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15700000071

第71章 战火硝烟——世界军事风云人物之死(3)

山本五十六暴死,对日本朝野如晴天霹雳。对东京大本营来说,是战争爆发以来一次沉重的打击,被日本大本营称为“甲级事件”,山本五十六的死标志着笃信武士道的日本军部将走向消亡。

“沙漠之狐”隆美尔死因疑案

历史的真相往往被一层令人烦恼的迷雾笼罩着。它使很多好人蒙受冤屈,也使许多恶人误享殊荣。

纳粹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被赐自尽后,很多人便据此给他戴上了一顶迷人的桂冠,称赞他是反希特勒的英雄。然而,历史的真相果然如此吗?希特勒的一员骁将被誉为“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原系普鲁士陆军军官。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1933年希特勒上台期间,他先后担任过驻斯图加特某步兵团射击连连长和德累斯登步兵学校教官。

他以忠诚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上司的青睐被逐步升迁。

希特勒上台后,隆美尔受到特殊的宠信,曾多年负责他的安全与保卫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被委以独当一面的重任。这位被宠信的将军也确实没有辜负主子的厚望。1940年初,他担任第七装甲师师长,奉命入侵法国,便击退英法联军,直抵英吉利海峡。其后他又率军恢复北非局势,先后荣获铁十字勋章和栎树叶铁十字勋章。在北非广阔无垠的大沙漠上,他以较少的兵力与英美联军周旋,他机智果断,神出鬼没,避实就虚,英勇善战,创造了许多举世闻名的成功战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他为希特勒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期间隆美尔平步青云,一跃成为纳粹德国最年轻的陆军元帅。

1942年初,他再次进攻,直抵尼罗河三角洲,进入到离亚历山大港只有70公里之遥的阿拉曼地区。

然而,海潮也有退落的时候,人的一生自然也是这样。这位显赫一时的传奇式将军却在大战结束前的几个月,惨死在曾经百倍宠信过他的希特勒手上。这个不曾预料的结局,自然又给他的一生蒙上了一层悲壮而又神秘的色彩。

在最终将他送上西天的是“七·二○”事件中他扮演了什么角色?这还得从头说起。1943年,苏德战场上德军累遭失败,西线盟军实力增强。然而,一意孤行的希特勒不顾前线将士的安危,以严厉的军令禁止任何撤退或突围,盲目冒进和固守使将士伤亡惨重。在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在西线苦苦挣扎的隆美尔不得不从埃及撤退。为了阐明自己的主张,隆美尔亲自飞往希特勒的最高统帅部,以精辟的见解劝告希特勒放弃北非,然而遭到了怒斥。非洲失守后,希特勒任命他为西线B集团军司令。这时,盟军利用掌握在手中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对西线德军展开了立体攻势,隆美尔请求增援,又多次遭到希特勒的奚落与斥责。灰心与失望,开始笼罩在他的心头。他对最高统帅的冒进战略与独断专行的作风产生了严重的不满情绪。

这时,军内情绪波动,密谋活动时有发生。1944年2月,隆美尔回国度假期间,反希特勒的密谋者施特罗林曾与他接触。回到前线后,他们又试图通过新任参谋长斯派达尔谋求隆美尔的支持。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这使他更深刻地认识到德军的末日已将来临,根本无力保住大西洋漫长的海岸防线。他又一次恳切地向希特勒痛陈利弊,要求结束西线战争,并在7月15日给他发出了最后信件。这时,他已拿定主意,准备在法国与盟军单独媾和。

7月17日,隆美尔在乘车途中遭到了盟军飞机的袭击受了重伤,被送往医院抢救。在治疗期间,震惊世界的“七·二○”谋杀希特勒的事件发生了。对这次事件,隆美尔没有表示过赞同。他说:“谋杀希特勒的企图实在毫无意义。我们怕的不是这个人的作为,而是他个人在德国人民眼中所显示出来的偶像地位。”他的妻子和儿子在战后都发表过声明,否认隆美尔参加过这次谋杀事件。

隆美尔到底在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从上述事实中自然可想见一斑。

是屈死鬼,还是英雄?“七·二○”谋杀事件,使希特勒差一点命丧黄泉。他的秘密警察在“七月阴谋”后的清洗中牵涉到了隆美尔。一般看来,问题已经很清楚。深入地研究,也不过是他与谋反集团合作的程度问题。据此,一些历史学家、传记作者都顺理成章地将他描绘成反希特勒的英雄。有些书中,把他说成是谋杀集团的成员,并有他们合作的详细描绘。数次再版的美国记者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中也确认了隆美尔与谋杀集团的合作,还说谋反集团打算在希特勒之后推选隆美尔为政府首脑。

