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77500000116

第116章 附:孙辈文章:爷爷印象(2)

一九六三年,全村被一场大火几乎烧光,外婆的家也化于火海。之后全家人住在队里的食堂,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这种日子的辛酸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的拮据和外人的歧视,完全可以毫不费力地击垮一家人的意志。可是我的外公外婆咬牙坚持了下来,直到后来建成了自家的草棚。

即使吃过那么多苦,外婆也很少诉于别人。天下父母,所有的长辈都是一心为了后人。到我们这些孙辈终于有人混出点儿人样来了,外婆就显得更加骄傲和有底气,总是在别人面前夸她的后人们有出息。记得我哥哥和嫂子开着自己的车去看望外婆时,她老人家老远就迎出来,还一个劲地说这开小车的就是我的外孙和外孙媳妇啊,现在是老总级的人物哩!那时我嫂子正在一家公司里面任总经济师,别人都称她“谢总”。

在教育后人上,外婆对后人的影响总是表现得细微而长远,我们很少看到她大发雷霆,而且很少听到她喋喋不休,但是小时由她带的孩子却很聪明。大姨妈的儿子王学斌因为没有人带的原因,由外婆带着度过了他的童年。他现在出息了,年轻有为,二十九岁便读完了博士,就职于北京,正营职军官。在我这个表哥还没有读到博士的时候,外婆就已经常常拿他在别人面前炫耀了,说我的这个外孙打小就是我带大的,将来还要读博士,出国留洋,开飞机回来接我到外国去玩。

在我还没有成家的时候,在我还没有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总不能感受作为老人对后人的爱,那种每时每刻细致入微的牵挂和担忧。直到不久前我的女儿生病住院,我才体会到那种揪心的痛和发自心底的惊惶失措,那种害怕失去的恐惧。

常觉得亲情的爱就像水,永远在往下流,直到爱的源头干涸。有一次偶然看到一部书,名字叫作《靠近你,温暖我》,这本书我没有读,许是关于爱情的。但我却从这个书名看到了亲情的真谛——亲情的爱就像一堆燃烧的篝火。当你靠近时,你会感受到那份爱,感受到那篝火的温暖。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一堆柴,靠着上辈人的火温暖进而点燃自己,再把这一份温暖和火种传递给后人。到最后,传递和延续的是爱和温暖,燃烧和化尽的是自身的这一堆柴。

如今外婆离去已经七年,她最终没能坐上飞机到外国去玩,清明节上坟时我们甚至会因为油菜的遮蔽而找不到她的坟茔。我们怀念她,怀念她的好,怀念她的善良和慈祥,怀念她的一切。

这种怀念将成我们后人的一份财富,永远放在心底无从触摸的最深层。

郑晓俊写于2007年5月

怀念我的外公

夕阳的余晖将他瘦小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他咬紧牙关,拼却全身的力气,将最后一担水艰难地挪到地里。刚栽下的棉花苗仿佛要被太阳吸走最后一滴水,耷拉着脑袋。他要赶在天黑之前把这块地浇完,否则,会前功尽弃。水源太远,这块地足足花了他三天时间。刚浇过水的小苗很快就显得有生机了。浇完最后一株小苗,他立着扁担,站在田头,望着整块刚浇过的棉花苗,今年的棉花会有一个好收成,今年也一定会有一个好收入,这样想着,他觉得肩上的疼痛仿佛好了许多。

上半年收成不错,小麦和油菜都丰收了。看着稻场上的“战利品”,他心里依然不轻松,因为要交提留,买种子,化肥,农药,添置一些农具,还有两个儿子的学费……想到儿子们,他心里踏实了许多,也感到很欣慰,那是他的骄傲和所有的希望!也是他的精神支柱和动力,大儿子提了干,二儿子考上了学,两个小儿子还在读书,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眼下最要紧的是两个小儿子的读书,绝不能耽误了他们。

要养活七个孩子,仅靠田里的收入是无法想象的,何况是在那个物质缺乏的上世纪80年代初。生活的艰难逼着他不得不另想办法,他最后看中了屋后的那片小竹林,就利用晚上的时间编竹篓去卖。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他一边盘点已做完的农活,并计划着明天及近期要做的事情,一边编着竹篓。他的手曾经被竹篾划破又愈合,愈合又划破,上上下下布满疤痕,早也成了老茧。竹条上下翻飞,不知过了多久,当他编完自定的篓子任务数后,才拖着疲备的身子爬到床上沉沉地睡去。

天刚蒙蒙亮,收割后的大地显得格外静谧,他已经挑着篓子在晨雾中向集市走去……

三儿子发挥失常,没能考上大学,脾气又倔,整个夏天都不出房门。三儿子的沉默让他提心吊胆,他放下农活,守在家里,每天给儿子送饭,给儿子倒洗澡水……儿子啊,这点失败算什么,想想当年一场大火将我们家烧得一无所有,还有一群要吃饭的孩子,我不也是挺过来了吗?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后来,三儿子终于在全乡招考中以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了一名乡镇干部。

