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96400000001

第1章 动荡不安的身世(1)

阿桑奇被人们称为“黑客罗宾汉”(the Robin Hood of hacking),就连著名的《时代周刊》(2010年 7月 26日)刊登的一篇介绍他的文章《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Wiki Leaks Founder Julian Assange)也用这个绰号。

这篇文章对阿桑奇的简介,非但没有消除阿桑奇身上的神秘光环,反而勾起了全球读者对他的更大兴趣。该文的作者伊本·哈雷尔(Eben ·Harrell)写道:“作为维基解密的创始人和公众形象,该网站致力于将机密文件和信息曝露在公共领域,朱利安·阿桑奇相信完全透明化对于所有人都是好的。但是阿桑奇——据说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背着一个背包和笔记本电脑浪迹天涯 ——自己却是一个迷雾重重的人物。

他的生平鲜为人知:他在一次采访中拒绝确认自己的年龄或给出一个固定的地址。但是在 2010年 7月 26日,这位受过数学训练的澳大利亚人通过将 90000件美国军方的阿富汗战争记录文件公开,从而改变了媒体的图景,也可能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阿桑奇本人就是一个谜。他个人的职业和身份很难确定:黑客、CEO、社会运动家、强奸犯、作家、自由斗士,似乎都是又似乎都不是,他或许是黑客中最有文采的;记者中电脑技术最纯熟的;作家中最隐匿的;社会活动家中最好色的(或性能力强的);强奸犯中智商最高的(或受害者最喜欢的,也许他创办的维基解密强奸的是美国正义的形象);自由斗士中敌人最强大的(单枪匹马与整个五角大楼和美国官方为敌)。“成年的阿桑奇变成了一个变形人(shape shifter):不断地变换发型,穿别人的衣服。今天,他还是一名英国乡村的绅士;明天,他就变成了一个冰岛渔夫;或者一位老太太。

甚至他在维基解密中的角色也不清楚。他是一名揭秘者、一位出版商、一位记者还是一位活动家?当表演完了以后,他就会继续变下去。”他向来独来独往,行踪诡异,不时出现在网络的江湖和媒体的聚光灯下,似乎没有人知道他来自何方,又将去往何处。在曝光之前,人们对他的身世也所知甚少。

《纽约客》杂志(2010年 6月 7日)的记者拉菲·卡查杜里安(Raffi Khatchadourian)追踪阿桑奇的行踪,在冰岛对他进行了深度采访,发表了题为《没有秘密 ——朱利安·阿桑奇为了完全透明化的使命》(No Secrets:Julian Assange’s mission for total transparency,以下简称《没有秘密》)的文章,成为报道阿桑奇生平事迹较为权威的资料。早在 1997年,阿桑奇就与作家赛利特·德雷福斯(Suelette Dreyfus)合著过一本书,题为《地下:黑客与疯狂的传奇及对电子前沿的痴迷》(以下简称《地下》),该书几乎成为澳大利亚黑客发展史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提供了这位化名“Mendax”的黑客(阿桑奇本人)的成长史和黑客生涯的第一手资料。而今年(2011年),阿桑奇将会出版自己的传记,题目为《维基解密对世界:阿桑奇的故事》,人们期待此书会让人们更多地认识这位传奇人物。此外,自从 2010年,维基解密渐渐浮出水面成为世界各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的最具吸引力的非官方组织以来,《纽约时报》就在报道中不遗余力地追逐事件的进展。 2011年初,一本由亚历山大·斯塔尔(Alexander Star)主编的新书《公开的秘密:维基解密、战争与美国外交》(以下简称《公开的秘密》)与观众见面,将维基解密与美国的对抗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披露,同时提供了媒体、学者、美国官员、国际人士等对阿桑奇的各种观点和言论。安德鲁·福勒的新作《世界上最危险的人》(2011年)是由阿桑奇的母校(未毕业)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有关他的传记,文笔流畅,颇具可读性。随着阿桑奇涉嫌的性侵案发展的深入和维基解密进一步的揭秘行动,阿桑奇和维基解密的命运一定会越来越吸引世界媒体和公众的眼球。

据《没有秘密》一文称,阿桑奇的名字来源于“阿桑(Ah Sang)”(Mr.Sang),或者“桑先生”,是一位中国移民,18世纪上半叶来到澳洲,在澳洲沿岸的星期四岛(Thursday Island)上定居下来,他的后裔后来迁往澳洲大陆定居。阿桑奇是继父的姓,因而,他其实并没有所谓的中国血统。为了寻找更多的土地,阿桑奇的母系祖先在 19世纪中叶从苏格兰和爱尔兰移民来到了澳大利亚。阿桑奇怀疑(只是半开玩笑),他那么喜欢漂泊不定的生活应该是遗传的。他的电话和 E-mail邮箱地址从来就不是固定的,他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作风以及“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身世常常把他周围的人弄得抓狂。

