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50500000023

第23章 圆满的沟通艺术(1)

就硬件来看,全世界的管理都差不多,大致上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从软件来分析,以中、美、日为例,各有不一样的做法,不能够稍有怠忽,否则就会失效。

其中最大的差异,可以说在于沟通、领导和激励。换句话说,希望走出具有华人特色的管理之路,必须在沟通、领导、激励这三方面多下功夫,确实掌握中国人在这些方面的特殊习性,才能够合理而有效。

在沟通方面,我们最重视圆满,也就是设法让每一个人都有面子。因为只要在沟通的时候,有人觉得没有面子,就会引起情绪上的反弹,制造很多问题,不但增加沟通的困难,而且产生难以预料的不良后果。

沟通要求圆满,首先必须在真实性质之外,考虑其妥当性。真实固然重要,不妥当则再真实也可能受到伤害。妥当与否?实在很难说,所以不明言常常是沟通的基础,惟有站在不明言的立场来把话说清楚,才不至一开口就伤人,结果害了自己。

对不同阶层的人,采取不一样的申诉方式,是伦理的因素,而不是势利的表现。

最常见的会议沟通,务需冷静下来,重新审视,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真正用意,运用得恰到好处,自然有妙不可言的功效。

圆满很不容易达成,却值得大家好好用心追求!

第一节〓妥当性大于真实性中国人普遍认为自己十分诚实,却老觉得别人在骗来骗去,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一个中国人十分诚实地把心中的话说出来,其他的人并不认为如此,总认为他在骗人。尽管重复说好几遍,而且信誓旦旦,一再宣称自己说实在话,仍然引起大家的怀疑。自己越保证,别人越不相信,奈何!

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在于中国人有一个表达原则,那就是“妥当性大于真实性”。基本上我们认为在说一些真实的话,实际上却大多在表达一些妥当的陈述。

“明天请支援我三个人。”甲说。

“实在没有办法,我自己也忙不过来,人员调动不开,非常抱歉!”乙回答。

甲很不高兴,因为事先私底下协调,乙已经答应在先,为什么忽然变成这个样子,令人费解。

乙完全没有不诚实的感觉,他只是把话说得妥当一些,并没有欺骗的意思。

私底下协调,当然可以明说没有问题。如今当着老板的面,我如何答应得爽快,直接把真实面说出来,老板会不会认为我这个单位人多事少,想办法把人减少一两个呢?若是如此,岂非自找麻烦,还要惹人笑话?

乙这样回答,是一种妥当的表述,但是听不懂的人,真的以为他在拒绝支援,不免失望而觉得他不诚实。

明眼的老板,自然意会到甲不可能那么冒失,事先没有征得乙的同意,便冒冒失失地当众提出支援的请求。他也应该知道乙不是言而无信的人,只是基于保护自己,以免引起不利于己的误会,才如此回应。

高明的老板,不宜立即介入。他会静待甲的后续动作,看看他的修己功夫好不好?

甲如果不高兴地说:“怎么啦?我昨天向你提起的时候,你不是答应得好好的?为什么现在反悔了?”表示甲的修己功夫很差。对同仁连起码的信任感都没有,让他吃吃苦头是应该的;而且如此真实地明说,以后怎么和乙相处?只好说:“人员调度的事宜,你们两个再研究研究。”暂时予以搁置,看看后面的进展如何!

修己功夫良好的人,应该明白乙并不是不可信任的,他只是把话说得妥当一些,不算骗来骗去。这时候会反省自己,把话说得太真实了,不够妥当。因此赶快接着说:“我知道你很忙,但是我确实有需要,请务必支援。”其实这一句话早就应该说出来,不可以等到乙的点醒,才紧急补救。

老板看出甲的涵养和乙的功夫,这才施展出自己的本事,说:“我实在抱歉,让大家忙成这个样子。你明天尽可能支援他两三个人,你这边如果忙不过来,我来想办法好了!”

甲若是高明,一开始便应该这样说:“我知道你很忙,但是我实在需要你的支援,能不能会后我们再来商量一下人员的调度,好不好?”

