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56200000017

第17章 朱克敬:香荪自有狂士气(3)

上相筹边未肯还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湖南湘阴县人。左宗棠出生书香门第,其祖父是国子监生,父亲是秀才。3岁开始随祖父、父亲学习儒家经传,第一次应童子试便获得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但因母亲病重需要照料,未能参加“院试”;不久,其父病逝,家境穷困艰难。19岁到城南书院读书,受教于名儒贺熙龄。1832年时,20岁的左宗棠参加本省乡试,与哥哥同榜中举,这是他在科举道路上获得的唯一一次功名。此时的左宗棠年轻气盛,自负不凡,极想由此一举登上仕途,先后三次到北京参加会试,均遭失败,于是绝意放弃词章,将精力集中到经世致用方面,悉心钻研地学,尤其是西北、西域的史地著作,加深了他对社稷安危的关切和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

道光十七年(1837年),两江总督陶澍回湖南安化,看到了左宗棠代知县写的赠陶澍的对联,主动提出与他结为儿女亲家。这对左宗棠来说,应该是攀了高亲,但他婉言谢绝,其人品才学更令陶澍器重。此后,两人来往不断。1893年,陶澍病殁后,左宗棠受贺熙龄的重托,来到陶家担负起教育其子女的责任。在陶家的8年教书生涯中,左宗棠课读之暇,博观纵览。咸丰十年(1860年),左宗棠奉诏命以四品京堂从曾国藩治军。他招募了5000人,组成“楚军”,这是左系湘军的起点。

同治年间,浩罕国将领阿古柏趁清政府无暇外顾之机,侵占新疆。沙俄趁火打劫,于1871年侵占伊犁,并向准噶尔盆地渗透。当时,东南沿海防务十分紧张,李鸿章等主张放弃新疆,全力加强海防,但也有一些“塞防论”者起而反对,于是一场“塞防”与“海防”之争就此掀起,清廷举棋不定,“密询”在西北边防问题上最有发言权的左宗棠,左宗棠慷慨陈词,把收复新疆提到保障国家安全的高度,坚决主张打击沙俄气焰:“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不可偏废。”光绪元年(1875年),清廷遂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出兵平叛。次年3月,他统率清军三路进疆,仅半年时间即平复北疆大部。光绪三年(1877年),乘胜进军南疆,经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三次激战,彻底击败了阿古柏。次年又光复和田,至此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全疆领土。对赖在伊犁不走的沙俄,左宗棠不顾七旬高龄,移营哈密,准备武力收复,却因清政府将他调离新疆而未能如愿。在新疆3年,他率军共收复失地16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8个湖南省的面积,是我国历史上收复失地最多的将领。他还多次向清廷陈述建省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省的具体方案。1884年(光绪十年),清廷正式批准新疆建省,开创了新疆建设的新时代。

1885年,左宗棠病逝于福州,终年73岁,赠太傅,谥文襄。有《左文襄公全集》134卷流传于世。

新栽杨柳三千里

清康熙五年(1666年),甘肃从陕西划出,自成一省。但经200余年,甘肃乡试依旧与陕西合闱。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后,于1873年,奏请清廷允准甘肃分乡试取土,并分设学政,从此才开始在兰州筹建举院。院址选在今临夏北路至黄河南岸纵140丈,横90丈的地基上。由地方募捐筹款白银50万两,外筑城垣,内建棘闱(试院);中为至公堂,前为明远楼,左右为南北号房。以楼为轴心,四周建起堂、署、厅、所、廊、场、池、桥等数十处,可容士子7000余人。在城西开门,上书“为国求贤”四字。光绪元年(1875)举院落成,举行甘肃首次乡试,士子竟达3000人,较以往赴西安者多出二三倍。左宗棠奏请简派考官,自己也以陕甘总督身份入闱监临。甘肃从此开始分闱乡试。在创建举院的同时他多次下令整顿学政,修葺书院,增办义学,刊印书籍。下令全省军旅不得侵占书院,不断增加府州贡院岁试、科试学额和乡试取士名额,遂使三陇文风蔚起。

