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68300000060

第60章 公开场合别触犯上司的尊严——给上司留面子的说话技巧

中国人是最讲究面子的,这种偏好源自五千年的文化,又扎根于伦理型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网络之中,根深蒂固,几乎无人能够幸免。

好面子,其实就是要做到一团和气,要“和为贵”。人人头上有青天,各自相安无事,自然皆大欢喜。这是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整合全社会的一个独特方式。从中国人在饭馆争着付钱到婚娶喜宴上的“见面礼”,无不透露出中国人的“面子”哲学。因此,就中国的传统而言,在公共场合,都是比较注意面子的,不但给别人面子,自己也要争面子。

这种“面子”哲学的另一面便是,除非迫不得已,绝不首先撕破面子。

即使是对手,心里已藏满刻骨仇恨,并且毒计连篇,表面上却依然面带微笑。

而一旦有人敢于直言不讳,不给别人面子,这在中国人眼里就是具有相当的敌意了,甚至是发出挑战的信号。因为在逻辑上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作出推论,即首先撕破了面子,那就肯定是出于迫不得已,或者是受人胁迫,或者便是心有怨气而不得不发。

领导也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中国人,即使这种“面子”哲学是错的,但在中国这种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下,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套用中国人独特的思维习惯和模式,得出相似结论。

在领导的眼里,如果自己的下属在公开场合使自己下不了台,丢了面子,那么这个下属肯定是对自己抱有敌意或成见,甚至有可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公开发难。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人们都喜欢喜欢他的人,人们都不喜欢不喜欢他的人。”这样,在公开场合不给领导留面子的结果便是,领导要么给予以牙还牙的还击,通过行使权威来找回面子,要么便怀恨在心,以秋后算账的方式慢慢报复。

这种结果,自然是下属在提出批评和意见时所不愿看到的,也违背了他的初衷。

领导十分注意自己在公开场合的形象,特别是在其他领导或者众多下属在场的时候,这绝不仅仅是因为有个文化的潜意识在作祟,更是在于领导从行使权力的角度出发,维护自己权威的需要。这种需要因受到公开的检验而变得更加强烈甚至是不可或缺。

如果下级的意见使领导感到难堪,即使他是出于善意的愿望,即使他的确是“对事不对人”,其结果却必然是一样的:使领导的威信受到损害,自尊受到伤害。

威信受到损害,便会使权力的行使效力受到损失。它影响到领导在今后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方面的决定权和影响力。因为人们不禁要问,他说的是否都对呢?是否会产生应有的效果?……这样,下级在执行中便多了几分疑虑,这必然会降低领导权力的有效性。因为服从越多,权力的效果就会越好。行使权力必须要以有效的服从为前提;没有服从,权力就会空有其名。

自尊受到伤害,是最伤人感情的,因为它触动了人最为敏感的地带,挫伤了“人之所以为之”的信条。在公开场合丢面子,这说明领导正在失去对下级的有效控制,于是,人们不禁对他个人的能力乃至人格都产生了怀疑。

因此,无论是谁身处此境,最先的反应肯定是怒火中烧,而不是理智地对意见内容进行合理性分析。那么,此后的一系列举动肯定都是很情绪化的。即使他很有面子、很得体地将这件事掩饰过去,情感上的愤怒依然是存在时,这个阴影将会把你美好的印象浸没,使你在后来饱尝麻烦,悔恨不已。

因此,当一领导当众受到下属的伤害,丢了面子,即使当场不便发作,日后也会有所记恨,甚至予以报复。因为如果他不这样做的话,可能还会有其他人会当庭责难,使他下不了台。“杀一儆百”、“杀鸡给猴看”的道理正是缘由此处啊!

唐代,魏征也算是唐太宗的心腹之臣了,一向为唐太宗所重用,唐太宗却也因为面子受损的事几欲杀掉魏征。

一次上朝,魏征当着朝臣之面犯龙颜直谏某事,顶得唐太宗面红耳赤,大丢脸面,但唐太宗还算是一个清明有为的皇帝,考虑到自己曾叫大臣“事有得失,毋惜尽言”,所以当堂不好发作。但罢朝之后,却是怒气冲冲地嚷道:“总有一天我要杀死你这个乡巴佬!”皇后问他要杀谁,太宗说:“魏征常常在朝廷羞辱我。”皇后闻言心中大惊,因为唐太宗就有过因不听大臣劝谏而杀人的事,而且她知道太宗的脾气,于是急中生智,用当庭恭贺的办法使唐太宗突然醒悟,才免了魏征死罪。不过,在魏征死后,唐太宗仍是派人去推倒了他的坟碑,这大概是心中之怒气长期郁结不得消散之故吧!

