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78900000025

第25章 象总裁那样思考:谋划企业的经营战略(1)

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与战场上的排兵与布阵一样,需要长远性的、全局性的、关键性的、权变性的战略谋划与战略管理。可以说,企业的经营战略对企业的兴衰成功关系极大:战略成功,则企业经营成功;战略失误,则企业经营失败。所以,优秀的企业家总是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战略谋划:企业的生存之柱

企业战略决定着企业的总目标和发展方向,制约着一系列企业活动顺利而健康的展开,谋求着长远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的最优化。它是企业稳健发展的保证和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1.善于战略谋划:企业家必备的素质

“战略”一词,原为军事用语。顾名思义,战略就是作战的谋略。我国权威辞书《辞海》对战略一词的定义是:“军事名词。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挥。它依据敌对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照顾战争全局的各方面,规定军事力量的准备和运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诠释战略一词时说:“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即战争指导者为达成战争的政治目的,依据战争规律所制定和采取的准备和实施战争的方针、政策和方法。”

在英语中,战略一词为strategy,它来源于希腊语的stratagia,也是一个与军事有关的词;《韦氏新国际英语大词典》(第三版)定义战略一词为“军事指挥官克敌制胜的科学与艺术”;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则称战略是“在战争中利用军事手段达到战争目的的科学和艺术。”

军事家们对战略一词当然有自己的见解。著名的德国军事战略家冯·克劳塞维茨说:“战略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

战略必须为整个军事行动规定一个适应战争目的的目标。”另一位著名的德国军事战略家毛奇也曾经说过:“战略是一位统帅为了达到赋予他的预定目的而对自己手中掌握的工具所进行的实际运用。天才的战略家毛泽东也曾经指出:“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性东西。”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战略一词后来被人们广泛地用于军事之外的领域,人们又逐渐赋予战略一词以新的含义。因此《辞海》又说,战略“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将战略思想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就产生了企业战略这一概念。

一般认为,企业战略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根据企业的宗旨和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总目标和发展方向,组织企业的人财物资源,实现企业总目标的谋划。可见,企业战略也就是企业管理的科学与艺术。企业的战略管理,就是企业最高管理层对企业战略的设计、抉择、实施等管理活动的综合。

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包括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在内的外部环境因素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迫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将眼光由短期目标转向长期目标,由日常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职能管理转向综合的全局性决策和管理,由此形成了企业战略和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

长期以来,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所重视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职能管理,如财务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和人事管理等。职能管理是劳动分工思想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反映,它使得管理劳动本身实现了专业化,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各个局部的管理工作的需要。自从以泰勒和法约尔为代表的古典管理学家们提出职能管理这一概念以来,企业管理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但是,相形之下,反映企业总体活动和企业最高管理人员工作的理论研究则很不充分,显得非常落后。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才提出了企业政策的问题。当时,美国福特基金会和卡耐基大学资助了一次调查研究,广泛地征求企业家们的意见,以了解学习工商企业管理的学生应当学习一些什么课程。调查报告反映,企业家们建议商学院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当开设“企业政策”这门课,使学生可以把从会计、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各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综合起来,并且能够运用这种综合的知识分析复杂的企业管理问题。这个建议,反映了当时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受到了企业界的欢迎。

到60年代后期,美国大多数商学院或工商管理系都开设了企业政策之类的课程。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1972年的石油冲击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某种结构性的变化。人们对环境保护、社会道德、企业的社会责任、消费者权益等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的日益关注,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压力。所有这一切,迫使企业把经营管理的重点由各种不同的企业政策进一步转向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于是,“企业政策”又被综合性更强的“企业战略”或“企业战略管理”所替代。“企业战略”成为商学院学生的必修课,各种有关企业战略的专著和研究报告汗牛充栋。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们也纷纷从企业经营的日常管理事务中超脱出来,以企业战略管理为己任,将工作重点转向决定企业命运的全局性的高层决策问题。

2.战略谋划的基本特征

所谓战略谋划或战略管理,是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实现既定战略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谋划与活动。

战略谋划的本质,表现为如下四个特征:

(1)全局性战略管理必须以企业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而规定企业的总体行动,从全局出发去实现对局部的指导,使局部得到最优的结果,保证全局目标的实现。

形象地说,企业的战略规划就是企业发展的蓝图。作为指导全局的总方针,企业战略是协调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各管理层次之间关系的依据,是促进企业各方面均衡发展的保证。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企业的每一具体计划、每一具体经营业务、每一具体行动措施,都要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并服从战略目标的要求。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所体现的全局利益,战略职能部门或基层战略经营单位有时不得不放弃本身面临的机会和潜力,甚至作出牺牲。