左宗棠驻甘期间主持扩建、修葺了兰州城池,整修陕、甘、新三省大驿道。驿道一般宽1丈左右,可供两辆马车并行。兰州境内的榆中、皋兰、永登3县就建木、石桥6座。向低凹处回填了大量石块,治理了驿道泛浆。驿道两旁广植树木,栽种杨树、柳树及榆树等30万株,完成了由潼关到嘉峪关3700里的绿色干线。在今兰州境内达10余万株,仅永登境内即有7万余株。经过整修的驿道,每十里设一站,站上置有牌告揭示距离,而且经常派兵修路,故而平坦通达,绿树成阴。诗赞:“新栽杨柳三千里”的“左公柳”,至今在古道两旁存留不少。

办理福利事业,关心民间疾苦。在督署“节园”东西分别开挖“饮和池”和“挹清池”,用机器从黄河汲水注入,供城区居民饮用;开放“节园”任市民游览,并许从北城上,经西城、东城而下;多次赈济皋兰灾民。鉴于甘肃皋兰十年九旱,提倡多制水车和挖井。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下令保护回民清真寺,兴办回民义学;还下令全境禁种鸦片,提倡试种牛痘等。

后人为了纪念左氏在兰州的功绩,曾在孔庙(现兰州二中)修建了“左公祠”,将西关大街命名“宗棠路”。西稍门命名为“宗棠门”。抗战时期新辟的城南公路命名“左公东西路”,以表达对他的怀念。

引得春风度玉关

作为湖南人,左宗棠于1866年9月调任陕甘总督期间,曾创建兰州制造局和兰州机器织呢局等几项近代工业和一些造福地方的事业。

左宗棠于1872年7月到兰后,从福建调其原精通工业技术的部属赖长为总管,着手筹建。向上海英国汇丰银行借银400万两。通过德国泰西洋行购买动力及冶炼、铸造、锻压、铣、刨、车、钻、镗等机械设备运来兰州,又将西安机器局的设备迁兰,挑选福州船政局的熟练技工,招聘浙江、广东工匠,于1872年底在兰州南关建成了兰州制造局。制造武器弹药,在1877年进军新疆,扫平阿古柏政权,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正义战争中发挥了极大威力。

1877年,新疆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后,左宗棠为利用西北得天独厚的羊毛资源,决定在兰州通远门外(今畅家巷)创办毛纺织工业。1880年9月16日正式投人生产。初开始以军呢、军毯为主,后又增加民用毛织品,日产5尺宽毛毯(呢)最高达到100丈。后因洋人技术员合同期满回国、锅炉破裂等原因,于1883年停工关厂。这是我国近代毛纺工业的先导。

有近代史研究的专家曾经说过:“一部清朝晚年的历史,几乎都是吃败仗、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记载,读来令人气沮。唯有左宗棠的西北经略是例外,确实值得我们兴奋。”的确,说左宗棠是中国自唐太宗以后,悍卫国家领土主权功劳最大的人,似乎一点也不为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左宗棠在治国、为政、教子方面,均有建树,业绩辉煌;勤政为民,忠勇可嘉,堪称廉吏。这位老将自从请缨西征,白发临边,就没有打算过还乡。他在给家人的信中抒发了这样的抱负:“天下事总要有人干,国家不可无陕甘。陕甘不可无总督,一介书生,数年任兼折,岂可避难就易哉!”左宗棠本来是一个文人,然而却是一个为政而活的文人。戎马倥偬间,留下了不少的对联和诗意,忧国忧民之情,读来荡气回肠。左宗棠是一个官吏,然而却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官吏。左宗棠在兰州节园的“澄清阁”上题写一副对联:“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其胸襟和气度由此可略见一斑。

