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71600000041

第41章 《暗物质》带来的心灵震撼

每个人来美国都有自己的梦想。但许多人很快就不得不面对想象、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中国人特别要面子,成名、成家的愿望很强烈,对父母亲友,往往报喜不报忧。电影《暗物质》不完全是中国人、也不完全是美国人的故事……电影就是通过艺术来再现梦想追寻的或失落的历程,导演陈士争如是说。

中美文化差异下的悲情电影《暗物质》

第25届旧金山国际亚美电影节月中旬在闭幕电影《暗物质》的掌声中完美落幕。旧金山国际亚美电影节始于1982年。该协会主要致力于帮助亚裔电影在美国主流社会的推广和沟通。现已逐渐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电影节,规模也逐年扩大,并正在成为两种电影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华裔导演陈士争首部剧情片《暗物质》(Dark matter),因内涵深刻、手法新颖和男女主角的出色演技而受到好评。陈士争执导,刘烨及美国影后的梅丽史翠普(Meryl Streep)所主演的《暗物质》由于取材自1991年爱荷华大学中国留学生卢刚凶杀事件,引起观众瞩目。

《暗物质》故事梗概:踌躇满志的中国留学生刘星(刘烨饰)怀揣着改变命运的美国梦和冲刺诺贝尔奖的雄心,来到美国赫波大学,在大学资助人乔安娜?席尔瓦女士(梅丽尔?斯特里普饰)的帮助下开始异国他乡的奋斗生涯。在苦苦钻研中他迷上了暗物质,一种他认为虽然看不见,却是决定宇宙状态的物质研究,他兴奋地向大家宣布他要将暗物质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课题。令他沮丧的是,教授却打击他的热情,要求他做有助于教授研究方向的课题。

刘星违背导师的意愿发表了一篇关于暗物质的精彩论文,但这给他带来的不是成功,而是未曾预见的阻力。当他的研究成果直接威胁到老板钻研多年的莱瑟模式时,老板抛弃了他,并凭借自己的地位,冠冕堂皇地否定了他的选题和答辩。

刘星失去奖学金后,为了生活来到席尔瓦夫人家里推销护肤品,细节耐人寻味;刘星突然发现离自己的梦想咫尺天涯,他选择了一个令人扼腕的解决方式。

就在刘星决定采取极端行动那一刻,电影分别将镜头转向了席尔瓦夫人和远在北京的他的母亲,她们似乎都有心灵感应,都感觉到了巨大的恐惧临近……画面中她们拼命地跑着,一个朝着刘星的宿舍跑,那里,已人去楼空,地上唯有一只孤零零的旅行箱;一个往家的方向跑,电话声尖锐地刺破了一个母亲的心,令人肝肠欲断……一个才华横溢的未来的宇宙科学研究者,却还没有来得及释放他的光芒,就被他周遭和自身的暗物质吞噬了。

《暗物质》给观众的震撼

影片细腻地刻画了刘星从明星学生到失败者的变化过程和他周遭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刘星初见莱瑟教授时,他的谦恭态度不仅是因为从中国带来的传统教养,也因为自己能够幸运地成为这个学术泰斗的学生,充满崇拜和欣喜万分的情绪,老是点头哈腰地说是,杰克教授!”后来同老板关系恶化,他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又倔犟地不肯放弃梦想,紧抿的嘴唇显示了某种抗拒。对席尔瓦夫人,他从最初的必恭必敬,到信赖而轻松地仰躺在她身边看天花板上的宇宙模型,到卖化妆品时下意识地保护自尊的弓背拱肩姿势,这一层一层的变化和细节区分,成功地展现了一个中国学生在美国遭遇的文化和社会冲突过程。

为了成功,刘星不仅在学业上拼搏,也有意识地试图融入新的环境氛围,譬如他在一次派对的间隙,同老板莱瑟教授一起吸雪茄烟,品烈酒,动作虽有些笨拙,却也聊得颇为融洽;但对一到美国就信教,取了洋名字甚至不再讲中文的北京同学劳伦斯?范,则感到不齿。他直率地表示,既然是个中国人,为什么要给自己改名?

