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03100000008

第8章 孩子就吃“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一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他们总是希望父母能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父母要学会“该放手时就放手”,鼓励孩子多尝试自己喜欢的事,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

(一)孩子喜欢去冒险

有这样一段名言:“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你若失掉了勇气,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达尔文说:“我必须承认,幸运喜欢照顾勇敢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成功者往往是那些愿意尝试、敢于冒险的人。勇敢和冒险是紧密相连的,要具备勇敢的精神,就要善于冒险、敢于冒险,敢于搏击新领域。也只有在不断的冒险中,我们才能获得像金子一样宝贵的优良品质——勇敢。

中国有句老话叫“初生牛犊不怕虎”,说的就是孩子小的时候,总是天不怕地不怕,凡事都想试试看。探索是人类的第二才能,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探索和冒险是人类的天性。孩子天生就爱冒险,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未知、充满好奇,于是很自然地有了探索、冒险的行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孩子天生就具备了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品质。

然而,一份调查资料表明,正常儿童中,90%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左右2~4岁儿童至少有一种害怕;43%的6~12岁儿童则有7种以上的害怕。“怕”,已经成了现代孩子的一种心理疾患。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的恐惧?又是谁扼杀了孩子的冒险天性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故事。

有4只猴子被关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每天只能吃很少的食物,猴子饿得吱吱叫。数天后,有人在房间上面的小洞里放了一串香蕉,一只饿得头昏眼花的大猴子一个箭步冲向前,可是它还没拿到香蕉,就被预设机关泼出的热水烫得全身是伤。大猴子没有吃到香蕉,回来了。后面三只猴子仍依次爬上去拿香蕉,同样被热水烫伤。于是猴子们只好望“蕉”兴叹。

又过了几天,进来一只新猴子。当新猴子肚子饿得也想尝试爬上去吃香蕉时,立刻被其他3只猴子制止,并告诉它危险,千万不可尝试。实验员又再换进一只猴子,当这只猴子想吃香蕉时,所有的猴子仍然像上次那样,上来加以阻止。当把所有的猴子换过一遍后,仍没有一只猴子敢上去碰香蕉。

后来,实验人员把热水机关取消了,但猴子们对唾手可得的盘中餐——香蕉,则奉若神明,谁也不敢前去享用。

这个故事很多人都听过,很多人也许会笑话猴子们的“经验主义”,甚至嘲笑它们的不勇敢、不坚持。其实,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很多孩子之所以丧失了冒险的天性,变得胆小,甚至有很多与年龄不相符的恐惧和胆怯,追根究底,是因为家长们过度的关爱和保护欲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场景:一个3岁大的孩子看到花丛中的蝴蝶,高兴地奔跑过去,却被身边的妈妈一把拉住:“哎呀,宝贝,慢点儿跑,小心摔了!”一个5岁的孩子站在凳子上够高处的东西,把一旁的妈妈急得团团转。一个11岁的男孩儿说周末要和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到邻近的郊区,一家人极力反对:“要是出了危险怎么办?你要是想去,爸爸开车带你去!”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恨不得事事都包办代替,对孩子的每一个想法和行动都充满了敏感和担心,这不行,那不许,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乖乖听话,不做冒险的事,干脆无限夸大孩子行为的危险性,让孩子因为恐惧放弃自己的想法。家长这么做,往往会让孩子对事情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对它的恐惧甚至可能根深蒂固,给孩子的一生都带来不利的影响。

既然孩子是天生的“冒险王”,而冒险精神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又有重要作用,那么家长应该怎样来看待孩子的冒险行为,怎样进行引导和保护呢?

1.理解孩子的冒险行为首先家长应该树立“冒险是孩子的天性”这样的意识,这点很重要。只有认识到这点,当听到孩子的冒险想法、看到孩子的冒险活动时,家长才不会控制不住自己,在第一时间对孩子的想法予以否决或坚决制止孩子的行为,才不会试图束缚孩子、干涉孩子。

当家长意识到这一点后,就能在第一时间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才可能耐下心来听孩子的想法,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这样就能很好地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让孩子认识到冒险的性质让孩子了解冒险行为的性质,从容对待孩子的冒险心理或行动。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冒险有理智和盲目两种,盲目的冒险会给孩子带来伤害,是不应该随便去尝试的。让孩子认识到盲目冒险的危险性,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措辞,不要因为担心孩子,就过分夸大或强调所带来的危害,以免造成孩子内心的过分恐惧和担心。

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与孩子一起试验,让孩子知道父母担心的原因。如孩子很想知道电和火的威力,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做实验,让两根电线相碰发出火花,让火烧掉孩子剪下的头发或指甲,孩子一方面得到冒险的满足感、懂得了不少知识,同时也让孩子看到了电和火有一定的危险性,在使用的时候应该小心。

3.教给孩子应变的知识和技能生活中,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必要的知识,帮助孩子正确理解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克服孩子的恐惧心理。例如:告诉孩子打雷和闪电是因为两朵带电不同的云彩相撞产生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不是因为天上有怪兽,这样孩子在长知识的同时,还克服了对雷电的恐惧心理。

另外,父母在鼓励孩子勇敢去冒险的同时,还应该交给孩子一些基本的应变知识和技能,帮助孩子在发生危险时进行简单的自我救助。比如,家长要告诉孩子在遇到火灾、坏人绑架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进行求助;在受伤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防止伤势进一步恶化、怎么做能防止伤口感染等等。

孩子这一生,总会有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逃避始终解决不了问题,父母总有离开孩子的一天。与其把孩子密不透风地保护起来,不如从小就培养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交给孩子一些求生的技巧,更好地帮助孩子面对危险,走出困境。

探索是人类的第二才能,探索和冒险是人类的天性。当今的时代需要人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驾驭生活,以冒险的精神去探索生活。孩子是天生的“冒险王”,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积极地去探索,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求生的技巧,帮助孩子从容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危险,自信坚强地成长。

(二)鼓励孩子当领导

一群女孩儿在美国华盛顿卡斯德山脉郊游时迷了路,寒冷、潮湿和饥饿使她们绝望。度过一个惊恐之夜后,一个女孩儿哭着说:“大人们不会找到我们了,我们都会死去的。”