1942年,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动员了15万人员,耗资22亿美元,仅用3年时间便成功地制造出第一批原子弹。1961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动员了42万人、200家公司和120所大学,奋战8年,耗资200亿美元,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见,缺乏全局性的战略统筹,任何重大事业的成功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

(2)长远性战略谋划是着眼于未来,对较长时期内(5年以上)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进行通盘筹划,以实现其较快发展和较大成长。面对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任何组织若没有超前的战略部署,那么,其生存和发展就要受到影响。

战略的全局性特征在时间概念上的表现就是长远性,它直接关系到组织的未来和发展。对未来的设想,特别重要的不是回答未来怎样,而是通过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向来制定我们现在的策略和措施。

因此,没有着眼于未来的企业战略作指导,日常的经营管理就会失去目标和方向。真正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绝不会片面地追求急功近利,绝不会纠缠于企业的短期行为,而是致力于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

(3)关键性关键性又称重点针对性,是指那些对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和环节。战略讲究的是环境的机会和威胁、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要找寻敌弱我强的地方下手,或是在敌强我弱的地方防范。实施战略谋划,就是要抓住机会,创造相对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毛泽东同志指出:“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作为企业经营者,就是要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出发,把工作的重点、战略实力的重心,放在那些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和支点上,通过确定关键因素建立起竞争的优势地位。

日本著名战略大师大前研一说:“通向成功的最有效的捷径看来是较早地把主要资源集中到一个具有战略影响的功能中,迅速跃入第一流的企业,这是真正切实可行的、有竞争力的。然后,利用这种较早的第一流的地位所产生的利润加强其他功能,使它们也领先于别的企业。当今所有产业部门的主导企业,毫无例外,都是从果断地应用以成功的关键因素为基础的战略开始的。”

(4)权变性即指善于随机应变而不为成见所锢囿的适时调整、灵活机动的能力。任何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变换策略,调整计划,修正战略,把战略贯彻于现实行动之中,以不断适应未来的多变性。

权变性的客观基础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经营者深化了对企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企业内外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情况,因而,需要重新检验已确定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的正确性并加以必要的修正。

另外,战略谋划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由于企业战略具有长远性,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同时,战略管理又可分为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控制等不同阶段,其中每一阶段又包含若干步骤。因而,战略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和步骤是不断循环和持续的,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分析、规划与行动的过程。这就对战略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面临新的变幻莫测的国际经济竞争,开拓进取,求变创新,制定和实施适应性应变战略,已成为现代管理者的当务之急。

3.战略谋划的四大要素

战略谋划的重点是着眼于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谋求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系统的最优化,使企业的生产、技术、营销以及一切经营活动与发展变化的外部世界相适应。

企业的经营战略对企业的兴衰成败关系极大。可以这样说,战略的成功是企业最大的成功,而战略的失误也是企业最大的失误。所以,企业家应当把主要精力集中于企业战略规划的研究、制定和实施上。

战略谋划是一个包括战略规划的制定、战略规划的实施执行和战略控制、战略修订与转移的完整过程。一般来说,战略谋划是由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策略等要素等构成的。

(1)战略指导思想战略指导思想是指导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思路与观念,是整个战略谋划的灵魂。它包括战略理论、战略分析、战略判断、战略推理,直至形成战略思想、战略方针,是贯穿战略管理始终的战略思维过程,对确定战略目标、寻找战略重点和采取战略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战略指导思想的内容可概括为如下几点:

①满足市场需求的思想。

市场需求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企业的生命所在。企业必须以满足顾客需要和为顾客提供最大利益服务为宗旨,求得自身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跨国公司的崛起和各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世界经济越来越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呈现出全球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我们必须在更大的市场广度上来考虑顾客的需要。

②系统化思想。

这是由企业战略谋划的全局性特征决定的。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研究企业,就要着眼于全局性的发展规律和方向,树立整体观点、动态平衡观点和协调观点,把企业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

③未来思想。

企业发展必须着眼于未来,这也是由战略的长远性特征决定的。战略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因而,企业采取任何可能行动,都要考虑对长期发展是否有利,不能只看到眼前蝇头小利,而导致短命。

④竞争对抗思想。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寻求解决事关企业存亡和长远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的办法,创造出超于竞争对手的相对优势。