乙大概会这样回答:“你每次再忙也都设法支援我,我虽然忙碌,支援你也是义不容辞。”

然后老板说:“让你们老是支援来支援去的,实在不好意思,这样吧!有什么我能够做的,叫我来帮忙好了,千万不必客气,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

大家都说妥当话,是不是和谐中圆满解决问题呢?那也未必。每次都这样,便是“大家虚情假意”,口中传说一些好听话,完全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假惺惺,说的话听起来够肉麻,大家都厌恶,不可能收到圆满解决问题的效果。

说妥当话,必须具备实际解决问题的诚意。甲事先和乙商量,不能公开地进行,是顾虑乙的立场,让他比较方便表示意见,所以乙满口答应,乃是因为老板不在场,也没有其他人听到,当然放心地直接表明乐于支援的态度。人情做到底,因此答应得十分爽快。

没想到甲竟然糊涂到在老板面前如此直截了当地说出要求,这种“明天请支援我三个人”的真实话,等于公开宣示“我们两人事先已经充分沟通,而且乙答应得很爽快”,完全不顾乙的立场,乙当然消受不了。

把“明天请支援我三个人”这一句真实话,稍微修饰一下,说得妥当些,变成“对不起,我应该事先请问你的可能性,不过去看过你两次,看见大家都很忙碌。现在冒昧请教,能不能明天想办法支援我两三个人?一天就好,后天一早就归还。”

中国人刚刚见过面,常常避不提及。而刚刚见面,有没有必要说得那么清楚明白:“初次见面,幸会,幸会。”令人觉得明显地“划清界线”,恐怕也值得商榷。含糊一些,岂不是留下更大的弹性空间?

乙明明和甲事先商量过,现在甲这样陈述,当然不是存心欺骗,而是在老板面前,侧面描述乙单位忙碌的情况,让乙能够放下心来,答应“尽量想办法”。

私底下说一些真实话,公开场合调整得妥当一些,这叫做公私两便。有人脑筋转不过来,硬是搞不清楚:“怎么讲得好好的,又变了?”其实一点儿也没有变。

老板听见部属的妥当话,一方面高兴部属互相尊重,同时也尊重老板;另一方面则要确实查明,这妥当性与真实性之间,到底有多大差距?若是差距很小,有必要调整一下人事;如果差距很大,便要提高警觉,部属善于演戏,必须合理地拆穿西洋境,才能够纠正歪风。

管理从某一种角度来说,便是“控制其差异性”。任何差异,都值得注意。采用合理的成本和方法,来加以控制,使差异的变化,合乎控制的标准。

语言或文字沟通,同样需要合理的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妥当不妥当,便是合理不合理,所以仍然以合理的妥当、合理的真实为拿捏的尺度。

中国人不会问客人“会不会喝酒”,因为没有一位客人会诚实地回答:“我很会喝酒。”很可能问了等于白问,根本得不到真实的答案。

“喝什么酒”比起“你会不会喝酒”所得的答案比较可靠。“不喝酒”和“不会喝”之间,有一些差异性,必须仔细分辨,给予妥当的处理。沟通三要则“我告诉你,你不要告诉别人”,“你如果要告诉别人,就不要说是我说的”,还有“你如果告诉别人是我说的,我一定说我没有说”。

这三句话,在中国社会,似乎到处可闻,随时听得到。它代表沟通的三个要则:

第一,我说的话,你相不相信?或者相信到什么程度?要不要转述?或者转述到什么地步?

都必须由你自己决定,不要赖在我的身上。我告诉你不要告诉别人,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约束力,只是好意提醒你,你自己作主。

第二,你如果决定要告诉别人,表示你已经充分明了、相信我所说的话,并且经过考虑,要告诉别人,这时候你所说的话,已经是你自己研判之后的资讯;而你所要告诉的对象,也是你自己所审慎选择、决定的。一切都与我无关,所以不必要再把我拉扯进去,说什么是我说的。

第三,如果你一定要告诉某人,却又指名是我说的。鉴于这个对象,根本不是我选定的;要说那些话,说到什么程度,也不是我所能控制的,因此我只有表态:我并没有说这些话,至少我不是这样说的,语气、用语都不相同。

沟通,必须自己负起责任,才能赢得大家的信赖。老是引述他人的话,自己不负责任,并不是良好的态度。中国人坚持这三个沟通要则,不要从负面去扭曲它的本意,却应该从正面去理解它的真正用意。不引述自己不清楚的事情,说出来的话,自己负完全责任,不是很好吗?