当刘星在校园里朝着给他的竞争对手颁奖的会场走去时,脸色阴沉却不歇斯底里,步履急速却不慌张忙乱……枪声响起,影片在观众一片愕然之中戛然结束。

电影《暗物质》给人留下的思考是多方面的。有观众评价说:“这样一个文雅谦恭的学生演变成一个杀人凶手,让许多观众和影评人惊愕,感到难以接受,似乎整个故事链中少写了一环。”对于这个问题,影片的导演和制片在旧金山亚美电影节上谈到,在真实生活里,突发事件发生后,经常听到凶手的邻居和同事说真没有想到他/她会做出这样的事”。也有观众表示,恰好解答了心中的疑问。我们看了太多逻辑清晰的影片,前因后果,前铺后垫,往往忽略了,其实生活本身,是没有逻辑的。一个普通的,和你我一样的人,会采取非常行动,常常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电影给大家留下了震惊,与真实世界很吻合,也把思考留给了观众。这正是作品期望的效果。当主人公表情冷静地逼近同事时,事先不知情的观众根本不知道一场大悲剧将要发生。对这部电影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有些时候一个人的行为是没有什么逻辑可言的,只凭个人某一刻的感觉。

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碰壁的、遇到各类问题或者窘境的人不少,当然,像片中角色是走了极端。他自己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旁人的疏导和关心……有观众疑问是否因为给予太多同情,对死者不公平。其实导演是希望能透过悲剧让人们多一层思考,探究原因,如何去避免更多的悲剧发生。

导演的追求:悲剧中融入的喜剧元素

为什么选择极端的题材作为导演的首部剧情片?陈士争表示,天文学里有个名词叫dark matter,指(星球和)宇宙间的一种黑色物质,用它作比喻,像中国的诗一样,意喻我们看不到的东西,也就是中国人看美国,却想象不到的,也像美国想象不到的、看不到的中国。人性里最黑暗、或最优秀的东西也是看不到的,我想用科学故事讲人的东西。

影片在犹他州的一所州立大学内拍摄主景。学校在山旁,人烟稀少,校园建筑多数是现代水泥建筑,景观冷调。9月,剧组到中国拍摄,在北京大山子拍摄男主角父母在工厂工作的场景。在中国,人与人之间拥挤的关系,与美国中西部的空旷,形成强烈对比。

影片借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奋斗的经历,反映的是中国人对美国的期待,以及与美国社会的距离。陈士争回忆,与许多人一样,1987年来美前,他对美国的想像,与后来的实际经历距离很大。差异最大的就是没人管。当时国家培养的剧团或学校,总是有许多单位的要求、期待。但在美国,艺术、生活都是个人的事,不是美国人或中国人的问题,这算是比较残酷的现实,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价值。探讨应当如何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这一世界任何角落都存在的矛盾问题。

扮演女主角的梅丽史翠普与陈士争是邻居,她看了剧本后表示,许多美国人并不在意这里的中国人,认为他们只是过客。这个故事,像是给美国人开了一扇窗看中国。在影片中,梅丽史翠普饰演一位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的富人。因为关心中国留学生,捐助大学了解中国文化。至于男主角刘烨表现也很出彩,当他接了这个角色后,死记下所有的英文台词,加上这也是他第一次来美国,正好可以凸显一个刚下飞机的中国学生的心理状态。

戏剧和电影导演的最大分别是戏剧导演一般要求演员不断求变,但电影导演则强调演员的功力多在于其能否不断重复。影片从开始一直到最后高潮之前都十分幽默,把中国留学生这个群体的许多特征刻画得入木三分,连刘星失去教授宠爱,陷入困境后很伤感的地方都有诙谐的元素,轻松撩人与沉重感人并存,有些部分让人笑得心酸。

拍片风格与其歌剧类似,视觉性很强,用画面而不是对白来说故事。片中最精彩的对手戏是男女主角对彼此微妙的爱慕,但年龄相差一倍。男主角打工当推销员,想找个理由去见她。见面时,两人都在掩饰。男主角想掩饰自卑,女主角则想掩饰感情。

导演认为留学生在外国都不免有些失落感,就是那种过渡期的感觉;这里不是家,也不会把这里变成自己的家,所以像个陌生人,格格不入。依据自己和身边朋友的遭遇,他想把这种感觉从片中表现出来。影片表现了初到异国他乡的人,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困窘。譬如如何找便宜的用品、如何在教会或者慈