马保子:香飘金城牛肉面

现在一提到兰州,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牛肉拉面了,特别是对没到过兰州或不了解兰州的外地人来说。兰州的牛肉拉面在本地又叫清汤牛肉面,作为一种味美可口、经济实惠的特色风味小吃,不仅名闻兰州,而且享誉全国各省乃至世界。著名学者张鸿汀先生在《兰州古今注》中将清汤牛肉面列为上品,倍加赞赏,1999年被国家确定为中式三大快餐推广品种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面”。

马保子与牛肉面

清汤牛肉面是谁创制的呢?相传,是由清朝光绪年间,一个非常普通平实的回民师傅马保子创制的。从牛肉面的诞生到实验到最终成为一种特色食品,经历可谓坎坷。最终,牛肉面从制作、加工,推广形成了具有西北风味的饮食文化,享誉整个金城兰州,飘香百年,至今依然回味悠长。

或许上天为了锻炼一个人,总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吧,尤其是作为******一员的马保子,身上也带有了坚忍、顽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马保子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小年纪便开始在一个面馆做帮工。当同龄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马保子却在劈柴、挑水、烧火,做着粗笨的体力活。他不但手脚勤快,而且用心学习,逐渐掌握了店里那种叫做“热锅子”的面食。在做了几年帮工后,在1915年离开店铺,回到家做面,然后用微薄的积蓄买了一头小毛驴,开始了他早期牛肉面的小本生意,这时候他的面可以算做清汤牛肉面的雏形。

从那时起,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的兰州街头,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头带小白帽的回族小伙子,赶着一头毛驴,走街串巷,叫卖着牛肉面。不管男女老幼,往往就地一蹲,唏溜溜一碗面就下肚了。由于制作方便,送货上门,价钱便宜,方便了街头巷尾的老百性,加上马保子朴实憨厚,待人亲热,他的牛肉面生意逐渐红火起来。

四年后(1919年),马保子在兰州东城开了一间铺面,一边经营一边以极大的耐心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进行锐意改革。他注视着面板上的面,脑子里想着大锅里的汤,在潜心的实验和研究下,终于有所成功。他将刀切面改为拉面,注重面的制作,增加面的品种。尤其是更加注意了汤的调制,熬汤的时选用甘南草原上产的牦牛肉或黄牛肉,加牛脊髓和腿骨(俗称棒子骨)、牛肝、有的还添入鸡汤,再按比例放入花椒、草果、桂子、姜皮等香料,在特大罐形铁锅内再加入萝卜片熬成独特的牛肉汤,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牛肉面变得更加完美。以汤作为主打带动面的销售,用有创意的汤,加上改进的面,在历史上用一碗面书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名吃——清汤牛肉面。并且在逐渐的完善中,牛肉面成为了兰州代表性的风味小吃,当时盛传的“牙古包子马保子面,福禄子生净八娃子旦”,称为闻名的“兰州四绝”。

马保子与于右任

1941年9月的秋日的一个下午,一架自重庆起飞的客机在兰州机场徐徐降落。从飞机上下来几个颇有风度的人,其中为首的一位长者,中等个头、微胖,长髯飘飘,俊逸儒雅,带一副茶色眼镜。几个人坐上一辆马车,马车在沙尘飞扬的路上急驰而去。

