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4600000003

第3章 心外无物,方可自得于心(2)

美国幽默讽刺作家马克·吐温成名以后,一些爱慕虚荣的人都以长得和他相似为荣。有些百无聊赖的人还会给马克·吐温写信,并且附上自己的照片,问马克·吐温自己和他相似度有多少。马克·吐温给这些人回信(其实是复印了许多份的同一封信)说:“先生:我衷心感谢您的来信和照片。正如您所希望的,我认为阁下的尊容比所有那些像我的人更相似。我可以荣幸地告诉您:您比我更像我自己。每天早上,当我修面而找不到镜子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用您的照片代替了。”这些复信发出后,再也没有类似的信和照片寄来了。马克·吐温用幽默智慧地劝导了那些爱慕虚荣的人好好做自己。

滚滚红尘,有不少人看到别人有地位、有名誉,总想着做别人,不想好好做自己,这在王阳明看来,就是给自己那块金子里掺杂铜、铁等物,天长日久,这块金子只能是个大杂烩了。

某之居此,盖瘴疬虫毒之与处,魑魅魍魉之与游,日有三死焉。而我居之泰然,盖在于我无动于心。

——《答佟太守求雨》

)第四节 绝境使人无畏

1507年,王阳明被明朝中央政府发配到偏僻的贵州龙场驿站。第二年,他创建了心学,并在当地开学授课。当地人对王阳明敬佩万分,来听课的人越来越多,曾数次万人空巷。

王阳明在龙场的轰动性成功引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思州太守找上门来。王阳明根本没有招惹到这位官老爷,但这位思州大老爷就是派了许多社会流氓找上门来,王阳明正在讲课,听到外面有人喧哗,急忙跑出来,得知这些人是思州太守的走狗时,立即就表现出了不卑不亢的气质来,这就更让走狗们动了肮脏透顶的心。他们指责王阳明:到龙场多日,为什么没有眼力,不去拜见他们的主人?为什么在这里装神弄鬼,搞非法集会?王阳明此时正准备用心学的力量让他们屈服,可听课的苗民们却抢了先:他们“心”的力量太脆弱,但拳头够强大,对来的走狗们一顿殴打,让这些人哭爹喊娘地逃出了龙场驿站。

思州太守看到走狗们遍体鳞伤,气冲斗牛,发誓要给王阳明好看。幸好老天爷保佑,王阳明的一位老乡、思州的按察副使毛应奎安抚了太守,并且给王阳明写了封信,要求他给那个定时炸弹官老爷叩头认罪。

王阳明就给这位按查副使回了封信:

昨承遣人喻以祸福利害,且令勉赴太府请谢,此非道谊深情,决不至此。感激之至,言无所容!但差人至龙场凌侮,此自差人挟势擅威,非太府使之也。龙场诸夷与之争斗,此自诸夷愤愠不平,亦非某使之也。然则太府固未尝辱某,某亦未尝傲太府,何所得罪而请谢乎?跪拜之礼,亦小官常分,不足以为辱,然亦不当无故行之。不当行而行,与当行而不行,其为取辱一也……某之居此,盖瘴疬虫毒之与处,魑魅魍魉之与游,日有三死焉。而我居之泰然,盖在于我无动于心。

王阳明的意思是说:太府要加害我,我也只当是瘴疬、虫毒、魑魅魍魉而已,我岂能因此而动心?

王阳明怎么会有如此能量,敢和他的顶头上司较劲?要知道,他是因为得罪中央政府的大佬刘瑾才被发配到这里来受苦的。来到这里后,空气不好,缺衣少食,又有毒蛇猛兽,简直和地狱没有区别。按理说,王阳明应该学乖了,应该赶紧去给这位顶头上司赔罪才是。但他的信却是不阴不阳,根本就没有把那位太守大人放在眼里。

我们注意到他信中的最后一句话:“某之居此,盖瘴疬虫毒之与处,魑魅魍魉之与游,日有三死焉。而我居之泰然,盖在于我无动于心。”这句话才是王阳明为什么无所畏惧的根本原因。那就是:我经历了太多的绝境,至于你思州太守的为难,在我眼里根本就不算什么了。因为我从绝境中得到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无所畏惧。

宋人笔记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作为“绝境使人无畏”的眉批:

有个人叫孟德,从小喜欢深山老林,长大后,当了兵。但当兵的日子很苦,有一次,在陕西卫戍,他见那个地方的山岭险峻陡峭,于是,就一口气从兵营逃出来,逃进了深山。

在逃跑的路上,他用自己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张饼。饼很快就吃完了,他只好吃草根和野果。他知道,自己被抓住了,是死;饿死了,是死;被虎豹豺狼吃掉,还是死。无论如何也是一死,他索性便什么也不怕了。哪里山深,他就往哪里钻。有一段日子,因为吃草根野果,他肠胃不适,经常呕吐腹泻。但他不管不顾,奇怪的是,后来再吃这些东西,竟然像吃五谷杂粮一样了。

