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08800000019

第19章 精神压抑是对身体最大的消耗(1)

多吃不胖者,本身也是虚

很多女孩子羡慕那些怎么吃都不胖的人,因为吃不胖,所以没有节食减肥之苦。我见过一个女孩子,是上海人,她特别喜欢吃牛排,而且一次能吃两客的量,但是人却非常瘦。她为此得意地说,每次吃完牛排,回到家就是一顿腹泻,吃下去的东西就随之泻出去了,这使她可以肆无忌惮地大饱口福了。事实上,这种口福是潜藏着危险的,像她这种吃什么都不胖的人,别看嘴很壮,但内里很可能是虚的。

人的胖瘦和基因有关,基因在出生时就决定了脂肪细胞的数量。一直瘦,甚至怎么吃也不胖的人,有可能是脂肪细胞的数量比别人少,但这只是肥胖原因中很小的部分,更多的胖和瘦是后天因素决定的。像这种怎么吃都不胖的人,在中医里被称作“胃强脾弱”。胃强,就是胃口好;脾弱,就是消化吸收能力差,“酒肉穿肠过了”。但是,要知道,并不是真的仅仅“穿肠过”,中医讲的脾气,还是要为这两客牛排,好生地忙乎一阵子,只不过是白忙而已。

但是,这个忙乎的过程仍旧是消耗脾气的过程,虽然吃进去的牛排或其他食物没能被身体吸收,身体也没因此发胖,但脾气的消耗绝对不在别人之下。如果她真的视自己的这种怎么吃都不胖的现象为优点而“大肆发扬”的话,脾气每天就要比别人消耗得多,早晚会被过度消耗而提前进入虚损状态。所以,这种人虽然能吃,大便总是不正常的,像前面那个吃两客牛排的女孩子那样每次暴泻倒不至于,但是大便不成形肯定是他们的常态。

大便不成形,是判断一个人脾虚的关键指标。大便不成形就是身体在“漏水”,而这种“漏水”已经是身体衰退的征兆。这种情况如果不遏制,等上了年纪,身体的代偿能力用尽之后,肌肉的松弛、无力会接踵而至,很多人甚至一下子又变成了个大胖子,同样是因为脾气虚,代谢能力不足,无力把脂肪及时代谢出去。

对于这种人,首先要做的是,不能因为吃不胖而放胆地吃。可能他们不会因此吃出肥胖、糖尿病,但可以吃虚自己的脾气,而脾气虚可以是其他疾病的基础。其次,还是要想办法调整饮食,使自己稍微长点儿肉,一方面保持正常的身体脂肪储存,另一方面也说明你的脾气得到了护养。

具体地说,就是饮食保持在正常量,同时多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五谷,因为五谷消化起来是所有食物中最节约脾气的,不必像吃肉之后那么“大动干戈”,而最终能被身体吸收的也相对多一点儿。这样慢慢地纠正、积累,至少减少了因为吃肉或难以消化食物而消耗的脾气,即便不能马上长肉,但脾气没有继续虚下去。

在中成药中,有种这类人可以时常吃的药物:人参健脾丸。可能大家会问,这里面有很多开胃消食的药啊,再吃,这种“胃强脾弱”的人不是更能吃了吗?的确,这里面有诸如谷芽、神曲、山楂之类的消食药,但这种药物的作用主要是帮助食物的消化,它的开胃作用是针对因为食物不消化引起的食欲不振。如果一个人本身没有食积问题,这种开胃的效果也就不存在。对那些“胃强脾弱”的人,他们的食欲不会因此而再增加,反倒是帮助他们消化的作用更大。

何不食肉糜

《晋书·惠帝纪》记载,晋惠帝司马衷当政时,“天下荒乱,百姓饿死”,下臣报告民情之后,司马衷问:“何不食肉糜?”意思是,没粮食吃的话为什么不吃肉做的粥呢?

与此类似,据说1774年路易十五驾崩,路易十六和玛丽·安托瓦内特在兰斯为法国国王和王后。当时法国全国正在闹饥荒,老百姓没有粮食。于是大臣向王后报告“法国的百姓没有面包吃”,王后的回答是:“为什么不让他们吃些蛋糕呢?”