善机构享用免费食物等,这些信手枯来的细节,叫人不由回忆曾经走过的日子。电影《暗物质》因为再现了有血有肉的科学家形象,获得了美国科学基金会颁发的特别奖(AlfredP.Sloan奖)。这个基金会由美国通用集团首席执行长Alfted Prifchard Sloan在1934年设立,关注范围包括科学与技术、经济教育、人民生活和社会项目。在犹他州举行的美国日舞(圣丹斯)电影节将这一特别奖给予了陈士争的首部电影。

同类推荐
  • 我的相亲路上满是珍禽异兽

    我的相亲路上满是珍禽异兽

    只要坚强地活下去,总会遇上更奇葩的人……29岁这年,我相亲无数,却在为孤独终老做准备。我叫吴映真,从小爱看《动物世界》,所以后来相亲的时候总会把对方想象成一种动物,就像一个代号,方便我和死党在大庭广众之下肆无忌惮地吐槽我的相亲对象:弱气的银行职员丹顶鹤先生,钢铁直男斑驴先生,油滑的二手车经纪雪猴先生,骄傲的艺术青年孔雀先生,花心暖男东北挽马先生,低欲望青年熊猫先生,偶像包袱太重的猫先生……后来,连我的相亲对象都开始给我介绍相亲对象了!
  • 成都之夜雾

    成都之夜雾

    老汉这话说的很有道理,其实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大市场,一切与利益有关的事在这里都显得十分的合理。无论是高贵的上流阶层,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无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份子,还是思想肮脏、龌龊的市井无赖,无论这其中的差别有多大,他们的生存目的却不约而同的一致:利益!
  • 聊斋之狐仙系列

    聊斋之狐仙系列

    《聊斋志异》中共出现了三十余位狐女形象,这些狐女们有的娇憨可爱,有的聪敏过人,有的温婉贤淑,代表了蒲松龄对女性真善美的审美理想,可以这么说,《聊斋志异》的狐女形象代表着蒲松龄最高的美学追求。本文选取了三十个狐女故事,或嗔或痴,或笑或怒皆动人心弦!
  • 2012年短篇小说选粹

    2012年短篇小说选粹

    这部短篇小说集,是编者一年来的阅读所得。我相信这些小说的作者,都认真地从事着创造性工作。他(她)们不仅是现实生活强大的观察者,也是当下和历史的沉思者,更是小说艺术的行家里手。阅读的乐趣,就由此而生。
  • 越位

    越位

    这是一本以足球记者视角、围绕中国足球写就的小说。小说从2001年十强赛开始,主人公马亮和一帮足球记者们,亲眼见证了米卢在西亚对阵卡塔尔的怪异阵型,也亲耳听闻了关于某些人赌球的传闻,也见证了著名央视名嘴黄剑导致自己下课的质疑。之后,又凭借对内幕的了解,在国足对阵阿曼1:0时,成功帮人押注成功,获赠奔驰一辆。2005年,马亮见证德国名帅克劳琛带领国青风头正劲时,却被足协和部分媒体联合驱逐……2008年,奥运会前夕,由于杜伊的阵容中没有迪阿丹斯签约队员大智,这家国际知名体育品牌做出了必须撤杜伊以保大智的决策,谢亚龙巧设“狗肉宴”,临阵换掉国奥队主教练杜伊,马亮写稿公开揭露内情,被剥夺了采访男足的权力……同时,小说也展现了各大门户网站之间的体育新闻大战,尤其是新潮和搜狸之间你死我活的角逐,将体育媒体界的风云往事做了精彩重现。小说里穿插的爱情故事,也大放异彩,也真实呈现了足球记者的情爱世界。最终,马亮和众多记者兄弟一样,带着对中国足球的痛惜,和那一段快意恩仇的青春,离开了绿茵场。不久,中国足坛一场前所未有的反腐风暴掀开了帷幕……
热门推荐
  • 掠食者计划

    掠食者计划

    2045年一颗陨石砸入太平洋深处,各国先后成立专项调查小组前往调查。2046年科学家一则奇异的报告引起热门,地球在不断扩大。2048年十二月海岸线上涨,第一只巨兽出现。2049年十二月掠食者计划成立,出现了以猎杀巨兽的职业。
  • 这件事开始

