书。《自控力》在介绍关于意志力和自控力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操作性和具体的训练方法,以及如何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应用这种力量。
  • 读《金匮要略》学生活

    读《金匮要略》学生活

    一般的医生不明白这种道理,每每一见到肝病,不懂得必须先调养脾脏,反而一味地治疗肝病。岂不知,治疗肝虚证,可以用酸味的药物来补益,用苦味的药物来辅助,用甘味的药物来调和。这是因为,酸味入于肝经,苦味入于心经,甘味入于脾经。如果脾土充盛,就能克制肾水;如果肾气亏虚,就会导致水液运行失常而停滞于下焦:当水不能上行来克制心火时,就会导致心火炽盛而伤肺;如果肺脏受伤,就会导致肺气虚弱;当肺虚不能克制肝气时,就会导致肝气充盛,如果肝气充盛,则肝虚证就可以自行痊愈。
  • 网游之重生领主

    网游之重生领主

    被癌症缠身的顾良就剩下两年的时间了,他唯一的目的,就是赚钱给父母,来弥补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