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93100000025

第25章 慈悲,善念,感恩(2)

一天,丈夫看见一些长者们前往寺院里参加供僧法会,回到家后,想着想着,不禁哭了起来。妻子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什么事让你这么伤心呢?”丈夫回答道:“唉!别人能够满心欢喜地供僧修福,而自己却是贫穷下贱,连修福报的机会都没有!心里真难受。”妻子便安慰他:“别再伤心了,这于事无补,不如把我卖了,卖来的钱就可以布施供养!你看怎么样?”丈夫更伤心了:“如果把你卖了,我岂不是更加难过?”于是,妻子想了想,又说:“干脆我们一起卖身为奴,不仅可以供养,还可在一起修行。”丈夫同意了。

于是,夫妇俩找到一个富贵人家,向主人借了一笔钱,要办一场供僧法会,这笔钱如果无法在七天内还清,他们就必须永远在这户人家当奴仆。得到钱以后,贫穷的夫妇便开始不眠不休地筹备法会,并且互相勉励:“现在还能够随自己的心意来修福,应该好好把握因缘,往后的一切就很难预料了!”

到了第六天,眼看所有的事都已准备就绪,寺里却得到了一个消息:国王也要在同一天举行法会。比丘们都认为,应该先将机会让给穷苦夫妇,然而,国王知道后,非常愤怒:“是哪一家小民,胆敢跟我抢日子!”于是立刻命令他们改期。这对穷夫妇虽然无奈,却坚持不改。

国王不得不召见这对穷夫妇,要他们说出一个理由。穷夫妇便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禀告给国王,并恳求国王:“我们今生如此穷苦,就是因为过去没修福报,这辈子恐怕只剩这一天还能自己做主,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所以我们才极力争取!请求国王成全。”听了这对夫妇真诚的发心,国王不禁心生怜悯,不但准许他们如期进行法会,还赏赐了财宝,划了十个村落让他们居住和管理。

布施是一种付出,而在付出前要有舍己为人的发心。发心为了利益他人而付出,付出自己喜爱的、执著的。

而布施,也不是让人们始终无所得,布施无论在逆境或者顺境,只要有一颗至心,努力地付出爱心,自然会取得善果。

至善无痕,为善不为名

小镇上有一家菜摊,平时顾客不多,因为这里的人都比较穷,买不起菜。不过,经常有些穷人家的孩子来这里转悠。虽然他们只是玩,可店主还是像对待大人一样与他们打招呼。“孩子们,今天还好吧?”

“我很好,谢谢。老板,这些马铃薯看起来真不错。”

“可不是嘛。你妈妈身体怎么样?”

“还好,一直在好转。”

“那就好。你想要点什么吗?”

“不,先生。我只是觉得你的马铃薯真新鲜!”

“你要带点儿回家吗?”

“不,先生。我没钱买。”

“用东西交换也可以呀!”

“哦……我只有几颗赢来的玻璃球。”

“真的吗?让我看看。”

“给,你看。这是最好的。”

“看得出来。嗯,只不过这是个蓝色的,我想要个红色的。你家里有红色的吗?”

“差不多有吧!”

“这样,你先把这袋马铃薯带回家,下次来的时候让我看看那个红色玻璃球。”

“一定。谢谢你,老板。”

每次店主和这些小顾客交谈时,店主太太就会默默地站在一旁,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们。她熟悉这种游戏,也理解丈夫所做的一切。

镇上很多贫困的人家没有钱买菜,也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可以交换。为了帮助他们,他就这样假装着和孩子们为一个玻璃球讨价还价。就像刚才的这个孩子,这次他有一个蓝色的玻璃球,可是店主想要红色的,下次他一准儿会带着红玻璃球来,到时候店主又会让他再换个绿的或橘红的来。当然打发他回家的时候,一定会让他捎上一袋子上好的蔬菜。

许多年过去了,店主因病去世。镇上所有的人都去向他的遗体告别,包括以前那些和他交换东西的孩子们,而今他们都已经成了社会上的成功人士。

店主太太站在丈夫的灵柩前。小伙子们走上前去,逐一拥抱她,亲吻她的面颊,和她小声地说几句话。然后,她泪眼蒙蒙地目视他们在灵柩前停留,看着他们把自己温暖的手放在店主冰冷苍白的手上。

