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26100000021

第21章 荆州之痛

第一节,荆州之痛

刘备一生很憋屈,最让他憋屈的是荆州。好不容易有了荆州,让关羽去守,最后却因关羽大意,丢了荆州。不但丢了荆州,关羽还因此丢了性命。刘备想为关羽报仇,想收回荆州,想教训孙权,想出口憋屈之气。但遭到孔明等大臣的反对,由此刘备更憋屈。到底要不要为关羽报仇,要不要收回荆州,要不要教训孙权?他经过痛苦地思索,终于做出痛苦的决定,而这个痛苦的决定又使他痛苦中死去。为什么是这样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一、理应一战。

到底要不要为关羽报仇,要不要收回荆州,要不要教训孙权,要不要出兵讨伐东吴?刘备经过痛苦地思索,认为理应一战,其理由,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为义而战。向天下表明,关羽是我刘备的生死兄弟。

关羽是刘备桃园结义的兄弟,结义时的誓言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现在关羽为了荆州,为了他刘备匡扶汉室的理想征战沙场,被东吴害死了,此仇不报,他的仁义之心何在?桃园结义的誓言何在?又何以义征服天下?用他自己的话说,朕不为弟报此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在他看来,不报关羽之仇至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见关公乎?所以必须出兵讨伐东吴,为义而战。

第二个方面,为理而战。向天下表明,荆州是我刘备的。

刘备取得荆州可谓煞费苦心。早年,荆州是经过赤壁之战从孙权那里借来的,尽管是借来的,但几经波折,后经双方协商,有了君子协定,南郡、零陵、武陵三郡是他刘备的。现在孙权趁关羽在襄阳与曹仁交战之机,用奸计夺走了荆州,不收回荆州于理不容。这是其一。其二,荆州是他出兵中原,讨伐曹操的门户。现在,荆州被孙权夺走了,堵死了他“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门户。其三,孙权虽然是盟友,还是国舅,但他为了荆州给自己制造了不少麻烦,把他刘备的老婆也赚回去了,差一点还赚走了他刘备的儿子。为此也得借此教训孙权,让他在有了教训后老实一点,少惹些麻烦。

第三个方面,为气而战。

表面上看,他刘备与诸葛亮是鱼水关系,好得不得了。其实,这都是早年在赤壁之战前后的事情,有了荆州之后,刘备就受不了诸葛亮的管制了。最可怕的是,在常人眼里,他刘备是诸葛亮的影子,离不开诸葛亮。他刘备为此非常憋屈,他刘备想利用这次御驾亲征的机会,显示自己统帅三军,驰骋沙场的文韬武略,告诉他的部下,他刘备离开了诸葛亮同样能攻城略地。告诉诸葛亮,你不要太神气,没有你诸葛亮的日子,我刘备同样能纵横天下。以此发泄憋屈之气。这些,并不是我妄加揣测,刘备对诸葛亮的不满,对于以上的分析是有根据的。刘备曾在部下马良面前公开表露过。马良随刘备出征,他们两人有这样一段对话。“马良说,‘近闻诸葛丞相在东川,点看各处隘口,恐魏兵入寇。陛下何不将各营移居之地,画成图本,问于丞相?’先主曰,‘朕颇知兵法,何必又问丞相?’”这一问一答,透视两条信息。一是部下马良还是相信军事孔明,不大相信身边统帅刘备。二是刘备对孔明有所不满,对马良也有所不满,都有不屑的味道。马良又曰,“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望陛下察之。”马良搬出古人的忠告,刘备才勉强同意,“卿可自去各营,画成四至八道图本,亲到东川,去问丞相,如有不便,可急来报之。”刘备原来对孔明军师是言听计从,这次不但没有听从孔明反对出兵东吴的建议,而且从言谈中表露出对孔明的怨言。

以上是刘备出兵东吴的四个目的。一是为关羽报仇。二是收回荆州。三是以此教训孙权。四是因孔明之故想出口憋气。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理应一战。

二、难于决策。

刘备经过痛苦思索,认为理应一战,于义替关羽报仇。于理,荆州本是自己的,理当收回。于公是匡扶汉室,教训孙权,先灭权,后灭魏。于私,出口憋气,给诸葛亮及部下看。既然理由充分,理应一战,却为何迟迟不见行动呢?而且一拖就是一年多,期间还偷闲做了皇帝,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孔明的态度使他犹豫不决,由此使出兵东吴一波三折。于此,我们可以从《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探个究竟。