第二节〓以不明言为基础西方人喜欢公开化、台面化、透明化,把一切摊开来,有话明讲。因为法治社会,是非十分明确,对就是对,错便是错,没有什么好隐瞒,也隐瞒不了什么。

中国社会的道理,大多是相对的。对中还有一部分错,而错中也多少有一些对。不透明化还好商量,一旦抖出来,谁也不见得好过。“以后还要在其他场合见面”,成为最有效的半透明保留原则,何必嘛,是不是?

西方人请客,帖子上印得十分清楚:6月6日敝人生日,欢迎各位光临我家吃蛋糕,参加生日舞会。

中国人请客,帖子上简单明了八个大字:敬备菲酌,恭请光临。内容非常不透明,不知道为何宴客?

接到帖子的人,若是打电话去问请客的缘由,主人一定笑着说:“没有什么啦,大家聚一聚,真的没有什么。”这一来大家全都明白:一定有事,不然为什么一直说真的没有什么?主人笑的意思倒是相当明显:你还问我,叫我怎么说呢?难道你不可以自己去打听,还来问我,岂不是叫我为难?

明说,实在很为难,因为听的人非常不高兴。

西化的中国人,帖子上也印得十分清楚:6月6日敝人生日,敬备水酒蛋糕,恭请光临寒舍。

看的人多半会摔在地上,请就请好了,为什么说生日。摆明要我送礼?我最讨厌借故发请帖收礼图财。何况6月6日根本就是断肠时,有什么好庆祝的?中国人一不高兴,说的净是不好听的话。

不明言有什么好处?分析起来真的是好处多多:

第一,不明言才不致使自己站在亮处,曝光太多,让人家一目了然,很容易加以掌握,甚至抓住弱点。明言的人,把什么事情都说出来,看在中国人眼里,真是十足的“口没遮拦”,不但可怕,而且迟早被人家套得光光的,落得什么筹码都没有,任人摆布。

第二,不明言才有回旋的余地,不至于逼死自己。反正话还没有说出嘴,怎么改都可以,才够灵活。明言的人,把话都说清楚了。一旦发现对自己不利,根本没有改变的可能。所有的话都是自己亲口说的,既变更不得,又抵赖不掉,岂不苦恼?又招人笑话。

第三,不明言才能够引出对方的本意,因为他搞不清楚底细,才肯原原本本地说出来。啊,原来如此!明言的人,率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别人就不愿意明白表示不相同的意见,只是口头上顺着明言的人,心里头依然有他自己的念头,奈何他不得。

一个社团如果从不明言到底有多少财产,成员还糊里糊涂地按期缴纳会费。如今一旦透明化,许多成员就觉得既然有那么多财产,为什么还要会员缴费,其实还可以把财产所得的盈余和利息,按月发一些活动津贴,才是名副其实的主权在会员,照顾会员的福利。

何况透明化的结果,必然引起很多人的怀疑。真的百分之百透明?有没有隐藏一些起来?结果虽然透明化,过程呢?好像并没有透明化。于是进一步要求过程也拿出来公开,以致争论不休,闹得难以收拾。

中国社会缺乏西方世界的平等观念,所以民间信仰,大多将众生平等寄托在西方极乐世界。

现实的社会,再怎么说也是“大小眼”,根本不可能公平。

大人物办事,一定比较快速。身体强健的学生,才会对体弱的同学拳打脚踢。大客户来临,马上打开贵宾室。金主财阀,便可以左右重要的决策。

这些事情若是不明言,大家不去注意,或者注意到也炒不热,炒热了也形成不了气候,自然不了了之。至少让排队的小人物、体弱的受害学生、挤在那里猛吸二手烟的小客户、对决策毫无作用的贫苦大众,保留一些面子。不至于吃亏还要把吃亏的情况暴露出来,受到二次伤害,形成“被人家吃定”的惨局。