马车没有到公馆,而是径直来到东城壕北口,一片破落的棚户地停住。长者由陪同的年轻人搀扶下车,走到一个低矮的小店铺,店铺门口写着“清汤牛肉面”。店面非常的小,但是顾客盈门,等座的人还排起了长队,甚至有些人,干脆端起面到店外,就地一蹲就吃开了,个个吃得满头大汗,津津有味。年轻人一边走一边对长者说:“这个小店每天就卖20斤面,卖完关门,卖不完到了时辰也关门,错过了就吃不上了,这个座位是提前几天给您预定的。”几个人坐定后,环视四周。靠里的是面店的厨房,占了厨房很大面积的一是一口大锅,一位头带白帽的70多岁的老人,穿着白衫子,精神矍铄,长长的汤勺在他手里上下翻飞,汤呀肉呀调料呀唰唰唰连成一条线落入碗里,动作连贯,一气呵成,如平沙落雁,波澜不惊。片刻工夫,几碗面便一溜儿摆在了柜台上,技艺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店里的伙计端上几碗高汤,那汤色泽鲜亮,香气扑鼻,几朵翠色的香菜叶飘浮上面,几滴香油珠滑滚在叶片周围,让人一看就喜欢。年轻人继续介绍说:“这是吃牛肉面的规矩,未曾吃面先品尝汤,如果觉得不好起身走人也可。”长者端起面汤呷了一口,情不自禁地叹到:“好汤!”。年轻人微笑着,开始点面,问长者要何种面:毛细、二细、韭叶子等,长者顺便说要毛细。

很快,三碗热腾腾的面端上来了。只见色清气香的汤,洁白纯净的萝卜,鲜红油亮的辣椒,新鲜翠绿的香菜、蒜苗,柔滑透亮的面条,简直是色香味俱全的艺术品。细细品尝,面筋、肉烂、萝卜绵软、口感极佳。几口下肚,胃暖胸宽,荡气回肠,非常舒服。长者完全沉浸在这种美食中了,不知不觉,吃了一碗又一碗。吃完后,长者想见见掌勺的师傅。掌勺的老人缓步从厨房走来,长者起身让座,对牛肉面大加赞赏,说:“老先生,今天是我吃到的最好的面,您的手艺真是高超啊!”老人谦恭地说:“谢谢先生的夸奖,我其实只是一个会做一碗面的平常人,是靠了真主的赐福。”长者试探着问道:“您既然手艺这么好,那跟我离开兰州,到重庆这个大城市吧,凭您这么好的面,肯定会红遍大江南北。”老人淡淡地说道:“谢谢先生的关心,我老了,也不想到其他地方去了,而且离开了兰州,离开了兰州特产的蓬灰,在外地做的面也不香啊!”“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确实不假。”长者微笑着,“你的面做得也确实好吃,您一定有什么祖传的秘方吧?”“也没什么祖传的秘方,只不过是自己经历了很多的尝试,才有的今天这面。”老人平开双手做了个祷告,“还是要感谢真主的恩赐”。

长者肃然起敬,起身告辞。这位长者,就是国民党元老,当时的监察院院长、书法家于右任先生。掌勺的老人,就是牛肉面的创始人马保子老人。于右任离开后,兰州的大街小巷就传开了,因为名士的光临,马保子以及他的牛肉面也成为了人们谈论的佳话。

马保子与牛肉面文化

马保子创立牛肉面后,他一面不断改进一方面着手培养接班人,希望能把牛肉面的技术传下去。他言传身教,手把手的指导,重点培养儿子马杰三。在马保子故去后,马杰三成为了清汤牛肉面的嫡亲传人。马杰三又教给徒弟马学明,马学明及儿子马国勇又开创了目前兰州有名的“本土牛肉面”。在不断的传承中,现在的清汤牛肉面已经跨出地域界限,不仅走向了全国,而且走向了世界。它以独有的魅力,向世界展示着以马保子为代表的兰州人民的智慧,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葩。

根据业内人士估计,兰州地区大大小小的牛肉面馆约有3200家,一家牛肉面馆用工5到10人,目前有上千万的人在牛肉面馆就业。兰州牛肉面馆每年付出的劳动力报酬至少在9000万元以上。有人统计过,兰州清汤牛肉面馆仅在国内的数量已超过了肯德基和麦当劳连锁店在全球的总和,兰州牛肉面在国内外的发展方兴未艾。

