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23200000019

第19章 养心教育(16)

所以,在对孩子进行“谦道教育”时,父母首先要进行自我教育,反思自己平时是不是很强势,不仅仅在外面强势,在家里同样表现得强势?自己是不是对孩子的成绩、各种比赛的结果在乎得过头了?很多时候,孩子就是被父母给逼强势的,强势本身问题不大,但如果家长不注意调节,孩子的强势就会转变为“唯我独尊”,转变为“不允许别人比我强,如果别人比我强了,我在父母面前就太没面子了”这种意识,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就会导致孩子走向前面提到的不择手段去争取胜利和输了后消极颓废的两种极端后果。因为,在父母强势型的家庭里往往会造成孩子自我认识的压抑,孩子老是以“为父母而活,不能给父母丢脸”的状态生存着,很多家长听到这话都会蛮欣慰的,其实,大错特错,为父母而活所带来的是孩子自我的湮没。连自己都活没有了,何谈幸福?孩子更多的是负担。自我迷失的同时,也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弱点,只有“一定要赢”这条信念,这样,孩子就离“谦道”越来越远了。

4.当发现孩子有骄傲的倾向时,要及时纠正

教子成功的家长们从来不会忽略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善于及时矫正。

对于孩子的谦道教育,李开复的母亲是这样做的:

李开复1961年出生在台北,母亲以43岁高龄生下他的时候,曾多次被劝阻,因为高龄产妇很有可能生下低能儿,但是母亲仍是决定生下他。父母亲不仅给了他生命,还给了他信任、自由和宽松的成长环境。小时候,李开复把家里所有的钟表调慢一小时以便晚上床睡觉,把邻居池塘里的水放干以证实邻居池塘里并没有100条鱼,对于这些恶作剧,父母亲都没有责备他。甚至是他厌烦了读幼儿园,要求读小学的时候,父母亲也还是信任他、鼓励他努力读书考上私立小学。但是,宽松并不意味着父母亲会让孩子傲慢、目中无人。

5岁时,李开复得意洋洋地跟一个阿姨说:“我从来没有见过99分。”母亲听到这句话,当下没有说什么,一个星期后,李开复拿回一张90分的考卷,母亲有史以来第一次狠狠地打了他。母亲告诉他:“打你不是因为你考了90分,而是因为你不懂谦虚。当你有自信考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很为你自豪。但是自信是对自己不是对别人的,否则就成了自夸自大。谦虚才是国人的美德。”

5.父否母然,子无适从

掌握教子秘密的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求总是一致的,不会·个高要求,一个对孩子的一点点成绩就很满意。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现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3年就行了吧?”

妈妈摇摇头。“5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

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儿,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

“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导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古语云:“父否母然,子无适从。”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一定要统一要求、统一口径。生活中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之所以没有收效,问题正在于不懂此道理。

总之,只有培养孩子的谦道精神,才能使得孩子懂得正视自己的不足,懂得尊重对手,懂得敬畏,才不易误入歧途,这正是谦道教育的秘诀所在。

秘密十四:别把孩子弄成一只“金钱龟”(志向教育)

当孩子渐渐在成长过程中变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毫无追求的时候,会令我们心寒。为什么对孩子说了那么多未来规划,可孩子还是听不进去呢?掌握教子秘密的家长告诉我们志向教育必须注重教孩子立弘毅之志才能收到效果。

钞票志向

且看一位网友对孩子志向的询问记录:

问题一:“小朋友们,你们长大了想当什么啊?”

一个孩子说:“我长大了要当歌星!”

一个孩子说:“我长大了要当刘翔!”

一个孩子说:“我长大了要当大老板,赚好多好多钱!”

一个孩子说:“我长大了要当好大好大的官,有权就有钱!”

各位家长对孩子这样的回答不会陌生吧?你的孩子不就是这样回答的吗?

问题二:“难道你们就不想当老师、医生或者科学家吗?”

一个孩子说:“我妈妈说当老师太辛苦!”

一个孩子说:“我妈妈说当科学家赚钱少!”

一个孩子说:“我爸爸说当医生没有出息!”

一个孩子说:“我妈妈说当科学家就是书呆子!”

各位家长也不会陌生吧,你们不也正是这样教孩子的吗?