一个是肉糜,一个是蛋糕,在显露当权者不察民情的昏聩的同时,还显示出了东西方饮食的差异:中国人更认同的是淀粉为主的粥,西方人习惯的是蛋白质为主的蛋糕。现在,一直有个笑话说,要考察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中国人,只要给出粥和咸菜,喜欢吃的肯定就是中国人,不管他移民到了哪里。

在中国著名的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和江苏如皋,喝粥早已成为当地人万古不变的养生妙招。当地长寿老人中的74%,都采取“两粥一饭”的形式,就是一日三餐中,早晚都是喝粥的。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和夫人张桂君,夫妻双双都是百岁老人,两人尤其喜欢喝粥。每天早晨,他们把50克燕麦片加入250克开水,冲泡两分钟即成粥。天天如此,从不间断。京城名医路志正先生的饮食习惯中就有喝粥配上醋泡姜这样的小菜,吃了四十多年。路老现在已经九十多岁了,还在出门诊。

性质偏温的姜是健脾的,粥也同样,这是中国人根据自身体质特点慢慢形成的饮食智慧。中国人与吃牛肉、意大利面的欧洲人消化系统不同。我们的祖先发现,中国人本身不是脾气很强、消化能力很强的民族,只有在饮食消化中尽量节约脾气,才能保证吃进去的营养被吸收。和消化肉类、固体类食物相比,粥的消化是最节能的,所以逐渐成了养生甚至生活的首选,包括历代医书中,“糜粥调养”都是疾病后期善后的一环。

对于一个总是觉得胃肠虚寒,吃凉的就难受的人,不管年龄大小,将食物尽可能地以粥的形式承载,应该是健脾的首选。可以将各种蔬菜、肉类切碎和五谷一起熬粥,类似“肉糜”,一是便于营养的吸收,二是就此避免了煎炒中油脂的使用,也能降低食品的热量。另外,煮、炖、蒸的烹调方式也很健康。

“无病呻吟”者大多都因为虚

中医诊断一个人的疼痛是有虚实之分的,诊断标准也相对简单。一般情况下,喜欢按着、压着,疼痛时间较长,又没有特别明确痛点的,一般都是虚性的。而那些痛点明确,但疼得不能碰触(医学上称为“拒按”),而且来势汹汹的急性疼痛,往往都是实性的,比如急性阑尾炎,就在右下腹有个“麦氏压痛点”,医生按上去时,特别是抬起手来的时候,患者大多会喊疼。这种需要紧急处理的疼痛,即便患者本身体质很弱,但因为病邪来得急、来得重,最常见的就是急性炎症,在中医里多归为实证。

中医针灸里面有个穴位叫“阿是穴”,其实这种穴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就是在患者觉得不舒服的时候,而且多是因为疼痛,如扭伤、摔伤等急性外伤而来就医时,医生会用手按按,按到一个痛点的时候,患者或伤者会大喊:“啊,是这儿!”如果用针刺这里,止痛的效果往往很好,逐渐就形成了个规矩,急性疼痛的痛点,就叫“阿是穴”。这也是实性的,如果看中医,是绝对不能用补药的,否则只会更痛。中医有句话“不通则痛”,指的就是这种实性的疼痛。

相反,那种绵绵的,说不清楚哪里,但始终不好的疼痛,往往是虚性的,多在上了年纪的人,或者体质过早虚弱的人身上出现。这在生活中很常见,人上了岁数之后就会这儿疼那儿疼的,虽然总是每天抱怨,但并不是痛到不能忍,而且越是虚弱的人,毛病越多,浑身疼是常事。但是,如果真去医院检查,未必能查出带来这些疼痛的毛病。或者说,虽然有点儿问题,但不至于总是这么疼,在别人眼里,会被认为太娇气了,无病呻吟。事实上,他们很无辜,之所以疼痛,或者说之所以放大疼痛的感觉,是因为他们老了、虚了,如果从进化角度上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们的疼痛需要经过神经传递给大脑,传导疼痛的有两个系统,一个是种系发生上比较古老的,相对原始一点儿的,另一个是种系发生中,比较新的,进化程度高一点儿的。前者可以传递慢性的疼痛、弥漫性的疼痛;后者的作用就是抑制这种携带疼痛信号的传递,甚至可以说,有点儿止痛的效果。

但是很遗憾,像前面多次重复的一样,越是进化程度高的器官和组织,衰退也越早。当衰老、虚损袭来时,它们首当其冲。由此,这种身体自带的“止疼系统”就失去了功能,原本能传递疼痛的低级神经,就会肆无忌惮地成了主导,开始错误地传导疼痛的信息,前面说的慢性的、弥漫性的疼痛就开始出现了,而且身体对疼痛的敏感度也随之升高,原来身体好点儿的时候肯定能忍受的疼痛程度,现在就可以痛不欲生,常被认为是“无病呻吟”。事实上,这一切都是虚损惹的祸!