孟德经常遇到狮、虎等大型的猛兽。这些猛兽在离他百步远的时候,就开始嗥叫,声音尖厉而人。一阵威慑之后,猛兽便跑到距他十几步远的地方,上下腾挪,作出要与他搏斗的样子。每当这时候,孟德常常泰然自若,毫无畏惧之色。因为他想,自己无论如何也是一死,怎么死,也无所谓。

猛兽见孟德没有丝毫害怕之意,便犹疑起来,锐气失掉了一大半。逡巡一阵子之后,它们便蹲坐在那里,呆呆地盯着他看上一阵子,最后,怏怏地离开。

的确,只要你有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狼虫虎豹、魑魅魍魉也会离你远远的。这种无所畏惧是由内而外发出来的,不是声色俱厉的穷吆喝,也不是色厉内荏的银样枪头。我们只有在绝境中才能用心锻造出这种高贵的品质,当然,在我们的人生中,很少有人遇到绝境,这是一种不幸。所以,当你遇到绝境时,不要气馁,不要放弃,因为当你从绝境走出来后,你的整个人就脱胎换骨,拥有了别人所没有的大无畏精神。

东家老翁畏虎患,

虎夜入室衔其首。

西家儿童不畏虎,

执芊驱虎如驱牛。

——《啾啾吟》

)第五节 无知,才能无所畏惧

如果你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当你回忆起童年来,你会想到什么?去齐腰深的河里捉鱼?在森林里快乐地奔跑?在就快淹没你身高的草丛里捉迷藏?很可能,这些你都经历过。但如果让成人的你跑进森林里,去茂密的草丛里捉迷藏,你还会去吗?让你去污浊不堪的齐腰深的水里捞鱼,你敢吗?我想,你肯定不敢。因为多年来你所接受的知识告诉你,草丛里会有蛇,污浊不堪的河里会有侵袭你皮肤的水虫。如果你对生物学和病理学稍有了解,你还知道草丛里至少有很多种你用肉眼看不到的寄生虫,他们对你的健康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随着年纪的增大,胆子却越来越小。其实,这正应了老子的那句话,“知之越多,行之越艰。”

并非是人们所想的那样——人拥有的知识越多,胆量就越大。恰好相反,当一个人拥有的知识越多,遇到事情时,总会用在外界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事情,知识束缚着他们,让他们不能用内心来解决问题。

王阳明在打油诗《啾啾鸣》中说:有个老头很怕老虎,所以总是提防,结果被老虎啃了脑袋;而有个小孩不知老虎是什么东西,却赶着老虎像赶头牛一样。这就是俗语所谓的“无知者无畏”。

和王阳明打油诗里说的故事相似的,是宋朝的苏轼讲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说,有一个妇女带着两个三岁的孩子到河边洗衣服,由于担心孩子会爬进河里,所以就把这两个小孩放在了沙滩上。当她去洗衣服时,有一只老虎看到了两个孩子。老虎对这两块嫩得可以挤出水来的肉垂涎三尺,可它发现这两个孩子并不怕它。因为这两个三岁孩子根本不知道眼前这个庞然大物到底是什么东西。老虎故意用头蹭了蹭其中一个孩子的脑袋,结果,这个孩子只看了它一眼,根本没有理它。老虎很郁闷,在两个孩子身边待了好一会儿,就悻悻地离开了。

苏轼最后总结说,食肉动物大都和猫一样,喜欢捉弄它的猎物。猎物越畏惧它,它就越有力气;如果猎物不理它,它反而没了捕猎的心情。这两个孩子之所以没有被吃掉,就是因为他们的无知——他们根本不知道老虎是什么东西。如果他们知道老虎是吃人的,必然惊恐起来,到那时,他们的惊恐挑起了老虎的兽性,必然是尸骨无存了。

有个心理学上的实验也可作为“无知者无畏”的证据。

实验人员让十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十个人都成功地穿了过去。接着,主持人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暗的灯光下,这些人看清了房子里的一切,都惊出了一身冷汗。这间房子里有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五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小木桥上走过去的。主持人问:“现在,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呢?”只有三个人经过长时间思考后站了出来。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很难。从无休止的战争到频繁的灾害,从豺狼虎豹到黑恶势力,从上级的脸色到同事的情绪,从相互倾轧到明枪暗箭,我们怕过许多的人,也惧过许多的事。尽管我们一直如履薄冰,谨言慎行,不去得罪人,也不愿惹是生非,却总难觅得一块让心灵轻松到无所挂碍的地方。因为你知道它们,了解它们,你不无知,你够有知。而且你获得的越多,知道的越多,你的恐惧就越深。

