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85500000026

第26章 佛教的名胜古迹(2)

五台山寺庙经过长期的扩建,逐渐形成为我国最大、最多的佛寺建筑群。由于北魏帝王的崇佛,尤其是魏孝文帝的开拓,使五台山佛教日益兴盛起来。北齐时五台山区扩建的寺院多达200余所。隋文帝曾下诏在五顶各立一寺。唐代开元年间,“文殊信仰”以此山为中心,使佛教臻于极盛,大寺林立,规模宏伟。敦煌莫高窟第61窟中现存的《五台山图》,大40多平方米,描绘寺院和朝台人马络绎的情景,是五代时五台山山区寺院盛况的真实写照。宋代五台山有72寺。元朝特别信奉密教,五台山密教寺院大增。元武宗在五台山建寺,曾调动协助建筑的军士多至6500人。明万历年间佛寺增至300多处。清嘉庆以后渐趋衰颓,然仍有寺院100多处。五台山寺院有两类,一类是汉僧寺院,俗称“青庙”;另一类是喇嘛寺院,俗称“黄庙”。清代曾将10个青庙改为黄庙,青衣僧也改为黄衣僧。因此,又有了汉族的喇嘛。五台山现存寺庙,台内39处,台外8处,并在不断恢复之中。因为传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示现的地方,所以,佛寺中普遍供有文殊菩萨像。

五台山著名的寺院很多,大量的雕塑、碑刻、墓塔、佛经,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的价值。最重要的寺院,有显通、塔院、菩萨顶、殊像和罗,称五台山“五大禅处”。此外有秘密寺和南禅寺等。

显通寺:相传始建于东汉明帝年间,为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初名大孚灵寺,唐武则天时改名大华严寺,明代始改今名。现存建筑为明清时重建。寺有殿堂400余间,其中以无量殿、铜殿、铜塔最负盛名。如闻名中外的铜殿,全部用铜铸成,仿木结构建筑,门窗铸成花卉图案,殿内铜佛万尊,是古代佛教艺术的精品。

塔院寺:原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时独立为寺,改用今名。舍利白塔高50米,周围83米,塔端有铜盘,四周悬以铜铃,风吹铃响,叮当之声,数里相闻。白塔高耸在青山绿丛之中,格外醒目,为五台山的标志。白塔与壮丽的显通寺交相辉映,斜阳塔影,红楼晚钟,为五台风光之绝唱。

菩萨顶:因传说为文殊菩萨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也称文殊寺。寺前有108级石阶,据传暗指山西旧属108个县。寺院建筑仿宫殿式,殿顶铺琉璃瓦,金碧交辉,富丽堂皇,犹如皇宫。清康熙、乾隆二帝几次朝拜五台山,在此住宿,书匾题名,撰写碑文。正殿内悬挂菩提树金色画一幅,传为乾隆皇帝亲作。

殊像寺:因寺内供文殊像而得名。文殊阁内,佛坛宽大,文殊驾驭于狮背,高约9米。龛背面倒座之上,塑有药师、释迦、弥陀三世佛,两侧悬塑五百罗汉。全部塑像秀美端庄,工艺精巧。

罗寺:喇嘛庙。四月初四传为文殊菩萨诞辰,释迦牟尼的儿子罗罗为其祝寿,以“跳鬼”相娱,故名。是日,喇嘛身着奇装,头戴鬼面,随锣鼓节拍,满院蹦跳。寺院后殿中心有活动机关莲台一座,名“开花献佛”,制作奇特。

秘密寺:佛教传说秘密寺所在秘密岩为文殊菩萨受记五百神龙潜修之所,又禅宗马祖后永泰禅师法嗣居此,人称秘密和尚,还因手持木叉,也称木叉和尚。寺内有三圣庵,奉释迦、老子、孔子像,孔像已失。寺内观音洞三层分奉弥勒、三大士、关公(羽)等石雕像。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西南22公里李家庄西侧,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为我国现存最古的木结构寺院,历时1200多年,巍然独存。大殿内有名闻世界的唐代彩塑佛像。

五台山佛教,自北魏开始兴盛,至唐代华严宗最为流行,次为净土宗、律宗,晚唐时禅宗盛行。密宗由于元代朝廷的提倡,一度在五台山占了优势。明清以来,五台山青庙多属禅宗,其中又以临济宗最多,曹洞宗次之,此外也有属于净土宗的。至于喇嘛庙则是属于密宗的。