事情之初,刘备是固执己见,不顾一切,要替关羽报仇雪恨。为阻止刘备出兵东吴,赵云两次进谏,希望阻止刘备出兵东吴。刘备以“朕不为弟报此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为由执意出兵。

由于孔明带领百官进谏而犹豫不决。《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写道,“却说先主每日自下教场,操练军马,克日兴师,御驾亲征。于是公卿都至丞相府中见孔明曰,‘今天子初临大位,亲统军伍,非所以重社稷也。丞相秉均衡之职,何不苦谏?’孔明曰,‘吾苦谏数次,只是不听,今日公等随我入教场谏去。’孔明当下引百官来奏先主曰,‘陛下初登宝位,若欲北伐汉贼,以伸大义于天下,方可亲统六师,若只欲伐吴,命一上将统军伐之则可,何必亲劳圣驾?’先主见孔明苦谏,心中稍回。”这说明只要孔明苦谏,刘备还是有所顾忌的,还是愿意听从孔明的苦谏的。

当张飞面见先主,宣誓若不能报此仇,臣宁死不见陛下也。这样一激怒,刘备又痛下决心,誓死为关羽报仇。“朕意以决,无得再谏。”

期间,尽管有学士秦宓以死相谏,刘备不但不为之所感动,还叱武士推出斩之。后经众官告免,刘备才改为暂且囚下,待朕报仇回时发落。孔明闻之,上表救秦宓。刘备看后,掷表于地曰:“朕意已决,无得再谏。”于是,经过筹划,择定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出师。

以上是《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讲述的故事,其实,刘备出兵讨伐东吴这件事深究起来很蹊跷。

孔明送走刘备,回至CD,曾感叹过,“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也。”这说明刘备此次东行是可以制止的,而且至少有三点理由证明能制止。

第一、在出兵前,刘备还见了东吴使者诸葛瑾,也是诸葛亮的兄长。刘备在出兵前为什么要见诸葛瑾呢?刘备明明知道诸葛瑾此行的目的,是企图制止刘备东征孙权,为什么刘备还愿意听听诸葛瑾说些什么,又何必多此一举呢?这只能说明此时的刘备对于出兵东吴还在犹豫之中。

第二、刘备真的是想为关羽报仇,早就动手了。现在离关羽去世已一年多时间了,什么仇啊,恨啊,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一干二净了。此时刘备重提为关羽报仇只是一个借口。

第三、孔明曾感叹,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其实,孔明要是苦谏,也能制止刘备东行。

为什么说孔明苦谏也能制止主上东兴呢?最少有两点理由说明这个问题。

其一、我们前面讲过,孔明带百官下教场苦谏,刘备就心中稍回。这说明刘备还是在意孔明的苦谏的。

其二、刘备对孔明还是比较迁就的。如称帝一事,百官上表建议刘备称帝,刘备很反感。后来孔明设计,装病逼刘备称帝,刘备不但称帝了,而且还说出了心里话,“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

由此两点可以断言,此次刘备东征,只要孔明苦谏,一定可以阻止刘备东征。

孔明对刘备东征为什么不苦谏呢?先交代另一个问题,孔明对刘备东征有过苦谏吗?可以肯定地说,对于刘备东征,孔明没有苦谏。如此断言,有什么证据呢?还是前面孔明自己说的,百官问孔明丞相秉均衡之职何不规谏?孔明曰,吾苦谏数次,只是不听。这只是孔明的一面之词,不足为证。另外这次苦谏,刘备不是听进去了吗?由此反正,孔明对于刘备的东征,孔明没有苦谏。