⑤全员思想。

战略就是明确有关企业发展的总目标,确定行动的总方针,必须调动自上而下的所有人力、物力、财力,才能保证战略方针的贯彻和战略行动的落实。

需要指出的是,在战略指导思想当中,企业经理人员的高瞻远瞩、创新求实、灵活应变的战略头脑尤为重要。

(2)战略目标战略指导思想形成以后,就要确定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企业在对战略内外部环境进行充分分析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出的在一定时间内所预期获得的成果或所追求的期望值。

战略目标是战略谋划构成的核心内容,为企业指明了未来成长和发展方向。只有明确战略目标,企业家才能根据实际目标的需要,合理地配置企业拥有的各种资源,正确安排企业经营活动的优先顺序和时间表,恰当地指派任务和责任。不确定企业的目标,企业就会迷失方向。

受经济环境、产业分布、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等各方面因素制约,企业战略目标千差万别,不尽相同,既有经济指标,又有社会责任;既有长期目标,又有短期目标;既有总体性目标,又有功能性目标。一般来说,战略目标可分成定性和定量两大类。定性目标如维持稳定,获得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把本企业办成本行业、本地区最具吸引力的优秀企业等。定量目标如利润总额及增长率、市场占有率、资金收益率、销售总额及增长率、股票价格及股息红利率、新产品开发数等。

在确定战略目标时,要注意从实际出发,使战略目标明确、具体、先进、可行,定性目标与定量目标相结合,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衔接。

(3)战略重点所谓战略重点,就是指那些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作用又有发展优势,或自身发展薄弱需要着重加强的项目和部门。这就要求我们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集中力量解决关键性问题。

战略规划不可能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没有战略重点,战略目标的实现就要大打折扣。

战略重点在“战术”上则表现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即采取重点针对性措施,实行资源重点配置、组织重点保证、行动重点推进,以实现企业的突破性发展。

随着战略行动的逐步推进,战略重点呈现阶段性特征,必须注意及时调整。

同类推荐
  • 使命必达:MBA商学院最受欢迎的员工管理课

    使命必达:MBA商学院最受欢迎的员工管理课

    本书以“使命必达”为主题,根据员工使命感和价值观的建立与实践需求,深刻剖析了责任与执行的核心理念与行为准则,提出培养高度责任心与完美执行力的有效策略,帮助组织者重塑团队,提高组织效率,培训优秀员工。
  • 品牌延伸战略研究

    品牌延伸战略研究

    本书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十年来品牌延伸的研究现状,对企业多元化战略、品牌、品牌资产、品牌延伸、品牌延伸绩效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作者具体分析了影响品牌延伸的五个因素:品牌竞争力、延伸产品与母品牌的相似度、消费者因素、外部市场环境、品牌管理能力。同时,作者制定了适合中国企业自身发展的一系列延伸策略,从实践的意义上提出了企业在实施品牌延伸策略时具体应注意的事项,为提高延伸成功率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 富士康真相

    富士康真相

    这是一家神秘的企业,连续多起员工跳楼事件,使其争议重重,最终赶往公众的视野。富士康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它全球员工接近100万,位列世界500强,年出口额超过600亿美元!它来自台湾,深耕大陆20余年,是中国制造业的代表,全球“代工之王”!
  • 销售团队管理

    销售团队管理

    销售经理,作为销售团队的管理者和带队者,工作涉及到两个方面:如何领导和激励销售团队;如何进行销售过程的管理。一位优秀的销售经理应该能为销售团队提供足够的动力。销售经理是否有一个良好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管理风格会无形中激发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销售经理的领导方法是否足够智慧,正确的领导方法可以使销售经理不至于成为一名“救火队员”,而是“运筹帷幄”的领导者。销售经理能否为销售人员营造一个积极追求成就感的组织环境和团队氛围。销售经理有责任为每一位部下提供奋力实现目标的“舞台”。
  • 超越团队

    超越团队

    合作型工作制度指为获得预期商业成果而在组织的不同部门除制度化价值观、行为和实践以促进合作之外,就取得合作而制定战略、政策和结构所作的有意识的努力。许多组织呼吁支持团队工作和合作,与此同时,合作型工作制度着力于为组织提供工作程序和文化机制以确保和强化合作脱颖而出。将合作型工作制度作为一个重要方面的新型组织仍在出现。以团队为基础的组织和自我管理的组织代表着合作制度的类型。计算机革命使得网络、细胞以及全球化组织形式成为可能,这代表着合作有更多的组织形式。
热门推荐
  • 明月散心

    明月散心

    她是月之星的无上神女,因寻找星球至宝月魂石而下界。下界后的她修为大减,而月魂石却一次次不知所踪。远古八荒隧道的开启,月之星的覆灭,各大陆的消失,究竟是有人可以为之还是巧合,当真相一步步被揭开。
  • 仙帝归来玩吃鸡

