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41000000005

第5章 佛教定学的概念(3)

天台智者大师之《摩诃止观》卷二有四种三昧之分别,即常坐三昧、常行三昧、半行半坐三昧、非行非坐三昧。此乃将从多之“止观行”依其实行方式而分类为四,借此四种行法,即可正观实相,住于三昧。止观行,即为得正智慧,而将心专注于一对象,并在身体上力行实践之谓。

1.常坐三昧,为依《文殊说般若经》、《文殊问般若经》而修之三昧。即以九十日为一期,独居静室,结跏正坐,舍杂念思维而系缘法界,观一切法皆是佛法,并专心称念一佛名号。于一期中精勤不懈,念念无间,则能破除业障,显发实相之理。因仅修常坐一行,故又称一行三昧。

2.常行三昧,乃依《般舟三昧经》而修之三昧。又称般舟三昧。即以九十日为一期,于道场内,身常旋行绕佛,无有间休,口常唱念阿弥陀佛,心亦常想念阿弥陀佛,即步步声声念念唯阿弥陀佛,三昧力及行者之本功德力,而于定中见十方诸佛显于行者之前,故又称佛立三昧。

3.半行半坐三昧,指依《大方等陀罗尼经》、《法华经》而修之三昧。前者称方等三昧,后者称法华三昧。方等三昧以七日为一期,于道场内诵持陀罗尼咒,旋行一百二十匝(周),一旋一咒,疾徐适中,旋咒已则却坐思维,观实相之理,观毕复起旋咒,如此反复行之。法华三昧以三七(二十一)日为一期,修行之法包括严净道场、净身、三业供养、请佛、礼佛、六根忏悔、绕旋、诵经、坐禅、证相等次第。

4.非行非坐三昧,系指上述三种以外之一切三昧;亦即不局限于身体行仪之行、住、坐、卧,而含摄一切事物。《大品般若经》称之为觉意三昧,南岳慧思则称之为随自意三昧。即于一切时中,一切事上,随意用观,不拘期限,念起即觉,意起即修三昧。此为四种三昧中最重要者。

以上四种三昧中,前三种均为实相为理观,仅有非行非坐三昧共通于事理二观。盖因四种三昧为天台宗“观心”时所必修之行法。在日本,最澄于比叡山亦建立四三昧院之道场以修之。其中,常行三昧对日本念佛法门之兴起,有深远之影响。

唯识宗、华严宗,乃以“禅”命名的禅宗,都有各自的分类方法,若从宗教修持的角度来探讨,天台宗的分类方法很有道理。此外,禅定自初步至高度,也分为十个阶段。即:①出家禅,②近善知识禅,③阿兰若禅,④离戏论愦禅,⑤身心柔软禅,⑥智慧寂静音声禅,⑦七觉八道禅,⑧离味着诸烦恼禅,⑨通明清净禅,⑩内智方便神通禅等十种禅法。也有将①四念处,②八背舍,③九次第定,④师子奋迅三昧,⑤超越三昧合称为五种禅。称四念处为所观,后四种为能观。

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大师也将禅分为五种。即:

(1)外道禅,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

(2)凡夫禅,谓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

(3)小乘禅,谓悟我空偏真理而修者。

(4)大乘禅,谓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

(5)最上禅,又作如来清净禅、一行三昧、真如三昧。谓顿悟自心本清净,原无烦恼,本自具足无漏智性,此心即佛,皆竟无异,依此而修者。

上述所举之分类,有的在《概述》中已经提到了,此处就不再重赘复述。

《大乘入楞伽经》是一部很重要的经典,其卷三《集一切法品》举出了四种禅:

(1)愚夫所行禅,谓声闻、缘觉诸修行者了知“人无我”之理,观察自己与他人之色身均为苦、无常、不净之相,乃至入于无想灭定。

(2)观察义禅,谓既知自共相的“人无我”之理,亦远离外道之自他各种造作,而随顺观察“法无我”之义。

(3)攀缘真如禅,谓若执著前面二种禅境,而妄分别两种“无我”,即是虚妄之念;若能如实了知彼等虚妄之念,并不念生起,则为攀缘真如禅。

(4)诸如来禅,谓住如来地,自证圣智者三种乐,为利益众生而示现不可思议之业用。

自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出《楞伽经》后,此四种禅法激发了当时讲究禅法者别辟途径,前述所说的五类禅法,即依《楞伽经》所说之四种禅而来;又肇起了中国禅宗菩提达摩所传之如来自性清净禅。

