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35500000039

第39章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5)

一个途径是将职能相同相近的部门,重组为一个职能更宽、管理范围更广的大部门,使相关职能由一个大部门负责,统一协调管理相关领域的事务。具体整合方式,应从实际出发,统筹考虑。比如说,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与公共卫生服务有着内在有机联系,应当在统筹协调食品药品和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的基础上,整合现有政府部门,统一负责相关领域的政策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职能。再比如说,能源涉及到经济、社会、外交、资源等多个领域,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国家能源管理机构的设置,既要考虑强化行业管理职能,也要考虑从更高层次上加强战略规划和统筹协调职能,实现职能有机统一。另一个途径是只对相同相近职能进行整合,不动机构。在许多情况下,一个部门可能只有某些管理职能与其他部门存在交叉,或者一项事务的工作流程客观上需要几个部门共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重组机构,而是采取职能整合的办法,将相近职能归人一个部门管理为主,使之成为该项职能的主要负责部门,牵头协调相关业务,其他部门配合,做到职责明确、各负其责,防止都负责、又都不负责,出了问题无人负责。

其二、决策与执行分开问题。目前,有些政府部门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容易导致权力过于集中、部门利益化等问题。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的运行机制”。实行大部门体制,有的部门职能更宽,权力更大,可能出现新的部门利益,监督控制更加困难。因此,实行大部门体制,更有必要在建立决策与执行相对分离的权力结构上有所创新。在这方面,国外已有多年实践,有些成熟经验可供我国参考借鉴。例如,20世纪90年代起,英国开始推行政策制定与执行相分离的政府模式,内阁部门主要负责政策制定,设有各种决策咨询委员会,同时将部门内设机构成建制地转为执行机构,负责政策执行,并授予执行机构负责人充分的人事权、管理权和财政资源支配权,目前执行机构已达100多个,大部分公务员在执行机构工作。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也有类似做法。从我国情况看,可考虑以大部门制改革为契机,进行决策与执行相对分开的改革试点,如将执行性、服务性、监管性的职责及相关机构,分离出来作为大部门的执行机构,将所属事业单位改为独立法人单位,使部门本身主要负责政策制定,执行机构和法人单位专门负责政策执行,形成决策与执行相互制约和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其三、各类政府机构关系问题。现代政府机构种类较多、关系复杂,例如我国目前政府机构分为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部门管理的机构等。实行大部门体制,涉及到部门职能重新界定和机构调整,如何理顺各种机构之间关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至关重要。可供考虑的措施有:一是对各种类型机构的定位、职责、规格、权力、责任和隶属关系,做出明确无误的法律界定,为理顺机构之间关系奠定组织基础。例如,将目前机构设置中政事不分、以事业单位序列却行使行政职能的机构,明确界定为行政机构。二是使一个部门主要负责一个事务或融合性强的事务,做到职责明确,便于问责。三是明确综合部门与行业部门之间、政府组成部门与其他政府机构之间,是分工合作、相辅相成的关系。四是通过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确定负责一项事务的牵头协调部门等方法,加强部际关系协调机制,提高政府整体效能。

其四、地方政府机构设置问题。我国是实行单一制的国家,中央政府的机构调整必然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实行大部门体制改革,在逻辑顺序上应先从中央政府起步,而后延伸到地方政府。考虑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能有所不同,例如中央政府管理更侧重宏观性、间接性和指导性,地方政府管理更侧重具体性、直接性和执行性,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也应当有所不同。在大部门体制改革中,除了根据政府管理需要实行上下级对口设置的机构外,其他地方机构的设置,应在地方机构编制总额限定的情况下,由地方各级政府根据本地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整合职能和机构,灵活设置地方部门,为地方政府改革和管理创新留下空间,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创造性。

(第四节 大部制难以承受之重

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变化,孕育了一些国人跟风追时髦的风尚,对于政府管理领域似乎也未能例外。在以产值论英雄的年代,自上而下的经济目标责任制形成所谓的“压力型体制”,它所对应的则是“表现型政治”:自下而上响应上级指令,层层加码、层层拔高,表现出大轰大嗡的特征。目前有关“大部制”的热论似乎呈现出类似苗头:不恰当的定位、无根据的演绎、不切实际的希冀,人们正在赋予大部制难以承受之重。科学发展观意味着施政理念和价值目标的转变,它的贯彻落实则需要行事方式的转变,从“表现型政治”转变为“务实型政治”。务实的标志之一,就是要以平常心看待大部制。