阿桑奇于 1971年 7月 3日出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北海岸的汤斯维尔(Townsville),母亲克里斯汀(Christine),其生父是约翰·西普顿(John Shipton)。《地下》一书以半传记的形式提到了阿桑奇自己的母亲和童年生活。阿桑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天性多半来自母亲的遗传和身教。阿桑奇的母亲克里斯汀颇有绘画艺术气质,尽管她是一名新教教徒,但她本性中的叛逆(新教 Protestantism,一词就有抗议的意思)成分远远大于基督教所教导的顺服。克里斯汀的父亲沃伦·霍金斯先生是一位学院院长,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是一位严格的循规蹈矩者。一位回忆起他的人评价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传统主义者”。克里斯汀 17岁的时候,靠卖画赚来的钱买了一辆摩托车、一顶帐篷和一本澳大利亚公路地图。然后她烧掉了她的所有课本,向不知所措的父母说了声再见,就义无反顾地离开了自己在昆士兰的家,驶入了日落之处。她骑着一辆摩托车狂奔 2000多公里,来到悉尼,在那里的“反主流文化社区”(当时,欧美澳洲各地此类嬉皮士的社区非常流行)作为一名艺术家谋生。克里斯汀在一场反对越南战争的示威游行中爱上了一位同样具有反叛气质的青年,1971年,他们生下了阿桑奇。

在阿桑奇还不到一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和生父的关系终结了。

在他两岁的时候,母亲与另外一名艺术家 ——戏剧导演布莱特·阿桑奇(Brett Assange)结婚,小阿桑奇的姓即从继父得来。他们有两个住处,一处是位于新南威尔士州的拜伦湾,一个海边的社区;还有一处就是磁岛,一组礁石组成的岛屿,当年航海家库克船长航行到此,认为这个岛屿上的礁石具有某种磁性,让他的指南针发生偏移,无法准确识别,因此取名磁岛。据阿桑奇的回忆,接下来的 70年代是颠沛流离的动荡年代,他的父母追逐着左翼波西米亚式的亚文化,反战、反主流、性解放。母亲与继父运营一家巡回剧团,四处奔波。作为一个小男孩,他身边总是围绕着各式各样的艺术家。

他的继父负责戏剧的舞台和导演,而母亲则负责化妆、服装和布景。

《地下》一书提到,在他 4岁的时候,一天晚上,在阿德莱德,他的母亲和一位朋友从一场反核示威集会上回来,这位朋友声称掌握了科学证据,显示英国人在位于南澳大利亚西北的一片沙漠马拉林加(Maralinga)进行了高当量的地上核试验。便衣警察随后不久就把她带走了,搜查了她的汽车,并要她说出她的朋友的去向以及集会上所发生的事情。当她表现得不那么合作的时候,一位警官对她说:“你有一个儿子,凌晨两点钟跑了出来。女士,我认为你最好远离政治。可以这么说,你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在这个欲盖弥彰的威胁之后几天,阿桑奇母亲的那位朋友在她家中出现了,浑身青一块紫一块。他说警察修理了他,在对他再三警告之后,放了他。他宣布:“我要退出政治了。”此后,母亲和继父继续他们的剧团的巡回演出。尽管阿桑奇从小就跟着剧团走南闯北,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子承父业加入这个剧团。在阿桑奇 9岁生日后不久,母亲再次离异。