母亲一天天老下去,颤颤巍巍。冬天也格外寒冷,她的那件棉袄很有些年头了,补丁摞补丁,硬邦邦的,哪能御寒?还好,麦垅间的萝卜长势喜人,他决定把萝卜卖了,给母亲添件新棉衣。可是,附近(胡金店)的萝卜太多了,百来斤的萝卜压弯了他的腰,挑到街上也没能卖出几个钱。第二天,他决定把萝卜挑到三河店(应城)去卖,虽然这得半夜起床,要挑着萝卜多走近三个小时的路程,但那里萝卜少,价钱可能会高一点。几天之后,母亲终于穿上了新棉袄。

为了生活,为了子女们,为了这个家,他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但他任劳任怨、永不放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度的劳累和艰辛,他只匆匆走完了人生短短的六十六个春秋。那年冬天,他带着对生活的无限眷念、希望和遗憾,永远地离我们而去……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外公,他平凡的一生充满着艰辛,但他从未放弃希望,他用自己的言行向我们诠释了生活的全部意义。他的勤劳、他的精神、他的勇气、他对生活的态度将永远地激励着我们。

永远敬仰你,永远怀念你,我的农民外公!你在天堂还好吗?

郑小红写于2007年2月,郑小红为二姐-易双英之长女,毕业于湖北省药检专科学校,现供职于某二甲医院

记忆中的怀念

母亲对外公的怀念,一如她对于那个年代的怀念,向往而赞美。在她的心里,那是一个无与伦比的理想年代,快乐而美好。我对外公的怀念,就像我对于这个世界平淡的审视,沉默而沉着,没有大喜大悲。我始终冷静地观察着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一切,不会像母亲那样狂热。因为她无论是对于她的理想年代还是对于她的父亲——我的外公——一个极度平凡的中国老农,她都毫不吝啬地强加了许多颂扬的华美词汇。我知道,这不公平,也不理智。尽管在我的记忆中,外公以及拥有外公的那些年代的确存在过一些淳朴,善良,和谐,美好。但在那个缺乏高贵流行的世界,在我看来,这些东西依然很廉价,并不值得我们过分在意甚至是赞美。

所以我对于母亲的思维方式多少有些反感,而且我也不能清楚地记得究竟是哪一年,外公离我们而去。其实这两者并没有丝毫的联系,只是因为外公离去的时候我还太小太小,很多东西来不及在我幼小的大脑中烙下印记便匆匆消逝,所以对于外公的离去,我并没有刻骨铭心的痛。但我知道母亲、姨妈和几个舅舅,他们是痛苦的,虽然在我的脑海里并没有他们痛苦的画面存在,但我敢肯定他们对于失去一个农民父亲的深切的痛楚——因为多年以后,每当他们提及有关外公的事,他们总是懊悔不已,痛苦不已,泪流满面,真切而感人肺腑。尽管现在他们已经各自成家立业,家庭幸福,但他们并没有过多地回报这样一个辛苦一生沧桑一生的农民父亲,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所以他们狂热地怀念他们的父亲,用各种方式,甚至是怀念一切与他们的父亲有关的东西。

因此外公对于我,多半是以传说的方式存在于我的现实世界。对于这样一个老人,如果说要我去怀念甚或是赞美,我似乎缺乏一些激情。

而母亲则不然,外公以及那些年代永远是她记忆最深处的东西,我想外公的每个儿女都是如此。我无数次听母亲讲起那些往事,那些平淡而感动我们的往事,那些往事里有她伟大的父亲,快乐的兄弟姐妹,还有她快乐的青春年少,快乐的憧憬与奋斗,甚至是快乐的贫穷与饥饿。总之,一切都是快乐的。于是我发现,这的确让人神往。原来拥有外公的日子如此美好。

然而这一切似乎又与我无关,因为外公的确离去太久了。我早已记不起他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他额上皱纹究竟有多深;也记不清他年迈的步子是蹒跚的还是稳健的;我记不清他坐在桌子边喝酒的样子,记不清他蹲在土坡子上抽烟的样子,也记不清他喂鸡时的吆喝声;我也记不清他是否到学校给我送过伞,记不清他曾经对我说过些什么,甚至是记不清我们曾经有没有过对话……因为这些东西在我来不及有效储存的大脑里稍作停留后便悄然退去让我无所适从,我真的无法忆起这一切。我知道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但那些曾经的真实,已化作遥远的虚幻,可是不管怎样,记忆中的外公,永远值得我们感动和怀念。