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对大部制的种种评论:“中国政府将对自己庞大的行政体系进行改革,这一次的行动代号是‘大部制”’;“以大部制为代表的第六次行政体制改革”;“‘大部制’构想被普遍认为是政府改革的一个新起点、新突破口”;“大部制改革引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推行大部制着手,布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部制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该如何定位?我们需要重温一下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中的有关论述。

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点或重点领域,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四个方面。报告中有关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措施,也可以大致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归类: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明显属于“职能转变”的范畴;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主要着眼于“理顺关系”;“优化结构”

涉及面比较广,既包括“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又包括“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而“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则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提高效能”略微复杂一些,既涉及到诸如“推行电子政务”、“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等管理运作和技术层面的改革措施,同时又是职能转变、理顺关系、优化结构等改革所追求的最终效果。

显而易见,十七大报告中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论述是系统全面的,从中可以得出几点结论:第一,大部制只是改革的四个着力点或重点领域之一。第二,大部制仅限于政府内部的机构整合,不可能替代党、政、人大和政协的机构设置统筹,也不等同于“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换句话说,即使就“优化结构”这一着力点而言,大部制也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退一步讲,国务院现有60多个组成部门,即使所演绎的大运输、大农业、大文化、大卫生、大能源等全部付诸实施,所涉及到的部门数可能也不到一半。对于这样一个改革举措,用“引领”、“着手布局”、“新突破口”等字眼,把它视为足以“代表”本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面“旗帜”,无异于用局部代替了整体,给人以过犹不及的炒作之嫌。如果这些不恰当的定位出自于真诚信念,那只能反映了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综合性与复杂性的漠视和曲解。

政府为履行特定职能而存在,部门只是职能履行的载体或责任主体,政府机构设置、关系模式、运作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发展变革,无不受到政府角色定位和职能结构的影响,并服务于有效履行职能这一目标。从实践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的历次重大改革,都和政府角色和职能结构转变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职能决定机构设置的例证。以物资部、纺织部、轻工业部等部门的演变为例,是市场化的发展导致了相关职能的消亡,进而导致这些部门被撤销,而不是这些部门的撤销带来了市场化的发展,也不是机构变革导致了职能的转变。因此,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及的四大重点领域中,深化职能转变依然是第一要务,其他领域非常重要,但在我看来都居于从属地位。大部制尤为如此。

首先,职能转变是中央新施政理念和“新民生”路线的旗帜或标志。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实际上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随着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的转移,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长期放在经济领域:“从计划调节到市场调节,从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等,显然都属于经济职能转变的范畴。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目标,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发展思路,突出了“以人为本”和对民生的高度关注。在“新民生”路线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是“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换言之,这些改革措施最能体现新施政理念,因而职能转变依然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

其次,政府职能转变是大部制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和条件。人们常用“缺位和越位”来形容我国政府职能中的问题,这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方式,但都对机构设置产生决定性影响。当公有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政府对行业甚至企业实施微观管理的时候,把一机到八机部合并为一个“机械工业部”都会超越管理能力的边界。

弥补政府“缺位”,当前的重点是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需要工作重心和资源投入上的倾斜,因而首先是职能转变的问题。否则,即使建立一个高规格的大部门,也会面临运转不良的困境。至于政府“越位”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方面,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另一方面,许多可以由非政府中介组织履行的职责,目前还是由政府部门包揽。如果大部制改革的目标是精兵减政、理顺关系、提高效能,那国际经验表明,分散化的公共治理结构越发达,大部制就越能够成功。否则,大部制同样会运转不良,最后走向“合而又分”。

所谓“大部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大部制不是万灵丹,有所能又有所不能。所谓“能”,指大部制能解决哪些问题,带来哪些期望的效果;所谓“不能”,指大部制改革的作用有其边界。

大部制度改革何以避免政出多门,从而提高行政效能?我们以商务部为例做一说明。在原经贸委、外经贸部和计委职能整合基础上成立商务部,可以说是大部制的一个早期尝试,其积极意义表现在几个方面:内经贸和外经贸管理机构统一,为统筹综合内外发展状况,制定统一的经贸战略和政策奠定了组织基础;有利于推动外商、合资和国内企业,国有和民营企业在经营权等方面的一视同仁,更好落实国民待遇原则;内外贸管理体制统一,有利于克服出口和进口脱节,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形成出口和进口的连结效应。大运输的设想与此同理。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具有明显的竞争和替代关系,竞争不仅涉及市场、客户,而且争夺国家有限资源的投入。组建统一的大运输部门,有利于市场和资源投入的统筹规划与合理布局,有利于统筹思考解决几大行业间的矛盾和政出多门,有利于减少国务院的管理幅度,从而为提高效能奠定基础。