    仙帝归来玩吃鸡

    一代仙帝回归,发现地球只过去了3天!不仅如此,他骇然多了一个女儿!他莫名其妙当了奶爸!(领养)林千枭:“???”作为一名职业选手,姐姐又是吃鸡小主播,为了帮助姐姐成名,他毅然决然的决定教姐姐吃鸡,并且照顾好宝贝女儿。女儿:“粑粑,我想要一个弟弟。”林千枭:“……”绝地求生和都市,他都是无敌的存在!PS:请读三十章,后悔给差评!QQ群号:562759940,欢迎大家进来找我聊天。
  • 楚雨落樱花

    楚雨落樱花

    也许错过才是我们最好的结局,纵然在一起又如何,最好的爱,是放任她(他)幸福。他说“是你先招惹我的,既然你招惹我了,就别想轻易逃开”
  • 龙卷风云

    龙卷风云

    他是一个平凡的高中生,没有优秀的成绩,没有极好的人缘,他循规蹈矩,随遇而安,却被梦境缠身,意外穿越。他没有野心,潇潇洒洒,但总被麻烦找上。他冲冠一怒,只为红颜,此生得一佳偶足以。他安然度日,隐居深山,尘世孽缘斩之不断。他失忆天地,顺者昌逆者亡,此生天地由吾意。
  • 逍遥修真生活

    逍遥修真生活

    穿越之后又重生?老天爷对俺也太厚道了!经历过一场庸庸碌碌的穿越人生之后,这一生俺只求两个字:逍遥!但是,树欲止而风不静!俺本来已经俺靠着前世穿越学来的法术,还有一块内藏仙田的玉牌,这一世就可以逍遥无忌了......但是,那些层出不穷的古武、异能、魔幻人士,告诉俺一个残酷的现实——想要逍遥度日,还得靠自己手头上的本事!那就......瞧俺的吧!
  • 猪魂

    猪魂

    一次偶然的遭遇,一场意外的邂逅,一生不离的陪伴,一世难舍的爱恋,纵使十殿阎罗,九天仙君前来阻拦,我也会斩断苍穹,踏碎九霄来护你周全,龙有逆鳞,触之必死,无论天涯海角。
  • 乔唯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乔唯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乔唯和徐景辰是青梅竹马。从小到大都在一个学校。乔唯从初中就开始喜欢徐景辰。徐景辰其实也喜欢乔唯。直到高三那年。乔唯一声不吭的出国了,徐景辰疯狂的找他,五年后。乔唯回来了。徐景辰身家千亿。乔唯成了著名设计师。乔氏集团在乔唯刚好出国一个星期后,总部搬到了美国。乔祁阳和沈锦霞带着乔唯出国了,与国内所有人都断了联系,让乔唯没有找徐景辰的原因是,毕业晚会徐景辰和乔唯的表姐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五年后,乔唯回来了,徐景辰在一次慈善晚会上看见了她,心口一怔。眼睛直勾勾的看着身穿水晶鞋,鲜红的长裙,嘴角勾起好看的笑容“乔唯,你回来了。这回你再也跑不掉了。”
  • 重生之如水岁月

    重生之如水岁月

    几世梦来几世休,似梦似幻,似水流年,暮年迟回,几人可待。岁月匆匆,伊人可期?似年如火,只落得一身轻狂
  • 长生十万年

    长生十万年

    长生十万年,一朝解开封印,白羽发现自己成了秦家入赘废婿,既然秦家富甲一方,娇妻在怀,那就败败家,纨绔到底……
  • 最后的执著

    最后的执著

    摒弃神剧,拒绝意淫,舔舐伤口……孙中山曾回忆说:“特达之士多有以清廷兵败而喜者。往年日清之战,曾亲见有海陬父老,闻旅顺已失、奉天不保,雀跃欢呼。问以其故,则曰,我汉人遭虏朝荼毒二百余年,无由一雪,今日得日本为我大张挞伐,犁其庭扫其穴,老夫死得瞑目矣。”性格懦弱的岳冬,为娶得一代名将左宝贵的女儿左心兰,硬着头皮在刀口上过活。然而,让岳冬彻底改变的,不是战火的洗礼,不是日军的残暴,而是,国人在日本治下的──笑容!“我宁愿我孩子将来没有父亲,也不想他将来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这是岳冬最后的执着,也是这民族最后的执着。(关键词:中日甲午战争、平壤大战、旅顺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