    这件事开始

    辛四月是个女神经病。一天,一个神经病系统对她说:“敢跟我比比谁更神经吗?”哦吼,女神经病愉快的答应了。作者的话:啊啊啊啊啊啊!就是本脑残文吧!原谅我是个神经病!
  • 邪帝霸宠:绝世狂妃

    邪帝霸宠:绝世狂妃

    她是现代杀手之王,令人闻风丧胆的“暗夜修罗”,杀伐果断,无人敢惹。她是帝国都城有名的废物痴儿,天生痴傻,无法修炼。当一场意外降临,强者之魂入主痴儿体内。再次睁眼,懵懂退去,睿智尽显。从此,痴儿不在,王者归来。她手握绝世功法,契约魔兽之王,强势崛起,散发耀眼光芒。面对那些欺辱过她的人,她红唇轻动:别急,咱们慢慢玩。只是,一不小心,却招惹上一个邪魅妖孽的男人,从此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她往东,他就拽着她向西;她上天,他就压着她遁地;她吃肉,他就非逼着她吃草。被欺压到极点的某歌怒了:姐不发威,还真把姐当软柿子,也不怕捏爆了炸死你丫的!某人高坐树梢,随手丢下一把瓜子皮,悠闲自在地勾唇一笑:呵呵,想炸死我?做!梦!树下突然一身狼狈的某歌暗自磨牙:好样的,有种千万别栽在本小姐手里,不然看我怎么收拾你。后来的后来,某人还是一头栽进了温柔乡,从此满心满眼只余那一人。夫人渴了上茶水;夫人饿了送美食;夫人闷了就逗趣;倘若有人敢来招惹夫人,自然二话不说直接一脚踹走。哼哼,我家夫人连我都不敢惹,你丫的算是哪根葱,赶紧麻溜的滚一边去吧。【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男女主身心干净,更有萌娃爱宠撒娇卖萌求包养,欢迎入坑。】
  • 两生三界

    两生三界

    男儿一怒!一剑出!众生灭!两世死生!夕白发!为君忧!踏遍三界!汝不现!誓不休!
  • 绝世神医废材逆天嫡小姐

    绝世神医废材逆天嫡小姐

    她是世界第一特工,却穿越到一个废柴身上,渣男?虐渣妹?虐,魔兽来投靠?不好意思,神兽也要叫我爷爷。魔王渐渐逼进,她会怎么选择
  • 东阳武圣

    东阳武圣

    穿越屌丝河东阳,偶得紫石,看他如何掀翻武道大陆,看他如何纵横长空,力压万万天骄,屹立于武道之巅,风云涌起掌相恨,万宗林立千百更。万阳齐开魂不灭,只为一念道无言。
  • 翻天赘婿

    翻天赘婿

    所有人都以为周士不过是个落魄家族无所事事的大少,娶了易宁只能说他是捡了大便宜。殊不知这位周大少其实天天都在隐瞒实力,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惊天动地。
  • 皇妃出阁

    皇妃出阁

    定亲八载,四年等待,一朝完婚的圣旨,等来的却是大婚当天花轿临门,被他公然拒之门外,抗旨不婚。她是藩王之女,他是权倾朝野,得蒙圣宠的三皇子。第一次见面,她差点成了他的剑下亡魂,却执意做他的王妃,生生阻断他与心中挚爱相守。“本王一定会让你后悔今日所做的决定!”殊不知,她才是令他魂牵梦萦三年的女子。至此,她成为他一生悔之的魔障!
  • 毕业头三年:决定你职业前途的黄金期

    毕业头三年:决定你职业前途的黄金期

    如果你也正在面对无数企业的HR,做不完的case;你也一样是个怀揣抱负且初登甲板的职海水手;你也很想去体悟办公室里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或者你更想知道一个草根如何在三年的时间里,由新成“猿”磨练成“首席”、“骨干”;那么,现在就去《毕业头三年(决定职业前途的黄金期)》的故事中体会主人公认真记录下来的每一段历练心得吧!本书由那森著。
  • 翰林要诀

    翰林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