《庄子·内篇·养生主》中有:“为善无近名。”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善事是一个人应该做的,并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你在做善事才这样。

如果一个人为了做好人而做好事,为了做好事而扬名声,那就不算是真正的做好事。庄子提倡的是人生行为要做到至善,至善无痕。

给予别人恩惠,不要指望回报

诚拙禅师在圆觉寺弘法时,法缘非常兴盛,每次讲经时,人都挤得水泄不通,故信徒间就有人提议要建一座较宽敞的讲堂。

有一位信徒用袋子装了五十两黄金,送到寺院给诚拙禅师,说明是要捐助盖讲堂用的。禅师收下后,就忙着做别的事去了。信徒对此态度非常不满,因为五十两黄金不是一笔小数目,可以给平常人过几年生活,而禅师拿到这笔巨款,竟连一个“谢”字也没有,于是就紧跟在诚拙的后面提醒道:“师父!我那袋子里装的是五十两黄金。”

诚拙禅师漫不经心地应道:“你已经说过,我也知道了。”并没有停下脚步。信徒提高嗓门道:“喂!师父!我今天捐的五十两黄金,可不是小数目呀!难道你连一个‘谢’字都不肯讲吗?”

禅师刚好走到大雄宝殿佛像前停下:“你怎么这样唠叨呢?你捐钱给佛祖,为什么要我跟你说谢谢?你布施是在做你自己的功德,如果你要将功德当成一种买卖,我就代替佛祖向你说声‘谢谢’,请你把‘谢谢’带回去,从此你与佛祖‘银货两讫’吧!”

古人云:“处世而欲人感恩,便为敛怨之道;遇事而为人除害,即是导利之机。”无私的奉献精神才是最可贵的。一个人施恩惠给他人,绝对不要指望得到回报。如果责成人家感恩回报,那么,原来帮助人的一番好心就会变质而面目全非了。

以善为本,为大众谋幸福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骄傲的国王。他要为自己建造一座王宫,因此对大臣们说:“到森林中去找最高的树,我要用来建筑宫殿。”

在森林深处,大臣们找到了这样的树。那天晚上,他们向国王报告:“陛下,我们已经找到您要的树了,明天我们就到森林中去砍那棵大树。”

国王很高兴,就去睡觉。那个晚上,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大树中住着神灵,神灵出现在他面前,对他说:“国王,请不要摧毁我的住所。你如果这么做,每砍一斧,我都会很痛苦,终将死亡。”

但国王回答:“你是森林中最好的一棵树,我必须用来建造皇宫!”

树神一再恳求,但国王很坚决,强调这树必须砍。树神最后对他说:“好吧,你可以砍。但请你不要像一般的砍树那样从树下面砍断,你可以命令你的人,先爬到树的最上面,逐渐往下一枝一枝砍,直到全树砍完。”

国王听到这个请求感到很惊奇:“如你刚才所说的,那不是比一次从树根处砍下更加痛苦吗?”

树神回答:“你说得不错。我是为森林中的其他生物着想,才建议你这样做。你知道我是棵很大的树。如果一次砍倒,将会压坏周围的小树,并会杀死很多小动物。很多小鸟和昆虫会失去住所,许多小树会被压坏。但你一枝一枝砍,对它们的损伤可以减少!”

国王这时醒过来,心想:“那树神宁肯挨数百次痛苦,却不要让小动物受苦。这树神多么勇敢和仁慈!我要砍树,只为我的享受和骄傲,我多么自私。我不要砍这棵树,我要对它表示尊敬。”于是国王第二天去森林中,向这棵树献花致敬。

从那天以后,国王变成了一位仁慈、公正的统治者。

一棵树尚且能以挨千刀万剐的行动保护小草、小树、小动物,何况是万物之长的人类呢?人不应该只为自己活着,只有心怀一颗普度众生的菩提心,以善为本,处处为众生着想,生命才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给人欢喜,培植自我大慈悲心

布施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不仅不会造成彼此的负担,还会给你的心理带来更大的满足,因为布施不仅意味着你自身的富有,而且透露出你至真至善的心地。

有一户人家,父亲往生时,留下了十七头牛,遗嘱上写明,其分配方式是大儿子得二分之一,二儿子得三分之一,小儿子得九分之一。十七头牛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和九分之一皆非整数,令三个儿子非常苦恼,甚至发生了口角。