现在回到正题上来,孔明对于刘备的东征,为什么不苦谏呢?表面上看,刘备此次东征于孔明没有进行深层次沟通,而深层次原因是刘备另有目的,孔明也居心叵测。

那么,刘备另有什么目的呢?我们在前面讲过,刘备讨伐东吴就是四个目的。一是为关羽报仇。二是收回荆州。三是教训孙权。四是出口憋气,给孔明及部属看。后来东吴恐慑于刘备的震慑,派使者求和,而且愿意送回夫人,交还荆州,愿意将杀害关羽、张飞的仇人交给刘备处置,刘备对此置之不理。后来刘备带领蜀汉大军旗开得胜,关羽、张飞的仇人被关羽、张飞的后人以及其残忍的手段处死了,为关羽、张飞报了仇。孙权也愿意交还荆州,送回夫人,而且上表求和,承认了错误,表达了忠心,教训孙权的目的也达到了,军师及部属也见到了刘备的文韬武略给东吴带来的震慑,憋气也大舒了一口,同行的马良也乘机向刘备苦谏,“仇人已戮,其恨可雪矣,吴大夫在此,欲还荆州,送回夫人,永结盟好,共同灭魏,伏候圣旨。”刘备此时还为什么听不进马良的苦谏呢?况且,马良在刘备的心目中是有地位的。初入荆州,刘备就对马良讲,“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于情、于理,刘备此时都应该是大获全胜,见好就收的时候。为什么刘备不听从马良的劝告见好不就收呢的?孙吴两次求和,刘备都置之不理。特别是后一次,是在刘备出兵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出兵东吴的目的都圆满完成,而且,谋士马良一再进谏撤军,刘备为什么不见好就收呢?由此,只有一个原因,刘备此次出兵东吴除了以上四个目的外,他另有企图。他到底有什么企图呢?

他的另有企图与孔明有关,为什么刘备的另有企图与孔明有关呢?

我们回顾刘备这次东征的整个过程中孔明的所作所为就明白一、二了。事情之初,孔明是不苦谏,后在百官的劝谏下与百官一道苦谏,刘备心中稍回。后为了秦宓又上表刘备为秦宓求救。仅有这两次劝谏,刘备对此是有想法的。一是在出兵东吴这件事上,孔明态度暧昧,仅有两次劝谏。一次是被百官逼迫,不得已而为之。第二次是为了替秦宓求情。除此之外,孔明没有单独地、主动地、当面就刘备东征这件事苦谏过。由此刘备想起庞统,庞统为了西征,不厌其烦地、一二再、再而三地不遗余力地和自己反复苦谏,如何要西征、怎样西征?刘备将孔明与庞统比较,他认识到了孔明的深不可测。此次东征之前,刘备对孔明做过暗示,那就是出兵前会见诸葛瑾,刘备之所以要会见诸葛瑾,就是再一次告诉孔明,我刘备对于东征一事还在犹豫中,希望能单独听听你孔明的想法。孔明无意于此,所以刘备才执意要出兵。这次执意出兵的理由是对孔明彻底的失望。在决定生死存亡的大事面前,你孔明都能置身事外,那么,我刘备一旦离去,还有谁管得了你孔明。由此推断,刘备借此出兵的目的是锻炼队伍,培养新生代。而孔明作为局外人冷眼旁观的内心想法是什么呢?孔明从刘备的所作所为中看透了刘备的心思。刘备将他的表章掷于地上,已看出了对他的不满,而且将他留守两川,实际上甩开他孔明,单独行动。孔明想,你刘备原来进攻益州时有庞统辅佐,进攻汉中时,有法正辅佐,现在,你仍然甩开我,那么我们就骑驴看剧本,走着瞧。孔明有点幸灾乐祸。对于这一点大家也许尤为不信,不过,这是有事实作作证的。就是刘备依山扎寨这件事,远在天边的曹丕都知道了,近在眼前的孔明会不知道吗?作为办事谨慎的孔明肯定是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战局,而且孔明的行踪,马良都知道,那么,军队的行动孔明会不知道吗?由此判断,孔明不可能不知道,只是知道了装不知道罢了。孔明在等着看刘备的悲剧,然后以此要挟刘备。孔明有这样的心态会去苦谏吗?刘备看到了孔明的作壁上观心态,预感到了蜀汉政权的危机。所以,由难于决策、拖而不决的心态变得尤为坚决,不得不战。所以说刘备这次东征很蹊跷。