五台山自唐代开始,就成了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是我国最早也是最大的一处国际性佛教道场。唐仪凤元年(公元676年)罽宾(今克什米尔一带)僧人佛陀波利来唐,专为入山求见文殊菩萨。传说他到山中进入金刚窟,就不再出来了。唐代日本著名僧人圆仁到五台山竹林寺朝山拜佛,沟通了五台山与日本佛教界的往来。此外,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僧人,也都曾前来巡礼朝拜。

二、普陀山

普陀山是浙江省东北部普陀县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原名小白华,又名梅岑山。《华严经·入法界品》中有观音菩萨住在普陀洛伽山(梵文Potalaka,简称普陀)的说法,于是借用普陀以名此山。岛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3.5公里。面积近12.76平方公里。四周波涛浩渺,岛上山岩峻奇,林木葱茏,素有“海天佛国”之称,传说是观音菩萨的道场胜地。

相传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一印度和尚来此自燔十指,在潮音洞前亲见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于是就地结茅,遂传此地为观音菩萨显灵之地。日本临济宗名僧慧锷多次入唐,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他从五台山请观音菩萨像回日本,途经普陀山为大风所阻。传说他祈请观音,得到不肯去日本愿留中国的灵示,于是他就在普陀潮音洞前的紫竹林内建“不肯去观音院”,是此道场的开基。

北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王舜封出使三韩,遇大风浪,望潮音洞叩拜祈祷平安济度。后向上奏闻,上赐名宝陀观音寺。此后名声更大,来往日本、朝鲜等国行旅,常停此候风,望山归命,祈求平安。一时寺宇迭兴,香火极盛。据中国佛教传说,观世音的诞辰是夏历二月十九日,得道日是夏历六月十九日,入山修道期是夏历九月十九日。因此,每逢二、六、九月普陀山都有香会,朝拜者络绎不绝,尤其是日本、朝鲜、东南亚的佛教徒,常不远千里而来。普陀山成为近代中国佛教最大的国际性道场。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普陀佛教各宗统一归于禅宗。此后法系一直以禅宗为主。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又规定该山以供奉观音为主,此后一直延续下来。普陀山在解放前有寺庙、庵堂、茅棚216个,僧尼近3000余人。其中的普济、法雨、慧济称“普陀三大寺”,规模宏大、巍峨庄严,为我国清初建筑群的典型代表。如普济寺有殿阁堂庑200余,为山中供奉观音大士的主刹,雄伟壮观。此外岛上还有风景点20余处。著名的有潮音洞,洞窟日夜与海潮相吞吐,声如雷鸣。梵音洞,洞的两侧峭壁相合如门,高约百米,洞深百米,屈曲通海,海潮涌入,如虎啸龙吟。还有南天门、西天门、千步沙等。整个普陀山洞幽岩奇,银涛吞沙,山秀林幽,历来为游览避暑胜地。

三、峨眉山

峨眉山在四川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因山势逶迤“如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峨眉郡志》),故有此名。佛教称“光明山”,道教称“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有大峨、二峨、三峨之分。主峰万佛顶海拔3000多米,方圆2公里,自山麓至峰顶50余公里,石径盘旋,直上云霄。山脉峰峦起伏,千岩万壑,重岩叠翠,雄秀幽奇,流云瀑布,气势磅礴,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云:“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登峨眉山》)故素有“峨眉天下秀”的美称。

峨眉山最初流行道教,东汉时就开始创建道教庙观。到了唐代峨眉山佛教日益兴盛。宋人附会说,古时有一采药老人蒲翁入山采药,见普贤菩萨瑞相,而曾在今白水普贤寺事佛。宋太祖乾德六年(公元968年),嘉州屡奏普贤菩萨显相,因遣内侍张重进前往塑造普贤菩萨像。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又造巨型的普贤铜像,建阁安置,并将白水寺改名为白水普贤寺。从此以后峨眉山便成为普贤菩萨的圣地了。峨眉山佛寺到了明清两代臻于极盛,梵宇琳宫,大小寺院近百座。自清以降,寺庙破败不堪,所存不及半数。主要寺庙有:

报国寺:寺内有明永乐年间彩釉瓷佛一尊,高2.4米。前殿有明铸14层紫铜华严塔一座,高7米,塔身上铸有佛像4700余尊,并刻有《华严经》全部经文。

万年寺:创建于晋代。唐称白水寺,宋改为白水普贤寺,明代又改为圣寿万年寺。殿内有北宋时铸造的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铜铸像一尊,通体高7.3米,重62吨。铁铸佛像24尊,小铜佛像300多尊。铸工细致,非常精美。