有一位长者,每天看着三个孩子吵闹不休,不禁为他们感到难过。为了息事宁人,他就将自己仅有的一头牛送给他们。这样一来,十七头牛加上长者的一头,共十八头牛,其二分之一是九头牛,三分之一是六头牛,九分之一是两头牛,一共是十七头牛,不多不少,于是兄弟三人便把多余的那头牛还给长者。

一阵忙碌后,长者不但没有丝毫损失,反而替三兄弟解决了天大难题。

布施就是这样一种行为,在满足他人所愿的同时也圆满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四分律》谈到布施之益,诠释道:“所为布施者,必获其义利,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布施,能在给人欢喜的同时,自己也培植大慈悲心,远离吝贪,招感无量福德。

生活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佛光禅师为了推动佛教的发展,创办了许多佛教的事业,弟子们为了达成禅师的理想,努力地向信徒劝募,鼓励信徒布施做功德。

有一次佛光禅师出外弘法回来,弟子们竞相来向禅师报告个人劝募功德的成绩,弟子普道很得意地说:“师父!今天有一位大施主,布施了一百两银子,他说作为我们兴建大雄宝殿的基金。”

弟子普德听了,也报告说道:“师父!城内的陈居士来拜望您,我带他巡礼各处的殿堂,他奉献给我们全年的道粮!”

寺中的香灯师、知客师等都向佛光禅师说明信徒的喜舍发心,只见佛光禅师皱起眉头,制止大家发言,并开示弟子们说道:“你们大家都辛苦了,可惜化缘太多,没有功德!”

大家不解,问道:“为什么化缘多反而不好呢?”

佛光禅师道:“把钱财储存于信徒,让信徒富有起来,佛教才能富有!不可经常要信徒捐献这个功德,赞助那项佛事,杀鸡取卵,何其愚痴!等到有一天信徒们不胜负担,佛教还有什么护法长城呢?”

佛光禅师这一番语重心长的言语,实在值得大家玩味与深思!人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佛教所云的布施,也要在“不自苦,不自恼”的原则下进行,而且布施者应该细水长流,不可硬性募化。学佛之人,如果有禅,不但为自己想,更要为别人想,哪里能说禅者只重悟道,不重慈悲呢?

有句话说得好:幸福需要一颗懂得感恩生活的平常心。感恩能让我们用平常心看待一切挫折、磨难,让自己很快找到心里的平衡点,随时拥有一份快乐的心情!为什么有些富有的人天天生活在烦恼之中,而有些贫穷的人却很快乐?就是因为后者不会抱怨命运,而是对生活中的一食一饮、一布一衣都能心存感恩之情。此外,如果我们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就能改变我们的心情甚至是命运。

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钦山、雪峰、岩头三位禅师一起出去云游,有一天经过一条河流,正计划要到何处去化缘乞食,看到河中从上游飘来一片很新鲜的菜叶。

钦山禅师说:“你们看,河流中有菜叶漂流,可见上游有人居住,我们再向上游走走看,估计就会有人家了。”

岩头禅师说:“这么完好的一片叶子,竟白白让它流走,实在是可惜了。”

雪峰禅师说:“如此不惜福的村民,不值得教化,我们还是到别的村庄去吧!”当他们三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在谈论时,看到一人急匆匆地从上游那边跑来,问道:“师父!你们看没看到水中有一片菜叶流过?我刚刚洗菜时,不小心一片菜叶被水冲走了。我现在正在追寻那片流失的菜叶,如果追不到实在太可惜了。”

雪峰等三人听后,哈哈大笑,不约而同地说道:“我们就到他家去讲法吧!”

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也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我们要知道“感恩”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从我们的心灵里的一种认同。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太多。没有大自然谁也活不下去,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对太阳的“感恩”,那是对温暖的领悟;对蓝天的“感恩”,那是我们对蓝得一无所有的纯净的一种认可,对草原的“感恩”,那是我们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叹服;对大海的“感恩”,那是我们对兼收并蓄的一种倾听。

同类推荐
  • 金阊区志

    金阊区志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9年,重点记述了1951年苏州市金阊区建区以来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听圣严法师说佛