不明言当然不是认为这种情况是可喜的、值得鼓励的现象。而是知道不可能一下子改过来也不需要完全加以改变。因为差异的程度,如果减低到合理的范围,往往比完全没有差异还要好。完全一样相当于齐头式的假平等,只有合理的不公平才是立足一样的真平等。

从历史来看,特权只会移转,根本无法完全消除。高呼消灭特权、打倒特权的人,一旦大权在握,也是相当的坐享特殊权利。只不过此时此地,已经觉得这些不算什么而认为十分公平而已。

西方人以法为依归,接受“恶法胜于无法”的观念。只要合法,就无所谓不公平,大家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当然可以明言事实,力求公开、透明。

中国人重理,以合理为评量标准,不接受“恶法胜于无法”,却要求不合理的法必须立即修正。否则法本身已经不公平,依法也不能令人心服。

理的特性,是变动性相当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见仁见智,岂能同日而语?在这种情况下,不明言才能兼顾各种不同的立场,令公婆都觉得有面子。一旦明言,就会造成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结局,对说话的人非常不利。一明言便成烈士的案例,说来令人心寒。

不明言当然不是迷迷糊糊,因为中国人最厌恶糊里糊涂的方式。不明言是心里清清楚楚,却表达得含含糊糊,所以是一种清清楚楚的含含糊糊。

西方主张明言的另一种支撑力量,是大家相信专家的认定。凡有疑问,经过公听会、听证会的公开讨论,可以获得让大家接受的结论,果然真理越辩越明。

中国人也不轻易相信专家,因为资格的认定,非常不容易。公听会、听证会中各说各话,专家之间的谈话,往往找不到交集点。中国人解决问题,其实是公听会、听证会后的“搓圆子汤”,摆平比真实性更为重要。

不明言的目的,在于“让应该知道的人,知道内容;让不应该知道的人,知道皮毛”。这种“以应该不应该为标准,来施行公开不公开的划分”,不但合理,而且符合中国社会“大小眼”的特性。

中国人知道纸包不住火,迟早会水落石出。所以明言与不明言,最后是一模一样的。不明言根本不足以欺骗任何人,它只是让大家觉得有面子,纯属短暂的过程。

第三节〓采取不同的申诉方式西方人遭受指责和批评,反应的方式比较理性,通常会先检查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看看有没有错误。发现自己确实有错,就坦白承认,而且设法道歉。若是没有错误,便理直气壮地申诉:“我并没有错误”或者“错不在我”。

中国人不应该这样,否则到头来必定吃亏,对自己不利。因为一般说来,理性的态度,只会出现在教科书上面,实际上中国人的态度,相当“情性”。

我们受到指责和批评的时候,首先要先认清对象,搞清楚“指责我的人究竟是谁”。中国人习惯于“把事和人连在一起考虑”,因为“事在人为”,“有人才有事”。我们每听到一句话,最先开口问的是“谁说的?”

指责的人职位比我高,形势比我强,或者声望比我隆,最好的因应方式,便是“做错了,赶快向他道歉,并且设法获得谅解;没有错,则保持沉默,不说话。”

同类推荐
  • 成功人士99个领导细节

    成功人士99个领导细节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当代社会,粗放的经营和低效能的增长模式已经越来越别人们所放弃。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细节决定成败》作为影响深远的畅销图书,把“细节”理念深植入社会各阶层的头脑当中。可是《细节决定成败》宣扬的是一种理念,却没有具体的方法和实践方面的指导,市场上试图填补这一空白的图书甚多,但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实用性图书,应该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 温州人商道全集

    温州人商道全集

    温州人为什么能赚钱?为什么会赚钱?温州商群是一种独特的商业现象,在商帮史上充满了数不清的传奇!走近温商,我们会观赏到一个斑斓的商业世界,那些宝贵的商业理念、商业智慧、商业精神,它们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珠子,在中国商业史上散发着熠熠光华,也带给渴望致富的个体许多经商启示。
  • 团队培训游戏全书

    团队培训游戏全书

    本书以案例形式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团队合作取得成功,在当今充满挑战的时代,人们很容易陷入孤立的状态。但是在今天复杂的社会中,没有一个组织能够单独完成所有的事情。成功的关键就是:个体、团队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灵活的合作。
  • 照着做,你就能带好团队