洪椿坪:古称千佛庵。因寺院附近有一株1500年的洪椿老树,因此改名为洪椿坪。寺内有清代刻制的七方千佛莲灯一具,高2米,直径1米,刻纹龙7条,佛像数百躯,雕工精湛,技艺高超。古刹雄踞天池峰下,景色秀丽宜人。“洪椿晓雨”为峨眉十景之一。

普光殿:建于东汉,因山多雷火,屡建屡毁。殿建于峨眉山顶——金顶。此处还有云海、日出、宝光三大奇观。宝光也称菩萨佛光。每当风清日朗,下午时分,人们从金顶舍身崖向下看去,可见五彩光环浮于云际,身影置于光环之中。实际上这是阳光透过水蒸气折射而成的一种美妙的自然现象。

峨眉山的白龙寺(白龙洞)、仙峰寺(九老洞)、伏虎寺、洗象池、雷音寺、清音阁等寺院也都闻名遐迩。此外,峨眉山还有道教胜迹和其他一些名胜。

历史上在峨眉山阐化的僧人,多属禅宗学人住持道场,初多为青原下法嗣,有曹洞宗、云门宗的僧人,少有属于临济宗的。今则多属临济宗,次为曹洞宗。

四、九华山

九华山在安徽青阳县西南20公里,主峰千王峰海拔1342米,全山100余平方公里。山上99峰并立罗列,其中的天台、莲花、天柱,十王等九峰高出云表。九华山原名九子山,李白以九峰如莲华削成,作诗云:“昔在九江上,遥观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此后逐渐称为九华山了。山中多溪流、泉水、瀑布、怪石、古洞、苍松、翠竹,水光山色交相辉映,名胜古迹遍布其间,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

佛教传说释迦牟尼逝世1500年后,地藏菩萨降迹新罗国(今朝鲜中部)为王子,姓金名乔觉,削发后号地藏比丘。于唐高宗时航海来中国,在九华山结庐苦修。后被当地乡老诸葛节等发现,见他孤坐石室,吃掺有观音土(一种白土)的饭食,十分钦佩其苦行精神。又得知是新罗王子,感到应尽地主之谊,于是发善心为之造寺。当时九华山为闵公所有,建寺要闵公出土地,闵公问地藏比丘要多少地,回答说,“一袈裟地”,闵公答应下来。不料袈裟越扯越大,盖尽九华。据说金地藏居此山数十年,99岁时,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夏历七月三十日夜,召众诀别,跏趺坐化。其肉身不坏,徒众以缸殡殓,置入塔中。相传山上闻名遐迩的“月(肉)身宝殿”,就是地藏的成道处。后世遂以此日为地藏菩萨应化中国的涅槃日,届时举行地藏****,所以九华山的香火以七月最盛。自明代起以金地藏为地藏菩萨的化身加以崇祀,九华山便成为地藏菩萨的圣地了。明万历年间,寺庙增至百座以上。清初增至150余座,佛事活动极盛,有“佛国仙城”之称。太平军进入九华山,寺庙多数被毁。其后又有所整修,现尚存98座。

九华山的著名寺院有百岁宫、东崖寺、祇园寺、甘露寺四大丛林。此外还有化城寺、月身宝殿等。

百岁宫:为纪念明无瑕禅师而建。无瑕禅师长年苦修,百岁而逝,人称“百岁公”。死后三年肉身不腐。明崇祯皇帝认为他是地藏菩萨转世,敕封为“应身菩萨”。殿内所供无瑕禅师的真身至今尚存。其头部与常人相差无几,然躯干已萎缩如孩童一般。

东崖寺:在东崖寺附近有一巨石,相传为金地藏晏坐处。明代王守仁游此有“尽日岩头坐落花”的诗句。东有曾为金地藏所居住过的地藏洞。东崖寺在抗日战争前是九华山的最大丛林。

祇园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后几经扩建,规模为九华山之冠。大殿雄伟,佛像壮观,香火兴盛,清时曾为十方丛林。

甘露寺:建于清初,后重修建。寺依山而建,高达五层,琉璃瓦顶,金光闪耀。四周茂竹修林,遮天蔽日,山水环拱,景色优美。

化城寺:在九华山中心,为九华山开山寺。史载由青阳诸葛节等人修建,请地藏居此。寺依山而建,气宇轩昂,庄严古朴。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开辟为地藏道场。明清一些皇帝曾亲书匾额并赐金修葺。今寺内仍藏有明代谕旨、藏经等文物。明末高僧蕅益(1599—1655)曾入九华,住化城寺南的华严庵(即回香阁),从事佛教活动。