大部制的“不能”表现在哪些方面?首先,大部制在解决政出多门和部门矛盾方面的作用有限。人们往往以“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等,来论证大部制的必要性及其对改革的期待。问题在于:部门再大,也得有个边界,超越这一边界,职责交叉就是必然的,矛盾和扯皮也是不可避免的,大部门之间也不例外。其次,大部制聚焦于结构调整,并不能完全解决部门内部的运行机制问题。国际经验表明,有限政府和决策/执行职能的适度分离,是大部制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多数政府部门决策和执行职能混合,部长既抓政策又对执行管理和政策效果负直接责任,工作负荷超过了个人能力。实施大部制,这一问题无疑更为突出。第三,大部制会对强化监督和权力制约带来挑战。职能集中必然伴随着权力集中,人们对监督弱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有人预言,“大部制改革将按照决策、执行、监督分离的原则确立部委运行机制”,这一新体制将带来更多的变化,其中包括强化监督和权力制约。其实,决策、执行、监督不论怎样分离,都绕不过部长负有全面责任和权力这一“天花板”,加上我国特有的官僚文化和上下级关系,部门内设监督机构的作用注定有限。强化监督和权力制约,不能押宝于大部制,功夫应在部门之外,不仅是政府专门监督机构,更重要的是权力机关、人民大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这句话实际上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大部制,二是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目前,人们对大部制的热议超乎寻常,但对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缺乏足够的关注。在我看来,它至少同大部制改革一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前已提及,部门再大,也得有个边界。除非把所有部门整合成一个“国务部”,部门之间注定出现协调配合问题。一个基本事实是,美国政府被视为大部制的典范,但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依然存在。解决由此带来的矛盾和扯皮,传统智慧致力于“职权界定明确化”,即详尽列出各个部门的管辖范围和事项,通过明确划定边界达到“井水不犯河水”。一位美国学者对此做过生动描述:“如果在公寓大楼里发现一只老鼠,那是住房检查员的责任;如果老鼠跑到一家餐馆,那就归卫生部门管辖;如果它跑了出去,死在一个小巷里,那就归公共工程部门管理”。实践证明,在问题盘根错节的高度复杂化社会,职权界定明确化日益无能为力。

同类推荐
  • 毛泽东精神

    毛泽东精神

    《毛泽东精神》是刘振起教授的演讲稿,以通俗晓畅的文字阐述毛泽东的大善精神、平等精神、报国精神、民本精神、斗争精神、合作精神、开放精神、学者精神、修身精神,以全新的视角解读了伟人毛泽东。作者认为毛泽东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思想资源,分析了毛泽东精神的历史渊源和基本内涵,认为毛泽东精神具有实践性、完整性和指引性三大特征,并从多个角度阐释了毛泽东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认为毛泽东精神是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高峰。
  • 点滴集——发展·项目·改革·文论

    点滴集——发展·项目·改革·文论

    该书由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邵克文作序,甘肃人民出版社资深编辑赵宝红担任责任编辑,全书40万字,共分三部分,即“发展点滴”、“项目点滴”、“改革点滴”。
  • 今日美国:痛与变革

    今日美国:痛与变革

    报人自有报人的特质:敏捷的眼睛,快速的思考,准确的书写。维杭不同于一般报人的是:眼睛须臾不辍地盯着美国社会的大动向大变化小细节,思维冷峻地梳理着昨天的积淀、今日的现状、明天的走向,笔下流动的是美国与今日“地球村”特别是中国的比较、关联与此消彼长的态势。
  • 西方世界的衰落(修订版)

    西方世界的衰落(修订版)

    本书从理性概念出发,通过理性的同化与异化分析,研究了西方资本主义兴起与衰落的内在机理,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进行解构。作者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过程就是理性同化的过程,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在兴起过程中就埋下了理性异化的祸根,随着理性同化的完成,理性异化的力量逐渐显现和增大,并导致了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现代经济增长方式、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性以及资本主义全球化进行了剖析和批判,并得出了西方资本主义正在走向衰落的结论。
  • 中国:决胜百年目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决胜百年目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十三五计划向前迈一步。本书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如何评价“十二五”时期;第二部分是如何认识“十三五”时期的定位;第三部分是如何理解五大发展是引领“十三五”的灵魂和理念;第四部分是如何考虑“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第五部分归纳了建议中所提出的国家发展目标、发展战略、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项目;第六部分是小结,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
热门推荐
  • 龙凤萌宝:金主爹地来抢婚