赵孟柏写于2007年3月,赵孟柏为三姐-易足英之子,毕业于华师外语系,现任某实验中学外语教师

外公

今年三月,我终于结束了十一年艰苦的大学学习,拿到了博士学位。到北京单位报到的第一天,一个人去家乐福,在中关村熙熙攘攘的地下购物广场,猛一抬头看见了一家星巴克,突然想起了那个在网上很流行的煽情故事:一个农民的儿子,在星巴克对他的城里同学说,我奋斗了二十几年,才能和你一起坐在这里喝咖啡。此时,我也可以进去喝杯咖啡了,但是,我并没有那样的心情,如果让我选择,我还是宁愿像小时候那样,坐在易棚村外公家门口的稻草堆前喝外婆的鸡蛋汤。

我的童年是在外公家度过的。那时父亲尚在部队,母亲是乡镇干部,经常需要住队,于是我就成了外婆最大的任务。一九七八年我出生时,改革开放还没进行,农民生活很苦,尤其是外公家,负担很重。大舅在外工作,四个子女放在家中;二舅在读师范,还没有结婚;三舅四舅都还在读书,上面尚有年老的姥姥,一大家子人全靠外公外婆两个中老年人。由于父母亲都忙于工作,而我奶奶年老多病,没有人带我。母亲回家找外公哭诉,外公立刻拍了板,让外婆放下家中所有事情,专心去带我。而家中做饭、喂猪等烦琐家务,全被外公扛了下来。那年外公已经五十四岁,若在今日,可以赋闲退休了,而在那个年月,他仍然像青壮年劳力一样,披星戴月,白天下地,回家做家务,晚上还要熬夜编竹器。那时我仍是懵懂小儿,不知辛劳,今日想来,那时外公的确太操劳了。他一生很少生病,六十多岁时突然病逝,想必是熬得灯枯油尽。

外公去世时我十二岁,已经懂事,因此有幸可以记录下他的一些生活点滴。在我的记忆中,外公是一个坚毅刚忍而又不失浪漫气息的人。虽然那时物质条件艰苦,但在外公的羽翼之下,我的童年过得非常快乐。虽然我只是他的外孙,但却是家中最受宠爱呵护的一个。小时候我体弱多病,因此每天晚餐我能够独享一碗鸡蛋汤。小时候农村的小孩基本上没有玩具,但是外公还是为我亲手做了一件玩具。那是一枝用竹筒做的水枪,用一节粗大的竹子,去掉一端的隔膜,在另一端的隔膜上钻一个小孔,然后在一个筷子的顶端缚上布条和棉絮做为活塞。玩的时候先从井里打一大桶水,然后将水枪放在桶里汲满一管水,最后对准目标,用吃奶的力气推动筷子,水就会从小孔里射出,飙得很远,那时觉得超爽。而且在小伙伴面前很有面子。外公长年累月做竹器贴补家用,相信这个水枪是他最简单的一件作品,但是它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欢乐,也是我童年唯一记得的一件玩具。

我还清晰地记得,外公的手如枯松枝一般,灵巧而有力,篾条在他的手里跳来跳去如同有生命一样,各种竹篮、竹篓就那样从他手里诞生出来。在劈开一些篾条时,他根本不用工具,而是直接用手指往下一捋,就那么劈开了。我常常搬着小板凳坐在旁边看他做事,这时外公就会出谜语给我猜,其中一个超级长谜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而且之后再也没有见过这么长的谜语:

小小孩童,

住在蒿雀小林,

一个庞大的巨人,

手持钓竿,

滴滴咚咚,

咚咚滴滴,

道吃不吃,

若还吃了,

吞进肚里,

带着回去。

先斩龙头,

再脱蟒衣,

然后来到锅皮芯里,

先见油魔天子,

再见阎罗大王;

然后来到碗皮芯里,

一对油头的光棍,

衙门一张,

送你进去,

衙门一紧,

送你到里边,

叫你永世不得托人身。

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钓蛤蟆、杀蛤蟆、炒蛤蟆、吃蛤蟆。由于小时常常和表哥们去钓蛤蟆,加之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童年时经常唱歌一般朗诵这个谜语,也是一大乐事。

同类推荐
  • 再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

    再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

    全新收录吴忠全三年间创作的精品散文,全书分为两部分,【众生之相】讲诉行走时遇见的小人物的故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游记讲诉自己走到哪里发生了什么,而是直接以当地风土人情或是当地人物做主人公的散文,每一个故事都单独区分开来。【一家之言】讲述作者行走于北方时经历的各种情感。体现出对故乡、对人生、对生命等等的感怀。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生存于天地之间,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改变,有些人我们无法挽留,有些时间我们无法停驻,于是那些我们经过的,错过的,忘记的与无法遗忘的,竟组成了大部分的生命,谁能说谁不曾感到寂寥呢?
  • 在路上:赵武松散文选