在一个个寂寞清冷的夜晚,很多人把兰州具体为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黄河岸边的古城兰州,弥漫大街小巷的,永远有那股牛肉面的清香。兰州就是牛肉面,牛肉面就是兰州,这已经深深地蕴含在古城血脉里了,每当你端起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的时候,或许会依稀记起马保子这个朴素而平实的名字……

同类推荐
  • 丝绸之路在宁夏

    丝绸之路在宁夏

    《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丝绸之路在宁夏》为《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中的一部。宁夏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了《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丝绸之路,也称大丝道。宁夏就是这条大丝道上的一大驿站。丝绸之路将中原与西域、中原与草原连在一起,有利地促进了中西方商品、文化、宗教思想交流。这几大板块的文化给宁夏境内留下了大量的中亚文化遗存,还在宁夏境内生成了各种宗教文化。翻开《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丝绸之路在宁夏》,您将看到悠远的丝绸古道上,往来的各国使者、商人、冒险家、传教士的身影,物种起源的流传等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事件。
  • 夺鼎1617

    夺鼎1617

    砖家指控说:他!为腐朽没落的明王朝输血,是支持崇祯镇压农民起义的最大帮凶!(当然,也卖给农民军盔甲刀枪。)他!一手在东方航线上设立了无数的障碍!打断了东西方文化交流,阻断了西方文明向东方的传播之路!(只是在马六甲收过路费,收进出口税而已。)他自己辩白说:其实,我做的还很不够!
  • 汉皇灵帝

    汉皇灵帝

    秦砖汉瓦,千年流转,身为强汉之主,怎么能让自己治下的百姓衣不蔽体,易子而食,怎能让自己的治下成为诸侯的乐园,怎能让数百年后的华夏遭遇那,五胡乱华之惨状,怎能让中华大地沦为异族的狩猎场。这诸多种种,从朕刘宏之后,将不复存在,世界所有皆因臣服于我强汉之下,朕乃汉皇,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 回到唐朝当皇帝

    回到唐朝当皇帝

    码字作家刘衡穿越附身唐太宗三子汉王李恪。大唐贞观年,上有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前有权臣长孙无忌,后有孝子晋王李治,刘衡在唐朝探险之旅刚刚开始,且看他如何回唐改命,神断天下,兵锋所指,扬我国威!
  • 锦绣帝国

    锦绣帝国

    遭受磨难?那只是变强的小插曲。在这里朕只想说一句:朕不死,尔等只能为臣……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爆萌甜妻养成记

    重生之爆萌甜妻养成记

    上辈子锦瑟被那个顶着亲妈的名义却干着后妈之事的女人害死,临死之前才知道这辈子唯一真心实意对她好的竟是那个,她恨了二十多年、叫了二十多年“爸爸”却跟她毫无血缘关系的男人——顾华年。于是重生的锦瑟只有两个目标——拍死后妈和恶毒姐姐,报答真心对她好的顾华年。却万万没想到啊,这报答着报答着却把自己给赔进去了,谁来告诉她这邪笑着扑倒她的男人是谁……
  • 温柔甜心化冰冷校草

    温柔甜心化冰冷校草

    一夜之间,她成了莫家一员。莫母对她百般疼爱,莫家独子也对这个名誉上的妹妹非常喜欢。亲母留下唯一信物后离去。这个信物对她十分重要。是克制她身体…………十六岁的她离不开信物。然而在她快过十六岁生日时。信物因他而不见,信物却恰怡被他捡到。他…………也了寻回信物,她来到他的学院。她和他…………在学院期间,她遇见了冰冷校草与()大美男。她的高中生活与他们一起渡过…………待续…………
  • 剑侠情缘:大漠如烟

    剑侠情缘:大漠如烟

    我想,若人生可以重来一次,我依旧如此。她是毒谷的一只小毒萝,却总是爱穿着喵萝的校服呆在大漠。他是大漠的一只喵哥,本该不羁成性,却甘愿为她呆在大漠。“为什么你这么喜欢大漠?”“因为我本体是喵萝啊。”“......毒毒,我有小鱼干你跟我走不?”“不跟。”穿着朔雪的毒萝不安分地跳上跳下,“你跟我走,回大漠。”
  • 综漫之遗憾补全行动