    照着做,你就能带好团队

    领导者只是一个角色,何谓领导者?一提到领导者,现在很多人会抛出“天赋论”,认为要做领导者需要相当高的天赋和能力才行。但是,我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想提醒朋友们不要误解领导者的概念,领导者,说到底就是一个团队或组织在开展工作中的一个“角色”,领导者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也不具有高于他人的价值。
  • 战略管理行为

    战略管理行为

    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目标的实现到效益的取得以及形势变化后的战略转变,无不与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有密切关系,即高水平的战略管理依赖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在实施战略管理中卓越的行为表现。战略管理行为与人的思维特点、认知模式、文化传统、行为习惯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从行为的角度对战略管理及战略管理行为进行研究,探讨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组织活动过程,有助于解决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找到企业提高战略管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选择战略管理行为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热门推荐
  • 修真跑团

    修真跑团

    设定了一套虚构的修真跑团桌游,不同的玩家们根据跑团规则书和卡牌展开轻松有趣的故事。
  • 君宁传

    君宁传

    鸿蒙大陆崇尚武学,四海八荒分布着三大世家、两大学院、一大药门、一大器宗以及顶级武学圣地神武堂等八大势力,这八大势力是修练者向往的地方。除了这八大势力之外鸿蒙大陆还存在大量的平民散修、小宗门和小家族,君宁就诞生在君家这个小家族中。谁也想不到这个诞生在荒野中的女孩,能在这片大陆上掀起怎样的风浪?
  • 异界之盗版地下城

    异界之盗版地下城

    人仙魔三个时空出现了裂缝,大量的魔怪物进入人时空,仙界的八大高手对战妖王艾特尼斯,古代的大侠沈熠穿越到续音二中,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激烈战斗,引发了一段爱情与魔法的传奇故事!
  • 异档案·天命凶劫

    异档案·天命凶劫

    长篇“搜异小说”《异档案》系列第三卷。景小南在观看父母为她拍摄的纪念录像时,无意间发现婴儿时期的自己,竟然用眨眼的方式发出求救信号!这个信号就像一把钥匙,瞬间开启了她尘封已久的记忆。她到底经历了什么,竟令今生的她不得不陷入致命的危机之中?茫然无措的景小南找到了“搜异者”简真,这一次,简真将如何解答这个难题?前世的记忆真的可以保存到今生吗?《异档案之天命凶劫》包括《前世杀机》与《天意之书》。
  • 星岚记

    星岚记

    旧时代,上古诸神之间爆发过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那场战斗打破了限制,所有的神全都陨落。被后世称为诸神黄昏,但这场战斗的原因却成了禁忌。新时代,一个少年,一把剑,一群伙伴,一段传奇。 有道是“海有枯竭之时,岩有溃烂之日”时间所磨灭的永远不止于眼睛所见。
  • 陈更明的挂比人生

    陈更明的挂比人生

    陈更明上错号了,但他一点也不慌,天庭仙帝,执掌三千世界!陈更明又上错号了,这次是人类救世主,高武绝颠!陈更明又又上错号了,星海超A,星途大海!……
  • 大清回忆录

    大清回忆录

    生活在康熙年间的她,被指婚十三阿哥胤祥。本该快乐幸福的过完一生。可还是没能躲过紫禁城中的杀伐算计,被奸人所害…她生活在21世纪的一名大学生,因为得到一把油纸伞,她回到了300年前的清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食人间烟火只识你

    不食人间烟火只识你

    学习中上等,长相一般的女孩褚佳蕊,因为长相感到自卑,因此改变性格,变得大大咧咧,男生都称之为“女汉子”,都拿她来取笑。她下定决心改变。因为家里的一场应酬,认识了一个叫历泽轩的男生。他对人都很冷漠,却因为佳蕊的一句“嗨,小弟”笑出了声。“你难道认为我看起来比你小吗”虽然话落他就转身离去,却让她深深的记住了他的那阳光般的笑容。她好像沦陷了。我有资格去喜欢他,因为,我不再自卑了,我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