与“不通则痛”的最常规说法相对的,还有一种叫“不荣则痛”。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在后世医家中更得到重视。这种痛是因为气血不足以荣养局部导致的虚性疼痛。《伤寒论》中治疗疼痛的处方中,治疗虚性疼痛的占49%,其中典型的如“桂枝人参汤”。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了人参,治疗的适应症是“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无论是发汗后,还是脉沉迟,都是虚性的,由此引起的疼痛就不是“不通则痛”的血瘀了,而是虚,所以在桂枝、白芍养血的基础上,又加了人参,增加补养之力。这个方子对于很多找不到原因的浑身长期、慢性疼痛都有作用。从中医角度上说,是补益了气血,经脉充盛了,身体就不会因为失养而疼痛。从进化角度上说,人参、桂枝都是补脾补肾的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神经“止疼系统”的功能,那些看似无缘由的疼痛也就减轻了。

丑模样和癌症都是生命的“返祖”

前面几章,我们主要叙述了面容、身材长得美,与进化甚至健康的关系,这个结论会让很多人感到新奇。但新奇的同时,接踵而来的问题一定是:我已经长成这样了,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这种不美带来的不健康宿命吗?既然是与进化有关,是先天决定的,我们后天所做的一切还能有什么帮助吗?答案是肯定的,绝对有帮助,具体地说,这些帮助主要从中医的“补肾”开始。

前面说了,之所以面容、身材长得不美,之所以健康出问题,和基因及基因的表达有关系,而基因的改变和表达又受环境、后天的影响。

日本人曾经被我们称为“倭寇”,因为他们的个子很矮。后来,日本经济发达了,日本人的身高明显增高,现在的日本人早就不是过去的矮个子了。这种情况,在中国同样出现了。2012年《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中提到:从1985年至2012年,农村男生身高平均增加了7.7厘米,体重增加6.8千克;女生平均身高增加5.8厘米,体重平均增长4.2千克。这一阶段,正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也随之迅猛发展的时期。

按理说,一种基因是不会在一两代的时间里就发生改变的,基因是决定的因素之一,但之所以身高能突飞猛进,是因为后天条件好了,基因虽然没有改变,但是它的表达充分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基因的充分表达呢?在中医概念里,就是“肾”,通俗点儿讲,就是身体的总体能量。

老人都会不同程度地“肾虚”,而“肾虚”的人即便年纪尚轻,也会提前衰老。这就说明,中医说的“肾”,是生命的原动力,这个动力不足、能量不足,人就无法正常地生长、成熟,从进化角度上说,人就会出现衰退、“返祖”的现象。

所谓返祖,很多人以前听说过的“毛孩”,生下来浑身都是长长的毛,和猴子一样,包括面容也和猴子有几分相似,这种是进化意义上的返祖,在人群中的发生率非常低。事实上,听起来很神秘,甚至很可怕的返祖,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体中,只是以疾病或衰老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典型的返祖就是癌症,就是细胞的退化。

比如白血病患者,为了确诊一般要取骨髓细胞,如果医生拿着骨髓细胞的检测报告,告诉你说,发现了“幼稚细胞”,问题就大了,很可能会确诊为白血病。再比如肝癌,被怀疑患肝癌的人会被医生要求查“甲胎蛋白”,如果这个指标发现是阳性的,确诊肝癌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无论是“幼稚细胞”,还是“甲胎蛋白”,从名字上就能看出,都包含了没成熟、没长成的意思,是在胎儿时期才会有的,到了成年时,出现这个问题,就是身体上的“返祖”、衰退,而癌症就是返祖的结果。