    综漫之遗憾补全行动

    既然上天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那么他怎可能再将心中的遗憾继续留存。不娶何撩的俺妹,善意谎言的四月,还想吃面的小泉,遥遥无期的剑舞,无尽辉煌的缪斯......那就上吧少年,将遗憾补全!
  • 我在大宋搞山寨

    我在大宋搞山寨

    山寨商人宋杰意外魂穿到南宋初年同名富二代身上,却发现自己身在金统区,父亲被人谋害,家产被人觊觎,自己的小命也将不保,一入局便面临如此困境,如何破局?且看山寨商人如何步步为营,在宋金大行山寨之道改变历史……
  • 返乡仙

    返乡仙

    返乡仙,返乡人,返乡非仙也非人......当整个世界都因为那些古老存在的返乡所引发的剧变而动荡不已的时候,楚叶则满眼血红的盯着眼前变幻莫测的九色池子。他在追梦!一个成为欧皇的梦!一个看到九色光芒闪亮的梦!“一色垃圾!二色没用!三色鸡肋!四色还不如不抽!”“五色保底!六色不亏!七色小赚!八色就该继续抽!”“九色!九色!九色!老子这次倾家荡产我一定......”“噫!好!我出了!”
  • 修士入凡尘

    修士入凡尘

    一位是天之骄子,一位是被世道遗弃的人;-次相见,百世沉沦。只可惜好景不长,-无限接近神的修士,一凝脉修士,寿命自然不一样。宫十七死后,因执念未断,打翻了孟婆汤,折了彼岸花,跳了忘川河。在河上看着人来人往,迟迟不见心上人的身影。殊不知林枫在阳间阴间找遍每一寸土地都为寻到宫十七的魂。千年已过,宫十七受过忘.川河的腐蚀之痛,林枫受过钻心之痛。千年后,俩人在奈何桥相遇,一个依旧相遇时的模样,看起来精神不太好。一个浑身伤,身后拖着长长的血印,头发也乱糟糟的。从林枫身边走过,林枫的宫十七两个人的同心铃响了起来。俩人相遇,虽说阴阳相隔,但爱意却不曾变过。林枫剜了自己的灵心,亲手捏碎偷喂给宫十七,治疗了忘川河腐蚀之毒。林枫曾道:“如果自己的妻子都不在世.上了,我要这漫长的性命有何用!”林枫亲手断送了自己成神的路,与自己妻子做一个闲云野鹤的人。
  • 少年记趣(人猿泰山系列)

    少年记趣(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
  • 拽你入凡尘

    拽你入凡尘

    你拽我入凡尘,我藏你在心底氤氲灯光,首映礼后台不起眼的隔间。何姜的手被死死钳制在上方,宋宴埋在她的颈边发了狠地亲她,力气大到她根本无法反抗。 宋宴的喘息就在她耳边,像魔鬼的呢喃。 “小骗子,我会死的。” 何姜红了眼眶,不再挣扎。 你可知,我爱你超过了我的命。 你怎么知道我不是呢?
  • 青春校园之贴身高手

    青春校园之贴身高手

    他从小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后来被一位神秘的强者收养,长大后进入了一只神秘的部队,成为国家一只秘密组织的老大,成为了一名让人威风丧胆的杀手,在一次任务失败,而提前退役,回到都市后巧遇一位高校校花,之后这位校花就聘请他唯她的贴身保镖,之后他用自己所仅有的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渐渐的他凭借自己的人脉关系以及智慧成为了商业界的风云人物,后来他感觉这种生活很枯燥,于是他就把自己所创下的公司教给了自己一个信得过的朋友那里,而他却成了一个甩手掌柜,慢慢的他开始了扮猪吃老虎的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