这时,11岁的埃文托里上前一步,坚定地说:“我们不会死。我听大人说,顺着小河川走,就会走到大河,然后就可找到城镇。我们沿着前面的那条小河川向前走,愿意跟着我走的,请跟上。”埃文托里说着就沿着森林深处的一个小河川向前进,其他孩子紧随其后。她们沿着河边灌木丛艰难跋涉,终于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孩子们齐声呼救,被人救出。埃文托里这位充满勇气的孩子使这群孩子脱离了险境。

传统的观点认为,像埃文托里这样的孩子天生就是当领导的料,而其他人命中注定受人指挥。然而美国权威的教育专家约翰·安德逊对运动员、学生、飞行员、公司经理、政府官员等各行各业的人士进行研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世上没有天生的领导者,只有后天造就的领导者。一些组织的头头、社团的负责人、体育代表团的领队,他们的父母往往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人在孩提时代就不屈于外来的压力,而坚定自己的信念。”中国也有句古话叫:“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善于观察的家长就会发现,其实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很喜欢当“领导”,渴望成为“孩子王”。领导不是天生的,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有“领导力”的因子,只要家长能鼓励并帮助孩子激活这些因子,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

1.父母要多做鼓励者要让孩子在别的孩子面前勇敢地站出来,并有条不紊地给其他孩子安排任务、组织活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自信。生活中的那些“孩子王”,几乎都是些活泼好动的孩子,他们对什么事情都充满了好奇,敢于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和知识,他们对自己的勇气和能力很有信心,也正因为他们的这份神气,让其他的孩子愿意崇拜和亲近,心甘情愿接受他的“领导”。

因此,父母一定要多鼓励孩子,多让孩子去尝试,去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孩子取得进步时,不论大小,都应该及时进行表扬,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多说几句“我相信你”、“你能行”就能很好地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2.让孩子用心考虑如何取得成功曾经有一位很有前途的体操运动员向美国权威的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多求助。她自己已经掌握了在奥运会上夺得奖牌的所有技能,然而,她却一直未能在奥运会上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奥运会的奖牌自然与她无缘。约翰·罗斯蒙多递给她四只飞镖,让她射到她所在办公桌后面的塑料盘上。她紧张不安地看着约翰·罗斯蒙多,问:“如果我没把飞镖扎上去,怎么办?”这位心理学家从她的这句话,总结出了她一直失利的原因所在——她不是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取得成功上,而是在如何避免失败上忧心忡忡。

乐观积极的心态是感受幸福、创造幸福、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多想想如何去取得成功,而不要为成功路上可能会遇到的坎坷过多的担忧。一个优秀的领导一定是善于激励别人的人,而只有那些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在逆境中游刃有余的人才能做到。

3.给孩子一个机会孩子需要机会来展现自我,家长应该多给孩子一个机会,鼓励孩子当领导,在这个过程中,能很好地锻炼孩子做计划、统筹安排和分工协调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担任领导的角色,比如让好动的孩子当个小组长,给小朋友们发画纸、画笔;动作协调能力好的孩子,让他当个领操员,带领小朋友练做操;口语表达能力好的孩子,请他当个小老师,教小朋友念儿歌、讲故事等等。鼓励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勇敢地站出来,这是增强孩子信心和勇气的最佳途径。

鼓励孩子多问:“这件事,如果我去做会怎么样?”让孩子多想,并创造条件帮助孩子把想法付诸实践。这样能够很好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鼓励孩子积极思考,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孩子成为领导者,是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领导才能,最终目的不是让孩子长大后能身居要职成为“大领导”,而是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和勇气,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孩子喜欢“搞破坏”

刚给孩子买了个电动小汽车,可没两天却发现已经被孩子拆成一堆零件了;洋娃娃本来穿着漂亮的裙子,宝宝却把她的裙子给脱了,胳膊也扭了;甚至你会看见孩子把镜子打破了,却努力地用胶水粘,想“破镜重圆”;本来一个漂亮的风筝,却被孩子用剪刀剪成一堆碎片,撒得满屋都是……家有“小小破坏王”,真是让家长们头疼不已。面对孩子的“破坏”行为,你是怎么来做的呢?“搞破坏”是孩子的天性,就像孩子爱冒险一样,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小孩儿爱搞破坏,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而得到的却是小孩儿一生受之不尽的无穷财富——思考、创造和智慧。”因此,面对孩子的“破坏”,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分析孩子“搞破坏”的心理,然后再有意识地进行引导或是纠正。

1.好奇心的驱使有这样一个故事,很好地解释了大部分孩子“搞破坏”时的心理。

曾经有一个小男孩儿非常喜欢敲鼓,一整天他可以不知疲倦地敲个不停。无论身旁的人怎么哄劝,他都不会停下来。很多人想方设法想让这个奇怪的小男孩儿安静下来。

第一个人告诉男孩儿,如果他继续这样不停地敲鼓,他的耳膜会被震破。这个人是一个医生。

第二个人告诉男孩儿,敲鼓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只有在某些特殊的场合才可以。这个人是一个社会学家。

第三个人给了小男孩儿一对耳罩,他想如果小男孩儿听不见了,应该也就不会敲了吧。

第四个人给了小男孩儿一本书,他小时候可是个十足的书迷。

第五个人给了小男孩儿一架玩具飞机,这是他小时候最喜欢玩的玩具。

第六个人给了小男孩儿一双旱冰鞋,这可是他小时候最盼望的生日礼物了。

他们把自己小时候最喜欢、最渴望得到的东西都给了小男孩儿,企图转移他的注意力。可是,这些方法都没有奏效。

最后,一个智者递给了小男孩儿一个锤子和一个凿子。小男孩儿颇有些疑惑地接过锤子和凿子,在智者的指导下,“砰”的一声,鼓破开了,小男孩儿显得有些意外,豁然念叨:“难怪,原来应该使用锤子。”随后小男孩儿看着破开的鼓,嘟着小嘴说道:“我还以为这里面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呢。”然后将鼓扔在一旁蹬蹬跑开了。