然而,在斯奈德的《第三帝国百科全书》的一篇文章中说:在1944年6月17日和29日,隆美尔两次见希特勒并想说服他结束战争,这样德国还可以保留相当可观的军事实力,但这位面色苍白、浑身发抖的元首用愤怒和讽刺来回答他的坦诚。1944年7月,也就是盟军诺曼底登陆后,英军飞机击中他的汽车,他身负重伤,被送回家乡尤姆养病。这时,隆美尔日渐觉悟——这个坦率、单纯的军人开始转向政治,他反对计划中对希特勒的谋杀,因为这会使希特勒成为英雄——隆美尔从未在“七月阴谋”中担任积极角色。

看来,谋反分子内定在行动成功后由他担任政府首脑,只不过是他们的一厢情愿。谋杀失败后,一个谋反分子在处决之前被希特勒的秘密警察挂在一个吊肉的钩子上,在极度痛苦之际,他将隆美尔扯进谋反分子的名单中是不足为奇的。这也许就是他厄运的根源。

1977年,英国传记作家大卫·欧文在他的《狐狸的审判》一书中,发表了虽与上述观点略同,然而又肯定得多的论断。他认为,隆美尔是一个单纯的军人,他自始至终忠于他的元首希特勒,从未参加过谋反活动。他虽和阴谋分子有过交往,但反对谋杀希特勒。他认为,日暮途穷的他还能在政治上找到一条生路;他并不知道他的同事中有人参加了谋反活动;隆美尔的死是由于被捕的谋反分子有意供出一些效忠希特勒的元帅,为真正的同谋打掩护。为此,大卫·欧文还引证隆美尔夫人1945年9月发表的对她丈夫曾参加谋反集团进行否定的声明,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的作品问世后,立即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反驳得最起劲的就是唯一幸存下来的原隆美尔部队的参谋长斯派达尔。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隆美尔不仅发表过结束战争的言论,而且要推翻纳粹政权。因此,他声称隆美尔是属于谋反集团的成员。

不过,仔细想起来,欧文的观点也并非证据十足。如果说隆美尔缺乏政治头脑,是一个只知道效忠元首的“单纯的军人”,又怎能想到在激战之际与西方盟国签定停战协定,以便在东方战线开辟新的局面?为什么他与谋反分子接触交流后,不将情况向他效忠的主子报告呢?所以要证明他没有参加谋反活动,理由还显得不够充分。

另外,如果说隆美尔之死是谋反分子苦打成招的结果,那么希特勒又怎么会如此轻信呢?隆美尔多年效忠希特勒而且战功显赫,甚至赐死以后,还得装模作样地给予他国葬的殊荣。据此,我们能说希特勒轻信胡编的供词,而错杀了他吗?不过,将各种说法进行比较研究后,接近真实的结论应该是隆美尔在战争形势发生急转的情况下,产生了比较成熟的企图挽回败局的战略设想,当遭到希特勒的斥责与奚落后,由失望而引发对元首的不满甚至怨恨,而在另一些完全不同的问题上与反希特勒集团也有分歧。由于暗杀行动的失败,隆美尔最终受到牵连被逼自杀。

纳粹魔王希姆莱之死

希姆莱自1930年当选为国会议员之后,他集中精力扩张党卫队的势力并使党卫队独立于罗姆的冲锋队之外。1931年,希姆莱建立由海德里希领导的党卫队保安处作为纳粹党的情报机构。到1933年,党卫队发展到5.2万人。希姆莱和海德里希巩固了纳粹党在巴伐利亚的权力地位。1933年,希姆莱先后出任幕尼黑警察局长、巴伐利亚政治警察总监和德国政治警察部队(普鲁士除外)司令。1934年4月,希姆莱成为普鲁士警家总监和盖世太保首脑。1934年6月30日,希姆莱奉希特勒之命组织指挥党卫队摧毁以罗姆为首的冲锋队,此举成为希姆莱及其党卫队发迹史的重要里程碑。从此,党卫队成为负责“保卫……国家社会主义思想的化身(即希特勒)”和将纳粹政权的种族主义转化为有力的行动准则的“独立机构”。

1936年6月,希姆莱升任德国警察总监、盖世太保首脑和党卫队帝国长官,具体组织实施法西斯恐怖统治。早在1933年,希姆莱就亲自领导建立起第一座样板集中营——达豪集中营。战争时期建立的最主要的集中营有:波希米亚的特莱西恩施塔特集中营,波兰的马伊达内克集中营、奥斯威辛集中营和施图特霍夫集中营,阿尔萨斯的纳茨魏勒—施特鲁特霍夫集中营,波罗的海诸国的考纳斯集中营和里加集中营,德国本土的诺因加默集中营、格罗斯罗森集中营、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和多拉集中营。希姆莱认为,集中营的作用就是制造恐怖气氛,使纳粹的秩序得到维护和遵守。