    在路上:赵武松散文选

    《在路上》所收录的散文作品,其关键词无外乎城市、乡村、游历、亲情、感怀、读书、情趣等等,将它们连缀起来,不难发现,这是一本叙述作者多年生活亲历的心情与心灵简史。作者注重内心体验的倾诉,善于发现包涵于平凡生活中美的趣味,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融化为个人真实的感悟,把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转化成自己的心灵世界。
  • 踏青的候鸟

    踏青的候鸟

    诗词首先是写给自己的,是一个人内心的独白,是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的共振,其次才是面对读者。这是作者的首部诗集,酝酿了很久,终于面世了。全书分为守本天真、一念执着、红尘之上、微语人生四辑,时间跨度二十年,收集了作者中青年时期创作的249首诗词。在经济杠杆衡量一切的当下,他依然坚守初心,独留这份文学的单纯。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

    本书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的教师合作完成。封面署名的排列顺序,以各位教师所撰写的《作品导读》的字数多少为依据。参与编写工作的教师,大多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具备学术研究的深厚实力。同时又都是在一线从事教学的骨干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在本教材的篇目编选和导读写作等方面,能够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体会融入其中。
  • 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

    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的非虚构性,决定了现实关系不仅成为写作的一种背景,而且成为写作的直接对象物。作者对报告对象的选择以及对其意蕴的阐释,无不受到特定的时代境遇的影响。社会特殊的文化生态,从根本上制约着报告文学写作的走向,而报告文学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参与社会文化生态的建构。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之间具有某种互动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择取文化生态作为观照中国报告文学流变的一个优选视角。我试图做的是,将已成为历史的报告文学,置于历史的语境之中。在回到历史、触摸历史的过程中还原出报告文学存在的某种历史的本真面貌。
热门推荐
  • 灵子之仙缘情未了

    灵子之仙缘情未了

    华紫霞因犯天条,身处斩妖台,血溅白绫,化为一缕青烟飘空而去。她修得真身后,为寻找真正的爱情,从而开始了她坚难的千世轮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国之江山霸业

    三国之江山霸业

    一个后世普通人,穿越到了东汉末年,却是一不小心成了刘备的小舅子。且看甘信如何逆转乾坤,助姐夫成就大业!袁绍:我袁氏四世三公,怎奈何不了汝这黄口小儿!曹操:甘信逆贼,毁我半生霸业!孙权:东吴三代基业,毁于甘信之手,吾与甘信势不两立!
  • 猫咪杂货铺

    猫咪杂货铺

    夏天只是去打工,却意外与人签订了契约。随着一个个故事展开,他身上的故事也浮出水面……用生命保证,这是篇萌文
  • 青春,迷失的方向

    青春,迷失的方向

    吴雨毕业后带着美好的憧憬准备迎接生活,但他没想到,自己出了学校的笼子却进了生活的笼子。他向往美好的生活,但是最好的朋友欺骗了他;他向往纯洁的爱情,但是爱情欺骗了他;他有崇高的理想,但是实现的历程何其简单?他不得不面对那些明的、暗的、善意的、恶意的欺骗。他试图改变什么,但是最后连他自己都在不知不觉中欺骗着别人。他对各种各样的欺骗无能为力。他不知道人和人为什么不能相互理解,为什么要互相欺骗?毕业一年后的他回忆过去,那个让每个人都怀念的学生时代、校园生活、离开了才觉得是最好的。是啊,校园里的友情是真诚的,爱情是纯真的,可是校园外的呢?他的成长路将如何走下去?那些不了的亲情、爱情、友情啊!
  • 守护甜心之半夏时光

    守护甜心之半夏时光

    亚梦,她到了期待已久的中学,面对了这么多的事,可她还是······(此文完全是按照守护甜心续写,比较真实,不夸张,不是复仇文)
  • 娇主金屋

    娇主金屋

    莫学刘郎金坐屋,图惹惆怅,美人从未住金屋
  • 穿越者回归再就业计划

    穿越者回归再就业计划

    一个被工业文明干回来的穿越者,有点迷失的归来生活。
  • 罗刹镇狱

    罗刹镇狱

    无限地狱深渊,鬼将谋反,鬼王信物赠人被抢之半。莫寒横空出世,一统鬼界,成就鬼罗刹,将鬼界大权拱手送与他人,终独退山林之间......
  • 权倾天下:废材九小姐

    权倾天下:废材九小姐

    权倾天下:废材九小姐你应该活九十八岁,等等,你才十八岁啊!谁让你下地狱的!我要用我的美色和权利来征服,额额,等等!天下有点难,那就征服男人吧!穿越后的废材九小姐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