    龙凤萌宝:金主爹地来抢婚

    “老大,这一千万的演出费给你,离我们妈咪远点。”萌系正太伸手给男人递过去一只小猪存钱罐。男人望向沙发上微笑的女子,冷声反击:“我出双倍,把你们妈咪给我带来。”“老大,喜欢一个有了两个孩子的女人,你口味很重啊!”正太身边,俏皮的萝莉嫌弃说到。望着自己面前一对活宝,男人声音冷了八度:“叫什么老大,叫我老爸!”“北堂先生,我的孩子什么都能乱来,就是这个爹不能乱认。”双手环胸,千尹人一脸的傲然,不复当年的清纯可人。想到多年前的那一夜,北堂梵希魅惑一笑,“别忘了你是我的专注电梯,我想上就上!”当清纯女华丽逆袭,带着萌宝童星闯天下却是误惹上双胞兄妹的亲爹。高冷撞上腹黑,到底是谁着了谁的道,谁俘获了谁的心?
  • 我真的还能活

    我真的还能活

    我的金手指怎么天天想我死?试问哪个穿越者有我惨?修炼资质为零,气运史上最差,还没贵人相助!天天在鬼门关前飙车,不是我愿意,是刹车坏了!还好我机智的抱对了大腿,却不能安静的当挂件,还得时时刻刻为活下去挣扎。我仆百灵,有大帝之姿!灵帝牛十三!凤傲天万岁!灵帝我警告你,别脱了啊,我真的担待不住啊!
  • 圣宠纪元

    圣宠纪元

    没有简介。没错,就是没有简介,我真的想不到什么简介了……好吧,不写简介好像是不能的。这是描述一个叫方想的学生所产生的异变。
  • 书遥路远难赋情长

    书遥路远难赋情长

    可能缘分真的是命中注定吧,不然为什么上天制造了那么巧合来让他们遇见?她穿越时空而来,他从地狱中重生;她睿智果敢重情重义,他身负血海深仇心如寒冰;她救他一命他还她一生;她暖他一颗心,他便护她一世安然无忧!往后余生,书遥路远,难赋情长,最是情长!
  • 柯南之被害者自救手册

    柯南之被害者自救手册

    【柯南同人】【法医向】【兼职侦探】【波纹气功】一本能够预知死亡的手册,让竹内凌平走上了一条救生者于危难,慰死者以真相的道路。爆炸、谋杀、车祸、天灾……被害者临死前最后的呼救声引发了某种奇妙的效应,让凌平的意识附身于危险中的被害者,是自救,也是救人。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足够幸运,对于那些未能得救的人,他们的遗体便蕴含着他们最后的求救信号。以法医的手段解读写在遗体中的信号,查清事实,还死者与社会以真相,这亦是一种救赎。第一次写小说,自认为没什么毒点,主角的体型其实是按照JOJO乔家人设定的,唯一的毛病大概是前期节奏有点紧,日常不多,以及为了推进剧情强行让案件结束,但后期一直在进步,而且一定会写到完本。法医的内容肯定不如柯验那本,但也会尽量做到不出错。
  • 诗歌:智慧的水珠

    诗歌:智慧的水珠

    本书就诗歌形式而言,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意象、诗律等方面所呈现的智慧;就诗歌内容而言,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在时间观、季节观、人生观、历史观、自然观、超自然观等方面所呈现的智慧。
  • 断地

    断地

    那个夜晚,天上星光璀璨,地上灯火通明。热闹的街区弥漫着浪漫的气息,喜庆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忽地,天空中不知不觉飘来一段黑色,遮蔽了漫天星光,然而沉浸在幸福中的人们丝毫没有察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暮澜王朝:皇后是腐女

    暮澜王朝:皇后是腐女

    现世的学霸腐女穿越至架空王朝。昨日的学院风云人物,今日的宰相嫡女。嫁与皇帝,贵为皇后。只是本应是勾心斗角的后宫纷争,却因着这个不在频道上的腐女皇后有了乐趣。“皇上,其实臣妾觉得,你与你那挚友倒是有几分夫妻相。”“胡闹!”
  • 予昔经年

    予昔经年

    陆祈年是多么完美的人阿,他帅气,相貌无可挑剔,他优秀,所到之地尽是光环,仿佛是被上天眷顾的。可是她,她是不完美的,可以说现在的自已完全是个笑话,她配不上他的,不能让自己耽误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