禅宗尚有如来禅、祖师禅、分灯禅之谓。如来禅实际上属前述之五种禅、四种禅之一。此禅之旨趣,系顿悟自心本来清净无有烦恼,具足无漏之智性,且此清净心与佛无异,此心即佛,故五种禅中被称为如来清净禅,并以之为达摩门下相传之禅。然自中唐以后,禅宗因盛行棒喝、坐禅等不立文字、见性成佛之方式接化众生,又因当时之如来禅仅滞于义解名相,而未至达摩祖师西来所传之真禅昧,故仰山慧寂禅师另立“祖师禅”之名称,以为达摩所传之心印,表示祖祖相传,以心印心主之意,以别教内其他诸禅,祖师禅系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不依言语,直接由师父传给弟子。后世之禅徒,不以宗密之如来禅为最上禅,反视为五味杂交之禅,而谓祖师所传之真实禅为一昧清净之禅,特称为祖师禅。分灯禅是指晚唐五代禅宗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五个宗派,即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其禅法宗旨皆承祖师而来,但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门庭设施与接引学人的宗风,即所谓的五祖分灯,他们的禅法称之为分灯禅。包括了沩仰的圆相,临济棒喝、三玄三要、四料简、四宾主四照用,曹洞的五位君臣、云门的云门三句,法眼的对症施药、相身裁衣、随其器量、扫除情解等。分灯禅发展至两宋,更有文字禅、看话禅、默照禅等的产生。其实,这些禅法的分类,都是萍末微风。

(第四节 学佛修行之目的)

乃至人格的完善

禅的修持无疑是证正等觉,获得无上之菩提,然而在末法时期谈何容易。因此,笔者认为通过禅修从而提高人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是完全能够办到的。学佛修定,就是学做人。

一、人格的缺点

太虚太师有句名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那么人格的独特的标准是什么呢?西方的《圣经》,中国的《论语》、《周礼》、《礼仪》、《礼记》、《孝经》等,佛教的经、律、论三藏十二部,都是指导人的修养及自我完善的经典。根据佛儒的哲理,就处世而言,佛教学者弘学老师提倡,应该有三项原则:

1.放浪形骸,不离经叛道;

2.寄情山水,不流连忘返;

3.交明结友,不盲目崇拜。

这三项标准看起来似乎很平常,而实践起来,是非常难的。《论语·子罕篇第九》中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是指孔子,孔子的性格很完美,没有意、必、固、我四项缺点。这些都是人格上的弱点。所说的三项原则,也是从克服这些人格上的弱点出发的。

“意”,指以主观的态度来处理事情,要做出精确的判断,必须经过对事物现象的仔细观察,资料搜齐全,并加以分析研究,也就是用深般若,如果只是用主观或乐观的想法,一定会判断错误。人的生活行为或许可浪漫一点,但决不能违背传统的道德,更不能违犯国家的法律。

“必”就是强行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或主张。每个人对事物现象的看法必然不同,但绝不能强制别人来接纳自己的意见或者观点,否则不但引起他人的反感,伤害人际间的感情,甚至破坏团体(群众)间的协调性,使自己的人际关系陷于困境。

“固”就是执著于一个判断。为了确认判断的准确与否,需要多方研究,并在实践中求证。现实社会变化多端,以前正确的判断,往往因为环境的改变,人事的变迁而无法适用,故需要适当的修正,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如果执著于某一判断,必然会遭受失败,而被时代潮流淘汰。

“我”就是自我的意识太强和私欲太重,只考虑自己,为了自己的便利,不惜伤害周围人的利益。这样做只会使自己孤立于人群,人际关系恶化,或者周围只有“小人”而无真正的朋友。一个有般若智慧的人,能维持自己的主张,但也考虑到他人的立场,两者间作适度的协调,才是明智之举。

