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87200000015

第15章 皈依佛门 逆境独修(1)

自私和无私,

爱和恨之间,

仅是一线之隔。

越过它,

你可以感受到舍己为人、

不求回报的快乐。

这是最大的喜悦,

也是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步。

自私的人无法想象这种觉悟的情境,

因为他们停留在自我的束缚里。

佛告诉我们,凡夫最大的束缚就来自于自己的执着:功名利禄、爱恨情仇……它使人无知和不了解宇宙本体绝对的真相。当我们想要得到某些东西而对它产生执着时,它就成了我们迷失的根源。

在自己的从政生涯中,处处受到佛菩萨眷念加持的张耀枢,深感自己执着功名所带来的痛苦,他开始了对自己的反思,“顺加持中,容易贪恋迷惑。凡夫,往往在顺境中贪心会愈大,迷恋会愈深,背离佛菩萨的教化,会愈走愈远”。

这是他在顺境中总结出来的学佛经验。

在西充起义后,他想到了远离和放弃。他理想的生活是,“回到成都后找点田,过半耕半读的生活”。

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未来的岁月中,自己会经历那么多惊心动魄的运动,经历中年丧妻的悲伤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痛。

从西充回到成都的张耀枢,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感觉是有点不适应。

全国虽然解放,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形势却十分严峻。新政府对如何创建未来的新中国也是在摸索当中进行的,因而有了一系列忽左忽右的运动,让人头晕目眩。那一段岁月,在下面的文字中,我们简要叙述。

回成都 张家大院易主

1950年初,张耀枢离开西充后回到张家大院安顿下来。

同年2月3日(农历十二月七日),立春的前一天,妻子颜涓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女儿张采。再为人父的张耀枢还没有来得及充分享受天伦之乐,现实就把他从得子的喜悦中抓了回来。

1950年7月,中共中央西南局决定,从1950年冬至1951年春开展清匪反霸、减租退押运动。清匪反霸斗争是同全国范围的镇压反革命运动结合进行的,对那些匪首、特务、“东霸天”、“南霸天”,经过群众控诉,新政府坚决予以镇压。新政府认为高地租、重押金、高利贷,是解放前地主向农民收取财物的主要形式,因此,1950年底,西南局颁布了《西南区减租暂行条例》。

靠租地给农民的张家,自然成了“运动”对象。

张耀枢“想回成都找点田,过半耕半读的生活”的理想,在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

此时他在省政府编译室的老领导江子能,已是成华大学的副校长。知道张耀枢的情况后,就将他调入教务处做秘书,后调入出版科工作。这时张耀枢才知道,当年与他共事的老领导是民盟的,还是地下党员。后来妻子颜涓也在校内图书馆任馆员。

成华大学前身是上海光华大学在抗战时入川设立的分校。该校创建于1925年6月,由数百名脱离美国教会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的爱国师生组建而成。校名取之于古诗《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一句,体现了创办者复兴中华、反对列强的宏愿和光大中华民族的精神。

抗战期间光华大学在四川成都设立分校,分校于1938年3月1日正式开学,校名定为“私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张耀枢的二姐三姐都在这所学校就读。

1939年,学校由市内王家坝校址迁到西郊草堂寺西边,此地因光华大学成都分校的迁入而得名“光华村”。抗战胜利后,光华大学本部复校,成都分部交四川省地方接办,变更为“私立成华大学”,1952年9月更名四川财经学院(即现今的西南财经大学。——笔者注)。

巧合的是,几十年后,张耀枢唯一的外孙胡佩迦,成了西南财经大学的一名老师,遵循外公的教诲当了一个“叫咕咕”。

昌臻法师在晚年和侍者聊到了这段经历(根据2008年录音记录):

能慧:你家里遇到运动(指减租退押。——笔者注),家里不就被抄了?

昌老:当然抄了,当时采取的态度是主动交,当时都看得清楚,身外之物,我们靠自己本事吃饭,不能靠那些留下来的东西,这点比较坚定,很快得到政府了解,还表扬了我们,喊别人向我们学习。

能慧:那时候你的父母还在不在?

昌老:母亲去世了,父亲在。他学佛的,也晓得是身外之物,他首先带头交东西,把没退的押金退清。当然,我们住的房子,老一代认为,几十年了,祖上留下来的,觉得有点舍不得,想保留下来,再把押金退清。

当时,我和兄弟觉得这个看法不对,想保留也保留不到,因为我们没有好多现金,当时把家里的很多古物、书画等拿去卖还没有人要。你们不了解,当时的人都不敢要,找的都是有钱人,他们都想把自己的这些东西弄出去(换钱)。

我就亲自找过一个人,他比较了解我们,请他看一些名人字画,都是祖上传下来的,他说很好。他说:东西很好,我一样东西都不敢要,我的东西都要处理,所以我给老一辈说,你们不要管。后来,我和几个兄弟研究,把房子卖了(文庙后街34号。——笔者注)。

当时地主家庭卖房子是拿不到钱的,一卖了,就交减租退押。退押是退给政府组织与机构,他给你算出来了,你剥削了好多就退好多,不得讲价钱,他说你是好多就是好多。退押清了后,大家就分散了。大家就去租房子去了。我们家里年轻一代大部分人都参加工作了,后来,我爱人也参加了工作,靠这个(工资)收入生活。维持生活没有问题,那时生活(消费)很低。

能慧:你父亲到了好多岁走的?