再比如胃癌,很多是由“萎缩性胃炎”演变而来的,在演变过程中,经常有个“肠上皮化生”的词,让担心自己的胃炎癌变的人很敏感、紧张,因为这已经被认定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从这里,会逐渐转变为癌症。从进化角度上说,肠道的上皮,比胃黏膜要低级,在胃这个相对高级的器官中,出现了低级的组织,就是一种“返祖”,不是好征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返祖”,或者说癌变呢?一个简单的道理是,身体的能量不足了,细胞生长时需要的能量不足了,没有力气把这些该正常长大的细胞催熟,它们停留在幼稚阶段,逐渐变成癌症了。

对于美丽的容颜和身形来说,“肾虚”是同样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前面说的,面部表情肌的老化,如果老化得早,面容的改变就来得早,因为表情肌相对来说,是最后进化完成的,也是最高级的,是进化到了人类才有的。越是这样的组织器官,越娇气,衰退越早。换句话说,保持它的生命力就越需要能量。因此,只要到了中医说的“肾虚”状态,身体的能量供应不足以维持,这种高级的部件就先衰退给你看,表情肌就是一个。除此而外,还有涉及到智力的额叶,也如此。可以想象,一个身体不好、年纪轻轻就精力不足的人,首先不可能看上去年轻,同时,也会因为思维能力下降、智力不支而出“昏着儿”。

很多名留史册的名人,后人在回忆他们时普遍有个评价,是智力和精力都超过常人的人。这种人可能一生都睡眠很少,但精力特别旺盛,而这明显的就是不“肾虚”,是他们成为伟人的保证。至于美人,一个病歪歪的女人是很难保住青春的。

这一点可以看看刘晓庆,58岁的时候再次结婚,结婚前后仍旧能撑住一场音乐剧。作为一场音乐剧的主演,如果是“肾虚”,显然是不可能胜任的。她看上去比她的实际年龄年轻很多,这与她过旺的精力有直接关系。

受过伤的器官最先变老

是什么原因导致身体乃至细胞的能量不足,导致“肾虚”乃至“返祖”呢?原因有几个,首先是年龄。我们知道,癌症的发病一般都是年龄偏大之后,四五十岁之后,这个时候,人往往已经开始“肾虚”了。

一说到肾虚,很多人马上想到性功能出问题,这是对中医所说的“肾”的狭隘理解。的确,“肾虚”的人,性功能肯定不会强,而不强的也绝对不仅仅是性功能,因为中医说的“肾”,类似大树的根,是包括性功能、生殖功能在内的,所有脏器功能的基础、靠山。如果一棵大树的根受了伤,树叶、树干都要受影响,甚至会枯萎死亡。在临床上也是,一个肾虚严重的人,比如因为年迈,年过九十了,之前各个器官都很好,但最终死于“多器官衰竭”。一般人都会说,“没别的毛病,就是太老了”,这说的就是肾虚到了极点,各个器官都没有阳气可以振奋了。

反过来,任何一个脏器生病到严重时,也都会累及根部,都会出现“肾虚”,中医称之为“久病及肾”,就像把大树的叶子揪光了,把树皮剥光了,树都会死,树根也会干枯。你去看一个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到晚期会出现严重的“肾虚”现象,比如水肿,呼吸急促,只呼不吸,特别怕冷。虽然是心脏病,但在中医里,肯定被诊断为“肾虚”,要通过补肾来救治心脏问题。

同类推荐
  • 艺术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艺术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分文学篇、音乐篇及美术篇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文学治疗概述;阅读爱好对人格影响的研究;大学生阅读爱好类型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研究;女大学生阅读爱好与恋爱观、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等。
  • 人一生要注意的365个健康细节

    人一生要注意的365个健康细节

    养生有方法,保健讲原则;长寿不神秘,九成靠自己,善待自己,生命不打折;关注健康,为寿命加分;健康快乐一百岁,天天都有好心情,六十岁以前没有病,八十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一百岁,快快乐乐一辈子。
  • 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不孕不育

    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不孕不育

    常见疾病预防和治疗是一门学科,临床疾病复杂多变。系列书籍中所选病种均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疾病,每一病种除详细介绍病因、病机、证候、治法以及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外,同时还简要介绍了其预防调护,做到防治并重。
  • 做自己的保健专家