而今一些孩子,年纪小小,就成了一只“小金钱龟”,一门心思想着赚钱了,立的志向都与金钱有关,可谓“钞票志向”。

各位家长可能会说:“这样有什么不好,总比穷死好吧?”可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又有几个是真正能赚大钱的呢?我们看到的这样的孩子恐怕大都是越大越没志向,整个一副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样子。

家长们或许从未意识到志向涉及品行的问题,品行如何,直接影响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弘毅之志怎就成了笑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大家都学过,回想起当时我们做学生的时候,当老师绘声绘色地讲完周总理是怎样从小立大志而最终走向成功的故事后,我们总会被周总理的壮志豪情所感动和启发,摩拳擦掌、热血澎湃,想象着自己也会有不一样的成就。

而如今身为人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这篇文章的时候,才发现无论自己有多么的动情,最后感动的却往往是老师自己。即使学生在当时的课堂氛围之下有些许感触,过不了几天就大都忘得一干二净。课后我布置了一个让学生写自己未来志向的作业,有一位学生写的是未来要报效祖国,其他同学知道以后,竟然是一片嘘声,视作笑谈。而大部分学生的志向里面都不约而同地透露出“未来要赚大钱”。

在为之叹惋的同时,反观我们的成人世界不也是一样吗?好歹在这些孩子之中还有几个能够坚持自己的抱负,可在成人世界里却连这几个“固执”的人也找不到了。如果谁要是在谈话的过程中说到“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准会被旁边的人认为是疯子,要么就视作是你在开玩笑,只有在单位领导宣誓就职的时候说到,人们才习以为常,可这时候又有谁会把这话当一回事呢?

作为家长我们其实也并非不注重对孩子的志向教育。“人无志,无以立”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回顾我们的传统,也极其重视一个人的志向。宋代的大哲学家朱熹也讲道:“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意思是志气对一个统帅来说,就如一个人的性命、树木的根、水的源泉。孔子的接班人曾参也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立志就当立弘毅之志。

即使我们在成人世界里谈弘毅之志,相互间视作笑谈,我们也不会否认志向对一个人的成长作用。我们也曾经拥有着各自的志向,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实现弘毅之志,所以,生活教会了我们一个自认为正确的道理:弘毅之志是空谈。

可当孩子有这种志向的时候我们又怎会不高兴呢?问题就在于我们高兴是高兴,但并不相信。我们往往以为孩子的想法是儿戏,殊不知孩子难能可贵的很多想法却被我们视作儿戏而忽略了。或许孩子是认真的,但我们在心里面会自然而然地用成人世界的看法来看孩子的想法,我们根本就不会把孩子那句“我要当科学家”之类的话当一回事,我们也不会相信孩子未来就会成为某一方面的大家。而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渐渐在成长过程中丢弃了自己的可贵的弘毅之志,造成了孩子未来志向的扭曲和到再后来的毫无追求。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背景之下,孩子们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形成“钞票志向”。中国的父母总有一种令西方人不解的习惯,总想给孩子留下点什么,而且是留得越多越好。父母总觉得自己那一辈太苦了,一定要让孩子过上好的生活,这也是许多父母为事业打拼的时候立下的誓言。于是,等自己条件好了以后,就尽情地给孩子创造衣食无忧的生活。还有的父母一旦自己暴发以后,总认为自己赚钱的能力很强,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赚钱的能力更强,自己当年就是立了“钞票志向”

才取得现在的成功的,所以,从小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以后要赚大钱,十分明确地给孩子进行了“钞票志向”教育。

可家长们却没有意识到,你当年是在艰苦的环境下,要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而确立的“钞票志向”,究其本质当属改变自我命运的志向。所以,你的成长没有出问题。但你的孩子却是出生在优裕的生活环境之下,“钞票志向”的本质还会是改变自身命运吗?

这里涉及一个品行的问题,正如蔡笑晚在其博文中所谈到的那样:

“童年、少年时期是‘志’形成的阶段,这一阶段父母如果能抓好立志这一根本环节,就能使孩子有大的人生规划和高的品行归属。这个时期孩子虽然还没有具体的人生理想,但开始有了明确的品行归属,在心中编织起来的童年‘梦’中,已开始将自己的未来定位在高档或是低档、伟大或是平庸。这可是根深蒂固的自我定位,以后基本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更改它。”心灵的宽度和纬度决定一个人成长的高度。