昌老:六十几。不大。

能慧:你当时多大?

昌老:我三十多岁,母亲解放前就走了,我去当芝麻官,当了三年,第一年她就走了。

隆顺:以前你家里靠租地给别人当生活来源?你们不是还有人行医吗?

昌老:嗯,嗯。地主家庭。行医当然也是一个收入(指三叔张澄菴。——笔者注)。解放后,医又没有生意了。

1951年初,张家几姊妹生活了多年的文庙后街34号易主,大家分别在外租房子住。

张耀枢夫妇带着儿子女儿,住进了成华大学给他们在成都柿子巷的房子内;张毓如一家租住在纯化街刘家大公馆附近,住了大半年,在1951年底又搬迁到南大街一大院内居住,其院邻居王治平就是普钦法师的弟子;张星如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与二姐毓如一家生活在一起;大姐朗如也从成都双栅子街102号朱家祖宅搬了出来,租住在离纯化街不远的青莲巷;其他兄弟姊妹也各有其所。在之后的岁月中,他们都漂泊着,分别搬了无数次家。

已为人父母的张家少爷小姐,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体味到了世事的无常,人生的苦,由此更坚定了学佛的信心,一有机会就亲近高僧大德。

亲近圣钦大和尚参禅

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张耀枢从小就学佛。那时的他,学佛是从相信因果开始,为了改命,求佛菩萨加持。由于灵验,使他更加的虔诚。

到了成年,便想到要追求更高的层次,想得智慧,想开悟。于是转而又求法。因为老一辈人的关系,使得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少的高僧大德。

在张耀枢突破了算命先生给他的寿命极限20岁的时候,他因为外祖父刘豫波曾是四川佛教会名誉会长的关系,拜见了成都大慈寺方丈、当时的四川佛教会会长圣钦大和尚,后来圣钦大和尚成了他学习禅宗的依止师父。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厌倦官场的张耀枢回到成都后,常常到大慈寺看望自己的依止恩师。有时候也和妻子颜涓带着自己的女儿张采、侄女赵启林一同去看圣钦大和尚。

关于跟随圣钦大和尚参禅的情况,昌臻法师在晚年也有过回忆:

隆顺:你老是好久开始学佛的?父母咋教你的喃?

昌老:从小家庭儒家佛家一起来,从发蒙以后开始。父母从信因果,相信佛菩萨的加持,相信善恶报应是真实的,就举例(讲给我们听),每顿吃饭就是课堂,在吃饭的时候讲(因法师父亲工作忙,只有在吃饭时间才有机会和大家在一起,因此常在吃饭时候教育子女,这也成了张家人的习惯,并一直延续至今。——笔者注)。

能慧:你好久开始参禅的?以前学佛从信因果开始啊?

昌老:20岁开始参禅。信因果、诵经,《心经》《大悲咒》《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太上感应篇》、四书五经,都背了,还要通过老师考,背全本的。这个东西是好,过去儿童读经,很容易就背了,当然不懂,但有的以后也不懂就是问题了。

能慧:20岁拜师,就拜圣钦老和尚?

昌老:嗯。仪式没有,但是对老人家三拜在方丈室。封起礼物,也不是天天去,他也忙,有时去问,他也说。当然是我的根器太差,没有尝到味道,也就没有下好多工夫。

隆顺:你跟普钦法师当时有什么因缘,再转而跟普钦法师的?

昌老:就是自己一直没有开悟,同参中有,自己就晓得自己根器不同,原来以为自己是上根,当然看到别人开悟了,就怀疑自己了。就去考人家,别人境界就是不同,于是就承认自己不行,就参不下去了。承认自己不行,不是那个材料。

隆顺:你是好久学密的?参禅之后有好久?

昌老:二十多岁。参禅有五六年,在没有参禅的时候就看《坛经》《金刚经》,包括那些公案啊。

能慧:你学“密”学了好多年?

