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25200000031

第31章 避免社交“心理错位”

每个人都离不开交际,但其交际的质量却各不相同:有的人左右逢源,灵活应变,人缘广结;有的人却捉襟见肘、处处受制,把人际关系搞得剑拔弩张。究其原因,在后一种人的身上肯定存在着影响正常交际的种种心态因素,那么这些消极心态不容置疑地需要我们常常自我反省,努力克服,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社交。

先说一说孤芳自赏。

一般说来,人们大都不满足自己的财富,却极易欣赏自己的聪明。孤芳自赏往往是由于过分相信自己的聪明所致。他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恃才傲物,这种人语言凌厉,对某方面不如自己的,要么不屑一顾,要么恶语相向;甚至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以自己的聪明去映衬别人的笨拙。另一种是孤芳自赏,虽不着力地显露自己,却对别人的所作所为和喜欢爱好漠然置之,其表现是不屑谈交际对象关心的话题。

如此待人接物,人们便会对你避而远之,使你虽处于人群之中,却感到孤立无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一个孤芳自赏的典型。虽然在贾府,她身为贾家外甥女,却并不被贾家上自贾母下至婢女真诚相待,真心所爱,原因就在于她自视甚高,态度傲慢,出语凌厉而缺少谦逊。与之相反,薛宝钗虽然不如林黛玉跟贾家血缘关系那样亲近,但她从不孤芳自赏,而是八面玲珑,对上能尊敬亲近贾家的长者,对下能随和谦逊不刻薄下人。所以她被贾母钟爱,也被王夫人看中,就连丫环、老妈子们亦交口称赞,最终成了贾家的二少奶奶。想来,这虽然有很多因素在里面,但薛宝钗不孤芳自赏是她深得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说一说自轻自贱。

自轻自贱是与孤芳自赏相反的一种心态反映。与人交往,没有潇洒倜傥的姿态,、而是畏畏葸葸。这种人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缺乏主见,常看别人眼色行事。见了上司,点头哈腰;跟同事交往,总怕被别人笑话;碰着邻里,总赔着小心;与朋友相聚,总说自己不如人。自轻自贱从心理角度看是自卑感在作怪。由于自卑,对自己便毫无信心;没有信心,便表现出轻视自己;轻视自己,行为便缩手缩脚,神情黯淡、语讷迟钝。从其内心看,自轻自贱的人往往想要用自己的行为博得人们的同情。然而,事与愿违,人家会认为你太贱,不愿跟你交往。自轻自贱一般多发生在性情软弱的小人物身上,由于地位的原因,总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其实越有这种心理,人们越瞧不起你。这种自轻自贱如果成为病态,不但不能搞好人际关系,甚至会给自己带来不幸。

契诃夫的小说《一个小公务员之死》中的主人公是个小公务员,在看戏时打了个喷嚏,唾沫星溅在了前排将军身上,他便认为自己铸成了大错,于是便在尉场道歉,后又三番五次去将军家说明他并非故意。终于惹怒了将军,把他轰出门去。这一轰,竟吓死了他。这个公务员就是岛轻自贱的典型。

再有,就是适应性差。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人,在熟人跟前能风度翩翩,侃侃而谈,一见生人就举止失措,语无伦次;做主人能自如大方,做客人却频频失态;在家里、单位尚能举止得体,在公开场合却脸红心跳;对合乎自己习性的生活习俗能欣然接受,对跟自己习惯有异的东西却拒不接纳。这种人的表现都是因适应性差造成的。

适应性差,表层原因是胆子小,深层原因实属心理不健全。他们总觉得跟平等的人或熟悉的人交往没有危险,所以没有心理负担,能应付自如;而跟强过自己的人、陌生的人交往,心理便不自然,觉得语多有差,后果难以遇料,当然会未交往心先怯,露出窘态了。

适应性差虽对已有的交际圈影响不大,但要扩大交际范围就比较困难了。适应性差的人,在交际活动中大多都“躲进小楼成一统”,很难知“山外青山楼外楼,更有好景在外头”了。

最后说一说缺乏幽默。

缺乏幽默也是与人交往中需要改变的一种消极态度,做人,态度要严肃,但与人相处却忌讳永远一付“英勇就义”的面孔。交际中如缺乏幽默感,便会影响交际的质量。幽默有时确实可以收到一本正经难以企及的交际效果。

有则笑话,一人无罪被误抓,看守见此人爱开玩笑,便逗他说:“你如果说一个字能把我惹笑,便放了你。”这个人脱口说了一个“屁”字。看守不解地问:“此话怎讲?”此人心不在焉地说:“放也由你,不放也由你!”看守听罢哈哈大笑,便放了此人。

在影响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种种因素中,孤芳自赏和自轻自贱是心理问题;适应性差主要是心理因素,但更多的是对交际活动方法操作训练不够;缺乏幽默则是对交际活动的态度问题。从整体看来,影响交际活动的因素主要是心理原因。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交际心理,做到不孤芳自赏,不自轻自贱,能见机行事,适应各种交际环境,以幽默、达观的态度参与交际,才能使交际活动正常进行。

同类推荐
  • 30几岁男人的活法

    30几岁男人的活法

    30几岁的时候,你必须哪些问题?30几岁的时候,你该为自己的人生做好怎样的准备?30几岁的时候,你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方向?30几岁的时候,你应该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人生做出怎样的规划?30几岁的时候,你渴望过上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 20岁的定位30岁的地位