英国的一项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

英国教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持续几十年,跟踪了上万名英国人做了一个调查。调查分析了被调查对象在11岁时写的展望自己未来的短文,然后将短文内容与作者42岁时的实际情况相比较。分析显示,即使孩子家境贫穷或能力不那么强,在小学毕业时如果志向远大,长大后从事专业技术职业的几率就大得多,哪怕实际从事的未必是他们当年梦想的那种职业。

在接受调查的孩子中,抱负的分布并不平均。志向最远大的是来自中产阶层的较为聪明的孩子,而且多为男孩。研究人员说,即使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远大的理想仍然能预示未来的事业状况。

“钞票志向”只会降低孩子的品,即使孩子正如你所愿,最后成了赚钱比你厉害的人,但如果他的志向也是“钞票志向”而已,那其充其量也就是另一个暴发户而已,不会有太大成就。

金钱是工具,还是目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金钱观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曾经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或许能够给家长们以启发:

一位富翁和一位穷书生同坐在一条船上。富翁一直在这个书生面前炫耀自己有多富有,瞧不起这个穷书生。而穷书生并没把他的耻笑当一回事,依然读自己的书。后来船在大海中失事了,富翁的财宝沉入了大海,富翁也和穷书生被海浪卷到了一个小岛上。在这个小岛上,富翁由于不学无术,离开了自己的财富根本无法立足,最后沦为了乞丐。而穷书生因为有知识,所以,通过自己渐渐的努力最后成了小岛上的富翁。

金钱究竟是工具,还是目的?我们所要给予孩子的究竟是知识、能力,还是财富?我们无可否认,金钱是好东西,金钱可以帮助我们去获得很多的东西,但当金钱成为了人们的最终目的的时候,最后得到的又是什么呢?当某一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金钱以后,又能得到什么呢?

关于名利对一个人志向的负面影响诸葛亮早有论述。在其着名的《诫子书》中他这样说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他告诫子女要做到静,不断修身和反省自己;要做到俭,才能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和节操。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安定宁静就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现在孩子之所以不能立大志,成不了大器,就在于受功利化思想影响,受“名利”,尤其是“利”牵绊太重。当金钱成为目的以后,就会渐渐吞噬着孩子的心灵,扭曲着孩子的志向,使得孩子渐渐放弃原有的追求,从而形成养尊处优、好逸恶劳的习惯。

这一点在“富二代”身上已被证明,尤其是那些暴发户的孩子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些孩子的父母在谈到孩子成长的过程的时候总会提到孩子小时候是怎么怎么可爱、怎么怎么听话,可为什么越大越不成气候了?问题很大程度上就在于钞票吞噬了这部分孩子的理想。

教孩子立弘毅之志

掌握教子秘密的家长告诉我们,教孩子立志,就当教立弘毅之志。

他们的秘诀是:

1.结合孩子的兴趣,告诉孩子将来会成为这方面的大家

正如一位教子成功的家长所言:“现在的孩子条件太好了,他已无生存压力。你给他讲多少父母未来不可能养你一辈子,他也是听不进去的。那还不如从人生价值的角度来引导,刺激孩子未来在某一领域成为卓越人物的成功欲望。”

掌握教子秘密的家长们几乎在对孩子的志向培养方面都注重这一点。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得到他人认可的欲望和追求成功的欲望。显然,孩子小时候“要成为……家”的志向是与其兴趣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尽管有些空谈的成分在里面,但已经强烈地反映出了孩子当时在某一方面的兴趣和渴望得到认可的想法。

同类推荐
  • 让孩子主动学习60招

    让孩子主动学习60招

    本书剖析中国家庭孩子学习的现实状况和存在问题,结合教育心理学及先进教育理论,用“案例+方法”的直观阐述方式,着眼孩子生活的点滴细节,总结出60个简单、易行的好方法,帮助父母走出家庭教育的困惑和误区,帮助更多的孩子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 影响孩子一生的教子方案

    影响孩子一生的教子方案

    本书共分9章,主要针对21世纪孩子的心理特点,告诉父母如何抛弃错误的教育方式,正确教育子女;如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打不骂,用爱来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自爱;如何用爱来感染他人,启发孩子在享受爱的同时知爱、懂爱、感恩爱。
  • 有弹性的孩子更强大:好妈妈弹性教育40招

    有弹性的孩子更强大:好妈妈弹性教育40招

    强大的孩子,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坚韧地面对各种挑战,能自信地从失望、困境、创伤中复原。本书从心理弹性、思考弹性、管理弹性、情绪弹性、期望弹性、人际弹性、时间弹性八大方面进行详细叙述,教父母如何用“弹性”教育40招把孩子培养得更强大,更成功。
  •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