    听圣严法师说佛

    佛教倡导的慈悲心、放下、舍得、包容、上进等观念,永远是我们应该深思并奉行的人生准则。在浮躁、琐碎、焦虑的现代生活中,能让人从中寻得自己的一间静温禅房,让心灵得到宁静。鉴于此,笔者将法师对佛理的解析编撰成册,让更多人聆听法师的教诲。本书从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对禅理的精辟见解入手,深层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并用一些经典故事加以阐释,让人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品味到禅带来的心灵洗涤与智慧指引,解除疑惑,透悟人生。
  •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出家人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阶层,对我们常人而言一直有其神秘的一面,但该书却以风趣的文笔和详实的图文,向我们描绘了出家人寺院生活的世俗性。他们朴素、简约和体现着人性本真的生存观念,无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内容简介: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共分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热门推荐
  • 花千骨之流年

    花千骨之流年

    花千骨重生,缺失一魄,旷野天叛变,琉夏死而复生,独孤千殇的到来,霓漫天的报复,落十一成魔,白子画归隐山林,东方彧卿跃入轮回,杀阡陌成众矢之的。背后的人,是谁?这一切,是巧合,还是阴谋。“死?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爱她,而她却爱着另一个他。”——杀阡陌“摄人心魄,凄神寒骨,伤情如灭,回过头来,你还在原地。”——花千骨
  • 倾权天下:妖孽快到碗里来

    倾权天下:妖孽快到碗里来

    苏锦不知怎么回事,不就是在看小说的时候点了一个差评吗?怎么一觉醒来就穿到了这么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而且还是身穿?!一般小说里面的都是魂穿好嘛?想她堂堂二十一世纪著名政治杀手居然穿到这么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而且无依无靠,说出去还不被笑死?修仙?笑话!想我堂堂21世纪绝世杀手还被难倒不成?更可况姐姐还修得一身绝版技能超能力,分分钟秒你不是事儿!练胆?算了吧,姐姐我就算不炼丹极品丹药也是一抓一大把~契约神兽?姐姐我送你几只上古神兽可好?(如此变态的天赋还能好好玩耍吗?)“梓潼~快到碗里来”“滚粗!谁是你梓潼了!”那么问题来了:修仙技术哪家强?倾权妖孽找苏锦!
  • 何以为安也

    何以为安也

    院上梨花落玉萧,人生在世,定无人同感矣……
  • 御辉

    御辉

    长清二中初一一班,班主任老刘在讲台那讲着课,趴在桌子上睡觉的王闲猛的站起来,抬头望了望四周,忽然一个粉笔头砸了过来,正好命中脑壳,旁边的同学看到王闲被粉笔头砸到,哈哈大笑。
  • 安全部队

    安全部队

    我们生活在社会大结构之中和时代大背景之下,无人能够从中逃脱。命运被无形的力量所牵制,生活被偶然的事件所改变,个人被时代的风暴所吞噬……不过,在现实的伤痕中,在世界的美丽外衣映衬下,总会有一束神圣的火花为某些勇敢的心儿指引道路。然而,想获得希望的人必须首先承认波拿巴.拿破仑的论断:“如果没有机会,能力简直无足轻重。”想拯救自己的人则必须时刻牢记亚伯若罕.林肯的忠告:“往昔的宁谧时代的信条不适用于暴风骤雨的今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紫遁追踪

    紫遁追踪

    黄日将历代祖传的指挥阴司兵马的令牌传给了紫月;紫月将大山恩赐的天际遁甲传给了黄日,他们入则一起,睡则一铺,吃则一锅,走则一路,整日形影不离,春去秋来,转眼间三年时间过去了,这三年时间里,他们将天际遁甲和阴司兵马进行融合研究,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紫遁追踪。紫遁追踪千里救人不留影,万里拘魂不用绳。春去秋来江湖上,人来人往,人们纷纷流传着一句话,有困难,找紫龙,紫龙出动,一发必中。
  • 一生要学会的社交与口才

    一生要学会的社交与口才

    本书教会你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应具有的100种社交能力和100种口才。
  • 重生八零做学霸

    重生八零做学霸

    前世的厨神苏灵儿死后竟然穿越到了物资匮乏的八零年代吃不饱,穿不暖的。她是苏家唯一的孙女和女儿,爷爷奶奶疼,爸爸妈妈爱,叔叔婶婶宠,哥哥爱的,全苏家的小宝贝。家里没钱,没关系我会厨艺,会炒股,什么都会,分分钟带着家里人一起走上人生巅峰。本文可能会有男主。还有,作者是玻璃心哦,不喜忽喷,谢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