1939年德波战争之前,希姆莱为制造战争借口而拟定“希姆莱计划”:穿着波军制服的党卫队队员及部分集中营死囚“袭击并占领”靠近波兰边境的德国格莱维茨广播电台,用波兰语发表挑衅性演说,造成波兰进攻德国的假象。紧接着该计划实施的是希特勒9月1日10点向德国国会和人民发表演说:“无数波兰人侵入德国境内,其中有波兰正规军攻击了格莱威茨广播电台。”此时,德军早已奉命进攻波兰挑起侵略战争。德波战争期间,希姆莱组建了5支担负“特别任务”的党卫队保安处别动队。别动队紧随在德军后面,负责围剿和处决波兰的知识分子以及其他被认为可能起来反对德国统治的人,其中多为犹太人。自从成为党卫队帝国长官开始,希姆莱就鼓吹保护具有所谓“高级价值”的人们的种族甄别条例和特别婚姻法。希姆莱甚至设立专门机构,让经过挑选的德国姑娘与党卫队人员生养子女,以此制造所谓“超人”种族。

1939年11月8日晚,希特勒在慕尼黑的贝格勃劳凯勒啤酒店发表啤酒店暴动纪念演说,遭遇定时炸弹的袭击。

此后,戈培尔操纵的纳粹宣传工具宣称谋杀元首的勾当乃是“英国特工所为”,希姆莱则从荷兰境内绑架两名英国特工作为所谓人证,而真正的作案者艾尔塞则被关进集中营并在战争结束前夕被处死了。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希姆莱的别动队跟在德军后面,开始系统地消灭苏联的犹太人。党卫队对“布尔什维克政委”的残杀尤其令人发指。在设置犹太人保留地的计划业已失败、马达加斯加流放计划遭到搁置、将欧洲犹太人放逐到苏联内地的计划亦因德军未能速胜而破产的情况下,1941年底,希特勒作出对欧洲“犹太人问题”实施“最后解决”(即灭绝犹太人)的决定。1942年l月,纳粹党举行万湖会议,研究“犹太人问题”的“最后解决”。希姆莱是实施“最后解决”计划的组织指挥者。为了灭绝犹太人,希姆莱在1942年指挥建立了许多灭绝营,主要有贝尔根—贝尔森灭绝营、索比鲍尔灭绝营、奥斯威辛灭绝营、特莱布林卡灭绝营、马伊达内克灭绝营、切尔诺灭绝营和贝乌泽茨灭绝营。1943年10月4日,希姆莱在波兹南向党卫队高级领导人发表演说,大肆鼓吹“最后解决”欧洲犹太人,宣称“这是我们的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光荣一页”。一般认为,在“最后解决”中惨遭杀害的仅犹太人就有约500万。

1942年5月29日,德国保安总局局长兼波希米亚与摩拉维亚执政官赖因哈德·海德里希在乘坐梅塞德斯轿车由乡村别墅驶往布拉格古堡途中,遭到经特种作战执行局训练而由英国皇家空军空投的捷克斯洛伐克抵抗运动人员的袭击,后在医院因伤势过重而毙命。希姆莱恼羞成怒,命令对此组织实施一系列报复行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利迪斯惨案。利迪斯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波希米亚境内靠近克拉德诺市的村庄。1942年6月9日,大批德国保安警察突然对利迪斯实施包围,禁止人们离开村庄。6月10日,该村年满16岁的男人全部被枪杀,儿童被押送至格内森瑙集中营,妇女被囚禁于拉文斯布吕克集中营,利迪斯经焚烧和爆炸而被夷为平地。

同类推荐
  •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本传作者从“孙思邈是人不是神”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努力还原先贤真实面貌,既不取野史的荒诞之说,亦剔除“信史”中夸张之辞。只将孙思邈两部巨著视作记传第一手资料,透过字里行间,探寻著者行踪。再剔出书里透露的点滴行踪,反复甄别,形成缜密完整的一部传记。孙思邈,是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信史所载孙思邈事迹虽少,各种奇传却多。本传作者从“孙思邈是人不是神”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努力还原先贤真实面貌,既不取野史的荒诞之说,亦剔除“信史”中夸张之辞。
  • 麦哲伦(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麦哲伦(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麦哲伦出身于贵族家庭,1505年参加葡萄牙海军去印度作战。虽然葡萄牙在非洲东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战胜利,从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势力,也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海上贸易控制点,但没能控制马六甲,其成就还欠完美。为此,1511年参加攻占马六甲之役。东方的财富经过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葡萄牙因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掌握了通往马来西亚海域与港口的钥匙。但还需要向香料群岛、产生财富的摩鹿加群岛探险。因此于1511年12月作一次侦察航行,到达班达岛后,带了一批香料于1512年回里斯本,次年随军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萨莫尔,因受伤成终身跛脚。1514年回国后两次上奏国王要求晋级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绝。
  •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中,谁可以为我们竖起一道不变的航标?在事业的漠漠荒野里,谁可以向我们昭示一条坚实的路径?在心灵的干枯河床上,谁可以帮我们挖开那个堵塞的泉源?当你真切感受过他们的青春激情,细细品味了他们的人生故事后,你会发现,贫穷、危难、冷眼、嘲笑、挫折、失败也曾光顾过他。
  • 三皇五帝的传说