    做自己的保健专家

    本书从知识性和技术性两方面对培养健康好习惯做了全面的阐述,从日常小事入手,在疾病自查、心理调节、饮食养生等10个方面做了详尽解读。
  • 高脂血患者的饮食

    高脂血患者的饮食

    高脂血症在中老年人群中很常见。该病的发生与饮食有很大关系,因此,调整饮食是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一环。高脂血症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所采取的饮食措施既要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又要使病人获得足够的营养供给,保证身体的需要。那种以素食为主或“三不吃”(肉不吃、蛋不吃、鱼不吃)的片面做法并不可取。第二,饮食治疗应根据高脂血症的不同类型灵活掌握,还要因人而异,不要违背科学饮食。
热门推荐
  • 我的创马甲日常

    我的创马甲日常

    “恭喜857号宿主成功完成1000项逆袭任务,重生轮回开启.....”重回中考,身怀各种技能,我的目标是,夺回人生,享受亲情,活出自我,创立无数马甲。等等,你是谁?干嘛扒我马甲....
  • 重生毒妃步步为谋

    重生毒妃步步为谋

    女主:既然你想杀我,那我就只好干掉你了!男主:媳妇,你说的是那个女配吗?女主:嗯?男主:\委屈巴巴\媳妇我昨天就把她给干掉了……女主:嗯?!!\我擦\
  • 轻柔交响乐

    轻柔交响乐

    今年十六岁的周牧筱来到了交大少年班,遇到了年少成名的人气演员许别。高智商才女和人气偶像的火花会怎样?尽情期待。
  • 百战成枭

    百战成枭

    命运将两个倒霉蛋死死的绑在了一起,从此,这个世界的格局悄悄改变了。
  • 景世烟云·华尘

    景世烟云·华尘

    易简,易派不老仙之传人,为营救景国废太子万清羽,与同伴陆川,加入江湖淘汰赛,辗转景国千里,尽显豪气干云,侠肝义胆。遭到诅咒的景国,永世不得落雪,却在这一年大雪纷扬,永恒的诅咒一朝丧破,究竟是福是祸?
  • 生活并非都有选择: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们

    生活并非都有选择: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们

    留学是迈上成功巅峰的通途,亦可能是堕入欲望深渊的陷阱。经过一段时间改革开放的熏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已经不只是书斋里的精英,他们更是一个个充满欲望的人、一个个为名利而奋斗的个体,在大洋彼岸深陷于情与爱的踯躅、名与利的挣扎。当象牙塔里也漫入世事的波涛,他们,和你我没有什么两样,背负着为人的十字架,生命永远是不可承受的重量。“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百多年之后,托尔斯泰的名言在一代一代中国留学生的生活中被演绎。生活都能由你选择吗?幸福只要追求就能得到吗?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留学生们以自己的经历向您诠释这一切。
  • 快穿宿主注意人设啊

    快穿宿主注意人设啊

    (1v1甜宠)系统小白开心的绑定了阮软,天真的说:“宿主,让我们一起完成任务,走上人生巅峰吧!”阮软:“好滴!”…………系统小白:“童话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什么软萌妹子,高冷女神……怎么到了阮软这就变了味呢!我看是软萌女汉子,逗比女神经吧!哎,说都都是泪啊!就不能注意人设嘛!上神大大……贺译辰大大……救救我这可怜的系统小白吧!”贺译辰:“乖宝,过来!”阮软噔噔噔跑过去了……系统小白默默地,幽怨的看着他们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雪中悍刀行7

    雪中悍刀行7

    魔窟北凉的草包世子徐凤年兀自觉醒,逐渐成熟,踏上了逆袭之路。他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透!妖刀烽火颠覆传统用鬼斧般的文字创造了一个奇特而神秘的世界。这里有牵瘦马缺门牙见着歹人跑得比主子还快却是传说中的高手的老黄,有整日摇摇晃晃不求道却能一剑开天门,倒骑青牛的年轻道士,有刚出世便跌入武评第八,一声剑响成了陆地神仙敢叫天下第二劈海相送的断臂抠脚的老剑神,还有骑熊猫扛向日葵不太冷的少女杀手……
  • 月夜行

    月夜行

    孙频,女,1983年出生于山西交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杂志编辑。至今在各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同屋记》、《醉长安》、《玻璃唇》、《隐形的女人》、《凌波渡》、《菩提阱》、《铅笔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