    从不愿相信的事实中知晓必须明白的道理,心理健康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国内顶尖教育专家孙云晓、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阮梅,七年沉底采访,用沉痛的答案告诉天下父母和老师,我们该怎样去持平孩子的心灵创伤。
  • 家有小天才

    家有小天才

    本书介绍了孩子生活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都会对他们产生深远影响。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烟雨平生记

    烟雨平生记

    郑桐,普普通通的一个网瘾少年。通宵结束却突生一场奇异的变故……
  • 爆笑王妃:妖孽收了你

    爆笑王妃:妖孽收了你

    她将他的王府一夜之间变成了鸭府,为了大计,他忍。她招进百余男宠入王府供她欢乐,为了大计,他忍。她灭柳妃,踹公主,独霸王府,为了大计,他忍。她扬言要和慕容宇远走高飞,为了大计,他忍无可忍。〔占了王府还不够,她将邪恶的手伸进了慕容家〕“你是本王的王妃,想跑?门和窗户都没有。”某王一把将她揪了回来。“我可以挖地道。”挖门盗洞,三十六计玩转王府,她使劲浑身解数,就是要跑。“本王不许”上天入地,孙子兵法强势上阵,他偏不如她所愿,硬是要囚。〔凭什么?我卖给你了,你个妖孽,本妃收了你〕
  • 在赫总心里放把火

    在赫总心里放把火

    一场意外,她被迫待在他身边替哥还债!然而,这个债主太偏执,难伺候,不好哄!代黛天天掐着日子,何日才能脱离苦海?终于,熬到出头日,代黛麻溜地收拾行李准备远走高飞,没成想被债主半道劫住!代黛泪流满面:“这次我又欠你啥?”赫景尧沉思半晌:“没欠,是偷!”代黛震惊脸:“偷了啥?”赫景尧耳朵微红:“偷心贼!”代黛苦恼,自苦情债最难还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缥缈神助攻

    缥缈神助攻

    上了贼船,你就是我的人。作为一个缥缈的?随变的?小姐姐。看我如何变猫变狗变笔变?去优秀解决男女主爱情史。
  • 狐爱5000年之待

    狐爱5000年之待

    世间就是这样,什么都有,什么都无。一直在人类世界之外,有个奇特的种族——魔法族。他们一直不为人类所知,只有一人孤身前往人类世界只为守护一人。本作品在虚幻的同时也反映了唯美的爱情和现代的社会情况。
  • 佛说乳光佛经

    佛说乳光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阳没落了

    太阳没落了

    正值中午,明晃晃的太阳逐渐被黑暗侵蚀,正当大家惊叹着,欢呼地记录下又一次现世奇景“天狗食日”时,殊不知,黑暗时代已经拉开帷幕。
  • 机动洪荒

    机动洪荒

    “每一种物质都有创造的潜力,也有毁灭的可能。”时间的真理亘古不变,愚者的故事喧哗取宠。当诺亚能量出现时,人们想到的不是规划它的使用,考虑他的来源,而是无节制的使用和浪费。少数清醒者根据能源波探测出了物质来源,发现是五百光年外的异形星球的物质。他们四处奔走警告,有些人信了,但大多数人还保持着怀疑态度。三个月后,毫无征兆的,人类接受到了异形的致电,告诉他们因为自己星球的诺亚能量稀缺,而要来地球借取一些能源和物质,假以时日,必将归还。大多数人同意了,将自己的物质和能源借给了异形一小部分,但是因为异形始终不是人类,他们是高等智慧和兽性杀戮的结合体,他们尝到一些甜头后便开始大肆索要,人类没有妥协,但是异形有这超高科技,立刻对地球发动了进攻,说来可笑,如果人类抛弃了诺亚能量,恐怕异形也不会盯上这个美丽的星球。人类死伤惨重,究其原因是因为人类的武器没法对异形产生伤害。在一名科学家的发现中,他们得知了根据诺亚能量打造的武器和防具会对异形产生杀伤力,所以,人们开始了共和联邦时代的计划,制造单兵机甲,开始反抗。这是新时代的篇章,也是人类斗争的史诗!
  • 龙盾之重生野蛮

    龙盾之重生野蛮

    钢筋铁骨的身体无穷的力气彪悍的战斗野蛮的冲锋战斗在现实中的野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