    三皇五帝的传说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名流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名流

    毛泽东是伟人,是政治家,也是读书人。作为伟人的毛泽东,他在书海中畅游,汲取前人的智慧,形成自己的识见和思想,凸现出人格力量和精神力量。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他有繁忙的党务、政务,读书不可能没有选择,不可能没有倾向。作为读书人的毛泽东,他又确有读书人的本色和癖好,表现出与一般政治家的不同。
热门推荐
  • 我垃圾回收贼溜

    我垃圾回收贼溜

    “回收旧电池,获得1点环保点数!”“回收气血丹,获得10点环保点数!”“回收一口碧水宝剑,获得100点环保点数!”分类不可少,垃圾可变宝!灵气复苏,人人有功练!有的人努力练功可以变强有的人吃饭都能变强而傅轻歌却要苦逼兮兮捡垃圾变强!“我是真的不想回收垃圾啊!”(口是心非)
  • 溺爱青梅:竹马520大爱追求

    溺爱青梅:竹马520大爱追求

    小时候,她一眼相中了他,张口第一个名字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而是:“小···哲··小哲子”从那时起,苏小鱼就像一块橡皮糖一样粘着池慕哲,而他也只能无奈的笑,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他们最后又会怎样?嘿嘿,大宠。
  • 红尘解

    红尘解

    古仙不存,永生无望。修仙一路布满私利,为己偷生苟且存世。为权为欲背信弃义。一紫边素衣男子望这乌烟瘴气立地战天:为神者福泽天下,修行人无愧于心,尔等贪生怕死不配修行,自私自利也敢为神?我将应劫与天地换寰宇清明。”
  • 欧陆之从零开始

    欧陆之从零开始

    在这个黑暗的年代里我们凭什么为人鱼肉?在这个绝望的时代里没有饭吃,没有家回,没有尊严和人格的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生或死不过是一瞬之间,但是想要真正的活着就要在重大难关前鼓起勇气做出选择!你们究竟是想要苟且偷生得过且过,就这样猪狗不如的直到死去的那一刻还要背负着后代的蔑视和诅咒。又或者是此时此刻随我一起向大海对面的世界发起进攻!夺取属于我们的荣耀!让我们吃饱穿暖不再任由外人欺辱!敌人不过是区区10:1的差距,不过是一个国家VS十三个联盟国而已!不要担心!不要害怕!跟随在我的身后,吾等的荣耀蔷薇旗必定是插在罗马城上的最后一杆旗帜!现在让我们进军!向世界的每一片角落前进!BY:神圣荣耀大不列颠帝国皇帝对欧七国联盟,于巴黎会议结束后在伦敦城动员演讲。
  • 进击的巨人之平凡亦不平凡

    进击的巨人之平凡亦不平凡

    当主角来到危机四伏的巨人世界,没有任何金手指,也没有特殊体质,看他如何用努力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
  • 乾坤为劫

    乾坤为劫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乾坤已定,那就扭转乾坤。
  •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精选了贝多芬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情天长恨

    情天长恨

    一段穿越的爱情故事
  • 圈套

    圈套

    小说故事以伍氏集团家族间的恩怨情仇为主线,展开对亲情、爱情、友情、名利、地位、金钱腐蚀人性等等人生问题的思考。伍子荣本来是一个善良和单纯的年轻人,他有着“清静无为”的精神,也不喜欢与人争斗。但在他父亲被他大哥气死之后,他像一条链锁上的环节,无法避免地被残酷无情的现实左右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他渐渐发现自己身边所有人都不再是自己想象中那么善良和可信后,便像剌猬一样本能地竖起了防范的尖剌。这是作者有意让大家看到一个人是如何由善变恶的本质原因,这个世界本无好人和坏人之分,但人一旦进入到某种利益之争的漩涡里,再加上自身思想的愚昧,这时他就会像无力自控的滑轮一样,一直沿着罪恶的深渊滑下去。伍子荣经历一番激烈的你死我活的阴谋争斗和家破人亡之后,终于醒悟到做人的真正意义,看清了名利场泯灭人性的可怕魔手,他于是选择了放弃那些无意义的名利之争,重新返朴归真地找回自己,远离了名利场。
  • 翦勝野聞

    翦勝野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