很多时候,孩子的破坏行为,就是出于好奇,想知道“这是什么”,所以孩子才会把玩具、收音机拆开来,想看看为什么会那么神奇。如果孩子是出于这样的心里,家长不仅不应该阻止,还应该进行鼓励,并积极参与进来。因为孩子“破坏”的过程,是一个手、眼都在活动的过程,能够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鼓励孩子适当地“破坏”,就是在鼓励孩子的创造力,以及对更多事物的探索兴趣。所以,当家长看见孩子把机器人拆了,可以蹲下来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机器人里面是什么啊,怎么会动的啦?”引导、帮助他们一起寻找结果,然后再跟孩子一起把拆开的玩具恢复原样。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破坏”——探究——重建中获得心理的满足,并学到知识、增长能力。

2.好心办了坏事“妈妈,我帮你擦了地。”“是吗?宝贝真乖,你拿什么擦的?”“就是这个。”孩子得意地指着地上的道具。你刚看一眼,就不由自主地拍了下自己的脑袋大叫:“我的天!那是刷马桶的刷子。”

有时候,孩子并不是真的想“搞破坏”,而是因为经验不足、方法不对、技巧不成熟,才会“好心办了坏事”。这种时候,父母不要忙着抓狂、训斥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做得多么糟糕。而是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先肯定孩子的动机,真诚地向孩子表示感谢,然后再帮他找出做错了的地方、错的原因。最后找个机会,带孩子一起再做一次,教会孩子正确的方法。

3.发泄不满的情绪“爸爸,你看我的这个机器人不会动了,怎么回事?”

“爸爸现在很忙,一会儿再帮你看,你先玩别的。”

于是孩子拿着玩具去求助妈妈,结果妈妈忙着看电视,对孩子说:“你不是还有那么多机器人吗?这个坏了就算了。”

于是,孩子生气了,伤心了,发狠地把机器人摔在地上。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得到父母足够的重视,孩子就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而孩子发现,似乎只有自己在“搞破坏”的时候,父母才会关注自己,这个方法也屡试不爽。

父母应该多关注孩子,从孩子角度看他需要什么,及时地满足孩子。当然,对孩子这种故意破坏的行为一定要批评,告诉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让他们明白,可以用更好的方法得到父母的关心,而不是这样乱摔东西搞破坏的行为。让孩子对他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摔坏了东西,要负责收拾,而且也不能再得到相同的东西,让孩子明白这样的破坏带来的不良后果,他下次就会避免。

4.不懂得爱惜有的孩子之所以“搞破坏”,把刚买没多久的玩具摔坏,或是把妈妈刚打扫好的房间弄得一团乱,是因为孩子不懂得爱惜。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及时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候可以对孩子采取一定的“小惩罚”,比如,不给孩子买新玩具,让孩子和你一起收拾房间等,让孩子为自己的破坏行为承担一定的后果,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

孩子喜欢“搞破坏”,是天生的“破坏王”。父母要了解孩子“搞破坏”时的心理活动,以期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鼓励、引导和纠正,从而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四)该放手时就放手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28岁女博士哭着跪求父亲,让母亲到学校进行陪读。女博士说:“有妈妈照顾着我的生活,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这对我顺利完成学业也有帮助。读博期间,我肯定还是要妈妈继续陪读的。”

家长陪孩子读书,一般都是因为孩子年龄比较小,独立能力不强,还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家长留在他们身边照顾,以尽爱子关怀之情,这无可厚非。但是,28岁,早已是成年人了,社会上一些这个年龄段的人早已结婚生子,身为人母,肩负着打理家务、照顾家人的责任了。而这位女博士居然还有如此表现,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在大学生历次求职招聘会上,时常可以看到年逾花甲的老人,他们不是给自己求职,而是帮助孩子求职。倘若仅仅是壮壮胆子、出出主意倒也无可厚非,可现在居然角色转换,孩子“退居二线”,家长却“冲锋在前”、“越俎代庖”,让用人单位瞠目结舌。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8岁还不能生活自理的女博士、招聘会场上的“扶职族”,这些社会现象应该引起家长们的反思。

生活中,为了防止孩子遭遇危险和意外,家长习惯将孩子置身于自己的庇护之下。有些家长为了保护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的工作时间,到学校代替孩子扫除、怕孩子自己吃饭弄脏衣服,就一口一口喂;更有甚者,为了孩子之间的所谓争吵,竟和对方家长大打出手。正是因为家长的过分溺爱,凡事包办代替,让孩子从小依赖父母“上了瘾”,生活中碰到一点儿小事、一点儿挫折都希望父母出面解决,生活独立能力就越来越差。

专家指出,孩子最终要走上社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最好的保镖是自己”。家长的关爱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品,但是,家长们应该把握好分寸,该放手时就放手,千万不能让关爱变成了溺爱。

1.创造机会鼓励孩子独立做事其实,孩子几个月大时,就有本能的自我服务能力。但是,父母的一个表情就可能成为孩子的心理依赖。比如孩子摔倒了,这时家长若表现得惊慌,会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孩子慢慢就矫情了,会对家长产生依赖;相反,家长给一个鼓励,孩子会更有勇气自己站起来。

为了避免孩子的孤独依赖,父母就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把生活中的事情慢慢教给孩子自己做。比如,让2~3岁的孩子自己吃饭、在家长帮助下穿脱衣服、收拾玩具;让4~6岁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打扫卫生;让7岁以上的孩子自己上下学、自己去超市……刚开始的时候,孩子肯定会做不好,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因为孩子做得慢就抢过来自己做,要给孩子时间去学习和锻炼,孩子做不好要多鼓励,多指导,而不应该代替,让孩子独立地解决问题。

放手不意味着“拔苗助长”,家长交给孩子的任务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和实际情况,不应该让孩子去尝试力所不能及的事,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有人说过,人生最重要的是做选择。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有的人面对选择时,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能果断地进行抉择,并享受自己的选择;而有的人则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好不容易做了决定,却又充满了后悔和自责。这两种不同的人,往往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

