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二大以后,经过党的十三大,邓小平根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作出了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的历史性决定。
1992年2月,江泽民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在讲到党的十四大报告起草的指导思想时明确指出:报告要通篇体现小平同志今年年初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的精神,以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
1992年7月,邓小平在对党的十四大报告送审稿上发表了意见。他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报告中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要写得合乎实际。”
3个月后,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十四大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江泽民在大会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了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历史性任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党员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要带头学好用好。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认真学习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来自于伟大的实践。
理论思想的成熟是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收获,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又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写到自己的旗帜上。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我们党又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这是我们党付出了巨大代价获得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是我们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江泽民在报告中,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实现祖国统一九个方面,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进行了科学概括。
江泽民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还从事关全局的高度,提出加速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十大任务:
第一,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
第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
第四,加速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第五,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
第六,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进展。
第七,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
第八,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第九,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
第十,加强军队建设,增加国防实力,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党的十四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了加速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新任务。从此,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面向21世纪的历史性嘱托:《邓小平文选》。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为了落实这一任务,中共中央决定,出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993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邓小平1982年9月至1992年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119篇。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曾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1987年2月-7月)等小册子和报纸上发表过的著作,这次编入文选时,又作了文字整理,许多篇幅根据记录稿增补了重要内容。编辑工作在作者亲自指导下进行,全部文稿都经作者逐篇审定。
邓小平虽然89岁高龄,但仍亲自主持、指导编成《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这是一个奋斗了几十年的老共产党员忠于、关注党和国家的事业、关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形成的正确路线和理论,向新的领导集体交班的体现。
邓小平把这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郑重地献给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和各级领导干部,献给全党和全国人民,希望这部著作能够帮助党和人民更好地掌握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论发生什么风波,预计到的和没有预计到的、国际的和国内的、政治的和经济的风波,都不动摇,一百年不动摇,直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所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编定和出版,如江泽民所说,表达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后辈的殷切期望和谆谆嘱托。这是历史性的嘱托,是面向现实、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历史性嘱托。”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的同时,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学习报告会,江泽民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江泽民代表党中央号召全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努力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把十四大提出的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认真落到实处。
对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及其意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丁关根说:“1993年11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这是我国各族人民盼望已久的,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第三卷的出版对落实十四大提出的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编辑过程中,小平同志以89岁的高龄亲自审定了全部文稿,体现了小平同志对党的事业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