三、不得不战。

本来这次出兵东吴,在刘备看来,理由充分、义无反顾、不得不战,但由于部属的反对,使他犹豫不决而痛苦,再加上军师孔明对这次出兵东吴态度暧昧,使他更加痛苦。孔明对这次刘备出征东吴作壁上观,刘备心知肚明,由此引起了刘备更加深刻地痛苦思索,做出了一个更加坚定的决定,那就是对东吴不得不战。为关羽报仇是导火索,是表面原因;讨要荆州、教训孙权是一个目的,不是主要目的;赌气给孔明看也是做做样子,出出憋在心里的那口闷气,也不是根本目的,只是最初的目的;现在不得不战的根本目的是想借讨伐东吴练兵培植新生代,为政权顺利过渡到刘禅储备人才。除了孔明不配合,刘备从孔明那里感觉到了危机外,刘备还从现实中感觉到了危机,那就是跟随他的老部下已是七零八落、明日黄花了。恩若兄弟的关羽、张飞,已经不在人世。目睹蜀汉人才匮乏,所以,刘备不得不借出兵东吴练兵,培植新生代。从这次出兵东吴的人员配置状况来看,从攻城略地的战争实践来看,打头阵的、冲锋陷阵的都是新生代。说白了,主要是关羽、张飞的后人关兴、张苞等。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窥见刘备的真实意图。而且刘备对这些新生代的表现洋洋得意,刘备对关兴、张苞等人屡立大功无限感慨地说,“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矣,复有二侄如此英雄,朕何虑孙权乎?”进一步佐证了刘备有意栽培新生代的意图。这也是现实给刘备带来的危机感。从他刘备自身来看,刘备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他已年过六旬,时间与精力都不允许他蹉跎,况且,刘备历来就是一个有紧迫感的英雄。刘备当年寄居在刘表那里,就为此掉下过伤感的眼泪。《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有如此记载,“刘备见自己髀肉复生,亦不觉潸然泪下,刘表见玄德有泪容,怪闻之,玄德长叹曰,‘备往常身不离鞍脾肉皆散,今久不骑,日月蹉跎,老将至矣,而功德不建,是以悲耳。’”过去,为髀肉复生而感岁月蹉跎,老将至矣而流泪,今天,到手的荆州复又被人夺走,刘备能善罢甘休吗?更因他明白他的荆州,在他手上丢失,不在他手上收回,那么靠刘禅是没有指望的。刘备感觉到自己一天天老去,如不趁此时收回荆州,也许,老天不会给他机会了。他更明白不加快人才培养,蜀汉政权会因后继无人而自毁长城。因此刘备要迫不及待地出兵东吴。有人也许会问,出兵东吴,如果只是为了练兵,那么出兵北伐,不也能练兵吗?而且出兵北伐,在蜀汉内部是人心所向。不错,出兵北伐,也能达到练兵的目的,也能达到培养新生代的目的,但是,相对出兵东吴来讲,出兵北伐,难度更大。一是曹魏势力大,二是路途艰险,三是理由没有出兵东吴如此直截了当。至于第三点似乎为大多数人不可接受,但其一、二两点是不应该怀疑的。因为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无功而返,最后,把在自己累死在五丈原。也因此掏空了蜀国。由此来看,当时,刘备出兵东吴相比出兵北伐是比较清醒、明智地选择。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刘备出兵东吴的真实目的。由于现实带给他的危机感,由于自身带给他的紧迫感,他终于做出痛苦的决定,面对东吴,刘备不得不战。

另外刘备出兵东吴,也不是草率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密部署的。当时,张飞还在世,刘备让张飞提本部人马自阆中出发,自己统帅精兵与张飞会于江州。让诸葛亮保太子守两川。让赵云为后应,兼督粮草,黄忠为前部先锋,特别是对北面曹魏的防守更加用心。尽管刘备知道,当时的曹魏经汉中一战已伤其精骨,曹操也刚刚离世,曹丕才即位,权力还处于真空与过渡期。由此种种,曹丕还一时腾不出更多的精力趁机进攻汉中。尽管如此,刘备还是做了认真部署。强化了汉中的防守。汉中一向为魏延拱卫,这次出兵东吴前夕,刘备加派马超与马岱兄弟二人去协防。要知道,人家马超可是五虎上将之一,前去拱卫汉中,可见,刘备对汉中,对曹魏防守的慎重。应该说,刘备对出兵东吴,计划是周详的,部署是严密的,对东吴用兵胜算是有把握的。可是,最终,却失败了。