试想,如果唐太宗并没有这么英明,并没有这么大的胸怀和气量;如果皇后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替魏征说情;如果唐太宗对魏征并不是那么信任和了解,恐怕魏征的脑袋早就搬家了。这其中的经验与教训不能不为下属三思,深以为戒。

所以,下级在公共场合给领导提意见时,一定要注意给领导留有面子。

留面子,首先表明你对领导是善意的,是出于对领导的关心和爱护,是为了帮助领导做好工作。这样,他才愿意理智地分析你的看法。

留面子,还表明你是尊重领导的,你依旧服从他的权威,你的意见并不是代表你在指责他,相反,你是在为他的工作着想。

留面子,其实就等于给自己留下充分的余地,下属可利用这个余地同领导在私下里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同时这个余地还表明,下属只是行使了一定的建议权,而领导仍保有最终决断的权威。留有余地,还会使下属能够进退自如,一旦提出的意见并不确切或除当,还有替自己找回面子的余地。

当然,我们讲公开场合提意见要注意领导的面子,并不是鼓励下属“见风使舵”,做“老好人”。我们是非常赞成对领导多提建议性的宝贵意见的,同时也对直言不讳、敢犯龙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我们的着眼点只是在于,提意见要注意场合、分寸,要讲究方式、方法。

历史的经验证明,如果只注重提意见的初衷和意见的合理性,而不去考虑它的实际效果,这样的劝谏只能给下属带来灾祸。我们衷心地劝诫每一位下属,一定要在公开场合给领导留面子。

同类推荐
  • 气质与性格(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气质与性格(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性,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在人的个性当中处于核心地位。这首先是因为性格具有社会评价的意义,人们可以对某种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进行评判。
  • 100条经典格言的颠覆

    100条经典格言的颠覆

    “巧妇可为无米之炊”、“旁观者迷,当局者清”、“成功也会成为失败之母”……当你看见这些惊世骇俗的标题出现在这本书里面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到匪夷所思,原来格言还可以这么说。是的,话可以这样说,事也可以那样做。本书的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思维对100条格言进行了梳理和再次解读。
  • 心态的激励

    心态的激励

    本书是《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系列之一。马斯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
  • 这样做女孩最聪明

    这样做女孩最聪明

    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女孩的命运没有人可以左右,关键要看自己如何把握。本书从心态、性格、智慧、独立、爱情、婚姻、事业、理财等多个方面阐释了一个聪明女孩应当如何抓住自己的幸福人生这一热门话题,帮助女孩认清现实、拥有快乐、收获幸福,指导年轻女孩有条不紊的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 365日人生感悟

    365日人生感悟

    脚印在又硬又平的路上是留不下痕迹的,只有在泥泞的路上才能露出来。“泥泞”是多么形象的字眼,它象征了挫折、困苦、磨难与无奈,在历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是在“泥泞”中走过来的,我们钦佩他们。让我们在泥泞的路上大踏步地走吧!
热门推荐
  • 不好意思再见你

    不好意思再见你

    一个关于青春、关于校园的故事。没有死去活来的虐恋,没有前世今生的羁绊。有的,只是叶子、涛子,以及一群同样正值青春年少的高中学子。他们用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组合着独属于自己的味道,演绎着自己的精彩人生。
  • 先昏后爱:拒嫁豪门

    先昏后爱:拒嫁豪门

    买股票,蓝筹股和潜力股,你选哪个?挑男人,高富帅和凤凰男,你又会选哪个?爱情,谁人又能预知哪个靠谱?!陈明斯经历了两场刻骨的恋爱。一个是纯真的校园初恋,一个是热烈的都市恋情。对爱情,她从懵懂无知到大彻大悟。千回百转,缠绵绯侧,最终她情归何处?喜欢本书的亲们欢迎加入如斯读书群138716912
  • 混在神国那几年

    混在神国那几年

    来到一个跟原来文明相似的世界,你发现气运之子就在你身边,你是该恐慌还是该高兴?
  • 嗜血王爷绝宠怀中妃

    嗜血王爷绝宠怀中妃

    一朝穿越,异界大陆。废材废物,人人唾弃。我怎么可能是废物?从底层到巅峰的转变,一步一步踏上王者宝座!来了就要活出属于我的精彩!让我的名字响彻在大陆的每一个角落!
  • 绿茵战将

    绿茵战将

    足球,世界第一运动,太多的比赛留下了太多的经典画面,希望用手下的一支笔把这些精彩的画面记录在文字的海洋里
  • 真魔诀

    真魔诀

    一个即将没落的时代,一个风起云涌的位面,一个悠远传奇的故事,一个身负重任的少年。且看他逐步掌握魔的真谛,改变这个时代。
  • 阮小樱的小青春

    阮小樱的小青春

    阮小樱从来都想不到心中暗恋的他,也一直暗恋着自己,但,奈何命运不公,心中的话还未说出口,自己就出车祸了。暗恋的他决心主动表白。
  • 强者最后

    强者最后

    掉下悬崖,落到不明之地,奇怪列车,无数白蛋,古怪巨兽,这是何地。他将到往何处,又如何立足?且看强者最后。
  • 巫族少女横行异界

    巫族少女横行异界

    喜欢美男的少女巫圣乐抱着龙胆,带着心爱的人穿越到了异世大陆。为了追查巫族秘辛,巫圣乐身怀神秘的巫医,巫乐两大技艺,在异世中组织佣兵队,打怪,升级,调戏美男。魔法绚烂,斗气昌盛又如何,她一样可以横行无忌。且看她巫圣乐在异世中的快乐生活……
  • 痕记

    痕记

    本书记录了编辑与作家们的交往的点滴,从最初在投稿邮箱里发现优秀的投稿作者,到成为拥有十万以上销量的作家,这其中他们一点一滴成长的过程,以一个编辑的角度将之还原,呈现给读者作家真实的性格以及生活里不为人知的一面。面对内心比普通人更敏感的文字创作者,编辑和他们之间,并不只是简单冰冷的工作联系,而是有更多人与人之间真心相交的温馨和坎坷,朋友之间的信任和依赖存在其间,蕴藏在心。编辑工作的个中辛酸,作家创作的压力艰难,都在本书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