昌老:从二十多学到三十好几,学密也得了些受用,当然也很难,心里就动摇。最初想修行的时候,就接触谢慧霖老居士,他是印光大师的弟子,他劝我念佛,但是听不进去。他送我的书没怎么看,后来参禅参不进,学密又觉得很难,我转回头就认真看印光大师的东西。

那时,谢老居士已经圆寂,我看《印光大师文钞》,就觉得很好。因为我对儒家的东西很相信,而印光大师的东西与儒家的东西很相近,从深信因果这点下工夫,把人做好来修行,一下就觉得很投合的,我就决定来看看。

虽然也在学密,但是看这个就很容易接受,后来普钦上师也圆寂了,路子是有,但是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好大的收获,后来看印光大师的就觉得和我很合适,就学进去了。实际上,参禅后和整个学密的过程,我都在看印祖的东西。

普钦法师的示现

1951年,由居士贺幼云引荐,张耀枢、张朗如、张毓如、张星如几兄妹都皈依在高僧普钦法师门下学佛,普钦法师为他们分别赐法名妙首、慧宝、果瑶、果慧。

普钦法师对张耀枢说:“你们家祖辈都行善积德,全家善根深厚,你们兄弟姊妹都皈依三宝,这是很不容易的事。要晓得佛法是难闻的妙法,你在家里是长兄,我现在就给你起个法名叫‘妙首’吧,妙首就是众妙之首的意思,希望你今后带领全家好好学佛,才不负‘妙首’二字”。

于是,自此,张耀枢就多了一个名字:张妙首!

引荐他们皈依的贺幼云居士,对张家姊妹学佛影响很深。在晚年昌臻法师的回忆中,我们能够感知到。对于二姐张毓如来说更是难忘,她和大她20多岁的贺先生是忘年交。她对自己的子女说:“贺先生是把我们引入佛门的人,要一辈子记住她。”

普钦法师为耀枢取“众妙之首”这个法名,对耀枢树立更坚定的学佛信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普钦法师是一位大成就者,他的苦行、他发大愿血写《华严经》、燃身灯供佛、发利益众生十大愿、把生死完全置之度外、修忏悔法等等,都令耀枢对他无比崇敬!

他经常亲近普钦法师,在他从西充回到成都这一段重要的人生转变过程中,在学佛上能安心下来,完全由于普钦法师的教导,他对学佛的信心,从观念到知见上都建立起来了。

张耀枢皈依的普钦法师,俗名潘荣尧,生于1905年,四川隆昌县盘龙镇人,是一位信根坚固、道心坚定、誓愿宏大、真参实悟的高僧。他精进苦修,戒德精严,以悲悯为怀,大喜大舍,以身示范,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塑造了一位圆满的比丘形象,成为佛门的光辉典范。普钦法师于1960年农历三月初九安然示寂,身软顶暖,面色如生,世寿55岁。

法体停过七天之后,被弟子们送往成都石羊场近慈寺荼毗,荼毗时,烟焰升空,如五彩祥云。

灵骨五色,不计其数的小绿珠满地滚动,能拾得起来的舍利子都呈五彩色,不规则状,半透明。其中有三颗比黄豆还大,光滑润泽,宛如玉石:一颗粉色,一颗淡蓝色,一颗白色。尤为殊胜的是,有一块4厘米的白色顶骨,呈现出五彩色的丝状纹路,红色和绿色最为明显,后被普钦法师弟子通宗法师请回供养。

普钦法师圆寂了,但是他的教诲,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加持着他的弟子。

在跟随普钦法师学密的日子里,普钦法师教张耀枢如何摄心;如何去掉名利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如何在起心动念处下工夫,不管在任何环境下,都不受影响。普钦法师的开示:“处逆境正好用功,消业障,增福慧。”使张耀枢在后来所处逆境中受益匪浅。使他在人生最低潮时期,对佛法真正生起了信心,提高了对学佛的认识,发起了出离心,懂得要脱离人生这个轮回之路必须要学习佛法,要发起菩提心!并且用普钦法师所教之方法去忏悔、去发大愿。

普钦法师为张耀枢开示很多,也为他示现了很多,普钦法师是张耀枢学佛路上的导师。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时,张耀枢都没有忘记普钦法师的教诲,以精进学佛弘法利生来报答师恩。为了报答自己的崇敬感恩之心,张耀枢用妙首这个法名一直到皈依离欲上人。

出家后,他把普钦法师这样一位大成就者、自己的恩师一直作为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导师,为了让更多人受益,他为普钦法师写传;1998年他响应普钦法师弟子通宗法师的倡议,在多吉扎西仁波切的支持下,在四众弟子的努力下,在仁寿县黑龙滩报恩寺内,建华严普照舍利塔,塔内供养如来之遗教丹珠尔,及佛像菩萨像等,还有通宗法师请回供养的普钦法师五彩顶骨,供四众弟子礼拜,以报师恩。

父亲病逝

1950年底,张耀枢父亲带头交东西给政府,把没有退的押金退清。然而因为张家很多的财产都是用到慈善方面了,所以没有多余的钱款再来退押,于是将张家大院抵押了。现在祖屋也没有了,大家就劝他外出回避。于是决定到重庆四弟张寔父家去。