学会做决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教育课程,父母应该从小就有意识地进行教育和培养。父母要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做决定。比如,让孩子自己选择要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要怎么来搭配;让孩子选择要玩什么游戏、和谁一起玩、怎么玩;让孩子自己决定要听什么故事等等。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来管理自己的生活,是培养孩子自立的重要一步。

3.适当让孩子“受点儿伤”

没有谁的人生会一帆风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挫折。不管家长把孩子保护得多好,总有照顾不到的时候。所以从小让孩子“受点儿伤”,并不是一件坏事。比如,孩子学走路的时候摔跤,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弄伤了自己,孩子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责骂等,家长不要大惊小怪,要明白,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痛苦和蜕变。

就像蛹虫只有通过自己的力量冲破茧的束缚,变成蝴蝶以后,翅膀才有足够的力量,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孩子也只有“受点儿伤”,自己经历一些挫折和痛苦,才能变得坚强。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本能的自我服务能力。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过度保护和溺爱。因为,过分的关怀只会使得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不能很好地在社会上生活。

(五)孩子喜欢自己选择朋友

王晓龙学习成绩非常好,曾拿了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第一名,因而被保送到北大化学系。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从天之骄子到杀人犯,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王晓龙犯下了这样的罪过呢?

原来,王晓龙从小就只知道学习,不会交往,也没有朋友。到大学后,他发现没有朋友很难生活,后来他主动向另一个男生示好,和他成为了朋友,俩人整天形影不离。可后来由于学业繁忙等原因,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渐渐少了。这让王晓龙很生气,决心报复那个男生,于是他弄了一种剧毒的化学物品——铊,投放到那个男生的牛奶杯中……有一位教育专家提出:“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朋友比拥有好的学习成绩更重要。”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是需要朋友的,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朋友圈。孩子只有有了自己的朋友,才会有更多的生活体验,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关心和帮助他人、如何解决与他人的矛盾,在获得交际快乐的同时,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也才能拥有健康的人格。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被大多数家长视为金科玉律。再加上现在,社会上小团伙、黑社会以及青少年问题日益严重,很多家长更是关心孩子的交友问题,深怕他们交上了坏朋友,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家长的关心和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须的,然而有的父母因为自己的惶恐和担心便盲目限制子女交朋友,甚至剥夺了子女选择朋友的权利,自作主张为孩子选择朋友。家长这样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聪明的父母会把选择权交到孩子手里,让孩子自己选择朋友,然后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孩子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为孩子积累人生的重要财富。

1.让孩子自己去辨别这个世界本来就有好有坏,有我们喜欢的人,也会有我们讨厌的人。教育孩子重在品格的塑造,要放手让孩子学会识别“好坏”,认识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懂得如何把握自己、帮助别人,才是面对未来社会的重要前提。

孩子虽小,但他也会有自己看问题的一套方法。他对朋友的理解和判断很可能和父母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坏孩子”,很多时候,家长用成人的眼光去评判一个孩子,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去用自己的眼光辨别,自己去选择朋友。这样能帮助孩子很好地认识自己,因为孩子只有认识到自己的需要以后,才会找到相处融洽的朋友。如果家长为孩子选择朋友,那么孩子就不必发挥他的辨别力,也不必努力适应环境,而只需要被动顺从环境就可以了,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人与人的相处,总会遇到很多矛盾和问题,通过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一个人的能力会越来越强,也会变得越来越成熟。

学会正确处理朋友之间发生的问题,是孩子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一步。当孩子与朋友发生矛盾时,家长不应该随便进行干涉,甚至认为这是因为“志趣不相投”引起的,并因此出面把孩子的那位朋友轰出局。家长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失去了积极解决问题的机会。

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原则,当问题发生时,他也会积极思考,想出一套自己的解决方案。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孩子没有求助之前,尽量给孩子时间,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3.为孩子创造交友条件父母可以把孩子的朋友请到家中来玩,还可以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孩子缺乏朋友的时候,可以带孩子一起外出旅行或者一起参加某项活动来扩大孩子的交友范围。父母不应该总是盯着孩子的学习,不要总让孩子待在家里,应该多带孩子走出家门,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结交朋友。

4.适当引导孩子交朋友让孩子自己选择朋友,并不是让父母放手不管,任孩子自由发展。孩子还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差,家长在孩子交友的过程中,要教给孩子一些是非观念,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不好的,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这样孩子就能很好地判断朋友身上的那些习惯是不应该学习的,避免了孩子染上不良的习惯。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正常交往,多交朋友,包括异性朋友。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交一些与自己个性不同的朋友,比如,胆大的就可以找胆小的,内向的就可以找外向的,形成优势互补。

家长要重视孩子的交际困难,孩子与朋友发生矛盾,无法解决向你求助时,应该对孩子表示关爱,并和孩子一起讨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辩证地评价朋友,真诚地对待朋友,并交给孩子一些处理矛盾的技巧和方法。

生活中,家长还应该以身作则。因为家长的人际交往模式、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哲学,都有可能被孩子所模仿和沿袭。

孩子需要朋友,孩子也喜欢自己选择朋友,家长不应该随意干涉。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喜欢的朋友,让他自己解决与朋友之间的矛盾,让他自己构建自己的朋友圈子和人际关系网,让孩子在友谊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六)不要侵犯孩子的隐私

这天,小博走在上学路上,忽然想起前一天晚上预习完后忘记把数学课本放进书包了,于是急忙往家跑。是爸爸给他开的门,小博发现爸爸脸上的表情有些不自然,心里有些纳闷。等他推开自己房间的门时,他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看到自己书桌的三个抽屉全部都敞开着,自己的笔记本、同学送的生日礼物、贺卡乱七八糟地堆在桌子上。

小博非常生气,他冲爸爸喊道:“你为什么翻我抽屉?还看我写的日记?你这是侵犯我的隐私!”

爸爸本来有些不好意思,但一听这话,火气上来了:“什么隐私?你是我儿子,我看你的东西还犯法了?”