为什么失败了呢?我分析主要原因有三点。

其一、是时过境迁,懈怠了斗志。

作战是一鼓作气。关羽死后,要报仇,就要趁势而作。中间几经波折,不但没有趁势用兵,反而在众人的劝说下做了皇帝。然后又给跟随自己的部下封官晋爵,这样折腾下来,刘备自己多少有些麻木,部下也沉浸在授勋的喜悦之中,憧憬未来。对于报仇雪恨,这些人并不十分上心。如果他们有上心的事,那就是日后怎样帮助刘备统一中国,在刘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他们捞到更多的好处。这个时候谈报仇雪恨,已是明日黄花了。

其二,几经折腾,内耗了有生力量。在众人的劝阻下,刘备在报仇不报仇的左右折腾中,内耗了有生力量。最主要的是折腾死了张飞,要是有张飞在,冲锋打关那自然是万人敌。

其三,与丞相诸葛亮缺乏沟通,造成很多失误。如果加强沟通,上下一致,齐心合力,尽快出兵,最少可以避免火烧七百里军营的悲剧。《三国演义》说,诸葛亮在得知马良送上来的图本时,拍案叫苦,叹曰,“汉朝气数休矣。”由此推理,当有诸葛亮跟随,抑或即时与诸葛亮沟通,听听诸葛亮的建议,就可以避免火烧七百里的悲剧。当然,假设归假设,悲剧已发生,历史之所以不断地出现成功与失败,就是因为有人不断地犯错误。失败是因为犯错误,成功也是因为有人犯错误。

荆州之痛,给人留下的教训是什么?荆州之痛,告诉人们,做事要量力而行,见好就收。刘备出兵东吴,其间,仇也报了,恨也雪了,孙权也受到了警告,荆州也因此可以乘机收回,夫人也可以乘机归巢,诸葛亮及部属也可以知道了刘备的胸怀与谋略,但是,此时的刘备还不足,既得陇,复望属。最后被黄毛小儿一把火烧得一干二净,前功尽弃。历史就是这么突然,这么捉弄人,当你轻而易举地得到了所要的一切时,你认为来得太容易了,不去珍惜她,更不以此为满足,企图得到更多,历史却又在那么不经意的一刹那间又让你失去了一切。也许,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天命,专爱捉弄那些贪得无厌之徒。

当然,适可而止,量力而行,人人都知道,刘备也一定会知道,为什么做不到呢?不能适可而止、量力而行的根本原因,是自不量力。由于自不量力,往往自以为是,自以为是又因缺乏常识而往往固执己见。见到关兴、张苞兄弟二人夺了头功刘备洋洋自得,自以为打江山有这兄弟两足矣,而轻视老将,盲目自信,这是因自不量力而自以为是。为了避暑、为了解决饥渴,沿山林茂密处连营七百里安营扎寨,这是缺乏常识,连曹丕都看出来了的常识,曹丕据此大胆预言,“刘玄德败矣。”而刘备却不顾部属的反对执意如此,并大言不惭的说,“吾也常年在外带兵打仗,亦颇知兵法”。这就是因缺乏常识而固执己见,由此两点,刘备这一次几乎输光了所有的家底。

有一位哲人说,往往有些人虽说缺乏常识,但不缺乏主见。我认为这是最可怕的人。刘备因太有主见带来了荆州之痛,荆州之痛后还有夷陵之痛,夷陵之痛有甚于荆州之痛。欲知夷陵之痛为何而痛,请看下一节,夷陵之痛。

同类推荐
  •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17世纪欧洲的船队在世界各处海洋上寻找新的贸易路线时,遥远的远东地区,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响起,一车车煤炭运往工厂,无数的工业产品向各地倾销,线列步兵整装待发,冰冷的大炮发出怒吼……这是一个铁与血的时代。新书:《带着工业系统回南明》、《大明蒸汽帝国》
  • 水浒三国

    水浒三国

    汉末水浒传,梁山三国杀!这是一个以召唤梁山好汉于三国争霸的故事!
  • 歌尽梅花

    歌尽梅花

    长槊血洗霜尽染,一朝歌尽园中花;少年重生于五代之末,孤苦无依,历经艰辛,一颗善心却难解天下苦难;唯有金戈铁马,踏碎旧世,得让苍天再立。一手持剑,折服天下江湖之枭;一手执笔,画真清明上河之势。赵京娘,千金情意,眸含秋水道诀别。娥皇女,待字闺中,遥醉舞破恨来迟。花蕊夫人,避暑水晶殿,风来暗香木兰花。萧燕燕,牙牙学语,池塘岸边数白鹅。我欲上天揽日月,敢叫天下换新颜。别说我小清新,霸气文!没有沉寂,就没有爆发?这是一个烂好人,好到烂,然后!最终拿起宝剑杀人,杀到手软的故事。
  • 汉末奋斗记