而要坦然地面对这种种的恐惧,就要做到“无知”,不知恐惧为恐惧,放下它、忽视它。眼观鼻,鼻观心,守住了内心的良知,一切困难就只是纸老虎了。

“如问一词讼,不可因其应对无状,起个怒心;不可因他言语圆转,生个喜心;不可恶其嘱托,加意治之;不可因其请求,屈意从之;不可因自己事务烦冗,随意苟断之;不可因旁人谮毁罗织,随人意思处之:这许多意思皆私,只尔自知,须精细省察克治,惟恐此心有一毫偏倚,杜人是非,这便是格物致知。簿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着空。”

——《传习录·陈九川录》

)第六节 工作即修行

王阳明在江西讲学时,当地一位政府官听毕王阳明的心学后,搓着手说:您这心学太好了,听得我险些手舞足蹈。可是,他沮丧地说:我公务繁忙,真是没有时间来学习啊。

王阳明说:“我什么时候让你脱离公务而学习?你既然有工作,那就在工作中修行,这才是真的修行。我就以你审案为例:你审案时不能带有情绪,不能因为被告强词夺理就大怒;也不能因为他甜言蜜语而欢喜;不能因为他送礼了,就宽恕他的罪行;也不能因为别人托你惩治嫌疑人,你就真去惩治。总之,必须要秉承公正的心来做事。如果你离开你的工作而专门来修行,那就成了水中捞月,永远扑空。”

在工作中修行,一般人很难理解。大多数人都把修行和工作一分为二:修行就是修行,修行的道场应该是在远离人间的地方;而工作只是一种职业,如果非说它很重要,那也只是维持我们生存的一个物质基础。工作是俗的,而修行却是高雅的。我们常常能听到有人说,我想把工作辞了,专心去修身养性。还有人说,谁不想通过修行让自己的境界高一点,烦恼少一点?可修行也要有时间啊。每天都被工作搅扰得头晕脑涨,哪里有时间修行?

有这种想法的人,必然不是个真懂得修行的人。

王阳明曾在给弟子的信中谈到禅宗的一桩公案,这桩公案说,唐朝中后期有位叫怀让的法师名震四方,许多人都跑来向他请教。有个叫道一的和尚来请教他后,认为怀让徒有虚名,于是就在怀让的寺边结庐。他每天只做一件事:跏趺坐禅。

怀让和尚有一天问他:每天这么口不语、眼不睁的为了什么?

道一回答:成佛。

怀让笑笑,拿了块砖坐在道一身边磨,声音很刺耳,道一只好问他:你这是干什么?

怀让回答:磨成镜。

道一险些笑喷:砖头能磨成镜?

怀让等的就是这句话,回敬道:坐禅岂能成佛?

据说,道一猛地睁圆了眼睛,如在晴天听到一声霹雳。他最终悟到:呆傻般的坐禅不能成佛,成佛的修行要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中。

倘若把道一换作世俗人,就会有这样的顿悟:修行就在我们的工作中。

实际上,这并非是王阳明的信口开河,尤其是在今天,大多数人除吃饭、睡觉外,占生活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工作。这段充足的时间正是修行的最好时间。

不明白工作就在修行中的人和那个“道一”和尚一样,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依王阳明的解释,所谓修行,就是在工作中为善去恶,秉承一颗有良知的心来面对工作中的一切。

王阳明的心学盛行多年以后,一个叫石田梅岩的日本人照抄阳明心学,号称创建了石门心学。石田是日本德川幕府时期的一个贫苦农民,他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教育,但他的思想却影响了包括日本商业大亨稻盛和夫在内的大批日本精英。他和王阳明一样,都主张人应该在工作中修行,在不断的修行中提升精神境界。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用心去做,总能“悟透大道”。其实,“大道”无非就是幸福。

再具体一点说,王阳明所谓的为善去恶的修行的终极目的,无非就是心灵的健康和个人幸福感的加强。在工作中,去和他人共事,而工作上所必须具备的专注精神与使命感,就是我们修行的精髓。一个用积极心态投入工作的人,必将成为自己最满意的心灵导师。

先生曰:“你看这个天地中间,什么是天地的心?”

对曰:“尝闻人是天地之心。”

曰:“人又什么叫作心?”

对曰:“只是一个灵明。”

——《传习录·黄以方录》

)第七节 天地在我心中

很多时候,当我们感到迷茫时,经常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是世界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世界?

有些人自命不凡,觉得自己很伟大,以为地球总绕着自己转,自己是宇宙的中心;而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很渺小,在宇宙中,连尘埃都算不上,在时间的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这两种态度其实都走入了一个极端。

有位弟子问王阳明:“您常说天地万物和我心是一体的。人身体的部分和心的确是一体的,但天地万物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和我心是一体的呢?”