“你不经过我的同意就翻看我的日记,本来就不对!”小博据理力争。

“小孩子家有什么隐私?除非你那日记本里有见不得人的东西!”爸爸有些口不择言。

听了爸爸的话,小博生气地出了家门。从那以后,小博把书桌上的抽屉都上了锁,连日记本都换成了带锁的。

人人都有不愿意告诉别人的秘密,这便是隐私。个人的隐私是应该得到别人尊重的,法律也规定保护个人隐私不受侵犯,这便是隐私权。孩子也会有自己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秘密,也会有自己的隐私。

常常有家长抱怨:“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不像从前那样,有什么事都和父母讲。”还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有些事背着自己,有些东西藏起来不让自己看见,同学之间的书信和他自己的日记总要放到安了锁的抽屉里,他们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感到不安,生怕孩子染上坏毛病。

其实,孩子有了自己的秘密和隐私,是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觉醒的体现,是孩子成长的标志,父母应该为孩子感到高兴。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不应该想方设法偷看孩子的日记、信件或是其他孩子不愿意让别人看见的物品。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尊重、被承认,尤其是在面对自己的秘密和隐私时,更希望能够得到尊重和保护。如果父母随意侵犯孩子的隐私,甚至把孩子的秘密与别人分享,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严重的还可能失去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

小慧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她的信件和日记经常被父母拆看,这让她很恼火,也很难受。她和父母说过好几次,可是父母依然我行我素。有一次,她在家里做功课,一位男同学打电话来,她怎么也没想到妈妈竟在另一个房间偷听。她刚搁下电话,妈妈便怒气冲冲地过来,劈头盖脸地责问她,那个男孩儿是谁,是什么关系,并警告她不许与男同学来往。妈妈的偷听让小慧彻底爆发了,她冲妈妈喊道:“你为什么偷听我的电话?”妈妈理直气壮地说:“我这不是为你好吗?要是我不听,又怎么会知道你不学好,我不管你行吗?”小慧与妈妈大闹了一场,发誓以后再也不相信爸爸妈妈了。

报纸上曾刊登过这样一条消息:某市一位初中女生回到家后,遭到爸爸的大声训斥。原来爸爸趁女儿不在家,偷看了一位男生写给她的信。女儿非常生气,说爸爸的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但是,爸爸以一记响亮的耳光惩罚了女儿的不敬。第二天,女儿失踪了。若干天后,在离家50里处的河湾里,女儿的尸体被人发现了。

这真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家长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不要等事情脱离掌控之后,才追悔莫及。不要随意侵犯孩子的隐私,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承认孩子的独立性承认孩子的独立性,是尊重孩子隐私的一个重要前提。很多父母在侵犯孩子隐私的时候总是顶着“爱”的名义,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是我生的,我怎么就不能知道”。孩子是父母生的没错,但是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是一个权利主体。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物,他们拥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孩子的“保密性”越来越强,不愿再主动地向父母披露。孩子这种成熟的表现应该得到父母的尊重。只有我们尊重孩子的权利,孩子才懂得珍惜自己的权利,孩子只有在得到尊重的同时,才能学会去尊重别人。

2.不把孩子的秘密告诉别人孩子最忌讳的是被当众揭穿隐私和秘密,孩子把他的秘密告诉父母,是对父母的信任,父母应该为孩子保守秘密,不应该把孩子的秘密告诉别人。

小源偷偷拿了妈妈的10块钱,被爸爸发现了,小源觉得很羞愧,给爸爸保证不再犯了,希望爸爸能为他保密,爸爸答应了,小源很感激爸爸,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拿钱了。可是这一天,家里来了很多客人,爸爸竟把他偷钱的事情告诉了所有人。小源一听爸爸说这件事,脸马上就红了,伤心地跑进了自己的屋子。从那以后,小源再也不相信爸爸了,再也不愿和爸爸谈心、讲秘密了。

孩子的自尊心很脆弱,父母一定要帮孩子保护好。当众揭发孩子的秘密,或是把孩子的秘密当做笑话一样讲给别人听,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3.不用非正常手段获取孩子的隐私父母不应该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查看孩子的信件、日记、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及其他个人信息,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取孩子的隐私,会严重损害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父母要了解孩子,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和孩子的老师保持联系,让孩子把朋友带到家里来,通过老师和孩子的朋友,从侧面了解和观察孩子的情况。但最有效的方式是,多关心孩子,用自己的信任和尊重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也会自觉自愿地和父母谈心,分享他的秘密。

每一个人的隐私都应该受到尊重,孩子信任尊重自己秘密的父母。父母不应该顶着“爱”的名义随意侵犯孩子的隐私,而应该多关怀孩子,用自己的尊重和理解赢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真正敞开心扉,和父母一起分享自己成长中的秘密。

(七)尊重孩子的理想

一名三四岁大的小男孩儿和父母去参加选举州长的投票,他也想投票,结果年龄太小被拒绝。在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儿说自己想当美国新泽西州州长,父母告诉他,他还小当不了州长。不想,小男孩儿在车上伤心痛哭。父母把儿子的这段视频放到了网上,视频中,小杰西坐在汽车后座,像拉响了汽笛一般放声大哭……这条充满童趣的视频,可能是因为小孩子的异想天开,或是他的情真意切,一上网就迅速蹿红,超过百万人在网上点击观看,还登上了北美不少社交网站的头条。

更为有趣的是,该视频被现任新泽西州的州长克里斯蒂先生知道,他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签署一项声明,任命小杰西当天可以当一天的名誉州长,而他的双胞胎哥哥布兰登因此当上了那天的副州长。新泽西州的州长发言人罗伯茨表示:“这样做是一件大好事,让全州有服务社会意识的孩子们都能保持他们的理想。”

这位州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每一个孩子的理想都是值得被尊重的。然而,有的家长并不这么认为,“望子成龙”的思想根深蒂固,如果孩子告诉父母他们将来的梦想是当小丑,父母往往会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