上述是针对自己而言,也适用于他人。因此,交朋结友就不能盲目崇拜。寄情“山水”的“山水”是以狭义概括广义,是说人不论做什么事情,不能只因自己的高兴而忘了其他的工作,更不能因私废公。要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抱负,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坎坷的岁月使人体会生活的艰辛。在逆境中能坚持孜孜不倦研读佛儒的典籍;所以弘学老师教导我们“贫穷待客有豪气,逆境读书无苦声”。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良好的道德规范,把痛苦当成磨炼,必定能成其完整的人格。做人要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人们推崇孔子“温而历,威而不猛,恭而安”,也就是说孔子的人格,在温和中带着严谨,具有威严而又不给人压迫感;恭敬有礼,又不使人觉得拘束不安。

艰辛的生活最教人感受到挫折的痛苦,容易衍生出偏激的人格。具有深般若的人则不同,即能在逆境中取乐,并以忍辱求取历练,而创造出一套积极达观的思想,释迦牟尼如果没有六年的苦行,绝提不出“中道观”,所以近代佛教又倡导头陀行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在逆境中享受劳苦的滋味,就能创造出完善的人格,根据儒家经典中记载说:一次楚国的大臣叶公问子路,您的老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子路不能总结回答,乃回去请教孔子,孔子便说:“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厌也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你为何不说,他热衷于学问时,连吃饭也会忘记;专研问题时,便可以忘记所有之烦恼,而且从来不在乎衰老渐渐逼近。

孔子还说:“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孔子养成达观的性格,以自在的态度来处理生活。所以,我们应该以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克服人格的缺点,而达到做人的真、善、美!

二、傲气与傲骨

明代理学大师、思想家王阳明有一句至理名言:“人生大病只有一个傲字。”古人曰:“傲气不可有,傲骨不可丢。”笔者曾经看见弘学老师写有“只落得两袖清风,傲骨依然”的诗句颂赞傲骨。这傲气与傲骨常为人们的一贬一褒,那么傲气与傲骨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傲为何意?傲就是骄傲,傲慢和仗势欺人等行为,凭自己的地位、权势、金钱、才学,甚至家庭关系、容貌、技长等,瞧不起他人。佛教哲学著作中将傲称之为“慢”,是“五毒”之一,以抬高自己,贬低他人为性,能障碍不慢生起诸苦为业。窥基大师说:“有慢之人,于四谛理之三宝功行不谦,因由此生死轮回,受诸苦果。”这是针对是否信仰佛教说的,实际上妄自尊大的人,随时都与他人计较短长,其本身就是痛苦。

同类推荐
  • 心领神悟:星云大师谈佛学

    心领神悟:星云大师谈佛学

    “智慧人生系列”之一。本书以睿智语录形式解读佛学,分思想体系、法门修持、佛光宗风、实践净土等几个专题。
  • 钟吕丹道修炼入门

    钟吕丹道修炼入门

    钟吕丹道修炼入门是一本系统阐述有若千年法脉传承的钟吕丹道实修入门的专著。全书秉承师传风格,体现真修实炼。书中介绍了钟吕丹道的渊源和传承,论述了悟道心法和入门体系,详解了核心功法和辅助功法,方便读者理解和研习丹道养生。
  • 罗浮道教史略

    罗浮道教史略

    本书介绍了罗浮道教的历史发展,收录了罗浮道教诗词楹联,对罗浮道教两千年来的历史作了史料性的梳理,为中国道教史增添了一道风景。
  • 花花世界不染尘

    花花世界不染尘

    当一朵花映入眼里,你看到了什么?一位真正的禅者,拥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触角、更犀利的观察力,能轻易遁入内心的各个角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看得清清楚楚。本书作者正是这样的一位禅者,他以一篇篇抒情短文,和我们分享他在这精彩世界的所见与体会。书中文字或许如作者自己所说,代表一个清理、重建内在花园的过程,又或许它们只是单纯的一杯好茶,等待有心人来细细品味,感受“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快意游走于花花世界的自在与潇洒!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贴身保镖:我的千金大小姐

    贴身保镖:我的千金大小姐

    他本是三十一世纪的杀手之王,却在完成一次特殊的任务后,穿越到了二十一世纪。在这个落后的时代,他可以随心所欲,不过,为了满足某人的愿望,他转职当起了保镖……有了超级杀手的经验,这世上又还有哪个杀手,能够对他所保护的人下手呢?
  • 彷徨

    彷徨

    《彷徨》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像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他在《彷徨》的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流年恰似繁花