阿桑奇的童年主要在邻近的磁岛上度过。关于磁岛岁月,阿桑奇的母亲克里斯汀在 2009年 9月 28日发表的一篇杂志文章中写道:“我的名字叫阿桑奇。我在磁岛上住过三次。1971年,作为一位带着一个婴儿的单身母亲,我在野餐海湾以每周 12澳元的租金租下了一处海边小屋。它现在还在这里。它有一个绿色的水泥地板,从地板到天花板有木制的百叶窗,中间有一个螺旋形柱子插进地板。它还在阿尔泰亚。我平时和岛上其他的妈妈们一样,就穿着比基尼,带着我的娃娃,过着 ‘返璞归真 ’的生活。我曾经捡到过一枚白色宝贝贝壳。老派特,一位年长的绅士,将诺比斯海德兰的地以 500澳元的价格租了出去,为期 10年,自己住在一幢破旧的石头房子里,常常每周请我们过去喝一次下午茶。他退休前是一位大厨,总是穿着一件狩猎夹克。兜里总是鼓鼓囊囊塞满了从大陆弄来的给我们吃的各种美味,简直太棒了。1976年,和新夫再次回到了岛上。我们住在马蹄湾,一处被废弃的旧菠萝农场。我们用斧子把门前清理出一条道路。我射杀了一条太班蛇,就在儿子床边的水箱里。我们不得不在天花板上挂一些水果以防负鼠。”后来,他们在磁岛上的房子遭遇了火灾,烧成了一片废墟,克里斯汀储存在家中用来打蛇的步枪子弹像放爆竹一样劈啪作响。克里斯汀继续写道:“再次回到岛上是 1982年,又有了一个小孩。住在野餐海湾空地的一所公寓里。再一次回到岛上的时候,我已经当祖母了,和另外一名长时间相处的男友,只住了两个星期,——却依然热爱着这座岛。”

其他人的回忆印证了阿桑奇的母亲的回忆。乔治·赫斯特(George Hirst),在线报纸《磁岛时报》的编辑,回忆说,20世纪 70年代,这座岛就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形形色色的离经叛道者和嬉皮士,“对一些人而言,就像是一个避难所 ……一个当你在别的地方无处容身的时候想去的地方”。一位 49岁的岛上居民罗尔斯·达利斯顿(Royce Dalliston)记起了小阿桑奇和他“隐姓埋名”的母亲克里斯汀。“他时常在榕树的树荫下画一些画,”达利斯顿回忆说,“她穿着绿色的比基尼,戴着的一顶帽子是用椰子树叶做成的。他(小朱利安)是一个安静的孩子 ……一个骨瘦如柴、金发碧眼的小孩,相当内向。”

由于父母的忙碌以及母亲赋予的秉性中的自由,阿桑奇的童年时光充满着冒险尝试和无拘无束的简单快乐。他对记者说:“我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像是汤姆·索亚。我拥有自己的马,我建造了自己的木筏,我去钓鱼,我爬进我自己的井穴和隧道中去玩。”阿桑奇以前的同学和玩伴尼杰尔·扫默维尔(Nigel Somervill)说,阿桑奇家的窗户上“总是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玩偶。他妈妈非常有艺术气质。她给我做了一只风筝,我珍藏了多年。它色彩非常鲜艳,上面有大眼睛,还有很多颜色,橙色、红色和蓝色”。小阿桑奇和玩伴们会把晶体管收音机拆开来玩,还玩比试谁砸东西厉害。

同类推荐
  • 读懂朱自清

    读懂朱自清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徐志摩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徐志摩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

    邓小平的一生波澜壮阔,充满传奇色彩。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说:“邓的长期革命生涯一直使传记作者们觉得不可思议:有过在战争和革命中冲锋陷阵的辉煌经历;有过了不起的政治胜利;有过屈辱的下台;也有过个人的成就和家庭的不幸。运用保存实力的手法和足智多谋的恢复能力,这位身高4英尺11英寸、意志顽强的政治家不仅靠忍耐挺过了难关,而且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本书作者高屹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是邓小平研究专家,作者分别从邓小平与文化大革命、邓小平与毛泽东、邓小平与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与中国的对外开放、邓小平与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邓小平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等方面详尽阐述了邓小平波澜壮阔伟大的一生。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史书中的刘邦,并非是失真的,却是局部的。通过司马迁的笔,后人得到了两个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神威武勇的项羽、猥琐龌龊的刘邦,这两个冰火两极的对垒,尽管读史者疑窦重重,却始终难以摆脱。本书尝试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讲述他从一芥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还原其人性的复杂性。四十八岁厚积薄发,于乱世中拔得头筹,刘邦的成功,更多在于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他的敢做敢言。成伟业者,多是有大气魄、大胸怀者,也是自大狂、被迫害狂与多疑症患者。
  • 单田芳说单田芳

    单田芳说单田芳

    单田芳迄今唯一公开自传,一代评书艺术大师呕心之作,四十万言,字字是金,道尽家国兴衰、个人荣辱。风雨苍黄七十年,长城内外八千里,历大难而弥坚,壮心永不已。大历史、大时代、大关怀,中国人不可不读的励志经典。不仅是一代艺术大师的个人回忆,更是一个民族不能忘记的国家记忆。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郑观应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郑观应