小薇特别爱唱歌,看到明星们在舞台上一展歌喉的风采,心里十分羡慕。在课上,小薇经常模仿明星的样子给同学唱自己喜欢的歌曲,也经常把家里的客厅当做舞台,手里拿着一根黄瓜当做麦克风,给父母表演。有时候还假装自己得了一个新人奖,在父母面前表演颁奖晚会上致感谢词。

小薇经常对父母说:“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当歌星。”可是,父母却打击小薇,说她绝对与歌星无缘。因为父母认为小薇唱歌总是跑调,认为当歌星还不如当老师。每当小薇表明自己的立场时,父母就撇撇嘴,甚至会说她是在做白日梦。

专家说,孩子在接触各种新鲜事物时,会自然而然地萌发自己的理想,这是很好的。对孩子的理想,父母如果觉得是合理的,就应该予以支持;如果觉得不合理,也不应该一味打击孩子,应该看到理想对孩子的正面激励作用。要知道,孩子理想的确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一个由最初设想的萌芽到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在它的幼苗之初,需要父母点拨和引导,需要父母精心呵护。

小学作文课上,老师让小朋友写一篇《我的理想》的作文,一位小朋友写道:他希望将来能拥有一座占地十余公顷的庄园,在广阔的绿地上植满如茵的绿草,庄园中有无数的小木屋、烤肉区及一座休闲旅馆,他可以和前来参观的游客分享自己的庄园。老师看完后觉得离现实相差太远,不切实际,于是在上面划了一个红红的“X”,要求他重写。小朋友不肯妥协,最后得了一个“E”。

30年后,这位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到一处风景优美的度假胜地旅行,在尽情享受无边的绿草、舒适的住宿及香味四溢的烤肉之后,当年那个作文不及格的学生向他走来。如今,他拥有这片广阔的庄园,真的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老师望着这位庄园的主人,回忆着自己的教师生涯,不禁感叹:“30年来我不知道用成绩改变了多少学生的梦想。而你,是唯一保留自己的梦想没有被我改掉的”。

家长和老师不应该总是用唯一的尺度去要求所有的孩子,对于孩子的每一个梦想,都应该认真对待,都要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不要因为在自己看来,孩子的梦想遥不可及,就扼杀了孩子的激情,摧毁了孩子的梦想。

祖冲之的父亲祖朔之是一位小官员,他望子成龙心切,总是希望祖冲之出人头地。祖冲之不到9岁,父亲就逼迫祖冲之去背诵深奥难懂的《论语》。两个月过去了,祖冲之只能背诵十多行,父亲气得把书摔在地上,怒气冲冲地骂道:“你真是一个大笨蛋啊!”

几天后,父亲又把祖冲之叫来,对他说:“你要用心读经书,将来就可以做大官,不然,就没有出息。现在,我再教你,你再不努力,就决不饶你。”但是,祖冲之却非常不喜欢读经书。他对父亲说:“这经书我是说什么也不读了。”父亲听了祖冲之的话,气得伸手打了他两巴掌。祖冲之就大哭起来。

这时,祖冲之的祖父来了,当他得知事情的真相后,对祖冲之的父亲说:“如果祖家真是出了笨蛋,你狠狠打他一顿,就会变聪明吗?孩子是打不聪明的,只会越打越笨。”接着,祖父批评祖冲之的父亲,“经常打孩子,不仅不能起到任何好的作用,而且还会使孩子变得粗野无礼。”

祖朔之无奈地说:“我也是为他好啊!他不读经书,这样下去,有什么出息?”

“经书读得多就有出息,读得少就没有出息?我看不一定吧。有人满肚子经书,只会之乎者也,却什么事也不会做!”祖冲之的祖父批评说。

“他不读经书怎么办?”

“不能硬赶鸭子上架。做父母的,首先要明白孩子的理想和追求,不要阻挠,加以引导,孩子才可能成才。”

听了祖冲之祖父的话,祖朔之同意不再把祖冲之关在书房里念书,还让祖冲之跟着祖父到建筑工地上去开开眼界,长长见识。祖冲之不用再读经书了,他感到非常高兴。

有一次,祖冲之对祖父说,他对天文感兴趣,将来想做个天文学家,祖父对祖冲之说:“孩子,我支持你。正好,咱们家里的天文历法书多得很,我找几本你先看一看,不懂的地方就问我。”就这样,祖冲之在祖父支持下,使父亲祖朔之也改变了对儿子的看法。从此,父亲不再叫祖冲之学习经书。祖冲之对天文历法越来越有兴趣,后来成了一名科学家。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父母不应该帮孩子规划未来,逼着孩子走自己认为是“正确”、“有前途”的道路,更不应该鄙视孩子一些不合自己心意的梦想。每个孩子都有权拥有自己的梦想,并为自己的梦想做出努力,无论这个梦想多么荒诞不经,父母都不应该讥笑和打击,使孩子失去实现梦想的积极性。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拥有自己的梦想,并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理想,用心呵护孩子的梦想,并鼓励孩子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遇到挫折要坚守梦想,让孩子积极快乐地朝着理想的殿堂迈进。

(八)让孩子自己管钱

康康上三年级的时候,爸爸对妈妈说:“康康真是个败家子!每次给他的零花钱都花个干净,十块这样,二十也这样,不剩一毛,用完就伸手要。”妈妈一听也觉得如果不改正康康的这个习惯,那以后不就会成为典型的“月光族”了吗?于是爸爸妈妈决定找康康谈一谈。

这天,爸爸给了康康200元钱,对康康说:“这是你接下来这一个月的零花钱,我都给你了,让你自己来管,你自己计划怎么来花。”康康一听高兴极了。爸爸接着说:“但是,咱们得先提前说好了,你怎么花我不管,但如果不到月底你就花光了,可不能再来找我要。”

开始的时候,康康不到半个月就把钱花光了,又伸手向爸爸要。爸爸没有责骂他,而是仔细询问了钱的去向,然后帮助康康一起分析。谈话结束后,爸爸送给康康一个储蓄罐和一个记账本,鼓励康康每天养成记账的习惯,并把每天剩余的钱放进储蓄罐里。