    流年恰似繁花

    因为一次意外,她死了但是她的灵魂却在另一个人身上,她的身世成迷,她为了这个秘密走了下去。“同学,你长得很像我的对象”男生问到。“抱歉,那我可能长错了”说完她便从她身后饶了过去。一次意外她遇见了让她心动的男人,后面男人又制造偶遇的机会,数日之后他拿着聘礼,提亲!甜宠文&套路文&微科幻
  • 贵族天使暗夜恶魔

    贵族天使暗夜恶魔

    三年前她们是恩爱的情侣,三年后她们是敌人。“回来,好吗?”“对不起,我想原谅你,可我忘不掉当年。”“我可以为了你自杀。”“你去吧,不是不管而是不爱”我的自尊与懦弱只能陪你到这儿我喜欢过你就是我给自己的结局。【前面不能修改,大家将就一下,看到后面保证你不后悔。】
  • 宇宙称尊

    宇宙称尊

    仙古纪元消亡之后,世界开始进入了一个无仙的时代。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仙。仙,只存在于遥远的仙古和传说之中。但是,许多种族,依然在苦苦追寻着仙的足迹。他们努力地修炼,提升自己的修为和实力,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仙。相传,在世界的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有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那里曾经生活过仙。那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但是,没有人真正到达过那个地方,因为那里是不许凡人踏足的,异常的凶险。那个地方,是仙谷。仙是这个世界的最高存在,维持着这个世界的稚序,他们高高在上,受世人敬仰。他们永享仙福,他们与道法同存!他们出入青冥,御剑飞行…………
  • 苏醒的叛逆女王

    苏醒的叛逆女王

    为什么?明明相爱的两人却无法在一起。谁来告诉我,我该怎么办,是继续爱下去,还是放弃。我累了,既然上天也不愿我们在一起,我们就没必要再继续了。放手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 tfboys:烊光依然爱依旧

    tfboys:烊光依然爱依旧

    听说YNAH黑暗组织在年仅16岁的男孩顾柘的带领下横空出世?许多人都在猜测着这个顾柘是一个怎么样的男孩?而另一个繁华的城市中,一个女孩的出现,打乱了当红明星tfboys的生活,谁曾想她和顾柘的关系呢。余生太长,你太难忘。本以为时间会让人渐渐遗忘,谁知动情成了真。多年后我出现在这里,你还会在吗,易烊千玺。?
  • 魔法帝国的重生

    魔法帝国的重生

    艾尔:“喂!不带这样拉出来鞭尸的啊!我穿了就算了吧还挂了就让我挂的瓷实一点,你这样再把我拉出来复活干什么!”这究竟还有没有天理……王……算了……被天理弄的死去活来的,我当时还是个皇帝来着……“诶,希望这次你别再折腾我了。给你打了300年的工,亲手把一个封建文明推到太空时代,我容易吗我!”“至少这个世界看起来挺和谐,可以好好的混吃等死一次啦~没有战争才是最棒的!”嗯……我刚刚好像插了一个flag……嗯,flag什么当时都是迷信都是不存在的!………………很显然,那不是flag
  • 今宵复何年

    今宵复何年

    “我自人间走了一遭,才知这九重天上,分外的冷清”“阿祯,你该睁眼看看,你所守护的世界,该有多么不堪”“我自问不欠你什么,可是到头来,不过是我自欺欺人”
  • 落絮飘香(下)

    落絮飘香(下)

    失怙孤女范菊英与穷学生秦朴相爱,但双方都经济拮据,生计无着。菊英的叔父嫌贫爱富,不愿她与秦朴结合。阔少章绍杰垂涎菊英美貌,玩弄手段,引她上钩,同居之后又另求新欢。菊英遭遗弃后,又被叔父骗卖到郑州为娼,受尽苦难,幸遇在北京时的邻居二秃子,仗义相救,送回北京。菊英虽然跳出火坑,但已身染二期痨疾。秦朴从上海赶来相见,表示无论发生什幺变化,对她的爱永远不变,但菊英已不堪承受重新到来的爱情,她的“心病”虽因秦朴的到来而得到治疗,“身病”却日益严重。“春光一天一天的老去”,落絮扑天,柳丝拂地,然而秦朴回到上海之后寄给菊英的信,已经永远没有收信人了。“虽然还是春天的北京,但已不像处女那般美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