月身宝殿:俗称肉身塔。史载佛教徒为纪念金地藏而建。现存塔殿为清同治年间重建。殿宇宏伟壮观,内有七级木质宝塔,高约17米,每层有佛龛八座,供奉地藏金色坐像。

§§§第三节八宗祖庭

隋唐时代中国佛教形成了八个宗派,这些宗派都有创始者和主要继承人,他们同被奉为祖师,祖师的庭院,即他们所开创或住过的寺院,称为“祖庭”。这些祖庭是中国佛教宗派的发源地,在佛教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有些也是著名的名胜古迹仍保存至今,其他或已荡然无存,或仅留遗迹。下面依据它们的不同情况作一详略有别的介绍。

一、天台山——天台宗祖庭

天台宗发源地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城北。天台山群峰争秀,巉峭多姿,景色秀丽。据传三国时吴赤乌(238—251)年间僧人就已在此建有佛寺。东晋以来名僧支道林、昙光、竺昙猷等曾居此修习禅定。天台宗初祖慧文在河北,二祖慧思住湖南南岳,天台宗三祖、实际创始人智于南朝陈太建七年(公元575年)率弟子慧辩等20余人居此,建草庵讲经十年。他继承慧文、慧思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形成了自己的一家之言,创立了天台宗。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晋王杨广承智遗志,在山麓建寺,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赐寺名国清寺,为天台宗的根本道场。后经历代的多次整修,现存的建筑为清代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所建。1973年又作了全面的修整。这是一个拥有殿宇14座、房屋600余间的大型建筑群。大雄宝殿正中设明代青铜铸释迦牟尼坐像,连座高6.8米,重13吨。殿两侧列元代楠木雕制的十八罗汉坐像,工极精致。殿东侧小院中有古梅一株,传为隋代初建寺院时所栽。寺内藏有珍贵文物,其中有智的遗物贝叶经,清雍正年间的钦赐藏经和唐代诗僧寒山子印的《寒山诗集》等。

国清寺前的前岗上巍然屹立砖塔一座,为隋代所建,宋代重修。高约6米,六面九级,形制挺秀。国清寺前还有唐天文学家一行禅师墓塔。一行为修订《大衍历》曾到国清寺向寺僧求教数学,后人在寺前的七佛塔后建墓塔以纪念之。又传他到寺时,正值北山风雨大作,前寺东山涧流水猛长,向西山涧倒灌。今寺外丰干桥旁侧有石碑一方,上书“一行到此水西流”七字。

隋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智去世,后人在天台山佛陇为其建塔院,称“智者大师塔院”。此塔院现在真觉寺中。塔院祖殿中置六角智者大师肉身宝塔。现有的建筑系明代重修,近年又重建。天台山寺院甚多,如高明寺也是智者大师的道场之一,宝相寺是智者大师入灭处,还有五代时德韶大师所立的华顶寺,都比较著名。

同类推荐
  • 有一种智慧叫禅悟

    有一种智慧叫禅悟

    幸福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少了发现幸福的心境。本书选择了许多经典故事,从心境、生命、自然、逆境、修养、生活等方面,以禅悟的境界为读者诠释了幸福的本意,是一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幸福宝典。
  • 道教

    道教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讲到宗教时,曾说:“大凡人类奉拜相同的神和信仰相同的祖宗,也可以结合成一个民族”,根据这个道理来看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国固有的宗教是道教,道教崇奉的是“虚无自然元始天尊(王)”,相当于一般人通常所称的上帝,这就是中国人所奉拜的相同的神。而我们信仰相同的祖宗就是黄帝,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是黄帝的子孙,因此道教是我们大部份中国人所信奉的宗教。
  • 千手观音传奇

    千手观音传奇

    对于观世音菩萨,世人皆知其号,却鲜知其身世故事。相传在远古的东方,有一个喜怒无常、暴戾凶残的婆袈国妙庄王,他听信了城隍老爷之计,在御花园向天讨子,许下大愿。谁知,愿大生灾,竟惹出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来。为救人间生灵,慈航道人投胎下凡,成为妙庄王的三公主,取名“妙善”。三妙善自幼聪明俏丽,从小念经修行。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三妙善为国解难,智斗金仙国王子,妙庄王却淫威逼嫁。从此,三妙善人生道路崎岖坎坷,九死一生,受尽磨难。她一生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终成正果。三妙善是如何使盗贼改恶从善?如何使十月百花齐放?如何使炒熟的菜籽发芽?如何把热茶同时送到五百位尼姑手上?如何身上会长出千百只手?传奇故事引。
  • 《坛经》注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坛经》注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将佛法三藏经律的核心内容传递给大地的有缘人。作者出生普通农民家庭,感受到人生苦空无常与虚妄。为解脱人生困惑,26岁开始接触佛法。为弘扬禅宗正法,2004年于云南鸡足山剃度出家。近年来,在多个地方教授六祖禅宗文化。
  • 学历与学力