开始几天,康康总是要爸爸提醒才想起来记账,一周后,爸爸帮着康康对账,发现储蓄罐里的钱和账本上的对不上,一问才知道,有的东西他忘了价钱,就只记了一个大概。于是在爸爸的建议下,康康决定随身带着记账本,买完东西就记上。

渐渐地,康康已经不用爸爸提醒了,他每天都会自己对账,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嘴里还念叨着什么东西不该买,什么东西买贵了。又一个月过去了,爸妈发现康康的记账本记得越来越清楚详细,而且储蓄罐里竟然剩下了80多元钱。康康也自豪地说:“自己管钱也不是那么难嘛!我以后都要自己管钱,这样我就能攒下不少钱了。”

从那以后,爸妈渐渐地放手让康康自己管钱了,压岁钱也交给了他。一天康康对爸爸说:“爸爸,我想把我的钱存到银行去,我的储蓄罐都装满了。”爸爸有些吃惊地看着他,康康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道:“我听你和妈妈说,银行又加利息了,想多存点儿钱……”原来如此。于是爸爸带着康康去了银行,给他开了个户,帮他把钱存进了银行。

康康父母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花钱没有节制,是因为孩子对金钱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用完就伸手要,父母也是孩子要就给,这样会让孩子形成“没钱了父母会再给”这样的认识,自然不懂得计划节俭了。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城市6~15岁的孩子,拥有自己可支配的零花钱和春节的压岁钱,总额已达56亿元,数目十分可观。

然而,也有人曾经有人进行了一次关于“学生小金库”的调查,调查发现,54%的学生家长对孩子的用钱方式是“用完就给”,48%的学生压岁钱全部上交,60%的学生若拿到压岁钱会存入银行,69%的学生对自己零用钱的收支情况不进行记录。从这份调查来看,“有钱用”和“会用钱”的孩子并不多。

孩子只有学会了花钱,学会了理财,才能更好地进行计划,更好地赚钱。因此父母应该及早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给孩子适度的经济自主权,让孩子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和其他财产,让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训练孩子的经济理性和理财能力。

1.不回避金钱方面的问题在生活中,金钱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当大人在处理金钱时,孩子往往会充满好奇,有各种各样的疑问。很多父母会回避和孩子谈论金钱,认为孩子还小,不明白。可是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对提高孩子的财商至关重要,应该越早越好。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看西方孩子各个年龄段的理财教育计划:

3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4岁:知道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做出选择;5岁: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6岁:能数较大书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自己的钱”意识;7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如卖报、替他人购物以获得报酬;9岁:可制订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10岁:懂得平时节约一点儿钱,以便大笔开销时使用,如买溜冰鞋、滑板车等;11岁:学习辨识商业广告,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12岁:懂得珍惜钱,知道来之不易,有节约观念;12岁以后,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等活动。

这样的理财教育计划,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金钱有了正确的认识、懂得珍惜和节俭,同时还能让孩子学会理智消费并进行管理、赚钱和投资,这些都将给孩子今后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家长完全没必要“谈钱色变”,对于孩子的好奇或疑虑,父母完全可以用孩子懂得的语言加以说明,适时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意识。

2.视需求必要性给零用钱孩子的零用钱多半是父母给的,目的是满足孩子的一些需要和不时之需。但有些小孩儿会认为父母给零用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最好不要孩子一伸手就给零用钱,应该视需求的必要性而定。当他们有花费需求时,一定要了解这些需求的原因,衡量有必要性再给,否则孩子若发现要零用钱是容易的事,便会养成好逸恶劳的个性。

3.让孩子自己管钱让孩子自己管钱,是培养孩子自立的重要一步。家长应该相信孩子有打理好自己生活的能力,让孩子自己管理零花钱,家长只需在一旁进行协助即可。比如,每个月定期一次性给孩子零花钱,让他自己去分配这部分钱,教给孩子一些记账的方法,鼓励孩子坚持记账,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没几天就把钱花完了,这时家长一定不要急着给孩子钱,而应该和孩子一起讨论,分析钱都花在哪些地方,是不是有必要,以后应该怎样更合理地进行分配等问题。只有让孩子认识到每个月的钱是有限的,孩子才能意识到计划和合理分配的好处。慢慢的,孩子就能达到合理消费月有结余,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了。

4.教给孩子一些“生财”的方法会花钱,也要会赚钱,父母可以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生财”的方法,这也是孩子财商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可以以孩子的名义在银行开一个账户,鼓励孩子把钱存入银行;家长可以交给孩子一些赚钱的方法,给孩子提供一些赚钱的机会,比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给予适当报酬;或者鼓励孩子找一些兼职,让孩子在挣钱的同时,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家长还可以交给孩子一些金融投资方面的知识,为孩子将来的投资打下良好的基础。

父母不要拒绝让孩子接触金钱,只有让孩子亲身实践了,孩子才会知道金钱来之不易,才会珍惜。让孩子自己管钱,可以提高孩子自主计划和管理生活的能力,还能让孩子学会合理地花钱,也才可能更好地赚钱。

同类推荐
  • 孕产同步护理大百科

    孕产同步护理大百科

    《同步育儿早教大百科全书》以0—3岁的宝宝父母为阅读对象,针对父母关心的育儿早教问题给予详细解答,使父母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养育出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一书在手,育儿再也不愁!
  • 0-3岁宝宝科学养育

    0-3岁宝宝科学养育

    本书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妇幼保健专家谢霞玲和潘华英倾情奉献,为新手父母答疑解惑,提供权威的育儿指导,让新手父母轻松面对和解决这个阶段宝宝的各种养育问题,与宝宝共同成长,成功养育健康、聪明、快乐的宝宝。
  • 玛丽亚·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方法

    玛丽亚·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方法

    该书介绍了一整套有效引导儿童迅速成长的训练方法。内容包括敏感期是发展孩子智力的最佳时期、儿童具有吸收力的心理、儿童智力的不断发展等30个专题。
  • 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养