    20岁的定位30岁的地位

    《20岁的定位30岁的地位》从年轻人的现状出发,针对年轻人在实现自我价值和目标过程当中存在的疑惑和迷茫,提出相应的观点和见解,给在为自己前途和人生奋斗拼搏的年轻人以指引和提携。通过《20岁的定位,30岁的地位》,能够开启年轻人的智慧,扩展他们的眼界,在人生路上尽早实现自己的梦想。
  • 不生气的智慧

    不生气的智慧

    世界上没有穷人,只有懒人,如果你想成为富人,就要像富人一样去思考和行动。本书通过一些经典案例,为你揭开富人的秘密,让你了解富人的财富是怎样创造的。富人与穷人的差别何在?希望本书能成为一把钥匙,帮广大读者打开财富之门。
  • 我的第一本能力培养书

    我的第一本能力培养书

    本书涵盖之广,小到日常生活中诸多细微而又重要的细节,全面阐述最新的成功法则,帮助您早日踏上成功的殿堂。我相信,我们所努力的一切定会对您的人生事业有所帮助和启发,您的快乐和成功将是我们最好的回报。
  • 一生三靠:断谋说

    一生三靠:断谋说

    本书讲述了“汉初,张良善谋,萧何善断,韩信善战。靠这三人,刘邦取得了天下。唐初,“房谋杜断”,杜如晦长于断,而房玄龄善于谋,李世民靠此二人取得贞观盛世。明孝宗时期有名的三内阁大臣李东阳、刘建、谢迁。当时世人评价李公有谋、刘公善断、谢公好口才。靠这三个人,大明朝取得了辉煌。类似这样的例子,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只要谋得周全,断得准确,说得动听,定能助人立足于世,创造赢局。
热门推荐
  • 穿越花千骨之异世轮回

    穿越花千骨之异世轮回

    本想抱着旁观者的身份看着一篇知道剧情的现实版电影,却没想到自己也深陷其中,越来越深……
  • 绝代废材倾天下

    绝代废材倾天下

    一个杀手被自己的亲人背叛,然后穿越重生到了古代会发生些什么事情呢?
  • 赢在责任心,胜在执行力

    赢在责任心,胜在执行力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成为领跑者、胜利者呢?有两件绝不会过时的“神器”——责任心和执行力。本书探究了责任心和执行力的奥秘,告诉职场中人如何掌握两者的神奇力量。没有责任心就抓不住成功的机遇,糊弄工作就是糊弄自己;没有执行力,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工作是干出来的,执行才是硬道理。
  • 引导青少年学习诗词古文的故事

    引导青少年学习诗词古文的故事

    本书系教学课外辅助读物,选取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启迪青少年智慧,增长知识的感恩故事,补充学生课外知识。本册选取伟人名人学习过程中具有启发意义的故事作为主题。
  • 搞定男神的100种方法

    搞定男神的100种方法

    “一千万,买你。”“我不卖!”“那好,不给钱,娶你。”“太遗憾了,我不爱你!”“没我你就没命了。”男人一脸玩世不恭,“三年,契约婚姻,再给你一千万。”传说,一个人救了自己三次,那你的生命便属于他。即便她不爱他,也嫁了他。“历天秤,我爱上你了!”三年后,她告白,他却递给她一张照片。原来,他爱的,只是她这张脸与他死去女友一模一样的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瞬世漓空

    瞬世漓空

    “你之前的命运已经不具有任何意义了,如今你只是我的圣女……”“从此给你取名为,漓……”
  • 龙心英雄传

    龙心英雄传

    龙族少年崛起天下,历经折磨、流浪和背叛,终于机缘巧合获得修炼法则,成为创世之王!
  • 行走中的玫瑰

    行走中的玫瑰

    以报道全球重大新闻事件闻名的女记者闾丘露薇,这次安静下来,她不再评论时事,没有报道新闻,而是以一颗素心面对自己,向读者敞开,分享着或许每个人都在思考的一系列人生命题,诸如梦想、机遇、爱情等等。本书中,她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朴素、低调、敏锐、善感,带着积淀下的沉稳与厚重,和对人生的沉思。更难得的是,本书的每个话题都有相隔七年的两个视角,流年对照,闾丘露薇的成长轨迹,也是每个年轻人的参照。通过这些文字,她在邀请读者和她一起思考,一起学习,逐渐获得和世界相处的能力,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 夜殇复仇归来

    夜殇复仇归来

    一场变故让她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她变得惜字如金、冷血
  • 民国清流4:大师们的抗战时代

    民国清流4:大师们的抗战时代

    本书系民国大师们的集体传记系列之四。本书沿袭《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的风格,承接前三部的历史阶段(1917年至1936年),呈现出1937年至1945年八年抗战时期悲壮而惨烈的文化景观。七七事变之后,国难当头,民国知识分子自觉站在统一战线的大旗下,演绎了一部壮烈激越的抗战史诗。无论是在国统区、解放区,还是在沦陷区,抑或上海的“孤岛”,“民族”“救亡”的主流都激起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让抗战时期的文化思想界空前统一。胡适、郁达夫、老舍、沈从文、梁漱溟、茅盾、张恨水、闻一多、郑振铎、马寅初、陈寅恪、吴宓、赵树理、丁玲、萧军等,做着他们认为文人应当做的事情,在抗日救国的路上披肝沥胆,以各自的姿态,演绎着知识分子的气节、风骨与担当。作者不囿于故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书写被遮蔽的历史,刻画真实生动而丰富的人物命运,立体式地彰显了民国大师们独特而复杂的文化品格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