    学历与学力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五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本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本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热门推荐
  • 此花最知心

    此花最知心

    幽冥佛历劫百世入凡尘。蓝知意:慕容博,你心里可有我?慕容博:佛曰,不可说……
  • 大发明家爱迪生

    大发明家爱迪生

    一个只上过3个月小学,被老师断定终生不可能有太大出息的孩子;一个做事奇怪,满脑袋“为什么”的孩子;一个对所有的事情都有着无穷好奇心的孩子;从童年到少年,除了他的母亲几乎没人对他的未来抱有期望。凭着超乎平常孩子的决心和毅力,凭着自己天才的创造,从平凡的开端,跻身世界伟大人物之列,他就是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杰出的大发明家之一。小朋友,你可能也贪玩好动,你可能也不时被长辈责骂,那么,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书吧!它会告诉我们一个顽皮的孩子是怎么样成长为著名的发明家的。爱迪生能够,相信你一定也行!
  • 三十二本天书

    三十二本天书

    万物重生,人类降世。他们本应该过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为何天降天书指引他们走上了修行之路?难道一切的一切都是定数?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还是...一个少年,慢慢揭开了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
  • 最弱替身的厨神之旅

    最弱替身的厨神之旅

    “你的下一句话是:老东西,你的替身最没用啦!”“但是我拒绝,因为我李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把最弱的称号套在自己头上!”这家小店的店主异常诡异,一手无状态料理让食客褒贬不一,但即便如此也有人趋之若鹜的来到这偏僻小店之中用餐。这家小店的料理甚为惊悚,吃下去轻则吐血重则断臂,但依然有别国法神,山脉巨龙,帝国战神不远千里只求一饭。这个店主的女儿更是可怕,卖一个萌就会让所有食客不得不awsl。“没错,这就是我的替身,珍珠果酱的能力哒!”李然站在门口,眺望着远方的大好河山,负手而立,慨然道。后方,一个长着龙角的少女拽了拽他的衣角,“爸爸,三号桌的教皇问福尔摩斯探案集怎么还不更新。”“鸽了。”(美食文为主,包含奶爸,文化入侵等元素)
  • 大明之帝国霸世

    大明之帝国霸世

    宋青书一觉醒来之后发现自己成了武当大师哥宋远桥同名的儿子,时直元末年间,群雄纷起,武林动荡不安,天下遍地烽烟,百姓流离失所……
  • 不良少女的初恋

    不良少女的初恋

    不良少女重新回归,一来就被校草踢下水,为了报复,她使出看家本领,却被弄得狼狈不堪,于是见一次就必须对斗一次,但是那位少女却在少年心中留下了重要的位置,爱在心间悄悄萌生,可是家族原因,少年和少女又该如何抉择呢?......
  • X秩序

    X秩序

    本故事中的人物与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魔界劣等生

    魔界劣等生

    人类总是以为世界上没有魔法什么的。但其实在远离人类的地方,有一个叫凡侯森特公国的地方。这个地方里的人世代学习魔法。只是从来不出现在人类眼前。偶然间一个人类触及到了这个世界的外围,带回了一本日记。他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漫长的故事……
  • lol系统在霍格沃兹

    lol系统在霍格沃兹

    带着lol系统穿越到了哈利波特。英雄技能与巫师咒术的碰撞,将会擦除什么样的火花。
  • 年华似锦:执子之手

    年华似锦:执子之手

    在世人眼中,他们的结合似是无可奈何,却又是天作之合。她从未想过自己的未来是怎样的,因为那终会改变,谁也无法确定。缘起缘灭,究其因果,谁又能探知其中的奥妙,到头来不过是繁华一场罢了。或许我们相遇在美好的年华里,但谁又能知道结局是否完美呢?但我们从未后悔,哪怕错付了一颗真心!如果没有他,她的人生会是怎样?她从未想过。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上天安排他们相遇,或许他们就是彼此一生中最坚固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