    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养

    教育在学校,培养在家长!培养好孩子只有一条路径可走,那就是父母要真正地了解并用适当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本书首先向父母们分析了孩子的哪些特性是先天注定的,哪些特性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先天注定的特性,如男孩女孩的区别,好动与好静的区别,才艺方面的区别等等,我们尽量不去违背而是引导。对于后天可以培养的,我们又从父母、环境、心理、德商、情商、智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找出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争取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有性格有特点有能力有智慧的好孩子。
  • 孩子学礼仪的第一本书

    孩子学礼仪的第一本书

    “不学礼,无以立”。在现代社会中,很多时候礼仪的重要性高过学问,高过能力。一个不懂礼仪的人,就会因为处处失礼而遭人耻笑。不仅如此,还会四处树敌,招致各种危机和损失。相反,只有懂得礼仪并能遵守礼仪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赢得他人的欣赏和信任,从而更易获取机遇,成就自己,因此,让我们的孩子掌握一些礼仪知识,是他们立身处世的基本要求,也是畅行社会的基本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礼仪直接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和处世交际能力,对一个人的整个人生是否顺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这个以“礼仪之邦”著称的国家里,礼仪已经如血液一般渗透在……
热门推荐
  • 本尊又回来了

    本尊又回来了

    “啊,我这是在哪?”叶辰捂着发疼的脑袋。当初被罗睺尊者杀害,还有一丝魂魄落入地形星。怀着雄心壮志,准备回去复仇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俊哥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俊哥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俊哥》,与中国人共同的足球情人詹俊有关,与潮汕文化有关,与越秀山体育场有关,更与英超有关;《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俊哥》,将同步从2017年1月28日夜起,与豆瓣网《最给力华语解说詹俊经典解说合集》一致,录制今年起詹俊主要在乐视体育与同仁搭档解说的足球赛事。《最给力华语解说詹俊经典解说合集》出版以后,将与腾讯、乐视和豆瓣网三家合作,将“足球解说专辑”这一形式,推向中国足球改革事业的前沿阵地。
  • 仙戮玲珑

    仙戮玲珑

    看一世血染繁华落幕,迎一场千年浩劫。仙境凄美如画,仙血挥洒星空,演一曲璀璨仙戮琉璃梦!她是远古浑沌之主,却自甘封印,永生永世封锁记!他是仙界之首,俊美无暇,万仙宠爱于一身;却唯独她不屑,从此她如鬼魅走入他的灵魂,侵入他的骨髓。他是魔界尊主,妖孽般的俊颜,神一样的存在;却对她冷若冰霜,若即若离。当万仙诛杀令出世,注定了无休无止的杀戮··········
  • Sense and Sensibility

    Sense and Sensibili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和总裁一起穿越了

    和总裁一起穿越了

    因为一场车祸被小说系统绑定,沈秋月成为了自己笔下小说的女主。总裁的亿万新娘是她,摄政王的下堂王妃是她,腹黑校草的逃跑甜妻还是她……她不得不穿梭于一个个的故事中,填她以前挖的那些坑,可是,为什么偏偏自己的大老板是每个故事里男主!沈秋月:顾总,不是我要翘班刷副本,是这个破系统不让我离开的!顾逸辰:这种角色扮演游戏很刺激,多多益善!于是,总裁和小职员组CP刷副本(撒狗粮)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
  • 全能球神

    全能球神

    李建是一个高个的双能卫,也有人说他是中国未来篮球的希望,号称能打五个位置,实际上除了一手朴实的传球和命中率一般的中投,没有拿得出手的地方,沦为球队边缘人的他,自从得到了全能球神系统,从此他就是篮球场上的王者,场中上帝,全能球神。
  • 猖狂庶女,邪王赖定小医妃

    猖狂庶女,邪王赖定小医妃

    爹不疼,无娘爱,更有贱人嫡姐妹挡道!慕悦音死而复生,这一世再也不是闺阁中的软弱无能三小姐。庶出又如何,逃脱他人摆布,现代医学傍身,做一回猖狂医女!谁来告诉她,赖在她府中的七王爷是怎么回事?人善被人欺,他竟然是废柴一枚,还要由她来保护!可是为何非要她做他的私人医生,更兼贴身丫头!为何总逼她做她不愿意做的事呢……世人唯恐跟七王爷牵连在一起,更别提婚嫁于他,但这不代表慕悦音自己也愿意嫁给他啊!庶女配废柴,岂不是绝世良配?七王爷萧逸勾唇一笑,看上的猎物怎能让她从手中溜走?!且看医女斗废柴王爷,宅斗权谋一起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At the Earth's Core

    At the Earth's Co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涯路太远

    天涯路太远

    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情路不坎坷?谁的人生一帆风顺?最好的爱情不是我爱你,而是我懂你。爱一个人不是一个人死拼到底,而是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何天涯和刘梦瑶是一对令人的羡慕的小情侣,很多人都认为他们会从校服走到婚纱,然而现实面前,对于自由、物质的选择,刘梦瑶并不坚定,她错误的选择了冲动的心。刘梦瑶的离开,让执着深爱的何天涯彻底的奔溃,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差点离开这个世界!幸运的是邓雪的出现,及时的挽救了他。他从新拾起生活的希望,一往无前的奋斗,最终在亲人和爱人的帮助下,从一个穷小子蜕变成了大富豪。一路的坎坷让他知道,爱这个字的诠释是理解。他无比的珍惜邓雪的,他们也最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诠释了“爱”这是理解的真理!而刘梦遥尝到了冲动的苦果,最终带着自己的女儿回到了她与何天涯恋爱开始的奶茶店,她盘下了奶茶店,做了一个老板。身为单亲妈妈的他,对爱情不再抱有幻想!她说:“此生最大的幸运是被何天涯爱过,最大的不幸也是被何天涯爱过!”
  • 我爱你,跨越千山万水

    我爱你,跨越千山万水

    沈若梦爱惨了慕寒笙,飞蛾扑火般烧尽了自己所有的羽翼却只换来,慕寒笙一寸寸将她血肉模糊的身心碾压的粉碎。可当她永远消失在他的生命里,命运却给了他一个响亮的巴掌。无数个午夜梦回,他被捂住了心。看不见的那个挖心掏肺,补上命爱他的女人,原来叫沈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