王阳明反问:“你说这个天地中间,什么是天地的心?”

弟子回答:“圣贤说,人是天地的心。”

王阳明又问:“主导人去思考做事的叫作心,心又是什么?”

弟子回答:“只是一个灵明。”

王阳明说:“这就很明白啦。充塞天地中间的只是这个灵明。我的灵明,就是天地鬼神的主宰。没有了我的灵明,天地鬼神就不存在。你看那死去的人,他的天地鬼神在哪里?但是,没有了天地鬼神,我的灵明也就不在了。因此,天地万物与我心是一体的,是互相流通、互相依靠的。”

王阳明这段话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天地万物,我理你,你是天地万物;我不理你,你就什么都不是。但有时候我必须要理天地万物,因为我不理天地万物,我的灵明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所以也就不能存在了。二者要么都存在,要么就都不存在,谁也离不开谁。

试想想,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你,地球照样转,人们照样生活,你的那份工作照样有人能做得来。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你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会为你惋惜一回,但他们不会时刻把你记在心上。你对世界的影响微乎其微,从这一点而言,你的一生平淡无奇。即使你作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让万民景仰,但因为你自己的离开,你根本就不会知道这些。所以,你的离开,就等于你的天地万物彻底消亡了。而存在的天地万物是别人的天地万物,跟你已经没有任何关系。

同类推荐
  • 纯情女孩(密码测试)

    纯情女孩(密码测试)

    纯情的女孩,你多么美丽动人,但未必令男孩“一见钟情”。你只有具备女性的仪态美和人情味,才能深深打动男孩的心。
  • 工作的成就

    工作的成就

    本套书系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职场升迁术

    职场升迁术

    有没有升迁的终南捷径?有——但不是人人都能领悟的。事实上,每个人对升迁之道或多或少都有所领悟,但其中的门道却远不止此。升迁,不仅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而且是一门深不可测的大学问。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者无不是升迁之道的身体力行者。
  • 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

    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

    本书主要围绕大众读者如何在舍与得中达到幸福和平衡,并且一直保持着幸福的状态。其实享有快乐和幸福也不难,只要你从点滴做起,将幸福分解,你就一定能经营好你的人生。
  • 又见飘雪(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又见飘雪(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反派总要我保护

    反派总要我保护

    京中谁人不知,最是五皇子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不参与党派纷争,一心为国为民。只有天天缠着陆易辞的姜姜知道,这人看似不争不抢,其实什么都想要,权利,民心,金钱,凡他所想,无不得手,毕竟是反派,有这些追求也都正常。待这位功成名就,每个人对这位各有所求,可姜姜不同,她对陆易辞没啥想法,要是一定要说,好好活着别作死就成。可随着重生的次数叠加,姜姜发现,每次她都以为反派要凉,结果最后凉的都是自己。这都凉成黄花菜了,她还能回去吗?看着越发奇怪的反派,姜姜顿感前途堪忧。回家路漫漫,少女仍需继续努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世界我的MC

    我的世界我的MC

    十七岁的韩武成功考上北海高中,那时,学校流行这一款游戏,Minecraft,中文名字叫我的世界,大家习惯性称为MC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王之雪色飘零

    网王之雪色飘零

    她是上帝用一辈子来塑造的神之女,有着无人知晓的过去。她不小心闯进王子的世界,却意外的被王子接受。当王子表达爱意,她吓到了,落荒而逃。而他紧追不舍,终于有一天,他把她堵在墙角夺去她的初吻,霸道的说:“你是我的!”哦,她好像也对他心动了,那就当他的女朋友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浮世清

    浮世清

    这是本玄幻文,女主在现代因被妹妹,情人背叛,为保家族宝物不落入他人之手,只好纵身火海。没想到却阴差阳错付到了已死的安默晨身上。而后她开始了自己的修炼之路,当然男主也陪伴女主历经沧桑困苦,最终修的正果。
  • 我考研考回了明朝

    我考研考回了明朝

    农学考研狗偶得机遇,穿越回大明。乱世求生,靖难之役辅佐朱棣登基,辞官回乡。寻得沈万三宝藏,开发万亩荒地,种植水稻,建立蔬菜大棚,搞水产养殖,开始自己的农场主生活。
  • 手机里的上帝

    手机里的上帝

    放角落吃灰多年的手机里,居然藏着个自称上帝的主。当老板,搞创业,走上人生巅峰?用不着!换个身份,一夜之间成千亿商业帝国继承人!咸鱼的主角,除了混吃等死,啥都不想做,所以只好一路躺赢。心累的上帝,空有三头六臂,怎奈所托非人,于是只能死拉硬拽。注:这是一个上帝给人类科技树浇水的故事,有少许科幻!
  • 憨予暹禅师语录

    憨予暹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