但是鉴于他的身份,派出所却不予开证明。家里人都很着急,于是一家人虔诚念观音菩萨圣号,祈求加持。二女毓如就到纯化街延庆寺为父亲求了一签,签文是:

一纸官书火急催,扁舟东下迅如雷;

虽然刻下多惊险,保尔平安去复回。

结果,当他们抱着再试一试的心情去时,发现已经换了工作人员,竟顺利地开到了证明。

在那个非常时期,家人都不放心他一个人外出,在孝亲环境中长大的张耀枢的弟弟张光璐,此时正在读大学,为了陪伴父亲,他退学和父亲一起到了重庆,住在四叔张寔父家。

1951年,已在北京工作的张寔父长子张彦来到重庆。

张彦随父很早离开张家大院,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1945年到芷江采访抗战胜利的受降仪式,于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辗转到延安、香港。1946年任重庆《商务日报》记者、香港《中国文摘》英文半月刊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对外宣传工作。

同类推荐
  • 圆觉经略说

    圆觉经略说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有关《圆觉经》的讲记。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圆觉经》的原文进行了逐句、逐段的讲解,变艰涩为流畅,化深奥为通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百年佛缘:生活篇

    百年佛缘:生活篇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历史的著作,全书分为: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场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十个部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记述了星云大师与社会各界的往来、弘扬佛法和为社会服务的经历,读来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历史变幻和海峡两岸关系从冰冻到如今的全面交流与交融的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巨篇。
  • 寻常禅

    寻常禅

    本书从现实社会人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困扰出发,试图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去阐释佛陀的智慧,以佛学的理念来提出适合现代人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对策,帮助世间迷惘的人从心灵的困境中走出。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了解伊斯兰教

    了解伊斯兰教

    《了解伊斯兰教》是《回族研究》创刊二十周年精品书系之一。《了解伊斯兰教》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伊斯兰文化,是回族文化的核心文化,为回族提供了彻底的一神论信仰、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伊斯兰教与回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热门推荐
  • EXO妃笑十二皇倾城

    EXO妃笑十二皇倾城

    为了一个人,她杀了许多人,但最后还是在他尸体前自尽,却因为自己的那五只神兽闯地狱,威胁阎王,改生死簿,使她穿越到了古代公主的身上。罂粟活,天女显,红颜迷,天下乱。
  • 承天界

    承天界

    炼精化气汇神海、海枯石烂诸天祭、登天斩命永不朽、寂灭轮回难承天!时光悠悠已过万载,荒古大地上的人们似乎已被命运抛弃。万载光阴,无一人能得以承天,多少年少之时的天之骄子,最终却只能在墓地里无声的悲叹。但是这一切,都随着他的到来发生改变。当承天之路开启的那一瞬间,这片荒古大地上的人们,似乎又一次看到了那永生的希望!群雄奋起,逐鹿荒原,且看前无古人的智能形生命将会如何踏上这片天地的顶端!
  • 云星穹

    云星穹

    我有点儿财迷,有点儿花痴,有点儿八卦。他有点儿有钱,有点儿帅,有点儿故事。谁能想到我会拼了命的爱他呢,好在后来他也拼命爱我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剑回

    剑回

    握紧利剑前方就有路,放开利剑你就在身旁。因剑成,因剑悔。前进?驻足?双刃之剑何其锋!伤人亦伤己。
  • 傲世小民工

    傲世小民工

    落魄小民工被藏獒撕咬,意外获得玄门传承,从此神功在手,天下我有!钱财权势美女,尽在掌握之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查理九世之脆落的友谊

    查理九世之脆落的友谊

    脆弱的友谊是否能挽回!简单的事情却引起友情的破碎!初次见面却像熟悉朋友!伪装长了竟迷失了自己!阴谋的背后隐藏着什么!DoDo冒险队是否能从归于好…
  • 慈乌远飞

    慈乌远飞

    “慈乌不远飞,孝子念先归。而我独何事,四时心有违。”她这十九年来对文坛唯一的贡献,便是背了这么几句诗。不修仙道,不问鬼神,不学无术,不解风情,她最骄傲的便是她那点儿浅薄的江湖履历,提着一把刀,唬了许多人。她要去找一个人,把这首诗念给他听。有个梦,她做了十九年——什么梦呢?上有高堂可奉,下有儿女承欢,身边能有几个说知心话的朋友——快哉快哉!
  • Boss你挡我桃花了

    Boss你挡我桃花了

    连瓷被某大Boss缠上了。早上,Boss要她陪晨练;中午,Boss要她陪吃饭;晚上,Boss要她彻夜谈心!偏偏某只小包子还来添乱,“这位先生,这位女士,天天看你们秀恩爱,麻烦原地结婚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