    郑观应,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待鹤山人,或罗浮待鹤山人。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雍陌乡人。中年以后迁居澳门。出生于1842年7月24日。他的父亲郑文瑞是一个具有地主绅士身分的乡村私塾先生。据郑观应介绍,其父颇有学识,虽没有取得功名,但他对家乡的公益之事,如修桥架梁、赈济灾民,从来都是热心支持的。郑观应幼时跟随他父亲饱读孔孟之书,据他的老朋友回忆说他“幼读书,有大志”。从他一生的言行中看,都是以“救世”为己任的。他的家乡位于外国侵略者的巢穴——澳门之旁,又隔着珠江与英国殖民地的香港遥遥相望,从小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自然不能不有所感触,为将来以“救世”为己任打下了感性认识的基础。
热门推荐
  • 千临伤

    千临伤

    七岁的芮熙玗遇见十八岁的月溟卓,被贬芷苏岛。九年不见。女孩变成少女,一颗热火的心变成冰天雪地。当初的保护,没有人想过这是一场一颗心从热血到冷漠的转折。“宫主,我恨你!”女孩小小的身躯在狂风里颤抖,带着难以抑制的绝望与恨意。“熙玗,求你。只有你才能保护千临宫!溟卓失踪,只有你了。”青衣女子,满脸企盼,可她面前的少女一脸讽刺。千临宫灭了对于他是不是比死还难受?我就要他难过!“熙玗,你真无情!”青衣女子咬牙切齿。“这是代价,他无情的代价。”……“熙玗!你醒醒,别睡。我带你走,带你去江南,带你远离江湖。你醒醒!”溟卓颤抖得抱着已冰冷的芮熙玗,满面痛苦。爱情来得那么晚,走得那么快,他们就这样注定了错过!
  • 后宫宠妃

    后宫宠妃

    一次美丽的邂逅,她成为多尔衮的妻子,风霜雨雪,陪他一路走来。王府后院,她历经艰险独自承受;朝堂战场,她苦心谋算步步为营。为他报杀母之仇、平失位之恨、实现英雄的梦想,也一步步走进他的心底,直至无可取代。遇到她,他不再是抱憾终生的摄政王,而是得偿所愿的九五之尊;遇到他,她不再是寂寞无闻的平凡女子,而是与他坐拥江山的一生所爱。这一路走来,她的双眼早已失去了当年初见他时的纯真,心里也早已因为勾心斗角和步步为营而愈发坚忍。当他挥师入关,定鼎北京时,大玉儿劫持了他们的儿子,联合朝臣想要置你于不复之地时,今生最大的一场赌局,开始了。为了多尔衮,鸿门宴,她去赴;九五位,她去争。
  • 总有神经病想杀我

    总有神经病想杀我

    某男:你们是不是给错剧本了说好的上古大神呢?说好的帝王伟业呢?说好的天下无敌呢?某魂:只要杀了她你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苏珩:呵呵
  • 走不出梦的人

    走不出梦的人

    纠缠不清的秘密,重叠相错的命运,将他们系在一起。这究竟是梦还是现实?谁又会变成那个走不出梦的人?爱与恨,利益与真心。前生今世,利刃相向。同一个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立场,不同的经历。今生前世是否又是一个人。利用权衡,真心赤诚......如今梦醒,不舍......或许他们早已是走不出梦的人。只为等待梦中人。
  • 我的女助手有点萌

    我的女助手有点萌

    牛栏山事务所招了位奇怪的女助理,她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水火不侵,关键是还长得漂亮,月薪管吃管住只要五千。身为老板的宁戚不知这是喜从天降,还是引狼入室。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剑九儿

    剑九儿

    三生三世的情愫,皆待我做个取舍。愿他日久别重逢你依旧如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灿白:时光沉落泪海

    灿白:时光沉落泪海

    大家好,凉凉又开始另一部小说欢脱之旅了!!!请大家支持!
  • 魔法岛

    魔法岛

    这是一个为孩子们精心编织的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富足的岛屿——约岛,岛上有人类的国家,也有仙人、精灵的存在。岛上的人们从仙人、精灵那里学习到魔法,成了巫师或者魔法师,他们神通广大,约岛也因此被称为魔法岛。故事的主人公不是美丽的公主,而是位美丽的仙女,她神通广大却又厌倦了日复一日、没有变化的神仙生活。于是仙女在小女孩儿的帮助下摇身一变成了英俊帅气的奇迹王子,奇迹王子打败了大盗贼,骑着马带着侍从游历了整个魔法岛。一路上他们见识到了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事情,在每一个国家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其间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有的让人啼笑皆非,有的让人匪夷所思,有的紧张刺激,有的温情脉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