    汉末奋斗记

    主人公黄粱一梦,穿越成汉末小地主,历经坎坷,终于能够与曹孙刘三家争霸的故事。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天铁

    天铁

    月儿弯弯,流水长长,家有老母,缝我衣裳。月儿弯弯,夜儿漫长,邻家有女,在水一方。月儿弯弯,流水淌淌,屋有妻儿,伴我身旁。月儿弯弯,泪光闪闪,地主老财,似虎如狼。青天不再,白日炎炎,赤地千里,荒无人烟。月儿圆圆,满天星光,寻找北斗,只我方向。
热门推荐
  • 异能革命

    异能革命

    世界上有这么一批人,身怀异能。有的发达富可敌国,比如乔布斯。有的落魄穷困。
  • 绝世神医:邪王的倾世魔妃

    绝世神医:邪王的倾世魔妃

    她,21世纪第一杀手,却被挚爱背叛穿越至此,他,南玥国王爷,冷酷邪魅强势霸道,天赋卓绝。世人都知她是草包、花痴加废材,他不闻世人对她爱不释手。当他遇到她,是草包王妃配天才王爷?还是霸气女帝配妖媚男宠?
  • EXO是真是假
  • 帝少的契约新娘

    帝少的契约新娘

    人前,他是冷酷俊逸,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集团总裁。人后,他是花样翻新技术超强的豪门权少。人前,她是不苟言笑一板一眼的集团小职员,人后,她是他见不得光的契约伴侣。“冼少,我们一共睡过三次,还剩二十七次,睡完我就自由了”“想自由?明天早上九点,民政局门口见。”“我不同意”“那好,27次变成2700次。”一纸契约,一场交易。他为爱沦陷,她被爱禁锢。
  • 寻找前世之流年转同人小说

    寻找前世之流年转同人小说

    (同人小说)为了寻找神秘失踪的母亲,小晚接下了帮人解决宿命纠葛的任务,踏上了穿越时空的神秘列车。在那些湮没于历史长河的古老国度中,小晚邂逅了睿智英勇的罗马将军、狂放霸气的巴比伦王,然而等待她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的爱情迷局……前世之因,今生之果,惟有化解了委托人的前世劫难,列车才能继续前行。当列车到达终点时,体内流着一半血族血液的小晚,能否揭开最后的谜底?
  • 仙凡神侠传

    仙凡神侠传

    原本是神界先锋大将的易水寒,因追拿妖界至强者赤血无心时,意外落入轮回眼中,轮回落入21世纪,为了保护身边的人,展开了跨越时空的大战……
  • 我的使命在召唤

    我的使命在召唤

    林友钱,一个平凡的宅男,生活在一个战乱的世界,同样,我是一个学生,这里没有语文没有数学,有的只是武器,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死人,一种活人,活人和活人的战争,活人与死人的战争。看主角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
  • 娱乐之终极偶像

    娱乐之终极偶像

    一次意外的穿越,他来到了这个平行的时空,都说他命犯桃花,其时他……
  • 一念界生

    一念界生

    传闻,每当阴阳交接时,通往神秘的“界”之门将打开。车水马龙的都市,隐藏的是鲜为人知的世界。她,他,他们——通行者,演绎着无数惊险而动人的传奇。
  • 萌物养成攻略

    萌物养成攻略

    父母要过二人生活,白蓝雪被无情发配到异界旅游。成天面对一群只会卖萌的动物,发呆的植物!节操神马的都丢掉好了…渣渣(不解):为什么打架总是让我先上!白蓝雪(瞄了某渣一眼):因为你是小弟。渣渣(怒!):为什么遇见帅哥哥总是你先看!白蓝雪(笑):很简单,因为我是老大!渣渣(望天),妹纸的,这异界生活没法过了!当白蓝雪开始欢呼,全世界都哭了……读者群欢迎各位大大前来勾搭:158772580验证:任意宠物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